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

關於數學核心素養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實施這一目標,數學教師起著主導性作用。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完成這一歷史重任,是廣大數學工作者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

我覺得:一、教學過程要從激發學生自發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只是配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發揮作用。這一教學思想雖然在上學時已經瞭解,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常常因為找不到出口而難於落實,學習了核心素養之後不僅從思想上,更從“從學出發”為抓手,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二、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為“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這些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因為以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最終落腳點。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的認同感。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學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計算技巧,而是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

三、教學成長要從經驗積累上升為科學研究。

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斷完善進步的過程,數學學習尤其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這使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要多問多學多積累,並要勤於筆耕,善於思考,將教學研究的作用充分發揮,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總之,通過學習數學核心素養,思想方面讓我更加明白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教師工作的特殊意義,實踐方面我會通過研讀課堂教學紀實和點評找到差距,我相信通過這次學習會受益匪淺。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2

帶著對核心素養的懵懂認識,和團隊的小夥伴們共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學到了什麼是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知識,為自己接下來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指明瞭前進方向。

教育部把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余文森教授從理論到實踐,為我們解釋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

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我們的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書中特別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既有知識的詳細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通俗易懂,感受頗深。

對於音樂學科,除了知識技能,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需要滲透文化理解、培養品格。針對不同特點和層次的學生,結合教學實踐和思考,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做到:

1、鼓勵全員參與,促進能力提升。

由於學生能力、興趣的差異性,傳統的課堂容易出現兩種現象: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堂上佔有優勢,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課堂上處於弱勢,逐漸失去了課堂話語權與興趣;教師關注中等和較弱學生能力培養,無法滿足能力較強的學生求知慾望。

教師作為課堂引導、組織和提升者,要抓住學生愛動、期待被肯定的共性,尊重和滿足學生需求,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音樂欣賞課上不熟悉的`作品學生不易接納和喜愛。教師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後,可以鼓勵學生把作品以音樂情景劇的形式呈現。

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擅長或感興趣的合作小組,如編劇、演唱、演員、背景音樂等;學生在自主編創、展示中必然遇到對音樂理解的問題,或請教同伴或請教老師,以主動進一步理解音樂。

這樣,被動的灌輸就轉化為學習和實踐的需要,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和能力提升。

2、引發深度思考,促進課堂生成。

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中要通過環環相扣的有價值的的問題,不斷去激發學生們的思維潛能。

書中講到:當學生已經有能力閱讀和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後針對他們在閱讀和思考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律和規則,而不是一種可採用可不採用的方式方法。

按照這條規律進行教學,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立學習能力,很快會發展起來。所以在音樂課中更應該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勤於表達,這樣才能促進課堂生成,提高課堂實效性。

3、深入音樂實踐,促進文化理解。

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錘鍊品格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可以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理解音樂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從音樂走進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家鄉和民族分組探究,蒐集和整理家鄉的民歌,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分享。分享的同學通過民歌更加了解其文化,傾聽的學生提升了知識與審美。

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學生積累的素材是零碎和片面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搜尋網路資源、博物館資源、請教專業人士等途徑開展音樂活動,在課堂上進行長線的實踐過程展示。如學生自發形成興趣小組在博物館尋找編鐘,聆聽千年前的聲音在課堂上分享;進一步探究中,製作了模型講解它阻止泛音產生的原理,理解工匠精神;在持續和深入的實踐中,產生了對民族音樂和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和研究,將一些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真正以“人”為本,啟迪智慧,培養思維,讓所有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多說、多唱、多演,感受音樂的快樂,從而不斷地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3

對於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首先要清楚作為“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才會明白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

當然,它不僅挑戰我們現有的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同時也拷問著校長和教師的教育素養,從概念到行動,從“知識至上”轉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高中階段的數學內容和國中階段相比,無論是知識點數量的倍增,還是具體內容認知難度的提升,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基於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融入課堂教學目標,關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在教學中的可實現性,使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首先應當深入瞭解本班學生個體的實際知識基礎和相關能力,以更為貼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講解和課後作業設計,以此達到促進學生個體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當然,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教授數學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對相關領域的問題進行計劃範圍內的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的層次和階段,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輔助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為新課標和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的落實探索出更為合適的`途徑。

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部分新知識是由已知定理或性質進行邏輯推導和演繹轉化而來。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是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是演繹。這兩種數學研究方式很常見,且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也經常被論證和講授,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核心素養時,要善於根據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內容推導和演繹推理方面的訓練,以此來有效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完善,使學生藉助正向或逆向的邏輯推理方法擴大自身的數學知識範圍,豐富數學知識內容,從而獲得解決數學複雜問題的有效方式方法。

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數形結合的思想是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數學思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該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和習題應用,充分掌握教材的編撰意圖和設計模式,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整合,以更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內容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構建數形結合的解題思想。將一些較為複雜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直觀的圖形來進行剖析和研究,提升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運用數學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推斷,形成關於研究物件知識的素養。為此,教師應該將現實案例引入到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來,構建模型,進行推斷獲得結論,通過將數學中的資料和生活中的實際進行連結和講解,通過生活案例的發展變化來展示卷面上的資料變化,以此激發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優化自身數學分析能力的同時,提升實踐應用能力。資料分析素養對高中數學課程中概率與統計部分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把教學重心放在單純演練習題上,應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資料分析活動的全過程。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4

團隊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接近尾聲。在未讀這本書之前,只知道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格,具體在課堂中如何滲透、挖掘、運用還不清楚。

這本書不僅有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觀重建,還有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作者余文森教授闡述的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讀者讀了豁然開朗,收益頗多。

讀了這本書,使我倍感壓力,想到教育為孩子一生打基礎,責任重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抓牢學生核心素養,助力學生成長。為此,我想到了三個關鍵詞:關鍵、共同、個性。

一、關鍵

1、關鍵能力和關鍵品格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包括閱讀、思考、表達的能力;必備品格包括自律、尊重、責任。這些關鍵能力和關鍵品格,要求教師在課堂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為孩子們創設能力環境和品格形成環境,並對能力和品格進行有效地指導和幫助。

2、關鍵期

中國小是孩子素養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時間,這些素養就很難形成。正如有學者說,人們在基礎教育階段讀的書會進入血液和神經,會成為精神的一部分。錯過了這一時段,就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孩子們在關鍵期掌握關鍵能力和品格。

二、共同

1、核心素養框架相同

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2、學科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兩者方向和性質上是統一的。

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兩者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兩者是相互包容,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係。

書中還呈現了高中課程標準修訂所提煉的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體,其各個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內容上相互交融,在邏輯上相互依存。

三、個性

在培養孩子們共同的核心素養同時,還應該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培養不同個性的孩子發展,例如創新精神、批判精神、思辨能力等。有的孩子就是有某一方面特別突出,我們就要多鼓勵他勇敢的開發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天賦和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包括精神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要培養學生有價值感,對知識充滿好奇、為未來充滿信心、成為快樂的人。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5

20xx年2月8日上午,馬校長為我們解讀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後我感受頗多。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文化基礎),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自主發展),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社會參與)。

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人文底蘊);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索(科學精神);樂學善學、勤於反思和資訊意識(學會學習);珍愛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社會擔當);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應用(實踐創新)。

由3個大方面逐步細化為6個基本點,再進一步細化為18個基本點。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程序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資訊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係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6

通過本次的學習,對大單元教學有新的認識,專家的講座內容結合了國中數學知識和具體課例進行解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們都是以零散的知識點為載體,以課時為單位的視角,孤立的進行課時教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識之間的聯絡。如果老師們以學生的深度學習為出發點,以大單元主題教學為新的教學模式,整合教學目標,就能讓知識間的聯絡更清晰,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構建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結構。數學大單元教學是數學思想的整合教學,我們應該挖掘一個單元中符合課標的大的數學思想,學生需要掌握的超越知識和技能的數學的.核心素養。也就是說教材只是一個能力提升的素材,當我們突出一種數學思想時,應單元統籌考慮。教學應做到教前面的內容,如果後面有廷伸就要適度延伸,為後面學習開一扇窗,那怕敲一道縫,播一粒種子,讓它在那兒慢慢拓開為一扇門,發一下芽。學後面內容應該往前面再“溫故”一下,把當初不太懂的讓孩子站在一個高臺上回頭看山下的風景,這樣實現“教前顧後”、“教後顧前”來達到前後兼顧。大單元教學要求老師要對數學知識有整體的瞭解把握,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更高的瞭解,這樣對大單元的把握才更清晰準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自己去整合研究,收穫更多。對於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思考才能更好的教學。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知道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

1、人文底蘊,是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於人文底蘊來說,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著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為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3、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資訊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資訊飛速發展,“網際網路+”等社會資訊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資訊,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資訊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命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知道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為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

9月14日下午我們仙台鎮中全體數學老師通過釘釘直播觀看了“基於數學素養提升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專家分析和講解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真是乾貨滿滿,讓我們受益匪淺!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落實大單元教學。首先必須設計好日常課時教學,熟練掌握全國中國小數學優質課教學設計評價標準,嚴格遵照執行河南省中學數學優質課教學設計的五個基本結構,在新課標和大單元理念指導下紮紮實實做好日常的每一個課時教學。

大單元設計中的“大”就是“遠大”既可以理解成站得高看得遠。又可以理解為包含的內容多、課時多、關聯多、銜接多、對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多。專家分析在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驗中要遵循九個要點:大單元教學主題名稱、教學知識結構體系、大單元教學研究的方法即“一般套路”再到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解析、學情分析,課時安排、專項訓練、大單元課時教學設計與實施和最後的教學目標評價反思等。以《一元二次方程》一單元為例先是歸納概括出了概念,接著抽象出了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常數,a不等於0),進而發現了與解有關的兩個重要結論體驗了研究代數的方法從問題情境中抽象建立模型再到最後的歸納概括。以及在這些過程中運用的類比、轉化、分類、模型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最後聯絡生活運用方程思想解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程最後師生共同朗誦的“數學強,則少年強!數學強!則國家強!”讓我們深有感觸。

大單元教學是種子!,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注重細節,站在課標和教材之上,高瞻遠矚,把握全域性,從情景線、問題線、知識線、能力線進行設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培養能力、落實素養,大單元教學就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9

素養,何為素養?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養?特別是在今天提倡新課改的浪潮中,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可以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來反思一下,我們是否具備了應該具備的素養。自己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還是得過且過,還是???起碼要對得起每天面對我們的那幾十雙明亮而又渴望的眼睛。

一、豐厚全面的文化

我覺得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麼文化從哪裡來?那就是從閱讀中來。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參考,更重要的是博覽群書。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的教師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的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不是這樣,這可能與自身的成長有關。語文無論怎麼定位,始終是母語教學,語文始終離不開文化。那麼,一個教師缺少了文化內涵,是不會把語文教好的。國小生雖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問題多,他們什麼都問,什麼都敢問,一個教師總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學生玩“踢球”,也有失教師的職責。古語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功能什麼時候也不能丟失。轉變教師角色與教學方法,不是把教師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個語文教師要始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這也是我們說的繼續教育。

二、精美流暢的語言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我見到許多語文教師說話很隨意,想什麼就說什麼,一句話重複幾遍,且時常帶著口頭語,一聽到這樣的教師上課,就感到不舒服。還有的教師方言很重,語氣平淡無味,在範讀課文時,還不如一個學生。這樣的語文教師怎麼能有語文感染力。相反,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往講臺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氣和音質上就技高一籌。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準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一個非常有修養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規範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麼他們的語文能力一定能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國小生正處於發育時期,他們有極強的模仿傾向。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三、燃燒的激情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文字的解讀,來自於對生活的感悟,來自於對學生的熱愛。有人批評說,教師的激情是一種造作,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必須能做到以情激情。如,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麼,你面對學生,也不能把你內心的傷感留給學生,虛偽的也是善良的。一個有激情的教師始終是想著孩子所想,始終和孩子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字與讀者的內心。

四、專業的知識

對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麼對於教師來說,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國小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具備那麼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此話完全是教師在自己推卸責任,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資訊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裡,但是電腦永遠也無法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於不教知識了。所以說,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一個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五、敏捷的思維

一個語文教師,特別是國小語文教師,只有閱讀積累、專業知識、豐富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所不同的是,它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字、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比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開始讀書,而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麼教師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問題還要優化問題,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再如,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不僅要注意傾聽,同時要迅速的分析學生的語言,要敏捷的判斷出學生髮言的價值所在,然後是有針對的點撥或概括。有的教師,不能機敏的反應學生的問題,學生髮言就點頭,說什麼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學生自己評價,教師是十足的指揮官。我覺得這樣的教師不是非得要那樣做,而是自己的思維節奏跟不上,也就是說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0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閱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閱讀積累。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1

字字入心研課標,沈思篤行提素養。20xx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於今年4月份新鮮出爐,學校在第一時間為全體教師購買了新課標,暑假通過認真研讀《20xx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瞭解和鑽研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全面、準確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有的放矢、遊刃有餘。下面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淺談自己學習收穫。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佔格,在每次教學時,要儘量留10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閱讀教學重在平時。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在教學一二年級時,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課標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語文教學並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線。《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低年級要求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能用便條、簡短的書信等進行交流。”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用心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讓我的課堂有濃厚的語文味和快樂的笑聲,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新課堂。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

本人通過學習了這個新課標,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瞭解到刪除的主要內容有:

(1)有效數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3)利用一次函式的圖象,求方程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關內容;

(5)視點、視角;

(6)計算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第二、瞭解到增加的主要內容有:

(1)瞭解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

(3)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判別方程是否有實根和兩個實根是否相等;

(4)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

(5)體會一次函式與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係;

(6)瞭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及正多邊形與圓的關係;

(7)為適當加強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證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垂徑定理,圓周角定理、切線長定理等。

第三、知道了本次數學要求從“雙基”變成了“四基”。既: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第四、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①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提高思維水平。

②一定要改變學習數學的方式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③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等。

總之,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四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3

通過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認識,素養滲透於人的整個心靈,也讓我在教學上有了新的體會和探索。

1、關注點的轉變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在之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基本上是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後把任務完成,再在學生演唱展示時檢驗教學效果。至於學生怎麼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會唱會說就行。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應該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之中是否陳述了自己的想法,;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麼解決音樂難點的方法。

2、轉換教學策略

在這本書裡,我還了解到一種情境化的具體策略。如何能夠讓學生參與進來呢?在歌唱課之中不能只採用學生學唱的方式進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小老師”,“小演員”,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於國小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麼操作,還似是而非。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我懂得了創設情境,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絡生活實際、音樂、影象、動作等等都可以使學生更快的投入進來,對音樂的感知會有更豐富的收穫。

總之,餘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麼,還知道了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指明瞭方向。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4

目前,基於學科素養的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徵求意見,這就標誌著中國基礎教育開始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書中餘教授在“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一主題方面,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作業系統。只有將觀念和理論轉化為實施策略和行動方案,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重心和落腳點。靜下心來細細思考,作為一名社會學科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去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社會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一、語言能力:

在社會情境中藉助圖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

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

三、思維品質:

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四、學習能力:

指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除錯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社會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的關係為:知識能力是學科基礎、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徵、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我認為,讓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質:

一、主動與進取:

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語言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二、監控與調整:

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己監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己激勵、自己調適,適時反思和評價學習效果,並對學習目標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調整,主動適應,堅持不懈。

三、選擇與獲取:

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路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資訊,並結合學習目標對資訊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廣泛涉獵,有的放矢,既勤於學習,又善於學習,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四、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敏銳觀察語言現象和語用規律,能從多角度、新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歷史現象,嘗試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讀和評判多元化現象,勤于思考,探異求新。

核心素養實則也是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課堂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人文性的教學,科學性的教學,發展性的教學,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5

8月30日,有幸聆聽了江蘇吳門教育集團劉瑋校長的精彩演講,感覺自己受益匪淺。劉瑋校長的演講為我們呈現了三方面的內容:目前大部分中國國小教育的現狀、國小數學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現行國小數學教育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做。

聽完劉校長對目前中國國小教育的'現狀的分析,我深深的意識到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的滯後,我們現在的教育還停留在單純的交給學生知識的層面,而對兒童素養、能力的培養卻少之又少。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跟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他們根本適應不了未來的社會。

針對目前的教育現狀劉瑋校長告訴了我們現在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能力?學生要想適應將來的社會必須具備數學核心素養,而不單單是知識本身。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要培養他們適應將來社會的能力。

劉校長也在演講中告訴了我們如何去做。首先,要理性思維全面培育處著力。包括:培育系統思維、圖式思維、批判式思維、創造思維、辯證思維及非邏輯思維。其次,數學化——在兒童自主建構處用心,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通過此次培訓,我明白了目前自己的教育現狀,也明白了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和素養,更明白了在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去進行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