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

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本課程是一項探求在自然常態教學條件下,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力求把這門課作為一像語文、數學一樣的課程要求去實施、去開發,使之常態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拓一條有助於學校發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學期我們構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國小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模式。繼續開展並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環境進行課題開發,力求把實踐學習融入學生生活,體現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律方面的知識。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學生喜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一種積極探索問題的意識,課上一部分同學狀態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集中精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本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是:“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絡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絡密切,容易激發興趣。

本學期主要有以下幾個單元:

1、中國結

2、當地土特產品調查

3、當地旅遊資源調查

4、陶藝

5、認識電池

三、教學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相關法律知識。

四、具體措施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利用校園豐富的植物資源;學校的植物園經過上學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學期的重點是讓學生親身參與植物園的開發與利用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每週三節課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1)在活動的主題、專案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群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專案。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3、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2

一、年級的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不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他們應該逐步培養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有趣的活動話題,在小組學習中儘量與學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潛力。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使其具備一定的溝通合作、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資料問題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等良好的人格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專題活動,瞭解學習行為的含義和良好學習行為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引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實踐操作。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通過實踐學習,讓學生融入社會公益活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和關愛他們。

通過調查身邊的民間活動,可以瞭解家鄉的產品和悠久的歷史,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調查和訪談,學生可以初步瞭解人與計算機的關係,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合理使用計算機的意識。

通過防火知識和開展防火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防火意識和在危急情況下為自己和他人採取正確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動評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應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各方面的個體表現。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到了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還要關心學生情緒、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變化,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和合作活動。要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我反思和評價”自己的各種表現,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在現有水平上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化表現,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有學習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活動流程,熟知整個活動操作。

2、努力創造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創造和收穫。

3、利用現代媒體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年段學生共264人,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本地區的自然、歷史、人文為研究背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實驗為基礎,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科有效整合和教師文化溝通,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與學生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區域辦學特色而不懈努力。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設計

1、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於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2、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創設十分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方法的運用和成果的表達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泛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3、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有豐富材料和真實的情景,主張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這些新經驗與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應用的個性化理論、模型和技能。

4、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從學生身邊的事物或問題出發,形成跨越諸多學習領域的活動,以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能力的形成。通過親身的實踐,使學生了解和關心社會,瞭解和探索自然的奧祕並形成綜合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以問題向學生質疑,學生通過操作來找出答案,小組合作彙報的形式彙報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加以糾正和示範,學生練習鞏固。

四、內容安排

本學期主要以海西平潭為大主題,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對平潭資料蒐集

學生主要通過網路蒐集文字資料,通過採訪父母,親朋等,瞭解平潭過去發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歷史

學生主要通過網路蒐集文字資料,通過採訪父母,親朋等,瞭解平潭過去發生的故事,通過現場拍攝照片,民間蒐集舊照片,網路蒐集圖片等方式完成對平潭歷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現狀及未來

學生主要通過走訪附近的相關單位,實際考察瞭解,詢問自己的親朋好友,瞭解平潭的現狀,通過網路瞭解更多知識,對現狀進行剖析,對未來提出大膽的猜想。

5月開展圖片資料展

將研究資料,圖片等進行展覽使周圍同學都能對平潭有更深刻的瞭解。

6月期末彙總

學生對資料進行補充和完善,分類整理。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的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活動目標

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指導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實施策略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小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四、實施步驟

明確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設每班開展四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探討,並加以確立。

制定方案:對於每次活動都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方案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活動評價

方式: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

自我評價: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由學生設計一張自我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他人評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評價手冊體現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和過程,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為學生設計一張評價卡,在每一次活動後,由同學、老師或家長來填寫評價卡,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六、活動安排

擁抱自然

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瞭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查閱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通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我是社群(村莊)小主人

社群(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群(村莊)裡的人都應該關注社群(村莊)裡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群(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群、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等方法,瞭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媽媽,我想對您說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說。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主題,每人準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物件,通過觀察和訪談,瞭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家庭生活採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採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援、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採購員的角色,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週的採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嚐嚐你的手藝。

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華天區第二實驗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為依據,在華天區第二實驗國小教研室的指導下,結合北片國小實際,結合我校實際,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腳踏實地、加強常規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推動學校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二、工作目標

目前課改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階段,因此擺在全體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我們已經在這方面開始了探索,本學期我們還需要繼續不斷地努力,盡力達成以下目標:

1、繼續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培養一支有創新意識,能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

2、積極探索常態化的微型活動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過程管理,注重資料的積累,記錄學生活動的足跡,保證活動規範有序地實施。積極研討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校本化開發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創新與積累的關係,提高活動效果。

4、積極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特色——麥稈畫製作進行有機整合,培養學生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技能,努力凸現學校辦學亮點。

三、具體措施

為確保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方法,構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體系,本學期,我們將採取以下策略:

(一)加強校本培訓,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優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對執教老師有很高的要求。本學期,我校執,加強校本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能力,組建一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骨幹教師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如利用開學初時間,集體學習學校方案,集體討論各年級主題設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題研究方案。平時,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研活動,隨時交流教學經驗,解決教學問題。積極參加校外的各種教研活動,及時地將最新的教學理念上傳下達,做到有繼承、有突破、有創新。積極鼓勵任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二)常態實施與規範管理相結合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要繼續堅持常態化,在這期間,教導處要加強規範管理,促進活動的切實開展,提高課程實施的實效性。

各年級自行確定年級活動主題,各班可以自行開發活動內容,上報給教導處,做到活動主題教師明確、學生明確、人人明確。學校將通過組織聽課、查閱資料等方式加強檢查,促進教學質量。

(三)普及學習與特色發展相結合。

本學期,我們將加大特色建設力度,爭取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做細、做大、做強。首先,我們要繼續以校長室、教導處、教師為三位一體,齊頭共抓特色建設工作。其次,我們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級研討,繼續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加強對教師的二級培訓,擬組織教師再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公開教學展示活動,提高教師執教這門新興課程的能力,提高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益,托起辦學特色。在此基礎上,再由各位老師全面推開,利用好各個陣地——班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活動等,組織學生學習,做好普及層面的工作。我們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美術課、班隊課等課程有機整合,使師生人人蔘與製作,學習製作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

(四)重視勞動實踐,培養勞動技能

“勞動技術教育”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大內容。但是不可否認,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認真抓好這個工作。本學期我們要向“勞動技術教育”這一領域邁進,鼓勵教師用好勞動教材,適當開展勞技教育。如一些手工製作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收穫。

四、具體工作安排

執行華天區第二實驗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任務。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6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是:“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絡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絡密切,容易激發興趣。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建議

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的專長及當地的資源等情況自由選擇幾個主題開展活動。書中的“學習單”可以為學生自主地開展活動助一臂之力,幫助他們形成主動

反思的習慣。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五、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七、教學進度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七個主題:

1、學校主人公;

2、月圓中秋節;

3、海洋深祕;

4、聲音小天地;

5、栽培小能手;

6、玩紙;

7、探尋鐘錶世界。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周次2345678911121415171821

課題學校主人公月圓中秋節國慶假期海洋深祕聲音小天地栽培小能手玩紙探尋鐘錶世界20xx-09-06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五、具體安排

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度表

(xx—xx學年第一學期)

周次

教學內容

一走進技術世界

二家政釘鈕釦

三家政縫沙包

四家政縫鞋套

五家政縫鞋套

六家政針線拓展

七主題研究活動

八主題研究活動

九主題研究活動

十技術初步泥塑工藝欣賞

十一技術初步我喜愛的蔬果

十二技術初步我喜愛的蔬果

十三技術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術初步泥筆筒

十五主題研究活動

十六主題研究活動

十七技術初步相框

十八技術初步儲蓄罐

十九技術初步組合筆筒

二十拓展活動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體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相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開發社群資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注重獲取學生經驗,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樂,激發和培養學生髮現、提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學生人格,形成一對學生。

三、活動:

選擇和組織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開展活動:

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談論你在家庭和班級中角色。

(2)簡單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愛好和特長。

(3)時刻保持個人清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習慣,維護學校的秩序和整潔。

(4)經常參加洗衣服、做飯、洗碗、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瞭解一般的生活禮儀和普通的相關表現。

(6)瞭解他們與家庭和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他們的角色。

2、社群服務中心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和支援系統,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相關的社會行政機構及其職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和探險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規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逐步學習戶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和交流活動。

(1)講述你與家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講述自己與人相處的經歷。

(3)參加各種小組活動,瞭解自己小組的特點,樂於表達自己,樂於與他人交流,養成互相關心、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和學校周圍的環境,瞭解環保與自身的關係。

(2)討論環境變化和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標下的國家課程,按規定每週四節。點軍區教研中心擬出了《綜合實踐活動四大領域融合》研究課題,四大領域是指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就、研究性學習。根據上級要求,土城國小擬定《發掘本土資源,承揚地方文化》的研究課題。四年級將參與“花鼓”、“九子鞭”、“腰鼓”等的實踐卻沒有成型的教材。從去年開始,省教研室統一編髮了此方面教材,四年級的為勞動與技術之《小木工》,計10課時。這為“摸著石頭過河”又增添了新的導航。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製造和使用木工工具進行動手操作,製作玩具及實用的生活小物件,而且培養學生愛勞動、愛家鄉的能力與情感,開發學生的智力,為課題研究服務。本期設想:課題方面的研究毫不放鬆,教材內容也認真完成,兩者同步進行。

二、學生基本情況:

我校四年級有兩個平行班級,均有45人。學生主要來源於土城鄉境內,有近一半住讀生。大部分同學聰明活潑,動手能力與參與社會交往活動能力較強,有求知慾和爭強好勝心,願意且可能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加上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民家庭,對木工等基本熟悉,對地方文化初步瞭解。但也有的自律能力比較差。引導學生合作與研究性學習仍然是關鍵,主要安全、正確使用工具依然是必要前提,注重過程仍然是唯一途經。

三、教學目的`與要求:

1、通過可設此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珍惜地方文化遺產,熱愛家鄉文化;

(2)進行木工嘗試,培養動手勞動情感;

(3)正確使用與保管木工工具,培養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4)在合作與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5)在困難面前想辦法克服與解決,培養迎難而上的品質。

2、使學生在活動中瞭解家鄉特色文化,學會動手操作,製作生活小物件與玩具,為終身學習、終身勞動打下思想基礎。

3、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1),製造和使用工具;

2),觀察與剖析木工等物件,成功製作;

3),將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交流,準確表達,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勞動成果等

四、具體措施:

1、充分準備,以身作則,參與學生的活動。以試行的教材為依據,搞好備課,擬出具體任務,探索初步教案,教後進行修改,力爭逐步完善。

2、用心組織,搞好上課。該課程以製作為主。課堂則是活動前的準備與引導,又是製作檢查與評價的陣地。課堂上重點是激勵學生全員參與,以興趣為動力,提高課堂質量與效率;

3、爭取各方面支援,完成該課程。此課程不僅需要老師們的理解與支援,而且需要家長們的認可。只有這樣,工具與材料、製作與保管才能成為可能。

4、搞好資料收集與整理,記錄學生成長的歷程。

五、時間安排: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0

福建省教育廳、省關工委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列入中國小教學計劃,保證中國小生集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每學年國小高年級學生不少於5天,中學生不少於7天,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社會實踐成績合格才具備畢業資格。

該省提出,至20xx年,9個設區市各建成1個規模較大、富有特色、功能完備的示範性實踐基地;至20xx年,有34個縣(市)建成1個實踐基地。在建設規模上,設區市建設的示範性基地佔地面積一般約為100畝,能容納800至1000人集體食宿並同時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縣(市)建設的基地一般約為50畝,能容納500人集體食宿並同時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其中,以農業為主的實踐基地,佔地面積應大於100畝,以便於開展種植、養殖等生產勞動實踐活動;有工業生產實踐內容的實踐基地,應充分利用職教實訓基地或當地合適的工業生產企業設立專案。

8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通報了20xx—20xx年度民辦學校年檢情況。在教育廳審批的94所各類民辦學校中,評出17所示範院校,47所合格民辦學校。基本合格的學校有19所,限期整改的有兩所,取消辦學資格的'有9所。

其中,被取消辦學資格的9所院校為:內蒙古基正城市培訓學院、內蒙古美緣藝術培訓學院、內蒙古影視藝術專修學院、內蒙古馬頭琴藝術專修學院、內蒙古頤榮職業學校、內蒙古現代教育培訓中心、包頭軟體園培訓中心、內蒙古新聞專修學院、北方民族藝術專修學院;要求限期整改的兩所院校為:內蒙古電氣工程專修學院與內蒙古博銳資訊科技培訓學校。

優勢資源整合共享 課程滲透互為補充

石家莊構建普職融通立交橋

近日,在河北石家莊趙縣職教中心的機械電子、汽修實訓室裡,100多名來自該縣職工子弟學校和石塔中學的九年級學生用驚奇的目光看著實訓教師操作裝置,不時還有學生好奇地摸摸這兒、動動那兒。“這是我校和兩所普通中學建立結對關係後,學生來實訓室上的第一堂課,首先是參觀,以後會按計劃給他們上動手實踐課。”趙縣職教中心副校長顧英輝說。

20xx年,為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共同發展,實現優勢教育資源共享,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和發展空間,石家莊市教育局在全市開展了“普職融通,共促發展”活動,即通過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機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的資源,以實現普職學校的攜手合作、資源共享和人才共育。

“實施此項活動,可以有效解決當地經濟相對落後而導致的教育經費相對緊張、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等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要,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石家莊市教育局副局長李立水說。

在實施此項活動過程中,石家莊組織全市職業學校(包括鄉鎮成人學校、社群教育中心)和普通中學(包括國中、高中學校)建立結對關係。其中,職業學校負責向結對的普通學校無償提供特色專業實驗、實訓場地、圖書館,為普通學校學生開展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物質條件;為普通學校師生開展職業教育政策解讀、職業意識培養、特色專業介紹活動;為普通高中新課改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提供兼職專業教師和必要的教學設施;與結對學校共同舉辦各類藝術節、體育節、技能比賽等大型活動,促進普職學校間師生的相互學習、交流。

此外,普通學校與結對職業學校共同在初、高中階段開設專題講座滲透職業教育,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學生升學型別調查,指導學生選報適合自己的不同型別教育學校;對無意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隨時推薦其到中等職業學校接受一年到一年半的學習,大學聯考結束、職業學校開學後可提前入校學習;在結對的國中,為七年級、八年級年級的學生不定期舉辦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講座,如務工指南、公關禮儀、就業與創業、職業生涯規劃等,組織學生到職業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不準備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組建職業教育預科班,學生通過畢業考試後可直接免費升入自主選擇的職業學校學習。

石家莊首先組織市直屬的普職學校結對,市一中和市第一職業中專、市二中和市第二職業中專、市五中和市職業技術學院、十五中和市三職、二十四中和市職業財會學校、正定中學和市科技工程學院、辛集中學和市職教中心、精英中學和市資訊工程學院成為了該市首批普職融通的結對學校。

據介紹,石家莊各區、各縣(市)也根據當地實際組織普職學校建立了結對關係。“我們學校已經與市第九中學、第二十八中學、第三十八中學成為結對學校,確定將校內的國畫、雕塑等工作室在週末向結對學校的學生免費開放。20xx年是實施普職融通活動的第一年,學校正和區教育局、結對學校共同研究制定活動方案。這項活動讓普通中學和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得到共享,功能上得到了補充,滿足了學生多元的教育需求。”石家莊美術學校校長尚平均說。

據瞭解,為紮實推進普職融通活動,石家莊把此項工作納入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年度考核,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檢查指導和經驗總結工作,各有關學校在學期末要向所屬教育行政部門提交活動書面總結。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是學生思想的過度時期,這時的學生比較敏感、自我,為此,本學期,我計劃通過細緻的思想教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幫助他人。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集體榮譽感,為建立良好的班集體而努力。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一門與各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它課程具有互補性。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鑑於以上認識,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即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

三、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和智力的發展,更關注他們情感的體驗、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的意識。

2、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知識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

四、課程內容:

1、國小五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

2、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們依據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五、課程實施措施:

管理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剛剛起步,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觀念更新為先導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分析現狀,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好課程,研究課程,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效和質量。

首先,統籌規劃,制訂出學校、年級、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整體實施計劃。我們依據地方特色與時令、季節特點,讓學生緊緊圍繞校級研究課題——學生自我主題的開發,讓學生去設計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問題,作為短線活動隨時穿插於其中。隨著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會不斷生成新的目標和新的主題,我們會不斷適時進行補充和調整。

其次,加強向社會、家長的宣傳。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有關計劃及安排。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綜合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3、活動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的評價必須採用全新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強調評價的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主要是學生評價。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過程評價。一方面建設學生個人檔案袋,使學生能隨時對自己的這學期的學習,學生了解綜合實踐課的實質瞭解通過自己動手蒐集資料,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的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5.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實施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小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四、實施步驟

1.明確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設每班開展四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探討,並加以確立。

2.制定方案:對於每次活動都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方案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活動評價

方式: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

1.自我評價: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由學生設計一張自我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2.他人評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評價手冊體現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和過程,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為學生設計一張評價卡,在每一次活動後,由同學、老師或家長來填寫評價卡,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六、活動安排

擁抱自然

1.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瞭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2.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查閱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3.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通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4.我是社群(村莊)小主人

社群(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群(村莊)裡的人都應該關注社群(村莊)裡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群(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群、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等方法,瞭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6.媽媽,我想對您說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說。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主題,每人準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7.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物件,通過觀察和訪談,瞭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8.家庭生活採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採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援、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採購員的角色,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週的採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9.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嚐嚐你的手藝。

10.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五年級(1)(2)(4)三個班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501班共有學生48人,502班共有45個學生,503班有學生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學生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學生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專案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專案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學生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學生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6、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學生髮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周 次教學內容所屬領域 教 學 時 數備註

1關於“問題的提出”專項指導1

2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人與自我111

3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二月七年級

4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5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6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7春遊專案設計人與自然111

8春遊專案設計111

9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人與自我11清明

10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1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2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3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五一

14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人與社會111

15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6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7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8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9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20學業評價考核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4

一、形勢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確定單位活動的主題和模式,在具體活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總體目標的實現:

1、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使學生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搜尋、分析和處理資訊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3、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的個性,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實施措施:(包括教學措施、評價措施、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

1、強調開放性,儘量增加容量,讓學生舉一反三。

2、注重知識與興趣的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成績和表現,對他們的優勢、學習態度和進步進行多樣化和多樣化的評價。

4、積極探索各種體現學科特色的`實施模式。溝通與引導緊密結合,相互滲透,靈活運用,大膽走向社會,走進社會進行社會調查。

5、爭取各方面的支援,打破學校的界限,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充分利用社會和家庭資源。更多的和少先隊的活動,班主任的活動,學校的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以綜合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發揮作用。

國小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五、時間安排

時間課題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紙世界

第4、5周錢幣、歷史、生活

第6、7周校園裡的浪費現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藝術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群小主人

第14、15周我為交通繪藍圖

第16至第18周小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