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德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德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德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德育心得體會1

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為他們以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裡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裡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裡頭。撿完紙屑以後,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麼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後,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臺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自願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遠離,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這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深入學生生活,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於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與家長聯絡,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老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絡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老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絡,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著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德育心得體會2

“博學為師,身正為範”——這是我上師範學院時經常接觸到的一句話。如今我也成為了別人的老師,加入到了教育這一行業領域中來。

時光荏苒,不經意就從指縫中溜走。數數日子,我參加工作已經一個月了,嚐盡了其中的各種滋味。在工作的前幾個星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德育培訓課程。通過這幾次的培訓學習,對於像我這樣的新老師是十分及時的,意義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談談這幾次德育學習的心得體會。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視的。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比較明顯,大多數人認為:德育工作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學生的學習好、成績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學習成果。其實不然,學習不僅要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做人,而德育正體現了做人方面。成績只是學習的一方面,只有培養出良好品德的學生,我們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育不僅要重智育,還要重德育,只有這樣教育才算完整,人類才算完美。

這次德育培訓給我印象最深就是關心和愛學生。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經過一個月的.教學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德育內容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當重要。教書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語文學科,我們更應該以愛學生為基礎,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豪感;以表揚為主、少批評,先肯定、再糾正。

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不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導其行,更重要的是以愛動其心。首先,我們先要從的生活小事中關心學生。教育其實是點點滴滴的積累過程,我們要注重細節才能全面地觀察和了解學生,從而對症下藥。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其實,教師什麼都不用多想,對學生奉獻愛心就足夠了,對學生的關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他都會銘記於心。其次,教師要給學生多一點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學業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學習好的還是壞的,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對學習好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期望,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使自己更優秀;對學習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不僅要對他們有信心還要使學生自己建立起自信。無論差生還是犯錯誤的學生,教師都應該要給學生足夠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態,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學生,用一顆博愛的心去愛護每一位學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教師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所以,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德育的培養,腳踏實地地把它做實做細。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滲透其中。讓我們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學生,用自己愛感化每一位學生。

德育心得體會3

古人云:“師有百行,以德為首。”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的生命。“無德不成師,德高才為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師德。我,一個初出茅廬的教師,內心雖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力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可是真要說起如何做,卻是無從入手。但是短短几天的師德培訓學習中各位老師的旁徵博引,現身說法讓我學到了很多,因此我也逐漸懂得了做一名人民滿意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德修養方面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朱和新先生也講過: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裡,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需要母親般的愛,但是教育的愛,更需要尊重,更需要賞識,更需要寬容。

學生是活潑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必須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架子,不僅要蹲下來和孩子尋求平等的對話,還要留有一份純真,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了賞識而來到人間的。賞識教育最難得可貴的首先是對學生,對孩子,對教育物件永不放棄尤其是教育者所傾注於弱勢群體的關愛和期待。賞識教育的奧祕在於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

愛還需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境界,面對露珠一樣的學生,有時候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此外,教育需要責任。責任源於愛心,其本身亦是真愛。如果說,沒有責任的愛是無法存在的。那麼,沒有愛的責任同樣也是不可想象的。教師崇高的職業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教師必須發現教師職業的生命意義。熱愛教師的職業崗位,必須把它與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巨集偉事業和塑造“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新人的重大工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責任就是要求廣大教師要按《教育法》、《教師法》的要求,認真履行人民教師應盡的職責。這種職責是基於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未來的一種深沉的使命感,而又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高度責任心。

二、課改理念方面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為整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動力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一切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卻是扮演探索者、學習者、合作者、引導者、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的角色,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體驗的完整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一個好的教師必須具備三個層面的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蘊,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等。其中文化底蘊是最重要,最難做到的,也是教師最為缺乏的。因為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才能內源性地生長出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此外,教師必須要養成讀書的習慣,經常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參加各種教師培訓活動,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三、教師專業發展方面

學校要發展,教師是關鍵。在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年輕教師來說,教師專業發展要經得住學習關、實踐關、職業倦怠關的考驗。

專業知識是一位教師外在美的依託!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社會、歷史、天文等知識既有涵養人文素質的價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則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新課程中有不少新知識、新實驗、新方法。不學習,不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就會落伍,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些知識進行粗讀、細讀、摘讀、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學本質上更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大凡成功的教師都是很注重學習基礎上的實踐。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步是把書教好,讓學生喜歡你。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研究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教師的試驗田,教師務必立足課堂,立足學生,立足教材。若沒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貼近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成為一種“無效“的教學;沒有研究,也就沒有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有條件的教師要進行教育科研。

據研究,教師的職業倦怠會隨著教齡的變化而變化。據調查,教師的職業倦怠在教師生涯的最初幾年就開始呈現,而且隨著教學時間增加開始不斷加重。為了擺脫職業倦怠,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其次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創造條件滿足自己的高階需要,即實現自尊、自主、自我。此外,還要補充教育哲學資源,加強哲學修養。

除此以上三個方面之外,教師的師德還包括班主任專業化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在此不一一詳述。

這些就是我在暑期師德學習上的體會和心得,並以此鼓勵自己,鞭笞自己,努力使自己勝任教師這個職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

德育心得體會4

今天我參加了由新泰實驗中學舉辦的道德教育主題班會,泰安英雄山中學的張峰老師執教的“感恩父母,回報於行”的主題班會觀摩課,著實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師生。

整堂班會課班主任以主持人身份圍繞學生們身上普遍存在的“情感冷漠症”提出問題,隨著“真情訴說”、“拷問心靈——現場互動”、“體悟親情”、“真情告白”、“感恩於行”、“親情演繹”、“集體宣誓”等活動內容的層層推進,學生們紛紛回憶父母對自己百般呵護與關愛的`事例,隨著下課的鈴聲響起,大家的第一感覺是四十五分鐘太快了!

在課下的交流中,一位來自石萊中學的教師急切地表達了他聽課後的感受:“今天的課太感人了!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今天的教育場景與其說是來觀摩學習的,還不如說是來接受教育的。令我再度聯想到父母對我的愛,宛若春風,吹奏出我人生命最初的激昂,吹散了我人生之路的陰霾。心動,不如行動!我今天下班後的第一件要做事,是要向遠在家鄉的父母問聲平安!道聲謝謝!

德育心得體會5

很榮幸有機會去xx參加由xx師範大學舉辦的這次會議,此次xx之行收穫甚多,不僅美麗的天府陶冶了我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會議精神給了我動力,給我今後的工作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技術支撐。具體來說有以下感想,我用這樣幾個詞來概括我的感受:

一、使命感。

通過學習使我更明白了班主任崗位的角色價值,廣西師大教授李慶忠用這幾個詞形容班主任工作崗位,他說班主任是“鋪路石”“發動機”“小校長”,班主任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育人效果,關係教育的成敗。班主任的地位: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級建設的指導者、中國小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德育教育的骨幹、溝通家長和社會的橋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是中國小生的人生導師。人格高尚的班主任應當是一面旗幟,一盞航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班主任工作對一個班級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可見班主任對班級的發展、對學校工作的實施、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何其重要的作用,再昇華一下班主任工作對一個民族的未來,也有著其他行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只知道班主任工作重要並沒有對班主任準確定位,或定位的高度並不夠 ,通過學習使我深感班主任責任重大、地位高,而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二、責任心。

班主任是一份苦差事,主要表現在:安全責任太重、工作時間太長、學生班級難管、班級考核太多、工作津貼偏低。班主任感受最多的是棘手的事和評比的無奈,班主任品味最多的'是“身累”加“心累”的情感,班主任工作任務重——教育教學雙肩挑,班主任時刻處在矛盾的焦點,表現在學校的要求不敢含糊、一些學生的不配合、部分家長的不理解,班主任是學校工作最辛苦的人群之一,班主任崗位是最需要奉獻精神的崗位。班主任工作之苦、之累與其報酬無法用數學原理來衡量,付出與收入的失調會讓我們的心理失衡,要知道做班主任完全是一種責任,一種問心無愧的責任心。班主任有許多型別,無論哪種型別,關鍵在於責任心,在於奉獻精神,在於對工作的改進和事業的追求,班主任要學會對自己審視、反思,做到與時俱進,完善自我,爭取成功。

三、事業感。

學生是家庭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強烈的事業心是做好班主任的首要條件。對班主任的總體要求是:一高:高尚的師德;兩愛:熱愛教育崗位、熱愛教育物件;三強:教育教學能力強、教育科研能力強、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強,我們要適應學生、追求優秀、熟練崗位責任要求、有個性、勝任班主任工作,從班主任的應做、應會、應能、應優上,形成 的班級教育風格。

四、觀念、理念、意識。

1、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班級工作理念,這是每個班主任工作的追求和價值體現,先進的班級理念對工作是一個目標 。班主任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要求學生:基礎紮實、學有所長、全面發展、個性優良,為成功人生做準備。要求學生:真——追求真理,學做真人;實——為人誠實,學風踏實;新——探求新知,愛——愛已愛人。

2、更新教育觀念。學生因“學”而“生”,學生活的知識,學生存的技能,學生命的意義,學習是前提,生長是關鍵。樹立:學生是人,是發展中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需要平等、尊重、關注,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學生髮展有差別,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一幅珍貴的畫卷。

3、班主任的文化導向。安全重於泰山、責任高於能力、服務打造品牌。安全是不教條,是習慣,是行動和優秀,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永具魅力。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優良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健康的心態和完整的人格,方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承擔應承擔的責任、完成應完成的使命、做好應做的工作,有責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責任高於能力,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比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

4、樹立服務意識。服務是教育教學的立身之本、輔政之基、謀事之道。服務是教師工作的核心、天職,也是靈魂。教師要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學會做人、讀書、能自立;服務於家長——尊重家長的評價、取得家長的認可,讓家長願意選擇你的班級;服務於學校——班主任工作體現著整體、代表著學校、影響著學生,你是主人。

我們應與時俱進,切實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應增強自己和學生的親和力、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度,提高對學校的貢獻力。

五、自我調適。

班主任工作任務重、壓力大,處於各種矛盾中,易產生職業倦怠和心理危機,我們要學會自我撫慰心靈。學會自我控制、學會宣洩、學會轉移、學會滿足,從根本上說教師的心理健康需要自己呵護,我們應有這樣的心態:

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

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

艱難曲折必然,歷盡蒼桑超然、

面對各種關係,班主任要:

平靜地對領導,平衡地對同行

平等地對學生,平和地對家長

平常地對自己,平穩地對工作

遵行規律、順應自然、與人為善,使自己處於和諧的人際關係之中。

本次學習內容很豐富,就我的感受今天只談這些,其他部分由其他同志與大家交流,謝謝!

德育心得體會6

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有幸參加四川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第二屆德育研討會。作為一名培訓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受啟發,令人深省。下面我從德育活動的組織、優秀班主任老師德育課、四川德育教育專家李靈教授所做的《德育主題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以及我對德育工作的感悟來說。

活動組織作為活動的基礎,需要花大量的心思。特別是大型學校活動組織,關係到每位老師和學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學校工作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也是學校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體現了一個學校組織管理、精神風貌等方面的軟實力。因此,學校領導重視、老師全身心投入、學生從中受益都與活動組織密不可分。在川師宜外我們真切感受到活動組織付出的一切,但是有所成長和收穫,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此次參加川師大德育工作主題班會國中部的八位老師分別從家庭、班級、自然、自我、網路五個主題中選材進行了展示,老師們主要涉及了家庭(4位老師)、班級(2位老師)、自我(2位老師)三個方面。主題班會設計的方案新穎獨特,真實反映出每位老師的工作狀態和文化素養。從主題選材上來說,也比較貼近實際生活,和同學們息息相關。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小事說起,從父母之間的`小事說起,從同學之間的小事說起,從自己的小事說起……從目標教學上來說,都抓住了學生現階段年齡特點,從事例教育上升到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認知和探索,最終達到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從內容上來說,通過某種活動或事例讓學生產生興趣或共鳴,從而更好引導學生走進去、再走出來、再走進去。從老師和學生的對話中引導學生從消極到積極,從片面到全面、從無聲到有聲……還有很多方面,但是無論哪個學校的哪位老師,德育主題班會都是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小組合作,落實四清”教育模式展開,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讓老師和學生更好把握主題,達到教育之目的。

四川德育教育專家李靈教授的專題講座,從德育工作的高度、深度、廣度做深入淺出的講解。德育工作的主題都是從實際生活而出,但是要做到緊密結合社會要求和學校教育,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等特點,符合學生知識層面,考驗的不僅是老師把握學生實際情況,更多的我認為是對老師行為教育藝術的集中體現,因此,做好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德育活動的特徵體現在自主性、生活性、體驗性、開放性、生成性等方面,我認為自主性、生活性、體驗性最為重要,教育即生活,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學生自主性就是需要學生能夠接受德育教育,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對學生人格健全的關鍵,無德有才可能會造成社會陰暗面,因此,德才兼備才是一個人完美的體現。體驗性就是要學生能夠通過認知感受轉化為內動力,不斷指導自己行動,驅使自己行動,最後成為習慣。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德育活動的內容對於深刻理解和剖析主題至關重要,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又會反饋學生的認知和體驗。我認為如果說主題是中心,那麼內容就是靈魂,好的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老師從中探究學生的素養,達到教學相長。那麼內容如何選,如何用,如何學,這又是一個考驗老師教學機智的問題。首先緊扣主題,離開主題的內容,學生無論怎樣有興趣,老師無論怎樣有激情,也是偏離軌道。其次,結構清晰,重點突出。一節德育課結構清晰很重要,老師和學生可以一目瞭然,不用花太多時間去揣摩。重點突出,哪怕一節課只講一個重點,學生可以受到教育和啟發,那我認為比起一味的灌輸,一味的為完成任務要好百倍,甚至千倍。內容選擇上不應該過多重複同樣素材,不應過多呈現同類型的素材,我覺得兩個或三個素材即可。簡單才能更加體現美,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故事需要震撼,素材需要“高大上”,我們的實際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把複雜問題結構化,把結構問題簡單化,從而更好把目標落到實處,達到主流價值、導行價值有機融合。

傳統德育工作認為就是班會,隨著社會和教育的不斷髮展,德育工作已經延伸到各個層面,並且在傳統基礎上提煉出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因此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之上的德育專題研究,不僅可以指導德育工作,而且讓各學科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發展。下面我談談幾點感受:

德育工作的重點是德和育。以德樹人,這是黨和國家提出的方針,德才兼備是對新形勢下的所有老師和學生的具體要求。因此在德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培育,培育才能彌補不足,培育才能成長,培育才能開花結果,創造未來。德育是工作,說明德育已經成為一個學校工作的重點、難點。它需要所有人共同付出和努力,更需要專家型、學者型、複合型人才引領,這是一個專項課題,而不僅僅只是某些、某部分參與,它應當成為專業工作。

德育工作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這是一個困擾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問題,更不用說老師和學生。但是從我膚淺的看法來說,我覺得德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一輩子,而不是一天兩天,如果我們能夠把它演變成一種習慣,那麼天天有德育,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習慣成為自然,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養。難的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需要天天付出,時時付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古人談憂患意識,其實就是一種德育工作,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其實不易。因此,德育過程就是一個人轉化蛻變的過程,無定法而不離法才是真法。

德育成長是潛移默化。為什麼說是潛移默化,通過一節課或幾節課就改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能我們自己都不能相信。所以成長就是追求,只有不斷付出,有目標、有行動,長期堅持,那麼德育才能成為可能,才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