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華】教學計劃(精選19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教學計劃(精選19篇)

教學計劃 篇1

新年的腳步還未走遠,我們已迎來一個嶄新的學期。儘管在寒假,但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新學期,我的工作及我的班級,現將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1、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的,一個學校要發展的好需要制度的保證,一個班級發展的好更是需要班規的監督。作為新xx中的一員,我一定時刻以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為大美xx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努力學習,時刻保證自己的儲備永遠比我要展示的多。

工作近9年的時間,隨著時間的逝去,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有些乾涸,儘管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會抽時間來讀書,但也常因這種或那種的藉口而耽擱或終止。作為一名老師,一個地方做不好,對孩子們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所以,新的學期,我打算多讀書,力爭每週一本教育方面的書籍,也多關注一些著名教育家的'部落格,例如:老闆老班的部落格、李鎮西的部落格等等,向前人學習,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想我才不會辜負班級47個孩子的青春。

3、精心研讀教材,努力備課,認真上課。

作為老師,講臺始終是我們工作的主陣地。我們常說課堂45分鐘的效率會決定著學生們學習的效果。而學生可以從這45分鐘學到些什麼則取決於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和整堂課課程的設定。因此,新的學期,要花更多的時間做好準備工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力爭每堂課都成為精品,讓每個學生每節課都有頗多收穫。

4、寫好每日的班級工作日誌,力保146的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上個學期的每一天我都認真記錄當天的工作,認真反思每天的做法哪些值得繼續,哪些值得商榷,哪些值得改進。本學期我會一如既往,不僅每天在筆記本上記錄班級工作,更要努力將文字傳送到部落格上,不僅記錄自己的班級發展,更是記錄自己的教師生涯。

5、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班級的凝聚力更強。

班級就是我們的家,這是我開學伊始就告訴每一個孩子的一句話。因為是家,所以要處處充滿愛,因為是家,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為之付出,為之努力。這些從我們之前開展的“家長講堂”和“學生講堂”得到了一些成功,本學期會繼續開設,並嘗試新的班級管理辦法。

新的學期,新的起點。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未來,你只需要比一個人更好,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未來我只需要比現在的我更好,明天我只要比今天的我更好,努力,為了做最好的自己!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在以前學科中,學生也接觸過中華民族方面的知識,只是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對此門課興趣濃厚,在教學重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下就要做好預習和資料蒐集。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完成六個篇章的教學,第一篇 《大家庭》,第二篇 《心相連》,第三篇 《山河美》,第四篇 《文化情》,第五篇 《興國魂》,第六篇 《中國夢》。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稱。

2、瞭解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風光。

3、瞭解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4、使學生懂得要為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的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

5、懂得各民族之間應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處。

6、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操,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7、初步樹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體會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從而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

8、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進步,在交流中發展,共同創造著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9、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10、激發學生對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1、知道中國夢,瞭解每個中國人都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12、懂得我們應該要維護各民族大團結,中華各民族人民親如兄弟姐妹,互相幫助,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維護祖國統一。

四、德育滲透目標:

1、讓學生去了解我國的地大物博、風景優美,並能去而愛著美麗的祖國。

2、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教學重點:

瞭解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生活、文化、飲食,從而熱愛我國,維護我國的和平統一。

教學難點:

通過更多的資料,讓學生詳細瞭解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生活、文化、飲食,從而熱愛我國,維護我國的和平統一。

六、完成教學目標、德育滲透目標所採取的措施: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學生除了學習教科書的知識外,鼓勵引導學生要多書報、多聽新聞報道,試著瞭解少數民族的發展變化,瞭解少數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收集,加強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通過輔助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瞭解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尊重少數民族的情懷。

3、課堂上貫穿“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少數民族,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少數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數民族,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樂中學,做中學,在愉悅中學習成長。

4、有些內容距離學生現實生活比較陌生,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興趣、接受能力來組織教材內容,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學習內容上,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絡,在呈現方式上,注重文圖結合、靈活展現,在活動內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適時靈活滲透安全、環保等教育。如在進行多彩的中華家園這一單元中,向學生結合“創衛”進行家鄉環保教育,在進行知我中華,愛我中華這一單元中,向學生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為依據,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落實安全教育內容,努力提高三年級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教學內容及目標:

總目標

通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具體目標

(一)社會安全教育

1.瞭解在公共場所活動時的安全常識,遵守公共規則,避免擾亂公共秩序行為的發生。

2.認識與陌生人交往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3.瞭解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的危險和危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公共衛生安全教育

1.瞭解基本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常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習慣。

2.瞭解本年齡段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常識,培養疾病預防意識。

3.瞭解有關衛生保健常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意外傷害安全教育

1.認識常見的交通安全標誌,瞭解出行時道路交通安全常識,樹立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2.初步識別各種危險標誌,瞭解簡單的居家安全常識,3.初步學會在事故災害事件中緊急求助和自我保護的方法,學會正確使用和撥打110、119、120、122等電話。

4.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備使用電梯、索道、遊樂設施等特種裝置的安全意識。

(四)自然災害安全教育

1.瞭解學校所在地區和生活環境中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及其危險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災害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2.學習躲避自然災害引發危險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和求助的簡單技能。

(五)校園安全教育

1.與同學友好相處,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動、遊戲中造成誤傷的意識。

2.學會當發生突發事件時聽從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現有條件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方法。

四、實施措施

1、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真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2、深入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積極從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尋找相關的教學素材。注重選取學生普遍關注和樂於交流的安全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方法技能,並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3、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安全教育。如運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路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安全教育效果;與當地公安、消防、衛生、交通等部門建立聯絡,協助學校進行安全教育。

4、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開展思考、討論、收集、辯論、防談、演習等多種活動,在合作學習和互動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知識豐富情感體驗。

5、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注重培養學生預防和應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五、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

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原則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標的,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材的體系結構

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在四年級上冊編制了“我們在一起”、“成長不煩惱”、“聰明的消費者”三個單元,共12課。每課依內容和容量不同,建議安排的課時不等。一般每課建議安排3~4課時,一冊書安排37課時左右,留出一定課時給學校和教師安排相應的地方課程及相關活動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見物見人,以物及人

兒童是在與他們所遭遇到的各種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事物越來越多,如各種工業品、農產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導他們懂得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們所食用的食品是從哪裡來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麼樣的特點等等,以期使兒童獲得一定的生活常識,適應他所面對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還應該看到的是:這些事物都是由人創造、製作、運作的,在它們的背後都蘊藏著“人”,蘊藏著人的智慧與勞作、人的需要與情感等。作為一門“品德與社會”的綜合課的教材,應努力挖掘出“物後之人”,要讓兒童能夠在見物的同時見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來源》一課中介紹了袁隆平,不僅提到了他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的經濟價值,還將一個有血有肉的、近距離站在少年兒童身邊的袁隆平呈現在教材之中。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突顯本教材的人文意蘊和它的道德價值,力圖在“物”與“人”的內在聯絡中,達到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兒童完整人格培養的課程任務。

2、在生活事實中辨析價值

教材向兒童展示了在他們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實,如家鄉的變化,交通的發展,各種工業用品的出現等。教材在引導兒童瞭解這些事實的同時,著力於揭示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可能產生的意義和價值。它們是有利於和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還是會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兒童通過具體事實的價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並不是已經存在的`事實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讓他們逐步學會對各種各樣的現存事實作出正確的價值辨析和正確的價值選擇。如在《塑料與我們的生活》一課中的“白色垃圾”等。我們認為這種價值辨析、價值選擇的意識、思維方式和能力是一個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也是本課程所要完成的目標之一。這樣做,也使我們能把事實的教育與價值教育結合在一起。

3、當代生活與歷史的連結

努力使兒童所遭遇到的現代生活與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相連結。如在講到紙張時匯入西漢時紙的發明,在講通訊時說到古代的驛站,注意到會對兒童產生較深、感染的各種無形文化,突顯出它們的文化意義與內涵。當然,本教材所給予的歷史文化知識只能是“點”狀的,而不是系統的、全面的。

四、教學建議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 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資訊,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日期

教學內容備註

2

9.4~9.8

1、《我們的合作》

2、《真正的友誼》

3

9.11~9.15

4

9.18~9.22

5

9.25~9.30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6

10.1~10.7

國慶放假

7

10.8~10.13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4、《面對欺負和威脅》

8

10.16~10.20

9

10.23~10.27

5、《我要攀登》

6、《抄襲害了誰》

10

10.30~11.3

11

11.6~11.10

12

11.13~11.17

7、《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3

11.20~11.24

14

11.27~12.1

15

12.4~12.8

9、《逛商場》

10、《衣食的來源》

16

12.11~12.15

17

12.18~12.22

18

12.25~12.29

11、《塑料與我們的生活》

12、《從一滴水說起》

19

12.1~12.5

20

1.8~1.12

21

1.15~1.119

複習考查

22

1.22~1.26

教學計劃 篇5

一、本期教學任務與課時分配

本期九年級有六單元教學內容。音樂課時每週一節,每單元兩課時左右。正常教學時間約十八週,根據學生實際補充三至四節唱歌教學,(包括歌曲追夢人等)一至兩節欣賞課(班得瑞音樂欣賞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斯美塔那,能用熱情歡快圓潤的聲音演唱《愛我中華》體會各國人民熱愛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

2、知道陝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兒” 。知道變奏形式。能夠用豪邁的情緒演唱《黃河水手歌》。

3、聆聽名家名段瞭解北京三絃、蘇州評彈、廣東粵曲、四川清音這幾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歷史發展表現形式。模仿京韻大鼓演唱《前門情思大碗茶》

4、瞭解貝多芬、德沃夏克。知道歐洲交響樂,有感情的演唱《念故鄉》

5、瞭解魚咬尾、換頭合尾等中國民樂傳統的`創作手法。知道德彪西和劉天華在音樂上的貢獻。感受體驗中外音樂家借描寫月光所抒發的感情。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在銀色的月光下》

6、瞭解徽劇、廬劇、泗州戲的唱腔特點模仿。京劇韻味學唱《天地大舞臺》

過程與方法:

聆聽音樂,知道與音樂相關的知識,感受音樂中所表達的豐富感情,聯想想象音樂中所蘊含的意境。在學唱中大膽表現,注重情緒表達根據歌曲內容體驗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

從音樂作品中體驗愛國情懷增強愛國信心和決心 ;關注西北地區,願意探索相關的文化,能對西北音樂產生興趣;願意瞭解曲藝音樂地方戲曲音樂能主動收集學唱。關注生活體驗藝術作品中的美,熱愛生活。

三、學生現狀分析

九年級學生學習任務比較重,因而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下活動時間會很少。

四 、主要教學措施

1、注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2、適當進行唱歌基礎教學,教學生以正確方式呼吸發聲。注重音樂課實用性。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非常偏重,更重於唱歌,對音樂知識和欣賞內容教學的學習表現出明顯的態度冷淡。學生藉助樂理知識理解音樂的能力雖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發對其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目的、任務及要求

(1)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學生的完美意識,培養學生分析樂曲的能力,視唱能力及創作能力。

3、通過學習,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國外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鑑賞能力。

(2)要求

a、唱歌:做到音高,節奏準確,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時聲部和諧,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過度。

b、器樂:要求學生人手一支豎笛,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

c、欣賞:要求學生了解人聲的分類和聲樂的演唱形式,瞭解常見的音樂體裁,瞭解中外著名音樂家及其相關作品。

d、基本樂理:音樂知識本學期從基礎的調式、音階、音程等學起,讓學生對樂理的認識有一個階梯式的學習;欣賞課對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組歌有關知識的學習及欣賞,拓寬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瞭解。

e、視唱練耳:通過聽辯、視唱等練習,培養學生的主音感和調式感。

(3)教學改革的設想和措施

a、教學內容:以簡譜教學為主,其間穿插流行歌曲進行輔助教學。

b、教學方法:以啟發,分組教學法為主,充分運用多媒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計劃 篇7

高二思想政治課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結合中學生的認識和實際,構成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體系。課本由前言和既帶有專題性又有內在邏輯聯絡的八課組成。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兩個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課本的內在理論體系表現為“三個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統一。

教學總目標:

1、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世界為什麼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能以自己的理解有條理地進行表述;懂得客觀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性質,同時瞭解到運動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規律的,應做到認識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懂得矛盾的含義,瞭解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懂得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整體,沒有聯絡就沒有世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存在;懂得由事物的聯絡構成事物的運動,由運動引起事物的變化發展,分清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關係。

2、能力方面:

通過教學,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初步體驗出哲學理論的抽象性;訓練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初步體會“兩個統一”、“三個辯證”之間的關係;提高辯證思維,分析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表現。

3、覺悟方面:

能瞭解有神論、形而上學的荒謬性,自覺堅持無神論、唯物辯證法,能自覺要求自己,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國情出發,要把立足點放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

教材分析和教材物件分析:

高二政治由前言和八課組成的,前言著重講哲學的概念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1、第一部分:

講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是唯物論知識,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第一課。

2、第二部分:

講事物聯絡、運動、變化發展方面知識,是唯物辯證法部分,闡述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及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主要是二、三、四三課內容。

3、第三部分:

從認識論上講了現象、本質、認識的發展與深化及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等等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部分,主要是五、八兩課。

4、第四部分:集中講人生觀問題,但不是純粹的人生觀,而是以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觀點來闡述人的行為準則,人生價值與理想。

就教育物件學生來說,高二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引導學生入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

為完成本學年教學任務,計劃上學期完成哲學常識的上冊,下學期完成下冊。每課內容結束複習,講解典型例題,然後測驗。上課以啟發式教學來開導學生,具體教學方法根據課時特點來定,並聯系實際開展課堂討論,組織寫哲學小論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達到啟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課時安排:

每學期安排17周教學時間,每週3節課時。為完成教學任務,做到有計劃教學,具體安排見教學進度表。

教學計劃 篇8

教學目的

體育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常識教育,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學生將能夠樂於參加各種遊戲活動;認真上好體育課。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2、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學習和應用運用技能:學生將能夠:在球類遊戲中做出單個動作,如拍球、運球等;做出基本體操的動作;做出單一的體操動作,如滾翻、劈叉等;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體能(發展柔韌、反應、靈敏和協調能力);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4、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空情緒學生能夠體驗並簡單描述進步或成功時的情緒表現;觀察並簡單描述退步或失敗時的心情。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和學習領域的各個具體的目標,以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快樂的發展。

班級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二(3)班的體育,他們已經經過一年的體育訓練,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動作。這學期讓學生在課堂中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對各個專案的求知慾,開學初對各個班級佇列練習加強力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應的提高,現代的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在教學時要根據新課程的標準和新的教學理念做好整個體育教學的整體優化,提倡遊戲教學使學生在遊戲中學會運動技能,也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積極的'開展各項體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讓學生在每堂體育課中都能輕鬆愉快的度過,使學生真正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在課堂中穿插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通過教材內容和體育與知識實踐部分,它的內容包括基本活動:排隊活動、徒手操、走、跑、跳躍、投擲、滾翻、攀爬、韻律活動和簡易舞蹈。遊戲:奔跑遊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跳躍遊戲(各種跳躍等)、投擲遊戲(各種揮動、拋擲等)和小球類遊戲等。等多種發展身體素質練習的結合,培養學生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使之初步產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成長,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有關的衛生常識和基本技能,為發展體育與保健的綜合能力打下基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

教學措施

1、及時瞭解、分析學生的學習資訊和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利於學生學習和運動的情景式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3、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趣味化和多樣化的教學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遊戲、競賽的作用。

4、能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遊戲和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自我、創新自我、完善自我的價值。

5、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如增縮練習的距離,對器材的擺放,分組的形式等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並培養學生各種體育基礎常識。使學生形成一種好的上課習慣初步讓學生學習走和跑的正確姿勢,並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以遊戲為主)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最基本的運動技能。

教學難點

學會自我控制、主動學習、積極參與、互相合作、學會遊戲、通過學習學會一些基礎的體育知識。

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第一週

知道體育課的常規要求並認真做到

引導課:《體育課的常規要求》、體衛常識;編隊;

學習簡單佇列,培養身體的良好姿勢;學習簡單佇列,培養良好作風與習慣。

編隊;縱隊、橫隊看齊;遊戲:大魚網;

第二週

能做到跑時姿勢正確,戶籍自然,動作協調。

走和跑400到600米自然地形跑。遊戲:拍球比多。

體會各種姿勢走的動作,培養正確身體姿勢

提高走的能力,發展靈敏素質

走和跑;兩分鐘自然跑。

遊戲:拍球比多。

第三週

適應環境,體會走跑的動作

舞步:跑跳步、滑步;遊戲:黃河、長江、

提高靈敏、協調、自控能力;發展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控球能力

走和跑;直線跑;

遊戲:傳遞實心球。

第四周

能知道加速跑的要求與方法;能模仿出集體舞中的舞蹈分解動作。

猜拳遊戲舞;走和跑:30米加速跑。

持輕物擲遠;遊戲:傳球接力。

第五週

瞭解用力揮臂,向前上方擲出的方法。

持輕物對牆投擲;集體舞

國慶節放假

國慶節放假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國慶節放假

提高跑的能力

提高靈敏、協調能力鍛鍊身體協調性,靈活性

30米快速跑;遊戲:看誰投得遠;

第七週

發展跳躍能力,發展靈敏素質

看誰投得遠

能說出快速跑最基本的動作要求

走和跑:30米跑

第八週

運動會彩排

運動會彩排

運動會

運動會

第九周

能理解投過遠處橫繩徐向前上方揮臂投擲的道理。

兒童圓舞曲;投擲輕物2到3米;

投擲輕物2到3米;

遊戲:搬運接力。

第十週

瞭解在踏跳區起跳的方法;

助跑幾步,在踏跳區起跳;兒童圓舞曲。

能說出轉體揮臂的動作要領;能理解大渝網遊戲的方法和規則

持輕物擲遠;遊戲:大魚網

第十一週

能回答出轉體揮臂側向投擲的動作要領。

投擲考核

遊戲:大魚網

能複述前滾翻的動作要領;

技巧:前滾翻;遊戲:迎面接力跑。

第十二週

能做起跳後越過橫線的動作。

兒童圓舞曲;跳躍:助跑幾步。

提高控球能力,會與同伴協作

各種拍球、運球遊戲;

各種投籃遊戲;

第十三週

發展協調性,與同伴合作學習,在活動中互幫互學

前後滾動;障礙賽跑;

左右滾動;“打鴨子”;

複習前後、左右滾動;換物接力;

第十四周

發展柔韌、反應、靈敏和協調能力

縱叉;“蹺蹺板”;

橫叉;跳短繩;

遊戲課:跳進去拍人;蹦蹦跳跳;

第十五週

複習拍手操

拍手操;“8”字接力;

學會初步翻滾動作

前滾翻;跳墊子游戲;

發展學生力量、協調素質

立定跳遠;“跳進去拍人”;

第十六週

國小生廣播體操

國小生廣播體操;“老鷹捉小雞”;

國小生廣播體操;單腳跳接力;

國小生廣播體操;“老狼”;

第十七週

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

30米快速跑;無窩的兔子;

提高應變能力,增強下肢力量

原地跑步變踏步;拍球;

發展柔韌、反應、協調能力

小沙包擲遠;“兩人三足”;

第十八週

發展靈敏、協調能力,與同伴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跳短繩;抓尾巴;

30秒跳短繩;“趕小豬”;

培養意志與毅力,發展一般耐力

一分鐘耐久跑;拍背遊戲;

第十九周

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及堅強的意志品質

運球、投籃遊戲;拔羅卜;

發展柔韌、反應、協調能力

縱叉、橫叉;丟手絹;

複習廣播體操

國小生廣播體操;沿線捉人

第二十週

在活動中尊重他人、關心他人

拍手操;立定跳遠測試;

國小生廣播體操;換物接力;遊戲課:搶位置;貼人

第二十一週

學習、考核總結

期末總結

第二十二週

機動

教學計劃 篇9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1)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2)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3)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4)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5)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教學計劃 篇10

一、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男孩多,女孩少。通過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和學習,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並且也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但還有個別幼兒沒有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日常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

幼兒園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單獨的說教,它是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對他們進行教育。

晨間活動:我們讓早到的幼兒園,為小朋友們整理桌椅、然後迎接小朋友。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增強文明意識。

我們改變了傳統的點名方法,讓幼兒自己來點名,使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同伴,熱愛班級體。

課間活動:在這時,我們教育孩子要相互關心、照顧學習差一點的孩子,幫助他們複習課上所學的內容;要學會謙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進餐:進餐時,我們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吃飯時不掉米粒、不剩飯菜,吃完後能自覺地將餐具收拾好,讓幼兒克服“飯來張口、衣來生手”的不良習慣。

午睡:教育幼兒睡前將脫下的衣服疊整齊,並迅速入睡。

離園活動:要求幼兒不追逐、不吵鬧,將自己的`東西整理好,等父母。

三、目標和措施

(一)有愛心(是幼兒園班主任工作計劃的重點)

目標

尊敬長輩,關心父母,珍惜成人的勞動成果。

措施

結合系列主題

活動“我和周圍的人”,通過參觀、觀察、實踐,瞭解成人的勞動,並懂得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通過故事、兒歌、情景表演、談話等方式,使幼兒懂得尊敬長輩,並關心、熱愛自己的父母。

通過家園配合,鼓勵家長在家中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勞動的快樂,並學會主動關心家中成員。

目標

關心友愛同伴,並樂於幫助別人。

措施

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鼓勵幼兒相互友愛、關心,並以榜樣的作用來帶動幼兒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

通過助殘日的宣傳活動,使幼兒懂得不歧視殘疾人,並願意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育幼兒主動關心家中老人,使他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

目標

瞭解一般的安全常識,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措施

通過小問號、小實驗、科學小實驗等活動,豐富幼兒日常的安全知識。

利用智力遊戲、情景表演、體育遊戲等,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一些安全知識和防護方法。

(二)講文明

目標能主動使用日常禮貌用語,待人有禮。

措施老師以身作則,堅持正面教育,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

通過兒歌、故事、情景表演等活動,使幼兒懂得對人有禮貌。

家園配合,父母在家中或帶領幼兒外出作客,教會幼兒應有的禮貌。

目標

講話態度自然大方,學會傾聽別人的講話,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

措施

通過各類學習活動,鼓勵幼兒態度自然大方地講話。

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1.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培養合格的中級技能人才。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職業技能訓練,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緊密結合河北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的生產實際需要,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培養目標及要求:

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具有綜合職業能力,掌握工業自動化儀表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強、素質高,從事自動化控制過程中儀表裝置的安裝、除錯、維修等工作,以及在工礦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專案工程或生產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招生物件與學制:

在11級(秋)新生入學時,組建校企合作九江儀表班。學校推薦品學兼優、有意願到九江就業的學生報名,由河北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對學生進行面試和考試,評定合格者入選九江儀表班,在校學習理論知識2年,第3年入河北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實習。

四、職業崗位及規格要求

(一)職業崗位:

①儀表裝置的線路的安裝、除錯執行與檢修人員。

②儀表裝置的機械部件安裝、除錯與檢修人員。

③掌握工業自動化儀表的操作、執行和維護的現代科學理論,工業自動化儀表檢測、維修等先進的工作的技術。

④熟悉河北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河北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發展的現狀、動態和前景,具備九江集團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

(二)培養規格:

1.素質要求

①具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

③積極進取,具備較強的開拓創新精神。

④具有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⑤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⑥具備綜合職業道德。

2.能力要求

①具有基礎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②具有較強的電路識圖和電路分析能力、常用電工儀表的使用及維護能力。 ③具有對常用儀器儀表裝置線路安裝檢修、除錯和檢修的能力。

④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掌握鋼鐵集團工業儀表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五、課程設定與課表:

1.課程設定:

2.課程表:

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學生36人,通過在校三年半的學習,多數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將繼續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

意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追求學生各項素質和全面協調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1)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

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

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知識也是國小生應當掌握的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3)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5)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和"小管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

五、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要處理好:

1、重視基礎,處理好基礎與提高的關係。

2、注重練習設計,處理好實與活的關係。

3、鼓勵創新,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

4、注重實踐,處理好學與用的關係。

六、課時安排(共60課時左右)

(一)、四則運算(6課時)

(二)、位置與方向(4課時)

(三)、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0課時)

1、加法運算定律。3課時左右

2、乘法運算定律。3課時左右

3、簡便計算。4課時左右

4、營養午餐。1課時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4課時)

1、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3課時左右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6課時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數。3課時左右

4、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三角形(6課時)

1、三角形。4課時左右

2、圖形的拼組。2課時左右

(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七)、統計(4課時)

(八)、數學廣角(4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教學計劃 篇13

一、形勢分析

中產階級的孩子4歲左右,有些是這學期沒上過幼兒園的新生。他們一直在家人的照顧下長大。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所以在數學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根據上述情況,本學期將為孩子組織設計教學,藉助具體的事物和影象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激發孩子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我們會關注班裡所有孩子的`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進步。

二、教育目標:

1.知道1 ~ 10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學會目測樹木,學會不受物體空間排列、物體大小等外界因素的干擾,正確判斷數字在10以內。

3.知道矩形,梯形,橢圓。

4.學習使用各種幾何體進行拼接和建築活動。

5.學會總結物件的兩個特點;學會根據一定的特徵和數量對物體進行分類。

6.學會根據數量的不同在7以內進行向前和向後排序。

7.觀察、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價概念;利用現有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知識,促進初步推理和遷移能力的發展。

8.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義,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學會正確使用這些時間詞。

9.學會辨別和說出以自己為中心的前後方向;學會區分和說出物體之間的上下和前後位置關係;學會向指定的方向移動。

10.兒童可以注意並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的數量、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的位置等方面的差異。

三、具體措施:

1.教師按照數學計劃按時開展數學活動。

2.為兒童提供多種操作和探索的機會,鼓勵兒童積極操作和探索。

3.結合實際生活專案,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

4.結合遊戲活動和操作鞏固數學知識。

5.結合操作卡幫助孩子在學習中理解數學知識。

6.家長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數學。

四、教學計劃表:

1.我的數字。

2.和數碼朋友玩遊戲。

3.舉起張牌我已經長大了。

4.美麗的月餅盒。

5.拼寫彩色旗幟。

6.不一樣的蛋糕。

7.量布做圍巾。

8.玩具有多少。

9.幾個朋友在一組。

10.圖形變變變。

11.數字口袋找朋友。

12.大大小小的水果。

13.拾落葉。

14.分樹葉。

15.打扮活動室。

教學計劃 篇14

一、適用專業

本課程標準適用於機電技術應用專業。

二、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也是一門加工製造大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

三、課程作用

首先,學生通過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的學習,可以獲得電工和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其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為學生學習後續課程、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考取中級維修電工等級證書等奠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為今後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第三,通過學習與實踐,學生可以認識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的基本歷史和發展趨勢,以及認識電工技術、電子技術與生產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

四、課程總體教學目標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體現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採用理實一體、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並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實現對學生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方面的全面培養。

1.專業能力

(1)掌握直流電、交流電、磁性材料及常用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學會直流電路和交流電的分析和計算方法,並將學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用於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提高正確使用常用電工電子工具、儀器儀表(如電流表、電壓表、萬用表、直流單臂電橋、示波器等)的能力;

(3)掌握基本電學量(如電阻、電流、電壓、電功率、電能)的測量和常見元器件的識別、測試及質量判別;

(4)具有正確識讀和分析簡單常用電工電子電路圖,並完成有關電路引數的計算; (5)具有安裝、除錯和檢測簡單電工電子電路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勤于思考、做事認真的良好作風; (3)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資訊素養以及獲取相關資訊的能力。 3.社會能力

(1)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

(2)培養學生形成勇於創新、愛崗敬業、踏實肯幹、吃苦耐勞、嚴謹細緻、有責任心的工作作風;

(3)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和工程意識。

五、課程的設計思路

科學地和詳細地分析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及其典型工作對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相關內容的基本要求,是確立課程內容知識點和基本技能的關鍵,也是開發行動導向課程體系的重要手段和特徵。

目前,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的就業行業和崗位群是:電工電子裝置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一般電工電子裝置的裝配、除錯、檢測和維修工作,以及電工電子產品、元器件的採購和銷售工作。此外,還可以從事與發電、供電和維修電工相關的行業或企業的工作。

通過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及其典型工作內容的調研和綜合分析,再結合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的性質、作用及教學目標。本課程標準的設計採用行動導向、理實一體等教學模式,對課程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設計,課程標準設計的基本思路是:

(1)合理整合學科式課程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按照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構建課程體系,突出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藉助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體現“做中學,做中教”思想,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2)在課程標準呈現形式上,注重文字精練、描述準確、圖表形象直觀。

(3)在課程內容上,注重更全面、更詳細地將課程標準中涉及的內涵與要素表達得清楚,以便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的規範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更好地滿足教師高效地組織教學、撰寫電子教案及組織與課程建設相關的工作。

(4)體現教科研意識,注重將課程標準的制訂、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修改與完善納入一個完整的閉環管理體系,不斷地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和教學質量,體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六、課程內容總體描述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內容的總體描述包括“課程基本情況”、“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學時安排”以及“課程內容教學要求”等。

1.課程基本情況(見表1)

2.課程教學目標(見表2)

3.課程教學內容學時安排(見表3)

注1:“學習情境1”、“學習情境2”、“學習情境3”等,可表述為“任務1”、“任務2”、“任務3”等; 注2:“學習情境1”、“學習情境2”、“學習情境3”等應儘量以2、4、6學時為單元進行設計,這樣便於集中進行一個完整專案的教學、任課教師共同編寫電子教案及高效享用研究成果等。

教學計劃 篇15

一、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基本掌握基本的單、雙腳跳躍方法;正確地跑步姿勢和方法;基本學會與同伴合作學習;能正確評價自己及他人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在主動參與體育遊戲與活動。但部分班級學生由於個體差異的奔跑能力、跳躍能力不是很好,須加強鍛鍊腿部力量;個別女生的手臂力量較差,投擲能力不強,還待加強鍛鍊;本學期將因材施教,提高興趣,發現體育人才,重點抓廣播操質量和課堂紀律,強化課堂常規訓練,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國小四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基本體操、小球類、技巧、遊戲等基礎專案,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等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並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並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總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養成主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表現出樂於學習和對體育活動的濃厚的興趣,體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

2、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各項體育活動內容,獲得一些運動和健康的基礎知識;初步學習和體驗運動的技術與技能,學習科學鍛鍊身體和自我鍛鍊、自我表現、自我保護、自我評價的方法,培養參與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以及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意識。

3、引導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和多種形式的遊戲發展身體靈敏、協調、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體能,促進身體全面發展,增強關注自己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4、引導學生學與練的過程中,體驗參加不同專案運動時的緊張與愉快、興奮與疲勞、成功與挫折等心理感受,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控自己的情緒,並在一定的困難的條件下進行體育活動,養成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

5、引導學生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競爭進取等的.精神,以及勇敢、頑強、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意志品質。

四、教學要求:

每堂課教學,都應把學生的運動實踐活動作為實現綜合目標的載體,教學中要關注四個學習領域目標的達成。

教材的設計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參與活動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上。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在“趣”上做文章,發展學生體育基本活動能力。

在教學時教師應體現在引導、啟發和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上學習,給學生留與充足的自主支配、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學、自我表現、自我保護、自我評價;不僅學會動作方法與技能這一結果,也要掌握獲地結果的過程。

教師在教學上時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各種差異性適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人。

教學計劃 篇16

一、班級情況: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大數的認識、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數、統計、數學廣角、總複習。

三、本學期本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

(一)知識與技能: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

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難點:

1、億以內數的讀法及寫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4、讓學生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5、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五、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絡,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教學計劃 篇17

一、班級情景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1)和(3)的數學。(1)班的學生人數是35人,(3)班的人數是36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在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最高分是100,最低50分,其中看圖列式的失分率較高,所以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資料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貼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供給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本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資料,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供給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資料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資料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構成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6、供給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資料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本事。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供給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資料

這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構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所以,應當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本事。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我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明白1時=60分,明白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構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景。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我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經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景,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六、教學進度安排

(略)

教學計劃 篇18

一、班情分析

學生進入國中後,其認知水平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看出,學生通過國小階段的學習,並結合日常生活,已經掌握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地理學知識。同時,對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也有所瞭解,學習興趣和未知慾望顯得非常濃厚。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本期地理課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與技巧。通過地理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將地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通過本學期的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況和基本的地理常識,全面認識地球,掌握經緯網知識,學會辨別方向等。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本章主要介紹地理學基本常識,介紹地理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意義、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途徑。學習本章內容是為今後學習地理做情感上的鋪墊與準備,引導學生熱愛並親近地理學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地理知識的基礎課,又是人生髮展的奠基課。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最基本的內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分佈和人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講述人種、語言、宗教、聚落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瞭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祖先留給我文化遺產。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氣候型別四部分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瞭解主要降水型別,瞭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型別,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為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通過本章的教學,學生可以對國家、對世界有一個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從而通過現象瞭解世界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為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識和地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路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課時安排

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課時計劃,如有實際情況再加以改變。

教學計劃 篇1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兩個班61名學生,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學期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搭一搭,分草莓,租船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經的地方。

3、結合例項,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並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瞭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萬以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1千米”“1分米”“1毫米”;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6、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的運算順序,能根據這些運算順序計算有關問題,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7、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8、經歷簡單的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過程。

9、會讀統計表,會在方格紙上繪製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作出一些簡單的預測。

三、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7、教學數的讀、寫,利用利用計數器和數位表,總結概括出法則。

8、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解題時讓學生尋求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