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推薦】讀書心得作文三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心得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心得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讀書心得作文三篇

讀書心得作文 篇1

說實話,我一直有看書的習慣,但與教學有關的書,看的較少,然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我經常有一個疑惑:教師哪有那麼多的精力?時間從哪裡來?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就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一直以來,我滿足於做好教師的基本工作,對於學校要求的寫教學反思,總是處於一種應付、畏難的狀況。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和《我怎樣寫教育日記》的兩條建議,對我觸動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而我每個月完成兩篇教育隨筆、一個教學案例有時候都覺得無從下手,沒什麼好寫呀,寫什麼呢?不就是每天上課、下課、處理些雞毛蒜皮的事嗎?有時候瀏覽別人的教育部落格,看到別人三天兩天都有更新,有時上面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小事在她的筆下卻變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羨慕。同樣是教師,我為什麼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說呢?

現在看完這兩條建議後再想想:其實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間的一次爭吵、一句話語和家長的一次交流,都可以點燃我們靈感的火花,只是我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到再想寫時已不留痕跡了。再有我覺得善於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同事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的問題:哪篇課文課堂效果如何,哪個學生喜歡插嘴,哪個學生能回答比較有創意的問題。我時常看了別人寫了以後才發覺,我也有這樣的事呀,為什麼自己就不知道寫下來呢?原來自己太粗心,不善於觀察,教育隨筆就無從寫起,所以我們要寫好教育隨筆必須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裡留下痕跡,隨時隨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會擁有很多的寶貴的財富。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啟示,不是我一言半語所能說得完的。總之一句話: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書是不可缺少的。

說實話,我一直有看書的習慣,但與教學有關的書,看的較少,然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我經常有一個疑惑:教師哪有那麼多的精力?時間從哪裡來?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就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一直以來,我滿足於做好教師的基本工作,對於學校要求的寫教學反思,總是處於一種應付、畏難的狀況。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和《我怎樣寫教育日記》的兩條建議,對我觸動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而我每個月完成兩篇教育隨筆、一個教學案例有時候都覺得無從下手,沒什麼好寫呀,寫什麼呢?不就是每天上課、下課、處理些雞毛蒜皮的事嗎?有時候瀏覽別人的教育部落格,看到別人三天兩天都有更新,有時上面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小事在她的筆下卻變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羨慕。同樣是教師,我為什麼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說呢?

現在看完這兩條建議後再想想:其實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間的一次爭吵、一句話語和家長的一次交流,都可以點燃我們靈感的火花,只是我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到再想寫時已不留痕跡了。再有我覺得善於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同事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的問題:哪篇課文課堂效果如何,哪個學生喜歡插嘴,哪個學生能回答比較有創意的問題。我時常看了別人寫了以後才發覺,我也有這樣的事呀,為什麼自己就不知道寫下來呢?原來自己太粗心,不善於觀察,教育隨筆就無從寫起,所以我們要寫好教育隨筆必須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裡留下痕跡,隨時隨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會擁有很多的寶貴的財富。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啟示,不是我一言半語所能說得完的。總之一句話: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書是不可缺少的。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啟發非淺。

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階、粗俗的汙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物件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物件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誌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

再一個問題,那就是熱愛學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深深地感覺到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倘若為了某種利益去虛偽地愛學生,一旦目的達到便不管了,這樣反而事與願違,甚至扭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想,愛對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愛學生我們又應如何來愛呢?對於學習較差我總是責備他們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上進心不強。現在看來,原因是我對他們的關懷遠遠不夠!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目錄,我被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吸引了。我想每個老師,看到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總是很欣喜。不禁問自己,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麼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了。通向這樣一種精神狀態的途徑,就是知識要有現實性和積極性,對於我們老師,所知道的內容要比課標上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讀完這本書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為自己訂一個終身學習的計劃,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並優秀的教師。

讀書心得作文 篇2

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我都會捧著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著,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的翱翔,暑假裡讓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感動國小生100個故事》這本書。

書中晶晶講故事講得既流利又生動,點點講故事結結巴巴的別人根本聽不懂,晶晶就嘲笑點點,晶晶畫畫也不錯,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像活的一樣,老師不但表揚了她,還把美麗的'圖畫給所有的同學展示了一番,而點點畫了半天也沒有畫好,靜靜再次取笑點點。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道應用題,點點的思維非常活躍,做得又快又準確,晶晶不停地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也沒有做出來,記得滿頭大汗,點點看見了,主動走過去幫助她完成了題目。

看了這故事,我想起了《駱駝和羊》的故事,駱駝與羊都用自己的長處去嘲笑對方的短處,最後它們卻怎麼分不出勝負,晶晶雖然會講故事,會畫畫,但是不會解應用題,而點點的應用題解很快又準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很多人只看見自己的長處就高傲自大起來,忽略了自己的短處。認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強,自認為了不起,還常常取笑別人。我們一定要看別人的長處,去正視自己的短處,因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短處,虛心向別人學習,這樣才會有將自己的短處變成長處的可能,才能慢慢地把自己培養成多才多藝的人。

書能伴隨我成長,它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促進感情的遞增,書是我一生必不可少的朋友。

讀書心得作文 篇3

閱讀著,我一次次淚如雨下,感悟著,我一次次思緒萬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給了我無限的心靈震撼。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的是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19xx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其他同學的故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在困難面前,父親沒有一絲抱怨,沒有一絲猶豫,沒有一絲退縮,終於用自己的毅力換來了兒子的`生命,迎來了生的希望。

我不禁想到20xx年發生在祖國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在那場驚天動地的災難中,也出現了許多英勇的父親,記得有一位父親,他為了救助自己年幼的女兒,整整三天三夜沒閤眼,一聲聲呼喚,一次次挖掘讓他昏了過去,可醒來後還是繼續挖掘埋在女兒身上的瓦礫,直到父女相見的那一刻為止。

我不禁還想到自己的爸爸對我的那些點點滴滴無限的愛:我生病時爸爸焦灼的眼神,放學回家晚時爸爸焦急地等待,雨中為了不讓我淋溼把我攬入寬闊的胸膛前,每次出差為我帶回的美味巧克力和一摞摞的精美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