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熱門】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我是七年級年紀一名數學教師,我認為要教好七年級年紀數學課,一是要掌握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二是要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技能,三是創新教學方式,做到了這三點,是搞好了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

一、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

通過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我深刻地體會到除了一部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外,大多數學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影響著數學學習效率。

1、閱讀能力差。這些學生往往沿用國小學法,死記硬背,囫圇吞棗,領會理解能力差,不會應變和應用,缺乏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差。這些學生聽課時抓不住要點,聽不入門,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越聽越玄,如聽天書,掌握不了教師講解的知識。

3、思維品質差。這些學生常常固守國小算術中的思維定勢,不善於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狹窄、呆滯,學習數學倍感困難。

4、理解記憶差。這些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往往滿足於記住結論,而不去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也就不會真正應用。

5、表達能力差。這些學生學習數學時,格式混亂,表達不清。尤其是幾何解證,對“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文字語言”這三種語言不能融會貫通、相互轉換、作圖失準、條理不清,缺乏數學應有的嚴謹、邏輯性、條理性。

針對上述存在的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我們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樹立信心,強化學習動機。對他們進行強化記憶訓練,讓其熟練各種記憶方法,篩選適合他們性格和個性的學習方法,反覆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讓其掌握基本的數學方法,培養思維品質,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數學成績的目的。

二、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技能

要教好七年級數學課,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這就要認真做到下面三點;

1、多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教師一定要多參加集體備課。在參加集體備課時要認真做好記錄,遇到沒有把握好的課時立即提出,請大家參謀,綜合考慮各種方案。同時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大家討論,吸取正確的意見,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2、多聽課。只有多聽課,才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在聽課中,認真學習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於努力學習、積累經驗,不在於教學時間的長短。

3、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書,我們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講授本課程的內容,學生學習才會有依據,學生課堂上跟不上老師時可以參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師的思路,所以應該重視教材的鑽研。在備課過程中,在不離開教材的原則下,可以參考其他教科書,對比它們的不同之處,尋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

三、創新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方式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二是創新學生學習方式。

1、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一是與學生多溝通。主動與學生多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非常重要,這樣有利於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只有多溝通、多瞭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是注重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由於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所以上課時間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時間。所以,教師必須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善於組織、調動學生進行學習,充分地利用好上課時間,使每個學生每堂課都有收穫。

三是注重打基礎。由於學生基礎較差,教師上課時應以學過的內容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從熟悉的內容轉到新內容的學習,做到過渡自然。對於學過的內容也可能沒有完全掌握,則可以花時間較完整地複習學過的內容,然後再學習新知識。作業的佈置也以基礎題為主,對稍難的題目可以在課堂上講解,讓學生整理成作業。

四是運用多種技巧教學。對於大部分的數學題,學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們在七年級階段還沒有形成解題的思維習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解題,教師應總結解題的方法,分為幾個簡單的解題步驟一步步地解題。通過運用多種技巧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題思維和解題能力。

2、創新學生學習方式

一是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同時精心組織每次合作,使他們在有效、有序共同學習中得到交流、受到啟發。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時要適時地採用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使學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別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識面又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是注重體驗,勤於動手。數學教學不僅僅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

三是打破常規,勇於創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提到教學成績的重大課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和諧、活潑的氣氛。只有在一個相對寬鬆、包容的環境中,學生才敢於去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插上創新的翅膀,也才樂於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於開發資源,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只要我們教師打破常規,勇於創新,就會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數學是技工學校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是技工學校學生知識框架的核心基礎。它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理論知識對學生的思維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數學教學過程中,發覺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既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更無法滿足專業課程對數學教學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數學課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和調整,以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下面就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改革和調整談談自己的體會。

結合專業課講解數學,提高數學的實用性

“老師,學習數學與我們所學的專業有什麼關係?”我常碰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我一直注重課堂教學思維的嚴密性、邏輯的嚴謹性,而忽視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學生雖然能夠比較熟練地解題,卻不明白數學與自己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數學,更不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專業課中的'實際問題,就造成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甚至不學。因此,有必要將數學教學與學生專業緊密結合,提高數學的實用性。

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的途徑就是儘可能結合專業課講解數學的概念、數學習題,要多采用與專業課有關的例子。比如,在講函式的概念時,可以結合具體專業多介紹一些與函式概念有關的問題,如在三產業類專業班級授課時介紹產品總銷售量與利潤就可建立函式關係,在電儀類專業班級授課時介紹電壓與時間、電流與時間等問題;在機械類專業授課時,介紹產品生產總量與產品成本等例項。通過結合學生將要大量接觸的、與專業課有聯絡的例項講解數學概念和例子,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這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也能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減少繁瑣的理論推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技工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不需要用嚴密的邏輯來證明一個純數學的問題,因此不必要求學生對一些數學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像高中那樣弄得清清楚楚,而是要求學生能用這些公式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因此,教學中一些不必要的、耗時的理論推導、公式證明都可以刪減。如對數的運演算法則可以只作介紹;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只須給出公式而不需要推導。

但是,在教學中也不能過多的刪減教學內容,否則很難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奠定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的許多概念如集合、函式等都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抽象思維得不到發展,就難從具體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的數學模型並加以解決。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把握好尺度,使數學教學不僅要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還要讓學生能夠接受,同時注意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付出努力才能掌握。

實施分層教學,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進入技工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數學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完全一樣,就容易使基礎好的學生認為所學內容太簡單,對所學內容缺乏積極性,逐漸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基礎差的學生則對數學深感學習吃力,以致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信心。根據學生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可打破教學模式單一的局面,在同一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採用多層次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中實行同步授課、而對教學目標、課堂練習、佈置作業、學業考核等實行分層次實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函式的概念”教學中可分三個不同的教學層次,第一層為: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子建立函式概念的模型,如學習科目與學習成績兩者就可建立函式關係:第二層為:用數學詞語“變數”理解並抽象出函式的概念:第三層為:用集合觀點理解函式概念的三要素即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再如,在教學過程中,先講授能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再講授難度較大的例題,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一步提高。佈置課堂練習時,讓基礎好的學生解一些難度大的綜合性的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解一些簡單的題,教師在學生中巡視,隨時點撥、引導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這樣能夠使學生找到學習的起點,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設計好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不僅枯燥,也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好課堂,在教學中注意與學生的互動,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猜想、分析等各種數學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注意設計情境,啟用學生思維,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已知”去探索“未知”;鼓勵學生從問題的解決、從自身經驗、自己發現並進行總結。從中去感悟數學思維方法。例如,在講對數的定義時,可以設計三個問題:一是已知、如何求?二是已知,如何求?三是若已知,如何求?舉例後學生可以解決前兩個問題。接著讓學生猜想是否可以取任何實數?同時猜想在的情況下如何解決第三個問題,學生的思維給調動起來,急於尋求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在教學中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數學科普故事,或講數學名家的趣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上感悟是:為了使學生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專業課和實踐中去,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教材是以多樣、形象、有趣為宗旨。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剛教學一年的教師,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年級數學教學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二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只能達到40-6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中:一個文具盒12 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到操場,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後看,側看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東西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到題: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有時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頂頭飾帽,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卡片,然後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遊戲場景中多次重複加數、和、被減數、差、因數、積,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分性記憶,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釐米,再用尺子畫出一釐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張開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長讓學生反覆的數一數、做一做,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米等於100釐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總之,情境教學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學生個性的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進行設定,也可根據教材內容的可行性進行設定,也可在教學硬體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設定,只要有一點情境,學生就會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四個學年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改特色,新教材優點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絡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二、新教材的困惑

1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忽視了法則的重要。在教材中,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我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但是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表達只鍛鍊了部分學生,部分學習好的學生。而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會表達,即使課堂上會了但過後就忘,對這些學生還是應把法則交給他們。

2、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合作很重要,學生互相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小組學習中往往學習好的同學滔滔不絕,而學習差的學生只能作為一個聽客對這些學生來說小組學習的效果極差。

3、新教材教學的內容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對教師和學生要求很高。

4、新教材的知識內容不連貫,不知是不是編者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由於不連貫造成學生學後忘前,需要前面知識鋪墊的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