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篇)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一、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育心理學研究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在心理髮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特點;分析了中國小生與成人學習的特點;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可以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使教師能夠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宜的學習環境,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1、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

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資訊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

2、有助於我們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學習過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此外,本書還提到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通過引入難度適宜,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製造學生心理上的不協調,激發其好奇和求知的慾望;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體系和積極地學習期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慾、自尊心、好勝心、信念、理想等”。作為老師,只有瞭解了學生“內部動機”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某些外部條件如有效利用反饋和評價、合理利用獎勵和懲罰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於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託期望,並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五、遺忘的規律的啟示

記憶的加工過程有三個不同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來自環境的資訊首先到達感覺記憶系統,這時的資訊如果被注意則進入短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的資訊經過複習便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從理論上講,資訊是可以在長時記憶系統中永久貯存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常常體驗到知識的遺忘。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時間內遺忘很快,以後逐步緩慢。瞭解了遺忘的規律,科學複習和有效記憶尤其重要。我們帶領學生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進行回憶,進行反覆閱讀相結合,採用記筆記等方法,實現記憶恢復,戰勝遺忘。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作為一名教師,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學習,我會運用這本書裡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瞭解中學生有效記憶的方法

1、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的記憶達到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國中生的記憶容量不僅明顯高於國小年級,也高於大學生的成績,達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時記憶容量.

2、有效的記憶策略

由於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仍具有侷限性,因此教師應根據記憶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記憶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只要包括:

(1)複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採用複數的方法。

閱讀時,複述的次數越多,記憶效果越好。

(2)背誦

把一些資訊內容背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隨時提取這些資訊。背誦即出生的把學習過的內容說出來。

(3)結果反饋

有反饋的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反饋能使人們檢查自己的學習的狀況,使人們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練習。

(4)記憶線索

在編碼過程中出現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記憶線索。例如,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的任務是記住一個有600個單片語的詞表。當他們讀詞表中每一個但單詞時,都給他們呈現另外3個單詞,而這些單詞與那個需要識記的單詞在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絡。在後來的測驗中,在有那些聯絡詞作記憶線索的條件下,被試的記憶量可高達90%。

(5)記憶個體的身心調節

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調解情緒狀態、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案例拿出來與供大家分享,學習怎樣分析中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習怎樣處理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情況,分析解決處理中學生厭學情況時的注意事項。

案例

中學生厭學心理

1、基本情況

王同學,男,八年級年級學生,對學習無興趣,上課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就是思想開小差,或者大聲亂插嘴,小動作不斷,經常忘帶著書本和作業,提醒、批評、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於老師經常批評該同學,其他同學極少與他交往,而且普遍討厭他,僅有個別其他班學生與之為友。常伴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想發火,時有逃學去打電腦遊戲。

2、原因分析

王同學的情況是厭學心理的表現,厭學心理的產生原因包括:

(1) 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學生本身的交際障礙、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缺失等都能導致學生厭學行為的產生。從他本人來看,王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環境關係和人際關係等,導致他產生心理困擾。

(2) 家庭因素。家長素質低,對孩子教育不當。例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制學習、買各種複習材料,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導致厭學。不良家庭環境、問題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厭學的另一大誘惑,如離異家庭重組、單親家庭等。

(3) 學生教育的因素。考試、升學壓力大,學習負擔重,教學內容難、單調枯燥、重尖子生、輕差生的現象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大原因。在學校他認為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故意與他作對,從而導致厭學,甚至逃學。

3 解決方案

(1)從賞識開始,進入心理輔導。王同學厭學,但是對大電腦遊戲很精通,第一次諮詢就從電腦遊戲開始,肯定他的聰明。接著給他分析學習覺得苦累是因為長期不認真學習,沉迷於遊戲,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了厭學。通過分析客觀事實,使王同學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情感。

(2)給家長做心理疏導。引導家長走出家教的誤區。使家長認識到,家長的過分保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家長認清教育孩子的學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構建學習型家庭。

(3)與其他老是共同。與任課教師溝通,使其配合在課堂上讓王同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率的提高,使他的學習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與班主任聯絡,在班級中挑選兩個讀書好的學生跟他做朋友,在學習上幫助他,使他感到同學的可親、集體的溫暖,從而進一步消除它的厭學心理。

4 小結

厭學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過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在對待中學生厭學的心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立足於培養自主性、主體性。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其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 通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

(3) 改變學習及指導方法。學業不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的不同人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知道他們制定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的行動並形成習慣。及時樊噲、賦予責任、強化冬季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眼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怎樣與家長溝通,怎樣處理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讓我掌握到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意識到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3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心理教育內容包括髮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迴圈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嚐。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4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整個的教育心理學做了幾個部份和階段來講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 身心發展 學習理論

二、教育心理學的實踐: 個別差異的探討 教學過程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未來的走向:教育心理學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物件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個建議。因為作者認為,現在一般人對於教育心理學總是認為他是心理學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強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學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產生的,而非由心理學中分化出來的,所以作者在此強調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認為教育的物件是人(學生),是整個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區域性人,故整個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與主觀價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進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個方向為本土化。作者認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而無最好的方法,因此,對於教學物件都是本地的學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學時,應該以最適合本地學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這種論點在其他的書中我都沒見過,算是一種創新的寫法,然此種寫法對於未來從事於中學教師的我們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建議。因此,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寫法和內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物件—人為出發點,來探討一個人的發展,這種寫法讓我真正的瞭解到我們所教學的物件的本質和成長曆程,這對於日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檢討上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尤其作者在第四章還提到社會發展和教育的關係。這是在其他書本中很少提到的。我們在探討學校教育時,一般都只考慮到校園的行政、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往往都忽略了社會這個大學校對教育所造成的衝擊。在書中作者也論及到這點,讓我體會到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作者接著便進入教學的主題,開始探討一個學習理論和原理。在這裡清楚的介紹各種理論以及其應用,讓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種理論的定義和範疇。這對於我們未來的教學分析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最後,整本書以實踐作一個結尾。在實踐部份,作者先從瞭解個人差異開始進而指導大家如何去設計教學過程。在一般書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討智力因素和教學上的關係,鮮少探討非智力因素和教學的關係,然而在此書中,作者以一個章節來點出一些較重要的因素,讓我覺的較一般書特別的不一樣。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顯淺易懂,很適合剛接觸教育領域的學生。尤其他在寫書時,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來綜合介紹整個概念。另外整個的寫作層次由最基本的人開始,接著介紹理論,進而以實踐結束整本書,讓人讀起來覺的非常的連貫。雖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對這本書的感覺相當的好,對於往後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5

最近學習了皮連生的教育心理學,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個方面談談我對學習的心得:

一、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業,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二、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將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更將躍上一個新高度。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為,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說明這個道理。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裡,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雖然上學時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但理論知識領悟得還不深刻。暑假裡重讀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師範院校專業基礎課教材《教育心理學》感覺受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雖然上學時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但理論知識領悟得還不深刻。暑假裡重讀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師範院校專業基礎課教材《教育心理學》感覺受益匪淺。讓我收穫最大的是第四章教學心理中教學目標的設計一節,它讓我對我們每節課都要出示的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認識。第一,教學目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一旦教學目標確立了,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第二教學目標是我們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第三,教學目標具有指引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學伊始,教師將教學目標明確地告訴學生,有助於指引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達到的學習目標上。其中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學有助於我們從多角度、多水平、多層次去考慮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問題。它提醒每一位教師,使學生獲取知識或者能簡單回憶我們所教內容遠不是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努力幫助學生達到更高水平的認知目標。

其次,從感性上讓我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我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還有,我在讀完以後有了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教師讀《教育心理學》第一,是因為我們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我們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書中許多觀點,都讓我開始對我們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確實,不管教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還都要靠“人”來實現。所以教育問題就是人的問題,要解決教育問題,就要解決人的問題。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就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那麼老師的專業地位就僅僅是學科知識嗎?我想,教師的專業地位更加體現在教師對教育心理方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不僅要加強學科知識的提升,更要加強教育心理知識的鑽研,讓我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師。恐怕任何一位教師,沒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是很難把這些理論的知識和教學的實際經驗結合起來,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

書中最後一章教師心理中教師的職業心理健康對我幫助也很大。教師是一種特殊職業,工作物件是未成年的學生。教師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心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師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煩躁、易怒、處理問題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會損傷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作風,養成不良的心態。長期以來,由於師範教育中心理學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繼續教育中也很少重視心理學的訓練,學校對教師的業務考評大多侷限於所教授的學科專業知識。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致使我們許多教師缺少心理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既不能準確判斷出學生心理方面的異常,也不能正確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去科學地分析學生心理,解決心理問題。僅此還不夠,應當在所有教師中加強心理學進修,使教師隊伍的心理學修養和應用心理科學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創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學生,就是創造未來。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為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資料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6

22、23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授課的老師知識豐富,博學多識,毫不吝嗇的展示出自己優秀的成果,令我們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啟發,也讓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我對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收貨頗豐。

首先,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認知特點、人格和社會特點、個體心理差異的理解。有助於高校教師瞭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有效教學能力、提高其評價、反思。有助於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角色勝任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有助於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療手段。

其次,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上,我們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進者,才能逐漸提高學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學習。學習是培養、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大學生道德知識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感性知識,主要來自社會實踐等;

二是理性知識,主要來自課堂教育和倫理書籍等。通過學習,它們可使學生了解關於道德的知識。

(2)立志。立志就是樹立願望,是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規範的人的願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養方法。

(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規範做事,從事符合道德規範的實際活動,通過躬行才能落實品德修養。躬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自己與他人共處、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道德規範做事;二是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能按照道德歸法做事。後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

(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察,通過自省,學生才能瞭解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實際情況,以便為自己的修養形成依據,從而有的放矢地去惡從善、改過自新,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應採取以下對策:

(一)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宣傳活動,樹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設定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利用各種傳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意識。

(二)大學生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種心理現象,積極的,消極的,正常的、異常的,都發生在大學生自己身上,大學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應做到: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3)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最後,教師的社會角色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和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模式和規範。在學校教育中,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複雜性。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般經歷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和角色信念階段。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髮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係,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7

本學期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對於奧蘇貝爾的學習動機理論很是有感觸。1968年,奧蘇貝爾發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學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這本書中,奧蘇貝爾深入系統地探討了課堂中的有意義的文化知識學習的型別,不同型別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及其條件,對人類以言語符號為媒介的有意義學習,保持和遷移的心理機制及制約因素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形成了他的“有意義言語學習論”。

奧蘇貝爾對傳統的學習理論持批評的態度。他認為,這些學習理論並不探討在課堂裡發生的學習,而只是根據實驗室裡的學習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來,“一種真正實在的、科學的學習理論主要關注在學校裡或類似的學習環境中所發生的各種複雜的、有意義的言語學習。並對影響這種學習的各種因素予以相當的重視。(Ausubel,1967)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是他對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來,學生的學習,如果要有價值的話,應該儘可能地有意義。為此,他仔細區分了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之間的關係,具體如下:

教學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的,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的方法。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包括了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奧蘇貝爾繼承了傳統的接受學習理論,並在歷史上首次將之作為與發現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方式加以積極倡導並進行系統的心理學研究。

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教師呈現的材料來掌握現成的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與發現學習相對。在接受學習中,所學東西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確定的方式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學生無需進行任何獨立發現,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師呈現給他的材料,例如一組無意義的音節、一首詩、一條定理加以內化和組織,以納入到已形成的認知結構當中,以便在將來的某一個時期可以運用它或把它再現出來。這裡所說的內化是指將新的學習內容通過整合貯藏入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

接受學習不同於機械學習。接受學習是與發現學習相對的,是指學生將學習材料作為定論性的知識加以接受、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而不重複人類發現、形成有關知識的過程。機械學習則是與有意義學習(通過理解而進行的學習)相對應的,他指不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接受學習可能有意義的,從而成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也有可能是機械的,從而成為機械的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也不同於被動學習。被動學習是與主動學習相對的,他是指學生由於缺乏學習的需要、動機、興趣或者必要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等原因,因而不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或者不積極主動的把自己的學習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學習內容,而滿足於那些含糊的、膚淺的、似是而非的觀念。接受學習可能是主動的,也有可能是被動的,他與主動、被動學習都沒有必然的聯絡。

發現學習

奧蘇貝爾對發現學習的解釋不同於布魯納。他認為,發現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不是以定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的,而是要求學生在把最終結果併入認知結構之前,先要從事某些心理活動,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排列、重新組織或轉換。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是要學生通過參與探究活動發現基本的原理或規則,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除此之外,奧蘇貝爾認為,發現學習還涉及其他三種學習型別:運用、問題解決、創造。這三種學習是有層次的。

奧蘇貝爾認為,“運用”是指把已知命題直接轉換到類似的新情境中去,有點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講的“練習”。“問題解決”是學生無法把已知命題直接轉換到新情境中去,學生必須通過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轉換前後有序。學生已有的知識可能是與問題解決辦法有關的.,但需經過多次轉換,而非直接運用或練習所能解決的。“創造”是能把認知結構中各種彼此關係很遙遠的觀念用來解決新問題,而且,認知結構中哪些命題與該問題有關,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種轉換的規則,也是不明顯的。在奧蘇貝爾看來,“創造”的定義是指能產生某種新的產品,或者對學生來說是新的,或者在人類認識意義上來說是新的,都應該被視為創造性行為。當然,只有能產生後一種新產品的人,才能被認為是具有創造性的人。而且,創造性行為本身,應表現出一定的綜合水平,即能夠把各種要素綜合在一起,形成新產品,這種綜合水平應超過問題解決中所需要的水平

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奧蘇貝爾根據知識學習過程的不同性質,又將學習分為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意義學習是指語言文字或符號所表述的新知識能夠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舊知識建立一種實質的和非人為的聯絡。以下兩個先決條件是劃分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的標準: (1)學習者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把新學的材料同他已瞭解的知識建立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絡的意向。

(2)學習任務對於學習者具有潛在意義,即學習的任務能夠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礎上同構聯絡起來。明確了意義學習的先決條件,就不難對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做出明確地區分。以無意義音節的學習來說,由於學習者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有關觀念,無意義音節不能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聯絡,因此,在學習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誦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種逐字逐句的聯絡,因而是機械的學習。有時人們為了便於記億,往往把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種意義,但這種意義的賦予是人為的或任意的聯絡,因而也屬於機械學習。

當然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奧蘇貝爾認為,“這兩種學習僅是處在一個連續體的兩個極端”。“概念、命題和原理的學習是意義學習,而符號學習便具有某種機械學習的逐字逐句的性質”。有時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也會同時發生,例如,學生通過背誦來學習一首古詩或學習乘法口訣就是這種情況。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8

在教學之餘,我讀了一本對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本想為考試而學,沒想到學後深有體會。書中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全冊共十二章,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必備。當今,教育心理學教學非常倡導,課本中闡述當今學生的健康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德育與心育的培養非常重要。

素質教育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據自己的學習可以瞭解到: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於持續的激起狀態。

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教學要有深的文化底蘊,作為教師更應博覽群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閱讀一些教育書籍,使之成為我教學的方向標。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9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型別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互動作用,等等。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國小教育的物件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後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於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著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

個人收穫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為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和模式。在學校,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著人的一生,要學會學習。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讓學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學習觀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態度,方法,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而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學習活動的創新性,以前習慣於接受老師或書本的現成知識,懶得思考。因為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東西就一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自己的懶惰情緒,而現在要轉變成發現式,創造性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

學習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需要建立靈敏,完善的反饋調節機制,通過對學習評價理論的學習,更新了評價觀,評價決不僅僅是考試,老師的評語。同時也要重視自我評價,而它才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更多地進行自我評價,才能形成自我意識,獲得自我超越。

學習的過程,首先要端正態度,在學習上勤奮,踏實,一絲不苟,在此基礎上,要尋找並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巧學”,有些學生整天埋頭苦讀,雖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們看重的是成效,結果,沒有人會同情這類人。從來沒有救世主,這類學生要從書本,題海的泥潭中走出來,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會學”,而不是“死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學習的最根本要求是實踐,要反覆練習,從而熟練掌握。在此過程中,特別要注重開始時動作的.正確性,如果開始就是錯的,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學習錯誤的,還不如不學。

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

整本書比較實用,很好地解釋心理學與教育的關係,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教師教學能力。學與教心理學的出現是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發展的產物。它首先闡明學生的學習規律,提出系統的課堂學習理論。然後在學習論的基礎上闡明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任務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課堂管理、學生動機的激發、課堂紀律的維持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學與教的心理學的出現把學習論、教學論和教學法統一在一個學科體系之中。有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搞清自己的教學的風格與特點。

總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獲益匪淺,今後還需要多多閱讀這類的好書。相信有豐實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路也會走得越來越紮實,越來越寬廣。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型別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互動作用,等等。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國小教育的物件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後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於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著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0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穫,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巨集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物件,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物件,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絡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物件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1

今天與一個學生的爺爺聊天。我們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時,他講到這麼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身邊照顧,同時在當地就學。孩子很文靜也很用功,學習一直不錯,班主任也很喜歡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長。他也很少對孩子進行額外的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這個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換了一個班主任。這個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長職務給換了。孩子從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覺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個地方別看經濟實力挺強,但每個人只注重物質的享受,不重視精神追求。因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他的孩子一旦脫離了學校教育的軌道,與他們混在一起,那“腐爛”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後來終於離開了學校,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這件事讓我想起近來讀《教育心理學》時裡面講到個體差異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當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時,討論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重要性時,假設這兩種風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老人的孩子書讀好的時候,基本上是認知風格在起作用;而當書讀不好的時候,正是學習風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學習上遭遇“滑鐵盧”。

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2

職業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學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積極拓展。又稱職技術教育心理學,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其研究內容涵蓋了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基本理淪問題、職業教育教學心理、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心理、職業培訓心理、高技能人才培養問題、職業教育心理學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師給我們上的三堂關於職業教育心理學的課程中,先給我們闡述了什麼是學習,然後大家一起討論舉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們對學習的理解,後面晚上的一堂課老師主要給我們講了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等等,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這門課程的內涵,幾堂課下來,我們都受益匪淺,真是應了一句名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首先在關於學習的討論中,很多同學舉了一些比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書,做家務等等,也有同學從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說眺望,觀察,反思等等,這些都有學習的成分。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術、態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建立新的精神結構或審視過去的精神結構。上面這是比較專業的說法,通俗的講學習就是從有到無,獲得一些新的東西。

後面老師主要給我們講述了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並且介紹了幾個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關於學生心中理想老師的調查等等。這些讓我們瞭解了職業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的`來龍去脈,從而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關於理想老師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希望有一個幽默,公正,上課不僅能講述書本知識也可以傳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的老師,並且希望師生能打成一片,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這三堂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學習的探討,讓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希望在以後的課程中能收穫更多。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3

學科教育心理學是主要研究中國小各學科的學習與教學等心理現象及其規律,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重要內容,是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網路學習,讓我進一步發現學科教育心理學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是一個數學教師,一直以來認為數學學科也需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來輔助教學,因此關注數學教學科學的心理科學。本學期,我參加了北京市中國小教師"十二五"公共必修課培訓。通過《學科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頗多。如果說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經遵循過一些教學規律的話,除了道聽途說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覺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專門從心理學角度、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更有效教學。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所教學科的知識,

(2)學科課程材料和結構的知識,

(3)一般教學論的知識,

(4)教本門學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識,

(5)本學科特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知識,

(6)學生的性格特徵、文化背景及學習環境的知識,

(7)學生學習本門學科的特殊規律的知識。現在讀了這部書之後,感覺自己的理論知識還差得很遠,充分感受到在每個學科教學領域中如何引進教育心理學的一般規律,並且能用它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實在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重要的工作。也覺得從學習中大有收穫,下面結合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際,談一談心得體會。

我有個學生,國小三年級,上數學課的時候總是聽一會兒,就不自覺地東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麼東西都想玩,一枝鉛筆、一塊橡皮都能讓他玩上半堂課,等到被教師提醒而轉過神來聽課時,由於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沒聽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邊的東西。考試成績自然不好,教師和家長都著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課應認真聽講,想改掉這個壞毛病,可一上課就不自覺地又神遊了。針對於該生的情況,我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以及數學課的特徵,我在上課時注重讓學生感受大量的生活例項,模型,經歷觀察、分析、比較、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多設定新鮮、有趣、生動、形象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適當增加數學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參加,比如數學遊戲,口算競賽等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4

通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心理學專業知識,我感觸頗深,我學到了以前從沒有學到的東西,這是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能學到的,在這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我的感受是:一、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我對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我學習的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內容: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疾病(身體上、生理上和心理等)的特點;心理疾病是指心理疾病(是指感覺或思維方式上的疾病)。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安全感和滿足感;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們的各種活動,產生積極向上的適應性,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人們的不良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對於兒童自身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既是兒童在長期生活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也是伴隨其生理和心理髮展而產生的,有關健康的心理知識越多,它對社會,對人的'適應性就越強,心理能力的培養就越有幫助。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我對心理教育的學習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懂得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使我懂得了:

1、教師要維護學生的自尊,首先要尊重、愛護、尊重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尊重你,信任你,喜歡你的老師。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這樣才能做到師生平等。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更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當中,要盡心盡責,要將教育看成是母親般的愛,對差生更要付出深情的愛,要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嚴中有度。

2、教師要學做會“傾聽”和“理解”,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做到學生的心裡去,也才能做到“理解”和“接納”,使學生從心裡接受你。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還向我們介紹了心理學,通過學習,我才知道自己還有這個弱點,我認為:教師不能只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要把學生教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能僅僅教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注意學法指導下的學生,教給他們學會學習的本領,使他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我們的教育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他們的人格和道德是的範疇,教師的道德是的內驅力,教師要在未來的教育中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

3、通過學習,我才更知道做好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能夠教給學生一些現代道德與法律的知識,讓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受益終身的人。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敘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絡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儲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絡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絡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絡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資訊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資訊、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