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這是楊善洲老書記最本質的精神所在,學習老書記就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好黨員。

楊善洲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幹。要保持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為黨的事業甘於奉獻自己。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卻是永恆不變的。我們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的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更加積極的投入學習。

我認真學習楊善洲精神,深刻地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談出了自己對學習的認識,通過這次學習,對我開展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深刻反思和認真領悟,我有如下一些認識。

一、通過教育,認識了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意義和重要性。

開展學習楊善洲老書記教育活動,能夠使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貫徹落實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開展先進性教育,能夠用廣大黨員的行動來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

二、通過對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學習,明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

經過學習和討論,我明確了作為一名工作的共產黨員在新時期的先進性,一是要立足本質、全心服務。熱愛事業,堅持黨的方向;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爭創一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優質高效,精益求精。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能力,爭創一流工作業績。三是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執行黨組織的決定,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四是不計得失,樂於奉獻。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牢記“兩個務必”,抵制貪腐現象。

三、學習楊善洲老書記增強了自己的黨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同時還應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鬥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裡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裡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剛才袁七星同志帶領著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以下龍進品同志的先進個人事蹟,下邊就由我來談以下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時代先鋒”法官龍進品的事蹟隨著各大媒體的突出報道,傳遍了全國各地。

我也認人真真地看完了他的事蹟,看的時候充滿了感動與欽佩,看完後深感認同和深受啟發,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效果,這就是不平凡之人。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吃過苦,也經歷過很多波折與辛苦。以前總以為,我們不懈努力、辛苦打拼,為了什麼?不就是“鯉魚跳龍門”——從農村走進城市,改善生活環境,追求安穩舒適點的生活嗎?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後,再回到農村,確實需要勇氣。而像龍進品這樣紮根基層,為民辦事,化解糾紛,18年如一日以真情維護民族團結,用法律構建和諧鄉村,那就不光是勇氣能做到的了,那是一顆愛民護民的赤子之情,那是俯首甘為儒子牛的無私奉獻之心。龍進品的事蹟深深感染了我,讓我覺得自己的渺小,使我改變了以前那種自私和狹隘的.想法,我想也感染著人民群眾和廣大法官,特別是給了我們基層法院工作人員莫大的鼓舞,鼓舞我們以龍進品為榜樣,紮根基層,創先爭優。

具體來講,我覺得要學習他的“三得”精神:

一是能夠“沉得下”,長期紮根於邊遠山區解決少數民族民事糾紛。基層法院的法官註定辦不了揚名的“大要案”,更多時候,法官們需要離開法庭,走進社群或者送法下鄉,這就需要我們“沉得下”,需要我們拋開市井名利,拋開浮華虛榮,安心工作,切實服務於民。

二是能夠“耐得住”,風雨無阻堅持19年。“人貴有恆”,偶爾做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不足為奇,但要持之以恆,長期以往,甚至十幾年如一日,那就很難很難。靠一時的熱情不行,靠一直的忍耐不夠,最需要的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顆熱愛這片熱土、熱愛普通百姓的心。正如龍進品所說“一個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時間長了,就會捨不得這塊土地,更捨不得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我的根就在這裡。”

三是能夠“幹得好”,做到辦案千件零改判、解紛萬起零投訴。面對基層法院案件多、人手少的現狀,辦案法官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辦案效率和辦案質量,用公正的裁判換來人民群眾沉甸甸的信任,以“精品鐵案”化解矛盾糾紛、推進社會法治程序。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幼兒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道授業”,除必要的教育教學活動外,很大部分精力是用在照顧幼兒身上,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性格特徵,對待幼兒又不能一味的批評教育,更多的是靠耐心照顧,幼兒教師要比任何學段的教師更有耐心。沒有耐心,做不了幼兒教師。這種耐心是由愛而發,這種耐心就是默默奉獻。

有一種美,叫細心。幼兒教師,管的是幼兒的喝水、入廁、洗手,日復一日,事無鉅細。每天對幼兒的'吃、喝、拉、玩,都要細心觀察,悉心照顧。從幼兒吃飯怎麼樣,午睡怎麼樣,有沒有特別的表現,都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對身體不舒服的幼兒,更要做到勤觀察,多撫摸、多詢問,做好觀察記錄,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她們用心中的柔情,給予幼兒細緻入微的呵護。對平常人來說,細心是一種好習慣。而對幼兒教師來說,細心是一種責任。

其實我從小並沒有當幼兒教師的夢想,相反的是我並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覺得一輩子直到退休都做一名教師,太沒有意思了。但是當我真正選擇了這個職業,走入幼兒園看到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衝著你叫“老師好”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與喜悅,我頓時覺得其實最一名幼兒教師也挺好,我們班有幾個小朋友很調皮。有一個小朋友,在平時的時候,我一直在不停地叮囑他:不要亂跑。但他仍然跑來跑去,有好幾次他趁老師沒有注意到他的時候,跑到外面操場上玩。我的搭班唐老師總會拉住他,耐心的和他交流,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一不注意,他又向遠處跑去,唐老師緊緊追著,生怕他一不小心摔倒了。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喜歡打人,有一次他跑到後面就為了搶玩具,把別的小朋友臉給抓傷了,唐老師急忙檢視被抓的小朋友的臉,他趕緊讓阿姨帶他到醫務室去消毒。幸虧傷的不嚴重,等放學的時候他耐心細心的向他的家長彙報了,家長非常通情達理,但是也使我們更感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認識到要盡心盡力地愛護和照顧每一個孩子,便會贏得孩子的愛戴,家長的理解。

唐老師在我班級裡,讓我感受到想讓孩子們喜歡你,那就要做到自己也要扮演成孩子跟他們融合在一起,多關心他們,多注意他們,多和他們一起玩,說和做一些他們感興趣和關心的事情,多想一些新花樣吸引他們,這樣你就能讓孩子們喜歡你。

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儘管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內向的、外向的、活潑的、大方的、老實的、頑皮的,但他們都是有感情和思想的,那我們就要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己班級的孩子,學會觀察,對班內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瞭如指掌,讓孩子在我們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做最美的幼兒教師,應該要有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完善自己,爭取也成為別人眼中的最美教師。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近期我黨支部組織開展了以“學藍雲,找差距、創佳績”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藍雲同志的感人事蹟深深地觸動和震撼我們每個黨員的心靈,也激發了我們要成為一名優秀中共黨員的決心。

醫生本來不是他的職業,卻因為村民的急切需要,而放棄本來穩定和喜愛的工作,依然揹負起五鄉五弄人民健康的責任,從一個職業跨入另一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都是那麼難以理解,而於他卻是哪裡需要去哪裡,回鄉教書剛開始亦非他本願。只因那時候缺師少教,村裡的知識無人普及,他才選擇的教師工作。後又因山裡村民們生命健康沒有保障,才棄“文”從醫。從始至終,他心中都是以人民需要為目標,努力踏實地為人民做實事。堅守著一顆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一種習慣,一種堅守,一種堅守,一種信念,一種信念,一種人生。藍雲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無悔的,他真正做到了像保爾·柯察金所說的那樣:“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在人們感嘆“人心難測,世事艱難”,人們為各種利益奔波勞碌,爾虞我詐傾瀉而下,清澈歡快而義無反顧地展示了世間最原始的美好和對美好的追求。瑤山裡永遠不會忘記那背藥箱奔波的背影那夕陽下燦爛的光輝,那朝陽升起的希望。哪裡需要他,他就會在哪裡出現,多麼唯美善良的本性啊。只是英雄離世得太早,我們還來不及唏噓,他已飛往天堂,也許他真的是天使,上面召喚他了,他該回家了,該好好休息了,他真的太累了。

他走了,但他的事業,他的精神卻將永遠影響和指導著我們,他是我們每個黨員,每個人學習的楷模。尤其是即將邁向工作崗位的我們,藍雲的精神對我們的指導意義真的很大。我們不用再削平腦袋要進大醫院,腳踏實地地學習,將來到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去,真正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哪裡需要我們哪裡就是我們的最佳去處。拭去心中那些為名利的塵埃,以藍雲同志為明鏡,人生又怎能會失去意義呢?

藍雲同志的精神處處閃著平凡而執著的光輝,然而平凡的生活早就他非凡的人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些人死了,打他卻還活著。”是的,藍雲就是其中一個這樣的人。讓我們永遠都記住吧!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眾所周知,組工幹部肯幹、狠幹、苦幹,是一群“風裡雨裡,我們都在辦公室裡”,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線上的公務猿,他們責任大、工作重,在組織建設、人才管理的工作中,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很多人白加黑、5+2的高強度工作,有病不能適時治療,有飯不能按時吃,身體在慢慢的透支,從來只把“因為連續加班突發疾病身亡”的新聞而嗤之以鼻的我在聽到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事蹟後,卻默然無語,作為一名基層黨建工作者,我理解並尊敬他。

你是否看過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是否為國家的強盛變化由衷的自豪,在繁盛強大的`背後,在於千千萬萬人的不懈努力,楊漢軍部長,為引進人才,10天行程1.8萬公里,行程包括波蘭、以色列、俄羅斯三國,不停的在倒時差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如果是你不累麼?累!但是這是責任,這是一種信念,為國家引進人才,壯大我華夏的一道坎,這是一種奉獻,古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奉獻,現有楊漢軍同志“不做太平官,挺身當闖將”是奉獻。

共產黨員身上,似乎有一種力量,努力造福群眾,實踐人生價值,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連軸轉後暈倒在辦公室,通過工作造福人類就是他的人生意義,楊漢軍同志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所忠誠的事業,他深知為國家、為黨、為群眾所做的一切是身為黨員的責任;他敢為民做事,敢擔負起為民謀福的重任。他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才叫責任,什麼才叫擔當。

覺得累的時候,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理想,想想肩上的責任,我要學習楊漢軍同志,愛崗敬業,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把楊漢軍同志作為一面鏡子,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紮根基層,盡職盡責,任勞任怨,要樹立當幹部幹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盡職守、勇於負責,傾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專注投入,不懈進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樂觀向上,頑強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一名基層幹部,讓人時常唸叨,難;讓百姓泣淚感慨,嘆為“好人”、“好兄弟”、“貼心人”,更難。

一名組織工作者,讓人心悅誠服,不容易;讓幹部自覺看齊,成為工作表率、學習榜樣、價值標杆,更不容易。

王彥生,這位基層組工幹部,生前贏得口碑,身後樹起豐碑,被譽為太行之子、燕趙之魂。他以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一往情深、對本職工作的創新創造,不僅生動書寫了一名優秀組工幹部的先進事蹟,更集中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時代風範。

共產黨人的時代風範,首先就在於政治本色的永遠不變,這是王彥生感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核心。面對深刻變化調整的時代,共產黨人惟有保持本色永遠不變,才能凝聚強大力量,引領發展進步。保持本色不變,王彥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性原則、恪守政治責任。保持本色不變,王彥生牢記宗旨、心繫群眾。他把百姓安危冷暖記掛在心,見不得群眾生活貧寒,每每自掏腰包,愛動感情愛流淚。面對受洪水圍困多日的鄉親們跪謝感恩,他在泥水中以跪謝跪,與群眾患難與共、血肉情深。他嚴把選人用人關,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深知“用好一個人,會激勵一大片;選錯一個人,會挫傷一群人”,說得出“組織原則不是任意交換的籌碼”,做得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共產黨人的時代風範,還在於執政能力的與時俱進,這是王彥生被人們發自內心稱道的優秀品質。面對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黨員幹部惟有不斷提高能力水平,才會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會有本領恐慌之虞。只有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增強創新能力,成為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才能促進建設學習型政黨,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正是勤學善思,王彥生善於聯絡實際進行創新性思考。他博覽群書,廣納新知,沒留下什麼臨終遺言,卻留下了眾多書籍和筆記。正是銳意進取,王彥生長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工作。他積極探索實踐經驗,創新工作機制,既注重解決具體問題,又注重從源頭上解決根本問題,到哪裡工作哪裡局面就煥然一新。

“內心除了感恩,就是憑黨性憑良心幹好本職工作”,王彥生生前的一句心靈獨白,揭示了他作為共產黨人所具備時代風範的深層根源。“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他懂得了感恩,進而把這種樸素情懷昇華為對他人和社會的大愛。作為人的良心和作為黨員的黨性,則使他須臾未敢忘肩頭的責任和使命。這一切召喚著他內修政治本色、外鑄執政能力,兢兢業業勤勉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要永遠不變,執政能力要與時俱進。這變與不變,是共產黨員具備時代風範的辯證法,是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方法。王彥生以他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內心修為和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了新時期組織工作者和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成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優秀代表。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必將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當代中國正處於邁向新輝煌的新起點。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黨的執政使命,需要千千萬萬個王彥生式的黨員幹部。讓我們向王彥生同志學習,融入時代洪流,展現時代風範,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續寫屬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專案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劉慧格,是一位70後的普通農村婦女,她勤勞致富,相夫教子,和睦兄嫂親待姑姐,還管是婆家還是孃家她都從不計較得失,用18年的操勞見證了對婆婆趙枝蘭的.孝親。

今年39歲的慧格在1997年嫁到並不富裕的郭民正家,那會兒她為了過好小日子,就想方設法讓丈夫學廚師學做飯,家裡的裡裡外外都由她一個人操持,老人需要她、孩子需要她,地裡需要她—————為了過好日子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瓣。等到丈夫學廚歸來她又張羅著辦流動飯莊,她們的小日子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幾年光景發生了大變化。

慧格說嫁過來後,公公已去世,她們兩口又要經營流動飯莊,丈夫經常外出主辦紅白喜事,家裡17畝地、80歲婆婆、一對兒女都只能由她來照應,慢慢地就與婆婆相處下感情了。家裡的大大小小事都由她一個人默默做完做好,每天天不亮她起來做好婆婆的飯,喚醒正在酣睡的兒女上學,便去地裡耕種莊稼。一到飯點就要急著回家照顧婆婆,她怕年勢已高的婆婆自己動手做飯有個啥閃失。好幾次婆婆看著兒子和媳婦忙得拉不開拴,著急著自己動手做飯幫忙,被兒媳婦知道後兩口子都對老人發了脾氣。還有一次婆婆就動手提了一小筒水,被不善言辭的惠格看見了,她當場對婆婆生了很大的氣,事後婆婆卻偷偷告訴兒子她心裡很是樂開了花,想偷著笑。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最美兒媳孫延花今年也60歲了,2008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車禍,左腿高位截肢。車禍後婆婆細心的護理讓孫延花特別感動,當時她就想,傷好後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車禍讓孫延花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壓力,孫延花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責任。每次做飯、收拾庭院,孫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從房間到廚房短短的十幾步,她的腿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來。為了讓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頓都吃上新鮮的飯菜,孫延花每次都要比平常人花一倍的時間做飯。

孫延花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身體的不便,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婆婆,她的這份孝心也獲得了大家的稱讚!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日前,仙居縣安嶺鄉非遺專案“十八羅漢”、畲族舞蹈、婺劇等特色民俗節目表演,讓廣大父老鄉親們大飽眼福,偏遠山鄉熱鬧非凡,來慶賀評選出的10位“最美兒媳”、10位“模範兒媳”、13位“好兒媳”和“最佳人氣兒媳”併為她們頒發“最美”榮譽證書,標誌著該鄉第二屆“最美兒媳”評選圓滿落幕。

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弘揚家庭美德、凝聚社會正能量,推進鄉村振興。在“最美兒媳”身上所展現出的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和諧,這是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該鄉11月中旬開展“最美兒媳”評選活動,以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活動自啟動以來,通過入戶尋找、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網路投票、集中評選等方式,從全鄉範圍內尋找在照顧贍養老人方面有突出感人的事蹟的'“最美兒媳”、“模範兒媳”、和“好兒媳”。葉仙蘭等10名孝順勤儉的女性,被評為全鄉十大“最美兒媳”。李秋鳳等10位尊老愛老的女性,被評為全鄉十大“模範兒媳”。她們敬老愛老尊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科學教子,妯娌、姑嫂、鄰里間相互尊重,感情融洽,言行受到群眾一致稱讚。堅持孝敬長輩,勤儉持家,團結妯娌,和睦鄉鄰。

據悉,該活動由安嶺鄉政府、安嶺鄉賢聯誼會聯合舉辦,已連續舉辦二屆。通過開展“最美兒媳”評選,旨在宣傳身邊的優秀典型,深化“慈孝安嶺”、“文明安嶺”建設,在全鄉範圍內形成“人人有孝心、人人行善舉、人人爭孝星”的良好氛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和諧、促進鄉村振興,使慈孝之風、文明之花在山鄉安嶺競相綻放。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華坪女高的時間是以分鐘計算的:早上5分鐘洗漱完畢,10分鐘早讀到位,出操1分鐘站好隊,學生出入教學樓、去食堂、回宿舍幾乎都是跑著的。

張桂梅比學生起得早,一個人摸黑爬四樓,把走廊的燈全部點亮;學生跑步的時候,她就在佇列邊緊緊跟隨;學生打掃校園時,她已經第一個來到校門口,拿著掃把和鏟子等候。她還總是舉著小喇叭喊:“快點兒,快點兒!別掉隊!磨蹭什麼?”

為什麼要把學生在校時間安排得這麼滿、這麼緊?原來,女高的作息時間與其他高中都一樣,學生下了課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們的話題總繞著家長裡短、雞毛蒜皮和那個被大山圈起來的.小小世界。

必須用一個更大的世界,一種更廣闊的精神,將女孩們的心靈充實起來。

華坪女高學生普遍入學基礎差,高中不僅要學新知識,還要補之前落下的課;更重要的是,必須讓她們知道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先進,什麼又是現代化。用三年時間完成這一切,不多付出一些、不嚴厲一些能行嗎?

於是,張桂梅不得不化身“愛罵人的張校長”。10分鐘早讀到位,5分鐘打掃校園,她用一個個嚴苛到分秒的要求,改變著這些女孩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但華坪女高的學習生活時間安排得再緊張,也從不佔用音樂課,與一般高中相比,學生唱歌、跳舞的時間還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點,是女高雷打不動的紅色課間操時間。20分鐘裡,孩子們先集體背誦《七絕·為女民兵題照》,再唱跳《紅色娘子軍》等革命歌曲編成的健身舞。2020年,張桂梅聽說城裡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讓女高的學生學著跳:“‘鬼步舞’有一個好處就是快,‘快’對她們有幫助,可以提精神”。

回憶起在女高唱過的歌,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黃付燕說:“那時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滿的。”

女高的學生不留長髮,不打扮,她們卻總能讓張桂梅感到美,感到驕傲。“這個社會裡,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嬈來過日子的,我們要憑著自己的本事和本領過生活。我不希望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們能在莊嚴中透露出一種美,一種精氣神。”張桂梅說。

2020屆女高畢業生又取得了好成績。張桂梅卻並不滿意:“今年大學聯考成績比往年好一點,一些指標無論在華坪縣還是麗江市都排在前列,但與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勸她知足,張桂梅卻回答說:“我不能知足,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學生有潛力。”

山裡的女孩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辦學十多年來,華坪女高已經把上千名畢業生送進大學。她們之中有曾因厭學、貧困、偏遠而造成的輟學生和落榜生;她們之中有人只因為是女孩,從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從沒與她說過一句話。但如今,她們考入了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她們讀研、讀博,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閃閃發光。

她每年都在鼓勵女孩們考上更好的學校,她對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對她們的期望是什麼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她們變得更強,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醫者父母心,她做到了;不是一天,而是30年如一日:減輕病人痛苦是我最大安慰。

這是一位從普通護士成長起來的著名醫學博士;這是一位曾數次在自己身上做醫學實驗的醫者;王玲,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原廣州軍qu177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她30多年如一日,視病人如親人,盡心盡力無私地體貼和關心病人,以高尚的醫德、無私的愛心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人們的愛戴,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係,展示了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

從護理員到主任醫師,從原有的國中文化程度到摘取醫學博士學位,王玲的成長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她攀登醫學高峰所付出的堅忍不拔的努力,是她贏得患者衷心愛戴的客觀基礎。而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王玲真正把病人當成了親人,在盡力解除病人身體痛苫的同時,細心呵護他們的心靈:她可以在臨床實驗需要正常骨髓作對照的時候,兩次抽取自己的骨髓;她可以經常通宵達旦地坐在電腦前,搜尋、比較國內外治療血液病的不同藥物,為患者選擇最省錢又能達到最好療效的治療方案……

從王玲的事蹟中我們不難看到,立足本職,敬業愛崗,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是她從業生涯的.真實寫照。王玲說過,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苫,就不是好醫生。她還說過,作為一個醫務人員,我不能不講良知。透過這些質樸的話語,人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所在的科室是醫院經濟效益最差的科室之一,為什麼她對病人送給自己的"紅包"或禮物無一例外地加以謝絕。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

好醫生王玲的先進事蹟感人至深,令人敬佩。從業30多年來,她視病人如親人,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無私的愛心,樹立了醫務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展示了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無論是對於“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還是對於在黨員中開展的“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王玲都是一個優秀的榜樣。

我們廣大醫務人員應以王玲醫生為榜樣,樹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心中時刻懷有強烈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求回報,永以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文明行醫,廉潔行醫,以滿腔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和善的服務態度為病人服務;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不斷地跟蹤世界先進步伐,不斷地充實、完善、提高自己,以高超的技術解除病人的痛苦,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王嶽菊已經53歲了,她原是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的物資局的一名會計,2012年1月王嶽菊的婆婆不慎跌倒,突發腦溢血成了植物人。一直守在醫院照料婆婆的王嶽菊,擦乾眼淚堅定地說了一句話:“不管怎樣也要為婆婆治病。”就這樣,她默默挑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一挑就是五年。

為了讓婆婆床鋪保持乾爽,王嶽菊每天要為婆婆換無數次尿片,為了不讓婆婆感染,胃管三個月換一次,紗布一星期換一次,尿管四天換一次,就連醫生都認為“只有一個多月”生存期的婆婆創造了生命奇蹟,臥床5年來,婆婆身上不但沒有生過褥瘡,體重還增加了很多。

她5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顧植物人婆婆,沒有一句怨言,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5年來她共寫了十大本的護理日記,長達上萬字。當記者問她對之前說的那句話是否後悔時,王嶽菊堅定的說從來都沒後悔過。

王嶽菊夫婦倆用十幾本的護理日記為我們講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其實不平凡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平凡的生活當中。

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家住泰安邱家店的李芹,在六年前還過著夫妻和睦的幸福生活。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車禍讓婆婆失去了兩個兒子,也讓李芹失去了最愛她的丈夫。

李芹回憶說,丈夫和小叔子去世以後,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她的婆婆。原來就有糖尿病的婆婆,一下子就臥床不起,看著躺在床上的婆婆。同樣悲傷的.李芹擦乾眼淚,她要替丈夫照顧好婆婆,更要撐起這個家來。李芹說在她的腦海裡,從來沒有“懦弱”這兩個字,正是靠著這個信念,李芹不僅撐起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還把丈夫的事業重新拾了起來。

從李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的堅強和樂觀,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堅強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考驗。李芹一家,用生活中的患難與共和不離不棄,詮釋著家與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