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書籍的讀書心得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籍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書籍的讀書心得

書籍的讀書心得1

書上還有一些觀點深得我心,讓我不禁反覆翻閱細細體味。這就是中國人擅長的“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莊子說:“萬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之後,也就必有所毀。一切事物,若是從通體來看,既沒有完成,也沒有毀壞,都復歸於一個整體。”把二看成三,便是分析成為二以後,不要二中選一,因為二選一的結果往往是趨於極端的。梁漱溟曾指出:“把一個道理認成天經地義,像孔子那無可無不可的話不敢說出口。認定一條道理順著往下去推,就成了極端,就不合乎中”。就像老師上課時講到的頭腦風暴法一樣,最好的方案並不是一個人的主意,而是將所有的好點子融合成一個絕妙的方案。二選一其實是形而上學的觀點,不符合辨證思想,更不符合咱們中國的陰陽交融的思想,二合一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精妙之處。

無為的領導精神也是我從書中學到的一種管理方式。提起無為,大家就會想起老子,因為老子主張“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當然,這裡的無為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為而不爭”,是無為的態度,無慾的'心境記憶虛靜的狀態來達到無為的管理。這的確,無為不是一種具體的行為,如果一家企業有了全面而完善的規範制度,分工明確的指揮,領導人無須有所作為,企業的工作也是能夠井然有序地開展的。上司無事,大家才有時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上司無慾,大家便樸素過日子。這樣的無為才是一個團隊甚至一家企業所需要的管理方式。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許多觀點引起我的共鳴。例如“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實實在在。這句話完全應和了“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持經達變更是符合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很多時候,中國人更喜歡講道理而不是條條框框來強加於人,西方國家傾向於法律法規的透明化、檯面化,將一切請勿都要用法律包裝起來,一點都不近人情,而國人講求衡情論理,不死守法律條文。就像臺灣的“立法院”天天打架,不立法,難道“行政院”就要苦等法律出爐後才執行嗎?行政院明知無法可依,或者原有法令已經不合時宜,仍然天天上班,辦理很多事情,所做的便是“有法中無法”。這沒什麼不對的,準確把握隨機應變,而不是投機取巧,理法自然就合二為一了。

中國式的管理行為,將起來更像是水的治理。和美國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方式頗為不同。中國人主張以柔克剛,先禮後兵,繼舊開新,生生不息,無一不和水有關係呢。曾老師的中國式管理行為真真是中國人的管理理念精粹,一字一句中都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智慧,讀起來既不晦澀難懂又趣味盎然,新世紀的中國既要順勢而為,又要逆流而上,這需要我們作一番思考。

書籍的讀書心得2

書中《讓書籍裡的人生開出花來》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袁世界總是說:“將士報國非惟疆場,教師育人不獨課堂。”是啊,很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在努力提升自身業務素養、站穩三尺講臺的同時,時刻關注周圍學生的內心成長併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讓書籍裡的人生開出花來

《讓書籍裡的人生開出花來》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袁世界,為了為鄉村的孩子在前進路上亮起一盞明燈,鼓勵他們用知識改變人生,30多年來陸續購買教育教學書籍四千多冊,自辦睢寧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益書屋——源遠書屋。為方便照顧書屋和孩子們,他依然辭去教導主任的職務,在離家較近的中學當普通老師。為了豐盈孩子的閱讀人生,他捨棄自己的休息時間,變著方法吸引學生到書屋來閱讀,30年如一日。

二、陪伴是最好的愛

徐翠梅老師11年如一日地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用自己的真心付出陪伴,換來了一批批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邱燕老師身患重病,依然在堅守課堂之餘忍受著非人的疼痛給離異家庭學生補課,通過與她聊天、定期進行家訪、把她接回家中共度中秋等活動,幫助孩子一改從前的叛逆、冷漠的個性,變得懂事、開朗了。

在書中這樣的人物還很多,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所在的班級中雖然沒有留守兒童,但是不乏單親家庭孩子,更多的是外來務工子女。他們或三班制或跑長途運輸,疲於生計的同時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問題。即使是在身邊的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問題,缺少對孩子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關心,導致很多孩子在行為上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偏差。這大概就是書中徐老師所說的新想象——精神留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需要我們向書中的老師一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持之以恆、不斷探索的。

書籍的讀書心得3

五千年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悠悠文明長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顆“星”——儒家的《論語》。它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經典,我的成長因它而精彩!

說起《論語》,那可是家喻戶曉的一部經典作品,不僅在我國廣為人知,更是舉世聞名。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古人曾雲:“半部論語治天下。”而且,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多也體現出了《論語》中的禮教思想。由此可觀,《論語》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

因此,這更加深了我想去閱讀它的渴望。於是,我漫步到《論語》的世界裡,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祕、陶冶自己的心靈。讀後,其中的很多句語錄都深入我心,影響我至今。

國小的時候,我並不是很注重學習。雖然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老師的問答互動,會動腦思考,可是卻很少做筆記,課本十分地嶄新,裡邊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結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也得到了我的“報應”,那就是複習時總是無法回憶起老師上課所講的知識點,於是成績總是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彷彿一株枯苗不見長勢。到了大學後,由於學業競爭的激烈,我終於明白了成績的重要性。於是我上課就一直埋頭做筆記,不肯放過一毫秒,就好像頭頂千斤重,抬個頭都不捨得。可是成績卻還是不怎麼理想,而且雖然做過筆記,但都好像是走個形式化,滿足自己的視覺需求,卻從未自己動過腦筋自己思考。這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警示了我。它告訴我只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思考卻不學就會陷於困境之中。這清楚地反映出我當時的狀況,讓我明白了要把學與思結合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這樣的話,即使是事半也會功倍的。對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學習方式:當老師講解例題、重點時,我就應該放下筆抬起頭仔細聽講、認真思考;當老師停下讓我做筆記時,我再拿起筆書寫。果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調整,我的成績逐漸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淺,在年級里名列前茅!

這時,雖然我的成績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在方面卻又出現了問題。

我和一個相處得不錯的朋友鬧起了矛盾,彼此之間相互指責,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後來,因為不想再爭執下去,我主動向她提出了道歉,可心中卻還是憤憤不平,不能釋懷。也許她也是如此,於是我們之間又進行了不約而同的“冷戰”。但是,她的家長一直在調整她逃避的心理,希望她能放下往事與我重歸於好,她也明白了,也想要重拾我們之間的友誼,便趁著學習之餘主動來找我互動。時間一長,我的心竟有些被觸動了,就要被她堅持不懈的關懷所感化,卻又礙於自己的面子,無法釋懷往事。這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猶如雪中送炭,幫助我去解決這塊心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是呀,她如此大度地選擇忘記我們之間的不悅,不管自己是否能成功,努力地想重建我們之間友誼的橋樑,態度非常的誠懇,若我還計較這件事、避之門外,不就顯得我是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的小人嗎?於是,我慢慢地主動與她多起了互動,並且在學習上互幫互助,有說有笑,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我的心結也慢慢解開,踱步時如踩在雲朵上輕鬆。

《論語》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我國的藝術瑰寶,其中的語錄幫助我改正了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與為人處世的。讓我明白了待人要友善,共創和諧的社會環境;並且要掌握好學習的方法,為國家大大小小的建設積極做準備,使自己的底蘊豐富強大、瞭解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承擔起自己在國家中應盡的一份責任,成為國家棟梁,能夠強國盛國。這正是我身為一名中國學生說“愛國”的強烈體現。

書籍的讀書心得4

《人生不設限》是一本勵志書籍,與其他同類書一樣,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但你不得不為主人公折服,因為他所能做到的,甚至是健康人都不曾企及的,他以執著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創造著奇蹟。

書分兩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書中處處閃耀著作者不怕身障羈絆的寬廣胸懷,不怕嘲笑諷刺的堅定信念,不怕苦難揶揄的快樂心態,不怕逆來順受的樂觀豁達;所以作者的路無限寬廣,也無限的悠遊自在;所以他能夠看到正面,不因負面陷入苦痛;所以他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負責任的為自己的快樂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悟盡人生,窺破世情。合上書本,作者力克·胡哲的堅定、樂觀、豁達歷歷在目,沒手沒腳,當然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但是力克卻能將缺少四肢的.本能,化成意志和心智來克服困難,讓他自己的天地處處不設限,自由自在的來去自如。這就是心態和決心的問題,力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力克·胡哲正是在磨難面前,堅定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樂觀,選擇了堅定的面對、選擇了積極向上的信念。

最初瞭解到力克胡哲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裡,看到沒有四肢的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心中倍感震撼。他個頭很小,但是氣場足,口才非凡,不時能將現場觀眾逗樂,這傢伙彷彿天生就具有演說家的天賦。正應了這樣一句話,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想辦法開啟另一扇門,這期間他必定經歷了各種挫折,他所經歷的是比別人更黑暗的夜,但現在他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不足之處念念不忘,可以選擇苦澀、憤怒或悲哀,但我們的沮喪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或者,在面對艱難時刻和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時,我們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所以說,你選擇什麼就是什麼,選擇快樂過活,就可能遠離痛苦;選擇悲傷度日,就會度日如年,日日難過。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指引我們向前進。

人生之所以受到限制就在於將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框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許換個角度想想,挫折本身鋪設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新路。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苦難。肯定夢想,抓住夢想,才能創造出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反,將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對自身的盲目否定、消極處世只會令世界更糟。正如作者所言,“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前進。

書籍的讀書心得5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僅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教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所以,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當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歡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堅持歡樂的心境,做個陽光教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書籍的讀書心得6

7月,正處於炎炎盛夏。我們有幸地成為武漢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班學員,為期五天。雖然武漢的天氣酷熱,而且暑期和愛人相聚的時間減少,但我在這幾天卻又快樂又充實。此次培訓形式多樣,有武漢市十佳教師雪湘明講座、華師博士鄧猛特校校本教材開發介紹、華師教科院雷江華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種活動。這些如春雨,無聲地滋潤著我的心田,不僅使我在理論上得到了指導,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讓我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得更高了。現將在培訓中所感所想小結如下:

一、初步接觸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瞭解校本的開發。

鄧猛博士先帶著我們一起溫習了美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及現狀,以及特殊學校校本教材開發。美國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費的公共教育,其費用是由當稅收津貼的。還設立雙語學校,以ESL課程由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幫助因為語言障礙而導致學習困難的孩子,減輕在過渡期間遇到的苦難。在家教育方式也適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經過鑑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師監督。

特殊學校校本教材的開發,要首先有特色,必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必須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教材內容的選擇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面向未來社會生活;以兒童現有經捻為基礎;科學的`知識與規範語言表達,尋找典型範例與主題活動等。

以後,我將用這些知識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保護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殘疾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殘疾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二、拓展心理學的點面視野,理解兒童的困惑。

華中師範大學博導雷江華講的《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沒學過這些知識,以為孩子們是故意聽不懂老師的講課,練習時老是出錯,接受新知識慢了幾拍。現在知道了,他們有認識發展的矛盾和障礙。

如何解決特殊兒童認識發展的矛盾和障礙,我們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讓學生在感受愛的過程中,理解愛,學會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們身上顯現的亮點頓時讓我開拓了思路,自己平時碰到的難題或許換一個角度就能很好的解決。

其實,每一個殘疾學生都是好學生,他們身上有不同的閃光點,只是有的沒被我們老師發現罷了。我暗下決心今後也一定會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後進殘疾學生的身上,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殘疾學生身上。

三、展現聾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漢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潔教師帶我們觀賞《千手觀音》舞蹈節目,然後介紹我們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舞蹈是一種視覺強烈的課程,所以非常適合聾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人為本的藝術形式,是表現生命、情感、美這三大主題。我們可以通過基本功的訓練、加大模仿練習、滲透意念、氣息的方法教授他們,使他們得到心靈美的昇華。現在,我知道了聾生具有聽覺、動覺對內在節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這個特點發展他們的優異之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資訊化時代,我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充電,才能適應我們的教育發展。校本培訓與時俱進,給我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當然,有些理論知識還需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細細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能進步!

書籍的讀書心得7

這段時間,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依然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實從閱讀之日算起該有一年的時間了,可到今年才將此書讀完,不是我懶散悠閒,而是每次看完一個故事吸收完一個教育精華後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將所讀所學所悟的東西用之教學,我的學生才能從中獲益。讀完此書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總能用很貼切的語言來解讀我們教師的內心,他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去為我們解惑,每次閱讀後,我總種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學期在教學上帶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後進生,針對後進生的問題我看過不少書,也聽取過不少名師的意見,可自己總跳不出那個死角,表現得太過於激進,對於學生的優異成績表現得過於興奮,對於那些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卻缺乏冷靜地分析。到

底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在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是針對後進生問題的,這個章節在讀完一遍後我收穫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敗後我總會再次翻閱,發現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現在我常問自己: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

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當然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每個學生上著同樣的課,問著同樣的問題,佈置同樣的作業哪怕,補差也沒有分出個差別。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在捧著教育名著或其他有益的書籍?所以今後,我要想要求學生多閱讀必須從自己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只有讀得多,學得多,悟得多,才能將最好的教學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才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灌輸給我的學生,最終我才對得起我的學生。

書籍的讀書心得8

”教育終究是基於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這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裡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裡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籤。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後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現,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麼?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儘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汙濁氣。

孩子們今後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後,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麼,他會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陰暗面,該怎麼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麼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穫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後,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後,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現自己沒法不投入。於是就難免很累。現在慢慢的也接受這麼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麼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著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於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書籍的讀書心得9

這本書第一章說了賁老師的成長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從最初的合格老師到優秀老師再到有思想的老師,賁老師一直在努力,獨立寫教案,設計課堂,設計自己,每天記錄課堂,寫教學手記,賁老師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學經驗告訴我,教學之路要不斷給自己新目標,做一位時刻有思想的老師,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關鍵是看學生是否在學習,教師的教是否支援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學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賁老師主張構建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在課堂學習之前,嘗試“小研究”的方式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感受與預學,讓學生主動去思考並帶著困惑進入課堂學習,書中也詳細介紹了“小研究”如何設計內容,設計練習,複習課以及設計原則,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讓學生獨立思考。

然後在課堂上交流互動,賁老師的課堂希望每一位學生都“在場”,師生平等,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否思維參與,是否深度參與,教師要還給學生充分交流言說的機會,學生以研究的心態對待學習內容,這樣的課堂是生動的,有思考的,教師退到幕後引導著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思考,服務促進學生的學。

賁老師還有一個亮點,他的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後練習,為了練而練的目的,他的練習時研究性的練習,把練習過程的控制權向學生轉移(學生選題,學生改題,學生編題),作業成為了學生展現各自想法的平臺,愛上作業,不是負擔,所有學生參與作業中,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練習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學生學起來也沒有累贅。

書中有許多賁老師的課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節課向我表明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課堂教師怎麼做,學生是怎麼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的',每一節課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穫,學生的想法,創造力讓我們更有動力和他們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變自我。

賁老師的數學課堂是學為中心,生動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鑑他的經驗不斷努力,從合格老師一步一步進階,他多年的探索源於他不斷的思考和追尋中,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懈努力,以他為方向腳踏實地教書育人。

書籍的讀書心得10

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極大地加劇了教育情境、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複雜性。今天的教師,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得多的教育現實,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各種教育活動困境之中。面對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青少年犯罪、道德敗壞、心理障礙等嚴重問題,社會對其往往有較多的關注,也能夠讓教師有足夠的警醒;由於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後,新課程改革的程序也存在阻力和困難,尤其在“作業”和“測試”兩個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尚未形成深層次的變革,大大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程序;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和轉變對新階段的物理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師的綜合素質面臨更高的挑戰。這些問題自然也成為今天教師群體所共同面臨的教育困境。

首先,學生的“問題行為”並非個別表現,它是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簡單地理解,問題行為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符合社會準則與行為規範的行為,或不能良好適應社會生活,從而給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的各種行為。《學生問題行為 心理道德法制》一書選取學生常見、典型的問題行為5大類24種,包括攻擊型問題行為、對抗型問題行為、財物侵害型問題行為、自我損型問題行為和學習困難型問題行為,基本涵蓋了學生問題行為的主要表現。

問題行為並不等於問題學生,因為問題行為關注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對行為發生者做出的整體評價。正常學生也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問題行為,因此,不能把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稱為問題學生,只有嚴重的問題行為,且已經泛化、很難改變的學生才稱之為“問題學生”。

學生的問題行為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應對,因為學生的正常行為和問題行為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果能夠及時加以調適,問題行為可能轉化為正常行為,如果調適不及時,也可能進一步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或心理疾病。轉化的關鍵,還要看外力施加影響的時機和方式。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學生問題行為綜合應對策略不應停留在外在的社會規範上,應該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結合,同時關注社會道德法制與個體心理的綜合構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體,在理論建設上強調綜合,建立學生問題行為的綜合教育策略。具體包括:⑴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僅是道德規範的簡單傳遞與校規校紀接受,其本身也是心靈潤澤,心靈點化的過程。 ⑵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能簡單停留在問題的矯正和預防上,因為這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教育方式,應當是積極主動的,以幫助學生“追尋生命的意義”為理想,以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為目標。

對中學生的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尊重他們:

說話要和藹可親,保持平等的心態;體現出你是他們的朋友,親人,但不是家長。 千萬不能嘮叨,更不能在眾人面前訓斥,忌諱謾罵。

一定要給足他們的面子。這一點特別重要。這些人特別講義氣,你尊重他,他會特別感激你,對他自己的錯誤會認識深刻,,而且馬上改正。他們最反對你高高在上的感覺。

2、鼓勵他們:

發現他們的點滴優點,及時表揚、誇獎,給他們自信心。

3、引導他們:

在他們犯錯誤時,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評他們,可以在他一個人的時候,親切的問候他們後,讓他們自己說出來怎麼了,錯在哪裡?在那個時候,你再引導他們分析錯誤的危害,以及改正的辦法。他們會終生難忘,而且你的話會對他們的一生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課程教改下教學的作業和測試兩個方面的相關問題。

合理佈置和認真批改作業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少教師歪曲了“減負”的本意和實質,致使作業及批改這個環節更趨淡化乃至名存實亡。隨意佈置作業、馬馬虎虎批改作業的現象,在常規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態度,養成必要的教學技能非常重要。

科學命題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命題是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命製出優質的試卷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面對我們命題質量不高的現實,根本的提高方法在於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鑑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論的厚重,更強調具體教學實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鑑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師們的造詣水平。

最後,是新課程教改下備課問題的診斷和對策。

在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時,一定要分佈合理,不僅要把本學期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並把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分配儘量充分些;另外,對其他預想不到的一些活動,在制定教學進度時要留出機動時間。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看待備課。

一、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看備課:

眾所周知,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如果不在備課上下功夫,對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話,對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也是一句空話。目前,雖然各校都十分重視對教學常規的管理,特別是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特別是教師工作負擔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師在備課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例如:

1、備課的目的:應付檢查。有的老師備課是一回事,上課是另一回事,備課為應付檢查服務,不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服務。

2、備課的方法:抄搬資料。部分教師視教參教案選為珍寶,不加選擇或不加思考的拿來就用。

3、備課的重點:側重於教學內容。不少教師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化在作業批改與訂正、處理事務上。時常匆匆忙忙進課堂,心中無數;憑著感覺上課,也有老師甚至還有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

以上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要改革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要從改革教師備課抓起,克服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這些弊端將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

二、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看備課:

針對教師備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出發,有些地方對教師備課也進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強了備課組的活動,注重集體備課等。在備課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嘗試:例如有的學校要求青年教師手寫備課,備整冊教材,而中老年教師集體備課,每人備一個單元或者幾節課;有的學校採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備課;有的學校採用電子備課的模式,實施資源共享,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備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但是同時,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有的教師從網上下載一些教案,原先要備很長時間的教材,現在是幾分鐘就解決了問題。我覺得“拿來主義”也是可取的,資源的共享是資訊時代的優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師的這些下載來的資料卻沒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純粹的拿來主義表面上是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但是由於備課環節的漏洞,緊接著的問題是教學質量的下降,學生學習水平的下降,學生作業錯誤率的提高等,不斷的批改、補課、輔導......在事實上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備課確實需要改革。像傳統備課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課,明年抄今年的課的現象”已經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只有合理的進行備課改革,才會真正意義上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而在改革的過程中又同時要注意克服多種新的問題。

三、從借鑑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聯合備課”

聯合備課類似於我們的集體備課,也就是同一學科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體協作備課,讓長期以來老師備課單兵作戰,教案水平存在差異的情況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聯合備課充分藉助網路這個平臺,值得我們借鑑:

1.建立一個學校的“聯合備課中心”網站,併發佈於Internet,教師無論在學校或家中都能通過網路訪問到;同時,學校為每個教師開設了不同許可權的使用者名稱(用於不同層次的管理)。

2.網站的建設以學科分類為主,所有學科按開設年級全部開齊,共有11個科目的102冊學科內容,同時建有“優秀教案推薦”、“參考教案”、“錄影課點播”、“課件推薦”、“備課研究”、“教學計劃總結”、“檢查與反饋”等欄目和專題,用於存放各類相關教案,同時提供大量備課資源,為教師備課服務。

3.平行班的教師任教同一個學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冊內容的集體備課。一個人所備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其他教師教學用,在此基礎上提倡修改別人的教案,修改以後的第二稿也發在聯合備課中心。

4.從事本學科教學三年以上的教師均可參加聯合備課,備課的基本任務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分配與調整。三年以下的,不參加聯合備課的教師也把教案發在聯合備課中心,這樣可以一起參與討論與研究備課。

綜上,通過對這三本書的學習研究,使我對新課改下的中學教育教學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我對教育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有了更新的認識,只有做好正確處理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教學作業和測試、以及認真備課等問題,才能應對新形勢的教學要求,更好的做好教書育人這份偉大的職業。

書籍的讀書心得11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時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教育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9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國小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為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為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後,相主任就在每週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為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通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為引發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收穫像鮮花怒放。“我們把這樣的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為生本教育體系。”隨後,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通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只要不斷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舞臺,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絡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啟發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的要求就會更為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為,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根本,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為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迴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為“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杆,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書籍的讀書心得12

我是被該書的書名所吸引而買這本書的,因為前段時間我對哲學的思考使我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不同處有一定認識。本書寫的比較生澀難懂,我這裡只把本書最主要的意思寫下來:

邏輯一詞在這裡用的是"心智動作的學問"的傳統意義。

理性主義可以用於自然科學,但要充分理解如詩歌、語言、宗教、藝術、歷史等人文科學物件,則必須擺脫唯理主義的囿錮。

人文科學有物件與我(主與客)兩個端點。自然科學的物件是事物世界,而人文科學所要感知的物件並不是"事物",而是與作為觀察者的人具有同樣素質的"其它人"。所以,人文科學的研究物件乃是由人構成的"人格世界"。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得勢的情況下,人文科學學者借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把人文科學的物件"物化"。卡西爾提出,研究人文物件除了要考慮其"物理存在"層次和"物件表現"層次外,還必須涉及其"人格表達"的第三個層次。

若要了解一門科學之邏輯結構,必先要弄清楚,這門科學是如何地把那特殊的收蓄於普遍之下。每一概念都是"殊多中之統一性",即都是特殊與普遍的關係。

人文科學要建立自己的概念。建立起來的`概念必須具備普遍性,使特殊的事象能被收蓄於普遍概念之下。雖然這些概念並不象自然科學概念具備嚴格的性質及法則恆常性,但也並非只適用個別事例。人文概念的普遍性並非"存在"意義的普遍性,而是"方向"上和"使命"上的普遍與統一。

本人的理解及發揮:

人文科學物件是活動的物件,自然科學的物件是靜止的。觀察人文科學物件要注意其背後的締造者。

對於人及人類社會的物件,各種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問題是研究者如何去綜合。

對於人文、社會知識等人作為主體參與的事物,未來比此在更有價值。對未來的指向創造了真正的價值。基於主體的原因,人文、社會知識領域要引入目的概念。也許還有其它的,如關係,如視角。每一專門領域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方法。

當我們觀察人文、社會領域的事物時,除了分析它的構件,在應用時,更要研究如何統一融合這些要素。分析構件的方法可以深入瞭解細節,但我們是在一個乾淨的環境(理想狀態)下分析的。這些構件卻是在複雜環境下共同發揮作用的。經濟學家能發現並解釋別人看不到的經濟現象並因此獲得名譽,但預測經濟卻總是錯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要明白我們的知識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是正確有效的,限制的因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跳出來。

物資有價值、文化有價值、幸福有價值、林林總總,但到底誰的權重更大一點難以判斷。在人文知識領域,仍需要一些具有確定性的東西來構建大廈,使自己有堅實的基礎。我認為這個相對恆定的東西是信仰,價值觀。一個有信仰的人,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是可信賴的,面對不確定的世界時,他們有確定的對應。

高層次的複雜主體,其構建成份的環境穩定性決定了主體的穩定性,基於不穩定主體建立的任何理念、知識、概念及社會事物。都具有環境依賴性,隨環境的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如同多面的晶體,能反射陽光到你眼裡的那一面是最耀眼的那一面。

書籍的讀書心得13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教師如何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也是課堂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反饋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掌握好提問的藝術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於最佳的狀態,從而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這學期我們組訂購了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一書。認真拜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發揮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這本書後,我覺得深受啟發。這本書非常有特點,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研究經歷,回答了“發展教師提問技能的金鑰匙是什麼”?提出教學策略——為理解而教學,讓學生開動腦筋。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概念思考和學生回答在組織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教學策略可以發現學生在想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生成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教材或教師界定的內容,而必須結合個人經驗或已有的知識來組織自己的語言,詳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及其理由,形成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思考,作者通過豐富的教學例項,向我們呈現了課堂提問的藝術,從教師如何提問和提問如何影響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將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那麼,在課堂上如何提一個漂亮的問題?

問題自有問題之美。問題點亮了人類的思想,本質越深奧,無疑越是能收到表達清晰明瞭和充滿敬意的回答。教師的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要求學生有創新思維,教師就必須先有獨特的課堂提問設計。沒有好的課堂提問是老師課堂上隨口問出來的。都是預設出來的。教師的提問,要激發出學生的思維,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課堂提問的目的必須清楚、明確。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歷史的動力。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可設計複習型提問、理解型提問、應用型提問、評價型提問等等。

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還能促進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取決於課堂提問是否具有啟發性。通過提問、解疑的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提問時,要設計展現思維過程的提問,不僅強調學生知識記憶理解,還要強調學生分析理解的過程。問題提出後,適當停頓,給學生思考時間,以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學生答完問題後再稍停數秒,往往可以引出該生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

提問務必強調有效性。課堂提問是師生共同設疑、釋疑的過程,是以問題的為核心展開的。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提問時還應儘量避免那些“對不對”之類的提問,以及由此引出的簡單答覆。有些課堂上“熱烈的氣氛”,只是學生揣摩教師心思,投其所好的齊聲應付,並非整體性的真正參與,有時甚至掩蓋了真正的無知,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

總之,在把培養思維、開發智力作為教育目標的大形勢下,課堂提問的優化設計,已成為專門的教學藝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專家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我們要充分地發掘課堂提問的功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書籍的讀書心得14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教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並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經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教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應當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進取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便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異常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書籍的讀書心得1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堂,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教學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國小數學教師》已經伴隨我五年了,我和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忙,《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不易解決的地方,怎樣預設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預設新穎,教學隨記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碰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立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所以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強調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傳遞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傳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閒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從《國小數學教師》中,我對解決問題的教學和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目標相對單純;例題與習題條件無多餘;問題基本不開放;呈現方式多為純文字敘述式;題材沒有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問題現成且多為“人造”,缺乏“提出問題的過程”;僅在解題模式上下功夫,將解應用題套路話等。而解決問題呈現的方式多樣話,情境創設緊密聯絡學生生活,解決問題重視策略思考,培養的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當然,我們也要理直氣壯地堅持和繼承應用題教學的優勢:突出對數量關係的教學(相差關係、份總關係、倍數關係等);掌握有效構建數學模型的一些具體方法:分析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係,掌握分析與綜合的思考方法,必須學會藉助畫圖等輔助手段來幫助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加強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從《國小數學教師》中,我對大約不等於估算,乘法的意義“幾個幾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曉數學語音一定要準確無誤,經得起推敲。《國小數學教師》中所講的一些案例-《認識11-20的反思之旅》,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