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

書中,余文森教授圍繞著有效教學闡述了兩個大問題;一是我們該如何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發展,二是我們該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我看到了教授精闢的觀點,看到了他關注教育現實狀況的求真精神,教授在書中通過生動的比喻,經典的案例,來剖析有效教學規律,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讓我們一點一點地思考,一點一點地感悟,對有效教學的實施起到了引導作用。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得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物件,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選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參考資料,而並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三、有效指導學習。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有效統一預設和生成。

預設和生成是當前困擾教師的一大問題。如果說生成性既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亮點,我認為它同時也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難點,畢竟課堂開放,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對教師教學智慧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假如在課堂上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碰撞出火花,從而達到知識的增值,換句話來說,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實現預設和生成的完美統一,那將是教師教學技藝的最高境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無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標。

五 、有效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後,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同時,認真作好記錄,促進教師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例項中探尋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2

所謂“有效”,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能獲得有效的知識積累,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所謂有效教學,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這樣一些誤區,不少老師認為:只要多教就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其學習成績,這樣即使學生沒有學好,也感到問心無愧,因為美其名曰:我努力了!這種教學,其實只是把學生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儘管煞費苦心,但往往適得其反。還有就是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洪流中,出現了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內容,近乎表演式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把學生當成了演員,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實現有效教學,我的體會是:

1、有效教學的意識有待提高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我對音樂鑑賞教學有了新認識。我覺得一個老師絕能僅憑感覺、苦幹去進行音樂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知道課堂上的浪費才是最大的浪費。音樂課時間有限,所以自己要經常考慮自己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進行教授才是最有效的.,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2、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要實現教學的有效,一定要首先明確這節課教什麼。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一節課要有明確的教學任務,考慮好了,才能在本節課中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其次是明確怎麼教。教學時一個互動的過程,不是單純的教授和傳遞,所以只有引導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再就是如何實現高效的問題。我們應當加強集體備課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不亂搶佔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呈現出最佳的互動效果。

3動手實踐的有效性。

音樂課,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多聽、多唱、多練。說得好,不如唱的好,親身實踐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音樂課的教學中,還要考慮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識。特別是現在有了微課,學生可以從微課中查詢錄製好的相關的專業技巧和理論知識講解,在課下就可以觀看、學習,這樣課上就有更多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專注自身體驗和實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實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備課提問題,個人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與別人開展有效的經驗交流,反思自己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改進,以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3

讀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後,對於如何如何開展教學,怎樣教的有效到怎樣教得好,都給了本人很大的啟發和指導。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這些都是消極的、無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壓抑,一種挫傷。現在,很多老師都知道這樣不好,所以學校又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包括“高效課堂”和“翻轉課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善教學環境,我們開始和老師一起學習《有效教學》一書。《有效教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像一般理論書籍那樣深不可測,而是植根於現實教育,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

在本書前言中,作者詳細的解說了本書編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師應該如何使用好這本書。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書中介紹道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該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在聽課中我發現老師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人,孩子們和老師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其次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的還比較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然後以此影響教師效仿,從而鼓勵教師不斷地終身地學習。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清楚的看到,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在“有效指導”中的主要教學行為一節中提到:“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西方學者德加默也曾說過:“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提問貫穿在每天的教學中,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佈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關於有效講授,書中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保持輕鬆活潑的心情。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一定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究其原因是教師的任務導向不明確。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學習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要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書中還提到“無效教學”這一概念。所謂無效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鉤,從而導致效率極低甚至是零的教學。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現像?如果有,這種無效教學現像又體現在哪些方面?佔了多大的比重呢?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目前中國小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佔50%。這一調查結果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效教學的現像普遍存在。無效教學往往是課堂死氣沉沉,課後大練“題海”,機械重複被改稱作“鞏固”,死記硬背被狡辯為“強化”。其結果是學生苦學、厭學,甚至輟學;教師苦教、厭教,甚至棄教。無效教學嚴重影響了師生雙方的動機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樂課,強調多實踐,於是就無休止的唱。為什麼唱不好?老師沒有指導。像美術課,沒有技法指導的“創作”,得益的學生始終是少數。像語文課,泛泛閱讀仍然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4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教學不僅是藝術,也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通過閱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之後,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有效課堂教學。 教學不僅是藝術,也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通過閱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之後,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有效課堂教學。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就像書中所說,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如果學生學了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勞無功。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多方面的考慮。

現代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動權。在課堂上,應儘可能創設多元化的課堂情境空間,營造利於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需要恰當的條件和環境。在教學中,可通過語言、實行、音樂、畫面、角色表演等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溝通和融合,達到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要求。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表演中學,在自我參與中學,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課程教學不再要老師的“滿堂灌”;不再逼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那麼,在課堂中怎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是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它倡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意味著要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上的自由選擇,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學習觀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良好的自主學習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動機、形成需要,進而產生內驅力,使學生越學越願學;可讓學生在輕鬆自在的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積累、昇華認識,形成自主意識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越來越會學。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學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學習是學生形成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習慣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併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著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識都會得到增強。

在教學中,學生可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活動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較適合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可先請每一個小組為他們的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具有藝術性的名字,這時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展開了。教師可根據教學的要求,不斷地提出一些須由各小組每個成員互相配合才能夠完成的一些課題、任務,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小組的集體中,教師可以對小組的組織給予鼓勵和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們在互相學習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針對傳統教學忽視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師應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普遍性,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使學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諧發展。在學習中,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相互鼓勵,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當小組達成目標時,教師又適時地給小組以獎勵。在教學中,對小組成員的獎勵和祝賀活動能夠提高合作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團隊的合作意識,培養集體精神。新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既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又為他們營造了同伴間相互支援、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集體氛圍。這種學習方式超越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發展原則,使學生成為既有個性、又有知識,還會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要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的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它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自己還需要加倍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通過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己課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時間、精力及現有的教學資源。深入教育教學,提高效能,實現教學目標!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5

讀《有效教學》一書,最初的時候,讀這本書,感覺是索然無味,因為書的趣味性比較差,理論性比較強。不象許多的名師傳記一樣,有曲折的成長經歷,感人的教育故事。但是,耐著性子讀下去,慢慢的發現了書的魅力。此書,尊重事實,睿智理性,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揭示的道理有充足的科學性,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很有幫助。

雖然教育界實施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教育界的競爭和壓力還是相當的大。作為教師,我們無力改變整個教育的現狀,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來減輕學生的負擔。書中到處可見的有效二字,就是在教我們如何高效的利用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任務,每一分鐘。所謂“有效”就是不浪費自身及學生的每一點資源,真正能發揮自身的價值。以下就自己讀書過程中感觸最深刻的幾點的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自己的課堂可以算是有效課堂,高效課堂了。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有效課堂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關於多樣化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偏差,雖然有時候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利用各種手段去活躍課堂氣氛,可是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說,要解決多樣化教學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矛盾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揣摩和探索。

教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禁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忽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氛圍。

我們常常說:三分教學,七分管理。在一線教學活動中,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提到課堂管理,作為一線的'老師,往往變理解為對課堂紀律的管理與對學生行為的控制。殊不知課堂紀律的控制與管理僅是課堂管理中的一部分而已。有效管理應該包括三個層面的管理:課堂管理、教學時間管理、課內外作業的管理。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該書中談到教室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其中一種方法是教學日記—留下教師成長的足跡。

撰寫教育日記是教師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在點點滴滴的字裡行間,把平時自己的一些感受記下,經常拿出來看看,對提高工作是大有益處的。

教育日記的撰寫需要我們思考,要思考就必須要靜心,這對平時工作繁忙的我們無疑是一種考驗。

在這本書中,讓人受益的地方還有很多,讓我覺得教師工作是我一生的努力,教學工作是我一生的修煉。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6

教師要上好課,必先要練好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是教學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術,也是教學技能的構成元素和教學風格的載體。素質教育的推進需要教學基本功的拓展與創新;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學基本功的累積與修煉。新時期,教師教學基本功修煉需要開闢新途徑。

讀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一書,讓我們認識到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必須具備新的能力:

一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習力是教師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師綜合競爭力的集中表現。在今天,通過專業學習和相關培訓不斷豐厚和提升教師自身專業底蘊、內涵,最終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自身價值,已經成為教師們的普遍共識。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通過紮實精深的專業知識學習,不斷積累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戰經驗,才能實現教師的真正價值。

二是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整合能力。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是當前課程的一焦點,也是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方法關係,的重要標誌。實現這一有效整合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資訊素養、技能準備決定了資訊科技在課程中應用的程度和效果。當前,教師的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整合和應用,已經突破了原先製作和應用課件的簡單層次,而發展至向教師課前利用網路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網路集體備課與教研、課中教師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以及課後教師利用網路展開教後思、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等方向靠攏。

三是課程及其資源的開發、實施能力。新課程真正實現了課程權力的下放以及教師課程開發權力的解放。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客觀上要求教師不僅要思考怎麼教的課堂教學問題,同時需要系統深入思考教什麼的課程設計、開發問題。為了成功地開發適合本校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教師必須掌握基本的課程及其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實施技能。這就需要教師跳出以往單純依靠教參而被動處理教材、實施教學的課程開發的習慣思維,建立“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正確教材和資源利用意識,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用教材”。

四是課堂的駕馭、調控能力。傳統意義上教師課堂的駕馭和調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如何處理課堂突發教學事件上。然而,新課程對教師的課堂駕馭和調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課程在強調課堂師生、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強調教師對課堂的駕馭和調控,那麼如何做到既能發揮教師課堂主導的“導”的作用,又能客觀上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如何在充分遵循教師課前精心課堂預設的基礎上,又能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自動生成?毫無疑問,這對新時期的現代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挑戰。

五是對學生和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在課堂中,教師的心態、性格、氣質等心理品質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心理品質是否健康、積極,教師能否正孺對來自自身專業發展、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壓力,教師能否自覺主動進行心理調適、自我心理解壓,對其是否能有好的教學非常重要。只有活潑樂觀、永葆前進活力的教師,才能夠做到“學而不厭”∑而不捨”,面對每一個學生做到“誨人不倦”。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7

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動態的過程,一種注重全面發展的結果。在實際教學中,只要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就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都有收益,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讀了趙國忠先生《有效教學最需要什麼》一書,我感受頗深,粗略梳理出了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有效教學的前提

如果把教學看作是一項工程,那麼“備好課”是對這項工程巨集偉藍圖的規劃和設計,是工程開工建設的第一步。有個好的規劃設計,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把工作做在前面,不上無準備課,不上千篇一律課。備好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合理,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課前備課包括分析教材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預設課堂情境,選擇恰當的匯入和教學方法等等。

隱性的課前準備非常重要,這關係到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關係到學生喜愛教師的程度,關係到課堂的精彩程度。

二、上好課——有效教學的關鍵

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管理課堂。在課堂上,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而主角是學生。要想演好每40分鐘一集的戲,需要老師有著很強的課堂控制能力,智慧導學,靈活地處理課堂上出現的意想不到的事件,因為課堂是靈動的,我們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天真爛漫的學生。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程序,用發自內心的愛,化作清澈的殷殷目光撒向學生,用熱情友善,寬容豁達的笑容去面對學生,學生才會感到親切、輕鬆、愉快,充滿激情地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的親密配合,才能構建富有詩意的課堂,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有滋有味。只有每位演員真正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演出最好的戲。學生全身心融入了課堂,才是最生動的課堂,才是最有收益的課堂。

如何上好課,教師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精選教育教學內容。一篇課文的'內容不能簡單等同於現成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蘊涵在教材內容之中,需要教師用專業化的眼光去開發出來的。在解讀教材時,我們可以分三步來合理確定教材的教學內容。

挖掘——主要依據文字本身的教學價值以及大綱規定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

篩選——主要依賴於教師充分研究、把握學情。

整合——主要依據所選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絡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習需要

第二、精當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不斷選擇和靈活運用的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整合是因人、因時、因地、因內容、因物件、因條件而定、而異,它不能確定、也無法確定;它不可能相同、也無法相同。

第三、精細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儘量細化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牢固地掌握知識。課堂教學的精細化要求以最經濟的教學方式獲取最大效益,達到以師生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績”的教學理念,力求在教學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

三、教學反思——有效教學的保障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我們教師值得、也更應該去思考。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反思是連線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樑。誠如趙國忠老師在《有效教學最需要什麼》一書中如是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它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

有效教學最需要什麼?這不僅需要我們去解讀、探索新的教法、學法,開發新的教育資源,而且還要運用新的理念去活化自己的角色。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值得我們不懈追求的核心問題。我堅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去研究有效教學,我們就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個充滿快樂、師生氣氛和諧、充滿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綠色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將會達到最優化!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8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生涯會伴隨一生。而教學的效果是評價一名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那如何使自己的教學有效是需要我們永遠探究的一個課題。結合自身教學,聽課學習,感覺理念和策略還是不能與時俱進,因此利用放寒假的時間,找到《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這本書,及時充電補充能量。自我感覺: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教學理念;它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行動。

本書針對有效教學,國內外學者從有效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入手,詳盡的介紹了開放教學、問題教學、參與教學、生成教學、合作教學、體驗教學、對話教學。

課堂教學又是教學的主陣地。縱觀其結構無外乎包括:教師的認知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科知識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四部分,而學科的知識結構是“物化”了的靜止狀態的知識經驗,是學生學習的物件,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依據;課堂教學結構是“運動”的結構,實踐的結構,是容納兩個主體的認知結構。如何將系統的知識結構經過“內化”轉化為認知結構的“心理意義”後的“移植”,就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問題。其中加涅的教學模式:

1、引起注意;

2、教學目標;

3、刺激先前學習;

4、呈現刺激;

5、提供學習助;

6、引發業績、提供饋;

7、評價業績;

8、增強保持和遷移。它是由“廣角區域性廣角”,比較重視嘗試性練習及形成性評價,實際的教學過程需要經歷“嘗試建構評價饋再嘗試建構再評價饋”若干個復已達到對教學進行調控。

書中陳述了有效教學的八要素:情境、個性、動機、選擇、建構、應用、計劃和評價。家看到這些關鍵詞語時,感覺好熟悉!想象自己近些年來的教學,或多或少的都在以書中陳述的觀點作為目標,都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著,但是有效教學中的“有效”我們做到了麼?還是我們只是停留在“教學”之上!內因是事物變化得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通過閱讀,我們的.教學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一定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選擇合適合理的教法,把我們的時間和教學經歷有效合理的運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這樣既避免了教師的重複勞動,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更愛學習,從而更會學習。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9

利用寒假時間,拜讀了《有效教學的基本功5--學法指導》,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種淨化。“給孩子物質的東西,不如培養孩子生活的本領;同樣,讓孩子掌握知識,不如培養孩子的求知能力。”這句話讓我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的重要性重新認識。

所謂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具體學習環境中指導學生掌握的具體學習方法,二是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具體學習方法。

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教學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保證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當教師運用一種教法,學生採取相應的學法與其積極配合時,才能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及任務的前提下,既要考慮教法又要考慮學法,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把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特殊認識過程。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要指導學生除與教師的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外,還要使學生在課後複習、完成作業、課外閱讀等方面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自學。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應貫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如預習、聽課、完成作業、複習、課外閱讀、自學能力培養等方面均要加以指導,才能收到成效。

備課,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師在處理具體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應採取何種方法與我的教法相適應,如發現學生不對頭,就要加以指點,使其有正確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課堂教學是教學全過程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要指導學生思維跟上自己的講解,二者是同步的。當學生不能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要指導學生,暫時把此點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課後根據存疑,向同學請教,或請教師釋疑。

2.要善於聯想。老師講授新知識往往聯絡舊知識,要指導學生認真回憶舊知識,做到由舊達新,以新固舊。聯想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知一舉三,達到認知更高層次實現知識的遷移。

3.要指導學生養成做簡要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對沒聽懂的知識要做筆記,以備課後向老師請教。做到聽、記、練相結合,手腦並用。

4.要指導學生一定要養成先看教材再做作業的良好習慣。要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教材,結合老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複習了所學知識。

5.指導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知識掌握情況的良好習慣。我通常採取的做法有:(1)一個學習階段結束之後,讓學生做單元卷,加深對知識的鞏固。(2)為檢查自己知識掌握情況,小組互相出題或在考書中選擇一些有價值的習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後讓學生對照答案,給自己評分。從中找出不足,再加深複習有關單元,查缺補漏。

通過學習,我還認識到在學習中,除了任課教師,至少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它們的作用和老師一樣重要,也是我們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1.自信

自信就是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差異,但每個人可供開發的潛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輸,就一定能不可阻擋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學習中的第一位老師。

2.課本

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每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當是查閱課本。不僅如此,課本還起著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時不重視閱讀課本,只把課本當做課後練習的習題本的學生是很難學好知識的。

3.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傳遞,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因為同學之間的協作更方便。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

4.教師

任課教師是我們學習中的第四位老師。這並不是輕視教師的作用,只是指教師沒有課本和同學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於對知識的關鍵進行點撥,是學生學習的外圍推動力,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學法指導不僅要使學生學,而且會學、善學、巧學,使學生從那種拼時間拼體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不做書本的奴隸,而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學法指導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0

現今,許多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是被動學習,處處依賴別人,學習缺乏主動性,不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不敢質疑問題,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英語學習水平很難得到提高。讀了肖成全所著的《有效教學》一書,使我大開眼界,我受益匪淺。該書提倡探究式的自主的有效的預習的理念為我們提供瞭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金鑰匙。

在看了《有效教學》這本書以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重視課前預習 提高學習效果

《中學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突出了變教學生英語知識為全面提高其學習英語能力,這一導向性的根本轉變,強調了學生英語能力的訓練和提高。而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則是訓練能力,提高其英語水平的重要環節。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又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課前認真地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新課的內容,瞭解重點,明確難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在預習過程中,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才作為問題提出來,這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一定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否則上課就吃力,抓不往重點,跟不上教學進度,課後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補課,得不償失。可見,課前預習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開端,應特別重視這先入為主的第一環。如果這一先入為主是正確的,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提高。如果這先入為主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學生接受新知識就會走彎路。做好預習學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自己對新課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預習抓得紮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把預習做好了,教師上課變得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還可以把多的時間用在拓展知識上,在45分鐘內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激發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有效教學》中強調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主體意識,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就會主動去學。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要讓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中享受快樂。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對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還使學生在集中精力獲取知識的同時,努力地去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成為創新的動力因素。因此,教學中,要從教學素材中選取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例項,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採取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巧設問題,促進思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還可通過操作訓練,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授某個對話時,教師根據情境,可把它設計成一個小品,讓不同學生參與其中,充分體驗角色的變化。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真正的參與過程,實現了有感性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學生既獨立自主又相互協作,求知的慾望不斷被啟用,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自我學習的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三、加強預習指導 掌握預習方法

1、預習時,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對比。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過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複習,過上了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遺忘。在預習時,要注意知識的重現率,及時複習鞏固,儘量把當天學到的知識當天就予以掌握和鞏固。

2、明確預習目標,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瞭解學習內容。在必要情況下,教師可編預習提綱,帶領學生一起學會如何預習。預習一般分為學期總預習、單元預習和單課預習。學期初指導學生了解教科書的內容安排、編排體系,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並以話題為核心,以結構和功能專案為主線,組織和安排聽、說、讀、寫的活動,並通過任務型活動和完成專案來實現教學目標。單元預習中,首先指出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要話題開展,帶領學生看本單元的內容,。其次,指導學生明確本單元的語法專案和主要詞彙、句型。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預習內容要全面。要重視包括單詞、短語、重點句型,也要重視聽力、課文、語法和課後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提出預習要求,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要積極思考、大膽設疑。

4、採取正確的預習方法。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作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5、 檢查預習結果,進行合作探究。為了保證預習的有效性,調動學生自覺預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及時、認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 保證預習的實效性。學生自主預習結束後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預習結果。如我在預習的過程中認為哪些內容是重點,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相互之間可以探究一下。如果問題仍然解決不了,可以請教老師。同學之間通過交流、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學會了知識,提高了理解問題的能力

總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英語學習是一項持久的勞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強積累,認真抓好課前預習,唯有如此才能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教育類的書《有效教學方法》,給我啟發很大,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老師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等。以下就談談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的理解和感受:

1、清晰授課:能使要點易於理解;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楚不含糊。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分出問題的型別。包括課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於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於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

文中指出:“如果教師把大多數時間用於教授切題內容,而不是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過程和材料上,然後才能使學生獲得教學內容。那麼,相比之下,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另外文中還說,有任務導向的教師應非常熟悉一些題目,這些題目很可能

會出現在成績測驗中,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為考而教”。確切地說,他們的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課堂要求是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我覺得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簡潔而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看書時也分兩種,一種是圍繞獨立思考題看書,找答案,另一種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疑等等。讀了該書這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

以清晰授課為例;關於清晰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而讀了《有效教學方法》的清晰授課後了領會到: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瞭解教學內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絡,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閱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

教材的聯絡,掌握其中心內容,確定教學目的,考慮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巨集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可以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通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同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裡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達到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有效的指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行為做出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讀完本書後,我對於書中所提到的有效教學這部分內容產生共鳴,也從中學到很多。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2

著名作家伊拉斯謨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教師的標誌就是堅守他的類似於家長的職責……在某種意義上他也要成為一個孩子,使他可以把學生吸引到他身邊來。”我們知道,任何階段的學生都是具有趨向性的。在家庭中,學生家長給予孩子的教育是最基本的,從呱呱墜地始,孩子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自於家庭中的話,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家庭成員影響到的,養成的第一個或好或壞的習慣也是通過家庭獲得,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擺放正確,堅守我們在學校中應該承擔的相當於家長的職責。並且要學會了解學生的習性,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才能更加的將自己滲透進去,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從而成就自己成為更好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幽默是一種魅力,能夠嫻熟的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學生印象又達到了寓教於樂的境界。在課堂中,運用幽默的同時,我們要學會對學生微笑,將兩者結合起來,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在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微笑面對生活,微笑是我們對學生的肯定,是對他們的讚賞,是對他們的關愛,是真的很重要。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讓學生成為我們的“最愛”。當然,教師也是普通人,我們不能要求對每一個人都轟轟烈烈的去愛,我們也不能要求教師時刻都有一個好的心情,但是教育之愛往往在日常教育中無意的就傳播了出去,並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努力給學生展現一個豁達開朗的自己,使得最深切的感動往往是體現在每一個平淡而又平凡中的日子裡。還記得初入校園時,我不善言辭,在某一天體育課的時候不慎將腳崴傷,強忍著疼痛打算忍到放學回家再去看醫生,是我的啟蒙老師第一時間發現了我的不適並將我送到醫院,事後還對我無盡的關懷讓我記憶至今,後來才知道,當時的她身體也很不好,但我竟然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不適。所以等我長大,和我的啟蒙老師成為了同樣的人,在短短的帶班的幾個月,看到學生身體不適,終於體會到了老師當時的.感受,當我牽著三年級小朋友的小手關切的將她帶到醫務室,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被老師牽著小手的模樣,當我心情不好時,也會有意剋制自己在學生們面前的情緒,不把負能量帶給他們,讓他們享受理應得到的快樂生活。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之愛,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就會影響終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以前常常說,給學生一瓢水,我們應該有一缸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我們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發現,一缸水也早就已經遠遠不夠,我們應該有一汪活水。何為一汪活水,這就是我們說的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一個時代的文學創作,與同時代發生的歷史、文化事件有著緊密的聯絡。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時代在進步,學生在進步,為了能夠不落後,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學習,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體會工作的樂趣,體會學習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主課副課,我們總是免不了跟學生打交道,為人之師,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注意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這也在告誡我們,一定要遵守承諾,一諾千金。家庭教育中也理應如此。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有壞情緒時,當他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他們對自己期望值過低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給他們一個堅定的信念,積極的期望,幫助他們遠離壞情緒。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我們要做的是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在遇到小岔路的時候積極的幫助他們。我們要明白,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及引導是會讓學生更加的提升自信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後成為最優秀的學生。

所以,在最後,讀完這篇文章,真正讓我明白的是,每一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陪伴了孩子們最長的階段性學習生涯,我們都應該抱著這個堅定的信念去影響學生。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3

本期我校開始承擔市級"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課題實驗,按照上級要求,我校四——六年級各班均要進行此項實驗,最近我也多次參加學校及上面組織的各類聽課學習活動,通過學習讓我感覺收穫很多,感想不少。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自己的見解:

一、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基本上領會了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途徑的"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基本涵義。明確了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三個要素,掌握了課前"一案三單"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更重要地是懂得了有效教學的理念要求,著力解決"學"的方式轉變帶給"教"的角色轉型、課的轉型。在以上諸多的轉變中我認為只至關重要的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自身觀念的轉變上多下功夫,通過多途徑的學習提高自己對於有效教學的認識,加深理解,為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二、錘鍊教學基本功。

韓立福教授提倡的"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有效教學理念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現了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教師只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一節課中的語言要簡要、精練。語速過快、重複話多是我一直以來的毛病,所以以後我應注意個人教學基本功的訓練。說話、速快慢適中,保證學生能明確要求;對於學生自己能解答的問題不在囉嗦重複,要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另外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加強多種教學資源的合理整合。

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在課堂的應用中,看似教師的的負擔變輕了,教師變懶了,實則教師的備課任務加重了,教學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更高了。課前教師既要備"全景式教學設計",又要精心準備"一案三單",加之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組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所以我們就要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聽起來師生關係好像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則不然。"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教師,才會注意聽他的課,注意力集中,思維也會活躍。教師的人格與信任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驅力。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老師無私的愛,師生平等對話基礎上的。老師應該嚴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應當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真心和他們交朋友,談思想,這樣他們才會真心喜歡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五、要重視學生的合作、探究性學習。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後導,全面發展,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織教學,整個過程以問題為主線,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所以作為教師要切實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要從探究性問題的設定、小組活動的形式、組內成員的分工、探究性學習的方法等方面下大功夫,努力提高小組活動的實效性。

六、課後勤於反思,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總之,要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把學生放在首位,應給人一種感受,一種共鳴,一種思考。課堂教學的研究道路深遠而漫長,今後的課堂給孩子提供的空間多大才合適,又該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支撐點呢?類似我該思考的問題還很多。我將會不斷地探索下去!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4

課堂管理也是門藝術,假期裡我有幸拜讀了《有效教學66個經典案例》這本教育專著中,使我讀後受益匪淺,也深有感觸。下面就談一下我的幾點體會:

1、用心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教師上課時能熟記並且隨時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感到獲得了尊重,自然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親切感,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往往會很好。尤其是我們這些技能學科的老師教的班級多,若是能隨時正確叫出學生的名字,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和管理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2、上課時要充滿激情

教師上課要充滿激情,富有激情的課堂能激起學生渴求知、努力學習的激情,從而有效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課堂要立規矩

積極、向上、有序的課堂規則,會使師生之間的目標一致,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進取心。

4、和學生有個約定

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旦和老師有約定,被老師寄託了期望,他們的智力、情感、甚至個性都能順利成長,學生個個都可雕琢的神話就變成了現實。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期望,並把這種期望付諸思想教育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學生常常會如教師所期望的那樣不斷進步。

5、課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愛而不寵”就要求嚴之有情、嚴慈相濟。

6、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要認識到學生不可能不犯錯誤,當學生犯錯誤時也正是他們成長進步的契機,因此教師要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並保持平和的心態,它是正確對待學生犯錯誤、幫助學生有效改正所犯錯誤的關鍵所在。

7、儘量不當眾批評學生

儘量不當眾批評學生,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學生的人格。有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帶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地拍拍肩的動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8、用好學生輿論監督

群眾監督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學生心形成一道屏障,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範、激勵每個學生的行為。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5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社會小公民。十餘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同時也領悟到要一名教師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教師的成長,源於讀書。去年,被評為了琿春市級地方課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認定,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上學期讀書期間,獲得了一本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書籍——《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為我的課堂教學又一次指明瞭方向。

《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出發點,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改進,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怎樣才能達成有效教學,並理論聯絡實際,列舉了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教學的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更好地進行有效性課堂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指引了方向。通過閱讀陳教授的著作,結合我們學校正在實施的“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教學工作實際,有以下體會:

一、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先學和自學,培養他們的學習責任,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對於自己的學習任務和遇到的問題,必須自己勇敢的.去承擔。通過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時不等不靠,不依賴別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有效教學贏得了時間。

二、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果要有效果,有效益,必須是在師生共同配合下完成。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係,我覺得教師應善意地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責任,下定決心、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喜歡你,喜歡你的課堂,有效教學在和諧的氛圍中得以實施。

三、善於發現和總結。

《有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一書,是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和總結而成的。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自己的綜合素質,讓有效教學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總之,通過閱讀《有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我在工作中有了很大改進,實踐教學的課堂效果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