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口號

杜甫《存歿口號二首》鑑賞

口號1.74W

《存歿口號二首》

杜甫《存歿口號二首》鑑賞

唐代:杜甫

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

玉局他年無限笑,白楊今日幾人悲。

鄭公粉繪隨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存歿口號二首》譯文

近來都沒有見到善於彈棋的席謙,工詩的畢曜雖已離去,仍然傳誦他生前創作的詩歌。想起以前與席謙一起彈棋時的那些帶來無限快樂的事感到無比惆悵,而如今面對畢曜墓地上的白楊樹能有幾人悲傷呢?

鄭虔的那些粉繪,隨著他的死亡早變成絕筆,曹霸雖然還畫著丹青,但也已經白了頭。啊,自從鄭公歿後,這滿天之下,哪裡還有什麼真正的山水?儘管曹將軍尚存,而這人間,也並沒有誰懂得去重視驊騮!

《存歿口號二首》註釋

存歿(mò):生存和死亡,生死,生者和死者。口號: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兩首詩各詠兩個人物,都是一生一死,故題為“存歿口號”。

席謙不見近:即不見近席謙。近,接近,親近。近,近來。彈棋:亦作彈棊,彈碁。古代博戲之一。

畢曜(yào):原注:“畢曜善為小詩。”韓成武注:“畢曜,肅宗時人,工詩。乾元間為監察御史,爾後以酷毒流貶黔中(今重慶市彭水),其歿當在此時。”舊:過去的,原來的。

玉局:棋盤的美稱。這裡借指善彈棋的席謙。他年:往年,以前。無限:無數,謂數量極多。笑:一作“事”。

白楊:指生長於墓地周圍的白楊樹。幾人:多少人。幾,數詞,用於詢問數量。悲:傷心,哀痛。

鄭公:鄭虔,唐代文學家、書畫家。粉繪:彩色的圖畫。隨:跟著,隨著。長夜:謂人死後埋於地下,永處黑暗之中,如漫漫長夜。指死亡。

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馬人物畫家之一,開元間的名畫家。丹青:丹和青是中國古代繪畫中常用之色。泛指繪畫藝術。白頭:白髮,形容年老。

何曾:用於反問句,表示不曾。山水:山水畫的簡稱。

人間:世間。不解:不懂,不理解。重:重視,看重。驊騮(huáliú):周穆王八駿馬之一。泛指駿馬。

《存歿口號二首》賞析

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緊扣題目和詩的內容敘寫事實,介紹人物,交代情況,順承事件,思想感情發展順序,直接引起下文。善彈棋的席謙,詩人說“近不見。”“近”既可以指時間短,也可以指距離短。從交往來說兩人近來沒有接近。可見詩人心中卻十分想念他。畢曜工詩已歿。杜甫十分關注他生前的詩的流傳,一直關念死去的詩人,可以說畢曜活在杜甫心中。

第三句“玉局他年無限事”,承前首句。詩人回憶往年與席謙彈棋,彼此交往的許多給人帶來歡樂和高興的事,其間充滿著真摯深厚的友誼,喚起幸福的美好回憶。這句進一步申述了首句詩人思念席謙,想見他的原因。

這首詩的結語“白楊今日幾人悲”承前第二句,用反問,即從問語中推出應當得到的答案,表面上是肯定“幾人悲”,實質上是否定。此句描寫了一片荒涼之境,沒有幾個人面對畢曜墳地上白楊悲傷,即無人悲傷,帶有詩人感嘆情味,悲嘆人們對畢曜的冷落,反襯出詩人對死者的無比懷念。反問還有促使人集中注意力,引起人的想像和激情的作用。此句還用了因物及人、憶物思人的寫法,寫得精煉形象而悲愴,感情深摯。詩人懷念之情暗寓景物中,含蘊無窮,耐人尋味,反比直抒更為有力。

第二首詩首句“鄭公粉繪隨長夜”中的鄭公是對鄭虔的尊稱。鄭虔是杜甫的好友,多才多藝,詩、書、畫造詣均高,尤其擅長山水畫。此句用長夜喻指死亡,因人死後埋在地下永不見天日,很富形象性。鄭公的彩色圖畫隨長夜,成了絕筆。句中飽含悲惋之情。

次句“曹霸丹青已白頭”曹霸著名畫家,畫馬專家,也精於肖像和動物及其它。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寫道“窮途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困頓,不得志)纏其身。”曹霸生活清苦,熱愛藝術,不慕名利。杜甫既讚揚了曹霸把畢生精力獻給藝術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精神,又對他的'身世悲痛惋惜。

第三句“天下何曾有山水”這句用反問,表示否定的意思。杜甫稱讚鄭虔,在其死後天下再也沒有山水了。鄭虔善畫山水畫,曾寫詩畫獻給唐玄宗,得玄宗在畫後題“鄭虔三絕”。畫家黃賓虹在《畫學篇》中將其與王維並稱,“鄭虔王維作水墨,合詩書畫三絕俱。”鄭虔的山水畫,可以以假亂真。由此可見,杜甫對鄭虔的山水畫的高度的評價,不是誇大而是出自內心的大加讚許,並非虛譽。

末句“人間不解重驊騮”是說世間不會看重曹霸及其鞍馬畫,實際的意思是表示,像曹霸(也包括像鄭虔)這樣的有真才實學、德藝雙馨的人得不到社會應有的重視。杜甫在這裡講了真話、實話。這是詩人對鄭虔、曹霸這些德才兼備的人才的身世和不幸遭遇鳴不平,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悲怨。

杜甫自己一生的遭遇和身世,使他深深地體會到了那個社會生存的艱難,深刻地理解了那個時代的苦難。友誼是生活中的美酒,無比醇濃,飄溢著醉人的芬芳,這兩首詩中詩人所抒發的友愛之情,非常濃烈,醇美無比。

《存歿口號二首》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時因懷念故友而作。黃鶴注:“據鄭虔死於廣德二年(764年),則梁氏編在大曆元年為是。”

《存歿口號二首》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