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幼兒園語言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2.7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語言說課稿三篇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變色蝸牛>>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課,<<變色蝸牛>>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著水 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 ,所引出的故事, 小班孩子對 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學會 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 聽聲音猜測是誰來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鼓勵幼兒用"第七天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講述。3、完整講述故事。

一: 聽聲音猜測是哪個小動物,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象聲詞蟋簌,並讓孩子們猜猜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就大膽想象,是誰來了呢?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 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第一天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身體變成了什麼顏色?2、第二天小蝸牛又會吃什麼,會變成什麼顏色呢3、第二天過去了是第幾天?蝸牛媽媽又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那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猜測,讓幼兒在討論、尋找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情節很平凡,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小蝸牛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東西的地方設計了當小蝸牛遇到了小朋友後,小朋友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這樣一 來.孩子們舉手的熱情更高了,回答問題也熱烈了,雖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對題,但畢竟孩子在思考問題,在認真表現自己了,我就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肯定。

c) 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我是在進行復述故事了,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體會,第一天蝸牛吃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麼?又變成了什麼顏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你們覺得他還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提問下,孩子對故事已進一步的理解了。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著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後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著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著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

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著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著,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才對。)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裡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

住、用氫氣球綁著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 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為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著一隻耷拉著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四)、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小兔採蘑菇》。準確地說,這個語言活動應該是看圖講述,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通過幼兒喜愛的小兔形象,讓幼兒更好的發揮想象,理解故事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理解講述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彙,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創設一些情景,讓幼兒初步學習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目標設定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⒈完整的、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主要內容,豐富相應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背、挎”等。

⒉運用討論、表演等方式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⒊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豐富孩子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等,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

A.幼兒能夠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B.幼兒仿編故事。小班孩子年齡小,語言尚處於發展積累階段、知識儲備很少,針對這些特點,我把小班的仿編故事定位於改變故事中的人物,改變故事的背景等等簡單的內容,來解決這一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教具:《小兔採蘑菇》的圖片,小籃子一個。

2.花型積塑片若干。

五、活動流程

1.教師通過“拼圖”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教師創設這麼一個情景:教師將圖片疊成一摞,準備給幼兒講故事,這時,老師故意將“圖片”散落一地,接下來與幼兒一起邊拾圖片邊討論,進行集體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以下問題:“圖片中講了誰的故事?”“怎麼知道是小兔的故事?”“小兔到哪裡?”“去幹什麼?”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2.幼兒自由講述環節。

教師把圖片按正確的順序放在黑板上,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講故事。這時老師到幼兒身邊,運用插話、傾聽、提示的方式,瞭解幼兒已經知道了什麼和想知道什麼。然後請幾位幼兒面對集體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3.教師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教師完整地講故事《小兔採蘑菇》三遍。教師講第一遍的時候,邊看圖片邊完整地講述,在講第二遍的時候,可用眼神暗示或者說一半句子讓幼兒接著說等方式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使幼兒積累完整、連貫講故事的經驗;這一環節就能有效地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講第三遍故事的時候,就用故意將故事內容說錯的方式,讓幼兒辨別,進行糾錯遊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六、活動延伸

教師創設情景,讓幼兒仿編故事。我把仿編故事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

老師將花型積塑自由地散落一地。(綠色的是草地、其他顏色是野花)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讓幼兒自由仿編,大膽講述故事。

在以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可以創設其他情景,讓幼兒繼續仿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