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1

踏上教育這塊神聖的土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我一向在思索:怎樣才能做好一名幼兒教師,怎樣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在幼兒教師的師德規範裡我找到了答案:熱愛孩子並尊重孩子,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幼兒教師只有熱愛幼兒,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幼兒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我,規範自我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透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好處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育部長賙濟指出: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務必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我選取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我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聖化,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對孩子無私的愛。教師要熱愛孩子。"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瞭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我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齊分享,用自我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期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思考自我對孩子的每一個意見,每一個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我覺得熱愛幼兒要面向全體,尤其是個別性格特殊的幼兒,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揚,多給他們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評,即使批評也儘量不在全班幼兒面前批評。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他們的心田。讓他們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陽光。

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仍然要加強學習,不斷進取,出色的完成工作。切實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水平。堅持從嚴治教,提高自身建設,在教學上要多加探索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藝術。

(一)不斷學習,更新幼兒教育觀念,主動、用心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幼兒人格,真誠關愛每一個幼兒,做孩子們的朋友、媽媽。

(二)加強服務意識,保教並行。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幼兒教育重在保教並行。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自命清高,真正融入到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動向。

(三)學習陽光心態,做陽光教師。以平和的心態用心應對每一天的瑣事,鬧中取靜,學習幼兒的好奇心,用心探索發現幼兒的純真心靈。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持續一種對話的關係狀態,都能夠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度中表現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為中表現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兒童處於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構成不利於對話的局面,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佈以來,有些教師理解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著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於事業,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必須影響,如我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說:“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您的話就是聖旨,您好好說說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老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理解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著必須的人際交往,但作為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理解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係因而失去了“教育好處”。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說明教師所期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已的思路;並透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決定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構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靠性,這種損害是任何此刻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此刻,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於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係,而師幼間的對話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說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體會:

一、師與兒童的對話關係,是對“以教師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的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係,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互動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的應對幼兒,是師幼實現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一樣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後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為師幼帶給了對話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

(一)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階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洗手常規時,我並沒有專門的去說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該洗手時候我和孩子們一齊洗,開始孩子們會看著老師洗,之後我們會像家裡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一天,小杜說:“徐老師,你一會又不吃飯,為什麼也洗手呀?”我說:“因為我要幫你們盛飯,如果小手髒了碰到你們的碗你們會生病的。”“噢!”他的樣貌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朵兒說:“老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小手腕都洗呀?我媽媽就不像你這麼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的乾淨還是你媽洗的乾淨好嗎?”“好”。“徐老師,我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幹淨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於理解,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二)教育活動中的對話

在教育活動中,如果師幼之間的“對話”激發出新的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體現了“對話”的重要好處,這些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了空間和餘地。我們應儘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使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能夠切實引起孩子產生必須的感受。例如在主題活動《小手真能幹》中,請幼兒用小手蘸上顏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兒感到即新奇,又高興都大膽的印著。這時張雨恬“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老師,我不敢”,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澳說:“別怕,我來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邊向張雨恬投向鼓勵的目光,一邊說:“好啊,陳澳哥哥可勇敢了,你來當小老師吧!”過了一會當他們的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又用鼓勵的話說:“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像一片片小落葉”。陳澳的小手印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話剛說完,他們倆抬頭看著我笑了。我的話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的關係更近了。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幼兒教師們說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3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孩子是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實驗二幼的教師,當然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愛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斷地挖掘,好似泉湧。因此,我總是毫不吝惜地將我的愛播灑給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沐浴在愛的泉水中,愉快地學習、生活。

怎樣才能做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呢?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要強化自身素質,提高師德修養。

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教師是學生直接楷模,學生的學習、品德行為乃至思維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人格不但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能否有效地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可見,健全的人格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

二、要愛每一個孩子。

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精心地教學生,才能盡心竭力的教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學生產生“親師通道”的心理基礎。師愛更是孩子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就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裡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裡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還有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不露出厭煩的表情,耐心的幫孩子身上擦乾淨一點都沒有嫌髒的表情,然後拿來笤帚,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我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的高興。而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個孩子生病吐了,這時,孩子們不再亂叫嫌東嫌西了,有幾個懂事的孩子還馬上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就是老師的那種行為,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自己的行為感悟他們。

三、要善於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陽,也是我們幼兒教師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師關心的焦點,孩子的進步是教師快樂的源泉。教育的效果並非完全取決於教師單方面的活動,它還受孩子的“心理背景”與“知識基礎”的影響。教師要依據孩子的心理髮展水平和現有的知識狀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並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四、要做一名不斷學習的幼兒教師。

對於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現在推崇的是“專家型教師”,當然作為一線教師,要成為“專家”是很難的,但成為主動學習的教師卻很容易。當今教育飛速發展,資訊傳遞迅捷,知識頻頻更新,對於我們幼兒教師來說,必須不斷學習,以學促教,以教促研,不斷以新的教育理論觀念來充實自己,才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聽了專家和董旭花教授的講座後,才知道自己所知如同滄海一粟,因此,必須要把自己投入不斷的學習當中,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知識,掌握和運用大量新資訊,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達到社會、家庭、幼兒對自己的要求。

五、要做一名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幼兒教師。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知識的創造者。作為塑造孩子心靈的教師,要積極地尋求未知世界,去探索新的育人規律,就應當具有選擇課題、設計方案、蒐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撰寫報告或論文等方面的知識能力,使區域性的經驗上升為普遍的理論。可見,開展教育科研是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做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

做幼兒教師的心得體會4

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有許多的心得和體會。工作心得主要是業務能力學習心得和總結,學習心得主要是工作後的心靈上的洗禮。特別是在本學期的政治學習中,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2月22日的關於“重慶市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群體”的優秀事蹟的學習,他們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挺身而出,保護了學生的生命安全,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們的榜樣示範,真正融動了我的思想靈魂,要學習他們站在時代前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們愛祖國,愛人民,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關愛學生,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奮不顧身、無私奉獻的崇高師德。最後教育部部長的總結中的一句話可以說是每一個教師值得銘記的格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就是教師的靈魂”。

作為一箇中等中學的普通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學生,甚至還有一部分雙差的學生,但是他們沒有什麼區別。他們都是社會的公民,是教育的主體,是我們每個教師的教育物件。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學生負責,更是對我們的社會未來發展負責。如何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一是通過自己的能力(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靠我們的愛心(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我的個人看法面對我們學校這樣的學生,首先能做到後面一點是最大的成功。只有這樣才能樹立一個學校的特色,升學率並不僅僅是一個方面,為社會培養了一個什麼樣的公民才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一個人處於這樣一個特殊年齡段——個人心理轉折期,真、善、美的形成期。這些也是我所認為的“德才兼備”。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要力爭做到:

一、熱愛學生。

給我們的學生多一些愛心、關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腸來培養教育我們的學生。社會的問題很多源於我們的教育,教育的問題一部分就是源於我們的教師,師者,不光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潛移默化,讓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通過與老師的接觸,用心體會,從中感悟。我們教授學生的同時,多與他們交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關愛他們,同學們也會敬重這樣的老師,願意上他的課。只有把學生培養好,振興中華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要培養好學生,就離不開對學生真摯的`愛,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樹立遠大目標,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獻身教育事業。

教師被譽為“蠟燭”,點燃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教師獻身精神的真實寫照。教育是一項事業,而不僅僅是一個謀生的飯碗,教師要時刻把教育事業的利益放在首位,不為權力、地位、名譽、金錢和其他物質利益所動搖,“俯首甘為孺子牛”。同樣是青春年華,同樣青蔥歲月,我的同行譚世明老師在為人民服務中鞠躬盡瘁,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1歲的光輝上;我,一位平凡的教師,正在用我的為人民做貢獻,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使我們的教育更添色彩!我要用我的地理教育引領他們感悟這樣的人生——比大地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引領學生們內心那盞燈,讓他們在社會中去發光發亮!

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一位優秀教師,學生喜愛的老師,社會滿意的教師。

爭取在三年的工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