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華】教學計劃範文彙總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教學計劃範文彙總5篇

教學計劃 篇1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築、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典範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範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滋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薰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遊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或社群傳統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文化長期薰陶、影響的結果。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遊覽文化古蹟、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第三學段(7至8年級)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瞭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文化經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武、孫臏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唐太宗、魏徵、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傑出歷史人物;屈原張衡、王羲之、吳道子、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李時珍、康有為等文化藝術、科學名人,長城、泰山、黃帝陵等名勝古蹟,詩、詞、曲、小說等主要文學體裁。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蹟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並提出自己的奮鬥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學習傳統文明禮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

8.能自主蒐集名勝古蹟和傳統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蹟或傳統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將自己蒐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文化考察、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文化攝影展等活動。

10.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 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參與傳統節日活動等,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

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

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七(3)班54人,入學考試成績90分以上0人,80分以上3人,70分14人,60分9人,50分9人,50分以下18人。學生的書寫習慣大多數比較差,寫作能力幾乎沒有。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15個單元,三個預備單元,12個正式單元。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主要功能專案和需要掌握的基本詞彙。每個單元又分SECTIONA和SECTIONB兩個部分;A部分為基本語言內容,B部分為知識的拓展創新。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並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四,方法與策略

1.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落實,特別是單詞和基本語言點。採用一天一聽寫的'方式,鞏固上節課所學過的內容;並利用手頭所有的資料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強化訓練。

2.培養學生背誦的好習慣。即對當天所學過的句型,對話和小課文進行背誦。

3.每大週一篇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培養最基本的寫作意識

4.聽力訓練不容忽視,每天堅持佈置一定的聽力任務。

5.精心備課,堅持集體備課,主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五,課時安排

預備周---入學考試,試卷講評

第二週---Starter Unit1---- Unit3

第三週 -------- Unit1-----Unit3

第四周-------- Unit4---- Unit5

第五週------- Unit6----- Unit7

第六週------- 期會考試及試卷講評

第七週-------- Unit8------ Unit9

第八週-------- Unit10----- Unit11

第九周-------- Unit12

第十週―――期末總複習及單元過關檢測

第十一週――― 期末考試

教學計劃 篇3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模板

同桌互相說說口算過程,然後向全體同學彙報,教師填上答案。

教學方法授課

教學準備答題紙。

激趣

匯入

(導)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個性化修改

誰能說說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學生舉手回答

自主

學習

(學)判斷演算法是否正確,不對的改正。

學生獨立完成,第66頁練習十五的第1題和第5題。課本第67頁第6題。

合作

探究

(議)巡查巡視課本第67頁第8題。先說說得數十位上的數字,再計算。

評價

釋疑

(示)選取典型作業進行點評上交作業

總結

提升

(升)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後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優、良、差),愉悅指數(高興、一般、痛苦)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參見學生課本相應作業練習

教學後記

榆中縣來紫堡學區集體備課教案

年 級:一年級 科 目:數學(下冊) 教 研 組 長 籤 名:

周 次授 課 日 期主備人韋鴻軍共享人

教 學

內 容課 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練習課(二)

課 時第五課時

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

理解個位與個位相加以及進位的進位的道理。

教學方法授課

教學準備答題紙。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模板

同桌互相說說口算過程,然後向全體同學彙報,教師填上答案。

教學方法授課

教學準備答題紙。

激趣

匯入

(導)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個性化修改

誰能說說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學生舉手回答

自主

學習

(學)判斷演算法是否正確,不對的改正。

學生獨立完成,第66頁練習十五的第1題和第5題。課本第67頁第6題。

合作

探究

(議)巡查巡視課本第67頁第8題。先說說得數十位上的數字,再計算。

評價

釋疑

(示)選取典型作業進行點評上交作業

總結

提升

(升)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後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優、良、差),愉悅指數(高興、一般、痛苦)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參見學生課本相應作業練習

教學後記

榆中縣來紫堡學區集體備課教案

年 級:一年級 科 目:數學(下冊) 教 研 組 長 籤 名:

周 次授 課 日 期主備人韋鴻軍共享人

教 學

內 容課 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練習課(二)

課 時第五課時

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

理解個位與個位相加以及進位的進位的道理。

教學方法授課

教學準備答題紙。

教學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例項,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相片的長於寬的比例”“速度與水果價格”等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多個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有以下幾點思考:

1.精選典型情境,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學習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

教材中提供了三個情境,每個情境都是同時出現兩組、三組或四組相對應的量進行研究,最後對比的結果進行比較。兩個是生活情境,是不同類量的比較;一個是數學情境(在數學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幾何),是同類量的比較。這樣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2.聯絡數學史料,藉助比號的寫法溝通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絡和區別。

3.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體會比與除法的密切聯絡和在生活中廣泛地應用。

2、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學生廣泛聯絡生活實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美與樂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引出比:

1、情境一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圖片,看是誰?——幻燈

生:海寶。

師:這裡還有三張圖片,你們看看哪張與A圖最像?(學生選擇)

師:B和C為什麼不像?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幻燈

師:看來與A影象不像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關係。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一起研究一下。我們把圖片放在方格紙上,—幻燈

生觀察並回答。師板書:6÷4=1.5、12÷8=1.5,所以它們很像。

師:圖A的長是寬的幾倍?

生:A圖表示長是寬的1.5倍。

師:12÷8=1.5表示什麼意思?

生:D圖表示長是寬的1.5倍。

師:B,D 兩幅圖為什麼不像呢?我們來看一看,它們的長又是寬的幾倍?

師:剛才我們解決像與不像的問題,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

師:憑大家的生活經驗和平日觀察,從我們學校到小白樓,是騎車快還是跑步快?生答。

師追問:真的是騎車快嗎?我們來比一比。——幻燈

請學生讀條件和問題。

師:怎麼求速度?生答:路程÷時間=速度

指名列式求速度,板書:40÷2=20(千米/時)45÷3=15(千米/時)

提問:你們說誰快?

再問:40÷2表示什麼意思?生:表示馬拉松運動員1小時跑20千米。

師:馬拉松運動員很厲害,比騎車都快。

師:剛才我們比較誰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麼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課題,探究比的意義。

1、 揭示課題

師小結:看來,除法(板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手指著除法式子)除法還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示,誰知道?生答。如果學生不知道,老師說。板書:比。今天我們來認識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義

6÷4如果用比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請知道的學生來前面寫。

教師再進行示範寫,邊寫邊強調比號寫兩個小圓點,在兩個數的中間。

它讀作:六比四。

師:這四組比都是誰與誰的比?這個比表示的`含義與除法是一樣的。

師:誰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來寫。

提問:45∶3是誰與誰的比?生...它表示什麼意思?那麼路程除以時間可以寫成路程∶時間=速度。

師小結:看來比表示的含義就是除法算式的含義,比與除法有著密切的關係。你能試著說說什麼叫做比呢?生...

師揭示比的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

3、 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

師:比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符號。“∶”兩個小圓點叫什麼?以6∶4=1.5為例: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是前項,後面的數是後項,比的結果叫比值。

問:你知道比號是怎麼來的嗎?——幻燈 介紹比號的來歷。(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師:現在同學們對比已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關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與水的體積比是1∶2

師:先讀一讀,你怎樣理解這個比?通過以上的資料讓我們知道了它們之間的倍數,分率,份數關係,一個小小的比讓我們產生這麼多的聯想,我們再來看一看下面這一組比。

2、師:樹高與影長的比是5.7∶3 。隨機提問

3、 我們還可以藉助比的關係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來,就從生活中最熟悉的購物開始吧。哪個攤位上的蘋果便宜?

4、 找身邊的比

師: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實我們身邊也充滿了比,例如:我們班人數和老師人數比是25∶1。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觀察身邊,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學生彙報。

5、師:其實,身體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

課件出示:學生自己讀一讀。

(1)、嬰兒的頭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4。

(2)、成年人的頭長與身高的比約是1:7。

問:讀完這兩條你有什麼想法?

3)、兩手平伸的長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約是1:1。請學生比劃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臟與拳頭的比約是1:1。

教師觀察,有的同學伸出小拳頭,老師問:你這是幹什麼呀?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寬與頭長的比約是2:1

6、與體育比賽中的比比較。——幻燈

我們今天學習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而體育比賽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記分的方法,是比較大小的,表示的是誰多誰少,是一種相差關係。

7、知識延伸:——幻燈 師:同學們,膝上型電腦的螢幕寬與長的比是9∶16,液晶電視螢幕寬與長的比也是9∶16,為什麼都選9∶16呢?它是一個不簡單的比,是一個黃金比。寬與長的比值接近0.618的長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我們一起欣賞幾幅黃金比的圖片吧

三、總結與延伸: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課後,請同學們用你充滿智慧的雙眼,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細緻的心靈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聰明的頭腦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認識的比去創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佈置作業:完成書51頁練一練。

尋找適生活中的比,記錄下來,再說說它的含義。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比

6÷4=1.5 12∶6=2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8÷4=2 8∶4=2 12 ∶ 6 = 2 讀作:十二比六

6÷3=2 前 比 後 比

4÷8=1/2 項 號 項 值

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是根據實際課程內容所編寫的一份教材,教材主要分為四個單元,單元之間層層遞進,緊密銜扣。在第一單元中,學生首先認識陶泥,瞭解他的傳承歷史。然後通過學習泥板貼畫,進行平面的創作,讓他們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技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他們的興趣。在第二單元中,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將手中的泥片成型,使它帶有立體的美感,再逐漸深入,通過第三單元的人物、鱷魚、龍的學習與塑造,讓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感知能力、協調能力得以完善。最後,在第四單元中將之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讓學生在學生學習並製作的時候,進行思維的拓展,利用各種創意作品引導學生有新思路、新想法、新技法創作,再將其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有特色的、完整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我們悠久的陶藝文化和千年流傳的陶藝歷史、工藝,從小培養學生對傳統工藝的熱愛和利用“泥巴”再現生活的熱情。

2、掌握陶藝造型的技能和技巧,並熟練使用陶藝技法制作。

3、培養學生能夠運用陶藝材質設計製作陶藝作品,並美化我們的生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

4、透過活動,體會計劃分工,發揮團隊精神,提高製作的表現能力。

三、教學任務:

陶藝帶有濃郁的自我娛樂的特點,陶藝教育使同學們找到了自己的樂趣和天地——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並提高審美能力,為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拓展創造性思維,開闢了無限空間。通過陶藝的製作,認識勞動而自然,創造人類物質文明,變革社會中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和習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四、學情分析

五學生對對陶藝已有了一定的認識與對技法的掌握,可以製作一些較為複雜的立體造型。在最後一個單元進行創意組合,相信他們也能掌握的很好。既有動腦的設計構思、創意;也有動手把創意構思用雙手來創作出來的過程,在動腦和動手相結合的這一過程中,學生將體會到無限的樂趣,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

五、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