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係、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著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2

國小生的廉潔教育工作必須要從小抓起。童年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代,也是接受知識和技能最快、最深刻的時代,從歷次的反腐落馬的官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他們高學歷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陰暗的心靈,故而國小在廉潔思想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甚至可以成為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塑造一個完整的社會人、塑造一個具有良好素質的公民,是我們學校教育的基礎。廉潔教育是使學生人生道路更加順暢的重要保障,同時是我們整個社會進步、政風廉潔的要素。

我校在緊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了對教師隊伍和全體學生的廉潔教育的力度。在多次教師座談會上,全體教師暢談了教師隊伍廉潔問題,對廉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對話,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大家積極分享了自身對廉潔的想法。多次的座談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得許多新進教師領會到了教師廉潔的重要性。在學生群體中,或許他們還不瞭解廉潔的重要性,甚至是不瞭解廉潔是什麼意思,我校通過班主任的班會活動進行了認識廉潔、學會廉潔、樹立廉潔思想等多方面的學習,力求在學生的內心樹立起廉潔的標杆。當然廉潔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但是國小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在學生的內心建立起一種廉潔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廉潔是一個公民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學習廉潔文化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只有堅持經常性的深入學習和鑽研,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只有自身學好廉潔知識,教育更好地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的職業,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平臺,為祖國輸送棟樑之材的平臺。在日常工作中,要為孩子們的一生著想,甘於清貧,為人師表。

廉潔教育必須貫穿教育的始終,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處,也是解決我國現階段面臨的貪腐問題嚴重的局面最有力的措施。國小教育階段應該是廉潔教育的準備階段,最主要讓學生懂得分辨廉潔和貪腐,並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當然廉潔教育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XX,面對現階段的問題,我們應該進行深入的思考。怎樣才能從自身做起有效的防治腐敗呢?

一、理性的防腐行為,堅持廉潔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可以說速度快、效率高,然而發展帶來的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社會執行體制的`健康發展。從民眾角度來看,中國政府的貪腐問題已經到了無可忍受的地步了,加之網路問政的興起,資訊傳播的速度驚人,民眾接受到的腐敗資訊越來越多。一些媒體為了獲得影響效應誇大了對於個別事件的宣傳,導致了民眾的不理性認識,進而產生了不理性行為。

理性的防腐行為要求我們不隨便聽信網路上的流言,對事實有自己的判斷,對行為有一定的控制。堅持學習廉潔理念,把這一價值觀深深刻在心裡,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同時要加強自身修養,包括思想品德、心理素質、能力水平,情感情緒,氣質性格修養等等。加強情緒情感修養,具有寬闊的胸懷和堅定的原則性,不把自己的消極情感帶到工作中。順利時不驕不躁,挫折時不氣餒不埋怨,不管處於什麼情況都要鎮定自若,坦然處之。

二、嚴於律己,廉潔問題高標準嚴要求

我們不能不以惡小而為之,時刻認識到我們的職責。腐敗的缺口,往往從小事、小節開啟,從小節失守到大節喪失,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走向腐敗的普遍規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鏈條最容易在薄弱環節上斷裂。生活上不拘小節,思想上就會放鬆警惕,行為上就會放縱自己,最終就會滑入罪惡的深淵。正如河北鉅貪李真在悔過書中寫的:“在黨和人民賦予我的權力面前,我沒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成了功名金錢的犧牲品?”一個人過於貪財,必然成為金錢的奴隸。

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執行廉潔自律規定上標準要高,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上標準要高。要象鄭培民那樣,“不能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能讓自己有一點腐敗的念頭”。要以身作則,廉潔勤政,要管住自己的腦,不絞盡腦汁謀私利;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說違反黨的方針政策的話,不亂吃不該吃的東西;要管住自己的耳,聽得進逆耳實言,聽得進同志的提醒;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該去的場所;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該拿的錢物,不去追求不應得到的待遇和享受。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3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摸索和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其倡導的“教師要從前臺走到幕後,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觀點,正是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寫照。生本課堂教學中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較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學習和實踐,我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現在,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老師的角色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二、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本閱讀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這裡就涉及了閱讀教學生本理念。課堂上,閱讀教學首先必須是學生與文字進行體驗、探究、對話式的自主閱讀。其次才是在學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礎上,老師予以啟發、引導,或組織討論,學生則在老師的啟發下,或者在討論中,相互啟發,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自主閱讀又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而富有創造性的閱讀,才是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根據接受美學的觀點,文字的本身不經過閱讀,對某一物件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也無所謂生命,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字和讀者閱讀過程中的具體化,二者合璧才是完整的作品。閱讀是一種對話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客體的意圖語境消失了,只能在資訊載體中留下一些暗示,這些暗示尤如空白,有待讀者在閱讀中運用聯想和想像去填充。讀者對文字的接受過程就是文字的再創造過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實現的過程。因此,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自主求知、啟智、健德、發展創新能力和形成個性品質的過程。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組分角色朗讀第3至第5自然段。小結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傷心啊!假如小壁虎繼續向其他動物借尾巴,它會來到什麼地方?向誰借?怎樣借?借到了沒有?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故事(1)學生自由編。(2)在小組裡說、評、議。(3)指名說,全班評議。教師結合課文的主題及學生的個性發展,多元理解,讓眾多個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顯示,讓矛盾的雙方或諸多對立面不斷轉化,使個性化閱讀得到真正落實,逐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的能力。並貫穿於“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始終。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4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是道德的化身 ,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教師的人格作為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就產生身教重於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學生從教師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從教師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義。

博學,這是一個根本前提,要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教師本身必須有桶“活水”,必須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實成功的教師,他的知識更應是奔騰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斷地拓寬,向前,才能無愧於時代,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博採眾矢,只有將本體性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做到學高為師,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更強調“文理融合”,這樣才能適應知識大爆炸時代思想活躍、見多識廣的學生的需要。我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當前,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者形象,已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資訊時代的到來,電腦和網路的普及,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同時也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學相長”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我們教師知識網路的一個子集。現代師生的知識結構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交集狀態,我們教師單在知識方面已經搶劫了明顯的優勢,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學生為師,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保持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

二、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個重要基礎,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麻襯的理念支配下,教師眼中就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差異的教育,就會有差異的發展。

三、完善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臨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使學生不僅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與追求中,我希望我們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必將教育的春天。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5

作風一事,說大真大,關係民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說小也小,它體現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言行舉止。所以,組工幹部改進作風關鍵是要強化“三種意識”,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強化“放平心態,用心做事”意識,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組工幹部的作風形象就像雄偉高聳的.城堡,要靠耐心細緻、紮紮實實堆砌每一塊“石材”,日積月累才能構築得起,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整體成敗。所以,對組工幹部來講,凡事無小事,簡單並不等於容易。考察一名幹部、發展一個黨員、整理一份檔案看似“小事”,但卻關係黨員幹部切身利益,能否做好直接影響組工幹部乃至組織部門的形象。做好小事,要有“放下”的氣度,始終把自己當成普通黨員幹部的一分子,鋪下身子真抓實幹,才能在平凡中彰顯非凡,才會在小事中成就偉大。

做好小事,要善於用心用腦思考,將各項不起眼的小事想到、想寬、想深。做好小事,要注重提升執行力,善於把政策精神、思路謀劃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強化“嚴謹細緻,精準執行”意識,準確處理每一處“小節”。人們常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然而,組織工作有其特殊性,又必須注重小節。滴水見精神,小節是黨性修養的“試金石”,是組工形象的“潛望鏡”,做好了可能不會功勳卓著,一處缺憾卻可能導致功敗垂成。“小節”本身很小,稍有偏差,整體就會偏離“航道”,這就要求吃透政策精神,精準執行,把“小節”抓準抓實。要胸懷全域性,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拘泥於小節而忽視大局,就成了鑽牛角尖,一條道走到黑。所以,要能夠從業務圈子中跳出來,站在全域性高度看待所從事的工作,把立足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大局、推動發展上來。

強化“淡泊名利,防患未然”意識,堅決拒絕每一點“小利”。“破窗理論”啟示我們,如果一名幹部黨性修養“小洞不補”,必會“大洞吃苦”。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今天一點事,構不成違法,明天一點事,算不上違規,但問題都是從第一回開始,由點滴釀成,“小利”的危害切不可小視。組工幹部拒絕小利,要內外兼修。內要做到“兩慎”。一是慎微,克服“小利無妨”的僥倖心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二是慎初,“小意思”莫“小視”,堅決封住“慾望之口”。外要勇於接受監督。群眾的反映和評價是我們最好的鏡子,要有聞過則喜、聞過即改的度量和勇氣,正確對待群眾意見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6

20xx年在7-8月,我廠組織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學習內容::《中國共產黨章程》、黨的十七大報告、十七屆二次全會精神、觀看廉政勤政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相關法律法規、參加民主生活會等,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職工明辨是非、區分善惡、分清美醜;特別是青年黨員職工能夠深刻領會和切實掌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背景、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增強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緊迫感。通過集中學習及自學下面談談我的一點個人體會:

1、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所以,黨的作風建設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端正黨風,保持黨員的艱苦奮鬥作風,時刻為群眾利益著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奓靡之風在黨員隊伍滋長和蔓延之勢,絕對不能讓這些腐朽風氣蔓延,更不能有這種思想,做艱苦奮鬥的表率。黨員責任,意味著服務,意味著奉獻,而不是用於滿足個人私慾的工具,其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裡。要牢記黨的宗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心裡要時刻裝著群眾,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在實際工作中,要站在群眾的立場為他們著想,要有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真正做到自己更要以身作則,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好所的工作。

2、堅持群眾觀點,樹立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作為黨員,有監督的權利,也有接受監督的義務,既是監督者,又是被監督物件。因此,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而監督,一向提倡保持民主作風,員工之間要有坦誠的思想交流,該提醒的提醒,批評的批評,該制止的制止。在每年的民主生活會上,嚴格按照民主生活會程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糾正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凡涉及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專案安排和大額度資金調撥和使用,必須集體討論決定。

3、淡泊名利,廉潔從政,發揮表率作用,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到,“以銅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而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想抵禦住物慾橫流,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抑制住慾望、把持住關口,過好“人情關”“金錢關”“名利關”“美色關”,就要不斷加強學習,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加強自律意識,強化服務意識。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強化奉獻意識。加強監督,強化勤政意識。真正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幹成事,幹好事,幹實事,真心誠意為人民,紮實苦幹求發展。

4、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規範意識,完善權力執行機制。一個單位完善的規章制度,或有制度執行和監督不到位,一把手不依法管理,憑個人主觀臆斷處理問題和進行決策,務必導致單位管理混亂,此次紀律教育學習使自己更加重視所的制度建設問題,所要求黨政辦將所正在執行的規章制度彙編成冊,讓所黨政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全所職工都明白,同時讓群眾監督所是否按制度辦事。還要求在今明年逐步完善或制訂一些新制度,以彌補現行制度的不足。

5、繼續保持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謀利益的務實作風,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群眾之間的關係,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領導班子埋頭幹實事,以解決問題、辦成事為目標,杜絕說大話、空話的虛誇作風,對業績也是低調處理。紀律教育學習,使自己更加清楚了這種為民為群眾的務實作風的正確性。能不能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是衡量你是否真正掌握、是不是真正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誌,並慎重提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和“要不斷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7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接觸生本後的課堂上,我儘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收效甚微。在缺乏約束的課堂上,孩子們似乎還有些放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不過,如何有效踐行郭教授的觀點,我仍然不知所措。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專家們的許多的觀念是新潮,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個人認為,我們也只能做到與時俱進,取其中的精華為自己所用。因為其中的許多觀點不是老師們學習了就都可以踐行的。

一,教師自身素質差異較大,要個個達到專家的水平簡直是天方夜譚。二,因地域差異,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所給的學習價值取向不一樣,教師的教學重點自然也就不一樣。例如,“生本教育”中明確提出教師應走出短期應試教育的框架,在我們這樣的教育大省,你覺得可能嗎?現在我們國小都有月考了。這是我們教師學習“生本教育”能解決的現狀嗎?

儘管我有如此多的困惑,遇到的阻礙也是重重,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8

近期我再次拿起《現代教育理論研讀》,學習了這本書,書中編寫了好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多元智慧教育理論、構建主義理論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就想起了幾句名句,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油然而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是陶行知先生奉獻精神的寫照。還有“身教重於言教”,他強調了教育的示範性,模範引領作於。“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他強調了具有國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恆不變的宗旨。

通過學習我深刻領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響的教育思潮之一。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可見,其基本含義:第一,教育與人類的生活是相伴而生的;第二,生活與教育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生活與教育之間不是割裂的,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生活中富有教育的素材,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受什麼樣的教育。因此教育要與人類的生活相適應,與學習者的生活相聯絡。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具有終身性,與個人生活共始終的`,也就是說我們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第四,教育具有全面性。人類的生活的全面性決定著教育的全面性。生活是一個整體,涵蓋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是伴隨“生活即教育”而來的。“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會即學校了。兩者是相關聯的,是一個學理。” “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可以說:“社會即學校”。學校要與社會統一,打破二者的隔絕。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 “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教學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與學的中心做不是單純蠻幹,而是包含複雜的思想活動;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在系統關係中思考問題。

陶行知在教學方法方面還有諸多的見解。他提倡因材施教,倡行啟發式、發對注入式;培養學生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或自我教育能力;倡導手腦並用的方法,他認為探討知識之路有五路,即活動、觀察、看書、談論、思考;推薦小先生制,孩子教孩子,孩子教成人,這既是一種教學方式,又是一種學習方式。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它和新課程理念是相吻合的。在以後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以先生為楷模,並吸納其它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最大可能性的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學生主體地位”的新課程教育理念。

隨後,我便在網上查看了一些有關《現代教育理論研讀》的資料,有ppt演講稿、課程學習提綱、簡答式的習題考核、還有些區縣把它作為自己的培訓教材,靈感頓然而生,自己能否借鑑一下別人的做法,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理論的培訓,通過培訓,提升我區化學教師對《現代教育理論導讀》的再認識,也必將推動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9

我參加了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網路培訓學習。通過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曾經的很多想法都發生了改變,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家長,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取得家長的支援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實證明,這正是我們每位教師長期以來在實踐中獲得的成功經驗。學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援,體現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無關,於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學生最聽老師的話”“學生只聽老師的話”為藉口,將教育責任完全放在學校和老師身上,或者認為只要“學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績一定好。

事實證明,這樣的觀點危害性十足,許多學生會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從而形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甚至出現逆反的的行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該有一種做“大教育”的“大格局”胸懷,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三位一體,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1、首先要力爭作好為人父母這個角色,認真去領會、學習、鑽研、踐行諸多專家、教授報告中的思想觀點和育人方法,以自己的孩子為培養教育物件,讓他們健康成長、進步,真正做一個“為國教子、為世育人”的教育楷模。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彙集身邊的好友父母,共同探討培養孩子的好方法,一方面使各自的所學所知得到相互印證,另一方面也使大家能夠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同時更能夠形成正確的、良性家庭育人氛圍。

2、作為一名教師,家庭教育方面的寶貴經驗同樣適合於我們的學校教育,有了正確的育人理念、科學的育人方法,更能夠指導我們的`班級管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能與學生家長共同攜起手來擔負起教育學生的任務,效果將會更加突出,家長會、家訪、家長學校、校訊通等方式都是我們施展教育才能的廣闊空間。

3、為真正做好家校溝通,使學校和家庭共同擔負起培養教育學生的任務,要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加強對各級家長學校的有效指導,把我們的家長學校辦好,辦出效果來。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訪,全面指導家庭教育。

1、指導家長“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導家長“賞識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從小就處在選擇之中,幾乎天天都有己的選擇。

孩子是培養教育的物件,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0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後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裡,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中學生行為規範”,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裡,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裡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範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裡紮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1

按照xx黨委的指示,我們認真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的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感受頗深。我對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說,通過這次教育活動,使我們對相關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領悟,不僅在一些方面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增強了搞好工作的信心。而且更加明白作為一名黨員,不能放鬆理論的學習,不能放鬆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提高,不能放鬆工作生活中的細節問題。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不斷增強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黨風廉政建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現就學習情況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對於廉潔自律問題,我認為要把握好兩條:一要幹事,二要乾淨,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無以立業,就沒地位;不廉政無以立身,就栽跟頭。要把這兩條統一起來對待,經得起考驗,樹立好形象。

1、加強黨內監督,堅持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落實領導幹部重大事項的有關規定,適時開展自查自糾,這是防止重要事項出現違規問題的有效舉措。

2、健全乾部談心制度,要經常分析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按照分級負責,分工負責的原則進行,落實責任人談話制度,建立廉政預警機制,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及時予以指出,幫助改正,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硬”。

3、加強社會監督,以積極探索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為核心,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徵求意見,並將各個層面的反饋意見進行剖析整改,以改進工作,切實做到靠制度管人,靠各崗位的相互制約,來形成一條監督有力的鏈條,是預防工作出現違規違紀問題的長效措施。

二、堅持求真務實,紮紮實實幹好工作

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我們要使求真務實成為行動的準則,貫穿和體現在各項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職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來做事、實打實地做人,就能幹出名堂也能取得組織的信任。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就應該從教育,制度和監督等方面入手,並且要做到時刻做好工作記錄,預防職工出現違紀問題,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並要樹立“切實為職工群眾服務”的理念,按照上級的要求,真心實意的為職工辦實事,解難題,對職工反

映的問題要及時反饋,適時通報,為正常反映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敏感崗位要加強監督,做到依靠制度規範個人行為。

三、強化警示教育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容,以提高預防腐敗能力為目標,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班子,單位,崗位,家庭為主要形式,培育“廉政從政,誠信守法,行為規範,道德高尚“的理念,建立健全從小事做起,時刻敲響警鐘,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的不溼鞋”,就是要時時刻刻謹小慎微,嚴於律己。縱觀古今,所有的貪官汙吏都是惡性膨脹而起的,他們走向犯罪的每一個階段,隱約都受到了黨風廉政建設的告誡,然而由於僥倖心理讓那種貪戀的心態摧毀了是非或道德界限,從而走向犯罪道路。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權力觀,要有自己明智的權衡與考量,不要自己毀了自己,這樣的行為不僅造成企業不可挽回的損失,而且還會給家人帶來巨大的痛苦。

總之,我們要在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以講政治的高度,務實的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於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寓於各項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同時也要好好的加強自身的修養,豐富自己的內涵,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潔從政教育,

牢固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要時刻把黨和職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地以黨紀政紀約束自己,用群眾的滿意程度鞭策自己,模範地遵守廉潔建設的各項規定,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盡心與靜心,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實踐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2

近段時間,我們按照中心校要求,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通過學習,我感觸很深,對規範辦學行為有了深入的體會和新的認識。引發了很多思考,現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要轉變觀念,緊跟形式發展。

作為一位普通的國小教師,通過此次學習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規範辦學行為、迴歸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標準帶來的變化。規範辦學行為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是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規範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選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

二、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新時代要求我們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學高為師,德高為範。

教師的職業特點是永遠和學生在一起,教師需要的是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一顆不停躍動著的愛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愛學生的教師不會是一個好教師。教師要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忍讓學生的挑剔,精神世界愈遼闊,心理境界就愈豐富。所以,教師只有時時、處處、事事都以身作則,以身立教,才能完成對學生的思想品質的感化效能。在工作之餘,要多讀書,讀文學經典、教育專著,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教育教學能力,讓自己成為知識淵博、充滿魅力的教師;讓自己成為深受孩子歡迎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關心愛護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積極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課堂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三、要嚴格規範教學行為。

反思自己,我們經常會把考試成績奉為教育的方向,導致教學中片面強調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通過這次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嚴格按學校的課程表上課,不能只重視考試科目的教育教學,忽視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等科目的教學。我們要把學生的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心和鼓勵,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佔用學生的體育課及大課間活動時間,不佈置過多的家庭作業,切實把課內外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依法保障學生的休息權利。把屬於學生的體育、睡眠、娛樂時間真正還給學生。

四、 抓好學生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素質。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為先。學校工作,育人為先,知識次之。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合理地進取,合理地忍讓,適當時敢於競爭,關鍵時能顧全大局。但如今的學生們已越來越不會接受批評,受了點委屈後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殺,不能不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有責任做好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心理疏導,抗挫折教育,培養健全人格學生是我們的`使命與職責所在。

五、要切實營造育人環境。

作為教師,要積極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育人環境。注重優化家庭教育,正確引導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和家長多聯絡、常溝通,瞭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以及思想動態,同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及其它方面的情況。家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以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標準》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是我們為之奮鬥最終的目標。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3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為了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了生本教育之後,我覺得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目光僅僅是停留在教師如何去教的問題上,對學生如何高效的學考慮得不夠,可以十分欠缺。

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對教育教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與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生本課堂裡,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蒐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講解課文,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上的居多,關注學生“學”的過少。“生本教育觀”的提出,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4

假期裡,我學習了《現代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一書。當我捧起這本書時,心裡十分感動,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們教師。在此十分感謝本書的作者和所有關心我們的人!得到別人的關心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幸福。雖然我們的頭上都罩著“園丁”“春蠶”“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那樣的光環,彷彿我們是不食人間的煙火的“神仙”,其實我們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就像眾人一樣,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人,每天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我們也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

在現代社會,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壓力,既然無法避免,我們不妨學會面對、控制或利用它。其實最大的壓力還要數職業壓力。社會上對我們教師職責的高要求,我們平時承擔的許多非教學任務,有時需要抽出時間來上課。上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學校輔導員的工作。想想一桌子的語文作業,想想班裡的這樣那樣的瑣碎小事,再想想還有許多需要完成的表格,我的頭都大了。唯一的感覺就是忙,每天都在忙著哪些應接不暇的工作,同事之間連十分鐘的交流也成了奢侈。我也曾抱怨過,發過牢騷。可越是這樣,我就覺得自己更累,彷彿我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慢慢地,我發現牢騷、抱怨只能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只能讓我們覺得更累。那麼我們不妨換一種心態,那就是把我們的工作當成一種習慣。

當我們每一個人能把工作當成一種習慣,那麼工作中再辛苦的事情,我們也不會抱怨,我們就能坦然接受,工作中再勞累也不會覺得累,我們也會習以為常。同樣,我們就會覺得我們的拼搏、我們的奮鬥,那是一種幸福!

於是,我們就能在心平氣和中積累成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輝煌,或許總會有那麼一天,我們也能走入成功者的行列。

當然,要把工作當成習慣,我們就必須真心地熱愛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以工作為樂,淡泊名利。這樣,即便我們的業績並不理想,未能青史留名,也可問心無愧,活得有滋有味。

其實作為我們教師,沒有太高的要求。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會讓我們興奮不已;孩子的一點點成績會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孩子的一句問候,家長的一句感激就會令我們感動許久。是什麼讓我們毫不保留地傾囊所出而又不圖回報,是什麼讓我們無怨無悔的愛著這些孩子們,時刻牽掛著他們?是埋在心底的那份責任哪,是用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那份責任!

讓我們每一個人把工作當成一種習慣吧,那麼,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多一些快樂,多一份輕鬆,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煩惱!

《義務教育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科學探究能力為兒童的.科學學習提高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任何一門學科,能不能學好關鍵不在於教師教得多麼好,教學條件多麼高,其關鍵在於能否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能不能激發起兒童的求知慾。興趣高了,求知慾高了,兒童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中去,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

科學探究能為兒童開闢一條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會掌握知識的科學方法。學生學會了科學探究,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的知識,要比老師單純的告訴他要深刻得多。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提高能力,這樣的探究教學真正實現了“受人以漁”的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中學生往往會經歷失敗的過程,而經歷失敗的時候,為了成功他們勢必要尋找另外適合的途徑。久而久之勢必會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以及積極尋找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百折不撓、勇攀科學高峰的堅強意志。

關於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5

於20xx年6月10日至6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香港啟發潛能教育班主任培訓。在此,感謝局領導與校領導給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香港培訓期間,我參觀了兩所學校,一間是五旬節於良發國小,另一間則是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聽了三個講座,分別是於良發國小陳美英校長的《什麼是IE》(包括了《於良發國小介紹》、陳玉珊主任細講《啟發潛能教育五大範疇》、徐淑儀姑娘的《關愛文化,與學生支援》)、郭劉麗影校長的《運用IE理念,提升個人正面思維》、胡健雄先生的《IE如何提升學校素質》。此次培訓,內容豐富,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說我的學習收穫。

一、 參觀學校的收穫

由於我是國小教師,於是在參觀的兩所學校中,我對於良發國小的印象更深刻,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學校讓人自然而然產生的歸屬感。

(一)教職工有歸屬感

我們到達於良發國小時,學校正在上課,不過我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受冷落,一下車就有一名職工親切地與我們打招呼,雖然她只是個普通的職工,但是她卻很有主人公意識,馬上上前招待我們。可見她在這裡工作得十分快樂。其後見到的校長主任同樣非常親切隨和,並且十分細心,未免我們聽講座聽得渴了餓了,還為我們準備了飲料和點心;看到我們總是對講座的PPT拍照就把PPT內容全部打印出來讓我們帶回去。陳美英校長說他們還會與教師們定期舉辦生日會。有這樣體貼關懷他人的領導,教職工工作時能不開心不樂意嗎?這一點,從帶我們參觀的老師身上就能看出來,對待這額外的招待工作,她們顯得十分認真耐心,不斷為我們介紹學校的文化環境、耐心地解答我們第疑問。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朱校長還告訴我們,他們學校裡的教職工甚至是家長代表都能參與學校的決策會議,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是窗戶要怎樣開更好這樣的事情都會通過大家討論而決定,這完全體現出了校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大事小事教職工和家長都有權利參與決策,完全像自己的家一樣,自己能夠決定怎樣裝修、怎樣擺設,那麼教職工工作起來也更有幹勁,家長也能體諒學校,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

(二)學生有歸屬感

我第一個對於良發國小環境的印象是很漂亮,很讓人喜歡,但怎麼像個幼兒園似的。學校走廊可見大幅的壁畫,還掛滿了橫幅,教室門上都貼有班級照片、班規或班級信念,教室外只要是能粘東西的牆壁都粘滿了學生作品和各種學生評比結果。但這類似我們國內幼兒園的裝扮卻是另有講究的。

壁畫首先是美觀,讓學生喜愛,但它卻是有含義的,比如學校裡的中央圖書館外就有一副佔了正面牆的壁畫,畫的就是各種可愛的動物在一起開心地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每層樓梯口上就有一副壁畫顯示的是該樓層的名字:創意廊、積極道、博學坊、智慧門、青雲路,這些名字都是根據該樓層學生的年級取的,例如青雲路就是六年級樓層的名字,寓意是希望即將畢業的學生能平步青雲,考上理想的中學。

走廊的橫幅雖類似於幼兒園走廊吊頂的裝飾,但它更有意義,每一條橫幅上面都列印有句子,有的是品德教育語句、有的是金句(這是一所基督教國小,金句是聖經裡的話),時刻提醒著學生,時刻影響著學生,也時刻從正面啟發著學生。

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

班規也是由學生制定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公地位,這樣由學生自己定下的規矩,他們也更願意遵守。牆壁上展示的學生作品不僅僅是優秀作品,還有一些不怎麼好,卻做得很用心的作品,這樣,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感受得到教師的關懷,同時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學生評獎的頻率十分頻繁,基本上每個月班上或學校都會進行一次頒獎,以此及時鼓勵學生的優秀表現。

學校利用有限空間無限展示學生,即使是窗戶也不放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會在家裡擺上全家福,但很多班級窗戶上卻貼有學生一家人的全家福,這就是他們讓學生認為“學校是我家”的一個好方法。

於良發國小不但是在環境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而且特意營造關愛文化,如有生日慶祝會、送心意卡、設立溫馨提醒時段、心靈老師午膳後找學生聊天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後會安排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熟悉學校環境,在各方面幫助新生適應國小學習生活。他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樓梯間有風紀管理員,圖書館有圖書管理員,課室有課室管理員,處處讓學生自己管理。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圖書館在營造學生歸屬感上做得也很好。最讓我詫異的是,為了讓一些外國學生感到親切舒適,他們特意在圖書館裡隔開了一個小房間,裡面放了一張十分柔軟舒適的大沙發,還有一隻超級可愛超級大的加菲貓,背景則是香港夜景。能在這樣漂亮、溫馨、民主的環境下學習,這裡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

二、聆聽啟發潛能教育講座的收穫

(一)什麼是IE?

初次看到IE,我以為是跟IE瀏覽器相關的教育手段。聽了講座後才知道,原來是Invitational Education即啟發潛能教育。IE所要做的就是讓每個人相信自己是受重視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負責任的;在充滿關愛、信任和尊重的環境中,培養出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待己、待人和處事,能勇敢面對挑戰,發揮潛能,創造命運,認定: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以上所說的就是IE的五個原則:尊重、信任、樂觀、關懷、刻意安排。其中刻意安排是最重要的。因為要進行啟發潛能教育,所有的事情都是刻意安排做的,但要遵循以下五個應用範疇:人物、地方、政策、課程、過程。

人物指的是跟學校相關的每一個人:學生、老師、職工、保安以及家長。要營造和保持正面的夥伴交往模式。深信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有價值和有責任的。

地方指的就是學校的環境,營造關愛的文化,讓身在學校的人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受關注的.。從上面介紹的學校環境可以看出,於良發國小和胡陳金枝中學在“地方”這一範疇上做得很不錯。這一點是最容易做的,也是啟發潛能教育開展的第一步。

學校的政策給人的感覺要公平、相容、民主和尊重他人。所有政策的制定要令人樂於接納及信服。

課程指的就是學校各項活動。我們要明確的是所有活動都是為每一個人的利益而設,同時亦能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他們參與。它們是富包容性的,激勵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身心自己能夠終生學習,並有能力去掌握高階思維。

過程指的是針對前面四個範疇的特質和風格而加以民主化的整合,是一個講究民主化即互相合作和共同商議的過程,所有受到某個決策影響的人都應該在決策的制定、執行及檢討過程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二)良好家校聯絡有助於IE順利開展

郭劉麗影校長說得很對:“老師照看一班學生,家長只需照顧他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IE就能做得更好。”於良發國小平時舉辦任何活動都會有家長來幫忙做義工,這些家長除了一些是全職太太外,還有上班族特意請假過來幫忙的,可見只有學校在家校聯絡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才能讓家長如此關心學校,如此願意為學校服務。在胡陳金枝中學聽講座時,我們就見到了兩位來幫忙的家長代表,她們是家長會的前任主席和現任主席,更令我們詫異的是她們的孩子並非是表現十分優異的孩子,而且已經從該中學畢業了,可她們卻仍然在為學校服務。可見她們對學校對她們孩子的培育是充滿感恩的。

這些學校在取得良好家校聯絡上有以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成立家長會(選出家長會主席,能夠參與學校校務會議)、設立家長信箱(校長定期寫信給家長,每個孩子家長一個學期內都會收到一封校長來信)、陽關電話(校長每年給家長打一次電話進行溝通)、對家長進行定期教育(推動家長積極參與講座、培訓,包括家長小組課程,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遇到的教育難題)、家長祈禱會(基督教學校活動)、建立家長義工團隊等等。

(三)正面思維影響人的處事態度與方法

正面思維指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而IE其中一個原則就是樂觀。給學生提供正面的資訊才能提升學生的正面思維,於是教師對學生說的話要正面,學校環境給人帶來的資訊同樣要正面。

郭劉麗影校長通過一個想象活動很好地向我們解釋了正面資訊與負面資訊給人帶來的不同影響,如當她告訴我們想象一隻狗和一隻貓時,我們能很清楚地在腦海中出現貓狗的影像,而當她告訴我們不要去想貓和狗時,我們也會在腦海中想象貓和狗的影像。就像我們平時制定規矩時告訴學生“不要在課堂上講話”,那麼學生仍然會不斷地想要講話,這就是大腦思考的方式――能直接想象正面的句子,而負面(否定)的句子大腦則無法接受。那麼這時我們只需要對學生說“保持安靜”即可。

胡健雄先生也在講座上舉了類似的例子,如很多學校門口會有一些指示牌,寫著非本校人員禁止入內,這樣的牌子給人帶來的資訊是負面的,讓人覺得不舒服、不開心,屬於IE中的最低層次――刻意不邀請。如果我們把指示語改為:入校人員請到保安室登記資訊(即IE的最高層次――刻意邀請),那麼就能給人帶來正面資訊,讓人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從而提升人的正面思維。胡先生在正面思維上還跟我們做了一個活動――PPT上的一點。當你見到PPT上只有一點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負面的:機器壞了、不小心打錯了、忘寫上內容了。這就證明我們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不夠正面。如果學生擁有正面思維,那麼他將會樂觀地對待任何問題。

三、對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 堅持用心關愛學生,相信教育改變生命

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心得體會,學習心得

只有堅定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責任、有價值的這個信念,我們班主任才能堅持用心地去愛我們的學生。很多時候,當我們接到一個新班級時,我們前期會花很多的時間去關愛新班級中的表現不好的孩子,而學生也會受到觸動,想要付出行動。但事情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不斷教育、不斷感化他們卻反覆犯錯時,我們就會漸漸失去耐心,對學生失去信心,轉化工作就不了了之了。當他們遇到新的老師時,這個過程又會重來一遍。那麼到最後,這些學生就不會再相信任何老師,變成大家心目中的“壞學生”.如果要使情況變好,那麼我們就需要堅定這個信念,付出足夠的耐心,善始善終,一以貫之。

(二) 營造關愛文化,培養學生的歸屬感

歸屬感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那麼學生如果缺乏歸屬感,同樣會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興趣。所以我們需要刻意營造“學校班級是我家”的環境,讓學生產生歸屬感。

首先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可以從班級環境做起。我們國內國小的班級佈置,基本上都是班主任的美工作品,這樣班主任工作負擔大,學生也不一定喜歡。我們可以效仿IE學校的做法,班級的課室佈置、班門設計、課室公約由老師和孩子共同參與佈置與制定的,即減輕班主任負擔,亦能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在於良發國小的圖書館,我居然見到了隨意擺放的玩具公仔,是供學生玩耍的,這讓我想起我班上的孩子們曾跟我提議要在班上設計一個玩具天地,由大家自願提供玩具供班上同學玩耍,可是卻由於課室空間太小而沒有實施,現在覺得十分可惜,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培養學生歸屬感的方法呀。

其次多舉辦些班級活動(為每一個人的利益而設,同時亦能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他們參與),本學期我應學生要求在班上舉辦了兩個活動:小組唱歌比賽與英語情景劇比賽,刻意增進學生小組組員間的感情、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英語情景劇比賽還能作為英語科目的一種複習運用方法,因此學生參與得也十分開心。

最後,再次感謝局校領導給予我這次寶貴的學習經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充分利用這次培訓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今後的日常工作當中去。為佛小教育的發展和改革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