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集錦14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集錦14篇)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髮展,注重弘揚我國各民族優秀文化,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應注意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應用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與他人合作、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進步的總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崇高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做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學生的.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正處於身體和知識的成長階段,每天都在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反映了社會現實。但是他們受到年齡和知識的限制,社會歧視能力正在形成。雖然不是刻板印象,但也會影響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糾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他們應該經常瞭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況,以便更好地瞭解。其次,要認真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仔細分析他們的學習情況,找出他們的優缺點,並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兼顧兩端。

四.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分為文化課和活動課兩個班。教材根據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寫“單元複習”,梳理基本線索,總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想象世界》等一些開放性練習和專欄,旨在啟發思考,倡導不求解答的表達觀點。

動詞(verb的縮寫)教學措施:

1.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和滲透

教師在把握教材時,要從整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掌握多學科背景下的教學內容。巨集觀上要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層面,應更加註重人文知識之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基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理性的挑戰;通過系統的教學,可以切入和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經驗;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積極而深刻的體驗;通過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的教學,我們可以真正實現

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七年級《歷史》課程設定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複習迎考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2

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今年擔任七年級的歷史,七年級我們學習的是中國古代史。這段歷史離我們很遙遠,所以學起來比較費事。從來沒有接觸過歷史的人來說,不知道從哪裡入手。七年級也是培養興趣的一年,我制定以下計劃。

一、總體目標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首先是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要堅持基礎性和科學性原則,準確傳授基礎知識,切實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2、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課堂教學堅持整體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始終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全面整合,使學生全面發展,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4、教學語言規範,精神振奮,按時上下課,關心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相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

5、教學會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裡特徵,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從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啟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減輕學生的負擔。

6、有效的作業,是學生複習鞏固所學知識,教師發現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佈置有效的學習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爭取在課堂中完成習題。對於考試和作業做到及時批改和反饋。查漏補缺。

三、輔導

輔導以學習上的優生和暫時的後進生為主,即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各種能力,重視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學法上的指導,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及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意志、習慣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輔導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那些學有餘力的優秀學生,幫助他們發展特點,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培養其創新能力。在課堂上讓優生髮揮骨幹作用,帶動班級的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利用學校開展的學困生輔導工作,在多方面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自我提高

1、認真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最好歸納和總結。

2、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積極參加聽課活動。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七年級(2)、(3)班課堂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有個別學生問題回答完畢後就會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七年級(1)班上課紀律較好,但思維不夠活躍。所以這個年級主要抓常規工作。

二、教材簡析

本學年講授第2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第2冊中國歷史敘述我國隋朝至清朝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有x的為彈性課,不做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掌握。其餘課時除每單元安排一節活動課外,可靈活掌握,每課課文由引導框、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動腦筋和課後練習,活動與探究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三、教學目標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課標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資訊科技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

一、本學期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課的總目標是:

本學期歷史與社會課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體驗對歷史、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綜合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正確面對人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逐步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理解人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學會恰當地展示自己,關愛他人與人合作。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

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1、文書資源:圖書,教材,報紙,雜誌,照片,地圖。

2、音像教材:電影電視節目錄像,VCD,磁帶,各類教材軟體。

3、實物資源: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視聽教室,對媒體裝置,

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等。

4、人力資源:學生,求職人員,教師,鄰居等社會人士。

三、學生分析:

七年級年級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的轉折點,學生從此跨入國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為了珍惜新的起點,為了更好地成長,要認識新環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適應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藥充分利用學生對事物新奇的特點,促使他對本學科產生興趣,進而珍惜這個學習機會;這一階段的學生有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抓住這一特點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熟透教材,通過聽課等方法吸取經驗。把握每一節學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2.課堂上,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發言,發表見解,教師從中點拔。

3.指導學生做到課前的收集資源,資料和圖片的準備。養成積累知識,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多讓學生髮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共劃分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后有一課綜合探究活動,每一課為四課時,探究活動兩課時,具體安排見進度表。

本學期增補《地理讀本》為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知識的積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共四個單元,總授課36課時。

1.第五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2.第六單元:講授十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3.第七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4.第八單元:講授六課時,活動課二課時。

《地理讀本》共四單元,總授課28課時。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主要繼續講述中國古代史自隋唐到清朝前期的知識,主要內容有: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第2課,“貞觀之治”;第3課,“開元盛世”,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第5課,“和同為一家”;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第9課,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第13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一);第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第16課,明朝君權的加強;第17課,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第18課,君主集權的強化;第19課,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第20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第21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第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3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歷史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認識人類社會不同歷史時期主要特徵及其發展趨勢,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冊書的基礎知識,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概念。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等方法培養學生表述歷史事件的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滲透思想教育,以達到本學科思想教育的要求。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歷史發展的程序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

1、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注重啟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通過利用各種資源尋找歷史,培養學生觀察、考證能力。避免死記硬背,以減輕學生負擔。

2、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過對有關歷史知識的收集、整理,重新組織這些資訊,提高分析、比較、歸納和綜合能力。

3、注重多層次、多方位地聯絡,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深入瞭解身邊的歷史,進一步拓寬課本知識。

4、進行豐富多采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通過了解祖國的古文化成就、歷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蹟等,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5、教學手段多樣化,經常使用電教手段、掛圖等。

四、教學重點:

1、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貞觀之治與女皇武則天、盛世經濟的繁榮、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及作用、吐蕃的發展及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係、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2、李春和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光耀千古的詩壇、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3、契丹的興起及與北宋的關係、女真建立和岳飛抗金、南方商業的繁榮、宋朝社會生活的幾個重要方面。

4、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司馬光和《資治通鑑》、宋詞和元曲

5、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

6、君主集權的強化、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班禪和駐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7、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

8、北京紫禁城及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五、教學改進計劃、措施:

歷史課是一門滲透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要從以前一味地強調課本知識中解脫出來,在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要適當地滲透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圖畫、地圖、表格、文獻資料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8課時

總結複習檢測2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6課時

小結複習檢測2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8課時

小結複習檢測2課時

剩下時間期末總複習,準備期終考試。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個學生這學期在高一五、七、八班教歷史。經過兩週的觀察,學生基本上可以完成學習任務。5班,7班學習興趣濃厚,組織紀律性強。8班反應比較慢,學習氛圍一般,學習上有一定障礙。有鑑於此,這學期學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國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真實地反映了課程改革的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本書以人類文明史發展為主,教材重點突出,從點到面建立新的評價機制。全書圖文並茂,生動規範,單元、類、副標題設計合理規範,更注重吸收當代文化的變化發展,更科學合理地把握和處理歷史分期發展的力量、民族關係等重要問題。

國中七年級上冊主要講述從中華文明起源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課程型別設定上,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學習,增加了“學習與探究”課程。在欄目設定上,有很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學習欄目。圖形材料的有效運用大大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也注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滲透。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瞭解中國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原始農耕文化特徵。

3、瞭解炎帝、黃帝、隋禹的傳說,瞭解傳說與史實的區別

4、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直到從禪讓制到皇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商、西周三代。

5、講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直到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6、通過商鞅變法的史實,瞭解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遷和漢字的演變,並以慕斯武定為例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7、瞭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以都江堰為例,體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8、瞭解秦國吞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建立統一國家的意義。

9、列舉漢武統一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講述張騫通西域的史實,瞭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瞭解“四大發明”,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祖沖之,《九章算術》。

11、瞭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主要史實,《史記》和《資治通鑑》。

12、瞭解三國形成的歷史事實,人口遷居南河民族交流。

13、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和諧的措施。

14、《水經注》、《天工開物》等作品,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重大成果。

四、教學改革思路:(具體教學措施)

1、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即把歷史的地位提升到主體。

2、把握課堂紀律,充分利用“45分鐘”。

3、說更有名的嗨。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嶽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4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這套課本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構成,以課為單位。文化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活動課的時間可適當增加。

第一週:說在前面的話;我們的`遠古祖先

第二週: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說

第三週:單元回眸;夏傳子家天下

第四周:公元紀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週:國慶長假

第六週:甲骨文與青銅器

第七週:春秋戰國的紛爭;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

第八週:春秋戰國的科技與文藝;百家爭鳴

第九周:歷史文物仿製活動;單元回眸

第十週:複習、會考

第十一週:會考情況總結;六王畢四海一

第十二週:伐無道誅暴秦;漢武帝“大一統”

第十三週:絲綢之路的開闢;評價歷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漢的科學技術;秦漢的宗教、史學和藝術

第十五週:單元回眸;三國鼎立

第十六週:三國曆史故事會;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週: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和藝術

第十八週:單元回眸、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複習、期考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裡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8

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七年級(1)、(5)班課堂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有個別學生問題回答完畢後就會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

七年級(7)班上課紀律較好,但思維不夠活躍。所以這個年級主要抓常規工作。教材簡析本學年講授第一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第一冊中國歷史敘述我國遠古至南北朝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有x的為彈性課,不做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掌握。其餘課時除每單元安排一節活動課外,可靈活掌握,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教學目標七年級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工作及措施重點工作:

1、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資訊科技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

4、組織學生參加廣州市中學生戰略戰術知識競賽。

措施:

1、抓好課堂40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9

一、教學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3、4班的歷史科教學工作。這4個班基礎水平都差不多,但1、3班相對來說氣氛沒有2、4班那麼活躍,思維與整體的反應程式相對來說比較慢一點。1、3班的優勢在於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即通過學習能瞭解中國歷史的基本情況,瞭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等。

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表達歷史的能力並能初步運用唯物主義來觀察問題的能力。

四、思想教育目標;基礎知識教育目標;能力培養目標

思想教育目標:

A愛國主義教育;

B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大團結的觀念;

C社會發展的觀點;

D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的觀點E階級與階級鬥爭的觀點;

E歷史辯證的觀點;

F理想情操、道德品質的修養基礎。

知識教育目標:

A、掌握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

B、瞭解從人類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

C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現象概念等。

能力培養目標:

A能填寫歷史填充圖;

B提高對歷史史實物件的閱讀理解能力;

C能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

D能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談自己的看法。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五、各單元基礎知識重點、難點

1、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的情況;南北方農耕文化的基本情況;中華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啟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秦始皇統一中國加強中央集權採取的措施;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光武中興;漢朝的對外關係;三國鼎立的基本情況;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難點:歷史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猿為什麼向人轉化;南北方農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與“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變法的原因;如何評價農民起義;漢朝的對外交往;三國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對漢武帝大一統的評價;諸子百家的思想本質。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用精彩、引人入勝的匯入把學生帶入每一節課中。

2、用嚴格的要求來規範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切實瞭解學生的需要。

4、平時的工作要做到勤奮。

5、抓好學生的課堂知識的過關工作。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這段歷史。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需32課,每課教學1課時,複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曆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國小升入七年級,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10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70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五、教學任務和奮鬥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4、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x,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曆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資訊科技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七1、6兩個班,七(1)班有學生x人,七(6)班有學生x人,大部分學生因為從國小剛剛步入中學,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還未掌握,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本學期要多加學法指導、習慣養成,因材施教。

二、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三、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

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國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

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四、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材內容,主要以地理知識為主。從對社群的瞭解,到對地圖的認識,再到對大洲、大洋的分佈和主要國家的瞭解,然後是對時間自然環境的初步把握,最後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展示,從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中國國土的組成——鄰國——地形型別——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發展。

五、教材重難點:

重點:第二、三、四單元

難點:比例尺的計算和運用;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分析和歸納地理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2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課教學工作,為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關於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和課時的安排。

本冊教材承繼了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我國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歷史,共22課時,另加八節活動課。

二、關於教材知識體系及重點部分的分析。

(一)、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兩代)⑴隋唐科舉制、⑵“貞觀之治”與唐太宗、⑶“開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則天、⑷唐與吐蕃等民族關係的發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宋元兩代)⑴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會生活、⑶遼、宋、西夏、金的並立、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明清兩朝)

⑴明請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⑵鄭和下西洋、⑶戚繼光抗倭、雅克薩之戰、⑷清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⑸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及歷史影響。

三、認知能力及情感、教學目標的培養。

⑴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瞭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⑵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釋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曆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過學習,增強學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對策與措施。

1、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穿插聯絡取證歷史學習的`“慢性化作用”。

2、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列如:歷史劇表演、歷史漫畫比賽、歷史詩歌朗誦、歷史歌曲演唱。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針對學生學習態度浮躁、懶散的不良習慣,在課堂上加大練習、提問的力度,強化複習頻率。

4、針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狀況,開展組織“歷史人物大家談”的課堂3分鐘演講活動。

5、發現愛學歷史的同學,及時吸納到“歷史興趣小組”進行更高、更深、更廣的素質訓練。為將來歷史才能的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學校教科室推出的“雙思三環六步”教學模式實驗,努力在課堂上構築基本框架,然後逐步深入層層深入,使本科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進一步落實推進濱州市中國小課程的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加強大家協同作戰、教學研究的能力;跟各位老師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師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建議:

1、轉變觀念,

擔當“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超越教材,創造課堂情境,靈活把握當時的課堂資源,教出興趣,教出美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聯絡實踐案例,在歷史備課組、教研組活動中通過思維碰撞,使課改的理念真正走進大家的頭腦。積極參加區、校教案的徵集、教育教學論文的徵稿、課題的研究,力求教學促科研、科研帶教學,為創造人民滿意學校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2、改革備課,減負增效“磨好課”。

在制定規劃、教學目標時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多維設定;備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學生活動、合作學習、探究方式,以教學方式的改革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明確重點、難點及其對策,強化支撐點;將備課大而化之、實而共享。提高備課的質量和資訊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時間用於“磨好課”,創設氛圍,掀起高潮,力爭隨堂課好課率達50%以上。

3、提高素質,提供舞臺“練內功”。

努力學習掌握嫻熟的教學推理能力和綜合的教學理念;倡導鼓勵跨學段、學科聽課,加強大家協同作戰、教學研究的能力;聽課驗收中提高優課率;

三、教學措施;

1、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七年級學生打好基礎,健全成長。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

4、著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5、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做到經綱為綱、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7、引資料、學經驗。同科老師要互相學習,正常開展聽課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統一訂購的複習資料統一使用,以充分發揮其效益。

8、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進度

1-4周第一單元

5-8周第二單元

9,10單元複習

11-15周第三單元

16-20周第四單元

21,22周複習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1、以教學大綱要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優生更優,中等生更進一步,後進生前進一大步。

3、為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和用好歷史打下良好的基礎

4、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並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情分析

由於在國小時對歷史知識接觸較少,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程度不一,成績懸殊較大。有的學生智力較好,自尊心強,好動。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紀律渙散。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從本學期開始我要抓緊,抓紮實,重視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端正學習及生活的態度。

(二)、教材分析

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和體驗各種學科探究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知識,因此擺脫以學科為中心和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探究式學習。這是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點。

三、目標要求

通過八年級歷史新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1、通過學生嘗試使學生認識和了解中國古代史,從而提高對歷史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過引導學生嘗試、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歷史事件的學習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結合課文圖片資訊,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嘗試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蒐集資料並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及讀圖識圖能力。

3、理解人與自然,社會的密切關係,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4、初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為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在的基礎。

5、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禮貌等的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學習態度。

6、樹立學生牢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意識,讓學生樂學,愛學,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學校成為學生的天堂。

四、輔導物件

各班全體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輔導

五、輔導時間

課餘時間

六、輔導地點

辦公室或班級

七、方法措施

專題輔導和集中輔導相結合,後進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下面就詳細分析一下:

(一)智力因素型:對於智力因素型的學生

1、用耐心與鼓勵撥開這些學生心理的迷霧,讓其重新定位,樹立自信;由於這類學生對自己錯誤地定位為缺少學習的藝術細胞,而且這種認識在其心裡已經根深蒂固,我們只能耐心鼓勵再鼓勵,反覆向學生說明或者證明其原本不笨,只是自己對自己的定位錯誤才導致的結果,告訴他們自作聰明要不得,自作愚笨更可怕;待其樹立起自信以後,再施以相應的方法和輔導。

2、準確定位,因材施教。在學校教書的這幾年,讓我見足了智力型差生的那種差勁;一個接一個的那又怎樣是他們問問題的常用語言;對這類學生進行準確的定位是有效實施轉化的有力保證。

3、迴歸自然,笨中求進。對智力型的後進生我們是不能急於求成、期望值太高的;將問題降低難度,迴歸自然是促成其學習進步的必要條件。

(二)非智力因素型:

非智力因素型的後進生,主要體現在學習沒興趣、沒目的.,學習習慣較差等方面;所以對非智力因素型的後進生轉化的工作重點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良學生的學習習慣。非智力因素型的後進生,他們的智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一旦將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同樣可以創造奇蹟!

1、樹立個人榜樣,凝聚集體力量。

2、啟迪智慧,寶中淘寶。在非智力因素型的後進生寶貝當中,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當中不乏智力超強、悟性超群者。對這些學生我們只須經常對其灑點陽光,及時激勵輔導,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化效果。

抓好後進生的轉化除了上面的方法,加強常規訓練,嚴格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後進生並不是由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單獨作用而造成的,兩者在後進生身上是交叉綜合表現的,認識了這點,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後進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後進生歷史教學成績。

八、輔導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周次

時間

內容

8。15-8。21

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2原始的農耕生活

8。22-8。28

3華夏之祖單元複習檢測

8。29—9。4

4夏、商、西周的興亡5燦爛的青銅文明

9。5—9。11

6春秋戰國的分爭7大變革的時代

9。12—9。18

9。19—9。25

單元複習檢測

9。26—10。2

10秦王掃六合11伐無道,誅暴秦

10。3—10。9

複習第一單元

10。10—10。16

複習第二單元

10。17—10。23

綜合複習

10。24—10。30

期會考試

10。31—11。6

12大一統的漢朝13兩漢經濟的發展

11。7—11。13

14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15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1。14—11。20

11。21—11。27

第三單元複習檢測

11。28—12。4

18三國鼎立19江南地區的開發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1

12。12—12。18

22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2)第四單元複習

12。19—12。25

第四單元檢測總結複習第一、二單元

12。26—1。1

總結複習第三單元總結複習第四單元

1。2—1。8

綜合複習

1。9—1。15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