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8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8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進入新課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課程開設對我本人的衝擊,現談談幾點體會。

一、教材方面:

優點是: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生動活潑,有多樣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視聯絡生活生產實際。

問題是:課時緊,知識系統“散亂”,深廣度難把握,實驗探究難實施,許多原理概念過於簡略,不利於學生預習自學。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顯著變化:不再分“週期律前”“週期律後”元素,僅從生活—化學—社會—應用的角度編排,變化促發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識整體放在物質結構和週期律之前,引發:編者的用意是什麼?每種元素及其化合物從原先的三週時間約9—12節課降到3—4節課,還要實現三維目標,對教學內容組織和處理怎麼辦?如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教材對概念原理知識覆蓋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與選修中分層建構,轉變了學生原有認識及其認識方式,但引發瞭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層級結構,在必修中對概念和原理的認識與遷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師方面:

感受衝擊力很強,還不能完全適應。

大統一的課程結構已被打破,教材受到衝擊,逼迫我們教師不得不樹立新的教材觀,穩定不變的教學內容體系被替換,使我們要重新構建對化學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單一的教學方式受到挑戰,使我們要學習多樣化的化學教學方式和策略。但對教材的不適應之處就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之處,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學生方面

新課程進入後,我們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60%的學生反映學習負擔加重。約20%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原因很多,以下幾點較普遍

1. 高中擴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別大,部分學生根不上.

2. 現行各種教輔材料的習題(包括教材課後練習),大多數含有過高要求的內容,學生做起來很困難..

3. 為了使學生能做出一些習題,教師增加了一些額外的`知識,也加重了學生負擔.

四、教學建議

(1)面對現實,注意教學定位

針對高中擴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別大的實際情況, 教學要求上要層次分明,各課任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定位好教學目標,定位好教學內容,定位好教學深廣度,定位好教學難度, 研讀“課標”,大膽取捨,在確保雙基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制定科學、細緻、可操作的教學計劃

(2)轉變觀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上,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課堂時間多留給學生,訓練學生合理有序的思維方法,訓練學生規範熟練的化學用語,訓練學生簡練準確的表述能力。給學生充分思考、活動和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在新課的教授過程中可以使用“學案導學法”和“板塊式問題組探究教學法”,學生通過看書、筆記可以自己掌握的,通過學案加以鞏固落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

(3)慎用各種教輔材料.

現行各種教輔材料的習題,大多數含有過高要求的內容, 特別是不符合課程理念,不符合“課標”要求的,各課任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大膽取捨,不加重學生負擔,不做無用功,甚至負功。

(4)夯實基礎、狠抓落實,重視反饋,及時補漏

在基礎年級的教學中,抓好對基礎知識的落實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課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教師對教與學的盲點並完全清楚,因此必須及時反饋,反饋不一定正規的考試,每節要留2-3個問題,在解題時讓學生隨時準備一張紙,重要的化學式、方程式、實驗

操作表述、現象分析,讓學生寫寫,教師及時批改;或者實行周檢測,時間不需要很長,題量不需要很大,教師全批全改,就是一種重要的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補漏。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學無定法,教無定法。本人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現將自己的多年教學經驗及感悟。開學將近二大周了,我從一開學五月六號接這個七(4)班很陌生,,總人數49位學生漸漸到現在可以喊出一些學生的名字。儘管如此,可是仍感覺到自己在上課時,對學生很不瞭解,不能夠清楚的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上學生沉悶、壓抑、發言不積極,不活躍。不知是不是換個新老師不適應。還是師生之間互不瞭解彼此。對比,這一點我需要問問老教師多多請教和交流。如何通過學生的眼神和反應來判斷和檢測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學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習同樣知識時,怎樣去把控課堂設定教學目標,才能讓優秀生和後進生同樣聽的進去。對此,我感到處理的不太好。比如,做課堂中的做聽寫時對於後進生26個字母書寫格式的印刷體和書寫體的區別和不規範。一般後進生對字母錯誤率都很高,每天我都在提醒他們的字母及單詞書寫情況。這26個字母書寫都是七年級上冊預備篇的`基本知識。腦海裡還糊里糊塗,所以後進生課堂上不認真、不踏實、不愛學習導致對英語不感興趣、厭煩、敷衍了事、浮躁的心裡。對課堂所教授的知識一知半解。

我很想在之後的教學中,能夠有更好的機會去聽聽其它老師的課,去學習如何在課堂中抓住後進生的注意力。對於單詞,有如下幾種方法,第一個,是加強記憶的頻度,也就是說,早上記了幾個,隔幾個小時又看一次,總之一天之內,記憶的間隔不要太長,否則你辛苦積累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化,第二個,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編順口溜,比如goodmorning是狗摸你…(見笑了)…,第三個,最重要的是,記單詞的時候,不要忘了閱讀,一邊記單詞,一邊看文章,這樣可以把孤立的單詞串聯起來,記憶的效果會加倍,第四個。我建議你記單詞要分門別類記憶,要形成一個意群,比如,重要性用magnitudemagnificence,表示非常,大大地有exceedingly,tremendously,extremely……這樣做在你寫作時,是十分有好處的,寫作時不要盡寫一些低階詞彙,你要寫高階詞彙,比如重要性寫magnitude,許多寫amultitudeof或者handsome。

平時課堂中,我也經常佈置作業,量雖然不多,但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質的要求,比如每次學習新知識都會佈置作業將所學新知識都要規範地書寫五遍。總之,收穫頗多。然後把班級優秀的學生作業集資起來留展覽。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積極性。總而言之,我今後我也將多去聽,多揣摩、多學習。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1、考慮了教學的整體性設計與實施

知識是一個整體,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對不時期,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層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綜合性考慮,對教學設計也要有一個整體性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在本課中,有所體現。例如,掌握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坐,立,行是(國小體育水平一)中的體育基礎常識部分,它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如果從小不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身體的不良姿態,以後再矯正會很困難。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給生活,學習帶來許多不便。一年級兒童對坐,立,行並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勢都正確,也不完全瞭解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的要求。因此,沈老師利用佇列練習時間,對學生的這些相關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強化,他對水平一知識的系統性,做了全面考慮,這也是浙江省國小學科教學建議之一,通過知識與動作的結合練習,使學生建構起比較清晰的知識結構,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

2、採用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策略

師生互動的可行性

低年級小朋友特別依賴教師,在本課中,沈老師抓住了這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他能主動與學生一起玩,一起跳,時常會看到小朋友圍到老師身邊,一起活動,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與依靠。例如,在跳躍教學的起初,沈老師在統一了“剪刀”、“石頭”“布”動作後,就提議說:“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玩一玩,好嗎?”此時的學生都很高興的答應了,與老師一起盡情地玩起來。沈老師正是抓住了喜歡與老師一起玩的心理特徵,通過互動使學生都能活動起來,並利用逐步學習的知識與動作進行一定的鍛鍊,達到了讓學生身體活動開的目的和學習的目的。

語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師在給低年級小朋友在上課時,提問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認為,比較直觀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語言交流能夠更順暢,而且便於為體育教學服務,為學生動作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礎。例如,在統一“剪刀”、“石頭”“布”時,沈老師問:“小朋友,剪刀怎麼做呀?”“對,這樣做!”學生會後,他做了石頭的動作,接著問:“這是什麼呢?”學生在教師動作提示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回顧起相應的“石頭”名稱。沈老師不忙著做“布”的動作,而是問:“那布是怎麼做的?”因為小朋友有了前兩個動作的積累,因此,稍做思考與對比,能夠想象起“布”的具體動作。再如,在模仿動作做動作階段,沈老師有這樣一段導語:“小朋友,剛才在玩‘剪刀’、‘石頭’、‘布’時,我們是用腳跳的,那麼,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用腳跳著走路的?”(學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們都說出了好多小動物,你能像它們一樣跳嗎?(行)你們自己先去試試吧!”沈老師通過比較直觀、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想一想,練一練,玩一玩,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使學生在學習中探究知識與動作,顯得比較有效。

競賽遊戲的鼓勵性

小朋友都喜歡競賽,沈老師在自由跳躍後面,設計了“跳躍接力”遊戲,通過遊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並鞏固“雙腳起跳,雙腳同時落地”的技術動作,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去學習與掌握。沈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評定了小組的練習情況,還對學生個體的動作也進行了對比與強調,因此,在聽課過程中,我也聽到有的小朋友在說:“×××,是兩個腳是先後起跳的,這樣犯規……”其實在這樣的比較與相互評價中,學生的動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說明,他們自己有了對動作的區別,體現了教學的價值,對自身動作的正確性也有了新的認識,為以後學習立定跳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請一些小朋友示範時,排在後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覺得此時可以讓示範的小朋友換個位置也去做一下,這樣更加體現了人文性,也能夠讓這樣的正確示範更加體現出價值,使全體學生都能夠觀賞到正確動作,為教學目標實現做好鋪墊。再如,在“跳躍呼啦圈接力”中,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沒有完全考慮周到,連續擺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躍,對於一部分學生是不適宜的,是不是可以適當拉開距離,使這些學生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更高”水平的跳躍,這樣也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實教學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型別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裡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作為基層學校的代表,全程參加了這次“教研員帶培骨幹教師課堂教學成果彙報會”語文組的活動。我的感觸很深。

教研員帶培骨幹教師這個活動進行已經3年了,這個團隊,在以王淑平老師為主的教研員帶領下,歷經3年的時間,一路走來,取得了今天的成果,來之不易。你們付出了很多,這期間的酸甜苦辣只有你們自己感觸得最深。各位做課教師今天的進步,也離不開帶培老師的辛苦指導,他們也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們的老師在交流時才會情感的迸發,內心中真情奔流湧動,無限的感慨。雖然有辛酸,但你們也收穫著幸福,收穫著成功,祝福你們,祝你們取得更大的成功。

帶培骨幹教師活動拉動了全縣常態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被帶培的教師自身出發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他們又來自不同的學校,都是一線的教師,從事著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的進步影響著身邊的`人,進而帶動了所在學校的常態教學質量提升。各位做課教師都非常謙虛,清醒,冷靜,能夠反思自己的不足,能夠給自己的課堂教學一個清晰的客觀的評價,這更足以證明了你們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更加走向了成熟。

今天的彙報是一個展示,也是對今後常態下課堂教學的一個引領,常態教學是最實用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8節彙報課的教學,讓我深有體會,常態課的教學更多是關注學生,正如王淑平老師所說,不關注學生的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一節課我們要做的很多,可是常態的課就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任務,我們的教師做到了有效的取捨,取最需要的,最需解決的,圍繞我們確立的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回到學校後會以這次活動為引領,加大對我校常態課堂教學的指導,提升我校常態教學的質量。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不知不覺,五個月轉瞬即逝,我參加工作已滿五個月了。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這些日子包含了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正式踏上講臺,第一次真正有了自己的班級,第一次近距離的貼近這33顆真摯的心,第一次過教師節收到那麼多的鮮花與賀卡,第一次表揚學生,第一次批評學生……一切似乎過了好快,這短短的五個月期間,自己感受良多。

雖然現在還是新教師,屬於見習教師,但從踏上崗位開始我就以一個正式教師的職責要求自己,凡事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力求與我的學生一同發展,一同進步。細讀校領導下發的見習教師考核細則量表,逐條一一閱讀,發現有很多點在我這短短三個月的教學時間內都深有感觸。首先,我從小的志願就是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很榮幸,現在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我想當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民教師大多是受我各個階段班主任老師的影響,他們不論在我孩提時還是到長大成人時,都為我樹立著榜樣,讓我瞭解到為人師表,把知識傳遞下去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啊!更讓我知道教師在精神上的富足是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所無法企及的,一句“桃李滿天下”便是最好的證明!我願做知識的傳遞者,因此,當我選擇教師這個行業時,我便由衷的熱愛我那三尺講臺,更熱愛我的學生。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幾個月的工作實踐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悅。要教好一個學生不難,但是要教好整個班級的學生就必須要多花精力。

在這期間,我認真備課、上課。剛開始做老師,就面對3門課,四個班級,學生對這個校園比我還熟悉,壓力的確很大。新教材比較貼近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講課時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創設一些生活情景來匯入課堂,引發學生的興趣。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習方法,習慣。我現在教的是六年級,這一班學生底子比較差,上課聽課習慣很差,要想方法採取相應措施。又要考慮教法,所謂備學生。部分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時甚至抄作業。課後輔導也是一個重要環節。

作為新教師,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經驗,對考點難點把握不住。這幾個月來是我不斷學習的時間,有許多優秀前輩讓我學習,他們也很幫助我。

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在這一方面比較不足的地方是不太會抓住學生實際,因為剛來就接二年級,往往不清楚他們原有的知識水平到底有多少。

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還是比較實際,在課堂上就有那麼幾個後進生這樣。我在這一方面的不足是提問的不多,主要是我提出一個問題沒幾個人會舉手,有些問題都是自問自答的。

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以新鮮感,把書上的靜態變為動態,從而使學生願意繼續聽下去,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鄉下國小教學中多媒體不常用,我只在幾節課堂中做了課件,運用課件教學。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即在課前將要所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達到理解這一內容。教會學生聽課,怎麼聽好課呢?首先,必須要專心;其次,抓重點,上課時教室都會強調、重複一些問題既是本節重點;第三,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做到先思考後回答;最後,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

最後,新課程、新教師、新班級都是我要突破的難關。原來真的走上那個講臺,要做到真的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很難,不是說你把那節課上了就好,而是課後的複習鞏固強化。尤其讓我感到的就是學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教,學生他自己一點不想學,一點不想聽,真的沒辦法;不聽就算了,還給你課堂吵鬧,這都是做教師會碰到的',有挫折、有教訓,才有經驗,收穫才多,我相信在以後的生活旅途收穫會更多吧!

我深深感受到我們老師應該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發展權還給學生”,上學生愛上的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生動活潑的健康成長。所以,我深知現在教師所負的責任是沉重的,我們自己的觀念要改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已經行不通了,我們應該改“傳道”者為學習的領路人,“解惑”者為發現問題的啟發人,“授業”者為學生今後創業的參與者。

教師教會學生知識技能,不如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不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學習方法,不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當然,理論與實際又是有很大的距離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教師的最終奮鬥目標。就眼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做到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學習方法是我眼下奮鬥的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我想我要走得這條路是曲折的,沿途也是荊棘密佈,但目的地是光明的。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每位體育老師都有教廣播操的體會,在教學中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這個學期也開始教廣播操,在教學中探索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體會。

一、講解詳細,師生示範

高中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這是每一位體育老師認同的。教學中我們以示範為主導,同時結合講解。我們的講解能夠讓學生知道這個動作名稱,在以後的練習中,教師提及該動作,學生能夠知道。如:在教學中,先自己示範,帶著學生練習。等至少一位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動作,將這位學生調到前排的'正中間位置,繼續進行練習。這位學生周圍的同學自然的也就會了。再次進行調整。通過幾次的調整,結合學生的示範,可以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

二、語言肢體,同時刺激

教學中,利用聲音的變化和拍打肢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於那些容易出錯的地方加深印象。如:在教學中,第一個八拍和第二個八拍的音調不同,讓學生知道應該變換方向。兩手前平舉的時候,掌心相對。這個時候筆者就要求學生兩手前平舉,然後進行擊掌。學生就可以在無意中加深,掌心相對這個動作的印象。左腳側移一步,要求學生側移的同時,拍打一下自己的左大腿。通過語言和肢體的刺激,可以使學生不會再犯那些易錯動作。

三、由簡到細,要求逐高

“簡單的事情要複雜化,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化”。這句話大家多很熟知,在新廣播操中,可以將這句話運用出來。如:學生剛開始學習新廣播操的時候,不用要求學生手應該舉到什麼位置,腳應該抬到什麼高度。只要學生能夠完成這個動作的大致過程,左右腳做正確,手抬正確,學生也就學會這個動作。學生完成這個動作後,再開始提高要求,兩手90度、平舉、側舉、頭的方向。必須完成這些小的細節才算學生真正學會這個動作。

四、小組練習,消化提速

所有的學習過程,都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一個班的集體教學後,學生的水平肯定會出項差距。這個時候就可以運用分小組練習,如:三個人一組,自己邊喊口令邊練習。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進度進行喊口令。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小組再次進行組合,使每個小組至少有一個人能夠完成動作。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我意識到:一味的灌輸教育是提高不了教學效率,也是成就不了高效課堂的。作為體育老師特別是新世紀的體育老師,還是要有幾把刷子:

一、體育遊戲化 ,增加體育教學興趣感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應該是跑啊、跳啊讓學生機械的反覆練習。其實根據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遊戲才是他們的樂園。如果體育課的`教學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厭煩的。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綻的小蕾或驕人怒放的鮮花。在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為體育課的枯燥乏味,機械的反覆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儘量用遊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使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

二、師生共同參與活動 提高體育教學積極性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複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在體育課中即使有了輕鬆愉快的音樂和豐富有趣的遊戲,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遊戲毫無生機,學生玩一會兒就毫無興趣,我就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是學生快樂體育的橋樑。傳統的體育理論認為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教師神情嚴肅,不容質疑。這樣學生言聽計從,根本就談不上快樂而言,快樂體育就是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協調平等的關係。

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 加強體育教學鞏固性

一個好的體育老師不能只上一節好的體育課,要隨時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喜歡上體育課。第一次上課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學生會很感興趣,第二次也許也很感興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後呢。社會在進步,教育教學在創新,依舊是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學久了會感到疲倦,厭煩。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才能促進教學的發展,才能使快樂體育真正快樂起來。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常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尤其重要,其中有一種非常湊效的朗讀形式就是分角色讀。在孩子們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喜歡走進文中的童話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個角色。第一冊後兩組課文幾乎都是蘊涵豐富寓意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對話豐富,非常適合分角色讀,所以在這兩組教學中我常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

分角色朗讀,確實是一種能讓學生進入文字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徑和形式,教學中每每進行這樣的訓練,課堂氣氛頓時異常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一試,就連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的同學也不甘示弱。往往在這樣成功的角色朗讀過程中,學生便把課文讀通了讀懂了,語言訓練和情感內容也就落到了實處。但是在這組課文分角色朗讀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

教學《自己去吧》第一課時,沒有精心設計什麼問題,就是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我先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接著在第一層次的讀後,就示範,要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這時的分角色讀,我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而是要學生學會合作,利用小組檢查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果巡視的時候發現各小組的合作角色朗讀幾乎是失敗的,學生不是讀錯句子就是把提示語一起讀了,有的還讀過了地方不知道在哪裡停,這樣的角色朗讀把整篇課文讀得支離破碎。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朗讀,只重視了合作和激發學生對文字的喜愛,在分角色朗讀前,沒讓學生充分熟讀、瞭解課文,學生沒弄清小鴨和鴨媽媽說了什麼話,所以分角色時自然就要亂套了。

於是在第二課時就讓學生多讀,還加上了我的範讀,範讀課文時,小鴨、鴨媽媽,小鷹、鷹媽媽的音色語氣都不太一樣,孩子們笑了,鼓掌了,說老師讀得真好。我們開始討論這些角色該怎麼讀好,學生一遍遍的嘗試,我用生動的朗讀評價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出味道:“你這鴨子,急什麼?”“鴨媽媽,你還不緊不慢的,你就不擔心嗎?”“瞧小鷹在撒嬌呢!”這個時候,我請學生把小鴨、鴨媽媽等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動動筆墨,反覆讀讀。可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對話,讓學生直接畫出小鴨說的話真難,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沒全部畫對。於是,我在課堂上這樣鋪墊:

師:小鴨看見清清的溪水,想做什麼呢?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小鴨和鴨媽媽說些什麼?(生自讀)

師:誰是小鴨子?你對媽媽說什麼?(學生很自然的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鴨子媽媽在哪呢? (請另一個和小鴨對話: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學生潛能無限,但是在潛能被激發出來之前,必須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哪句是誰的話以後,再讓他們在下面同桌分角色讀,這時情況就好多了。有了前面的鋪墊,到了後面的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從易到難,先扶後放,學生在以後課文的學習中準確畫出對話的概率就高了。

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分角色朗讀之前,依然讓學生先把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劃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讀讀,然後再分角色朗讀。課後忽然覺得,劃是手段,是為了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又是為了什麼?分角色朗讀不是目的,是手段,如果把分角色朗讀看成是學習的過程,那麼,我們不妨改進一下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小組裡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角色朗讀,請各角色想想自己該讀什麼話,動筆劃出自己說的話。不機械地劃,讓劃和讀聯絡得更緊密,這樣學生更好接受,就不會劃完以後又不知道該讀哪。

其實,成功的分角色朗讀訓練還要求教師的指導要恰當、及時,要融於閱讀之中。引導學生從描寫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中體會角色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個性。總之,分角色朗讀,要靈活運用多種策略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和內在的思想感情,才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應的表情,伴之以相應的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或創造性角色朗讀,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感情,這是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高的朗讀訓練。因此,分角色朗讀也只有在學生熟讀課文,正確領會作者意圖、角色的內心情感,能夠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去進行的'。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分散學生對文字的注意力,不是閱讀的本質,要適可而止。角色朗讀不是課本劇的表演,也不是課堂教學的作秀,它仍是實在的,嚴肅的,認真的閱讀。學生只有在紮實的閱讀理解基礎上,才能讀出角色的情感、態度,正確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讀、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樣,臺下的同學才能觀察出朗讀同學的水平,體驗角色的情感、態度。這樣的分角色朗讀才更有意義,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