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河南省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專案。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援,群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著優秀的團隊。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首先在這次遠端培訓學習中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應該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後,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積極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於我來說,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面對當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最現實問題;這次教師遠端培訓也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體高。

其次精心鑽研、打造化學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師戰鬥的陣地,課堂教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認真上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環節引導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他們思維,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能力。高效課堂的實現,還必須認真輔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提高了教學技能。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學技能的提高勢在必行。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為了提高專業水平,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能,我們必須在備課時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專業知識是根基,必須紮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能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學習期間拜讀了各位優秀教師的xx,進行交流。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讓差距和不足成為自己的動力,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己成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十一月十三號,我參加了由西鄉塘區教育局主辦的全員教職工培訓大會,聽取了南寧市三中特級教師黃河清老師和二中特級教師徐華老師的報告。聽了之後,深有體會,受益匪淺。

我是一名剛剛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老師,聽這樣高質量的報告對我很有幫助和啟發。對兩位特級老師如何成為名師的歷程深感讚歎,要成為一名名師,需要付出很多辛勤汗水,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執著銳意的思考。沒有勤奮就不能成長,沒有學習就很難進步,沒有思考就不易成功。聽了他們的講座真是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他們的講座對我無論在教學方面還是在教育成長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發。

第一,教師要成長,必須要勤奮。我覺得要勤奮首先必須調整心態,要把教育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完成。我們只有在這樣平和而崇高的心態指導下,才能真正做到勤奮,才能有勤奮的不竭動力,才能有不怕吃苦不怕吃虧的心理準備。而不是得過且過,就工作而工作。除了調整心態,更要有勤奮的實際行動。勤奮學習,勤奮做事,勤奮完成教育教學中的每一件事。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更應該勤奮,在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應該主動去做:辦公室勤雜事物,同事之間的工作事物,班級管理中的瑣碎事物,學校發展中的細小事物等。只要自己能做的,都應該主動承擔,這樣才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工作。才能真正在工作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職業的快樂。

第二、教師要成長,必須要學習。徐華老師說:教育誰意味著你是誰。教師的境界決定著自己和學生的水準。這兩句話給我很多感悟和啟發。一個老師是否受歡迎,關鍵看你自己有沒有本事,本領。而不是你的學生有多麼高的水平,學生能否成為一個高境界,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境界和水平。所以,在現實教育過程中,不要去埋怨自己的學生有多差,不要埋怨學校對你不公平,更不要埋怨學生學習成績差就是學生的錯。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尋找自己的原因,應該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的境界。那如何提升呢?我想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境界。作為年輕人,要成長就要主動學習,比如:在我們這麼好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應該主動去聽老教師的課,學老教師的經驗和方法,主動幫助老教師做事,通過和老教師的接觸,共處來體會他們的豐富教育教學經驗和境界,從而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當然這畢竟是成長進步的條件,更多時候還要要靠自己的思考,實踐。除了學習現實的經驗,方法,更應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巧,只有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境界。我想:通過看一些專著,學習一些全國推廣的先進教學方法,都能夠提高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從而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說到學習,就不得不說反思。因為個人的教學反思也是一種促進自己進步的重要方式。每一節課的反思,每一階段的教學反思,對學生教育的反思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比如:教學反思,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哪裡?不足之處在哪裡?應該如何改進才更好?像政治老師有好幾個班,經常這樣反思就可以馬上把反思的結果運用到實踐上,馬上檢驗。反覆這樣的過程,我想可以對我們處理教材,知識點講解,課堂控制,知識銜接,臨場發揮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再比如對待學生學習成績起伏不定的反思,作為年輕老師更多應該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埋怨學生的不努力。在教育學生方面更應該反思,我們年輕老師年少氣盛,往往把握不住批評教育學生的力度,把握不好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從而造成學生要麼反對老師,要麼學生受到傷害,而沒有達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的目的。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把做得好的積累下來,做得不好、吃虧的及時糾正,不能因為放不下老師的架子而傷害學生。

第三、教師要成長,必須思考。徐華老師的講座題目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踐行者”。黃河清老師也提到“名師應該讓教育充滿思想。”由此可見,作為一名老師,要成長,要進步,還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那思考什麼?如何思考呢?聽了兩位特級教師的講座後,我學到的是老師應該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思考本學科的知識構成和知識的教學模式。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向等。那麼如何思考呢?黃河清老師講到的“關於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思考”對我的啟發很大。他從分析一個數學概念入手來給我們講解他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他又是如何運用他們的關係?這樣運用又達到了什麼教學效果的?都給我們娓娓道來。這個問題的思考給我很大觸動。反觀我自己的教學,恰恰就是缺乏這樣的思考,對很多知識點的處理都沒有考慮內涵和外延的關係,使得知識點的講解有時含混不清,學生聽的雲裡霧裡,不理解不清楚,而我自身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聽了講座茅塞頓開。關於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思考給我的教學很大幫助,我們政治學科有很多概念,但對概念內涵的掌握要求不高,或者說教材本身就不講概念的內涵,而只把他的外延呈現給學生。那如果不能處理好他們兩者的關係,那學生理解起來就有苦難呢。內涵和外延都應該給學生講,但就像黃老師講的那樣,要處理好他們的關係深淺,如果內涵太深,外延太窄,學生理解不了,相反,內涵太淺,外延過大又不能掌握概念本身,所以有把握好尺度。對於政治學科的概念,內涵很少,外延很寬,這就要求我們適度加深內涵,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這樣,不管是老師教還是學生學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除了在工作中專業技術的思考外,應該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我的教師生涯才剛剛開始,很多問題需要思考,讓思考成為我工作的常態。

第四、教師要成長,必須培養科研能力。黃老師說:“從技術層面上看,教師的差距就是體現在研究能力的差距上。”他還說:“問題就是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我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我很受啟發。教師職業不是簡單的教書育人,它必定是一個不斷探索研究的過程。只有不斷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境界,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黃老師還告訴我們如何進行研究?應該研究什麼?聽了他的講座後感覺教學教育研究其實很簡單,只要自己有研究的意識,能發現教學實際中的問題,就能把研究進行下去。想想也就是這樣。教育教學科研並不是理論研究,並不像傳說中的那種研究那麼可怕,那麼難。只要有心,只要勤快,只要注意積累,注意發現就可以搞研究,就可以出成果。我們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和超前覺悟,不能只做教書匠,要研究教學工作和教育工作。我覺得,我們是沒有經驗的老師,在工作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我們能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再分析這些問題,最後總結出解決方法。這樣應該就能形成一定的研究。當然,我們需要借鑑前輩們的成果,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以後的科研工作就容易多了。黃老師還提到一個研究方向,那就是自己的教學模式。他認為,一個老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就能很迅速的理解你的意圖,就能跟著你的思維學習,才能穩定他們的學習。我覺得很有道理。老師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熟悉後,他就能明白老師上課的意圖,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去聽課,哪些東西是重點,那些是難點。當然他也提到,自己的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要對學生加以學法的指導,這樣才能達到師生默契的程度。告訴學生我的課應該聽什麼?怎麼聽?該做哪些筆記?告訴他聽課的標準。這樣學生就有章可循就能有的放矢。這樣教學效果就很明顯了。的確如此,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模式總是飄忽不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比如我有時候用傳統方式教學,但有時候用多媒體教學,偶爾我又不板書,有時候我用啟發式教學,先現象,再到本質。但也有時候先理論,再舉例分析。所以學生有時候就不理解,不明白老師的意圖,也就導致學生成績的起伏不定。也許是我還需要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希望時間不能太長。我也堅信咋學校老前輩的指導幫助下,我也能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聽了他們的講座讓我感受到名師的風采,名師的境界,名師的成就。也許我不能成為像他們那樣的名師,但我可以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去成長。只要自己努力,盡力了我相信一定有所收穫。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最近正在準備建築行業的相關考試,一時間有感而發寫出這篇分享xx。希望和我一樣,正在準備考試的同行者,積極和我互動,討論分享更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實踐經驗。

去年是自己看書備考,由於時間比較緊張,整本書的內容根本沒有認真讀完,只是憑著做真題時候,用筆劃了知識點。所以結果大家可想而知。前段時間,從朋友那無意間獲得了一套視訊教程,就跟著視訊學習了。當然,自己時間充足的,完全可以自己看書學習,總之一個目的:考過就好。

個人感覺對專業知識掌握要求嚴格的專業,還是跟著專業老師學習最有效果。老師會把重點內容用自己的總結方式,通過樹狀圖或者數軸圖的形式來展示出,這樣特別容易記住。我的學習安排:每天下班後,準時八點之前收拾完,然後準備好記錄本、課本、中性筆。可以的話,準備一杯白開水放在手邊。接下來就到了拿起手機看視訊的時間了。第一次聽視訊時候,建議把老師的板書記在筆記本上,這樣會有一定的印象。進入正式聽課環節,老師的前一分鐘說的話特別重要,因為這短短的一分鐘,說的確是這一個小時要講的內容框架。老師會把xx的每節標題羅列出,並且用自己的推理或者容易理解的方法,把每個小節串聯起來。這樣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出現一個框架,特別同意記住,那麼在考場上做題,根據題幹意思就能很容易定位到本題目考察的知識點位置。同時,老師講完理論內容後,會找出歷年的真題讓學生做。這不僅是一個趁熱打鐵的過程,更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入理解後運用到考試做題上。在一些常考的知識點上,可以把每年的真題題號對應著寫在旁邊,同時將每個選項也對應寫在考查知識點的旁邊。晚上時間充足,就看兩個小時,時間有限,看一個小時的視訊就可以了。最後:每天早上在上班路上,可以在腦海裡回顧下昨晚學習的知識框架,著重記憶常考知識點。中午吃完飯後,可以抽時間再溫故下昨晚學習的理論知識。有必要的話,可以再次做個歸納整理。聽老師講課時候,做的是第一次筆記。自己溫故知識時候,再次做個筆記。個人感覺做過兩次以上的筆記,記憶會特別清楚。

以上是我的學習心得,期望看到這篇xx的朋友,可以和我積極探討。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一、確保高校專業教師資訊化

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前提教師資訊化包括現代教育教學意識和資訊素養兩個方面。傳統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其主要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現代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則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完成自己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以資訊傳遞為主,而應運用以人為本的策略,促進學習者知識的建構和知識的創新。

學生資訊科技素養養成,不是幾次講座、培訓就能解決問題的,更不只是資訊科技課教師幾個人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貫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終,溶入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中。目前高校教師本身資訊素養和現代教育教學理都很薄弱,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首先必須在高校教師中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培訓,使高校教師把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思想、教學設計理念和資訊科技手段正確地融人專業課堂教學之中,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工具來灌輸知識;使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現代課堂教學離開了資訊科技的支援,就像傳統課堂教學中突然沒有了粉筆和黑板一樣遺憾和美中不足。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師真正領悟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資訊科技的作用,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觀念,並在其教學實踐中率先垂範、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現代資訊素養,而非機械地模仿。

二、構建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

結構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必須制定學生資訊素養體系,明確培養目標。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意識、知識、能力和品質等四個方面。

①資訊科技意識:主要指導面對現代社會,要有資訊第x的意識;面對資訊資源競爭,要有資訊搶先意識;面對世界資訊化程序的加速,要有資訊憂患意識;面對資訊時代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②資訊科技知識:主要包括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熟悉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與資訊獲取和便用有關的法律、規範。

③資訊科技能力:主要包括資訊選擇、獲取與傳輸能力;資訊處理、儲存與應用能力;資訊免疫和批判能力;資訊科技的跟蹤能力;資訊系統安全與防範能力;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環境的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能力。

④資訊品質:主要包括積極生活態度和高情商;敏感和開拓創新精神;團隊和協作精神;資訊社會的責任心。

顯然,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內涵已經遠遠超

①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課程(一門入口課程,必修):各專業在第x學期都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方法,為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資訊資源的支援。

②高階程式設計類課程(根據具體專業選不同的語言,必修):從程式設計方法、資料結構、演算法分析等方面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教育資訊化基礎課程f多選課):如《資訊時代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多媒體與教學軟體設計》,《資料庫技術與中學校園網資源建設與管理》,《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文化與教師素養》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

④專業拓展課程(多選課):結合資訊科技在各專業的應用特點,拓展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選修課選單和現代網路化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與素質。

三、加強高校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重點

完善的課程體系只能為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培養提供可能,確保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全面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

①教材建設。選用國家精品教材和重點教材,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編著並出版了系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如《大學生資訊科技素質過關訓練》、《計算機文化基礎》等,都被省內兄弟院校廣泛採用。

②實施基於網路環境的課堂教學改革。開發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建設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供學生預習、複習和自學;廢除以前的作業本,實現學生網上線上作業、網上線上答疑輔導和網上學生談心交流。使學生學習完全與網路緊密聯絡在一起。

③實施基於網路環境的實驗教學改革。開發設計開放式《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與管理系統,該系統集開放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於一體,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思想,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過程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學生提問展開。

互動教學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成立學生興趣小組,採取學生討論、演示,使基礎好的學生受到更好的鍛鍊。使基礎差的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要令,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出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實驗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資訊科技發展很快,今天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術,明天將被新的軟體和技術所代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安排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的提問和對問題的回答都記入平時成績;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專業發展和興趣、愛好拓展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限於課堂、限於教材、限於書本,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警造校園資訊科技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核心

除注重課堂教學外,還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資訊科技文化環境,環境育人。

①以因特網為基礎,使高校學生與有網路的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大中國小校教師、學生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網上聯絡,開展網上學習諮詢、輔導、答疑、技術討論、技術革新和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等多方面的交流,並將開展的好壞情況記入學生實踐成績。

②以校園網為基礎,把教學平臺從教室延伸到實驗室、辦公室、備課室和學生宿舍,改革過去書面作業為網上作業,教師網上答疑輔導、網上批改作業,網上作業的挑戰性和創新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刺激性,自然就淡化了網路遊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學興趣,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質和創新意識與能力。

③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課外活動。在學生中成立多媒體課件設計興趣小組,網路與計算機維護興趣小組等。配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自身興趣,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專業方向,培養專業特長。

④分年級,分模組開展以資訊科技知識和素質為主題的技能比賽。在大一學生中組織計算機基本操作、漢字輸入速度和電子文稿編輯比賽;在大二學生中組織程式設計和網頁設計比賽;在高年級學生中組織多媒體CA]課件(軟體)、動畫設計比賽等等,大四學生中開展應用軟體開發和畢業設計比賽,構建系統、持續的學生資訊素養培養體系方》課程和資訊科技本身的範疇。

(一)隊伍建設普遍有所重視,但發展依舊不穩定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建立了一支符合學校自身發展需要且獨具特色的政治輔導員隊伍,初步形成了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這支隊伍的`大多數人員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認真負責,能夠較好的完成工作。然而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高校對學生政治輔導員的需求相應的增加。

(二)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機制,但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

隨著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各高校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了相應的學生輔導員選聘、管理、考核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學生輔導員隊伍管理。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特別是在輔導員的選拔、培訓、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勵和監督措施等方面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體系,導致輔導員缺乏組織歸屬感和工作成就感。在學生工作任務激增的歷史背景下,輔導員不得不承擔起這樣一個維護學校學生工作正常運轉的角色,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學生工作。這樣的工作狀況下,可以想象具體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細緻,又如何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呢?我們一直在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教育理念,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五、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統一思想學生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現在高校裡流行一句話,只要是學生的事,就是你輔導員的事。人人皆視之合情合理。所以,學校各級行政部門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一個電話,要求輔導員隨叫隨到。一切看來,都是為了省事,提高辦事效率。可是,如果真是這樣,工作就可以總體減壓了嗎?不是,工作還是那麼多,只是分配到學校裡最弱的教師輔導員身上而已。輔導員是幹什麼工作的?可能輔導員自己現在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學生工作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複雜繁重,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就業問題、學生助學金資助問題、學生社會實踐問題、學生勤工助學問題、學生宿舍管理問題等等已經演變為一門複雜精深的學問,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了,不是一人可為的工作了。大學要發展,要生存,就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光靠輔導員一人一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能因為各級行政部門人手不夠,工作繁重,就將學生工作下移過去,似乎找個頂替的人完結了事,造成大家競相效仿,使得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轉貼於中國論文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老師指導和管理,難道就不需要各級行政部門指導和管理嗎?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讓人人蔘與學生管理,包括學生自己,這才是正常的大學生活。因此,我建議學生工作應該細緻劃分,分工合作。可將學生工作按類劃分為學生活動組織部、學生黨員發展部、學生宿舍管理部、學生體育健身部、學生諮詢服務部、學生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中心、學生財政資助部、學生學習生活部、學生就業指導部、學生學籍管理部、學生檔案管理部、學生志願服務部、學生輔導員工作部等依類來服務學生、管理學生。各部和各中心應以全校學生為服務和管理的物件,互相溝通協調做好學生工作的統計和服務工作。讓學生在校園裡根據自身發展和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套餐,而不是生活在盲目和迷惘中,不知道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在大學校園裡仍像中學一樣,等待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各部門劃分清楚後,責任落實到位,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找那個部門。

(二)輔導員工作職責規範化、明確化

輔導員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可依據上文提到的機構實施後推敲擬定。將各部門職責和輔導員的職責同時規範化、明確化,透明化,讓學生管理有章可循,有人可依,有責可問。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從事學生的思想教育,實際上就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指導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這需要輔導員有足夠的專業功底和學生相通,有足夠的耐心和學生溝通,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相處,有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學生融合。輔導員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學術累積和人生經驗、人格魅力作為指導的資本。

(三)輔導員工作合理流通制度

正是因為上文所述原因,輔導員工作的內容和重要性不言而語。需要優秀教師參與到輔導員工作中來,需要教師從輔導員的工作中總結教學的經驗和育人的經驗,需要真正的學術帶頭人蔘與到學生管理的行列中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學術導師。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輔導員,反之,不是人人都可以當教師。教師是教書和育人的主體,育人是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就是教師的工作。所以,輔導員就是教師,教師隨時可以當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