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5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

一、基本情況和學生現狀分析

八年級共有300名左右學生,男女生比例幾乎各佔一半。我擔任的是八(1)、八(2)、八(3)、八(4)共四個班的生物學教學,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走在了中間,高分還不突出,在加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各班平均都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掌握;

2、理解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原因;

3、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四、教學目的任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五、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隨時和學生交流。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2

一、學情分析及指導思想

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我們周圍的環境,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生物技術與社會的進步。共三單元,8章。

三、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4、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6、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3

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課標》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課標》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於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裡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裝置條件等

因素,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鍊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並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2.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讓實驗教師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3.實驗前認真設計好實驗教案,根據學生水平的實際情況,恰當選擇實驗器材,靈活採取實驗方法,設計出簡單有效的實驗操作步驟。同時,顧及各種出現的實驗操作方法,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並且做好實驗登記表的填寫及實驗後的反思,以便總結提升試驗質量。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於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物,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臺。

六、實驗效果檢查和成績評定

1.學期教學結束後,對學生的實驗效果進行檢查,瞭解學生的實驗技能。

2.檢查內容: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

3.實驗結束後要填寫好實驗報告冊,教師當場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

七、做好實驗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為實驗室的評估合格,做好實驗室的教學計劃、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誌等各種工作檔案的歸類、歸檔、整理工作。

八、實驗教學管理

1、 課前認真預習有關實驗內容,寫出預習報告,上課前由組長收齊並於上課時上交,沒有預習報告的同學不準參加本次實驗;

2、 實驗課過程中,注意安全,嚴格按規定程式操作裝置,並填寫實驗記錄表,記錄所用裝置的型號及執行狀況。裝置出現故障,應及時跟老師聯絡,不能擅自處理;

3、 實驗結束,應先報告老師,檢查實驗結果無誤後,清點整理裝置完畢,方可離開;

4、 課後,根據實驗記錄,認真書寫實驗報告。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擔任1、2、3、4、5、6(班)的教學任務,每週14節課,對我來講是一種挑戰!

2.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教學新成果。

3.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兩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自習、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 人類的關係, 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絡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

第十五章動物的運動 第一節 動物運動的方式 (1課時)

第二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3課時 )

第十六章動物的行為 第一節 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1課時)

第二節 動物行為的主要型別 (2課時)動物行為的研究

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第一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課時)

第二節 我國的動物資源 (1課時)

第三節 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 (1課時)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課時)

第二節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1課時)

第十九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 人的生殖和發育(3課時)

第二節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3課時)

第三節 其他生物的生殖(2課時)

第二十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和變異現象( 1課時)

第二節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 (2課時)

第三節 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 2課時)

第四節 性別和性別遺傳 (1課時)

第五節 遺傳與環境 (1課時)

第六節 遺傳病和人類健康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永年縣教育局全面推行嘗試教學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並茂,加強了啟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定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關於第五單元的內容我主要分兩個部分進行分析

(1)關於動物部分

教材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哪些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特徵,再探討它們的運動、行為以及在生物路邊中的作用,其知識結構簡圖如下:

這樣的安排改變了長期以來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群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強化了動物與環境緊密聯絡的認識,其中“水中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陸地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蚯蚓和家兔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空中飛行的動物”重點探究鳥和昆蟲適應空中飛行的.特點,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關於動物的類群重點闡述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要求。而關於其他動物的類群則在相應的節中簡單介紹。這樣的安排突出了重難點。

(2)關於細菌、真菌部分

其內容包括“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兩大部分。本單元的第四章標題為“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將“細菌和真菌的分佈”作為第一節,還安排了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內容,這些內容儘管與具體內容標準並非一一對應,卻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在說到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係時,必然要說到發酵食品的製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術,因此,將課程標準中這兩項內容合在一起。

2、關於第六單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包括生物的分類、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現狀及保護對策等。

關於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課標要求達到層次是學生能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這是個熱點問題,所以教材從生物各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方面來闡述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以便讓學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對策有更深入的認識。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如下:

三、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資訊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

(1)嘗試教學法。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科學的方法流程。

(2)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理論聯絡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做到知識源於生活,學以致用。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嘗試學習,讓學生得到嘗試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嘗試學習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根據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中邱學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五、周活動安排(略)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6

生物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課標》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課標》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於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裡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裝置條件等因素,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鍊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儀器裝置購置,落實上年儀器裝置購置計劃,完成實驗室的更新提高,加強實驗室的儀器裝置的完好率。做好本儀器裝置購置,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防止低水平重複和積壓浪費發生。

2.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並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3.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於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務,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工作習慣。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臺。

六、實驗效果檢查和成績評定

1.學期教學結束後,對學生的實驗效果進行檢查,瞭解學生的實驗技能。

2.檢查內容: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

3.實驗結束後要填寫好實驗報告冊,教師當場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

七、做好實驗室工作檔案建立管理工作

為實驗室的評估合格,做好實驗室的教學計劃、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誌等各種工作檔案的歸類、歸檔、整理工作。

注:加黑體的六個實驗要對學生進行重點的訓練, 加強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各班的實驗課的情況參照實驗課按排表。

八、實驗教學管理

1、課前認真預習有關實驗內容,寫出預習報告,上課前由組長收齊並於上課時上交,沒有預習報告的同學不準參加本次實驗;

2、實驗課過程中,注意安全,嚴格按規定程式操作裝置,並填寫實驗記錄表,記錄所用裝置的型號及執行狀況。裝置出現故障,應及時跟老師聯絡,不能擅自處理;

3、實驗結束,應先報告老師,檢查實驗結果無誤後,清點整理裝置完畢,方可離開;

4、課後,根據實驗記錄,認真書寫實驗報告。

國中生物八年級上冊實驗目錄 探究:

1、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2、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3、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4、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

5、螞蟻的通訊

6、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演示實驗

發酵現象

實驗:

飼養和觀察蚯蚓

製作:製作孢子印,製作酸奶

模擬製作:製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理解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

二、學生情景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經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必須的實驗本事,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中學習的第五單元,是整個國中二年級生物所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單元。其中涉及的資料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資料,主要涉及動物的分類以及這些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其中重點在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章節強調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點闡述了動物與人類生活得關係。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講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經過這兩個章節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熟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很多渺小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我,並且應當身體力行。所以,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打下了必須的基礎。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各種動物的適應性特徵

2、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難點:

1、運動的結構基礎和構成機制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據生物特徵進行分類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改善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組織好學生進行討論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3)督促學生做好當堂知識的背誦與記憶。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1)指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本事,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2)比較、歸納學習法:

經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4、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學。

5、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7、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8、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8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兩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絡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

教學內容

課時

第十五章動物的運動

動物運動的方式

1

動物運動的形成

3

第十六章動物的行為

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1

動物行為的主要型別

2

動物行為的研究

2

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我國的動物資源

1

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

1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1

第十九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人的生殖和發育

3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3

其他生物的生殖

2

第二十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遺傳和變異現象

1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

2

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

2

性別和性別遺傳

1

遺傳與環境

1

遺傳病和人類健康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9

一、情景分析:

(一)、學生情景分析

本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整體成績很夢想,原因是愛學習的學生很多,所以,成績很夢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更大的提高。我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生物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課的學習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資料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我、增進健康。共6章,資料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2、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3、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過程。4、舉例說出昆蟲、兩棲類動物、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5、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6、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7、描述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8、舉例說出常見的遺傳病的危害。9、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等。

(二)、本事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本事和蒐集資訊的本事。2、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本事,能從實踐中獲取資料。3、經過小組探究、收集資料、彙報探究結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本事,合作交往的本事,收集、整理資料的本事和口頭表達本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2、經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明白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經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關鍵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開展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做課外調查,培養興趣。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0

一、教學目標

通課程學習,使學生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知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通過對學生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檢測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確立全面的、辯證的價值觀。

二、學情與策略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生物教學培訓,學習方法已初步掌握,但不少學生存有學習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學習自覺性不足,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為此,從本學期在進一步激發興趣、加強課堂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思想引導、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培養學科帶頭兵,開展學習互助交流、小組競賽等多種活動帶動其學習主動性,力求使更多的學生有明顯的進步。

三、教學方法

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明確目標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明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認識的發展規律和心理髮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以及反饋檢測活動,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進度表:(2課時/周)

周次授課章節課時

1-2第五單元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1-3節3

3-5

4-7節6

6-7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1-3節4

8-9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

9-10期中複習與檢測

11-12第四章細菌和真菌1-5 6

13-14第五章病毒3

15第六單元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1-24

16第二、三章認識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

17-20期末複習與檢測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南,以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關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為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該單元共有五章;和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這個單元共三章。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8、9、10班有156個學生,全部是來自五指山市鄉鎮農村,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較差,上課行為又不很規範,不知道專心學習和認真作好筆記,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往往知道其意思,卻表達不出來.有一小部分同學甚至害怕學習,對學好功課缺乏自信心.

四、主要措施:

1、精心備課:備好課是上課的前提。要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案,備課時地按照我校的”三十二字教學策略”合理按排課時,整合教材,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2、專心上課:課堂上靈活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上積極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3、充分利用我校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加強資訊科技與生物教學的整和力度,增加當堂訓練的時間,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4、把好堂堂清、日日清、單元測試關。單元測試後要及時講評、補差,以保證後續知識的學習。

5、注意優等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6、堅持聽評課制度。多與同組教師交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學。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原則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

2、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原則

3、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相統一的原則

4、知識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相統一的原則

5、整體性與個別化教學相統一的原則

6、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統一的原則

二、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1、當前學生學習狀況分析(包括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水平、學習現狀以及學習習慣、方法等各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本學期課程內容分析(本學期主要教學內容及其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地位、前後教材之間的銜接、本冊教材各個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和考點等)

3、本學期的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要求(指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識、形成哪些技能和能力、掌握哪些學習策略、發展哪些情感態度)

4、本學期的整體教學思路(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明確符合本年級、本學科特點的、有特色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的教學思路,)

5、本學期的教學措施和手段(圍繞教學內容和目標,結合學生和本學科特點,採取哪些有效的教學措施和手段,包括備課、授課、輔導、測試以及課外活動等)

6、教學進度安排(明確本學期各章節/單元的教學進度,閱讀、實驗課、單元測驗、期中、期末複習、考試等教學活動的時間和安排)

三、教學計劃的制定要求

1、由備課組長組織本備課組所有教師對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學生情況、教材內容、教學目標、考試大綱和說明等認真進行分析,共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做到整個備課組教學計劃要相對統一。

2、教學計劃一式兩份,其中一份送交級部存檔。

1、當前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本學期的七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較差,上課行為又不很規範,不知道專心學習,另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生物是小副科,引不起足夠的重視,針對以上情況,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還有一定的難度。

2、本學期課程內容分析。

本學期生物教材的內容是八年級年級《生物學》上冊,共有四方面的內容:1、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3、人類的生殖和發育;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3、本學期的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要求。

a)生物學的方法,如:識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

b)通過學習本冊生物學應讓學生了解綠色開花植的生命歷程,動物的生殖,尤其是人類的生殖過程。

c)通過學習本冊生物知識還應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辨證的看待環境和生物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並能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絡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4、採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的教學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精心備課:備好課是上課的前提。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案,備課要創新,體現個人風格,寫好教後記,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2、專心上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上積極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充分利用我校現代教學手段,加強資訊科技與生物教學的整和力度,增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4、把好單元測試關。單元測試後要及時講評、補償,以保證後續知識的學習。

5、注意優等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根據八年級學生“班額大,差異大”的現實,遵循低起點、密臺階、勤反饋、常矯正、小組合作的原則,因材施教,促使優生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促使中等生優化,促使學困生轉化。

6、堅持聽評課制度。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更新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並且八年級為了迎接會考還要全面複習。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22周,七年級、八年級每週3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七年級生物本學期的內容比較重要、難度也是比較大,重要內容幾乎佔國中生物全部內容的一半,所以七年級本學期教學任務就比較重。課時安排如下:要在期會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營養》、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氣第三章《人體內的物資運輸》以及第四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的內容,留兩週的複習時間。

八年級要在期會考試前大概第七週學習完八年級下冊的所有內容,即第五單元《生命的演化》、第六單元《生物和環境》和第七單元《生物技術》的內容,留一週的時間進行考試複習。

七年級要在期末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後一半的內容,留兩週的時間進行考前複習。

七年級在期末考試結束後就進入對於《七年級上冊》全冊內容的綜合複習,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會考個好的成績。

八年級要在八年級會考之前時間複習《七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期會考試之後要對國中的所有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鞏固提高,為八年級生物會考做準備。彌補七年級所學生物內容不繫統、不全面的現實。在複習過程中主要通過練習題來引導學生自主複習,在給學生分析講解練習題的過程中系統地、全面地、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後在會考之前兩個周,要對八年級學生進行大量的模擬訓練,我們生物備課組全體教師盡全力、想盡各種辦法,努力使得每一個八年級學生都在會考中取得一個良好的、自己和家長都滿意的成績。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與育入相結合。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了八年級81、82兩個班的生物,由於是中途接手班級,所以對學生的瞭解不是很充分。從一些科任老師那裡得知:這兩個班人數較多,但班風比較好,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強。在這個基礎上我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能夠圓滿的完成本學期的學業課程。進入八年級,生物這門課我們所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把好會考關,雖然不能說是為了考而學,但我們要學好並考好就必須下一定的功夫。而且,經過多年的開卷考,學生也普遍養成了一種依賴課本的惰性,所以,我得從這個方面著手,首先改變他們這種想法,讓他們能更快的從舊的思維中突破,能夠更好的更輕鬆的從實踐中學到生物學知識,也能更恰當的運用知識。再則應該加強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活的課程,它與我們的生活聯絡密切,從生活的角度啟發學生學習應該是最理想的教學方式。也要強調傳統的多練、多記、爭取以最好的狀態應對考試!

三、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包括動物和細菌、真菌兩大部分內容。關於動物部分,教材改變了長期以來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群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與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處理思路一脈相承,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哪些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特徵,再探討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係(圖1)。為了便於學生探究動物的主要類群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強化動物與環境緊密聯絡的認識,同時避免按門綱羅列介紹的做法,教材安排了“水中生活的動物”、“陸上生活的動物”和“空中飛行的動物”三節。“水中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陸上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蚯蚓和家兔適應陸上生活的特點;“空中飛行的動物”重點探究鳥和昆蟲適應空中飛行的特點,這樣似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關於動物的類群重點闡述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要求。關於其他動物的類群,教材則在相應的節中簡單介紹。考慮到人體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已在第四單元講述,本單元關於動物的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做了較大幅度的簡化,以避免重複。

第六單元是《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包括生物的分類、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現狀及保護對策等。關於生物的分類,課程標準中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既是嘗試,就意味著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並未全面而系統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體

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並以馬為例介紹了從種到界的分類等級和分類的.基本單位。從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這樣處理也較為適切。因為絕大多數學生將來並不從事生物學專業工作,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而是分類的思想方法。關於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課程標準中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是:“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考慮到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應當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等原因,教材從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方面來闡述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以期使學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對策有更深入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啟發示教學,讓學生自主地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提倡學生課後探究。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興趣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2、精講多練,注重學生的解題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暢想思維。

3、做好單元過關測試及講評。

4、認真批閱每課基礎訓練題及課堂練習題。

5、貫徹教學育人的原則。

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主要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只有深入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才能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如何看待生物的價值,人們往往從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出發,將生物分成有益的和有害的,肯定有益生物的價值,否定有害生物的價值。其實從生態學觀點來看,即使地球上沒有人類(生物圈中沒有人類的時間遠比有人類的時間長),每種生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也都有著獨特的貢獻,具有獨立的價值。在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越來越暴露出其過於功利、短視和偏狹的侷限性,不利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科學技術的價值

科學本身是探求自然界的奧祕,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認識論價值。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

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

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靠科學來解決。本冊教材通過具體教學內容,試圖使學生對科學的價值形成以上認識。比如,在“細菌”一節,首先介紹了細菌的發現,從科學家觀察到細菌的存在,到發現細菌的發生,再到巴氏消毒法及防止術後感染方法的發明,說明細菌的發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價值。生物技術與“藍色革命”、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動物與仿生、以菌治蟲等內容,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在實踐上的正面價值。“抗生素今昔”這篇閱讀材料,既介紹了抗生素的發現及其在醫療上的巨大價值,也指出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後果,並讓學生思考:“讀了這篇短文,你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有什麼新的認識?”“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章的角色扮演活動“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讓學生代表不同利益或立場的社會角色,討論野生動物保護問題,使學生有機會認識到解決這類問題僅靠科學技術是不夠的。

3.其他方面

本冊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還包括其他許多方面。比如《動物的學習行為》一節的練習題聯絡學生的學習態度;兩篇“科學家的故事”都介紹科學家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通過介紹我國生物種類的豐富多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生物學與文學”和“生物學與藝術”欄目,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等等。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本冊教科書教學參考課時數(27課時)總課時另議

教學內容參考課時數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21

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7

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2

第二節陸地生活的動物3

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2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5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1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

第三節社會行為2

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

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1

第四章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4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佈2

第二節細菌1

第三節真菌1

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

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6

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3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2

第二節從種到界1

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1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群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八年級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試教二年的經驗和體會,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

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1)(2)班有102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全年級排名最後,雖然高分還可以,但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六、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

1——2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3——5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7生物的進化

8——9傳染病和免疫

10——11複習期會考試

12——13用藥和急救

14——15瞭解自己增進健康

16——20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5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資料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資料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定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資料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比較,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路,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二)情感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提高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能夠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

三、基本措施:

1、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資料。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本事水平,充分估計學生理解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資料不一樣,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做到少而精,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作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