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陳情表》讀書心得8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陳情表》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陳情表》讀書心得8篇

《陳情表》讀書心得1

本文題為陳情,“陳”,陳述也;“情”,“情感也”。即本文在敘述中抒發作者堅決辭官孝養祖母的真摯感情。這是寫給晉武帝的信,措詞稍有不遜,便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作者聰明的動之以情。但僅僅以情動人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曉之以理, 方能使武帝動心。

先說陳情。

一開始,寫父死母嫁,從小孤弱,意在突出祖母的養育之恩,同時說明自己與祖母不可分離的 孝親關係,這是從縱向方面去陳情;接著,從橫向方面寫,“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環境裡,祖孫相依相伴的'關係須臾不可分離。而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垂危景況,更讓自己不能離開祖母前去應詔。“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作者直陳的拳拳懇切之情,即自己與祖母血肉相聯的至情,表達得酣暢淋漓,真實深切。這樣,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得不為之 動容。據說,司馬炎看到這篇表後非常感動,繼而嘉獎李密的真誠,讓郡縣供給其祖母以膳食。所 以,李各非在《冷齋夜話》中評論本文所陳之情時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而《古文觀止》的批註更雲:“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慾涕。”

再說論理。

作為亡蜀之名賢,李密向皇上寫這篇陳情表,辭不就職,會不會使晉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呢?

再說,在寫陳情表之前,“詔書切峻”,“郡縣逼迫”,“州司臨門”。所以,作者寫這篇表,就非得把辭官不就的原因陳述得清清楚楚,把不能應詔的困難說周全不可。

在陳述暫時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說 明自己行孝與國綱大計相吻合。而後又說“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一個副詞“特”和兩個形容詞“尤” 和“甚”進一步把自己情況的異乎尋常和盤托出,這樣,使文意進了一層,辭不就職的理由也就更充分。為了打消晉武帝的疑慮,他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辭官決不是為了盡忠守節於西蜀,而只是為了盡孝。最後突出主要的也是根本的理由:“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這樣不僅表達了自己在忠於當朝國君和盡孝上的矛盾心情,而且讓晉武帝瞭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先盡孝,後盡忠。“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道理說得如此明白清楚,如此圓通周密, 晉武帝無話可說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是觀之,本文委婉悽惻的感情,周全嚴密的邏輯,即抒情和議論的完美結合,不僅使這篇文章生動感人,釋理精微,而且顯得搖曳多姿,豐富醇厚,不愧為歷代傳頌的名篇佳作。

《陳情表》讀書心得2

有些感動,我不明白該如何表達;有些心境,我不明白該如何訴說。讀《陳情表》,給我的`便是這樣一種感受。

讀第一自然段,他命運如何坎坷,我不一樣情;讀第二自然段,他選擇如何艱難,我不一樣情;而讀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卻無法不為之動容!“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致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費遠。”讀到那裡,我明白,作者早已把自我生命與祖母生命融合一體,祖母生命一點一點消逝,他自我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點一點離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我生命換取一次報恩的機會。

親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它常始於相依為命,而最終傾力報恩。《陳情表》,便是最典型地體現了這種偉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於江湖。

《陳情表》讀書心得3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是說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用自己心裡的熱血寫成,就是當年干將、莫邪是用鮮血淬出的天下最鋒利的寶劍一樣凝聚了作者全部的情感與靈魂的作品.可以超越時間和語言的限制,拔動所有人的心絃,因為它們所包含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本質的情感。

《陳情表》再一次地驗證了這種說法的正確性,這篇千年前的短短文章,使千年之後的我在掩卷之後不禁潛然淚下。

本來已極盡淒涼的身世,由李密寫來,只覺得每一個字都閃著盈盈淚光,每一句話都讓人的鼻端忍不住陣陣的酸楚。那寥寥的幾百字,卻像幾萬根細密的.小針,綿綿地刺著人的心,一股熱熱的潮流從心裡向外湧著,佈滿全身每一個毛孔,說不清是酸,是澀,還是苦。這感覺還不是像潮水那樣排山倒海般地襲來,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無數的支流,纏綿,悠長,細密,在胸臆間、腦海裡久久地徘徊。

李密真的是用他的那顆心、那腔血寫就了這篇文章,眼前甚至可以看見那一片正在跳動著的鮮紅。40年相依為命的祖母,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就是他整個的靈魂。祖母的恩情,已不是山高海深這樣的語言所能夠形容,對於他來說,即使傾盡了整個生命也無法報償其萬一。所以,名望,官位,利祿,一切都加起來也及不上對祖母多一天的奉養;一絲的親情,即使用全部的世界也無法換取。

千年之下,境遇迥別,但我依然淚下。也許,所有感人至深的文字都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如何貼切華麗的言辭,而是那穎拳拳的赤子之心。

《陳情表》讀書心得4

筆筆凝淚,字字含情,此之謂“陳情”。懇切的話語中,依稀不見那單薄羸弱、多疾多難的孩童,可見那眼看孫兒成家立業獨當一面時欣慰的笑容,可見那病榻前的憂心不已和誠心的祈願。如此這般源於心靈最完美之處的'感恩與善意,如二月春風,攜著隱形的卻能化卻一切堅冰的力量,任他是帝王將相還是陰間鬼神。烏鴉尚有反哺之報,羔羊亦懷跪乳之恩,此不令今人羞乎?《孝經》有云:“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此言可是!

《陳情表》讀書心得5

“自古忠孝難兩全。”

這句話存在即有其合理性,因此也凸顯出本文作者李密的高明之處。他用時間衡量出“孝”、“忠”的先後次序,並在此表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求用微薄的力量撼動“最是無情”的帝王家。

表裡運用了“微”、“陋”等字眼來無數次貶低自我,可想而知李密作此表時定被權力的威嚴所壓迫著,憂慮而恐懼——他抱著皇帝的腿不停磕頭,卑微乞求著一條路。我相信支撐李密寫完全篇581字的只有一個“孝”字,只有他與祖母間難以割捨的.感情。也唯有此情,才令這篇字字泣血的文章打動了司馬炎。

“孝”總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往往與其他部分產生矛盾和衝突。我想我們無從評判,一位救人犧牲的消防員,是否應受到未對父母盡孝的指責——他的父母是會為他感到驕傲的,儘管他再也無法給他們養老送終。我們也能夠理解某些參與國家機密,而不得不隱姓埋名幾十年的工作者們——他們離開了父母,而為另一位“母親”兢兢業業地奉獻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孝,忠君,忠於國,忠於事業……其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觀念之異。

單就“孝”這一方面而言,“孝”的標準似乎在隨著時代的前進而逐漸降低。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他告訴人們“不敬”何以別事父母和養犬馬;《陳情表》中已經從“敬”退化為了“終養”,《論語》裡提出的一整套孝悌之禮已不見蹤影;如今,“養老”是“養老院”的職責,“空巢”已成為常態,更要命的還有“啃老族”出沒……物質生活的豐富永遠填補不了情感上的空洞,用金錢難以買來的是天倫之樂。

“老”是一個可怕的字眼,當它不代表“從心所欲不逾矩”,而只給人以孤單、衰敗之感時,人們的擔心多數出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但常常僅停留於此,惰於改變,空蕩蕩的巢穴中不知何時才能重新傳出啁啾。

《陳情表》讀書心得6

從儒學鉅著《論語》裡的“百善孝為先”到《詩經·小雅》裡《蓼莪》這樣膾炙人口的名篇,從《樂中由百里負米》的故事家喻戶曉,到將領岳飛的“至親至孝”萬苦流芳,一張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淚,一首筷子兄弟的《父親》唱碎了多少人的心絃,孝,就這樣從古至今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美德,一種習慣,時時刻刻震盪著我們的心泉。

隨著近代潮流的大門緩緩開啟,人們逐漸屏棄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喪三年這樣繁瑣的禮節。魯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圖》中“臥冰求鯉”“老萊娛樂”“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的本質,“孝”脫去了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的光鮮亮麗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當下,“孝”似乎變了味,任憑廣播裡一遍遍地瀰漫著“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一些在在大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還是無動於衷,不願也不肯回到黯淡破敗的老家,任憑老人們在電話裡一遍遍地呼喚著兒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還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話語。他們坐在舒適的辦公室裡,往父母的賬戶上扔下幾個冷冰冰的`數字,便自認為報答了父母親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誰知花高價所買來的“孝”也撫慰不了老人們在門邊翹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還是孔子明白得透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道理我們都懂,只是,轉身便忘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不少老年人隨子女漂泊異鄉主,照顧新生嬰兒,這些老人也被學術界冠以新的標籤——老漂族。表面上,他們是這座城市極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們並不屬於那裡,這些老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一天的黃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黃昏中漂浮不定。兒女們只明白工作忙,沒時間帶小孩,這時才驀地想起被遺忘在角落裡的他們,匆匆一個電話過去,他們便馱著大袋小袋家鄉的氣息搭上火車,放下電話後“被需要”的欣喜,兒女們無法體會;廣場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們更多的選擇是遠遠地觀望著。兒女們不曾知曉,和當地老人搭話時,對方“聽不懂”的尷尬處境,兒女們感受不到;還有孫輩們因為“代溝”的嫌棄……他們整日奔波在狹小的圈子裡,卻達不到子女的標準。

不僅僅是老漂族數目的寵大,此刻的孩子們也難再有《陳情表》裡李密對祖母深深的感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們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條件,不停羨慕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們,抑或整日為“代溝”所困,處在無限的不被理解的煩惱中。

孝,逐漸成為一種形式,逐漸淡化,感情亦是如此,如今,是人人捧著一部手機,時而的寥寥幾語的幾句交流,那麼以後呢?且不論《螢火蟲之墓》裡節子兄妹在戰爭中被舅父舅母無情拋棄的人之常情,也不說知名國際公司珀萊雅CEO被女兒告上法庭的習以為常的豪門鬧劇,可這樣下去,當小說裡的那些想象成為現實,《李爾王》中,葛羅斯特一家的自相殘殺,甚至是《1984》裡的孩子們主動告發父母們的“二心”,將他們投入監獄,人們沒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簡便,一個能夠傾訴的人,我們該怎樣辦?

當然,儘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善,許多感人的瞬間也在一次次地溫暖我們。孝心少年曹胤鵬烏鴉反哺,生死相隨,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大多數人都懂得“孝”的含義,可不幸的是,我們往往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體會正如龍應臺在《目送》中所說:

“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可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這一端,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並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從此刻開始,別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談著“孝”,別再為教師佈置的為父母洗腳的任務發愁,對他們真誠的說一句“我愛你!”

《陳情表》讀書心得7

剛背會了李密的《陳情表》,我覺得家裡有小孩的都要讓他背會,我的人生經歷不過才三四十年,所見所聞可以說相當有限。但在這短暫三四十年裡對我內心衝擊最多,力量最大,讓我最痛的只有一個字,就是“孝”。近到親戚朋友,遠到父老鄉親,少年時風風火火,中年時意氣風發,但是能夠安享晚年的……

孝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華文化,便是“孝”。讀了《陳情表》後,更是臨表涕零。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一個人,六個月大就沒有了父親,四歲母親被逼改嫁,九歲還不會走路,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兄弟姐妹,連一個近一點的親戚都沒有,只有一個祖母扶養他,而祖母又多病,離不開湯藥。

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衣食無憂,住的是高樓大廈,出門汽車代步,入室空調暖氣。我覺得我們已經很幸福了,為什麼還有人有哪麼多的憂愁?是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李密很孝順,又有文化,當時的`太守推薦他為孝廉;後來刺史又推舉他為秀才;他都因為祖母生病無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別下了詔書,封他為郎中;沒多久又讓他做太子的待從。他都上表說明情況,不去就職。

這個事情如果放到現在,大家一定會說他傻。放著朝廷大官不做,在家裡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對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李密並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很簡單的道理,這也是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試想人如果和動物一樣,父母老了就把他們推到荒郊野外,聽任其自生自滅,那人還是人嗎?人何以稱為萬物之靈?烏鴉尚知反哺,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呢?

曾子說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夠自己謀生的年齡階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發奮圖強,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百善孝為先,飲水要思源,願我們家家戶戶都母慈子孝,幸福美滿!

《陳情表》讀書心得8

李密的這篇文章,是我高二的時候學的,很感人,這不僅讓我想到我的曾祖母,她已經離開了我,而李密都那麼大了,還有祖母在旁,幸福呀!

雖然我好像說遠了,或者李密本來也有孝敬祖母之意,只不過他的本意的背後還有另一種利益的推動,聽老師說李密是不想給這個君王辦事罷了。

即使君王可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看見他寫得有理有據,毫無破綻,拳拳真情也可能打動了君王,如果要想一封推辭信,這篇文章不失為一篇典範。

首先要表達自己對祖母的關心和祖母對自己的`重要性,然後要道出君王對自己的賞識和自己本來亦想為君王奉獻餘身的意願,又從君王自建朝以來實行仁義,孝為先,所以不做官,孝敬老祖母自然“合法”了,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李密答應在老祖母去世之後還會為朝廷效力,這樣的赤子之心和忠君愛國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