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高二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錦集5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教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二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錦集5篇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 篇1

物理本學期就要會考,會考是學生高中階段除大學聯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試。會考的成績更是決定應屆畢業聲能否拿到高中畢業證及能否參加大學聯考的唯一憑證,而我們的學生都是女生,物理這門科基礎比較薄弱,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參加大學聯考,本學期教學一切以會考為重.以下為我本學期的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1.根據《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標準》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複習。

2.雖然物理基礎比較薄弱,但要時時給她們以鼓勵,讓她們增加信心,端正會考態度,使她們積極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3.課堂教學聯絡生活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物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完成高二會考所需的教學進度

二、 教學建議:

1.我瞭解到高二學生物理基礎很差,我要狠抓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抓好基礎,向45分鐘要質量.

2.課堂教學多聯絡實際,抓好課堂演示實驗,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同時培養文科生學物理的興趣.

三、教學進度

第12周 第一章 電場電流共7課時

第一節 電荷 庫侖定律 2課時

第二節 電場 1課時

第三節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1課時

第四節 電容器 1課時

第五節 電流和電源 1課時

第六節 電流的熱效應 1課時

第34周, 第二章,磁場 共7課時

第一節 指南針與遠洋航海 1課時

第二節 電流的磁場 1課時

第三節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2課時

第四節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 2課時

第五節 磁性材料 1課時

第58周, 第三章, 電磁感應 共9課時

第一節電磁感應現象2課時

第二節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課時

第三節 交變電流1課時

第四節 變壓器 1課時

第五節 高壓輸電 1課時

第六節 自感現象 渦流 1課時

第七節 課題研究:電在我家中 2課時

第910周,第四章,電磁波及其應用 共6課時

第一節 電磁波的發現 1課時

第二節 電磁波譜 1課時

第三節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1課時

第四節 資訊化社會 1課時

第五節 課題研究:社會生活中的電磁波2課時

第1120周,全面複習,備戰會考,在複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多練習。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必修2中只學習了幾個有限的有機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選修課程要豐富代表物的型別,增加新的物質——醛。其次,每一類有機物中,必修僅僅研究簡單的代表物的性質,選修課程要豐富學生對一類有機化合物的認識。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有機物的類別。例如烴的教學,一定要能夠舉出多種烴的代表物的名稱,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產中是否真實的存在,掌握其應用,再例如酸,必修僅僅學習乙醇性質,還應瞭解其他常見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質、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簡單命名。

從必修到選修,對有機物分類、組成和存在的認識從代表物上升到類別。也就是,不應該一到有機化學的學習,就奔著化學反應去,然後就拘泥於典型有機化合物身上。

二、從認識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層面

對於同樣一個反應,在必修階段只是感性的瞭解這個反應是什麼樣的,能不能發生,反應有什麼現象;到了選修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描述的階段,而要達到以下要求:

1.能夠進行分析和解釋:基於官能團水平,學生需要了解在反應當中官能團發生了什麼變化,在什麼條件下由什

高二化學教學計劃

麼變成了什麼。

2.能夠實現化學性質的預測:不僅能分析給定的事實,還應該對化學性質有預測性。對於給定的反應物能分析出與哪些物質能發生反應,反應產生何種產物。

3.明確結構資訊:在預測反應的產物的基礎上,能明確指出反應的部位,以及原子間結合方式,重組形式,應該基於官能團和化學鍵,要求學生了解官能團的內部結構。例如羥基的氫氧鍵是能夠斷裂的,羥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應該是連線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鍵是可以斷裂,進一步,還可能瞭解這個原子的成鍵環境。這樣就要求建立化學鍵的認識,極性、飽和性等。

因此,從必修到選修,對有機物化學性質的認識應上升到用官能團的結構及化學鍵變化來解釋、預測反應水平。

三、從合成物質層面:

選修階段要從碳骨架上官能團的轉化來認識化學反應,這也就是從轉化與合成角度認識認識反應。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反應前後化合物之間的關係,能夠順推,逆推。

二 教學目標任務要求

《有機化學基礎》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大學聯考內容的重點選考部分。它是為對有機化學感興趣的學生開設的選修模組,該模組的內容主要涉及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共設定了三個主題:

1.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烴

2.官能團與有機化學反應——烴的衍生物

3.有機合成及其應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導下,教學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高中化學課程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通過化學學科的學習應達到的發展目標,整個體系由三個目標緯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層次(面向全體學生的和針對部分學生的')構成。體現了“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科學教育為大眾”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課程目標的維度;實現了與課程結構的對應。瞭解化學課程的總目標體系,對教師合理、全面的設計教學目標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並將其體現於教學目標中。《有機化學基礎》模組的學習安排於高中二年級,是在國中化學和高中化學必修2“有機物”的認識基礎上拓展,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本模組的學習更有系統、有層次加深認知程度。

《有機化學基礎》模組的設定在於學習有機化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有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們廣泛的存在於現代生活的每個角落及生產、研究的各個領域。基於此設定意圖,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更關注學生較高層次的科學素養的培養。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教學目標中就加大關注對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指導及創造精神的培養。理論知識、實踐活動、生活經驗的相互關係的聯絡和應用。

三、採取的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有機化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開展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真實的感受到世界的進步與化學有密不可分的聯絡,讓他們知道只要他們認真學習也許下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就是他,從而學生們就不會認為他們每天學習的知識都是與生活毫無聯絡,將來都用不上的東西,也就不會覺得乏味無趣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製法(工業製法、實驗室製法)→一類物質。教師教學中要圍繞這一主線對各類有機化合物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理解,雖然有機化合物種類多,數目巨大,但有規律可遁,有方法可用,並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學習方法的掌握。 例如:講到乙炔時,因為之前講過乙稀,老師可以引導讓同學們自己推測出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通過實驗讓學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從而總結出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區別,重點認識到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的加成、氧化、聚合反應。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總就出乙炔的用途。通過乙炔的講解的,得出炔烴因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鍵性質與乙炔相似。

(三)是要重視直觀教學,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立體化學知識在有機化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機化學基礎》模組中這方面知識涉及較多。在教材中,出現了大量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如果準確掌握這些知識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由於學習此模組之前學生未學習過《物質結構與性質》模組,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其中較有效的方法是採用模象直觀手段。

(四)重視實驗中培養學生動手、觀察、總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學生自己能做的實驗一定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做,在實驗過程中既要注重實驗現象的觀察,更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總結實驗的規律,思考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我也常常提醒同學們要注意操作的規範性,思維的嚴謹性。比如做乙

醛的銀鏡反應時,銀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種加熱方式,反應中注意的事項,反應後試管的洗滌方法等,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論證理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五)充分了解學生,事半功倍

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部分存在著如下缺陷:

1.對各類主要官能團的結構特徵、主要性質和反應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2.知識網路化程度差,對大型推斷題沒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準確的應用。

3.書寫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較差。

四、優差生輔導計劃

對後進生的輔導方面,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轉化一個後進生比培養一個“三好生”更為重要、更有價值。我要按照成績排出了化學後進生和較差生的名單,對於較差生,主要是利用課堂時間多提問,多加註意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化學成績,而對於差生,我則決定利用課後給他們經常補課,經常給他們佈置一點任務,利用課前上課的幾分鐘檢查。每天給他們一點任務,完成後大加讚揚,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習結束也要當天過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不同的作業,並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做到”堂堂清”,“週週清”,“測測清”:要求學生每天做好”預習—聽課—複習”三步。並積極檢查.把當天的功課在當天解決。週週有總結。在測試中檢查出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再及時把進行講解和解決。利用輔導時間,加強鞏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瞭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和能源消耗的趨勢。

3.瞭解未來理想能源的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認識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能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伴隨大量能源消耗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對於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是由“能量轉移和能量轉化的方向性”、“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三部分內容組成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可知,使用能量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那麼還會出現能源危機嗎?因為能量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具有方向性,把能量轉化或轉移後,能量不能自動再轉化到原來形式或轉移到原來的物體,這部分內容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是本節教學的難點。通過了解世界和我國使用能源狀況,全世界對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大,並且以不可再生能源為主,所以人類不得不面對能源危機,要實現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需要開發和探索各種新能源。所以瞭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重點:瞭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

難點:知道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

三、教學策略

回憶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的總量會保持不變,提出問題為什麼還會出現能源危機,使學生產生一個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能量轉移和轉化的方向性的問題。通過分析例項來說明能量轉移和轉化的方向性,如汽車散失的熱不能收集起來,雖然能量守恆,但散失的能量無法再次被使用。通過圖片、視訊等介紹在能源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通過一些觸目驚心的圖片,使學生認識到使用能源時要注意環境保護,要辯證地看待能源的使用與環境保護間的關係。展示我國和世界近年來消耗能源的結構和數量,瞭解地球上儲存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人類正面對著能源危機,需要開發和利用新能源來解決這個問題。結合前面能源使用對環境的影響,提出新能源需要具備哪些特點。

四、教學資源準備

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整合網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5分鐘)

回憶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學生回憶並描述定律內容:

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保持不變

回顧知識,為本節課內容作準備

引入新課

(5分鐘)

既然能量在轉化或轉移過程中其總量保持不變,那麼在實際中會出現能源危機嗎?

學生討論,引入本課的主要內容

結合能量守恆定律,使學生產生矛盾,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內容(25分鐘)

能量轉移和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人們利用能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能量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例如生火做燒,就是把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再通過熱傳遞即能量的轉移,使食物變熟。

你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哪些能量轉移和轉化的例項?

針對學生的舉例,提出問題:這些能量能自動反過來轉移和轉化嗎?

在能量轉移和轉化中具有方向性,雖然自然界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但並非所有的能量都可以被利用。

以下的現象可能出現嗎?為什麼?

例1.坐在房間內,房間裡均勻地充滿空氣。突然,這些空氣自行聚攏在某一角落,使你窒息。

例2.一杯水的內能突然集中在這杯水的上層,從面使上面的水劇烈地沸騰,而下面的水卻結成了冰。

小結:我們在利用能量時總會有一部分能量轉化成內能散失到環境中,這些能量雖然還在自然界,但無法自動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很難或無法再利用。即經轉化後,可利用的能量只會減少,能源危機依然會存在

學生舉例說明:

用暖氣取暖,內能從暖氣中的熱水轉移到室內空氣。

汽車制動,汽車的動能轉化為輪胎、地面和空氣的內能。

學生思考原因。

學生討論這兩個例項,分析是否可能出現例子中的現象。

(從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來分析。)

通過對例項的分析,認識到能量轉化和轉移中總量保持不變,但可利用的在不斷減少,能源危機仍然是存在的

利用物理知識解釋例項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人類在使用各種能源時,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影響,能源消耗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產生哪些危害?說出你們的看法。

展示被酸雨腐蝕的建築物、沙漠化等圖片。

播放能源消耗對環境影響的視訊。

完成課本中“想想議議”中的表格,瞭解不同能源在使用時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小結:在人類使用能源的同時要注意環境的保護,保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平衡

學生討論交流:

1.大量使用石油、煤炭造成空氣汙染併產生各種廢料。

2.在使用木柴等加劇對樹木的砍伐,會導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3.海上石油開採發生洩漏,會破壞生態環境。

4.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氣體會形成酸雨,導致水、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危害…

完成表格,認識到能源使用的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培養觀察思考、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物理聯絡實際應用,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請說說現階段我們使用的能源有哪些?

這些能源大都來自於自然界,其中有哪些是可能從自然界內源源不斷的獲得,哪些是現階段使用,但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

能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會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這些是不可再生能源;像風能、水能等可以在自然界裡源源不斷地得到,這些是可再生能源。

播放當今世界能源的儲備及使用情況的資料。

通過以上資料,討論交流,你對現階段能源使用及結構有什麼看法?

按照現階段的能源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將消耗殆盡,在能源的利用上要堅持可持續發展,你對可持續發展有什麼看法?

從能源的使用上,要依靠科技進步改變能源結構、開發和推廣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

你能說出一些新能源嗎?開發的新能源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歸納總結新能源的特點:

1.必須足夠豐富,可以保證長期使用;

2.必須足夠便宜,可以保證多數人用得起;

3.相關的技術必須成熟,可以保證大規模使用;

4.必須足夠安全、清潔,以保證不會嚴重影響環境

學生舉例:煤、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核能、太陽能、電能等

學生給剛才所列舉的能源進行分類。

瞭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學生討論交流總結:

不可再生能源資源有限,開採情況下樂觀,且汙染嚴重,因此必須開發新能源。

學生討論交流,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是要求不使用能源,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需要,不能以犧牲後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學生討論新能源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

學生討論總結新能源的條件

根據能源是否可再生,對能源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通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分析,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利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總結(5分鐘)

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如何理解能量轉移和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3.能源消耗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4.談談你對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

從前面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作業佈置

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4題

按要求完成

知識鞏固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高二化學學科組工作,將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全面提高本組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水平,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複習方案,保證我校的化學必修學業水平測試一次性過關,力爭圓滿完成上級和學校下達的任務。

二、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選修1《化學與生活》模組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組成,第一,關注營養平衡,第二,促進身心健康,第三,探索生活材料,第四,保護生存環境。

從知識體系上看,《化學與生活》更多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角度展開教學,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和理論來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生活問題:營養與健康,生活與材料,環境和生存等,知識點深入淺出,充滿生活情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利用這一特點充分及時引學生對化學的重新認識,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和熱情。

由於化學是以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以及應用為主要研究物件的一門學科,改造原有物質創造新物質就成了化學研究的物件,本模組重點利用化學原理解釋生活中諸多問題,也是學生最關心的話題,比如人類各種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營養過剩或營養缺乏症等,化妝品及美容,材料和能源,藥物製備和屬性等),深受學生歡迎。

基於以上情況,在化學教學中特別需要組織好學生討論,總結、列舉各種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及時對周圍的生活現象和問題進行各種觀察、同時結合化學實驗等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克服對化學學習的重新認識,使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並習得相關的操作技能。突破學習難點。鼓勵學生蒐集有關細胞研究和應用方面的資訊,進行交流,以豐富相關知識,加深對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係的認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二年級共有5個班,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班,沒有學生選修化學。就化學而言,高二化學教學要完成選修1《化學與生活》模組的學習,該模組是在高一化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化學的學習,但學生進入高二後由於化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化學學習習慣和方法沒有建立,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況且由於分班的原因,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化學是沒有必要的,也就是說,相當一大部分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並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於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糾正調整學生的化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同時必要時對他們的基礎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對成績稍微好的學生更要不斷加強指導。教師需更快,更好地走近與瞭解學生,不斷地給學生信心與鼓勵,並認真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化學必修學業水平測試做好鋪墊。

三、教學目標與任務:

繼續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開展基於模組的課堂教學研究,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把研究新課程中增加的實驗作為重點,引導學生樂於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新課程的知識體系的設定與舊大綱的不同點為突破口,深刻、具體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並以此為指引,對照課標進行備課,特別注意新課標中增加的內容、實驗、知識順序的編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對課標的知識點闡述、教法上的不同,從而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本學科的教學穩步前進。加強備課組的建設,堅持集體備課,儘量使用電子備課,提高備課效率。

針對學生基礎較差的實際,在教學上採取穩步前進的策略。即新課要求講解詳細,適量的作業,及時評講,加強解題方法的講解,遇到學生不過關的地方要及時補上,以減少高二複習的壓力。

四、分層推進措施:

1:認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學習學生的特點和基礎知識,有計劃,有步驟進行高二化學教學及高一化學複習。

2: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和會議精神,加強集體備課,認真聽課,落實課堂教學,實現“優質課”。

3: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開展教學輔導。實現優秀生和後進生分類教學及輔導。

4:定期開展學生和教師交流會,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反饋,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課堂組織及教學目標

5: 加強學生學習化學心理輔導,從生活中的常見的問題和現象出發,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生活和自己,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外的興趣,調整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和習慣。

6:收集同類學校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資訊,開展及時的學校和教研室的教學交流和探討,並及時調整的教學目標的措施。

7:根據年級組的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學校的要求,開展補習,落實每一層次的學生的針對性輔導。

8:化學班學生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重於實驗和課外知識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強邏輯教學,落實基礎知識。

9:指導學生作好課堂教學筆記,加強交流學習。認真及時更改錯題。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電動勢的概念,掌握電動勢的定義式。

2.通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電池內部能量的轉化過程,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3.瞭解生活中的電池,感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

【教學重點】

電動勢的概念。

【教學難點】

對電源內部非靜電力做功的理解。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電源”的概念。(投影)如圖,在教材圖2.1-2中電源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1)用導線將電源連成最簡單的電路,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2)導線中的電場是什麼電場?電流是怎樣形成的?特點如何?為什麼?

學生思考後回答:(1)電路由兩部分組成,電源外部能看得見的部分,稱為外電路;電源內部看不見的部分,稱為內電路。

(2)導線中的電場是恆定電場。導線中的自由電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電源正極向負極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導線中的電流是恆定電流,因為導線中的電場是恆定電場,所以電子定向運動的速率是不變的,電流大小恆定。

教師:自由電子在導線中定向運動,電場力做什麼功?電子的電勢能如何變化?

學生:正功;減少。

教師:自由電子定向運動的速率是不變的,能量還守恆嗎?該怎樣理解?

學生:守恆。自由電子與帶正電的離子相互碰撞,在定向運動過程中受到阻力作用,電子要不斷克服阻力做功,其動能向熱能轉化。

教師總結:大家說的對,概括地說,在電源外部,電場力對自由電子做正功,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這個過程中消耗了電能。這些電能又是哪裡來的呢?

學生:電源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

教師:根據前面的分析,大家討論一下,電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在電源內部也存在電場,電場方向也是從正極指向負極。根據電荷守恆定律,電源必須把自由電子不斷地從正極搬運到負極,自由電子必須克服電場力做功,這就需要有“非靜電力”作用於電子。這個“非靜電力”是電源提供的。也就是說,電源通過非靜電力做功,使電荷的電勢能增加了。

教師點評、總結,引導學生建立起電源的概念:電源是通過非靜電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教師:出示乾電池、手搖發電機,提出問題:乾電池、手搖發電機都可以做電源,這些電源中的非靜電力相同嗎?所起的作用相同嗎?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

乾電池中的非靜電力是化學作用,手搖發電機的非靜電力是電磁作用,前者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後者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非靜電力雖然不同,但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看,他們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

教師:電源有好多種,他們在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相同嗎?舉例說明。

學生舉例:手電筒、家用照明電燈、汽車上的照明電燈等,亮度不同。

教師:在物理學上,該如何描述電源的這種本領呢?

2.電動勢

教師:電源移動電荷,增加電荷的電勢能。這與抽水機增加水的重力勢能很相似。不同的抽水機工作時,水能夠被舉起的高度有所不同,即單位質量的水所增加的重力勢能不同。

思考問題:電源內非靜電力在把正電荷從負極傳送到正極或把負電荷從正極傳送到負極的過程中,是不是非靜電力做功越多,它做功的本領越大?該如何描述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教師啟發,得出:

非靜電力對電荷做功的多少與電荷的數量有關,不能用單純的用做功多少來反映做功的本領。

類比抽水機對水做功,非靜電力把相同數量的電荷從電源的一個極傳送到另一極,做功越多,電荷獲得的電勢能就越多,可以用非靜電力做功的多少與傳送的電荷量的比值來反映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

教師:電動勢也是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請把電動勢的定義完整地說出來。並寫出電動勢的定義式,說明給物理量符號的意義和單位。

學生思考,得出電動勢的定義,並寫出電動勢的定義式。

如果電源移送電荷q時非靜電力所做的功為W,那麼W與q的比值式中W,q的單位分別是焦耳(J)、庫侖(C);電動勢E的單位與電勢、電勢差的單位相同,是伏特(V)。

電動勢由電源中非靜電力的特性決定,跟電源的體積無關,也跟外電路無關。

教師:電動勢E的單位與電勢、電勢差的單位相同,電動勢和電勢差的物理意義有何不同呢?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

電動勢:。W表示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一點移到另一點所消耗的電勢能,電壓表示移動單位正電荷消耗的電勢能。反映把電勢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本領。

教師:電源內部有無電阻?

學生:電源內部也是由導體組成的,也存在電阻。這個電阻叫做電源的內阻,大小由電源自身特點決定。

3.科學漫步──生活中的電池

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科學漫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問題1: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電池,說出它們的主要用途?

問題2:電動勢由何決定?

問題3:我們學習電源(電池)哪幾個重要引數?

教學反思

對電動勢的講解是一個典型的採用類比法的例子,學生對電源的作用的理解沒有難度,但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又轉化為其它形式能,以及非靜電力做功,電場力做功等概念上分不清,教師應在這些地方啟迪學生思維,培養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