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六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六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現有學習情況(基礎技能、能力發展等)分析:

通過上期的生物教學,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有較大的改善,具備一定的學習技能,對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其中有一批學習較優秀的學生,需要加強指導和培訓,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績。但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後進面還較大,實驗和學習的習慣較差,應對這些學生多關心、多指導、多督促,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抓緊教學落實,力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三、本期教材內容(學科知識體系、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的課改要求與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從第一章、人的由來” 到 “ 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共七章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學內容是社會討論和考試的熱點。通過教學改革落實“雙基”,發展能力,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觀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課程的學習,要求達到以下教育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5)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6)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7)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8)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五、教學方法及其措施

1、認真分析瞭解學生情況,熟悉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擬訂教學計劃。

2、採用多種措施,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多實施生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生物,主動地學習生物。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好實驗課。課前教師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實驗操作,課上認真指導學生操作。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體驗探究過程,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5、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總結,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馬上解決,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佈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6、每一章測驗一次,隨時關注、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7、期中、期末認真組織學生複習,爭取在考試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取得好成績。

8、在教學過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學質量調查,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

六、教學進度及內容安排

第四單元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2課時

第二節 人三生殖 2課時

第三節 青春期 1課時

第四節 計劃生育 1課時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2課時

第二節 消化與吸收 2課時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課時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課時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2課時

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2課時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2課時

第三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課時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2課時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1課時

第五章 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課時

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1課時

第六章 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2課時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2課時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2課時

第四節 激素調節 1課時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例項 1課時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 2課時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1課時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2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並茂,加強了啟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定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資訊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本套教科書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是以生態學為主線,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同時滲透了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的教育,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能力體系,強調對學生的觀察、操作、探究、思維和應用等能力的培養。具體本冊包括2個單元7章,23節內容。第一單元《認識生物》包括了中的第2個主題所要求的全部內容以及第1個主題和第3個主題的部分內容。本單元的內容安排考慮到學生是剛開始學習生物學,要讓學生初步樹立什麼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學會探索生命奧祕的一般科學方法;初步認識生物體的結構概況以及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係,為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節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蓋了中第4個主題、第6個主題的全部內容以及第8個主題中的大部分內容。本單元的內容安排充分體現了的主題思想,貫穿了這一主線。從具體內容看,每一節的內容就是一個小的知識單元。節以下的標題(四級標題)就是具體的知識點。在每一節和具體知識點的引言部分,都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命現象或生活經驗、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把學生帶入問題情景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好本知識點的信心。然後,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如、或等)探索有關生命現象及其規律,從而得出結論。由此可見,無論從巨集觀上還是從微觀上看,本冊教科書的知識內容體系是系統的,層次是清楚的、鮮明的。本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關注大多數學生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在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隻關注將來有希望成為生物學家的少數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最大多數學生的需要,但同

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留有空間。所以在全書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他們參與科學探究過程,並鼓勵同學之間合作交流。

二、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在教法方面,課前充分備好課,包括教材、教參、相關教具及學生上節說學習狀況。上課嚴肅紀律,首先自己不遲到,不早退,也不拖堂;上課有教學目標,突出教這重點,引導學生攻破難點。維持學生課堂秩序,保持大部分同學進入學習狀態。適當活躍課堂氣氛,讓部分同學能對本科產生濃厚興趣。

在學法方面注意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例如:可佈置課外做實驗、觀察、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提高了能力,也獲得了知識。同時注重訓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利用現有資源:教科書、課外書、網路資源獲生物學知識。還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給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的課題題目就是:校園綠化設計方案。

本學科運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多種教學方式,提倡以探究為核心的主動學習方式是本學科的教學改革研究主題。探究是生物學科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學教學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生物學的這一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他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特點,獲取知識和能力,形成科學態度,本教材在每個單元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選題的探究活動,本人就根據本校的實際條件,向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究。這種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生物及其相關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記錄、描述、提出問題、從各種資訊渠道尋找相關資訊、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收集資料、做出解釋,並與他們協作和交流,探究性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不應成為唯一的教學方式。所以本人在教學中會運用多樣化的教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本人根據教材內容、要求不同,計劃採用以下教學方式:講授與演示、模型製作,小組討論、角色遊戲等。另外本人將與其他老師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使教學工作得到更大的進步。

三、佈置作業和單元測試

配合教學進度按時完成教材課後設計的作業,及《金榜學案》作業,可適當提示、輔導,每教完一章要求學生上交作業(《金榜學案》)進行批改,並進行講評。可不需要另外佈置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期中、期末之前各進行1次單元考試,第10周要進行期中複習。期會考試題不能出得太難,讓好學的學生有較好的成績。期末統考前要留有充分的複習時間。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內容安排

課時數

第1周

開學分班

第2周

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二節

第3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第4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二節

第5周

國慶節

第6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三、四節

第7周

第一單元第三章第一、二節

第8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9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

第10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

第12周

期會考試

第12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四節

第13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五節

第14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5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6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7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三、四節

第18周

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一、二節

第19周

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四節

第20周

綜合複習並檢測期末考試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能說出動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的共性和區別,知道觀察動植物細胞的方法。

3、能說出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大致過程及意義。

4、能夠運用細胞分裂、生長的知識解釋生物生長的現象。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進一步熟練使用顯微鏡。

2、練習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的簡圖。

3、會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分析並說出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在本章中的各項觀察和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並能夠遵守實驗紀律。

2、通過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初步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認識來源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細胞

重點:

1、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識。

2、臨時裝片的製作。

 難點:

1、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

2、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動態過程。

教學手段: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同步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

1、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中詳細地列出了臨時裝片製作過程的具體步驟的圖片。要求學生熟記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並得到初步的練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課時中的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讓學生初步掌握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利用第2課時中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進行鞏固。

2、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也是本節的重點。學生只有瞭解清楚細胞的結構和結構,才有可能理解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及後面各章裡的知識。由於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並不完全清楚,所以在學生觀察臨時裝片,要給出相應的掛圖或用實物投影展示裝片中的實際狀態。並在學生觀察之後,教師要詳細的講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準備

1.對學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動實驗用具或用品,要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生物實驗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損物品,材料也多為活體材料,所以要仔細認真,不要損壞和浪費實驗用具及材料。

2.仔細檢查實驗器材。在實驗臺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實驗器材的品名順序寫在一塊小黑板上,便於學生檢查。)

3.準備示範鏡。

教學過程:(本節內容分3課時)

第一課時: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一、引言:

請一位同學介紹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學找出錯誤,大家一起回憶顯微鏡的使用。引入課題:“在練習顯微鏡的使用時,我們曾使用了永久裝片。但當我們要研究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時,就必需不斷的進行顯微觀察,這時,我們就要製作臨時裝片。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製作:

(1)讓學生按要求將顯微鏡安放好,對好光,準備使用。

(2)介紹實驗用具及其用途: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碘酒……等等。

(3)製作臨時裝片:教師先示範並強調注意事項,學生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完成。

強調:①擦拭的重要性。

②滴水太少容易產生氣泡或乾涸,影響觀察,滴水太多容易溢位載玻片而汙染顯微鏡。

③撕取或洋蔥鱗葉表皮,以0.5cm×0.5cm為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將其仔細展平。

④蓋玻片時防止出現氣泡及氣泡的識別。

⑤調焦觀察應嚴格按照顯微鏡的操作規程進行,為在急於看臨時裝片的內容

(4)在完成後可讓學生獨立地再做一次。

(5)小結,為了便於學生記憶,可歸納為“擦”、“滴”、“取”、“放”、“蓋”、“染”、“觀”等(染色不是必須的基本步驟)。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植物細胞的結構:

(1)出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與掛圖所示相對應的各個結構,並認清它們的位置。

(2)老師利用掛圖和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細胞各結構的特點、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講述順序應由表及裡。

②明確細胞壁只起支援和保護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動的,而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則是生活著的。

第2課時: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

一、引入:先讓一位同學,指出植物細胞結構掛圖中的各部分結構,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教師總結,並在黑板上畫出植物細胞示意圖。引出課題:“組成動物的細胞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製作:

(1)閱讀課本中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指出與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不同的步驟。教師總結。

(2)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臨時裝片的製作,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動物細胞的結構:

(1)提問:動物細胞在結構上與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組織學生對照掛圖觀察臨時裝片,並進行討論。

(2)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口腔上皮細胞示意圖,邊總結動物細胞的結構。並組織學生對照板圖得出結論: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

3、小結:由此可見,細胞是植物體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4、畫生物圖的要求:(結合板圖講解)

 要求:

(1)真實。

(2)注意圖的大小、比例。在圖紙上的位置要恰當、美觀。

(3)畫好圖後,要註明各部分結構的名稱。指示線應水平畫在圖的右側,指示線末端註明名稱,字跡要工整。圖的下方,要註明這個生物圖的名稱及放大倍數。

(4)用3H鉛筆。

(5)較暗部分用密集的鉛筆點來表示。明亮部分則用稀疏的鉛筆點來表示。(點點時,要求鉛筆與紙面垂直,點出來的點應是細圓點。)

要求學生對照顯微鏡下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畫生物圖。

第3課時:生物的生長

匯入:

先請學生描述生活中熟悉的生物生長的現象。提出問題: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麼?引出課題:生物的生長是由基本單位——細胞的某些改變引起的。

講述新課:

一、設定學習情景:

提出問題:一粒種子長成一棵蒼天大樹,生物體內的細胞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總結:生物體的生長是體內細胞增多和增大的結果。

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1、利用掛圖、錄影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生長的過程。(錄影或課件可以讓直接學生建立動態的認識)觀察後提出問題:細胞在生長各部分的結構有什麼變化?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細胞的生長主要是細胞內液泡增大的結果。

2、通過提出問題:細胞的生長是否一直生長下去?組織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此問題(詳見附錄)。教師總結:對於體積相同的個體,如果組成的單位結構最小,總的表面積就越大。

3、利用掛圖、錄影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分裂。組織學生觀察不同細胞的不同分裂方式、討論細胞的分裂有什麼共同特點?教師總結: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一分為二,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植物細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

4、小結: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生物體由小長大。

四、設定新情景,引出下節課題。

提出問題:生物體內的細胞形態是否都一樣?是否都具有分裂能力?引導學生觀察葉橫切切片,得出結論:生物體內的細胞的形態是不相同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書:

第二節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一、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製作步驟:擦、滴、放、蓋、染、觀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三、動物細胞的結構:

四、生物的生長

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的生長:

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分裂

附:

請按要求完成下列計算:

1、正方體邊長=4cm

總體積=

總面積=

2、各正方體邊長=2cm

總體積=

總面積=

3、各正方體邊長=1cm

總體積=

總面積=

結論:

探究活動

一、對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課題:茄科植物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目的:認識多細胞植物體的活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互聯絡。

實驗材料:新鮮的紅辣椒果實、顯微鏡、刀片、載玻片、蓋玻片、紅墨水

 實驗步驟:

用刀片沿新鮮的紅辣椒的果皮表面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裡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颳去肥厚物質,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製片觀察。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其表皮是由不太規則的細胞群構成的,細胞中有著淡黃色的細胞質。細胞壁很厚,著深黃色,壁上有小孔(紋孔),孔裡有細胞質絲穿過。此實驗可用紅墨水染色30分鐘,然後吸去多餘的染料,加水封片鏡檢,可見其細胞質被染成粉紅色。也可觀察到紋孔和胞間連絲。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5

七年級年級生物教學計劃育都依賴於生物圈的資源和環境。人類的活動更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這個單元的學習,既要了解人體的構造和生理,還要關注人和生物圈的關係。

一、教學目標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二、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已有的教學經驗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學案、導案、寫好教學反思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

6、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7、管好課堂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三、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37課時,每週3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來(6課時)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2課時)第二節人的生殖(2課時)

第三節青春期(1課時)第四節計劃生育(1課時)

人體的營養(6課時)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2課時)第二節消化和吸收(2課時)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2課時)

人體的呼吸(5課時)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1課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2課時)第三節空氣質量與健康(2課時)

人體內的物質的運輸(7課時)

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2課時)第二節流動的管道—血管(2課時)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2課時)第四節輸血與血型(1課時)

人體內的廢物的排除(2課時)

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除(1課時)第二節人糞尿的處理(1課時)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7課時)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2課時)第二節神經系統的組成(2課時)

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課時)第四節激素調節(1課時)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4課時)

第一節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例項(1課時)

探究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2課時)

第三節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1課時)

總之,在新學期中,我會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重點為指導,結合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為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用心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潛力、學習潛力和解決問題潛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職責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潛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潛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資料,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應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透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到達90%,優秀率要到達50%。這學期就應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個性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貼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用心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資料,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帶給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潛力,實際動手潛力,分析潛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資料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潛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個性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潛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取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教育局安排課時進度,根據實際教學狀況來實施。

五、教研課題

《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