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推薦】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計劃【推薦】

科學教學計劃1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之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咱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之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之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之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之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之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之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之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之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咱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之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之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之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本學期主要通過網路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有個基本的瞭解;通過實踐操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網上收集、交流資訊的基本操作;通過程式設計初步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學會把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轉換為程式。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道德,國家有關因特網管理及資訊保安的法規;讓學生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資訊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抵制不良資訊,正確使用資訊;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刻苦鑽研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教材實用性強,圖文並茂,但難度增加,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的數學知識、邏輯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對於村鎮學校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教材內容:八年級的《資訊科技》總共有六個模組的內容,模組一是《多媒體素材的獲取與處理》,模組二是《簡報》,模組三是《flash動畫製作》,模組四是《網頁設計與製作》,模組五是《QBASIC程式設計》,模組六是《智慧機器人》。

3、重、難點:重點在於對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的`瞭解及應用;難點在於對模組二的內容要在學會操作之外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

三、教學方法和主要的措施

針對以上幾點,主要措施如下:

1、關注學生髮展,注重學習過程的精細化。採用“平時分積分制度”。

2、注重教學活動過程的精細化。機房的機器基本上可以實現每人一臺電腦進行操作。在上機時,要求每位同學嚴格按照學號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詳細制定機房紀律在班上宣佈,如上機時不得下位、調位,不得大聲喧譁,有問題時舉手提出來等;如有違反則扣除平時分。

科學教學計劃3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鑽研製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鑽研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艱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究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鑽研,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鑽研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環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鑽研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量;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鑽研。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鑽研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養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__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鑽研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鑽研。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鑽研組,開展專項鑽研。本學期專項鑽研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專案的深入鑽研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鑽研,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鑽研家鄉水資源的調查鑽研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鑽研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新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商議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鑽研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便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鑽研氛圍與模範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專案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鑽研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專案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摹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__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養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明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鑽研

1.探究國小科學學科課題鑽研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鑽研的實效性。科學課題鑽研應重視應用鑽研行動鑽研現場鑽研微觀鑽研;應重視質的鑽研;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鑽研”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究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__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鑽研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要害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環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鑽研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究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鑽研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鑽研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鑽研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鑽研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鑽研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鑽研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鑽研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科學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鬆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常哭鬧,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範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國小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四、教學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五、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群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並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人體與細胞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1

2.9-2.13

開學報名、準備開課

2

2.16-2.20

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

2.23-2.27

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祕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4

3.2-3.6

第一單元複習

5

3.9-3.13

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群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6

3.16-3.20

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群建議

7

3.23-3.27

第二單元複習

8

3.30-4.3

3.1小金魚之死3.2制訂偵破方案

9

4.6-4.10

3.3做好偵破準備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10

4.13-4.17

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11

4.20-4.24

第三單元複習

12

4.27-5.1

4.1尋找雨具的缺點4.2我們的改進設計

13

5.4-5.8

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4.4金點子行動

14

5.11-5.15

4.5成果展示會

15

5.18-5.22

第四單元複習

16

5.25-5.29

期末複習

17

6.1-6.7

期末複習

18

6.8-6.14

期末複習檢測

科學教學計劃6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五年級二個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律。懂得一天中氣溫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等。《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以及有關眼睛的構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識。《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瞭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迴圈》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初淺知識。瞭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解釋與建立模型》和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六、教學進度表

(略)

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期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指導思想: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國小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沛提高教學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一起研討。

二、學期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掌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建構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將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規範》、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

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考慮,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戰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優秀教案專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沛發揮教研工作對於發明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充沛、全面解讀《科學》課程規範,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保守教研方式,積極參與教研,與教師一起協商、平等對話,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沛發揮全體科學教師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生長"的行動理念。

2、發動全體科學教師積極參與上級開展的各種重點課題研究活動。

(四)認真參與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生長。

認真參與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證。

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生物生長的需要”是本冊書的第一個單元。本單元從探究動植物的外部生存環境對其生長狀況的影響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以及周圍環境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生物與環境”單元繼續引領學生探究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從學生熟知的葵花向陽入手,探究生物與陽光、生物與溫度生物與水、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平衡)的生活習性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生物自身的結構與其功能也是相適應的。

“人與環境”單元通過思維遊戲、角色表演、模擬體驗、科學暢想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感悟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樹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這一基本的環境保護意識。

“冷和熱”單元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例項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熱傳遞的不同方式,進而研究保溫和散熱的問題,發現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地表劇烈變化”是本冊書的第五個單元,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作用與平衡、相互聯絡之後,繼續學習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劇烈變化的地震、火山等現象入手,探索地球內部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的方式及關係。“環境保護”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教材從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對自然環境影響入手,啟發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係,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又給環境帶來了破壞作用,引起了環境中的生態失衡,從而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習慣。

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所教的年級共有三個班,共有學生115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兩班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該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絡來自其他渠道的資訊,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瞭解環保的有關問題。

8、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進度表:

(略)

科學教學計劃9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總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重點,以實踐體驗為途徑,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德育活動,增強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習慣。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於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通過以前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2、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髮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3、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一單元:

1.組織學生經歷一些典型的科學活動:

2.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二單元:

1.知道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棵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後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並用科學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學會這種科學思維方式。

2.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在外部形態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認識種子和果實的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絡;激發探究植物種子和果實的興趣。

三單元:

1.交流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的經歷。

2.檢驗脂肪、糖類的活動經歷。

3.觀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燈燒熟食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活動的經歷。

4.觀察變質食物,比較新鮮食物和變質食物的活動經歷。

5.觀察黴菌的經歷。

四單元:

1.收集、觀察岩石特點、對岩石成因和變化的探索。對岩石產生更大的研究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心情。

2.獲得有關岩石和礦物構造、成因、變化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岩石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能在檢測25種物體是否導電的活動中找到導體、絕緣體的特點;並且將感性的材料轉化為理性的自己對導體和絕緣體的理解認識。

2.知道什麼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四、教學措施:

1、學生對電的知識感到神祕,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儘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來學習電的知識。準備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

2、要擴大學生的視野,不要侷限於教材上的幾種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學生走向自然。當學生學了植物單元的內容之後,如果走到大自然中,會自覺地仔細地觀察一棵植物,會用教材上的方法進行研究,那麼教學的目標就實現了。

3、科學課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且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提供幫助,不要以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4、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發展學生的認識經歷。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研究活動,能有意識的去關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學,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理智。同時學會收集資料、學會分析整理,以此來認識周圍的世界,是很有價值意義的。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五、教學進度:

2.13—3.20:第一單元

3.21—4.29:第二單元

5.7—6.10:第三單元

6.11—7月:第四單元及複習

科學教學計劃11

為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搞好科學教學就至關重要。下面對下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績一向不錯,在幾次考試中平均分數在40分左右。學生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願意動手動腦進行試驗探究,十分有利於科學的學習。本學期,我將繼續發揚學生的優點,提高科學的教學成績。

二、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第三單元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絡進行重點研究。第四單元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認識: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極晝和極夜現象。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四個單元的重點知識和內容。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具體措施

1、每課的講解中教師要緊扣知識要點,做到以點帶面,以知識引領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每課的知識要點,教師要給學生畫出來,讓他們通過各種形式重點理解和驗證。

2、重視的.科學的探究過程,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教材中的探究活動,教師要悉心指導,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自然得出畫出的知識要點。

3、給學生劃分小組,讓其在小組的合作、交流、研討活動中學習科學,培養科學的思維。

4、鼓勵學生對舊知識不斷進行歸納整理,從而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科學教學計劃12

學生分析(包括認識、技能、思想情感等領域)

九年下冊的學生已經通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全部科學知識,對基本的實驗技能,實驗探究也有較好的認識,具備較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好的、對自己要求高的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的熱情,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少數幾個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態度還未緊張起來,還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造成科學學習狀況發展較弱。

經過九上學期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已經完成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從期末考試情況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為紮實,但在思維活提升、高階思維題方面有待提高,電學題目部分學生還無法靈活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課堂活躍性夠,但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有待加強,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主要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分析能力這方面入手。提升會考答題規範,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科學解釋說理表達能力、實驗設計題方面多投入,多研究,多個別指導,考前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做好溝通,指導好學生如何在九下學期衝刺。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備課方面的措施

認真鑽研複習《考試說明》《溫州近四年會考試題》,瞭解《導引》的內容,物質科學裡的重點與難點理清楚,並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清楚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第二輪複習、考慮知識整合、專題訓練,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在複習課中穿插實驗課,保留學生學習科學的.激情。

上課方面的措施

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目的,提高二輪複習效率,保留學生在複習科學的熱情、趣味,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養為目標,查漏補缺作以下幾點要求:

1.在複習教學中穿插科學實驗課

2.根據測試摸底統計學生為掌握的問題點、針對性複習

3.加強差生個別針對輔導

4.激勵學生完成A4紙額外拓展訓練、教師面批(每週3張)

補差工作(物件、時間與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多個別指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加強課外的額外訓練量,易錯題的思維訓練,進行面批指導,幫助他們辨析知識、領悟知識。

其他備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保留住學生的激情:

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

教育學生認真的思維態度,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查漏補缺,自己要會補漏

教學進度表(20xx.2~20xx.7)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18~2.24

第一輪複習:8.4運動和力

正式開學

2

2.25~3.3

8.5電與磁8.6波第一輪複習結束

穿插力學實驗:探究摩擦力影響因素實驗、浮力與排液的關係

3

3.4~3.10

第二輪複習:專題1水及溶液、浮力

4

3.11~3.17

專題2空氣常見的化學變化校內會考模擬測試再摸底

5

3.18~3.24

專題3常見的化合物酸鹼鹽金屬

6

3.25~3.31

專題4質量守恆定律與化學方程式、化學計算

7

4.1~4.7

專題5氣體制取、收集檢驗

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清明節(4.5~7)放假

8

4.8~4.14

專題6運動和力模擬考試及質量分析

會考一模考試

9

4.15~4.21

專題7機械功、功率與簡單機械

10

4.22~4.28

專題8電功和電功率焦耳定律電學實驗專題複習

11

4.29~5.5

校內模擬考試問題診斷

勞動節(5.1)放假

12

5.6~5.12

專題9人體的新陳代謝、植物體的新陳代謝校內模擬考試質量檢測與問題診斷

13

5.13~

區二模考試及質量分析診斷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會考二模考試

14

5.20~5.26

專題10科學探究專題訓練實驗設計題訓練

15

5.27~6.2

專題11解釋說理題校內會考模擬測試

16

6.3~6.9

校內會考模擬測試學生自主整理複習查漏補缺(老師答疑)

端午節(6.7~9)放假

17

6.10~6.16

九年級學生會考

6.15~16會考

18

6.17~6.23

xx

6.24~6.30

全市期末考試

20

7.1~7.7

學期結束工作;7月4日暑假開始。

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慾望,能夠積極的解決各類問題,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事

物,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

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

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5(1)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5(2)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

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定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構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潛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潛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個性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4、持續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狀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必須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十分喜歡,並能以自我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潛力,動手潛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潛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用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新編《科學》五年級是在四年級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作為上一線索的延續,本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生物與環境”、“在陽光下”、“材料”、“健康生活”等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生物與環境單元:著重引導學生通過種子發芽實驗,啟發學生對實驗觀察的興趣;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學習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瞭解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的步驟和內容,能按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2、在陽光下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運用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瞭解關於太陽的知識;能以自己的方式對蒐集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同學分享;能根據自己蒐集的關於太陽的資料,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開展“講太陽的故事”的主題活動,通過講“關於太陽的故事”,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對研究關於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知道許許多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都與太陽有關係;瞭解一些初步的關於太陽的基本知識。

3、材料單元: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常見材料的顯著特徵;能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式開展研究活動;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通過對材料特徵的研究,意識到周圍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通過小組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對研究材料特徵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知道周圍的材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知道周圍的物品是由材料構成的,能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4、健康生活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或查閱資料、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等方法,瞭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養學生通過間接的手段獲取有關人體內部器官知識的能力、查閱資料進行對照的能力;使學生懂得保護消化器官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樣愛護消化器官,促使學生自覺地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教學進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