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5篇)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

一、試卷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試題注重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關注了對學生推理能力、計算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試卷以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教材為依據,特別在依據教材的基礎上,考出學生的素質。突出的特點有:

1.知識點考查全面,讓題型為知識點服務,每一個知識點無不被囊括期中,真正做到了覆蓋全面。

2.形式靈活多樣,並且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應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

3.題量和難度都不大,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熟練程度。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三、總體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好多同學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在教學中對好壞的兼顧認識重中之重。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學生審題不清、馬虎大意,導致出錯;三是對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缺乏應有的應變能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2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國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資料收集。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國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目標要求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會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60分左右,合格率50%以上,並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電腦,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開闢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

(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3)自主作業習慣;

(4)課後複習習慣。

8、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基礎知識技能“推遲判斷”,讓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四、教學進度

三月份:(1—5周,約30課時)

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結束新課。並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4月2日前後

四月份:(6—10周,約25課時)

平面直角座標系、。並進行階段複習。期會考試初定在4月28—29日。

五月份:(11—15周,約25課時)

二元一次方程組結束新課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結束新課。並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後

六月份:(16—19周,約20課時)

資料收集結束新課,進入綜合複習,並進行階段測試。

初定在6月28—29日前後期末考試。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6—17頁,2.1正數和負數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是從實際需要產生的。

2.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3.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4.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正數與負數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及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難點:學習負數的必要性,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學工具和方法:

工具:應用投影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你看過電視或聽過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嗎?中國地形圖上的溫度閱讀。(可讓學生模擬預報)請大家來當小小氣象員,記錄溫度計所示的氣溫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為書寫方便,將測量氣溫寫成25,10,―10,―30。2

.讓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了哪些數?它們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在生活中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產生了數1,2,3,…;為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有時分配、測量的結果不是整數,需要用分數(小數)表示。總之,數是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發展起來的。

二、講授新課:

1.相反意義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一些量(事情):

例1:汽車向東行駛

3千米和向西行駛

2千米。

例2:溫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買進100輛自行車和買出20輛自行車。

①試著讓學生考慮這些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有什麼共同特點?(具有相反意義。向東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買進和賣出都具有相反意義)

②你能舉出幾對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

2.正數和負數:

①能用我們已經學的來很好的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嗎?例如,零上

5℃用5來表示,零下5℃呢?也用5來表示,行嗎?

說明:在天氣預報圖中,零下

5℃是用―5℃來表示的。一般地,對於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可把其中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的,用過去學過的數來表示;把與它意義相反的量規定為負的,用過去學過的數(零除外)前面放一個“-”(讀作“負”)號來表示。

拿溫度為例,通常規定零上為正,於是零下為負,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則用―5℃來表示。

②怎樣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呢?能否從天氣預報出現的標記中,得到一些啟發呢?

在例1中,我們如果規定向東為正,那麼向西為負。汽車向東行駛3千米記作3千米,向西2千米應記作―2千米。

後面的例子讓學生來說(注意詞的表達)。

在以上的討論中,出現了哪些新數?

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上面我們引進了―5,―2,―237,―0.7等數。像這樣的一些新數,叫做負數(negative number)。過去學過的那些數(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正數前面有時也可放一個“+”(讀作“正”),如5可以寫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課堂練習

課本

p18:1~4。

4.小資料:

世界各國對負數的認識和接受也有一個過程。如1484年法國數學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個負根,但他不承認它,說負數是荒謬的數。

1545年卡爾丹承認方程中可以有負根,但認為它是“假數”。直到1831年還有數學家認為負數是“虛構”的,他還特意舉了一個“特例”來說明他的觀點:“父親56歲,他兒子29歲,問什麼時候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通過列方程解得x=―2,他認為這個結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說明兩年前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

5.例題:

例1:規定向前走為正,兩個學生一組做遊戲,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後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後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動

注:通過設計類似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

6.鞏固練習: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麼+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記作5°C,那麼零下2度記作;

如果上升10m記作 10m,那麼― 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馬裡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可記作海拔米(即低於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

②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正數都帶有“ + ”號

B .不帶“ + ”號的數都是負數

C .國小數學中學過的數都可以看作是正數

D . 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數學測驗班平均分 80 分,小華 85 分,高出平均分 5 分記作 +5 ,小松 78 分,記作 。

④某物體向右運動為正,那麼―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 10 ± 0.05 (單位 mm ),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過標準尺寸 ,最小不超過標準尺寸 。

三、課堂小結:

正數和負數表示的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哪種意義為正是可以任意規定的。如果把一種意義規定為正,則相反意義的量規定為負。常將“前進、上升、收入、零上溫度”等規定為正,而把“後退、下降、支出、零下溫度”等規定為負。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4

一:學生知識情況分析:

本學期所教兩個班超過100人。在這100人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大約30~40人,多數同學基礎不好,但在這兩個班中,大部分同學學習積極性較高,熱愛學習。

二、本學期教學主要任務和要求

(1)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

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方針,以貫徹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為契機,領會精神實質,轉變 觀念,以學生為本,以質量為魂。

(2)學生知識能力所達目標:

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

(3)教研教改專案及目標:

學習數學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深入課堂教學研究,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 ;

(2)上好課,上好每個40分鐘,提高40分鐘效率;

(3)注重課後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

(4)批好每一次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及家庭作業;

(5)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好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

(6)及時指導、糾錯,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學,要使學生紮實透徹學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自學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整式的加、減、乘、除運算,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平行線的特徵,角的運算,一次方程組的運算;平面圖形的認識及位置與座標的瞭解。

2、能力目標:

(1)會進行整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會推導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組,平行線及角的計算。

(2)會用尺規做平行線和角,瞭解位置與座標。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內容共分七章:

第八章,主要講角的表示;角的比較;角的度量;對頂角;垂直;

第九章,講了有關平行線的性質定理;

第十章講了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應用;

第十一章主要講了掌握整式的加、減、乘、除運算;

第十二章主要講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三章講了平面圖形的認識;第十四章講了位置與座標。

教學重點:

整式的運算、一次方程組、乘法公式。

教學難點:

平行線與相交線、一次方程組的應用、位置與座標。 突破重、難點的措施: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情分析:

本人本學期繼續擔任七年級(1)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根據上學期平時課堂表現和期中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算理想,總體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學生又較多,整體感覺學生學習欠缺思考和訓練,自覺性不高,表面看參與積極,但投入度不夠,對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夠透徹。根據上述情況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將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指導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強化學生的透徹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優補差,同時強調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

五。進度安排:

周次 內容

1—2周 角

3—4周 平行線

5—6周 一次方程組

7—9周 整式的乘除

10周 期中複習考試

11—12周 乘法公式與因式分解

13—14周 平面圖形的'認識

15—16周以後 位置與座標

17周 以後期末複習

六、具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學中必須以生為本,適合學生髮展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重基礎深挖掘透理解。

2、在課前課中儘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科代表的組織作用。

3、設計好導課儘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課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前以自主預習為主,在課中以展示交流為主。

4、進一步扭轉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利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座談輔導,在平時的課堂中多給予追問和表現機會,給後進生樹立信心。對優生要嚴格要求,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抑制他們產生驕傲情緒。

5、用好課堂小組評價,以點帶面,以先進帶後進,讓後進生自動自覺不掉隊,發揮幫扶的力量

6、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逐步實施分層教學、作業,向基礎不同的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優生吃得飽,即課堂練習、作業及要求等進行分層要求。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

2.瞭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瞭解集合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有理數進行分類,發展學生的分類意識,體驗分類是數學上常用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2.經歷從整數和分數擴充到有理數,瞭解人類對數的認識是不斷髮展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了解數的擴充,體會數的擴充對人類發展的作用.

2.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能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規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兩節已經學習了正負數,這為本節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有理數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數的分類,因此一定要嚴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

環節 問 題 設 計 師 生 活 動 備註

設 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已將數的範圍擴大了,你能寫出3個不同類的數嗎? 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名學生板演

(1)把他們寫出的數進行分類: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們是否可以把上述數分為兩類?如果可以應分為哪兩類?

(3)我們所學過的整數(0除外)能否寫成分數的形式?上面的分類標準是什麼?我們還可以按其他標準對數進行分類嗎?

問題三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書(π除外)都是有理數。你能對我們學過的數進行合理分類嗎?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自己進行分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結果,如果不全,可以補充.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先看書,回顧思考得出結論: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 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

整數可以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有限小數和無限迴圈小數也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如:

5可以寫成 ;0.3可以寫成 ;0. 可以寫成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得出結論: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教師在參與討論時啟發學生進行分類,明確分類的基本原則:不重不漏.同時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完善

如:按整數和分數分;或按正負數分等。但是要注意遺漏0的問題。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

學生通過概括得出有理數的概念.

關注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通過對有理數進行分類,讓學生進一步領會分類的思想,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為他們以後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作準備.同時也能使學生加深對有理數的理解.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7

一、教材編排特點及重點訓練內容:

本冊教材的編排順序是:相交線與平行線,實數,平面直角座標系,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本冊書的6章內容涉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三個領域,其中“實踐與綜合應用”以課題學習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這6章大體上採用相近內容相對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後章五基本屬於“數與代數”領域,這樣安排有助於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絡。在各章具體內容的編寫中,又特別注意加強各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絡。

教材編排有如下特點:

1。加強與實際的聯絡,體現由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

2。注意給學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體現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

4。強調數學思想方法。本冊書突出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轉化的思想以及類比的方法。

重點訓練專案是:通過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初步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推理;平方根與立方根的概念與求法,實數的概念及實數與平面直角座標系的關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法與應用;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的教法與應用;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二、學生學情:

本班學生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學習,雖然期末考試成績可以,但是發現本班學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較多,差生較多,上課很多學生不認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本學期要切實採取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要求:

如下表:

四、教學措施:

1。本學期教學工作重點仍然是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此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課前備課,這就要求我要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上注重教學方法,努力讓不同的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數學。

2。依據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設計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整體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利於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多設問,多啟發,多觀察等,增加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這樣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學中通過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使水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鼓勵,以此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3。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於學習比較的學生,給他們留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性的作業,檢驗他們對當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於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留一些綜合運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業,檢查他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情況。

4。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課前自學,通過預習“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知道或還有什麼我看不懂,在書上做出記號。以便上課時重點聽講。課堂上,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課前做好上課的準備,聽課時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認真回答問題,不懂的及時提出來。要求課後養成複習的習慣,每天都要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可在頭腦中回顧當天所學知識,對於忘掉的或回想不起來的,可翻書重新記憶。另外,隔段時間還要把前面所學的知識再行回顧,以免時間長了忘記了。要求學生每天認真完成作業,作業要書寫工整,解題規範,杜絕抄襲現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5。關注學困生,不歧視學困生,尊重、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和同學對他們的關心。設定一些簡單的問題,由他們回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或第八節自習時間為他們輔導,儘量使他們跟上教學進度。另外,對他們要有耐心,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

6。培優補差。對於中上等生,利用課後閱讀材料和課外資料豐富他們的頭腦,增加他們的知識面,通過專題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課外資料或上網學習等方式拓寬他們知識面和視野,不懂就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以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對於學困生多關心和幫助,在課堂上多提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多鼓勵他們,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8

為了更好的完成學校的七年級數學的教學任務,依照教科室的計劃,針對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所教兩個班的的具體情況特制訂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情介紹:

我本學期擔任七年級七、八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七年級(八)班共有學生55人,七年級(七)班有學生56人。根據國小升國中考試的情況來分析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算理想,總體的水平一般,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視聽法的指導。學習離不開思維,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則學得死,效果差。七年級學生常常固守國小算術中的思維定勢,思路狹窄、呆滯,不利於後繼學習,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法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在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學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與其學業成績的好壞相關,七年級學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份較多,理解記憶的成份較少,這就不能適應七年級教學的新要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好的學習習慣、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培優補差,同時強調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反對死記硬背,以推動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

二、教學措施

1、根據今年學校及教科室計劃,認真構建“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雙思”是指教師反思教學、學生反思學習;“三環”就是定向、內化、發展;“六步”分別是指:提供資源(入境生趣)、瞭解學情(自學生疑)、弄清疑難(學習釋疑)、點難撥疑(練習解難)、反思教學(反思學習)、引導實踐(遷移創新)。我們要在反思中成長,學生要在反思中進步;我們要反思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優化“三環六步”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要反思的主要內容學習積極性、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運用是否得當、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國中階段,正是從國小過度到國中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進行“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最佳時期,要逐步的培養和完善這種模式,要求我們多研究、多思考、多創新、多探究。按照“低(起點)慢(速度)多(落點)高(標準)”元素結構教學法進行教學,“低起點”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七年級學生從國小數學到國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飛躍,怎樣幫助學生慢慢過渡是一個難點,從細小的問題、每一個小知識點出髮結合國小知識融匯到國中的`知識中去,從而使學生很快接受知識。“慢速度”反對快速度教學,主張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接受程度,兼顧七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知識、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徵和差異,步步為營,梯次推進,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多落點”強調教育要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個性差異的特點。個性差異是表現在多方面,不僅有年齡、性別、性格、身體的差異,還有很多學習上的差異,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差異。推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高標準”為學生確立的學習標準。而且把目標細化,使學生能很快達到,既能掌握知識又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使七年級的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標準。

2、精心設計習題,使習題從簡單到複雜形成梯度,引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批改作業做到全批全改,從過程到步驟嚴格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好總結,從七年級使學生慢慢養成認真按步驟做作業的習慣。

4、繼續實行課前一題的模式。課前五分鐘每個班的課代表把上一節課涉及到的典型題目呈現在黑板上,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複習上一節的內容,而且也能做到儘快把學生從課間拉回到上課的的狀態,併力求把學生中新方法新思維挖掘出來。

5、實行一對一的幫扶活動,由好學生帶動一個差一點的學生,從知識、作業、學習習慣等各方面互幫互助,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合理落實各項教學常規

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所以在備課時深入鑽研教材,正確地掌握和處理好教材的重點、難點,準備大量的、難度不同的習題備用,備課以個人獨立鑽研備課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廣泛吸取其他老師的優點和精華,完善自己的備課達到精益求精。

2、上課時要嚴格按照“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步驟進行教學,講課時要圍繞中心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要嚴密組織,使課堂教學既層次分明,又協調緊湊。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各類學生都學有所得。特別是要照顧到差生,力求使他們能掌握本課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作業要求要嚴格,但佈置的作業要適量。精選作業,根據不同程度學生,佈置適當的選做題,以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分層教學、佈置作業。作業批改要有批語,批語要多鼓勵學生,根據作業情況查缺補漏,做好個別輔導。

4、要保證後進生的進步。因為基礎的不同,有一部分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而且這部分學生更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特別是精心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問題和練習作業,引導他們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餘時間,加強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學科活動日”和集體備課,多加強理論學習研討,提高理論實效,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教學觀摩和說評課活動。結合學校的“課前四準備,課內四重視,課後四落實”課題研究做好適合數學學科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訓練方法;在上好每一節課的基礎上,及時寫出教學反思為以後工作做好總結。

五、教學進度和期末複習安排:

第一週9.7—9.13第一章有理數1.1正數和負數約2課時

1.2有理數約4課時

第二週9.14—9.201.3有理數的加減約4課時

第三週9.21—9.271.4有理數的乘除約4課時

第四周9.28—10.111.5有理數的乘方約3課時

數學活動、小結約2課時

第五週10.12—10.18第二章整式的加減2.1整式約2課時

2.2整式的加減約2課時

第六週10.19—10.252.2整式的加減約2課時

數學活動、小結約2課時

第七週10.26—11.1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2.1從算式到方程約4課時

第八週11.2—11.82.2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約4課時

第九周11.9—11.152.3從“買布問題”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2)約4課時

第十週11.16—11.223.4再探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方程約4課時

第十一週11.23—11.29複習、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11.30—12.6第四章圖形的認識初步4.1多姿多彩的圖形約4課時

第十三週12.7—12.134.2直線、射線、線段約2課時

第十四周12.14—12.204.3角的度量約3課時

第十五週12.21—12.274.4角的比較與運算約3課時

數學活動、小結約2課時

第十六週12.28—1.3第五章資料的收集與整理4.1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約2課時

4.2調查中國小生的視力情況——抽樣調查舉例約3課時

第十七週1.4—1.104.3課題學習約2課時數學活動、小結約1課時

第十八、十九、二十週1.11—2.1複習本學期內容第二十一週2.2—2.6期末考試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教師首先要理解探究教學過程,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一些探究程式和常見的具體方法。通過他們去理解、掌握、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進而啟迪和開發學生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形成紮實的數學基本功,為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數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三、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絡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屆少部分學生基礎還可以,而大部分學生基礎和能力比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改變現狀。在紮實基礎上

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培優扶困教案,課前充分備好課。

2、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體現出培扶,分層次教育。

3、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4、大膽地深度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5、重視基礎知識過關。

6、注重對作業、練習紙、練習冊、測驗卷的及時批改,並儘量做到全批全改,及時反饋資訊。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0

一、指導思想

為促進數學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中,要堅持運用以下理念指導教學工作:1、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3、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本學期數學教學的總目標

1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資料、利用資料分析問題、獲取資訊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排順序是:相交線與平行線,實數,平面直角座標系,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本冊書的6章內容涉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三個領域,其中實踐與綜合應用以課題學習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這6章大體上採用相近內容相對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後章五基本屬於數與代數領域,這樣安排有助於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絡。在各章具體內容的編寫中,又特別注意加強各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絡。

四、學情分析

本校八年級的這些學生雖然大多數剛進國中時數學底子薄弱,但他們求知慾望強烈,通過七年級上學期的數學強化訓練,同學們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有效的鞏固和明顯的拓展提高,

學習方法有所改善,學習熱情有增無減,學習成績有所進步。但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學生髮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仍然感到吃力。令人欣慰的是他們沒有放棄,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執著的.精神。所以。作為他們的數學老師,我們有信心幫助他們,使他們的數學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

五、教學措施

1. 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掌握教材體系,要依據《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儘可能多的閱讀參考資料,遵循教學的規律,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備課做到四有五備: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教法。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2、堅持集體備課,整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發揚團隊協作精神,整合集體智慧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3、採取措施,注重雙基教學,把握核心知識,強化雙基落實,努力轉化學困生。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精講、精練、精評,認真備好每一節複習課、挖掘教材資源、搜尋考點,努力打造高效的複習課堂。將高效課堂的要求與策略應用到具體的複習中去。在執行教學常規方面做到細處,落到實處。

4、督促部分學生端正學習、考試的態度,堅決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加大反饋測試的力度,通過一定頻率的強化訓練、模擬測試等形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和解題習慣。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入學了,學生總體情況如下:七年級(1)(5)班學生:78人,通過入學考試發現,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總體上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學生的數學知識上看,國小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相應的較為簡單的應用題,對圖形、圖形的面積、體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代數的知識,圖形的知識都有待於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這就是國中的內容,本學期將要學習有關代數的初步知識,對圖形的進一步認識;在數學的思維上,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期,這期間,結合教學,讓學生適當思考部分有利於思維的題,無疑是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在學習習慣上,部分國小的不良習慣要得到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通過前面幾天的觀察,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是很感興趣的,儘管成績較差,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嚴重喪失信心,因此要給這部分學生樹信心,鼓幹勁;對於國小升入國中,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起點宜低,講解宜慢,使學生迅速適應國中生活,同時,對於學習新教材,學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難,對於我自己,也有一個研究新教材,新標準,擴充教材的過程,對於我仍然是一個挑戰。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豐富的圖形世界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生活中熟悉的圖形展開研究,包括圖形的形狀、構成、性質、圖形的展開與摺疊,圖形的截面,圖形的方向檢視等。

這部分從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在展開與摺疊等數學活動過程中,認識常見幾何體及點、線、面的一些性質;再通過展開與摺疊、切截,從不同方向看等活動,在平面圖形與幾何體的轉換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最後,由立體圖形轉向平面圖形,在豐富的活動中使學生認識一些平面圖形的簡單性質。

展開與摺疊、切截,從不同方向看,是認識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學習過程中,要親自去展開與摺疊、切截,親自去觀察、思考,並與同伴交流,從而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第二章 有理數及其運算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及其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以及使用計算器作簡單的有理數運算。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從實際問題情境與已有的國小數學知識基礎著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新的有理數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數的數量關係及其規律。在方法上採用了由具體特殊的現象發現一般規律,使學生初步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學會表示數量關係的一些數學工具以及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同時適當控制練習和習題的難度,引人計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煩瑣的計算。這部分的內容不僅是為下一部分內容“整式的加減”的學習作好一個鋪墊,而且是整個國中數學“數與代數”內容中關於“數”的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內容,可以說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國中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減

列代數式,單項式及其有關概念,多項式及其有關概念,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合併同類項,求代數式的值。重點:去括號,合併同類項。難點:對單項式係數,次數,多項式次數的理解與應用。整式是簡單代數式的一種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整式表示有關的量,體現了變數與常量之間的關係,加深了對數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數式,去括號及合併同類項是後面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求代數式的值在會考命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平面圖形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隊物體形狀的認識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學會畫簡單的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介紹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從而引人組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的介紹,進而以此為基礎介紹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有關概念與性質以及平行線的識別方法,並介紹這些知識的一些初步應用。

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學生在國小所學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為基礎,通過大量豐富的立體、平面圖形,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感受,探索圖形中存在的簡單關係,初步體驗一些變換的思想,初步學會數學說理。在這部分的內容編排上,以體——面——線——點為序,從學生周圍的、熟悉的各種物體入手,直觀認識立體圖形,然後通過檢視與展開圖,進一步加以認識,再轉到對各種平面圖形的認識,對基本圖形——點和線的認識,最後認識角、相交線及平行線。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這部分內容也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又一個重點。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解方程和運用解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豐富的例項,從中尋找等量關係,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觀地歸納等式的性質,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歸納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建立方程模型,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總結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

第五章 資料的收集與表示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資料的收集、資料的表示、可能還是確定。前兩部分是屬於統計範疇的內容,後一部分屬於概率範疇的內容,整個內容圍繞著真實的資料展開教學。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大量豐富的實際生活例子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操作與合作探索活動學會資料的收集與表示的簡單方法,並用來處理貼近學生生活的一些問題,養成用資料說話的習慣。這部分內容的引入是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可以幫助人們對大量的資料作出合理的推斷與預測的一種新的研究工具——統計與概率。

三、明確本期教學目標:

本期教材知識內容為“豐富的圖形世界”、“有理數及其運算”、“整式及其加減”、“基本平面圖形”、“一元一次方程”、“資料的收集與處理”。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和代數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數和代數式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能運用有理數,代數式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有理數的代數式來進行描述;學生在經歷物體和圖形的初步認識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識圖與作圖技能,認識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進而認識角、相交線和平行線,掌握與此相關的基本推理技能;學生通過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做出判斷並進行交流活動的全過程,體會資料的.作用,掌握基本的資料處理技能,形成對統計的初步認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學會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資訊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有理數、代數式刻劃事物間的相互關係。②學生通過在探索圖形(點、線、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幾何體的相互轉換(三檢視、展開圖)等到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在合理的推證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③學生能在資料的收集與表示中,學會收集、選擇、處理數學資訊,做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並能用例項進行檢驗,從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學會能結合生活實際的具體

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⑤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對比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並學會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⑥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學習,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目標:①學生通過初步認識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樂於接觸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資訊,願意參與數學話題的研討,從中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②學會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勇於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克服困難並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③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到數學中的有理數、代數式和幾何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這些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從而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認識到數學活動是一個充滿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的探索過程,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⑤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能虛心聽取、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⑥通過閱讀學習,瞭解我國數學家在數學上的傑出貢獻,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上述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它們是相互聯絡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否則它們的實現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數學建模,野外測量,七巧板遊戲,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4、挖掘數學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5、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統的高度,思如泉湧的精神狀態,八方聯絡,渾然一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鬆。成績好,發展學生的素質。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2

一、各章課時安排

全書內容(含各章複習)與課時安排

第1章“走進數學世界”--------------4課時

第2章“有理數”-------------------23課時

第3章“整式的加減”---------------14課時

第4章“圖形的初步認識”-----------17課時

第5章“資料的收集與表示”----------8課時

課題學習-------------------------4課時

二、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走進數學世界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2.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3.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初步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使學生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5.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初步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感性認識,初步體驗到什麼是“做數學”.

第二單元 有理數

1.使學生體會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能用有理數表示.

2.能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並藉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

3.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

4.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5.瞭解乘方的意義,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和乘方的運演算法則,能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乘方運算和簡單的混合運算.

6.會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簡單運算.

7.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並能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8.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9.瞭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有關概念,能對較大的數字資訊作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第三單元 整式的加減

1. 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掌握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過程中,建立符號意識.

2.瞭解代數式的概念,會列出代數式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掌握代數式的書寫注意事項.

3. 通過用字母表示數、列代數式和求代數式的值,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和事物的特殊與一般性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數學表達能力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4.瞭解代數式的值的概念,會求代數式的值.

5.瞭解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們與代數式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6.掌握整式、單項式及其係數與次數、多項式的次數、項與項數的概念,明確它們之間的關係,並會把一個多項式按某個字母升冪排列或降冪排列.

7.理解同類項的概念,會判斷同類項,並能熟練地合併同類項.

8.掌握去括號、添括號的法則,能準確地進行去括號與添括號.

9.能熟練地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

10.整式的加減運算建立在數的運算基礎上,數的運算律在整式的加減中完全適用.通過將數的運算推廣到整式的運算,在整式的運算中又不斷運用數的運算,使學生感受到認識事物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第四單元 圖形的初步認識

1.直觀認識立體圖形、檢視和展開圖,使學生了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同時也為平面圖形的引入做準備.

2.通過觀察、操作,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使學生了解圖形的分割和組合,在此基礎上了解點和線,並探索點和線的性質.

3.正確理解兩點間距離的含義.

4.逐步掌握點、線段、直線、射線的表示方法.

5.結合圖形認識線段間的數量關係,學會比較線段的大小,理解線段的和差也是線段”這一事實.

6.理解角的兩種定義,尤其是旋轉定義.使學生明確“角”的本質特徵.

7.結合圖形認識角與角之間的數量關係,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平分線的概念.

8.學會用圓規和直尺準確地畫出一條線段、一個角,使其分別等於已知線段與已知角.

9.認識互為餘角和補角的概念,認識對頂角的概念。理解互為餘角和互為補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數量關係,而對頂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種位置關係.

10.理解垂線的概念,會用三角尺、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並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11.瞭解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概念.

12.理解平行線的概念,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13.認識平行線的特徵,會識別實際生活與數學圖形中的平行線.會根據圖形中的已知條件,通過簡單說理,得出欲求結果

第五單元 資料的收集與表示

1.讓學生通過一些例項,體會資料在發現、決策和交流中的作用,瞭解通過收集資料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養成用資料說理的新習慣.

2.理解頻數、頻率的概念.

3.讓學生親自參與收集資料,通過簡單的分析、提煉和加工歸納出比較明顯的結果,品嚐發現帶來的快樂.

4.統計表的設計、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是國小已經學過的內容,本冊要求學生會畫扇形統計圖的草圖,會從統計表和統計圖中得出直接的資訊和經簡單加工的資訊.

5.瞭解一種不夠規範的統計圖(縱軸不從0開始的統計圖)容易誤導讀者.

6.通過解決簡單的問題,繼續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煉資料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一定的獲取資訊的能力.

三、教學建議

第一單元 走進數學世界

1.無新知識,主要是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感性認識,初步體驗到什麼是“做數學”.

2.只是提供一個教學思路,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補充適當的素材,並不限於書本上的每道題會做.

第二單元 有理數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一些熟悉的、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中體會有理數的意義,探索數量關係,掌握有理數的運算. 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對運算的要求,尤其是刪去了繁難的運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本的運算技能。同時引進了計算器來完成一些有理數的運算. 教學中要注意正確地把握.

第三單元 整式的加減

1.充分體現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經歷探索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過程,給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知識呈現過程儘量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4.注意發揮例習題的教育功能.

(1)注意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絡和學科間的縱向聯絡.

(2)注意適當插入一些開放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3)注意利用習題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並貼近學生生活.

(4)注意利用習題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第四單元 圖形的初步認識

1. 本章的特點是強調直觀和操作,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教材的編排以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面--點線為序,淡化概念識記,強調圖形的區分. 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的空間、平面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豐富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教材注意了變化思想和數學說理的滲透,讓學生初步體驗一些變換思想、初步學會數學說理.

2.第1節到第4節是圖形的認識,務必抓住“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兩個認識階段,淡化概念,注意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第5節到第6節是對一些最基本的圖形元素的認識。結合圖形認識線段、射線、直線、角的概念。線段、角的比較與運算的度量法以及疊合法,特別要注意後者.認識線、角的一些位置關係與度量關係.

4.第7節與第8節是進一步認識線、角的關係。主要還是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進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初步學會數學說理,注意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結合具體圖形,給出描述性的說法,讓學生根據圖形理解、認識,學會初步的運用.

6.淡化概念的純文字表述,只要求會識別.如:稜(圓)柱、稜(圓)錐;角;對頂角;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

7.檢視與展開圖僅限於簡單的常見的立體圖形

8.注意圖形與幾何語言的轉換,重視規範幾何語言的訓練.如:“直線AB、CD相交於點O”等.

9.注意滲透變換與說理.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3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3)(4)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入學成績上看,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較薄弱, 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任務非常艱鉅,但我仍有信心迎接這個新挑戰。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學期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魯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絡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學第一週我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基礎還可以,而大部分學生基礎和能力比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改變現狀。在紮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目標的具體做法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六年級上冊的六章內容,力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類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國中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常常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一開始不適應中學教師的教法,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究其原因,就學生方面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二是智慧上存在差異;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我以為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因此為防止過早出現兩極分化,我準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掌握學生心理特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生由國小進入中學,心理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始要求“獨立自主”,但學生環境的更換並不等於他們已經具備了中學生的諸多能力。因此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估計不足。鑑於這些心理特徵,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數學第一章內容的正確把握能較好地做到這些。

(二)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奴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哪些是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組合作完成的,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同時作業也要分層次進行,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六年級的數學是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的精神,在教學中著重對學生進行上述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儘可能地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三)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進入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記憶體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要求學生養成先複習,後做作業的好習慣。課後注意及時複習鞏固以及經常複習鞏固,能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4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的七年級(一)班和七年級(二)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其中七年級(一)班學生有98人,七年級(二)班學生有94人,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學生的計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實踐探究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對圖形及圖形間數量關係有初步的認識,邏輯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抽象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部分學生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學生課外自主拓展知識的能力幾乎沒有,很少有學生具有課外閱讀相關數學書籍的習慣,沒有形成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不能自行拓展與加深自己的知識面;通過教育與訓練培養,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對待每次作業並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誤,課堂上能專心致志的進行學習與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和進一步的發展,課堂整體表現較為活躍,積極開動腦筋,樂於合作學習和善於分享交流在學習中的發現與體會,喜歡動手實踐。上期末數學平均分62分,最高分113分,及格(72分以上)125人。本學期將繼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與發現,以自身的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努力實現基礎性與現代性的統一,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現代資訊社會的發展要求,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操作運算,擴充套件思路。

二、 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是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下數學教材,其主要內容有: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第八章 多邊形

第九章 軸對稱

第十章 統計的初步認識

課題學習

三、 教學重、難點: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重點是從實際情境出發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入並展開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有效數學模型,並學會尋找所給問題中隱含著的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掌握其基本的解決方法。難點是在實踐與探索小節中通過例項運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2、多邊形與軸對稱是對圖形的進一步認識,涉及三角形、一般多邊形的邊角關係,以及一種特殊的圖形——軸對稱圖形。重點是通過觀察與操作,讓學生感知確認電子錶基本的結論與最為簡單的變換——軸對稱中隱含著的數學不變數關係,同時輔以數學說理,給學生一定的理性訓練與圖形變換的思想。難點是數學說理。

3、統計的初步認識一章,簡要地介紹了統計資料分析問題時所採用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抽樣調查方法,重點是使學生學會統計資料、分析處理資料,合理使用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這三個有代表性的數值,較為正確地描述所得到的眾多資料。難點是讓學生通過例項體會隨機事件存在的內在規律。

4、課題學習重點是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在實踐探索加深理解有關數學知識,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應用數學的信心與能力。

四、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方程(組)的解等基本概念,瞭解方程的基本變形及其在解方程(組)中的作用。會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並經歷和體會解方程中轉化的過程與思想,瞭解解方程(組)解法的一般步驟,並能靈活運用。

②瞭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及其主要線段(中線、高線、角平分線)等概念,會畫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線、高線和角平分線,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瞭解幾種特殊三角形與多邊形的特徵,並能加以簡單的識別,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與外角和,理解並掌握三角形三邊關係,探索、歸納多邊形的內角和祕外角和公式。

③通過具體例項認識軸對稱探索線段、角和圓等圖形的軸對稱性,瞭解線段中垂線的性質和角平分線的性質,會畫軸對稱圖形並探索軸對稱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的性質,能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瞭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質和其識別方法。

④讓學生知道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區別,感受抽樣調查的必要性和現實性,體會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對正確估計總體是十分重要的,會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並瞭解它們各自適用範圍,體驗隨機事件在每一次實驗中是否發生是不可預言的,但在大數次反覆實驗後是有規律的。

2、 方法與過程目標:

①通過實踐與探索,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體會數學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經歷從具體問題中的數量相等關係,列出方程,體會並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數學模型,經歷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有關多個未知量的實際問題,體會二元一次方程組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通過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經歷把“二元”轉化為“一元”的過程,從而初步體會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為“已知”,化複雜為簡單的化歸思想。

②體驗探索、歸納多邊形內角和的過程,學會合情推理的數學思想,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基礎上,體驗證明的必要性,初步學會說理。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例項和畫軸對稱圖形,探究軸對稱的性質,並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

③通過實踐體驗隨機事件的隨機性和規律性,並學習用分析或實驗的方法判斷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3、 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和探究中,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通過欣賞豐富多彩的圖案,體驗數學美,提高審美情趣;在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索中通過體驗成功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增強解決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五、 教學措施:

1、 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六認真工作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的主要途徑,認真研究教材,體會新課標理念,認真上課、認真輔導和批改作業,同時讓學生認真學習。

2、 通過介紹數學家、數學史和數學趣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建構,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發現快樂的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4、 通過實踐探索,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能力和多種途徑探求問題的解決方式。

5、 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6、 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7、 進行分層教育的探索,讓全體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六、 教學進度:

第六章 2月20日——3月15日

第七章 3月16日——4月05日

第八章 4月06日——4月20日

期中複習及考試 4月21日——4月30日

第九章 5月01日——5月15日

第十章 5月16日——5月31日

期末複習及考試 6月01日——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15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本章由數到式,承前啟後,既是有理數的概括與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數式運算的基礎,也是學習方程、不等式和函式的基礎。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2)理解同類項概念,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方法,掌握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能正確地進行同類項的合併和去括號。在準確判斷、正確合併同類項的基礎上,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數,整式的加減運算建立在數的運算基礎上;理解合併同類項、去括號的依據是分配律;理解數的運算律和運算律性質在整式的加減運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列出整式表示 .體會用字母表示數後,從算術到代數的進步。

(5)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要為生活而服務的辯證觀點;通過由數的加減過渡到整式的加減的過程,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體會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去括號,合併同類項,結果總是比原來簡潔,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

(三)單元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理解單項式、多項式的相關概念;熟練進行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的運算。

(2)難點:準確地進行合併同類項,準確地處理去括號時的符號。

(四)單元教學思路及策略

(1)注意與國小相關內容的銜接。

(2)加強與實際的聯絡。

(3)類比“數”學習“式”,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絡,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4)抓住重難點、加強練習。

(五)學生學習易錯點分析:

(1)忽視單項式的定義,誤認為式子 是單項式。

(2)忽視單項式係數的定義,誤認為 的係數是4.

(3)忽視單項式的次數的定義,誤認為3a的次數是0.

(4)忽視多項式的定義,誤認為 是單項式。

(5)忽視多項式的定義,誤認為 的次數是7.

(6)忽視多項式的項的定義,誤認為多項式 的項分別為 .

(7)把多項式的各項重新排列時,忽視要帶它前面的符號。

(8)忽視同類項的定義,誤認為2x3y4與-y4x3不是同類項。

(9)合併同類項時,誤把字母的指數也相加。

(10) 去括號時符號的處理。

(11)兩整式相減時,忽略加括號。

(六)新教材和原教材的知識體系區別:

原教材:

新教材:

由圖表可以知道新舊教材一些不同的地方: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

舊教材大概用三個課時完成“列代數式”的學習,而我們新教材淡化了“代數式”的概念,用小半節課回顧國小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然後直接引入單項式的概念,對於生源不太好的學校,用字母表示數的掌握可能要花多一點的時間教學。

添括號的`知識;

新教材直接把這方面的知識刪除,我覺得我們學校可以適當補充。

升降冪排列。

新教材是在討論合併同類項時,以一個旁註的方式給出,我認為這個知識點還是有必要詳細講解。

(4)新教材增加“數學活動”。我們可以通過課件或者學生小組動手合作教學,引導學生體會式子比數字更具一般性。

(七)教學建議:

(1)瞭解整式並學好合並同類項的關鍵是什麼?

整式的加減法,實際上就是合併同類項,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合併同類項的方法,是本章的重點,而同類項及其合併是以單項式為基礎的,所以,單項式的概念或意義是完成合並的關鍵。

(2)單項式與多項式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教材中先講單項式、後講多項式,然後概括為單項式、多項式統稱為整式,對於單項式的係數,僅限於數字係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這點務求仔細體會,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項式沒有係數;對於次數,單項式的次數指,所有字母的指數之和,而多項式的次數是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單項式)的次數,需要加以注意的問題是:單項式的係數,包括它前面的符號,不要把常數 作為字母,單項式x的係數是1,且單獨一個數(零次單項式)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對於0也是一個單項式;多項式的每一項都應包含它前面得符號;單項式和多項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學習合併同類項的方法;

先把同類項分別作上記號,然後根據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進行合併,合併後把多項式按某一字母降冪或升冪排列;當多項式中同類項的係數互為相反數時,合併後為0;

(4)什麼是合併同類項中要加以注意的“兩同”?

合併同類項是整式加減的基礎,深入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又是掌握合併同類項的關鍵,教材中通過一個探究問題(三個填空題)的引入,進行比較、歸納,從而得出判斷同類項的 “兩同”標準: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這樣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同類項至少有兩個,單項式不叫同類項。

(5)其它注意事項:

①整式中,只含一項的是單項式,否則是多項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數式不是整式,當然也不是單項式或多項式。

②單項式的次數是所有字母的指數之和;多項式的次數是多項式中最高次項的次數。

③單項式的係數包括它前面的符號,多項式中每一項的係數也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④去括號時,要特別注意括號前面是“-”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