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4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4篇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文字中的兒童或小動物不斷地向現實中的兒童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為了要理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教科書給出的準備性知識,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現實中的兒童進行著自主建構,生成新的認識。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絡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生日快樂、快樂的國慶節、紅領巾的節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充套件。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充套件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行規方面、紀律方面、學習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規化。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並教育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對於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體驗生活,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穫,能樂納自己並能真誠地對待別人,是這一學期品德與生活課內的要求,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必須形成的態度。在過去的一年裡,班級中的學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在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面對的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自己面對周邊人,適應生活,融入社會。而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真誠,人在社會生存之道在於誠信,所以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一群真實的社會人,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真誠,語言該真實。讓學生在學校裡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三、教材各單元編排思路及目標

第一單元“生日快樂”,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媽媽生日的喜悅、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第二單元“走進秋天”,4個主題活動帶著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是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裡。

第三單元“成長樂園”,4個主題活動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為主線,針對低年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膽小、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任性、習慣不佳等方面問題,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機整和,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兒童對問題的認識,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能力,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幫助兒童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4個主題活動帶著學生走進聰明屋,開啟思維的天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指導學生親歷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創造、美化生活。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

四、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結合班隊,團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機等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6、充實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7、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9月1日—9月4日假期小結提出希望

29月7日—9月11日祝你生日快樂(2課時)

39月14日—9月18日中秋與重陽(2課時)

49月21日—25日過去的故事(1課時)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等(1課時)

59月28日—9月30日快樂的國慶節(1課時)觀看電影:開國大典(1課時)

610月1日—10月9日國慶節放假請家長帶孩子秋遊

710月12日—10月16日紅領巾的生日(2課時)

810月19日—10月23日秋天到了(2課時)

910月26日—10月30日秋遊回味(2課時)

1011月2日—11月6日巧手剪秋天(2課時)

1111月9日—11月13日我來試試看(2課時)

1211月16日—11月20日我不膽小(2課時)

1311月23日—11月27日我不任性(2課時)

1411月30日—12月4日我的好習慣(2課時)

1512月7日—12月11日走進聰明屋(2課時)

1612月14日—12月18日我也能研究(2課時)

1712月21日—12月25日生活中的小創造(2課時)

1812月28日—1月1日讓校園更美好(2課時)將金點子賦予行動

191月4日—1月8日複習

201月11日—1月15日複習

211月18日—1月22日考核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標,更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的觀念,以新的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的課程更具時代性。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絡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級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備課: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2)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抓好常態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

(3)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4)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班與班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路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3、促教研

(1)常規教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組織學習思品課程標準,研究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開學初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根據反饋,及時修改。)

2、繼續進行課題的學習和探討,完善科研課題。

3、做好開學的備課、上課等常規工作。

4、第一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記錄。

2、理論學習〈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九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結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動。

4、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一月份:

1、做好課題研究教學準備工作。

2、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並做好十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組織期會考試複習及檢測工作。

4、第三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二月份:

1、“師徒結對”活動經驗交流。

2、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十一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第四次教學常規檢查。

元月份:

1、組織期末考試複習和檢測。

2、做好期末學生的評價工作。

3、進行十二月份教學反思交流。

4、各班進行本學期思品工作總結、交流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這就需要教師與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協調好關係,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重任。

(二)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教研活動

(1)結合品德組的實際,繼續深入地對“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課題的專題研究外,還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把握住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國小品德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幹帶整體”的願望。

(2)建立幫學對子,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德育綜合課程教學要更好地發揮德育綜合課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園文明小分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4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 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 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 我背上了新書包

第二週 校園鈴聲

第三週 新朋友新夥伴

第四周 平安回家

第五週 我的國慶節

第六週 祖國媽媽在我心中

第七週 和鍾姐姐交朋友

第八週 我很整潔

第九周 我回好好吃

第十週 我自己會整理

第十一週 看我多精神

第十二週 過新年

第十三週 歡歡喜喜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