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6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既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儘可能的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全面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能克服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專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幫助。並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事實。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活動的開始;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第一個活動;更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希望老師們要做實這個活動,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瞭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基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資料”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教學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貪多、貪全。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裡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如對《植物的一生》單元的教學。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如對《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觀察與測量》可以作為全冊整理。

三、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註

13.2-5我們周圍的土壤瞭解土壤3月2日開學

23.8--3.12肥沃的土壤

33.15--3.19土壤的保護

43.22--3.26單元總結

53.29--4.2認識固體(2)

64.5--4.9把固體放到水裡認識液體(1)

74.12--4.16認識液體(1)把液體倒進水裡

84.19--4.23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單元總結

94.26--4.30果實和種子(2)

105.4--5.7根和莖(2)

115.10--5.14葉和花(2)

125.17--5.21植物和我們(1)單元總結

135.24--5.28今天天氣怎麼樣氣溫有多高

145.31--6.4雨下得有多大(2)

156.7--6.11今天刮什麼風氣候與季節

166.14--6.18單元總結

176.21--6.25複習考查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並掌握了一些日常對話用語和一定量的詞彙。三(2)班大多數的孩子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上學期打好了英語學習的基礎。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本學期來加強學習英語的能力,同時本學期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增強孩子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聽,說本學期要求的單詞。 在特定的日常環境中學會運用本學期學習的12組對話。

難點:語言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四、教學目標:

1. 繼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

2、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

3、能認讀所學詞語

4、能用所學語言進行語境交際;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態度。

五、教學方法:

1、字母教學

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字母教學真正擺脫聽、說、讀、寫的枯燥訓練。

1)學生認讀字母卡片,掌握字母讀音。

2)教師幫助學生感知子音字母中的母音音素。

3)學生看單詞卡片和圖片認讀單詞,教師幫助學生感知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4)學生練習書寫字母。

2、單詞教學

直觀教學法---使用直觀的實物、圖片、多媒體、簡筆畫、動作和表情等教學新詞,有利於建立起單詞與物品的聯絡,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big、small、tall、short 、fat、thin單詞時可以通過實物、趣味簡筆畫或反義詞等形式來來幫助學生識記。

自然拼音法---將單詞教學與語音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語音教學幫助學生學、記單詞。加強學生的認讀和拼讀能力。 另外, 在老師的示範中要將單詞正確書寫到四線格中,然後結合板書給學生示範發音,讓學生聽清發音、看到口型。注意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加強學生單詞的認讀能力。建議多利用磁帶來引導學生看圖反覆聽錄音,再次從聽覺上感知所學單詞。

意義操練---在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趣味的機械操練後,教師要將詞放到情境中、句子中來理解與,進行意義操練。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3、課文教學

本冊每單元的課文均與話題有關,依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圖畫和學生易接受的語言呈現。在課文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看圖或光碟、聽錄音。教師也可以通過表演或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大意。

2)學生聽錄音指圖。

3)學生跟錄音指讀句子。

4)老師根據課文提問,學生思考後回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5)教師幫助學生認讀故事中的句子,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初步朗讀故事中的句子。

6)讓學生聽音複述句子。(聽力訓練,分層要求)

7)學生自主練習課文。

8)鼓勵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六、教學措施

1)單詞的學習與運用相結合。學生在學習單詞時,教師要滲透與話題有關的交際用語,讓學生在交際中學單詞,感知語言。

2)教師設計較為真實的'情景,幫助學生在情景中練習使用語言。在句子教學時要與單詞的學習相結合。

3)教師要本著“體驗、反思、歸納、總結、計劃”的原則設計活動,即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語言,對所感知的語言進行反思後再對該語言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後再設計新的活動來加深印象。在設計活動時,教師應始終圍繞形式、意義和功能三個方面,並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七、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綜合語言技能。

2)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 3)努力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言,學習並運用語言。

4)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起始階段,要堅持大量輸入,少量輸出,擴大接觸面和文化視野,注意“聽、做”在前,“說”在後。

5)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使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6)正確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校三年級共三個班級。各班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於發言,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二、教材分析

浙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來自社會的愛)。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話說社群;第二單元;生我養我的地方;第三單元;

東西南北中;第四單元;人類共同的家園。

三、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6.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五、教學進度

第一、二週 1.社群一一我的大“家”

第三週 2.可愛的社群人

第四周 3.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

第五週 4.走進社群

第二單元 生我養我的地方

第六週 1.我的家鄉在哪裡

第七週 2.我來做個小導遊

第八週 3、家鄉特產知多少

第九周 4、了不起,家鄉人

第三單元 東西南北中

第十週 1、我國的行政區

第十一週 2、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第十二週 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第四單元 人類共同的家園

第十三週 1、我們的地球

第十四周 2、世界真奇妙

第十五週 3、我們這樣生活

第十六週 複習總結

第十七、八週 複習考試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後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資訊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通過指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資訊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通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訊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科學欣賞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材內容

1-2常見材料

3-5聲

6-8光

9-10電

11-13磁

14-16資訊與通訊

17-18期末複習

19-20期末考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三(1)班,通過幾天的接觸和了解,該班氣氛活躍,學生髮言積極,能夠較好的掌握知識要點,全班總體水平比較好。但有個別較為調皮,課堂上不能自律,平時要注重對他們的監督和輔導。進行日常教學時,要抓好常規的管理。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教學總目標和教學要求

國小生理性思維較差,感性知識豐富,喜歡遊戲、新奇。教師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讓學生把英語科當作一種負擔,而是重點培養聽和說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儘快地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

教學要求:

1. 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和教師所講的課堂用語,日常生活中的小對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讀、認讀50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包括同學、家庭成員、數字、水果、方位、動物等6個話題),並能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製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唱7首歌謠。

7.能完成8個自我評價活動。

8. 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 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三、 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抓住要點

一節課時間很短,而教學目的很多,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太多的要求會使學生眼花繚亂,昏頭轉向。因此,在備課時,要反覆鑽研教材,分析教材選擇教學要求,精心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通過聽、說、寫、演、唱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學習,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

2.突出重點,講練結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語言必須講練結合,通過大量實踐和反覆操練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活動在三年級起始階段尤為重要,突出。在實踐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節約教學時間,必須堅持抓住重點,精講多練。精,不是為了節省時間而減少量,是要高度地提煉。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難易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用形象、生動、精練、準確的語言突出重點,指出難點,說明實質。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在教師指導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其有目的、主動自覺地操練。並且要用實物進行教導,一則貼近生活,二則國小生的注意力易被形象、具體、生動的.事物所吸引,推動了英語教學工作,學生興趣大增,消除了有些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意識。

3.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在創設的環境中,通過聽、說(唱)、讀(看)、寫(畫)的操作,表演、遊戲、比賽等活動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國小生喜歡有新鮮感,做遊戲假如樣式每節課都一樣,學生就會沒意思。因此,教師做遊戲時式樣要不斷改變,並且在做遊戲時,要兼顧課堂紀律。國小生活潑好動,課堂上做遊戲固然很喜歡,但他們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就把課堂紀律望得一乾二淨。一旦紀律不好,就會影響下一步教學的進行。做遊戲必須與紀律兼顧。

4.營造英語的語言氛圍

國小生首先要讓學生感知。課堂上,老師儘量多講,儘管初學者懂的不多,但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表情、音調、語速及動作的變化來推測揣摸老師的意思。黑板上的板書也儘量用。這樣讓學生完全置身於一個語言環境中,無論從視覺上或是從聽覺上接觸的都是,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新的學期開始了,本學期,我仍然任三年級的科學課。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科學實驗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農村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特別是家長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但是在國小階段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些因素表現在在科學課堂特別是實驗課上,看起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只顧玩不知學習的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同時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給學生探究科學、創新科學的啟蒙種子。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力求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基礎性、適於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比三年級上冊的要求有所提高,針對兒童科學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側重於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進行定量觀察、分析資料等方面的訓練。

本冊教科書打破“知識切塊”是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體單元的形式編排了《遊戲裡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4個課題,28個課時。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遊戲裡的科學》單元以學生玩遊戲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科書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情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本冊教科書從整體上看,選擇兒童身邊熟悉的常見物體(玩具、空氣、磁鐵、各種動物、昆蟲)作為探究物件。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從三年級上冊的用感官定性觀察、初步認識科學探究,逐漸過渡到定量觀察、做控制變數的探究實驗的能力的培養上,體現了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及科學知識的有機融合,並呈螺旋式上升的趨勢。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夠獨立設計實驗,探究力的大小會影響小車的運動。

(二)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產中一種常見的力;瞭解摩擦力與我們生活的關係;瞭解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三)知道槓桿尺的平衡條件;瞭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知道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發生變化,產生彈性。

(四)能夠通過遊戲認識磁鐵的磁性;發現生活中磁鐵的應用;設計、製作磁鐵玩具。

(五)知道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瞭解一些初步的關於太陽的基本知識和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與溫度、時間變化的關係;知道同一物體在陽光下影子長短和方向變化的規律,並能運用太陽和太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來辨別方向。

(六)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解釋;能製作簡易日晷模型和簡單的計時工具。

(七)知道一個完整的電路主要由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等四部分組成;能用導線、燈泡、電池等連線一個簡單電路;知道開關的功能。

(八)知道什麼是導體、絕緣體,能區分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材料。

(九)培養學生充分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習慣和能力。能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十)知道人體骨骼的結構及其作用,並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知道脫臼及其急救處理。理解關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十一)認識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及它們的作用,知道人體中幾個主要的骨、關節、肌肉的名稱和位置。

(十二)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瞭解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認識常見的動物型別——鳥,歸納鳥的共同特徵。認識貓和兔的外形、運動方式和吃食情況。

(十三)認識常見的動物型別——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歸納三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四、本冊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遊戲裡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三個單元,特別是有關物理學中裡的相關知識和電學中電路常識性瞭解。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五、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一)措施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輔,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運用自我反思性評價與教師評價、小組成員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二)教改思路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課時

1,2.13~2.19,第1課,2

2,2.20~2.26,第2、3課,2

3,2.27~3.5,第4、5課,2

4,3.6~3.12,第6、複習,2

5,3.13~3.19,第7、8課,2

6,3.20~3.26,第9課,2

7,3.27~4.2,第10、複習,2

8,4.3~4.9,第11、12課,2

9,4.10~4.16,第13、14課,2

10,4.17~4.23,複習,2

11,4.24~4.30,第15、16課,2

12,5.1~5.7,第17、18課,2

13,5.8~5.14,第19、複習,2

14,5.15~5.21,第20、21課,2

15,5.22~5.28,第22、複習,2

16,5.29~6.4,研究與實踐,2

17,6.5~6.11,複習,2

18,6.12~6.18,複習,2

19,6.19~6.23,複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