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0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煮酒,喜提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合上書,靜靜地想。我恍惚間感悟到了桃園三結義中三兄弟的真誠。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彷彿還看到了三顧茅廬中的諸葛亮;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坐一輛四輪小車。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不出門便知天下大事。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決策。領略到單刀赴會的勇敢;刮骨療傷的堅忍,就是關羽。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若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喝斷當陽橋的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含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風。三國啊,我為之讚歎的'三國。

三國中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比如勇猛的趙雲、瀟灑的周郎、那讓人扼腕而嘆的郭奉孝。還有狡詐的曹操;他疑心重重,陰險狡詐,他們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陣營;相同的是都令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多少年來被人們稱頌,他的故事代代相傳。如今,已不再是兵刃霍霍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民族責任感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描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相互爭霸的故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就是書中對人物的描繪,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讓人如痴如醉。

書中將每個人物都描繪地充滿生機,或許只是寥寥幾筆,就將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呈現在你眼前。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我折服於一代英雄劉備。即使他最後沒有成就偉業,但他為人為君的方式讓我受益良多。為請諸葛先生出山,他三顧茅廬,為擺脫曹操的懷疑,與曹操煮酒論英雄,為了讓趙雲留在自己身邊,他摔兒子以表自己對他的珍惜,這一切都表明劉備確確實實是一代明君。

我折服於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原本只是一介布衣躬耕於南陽,出世之後三把火震驚天下。其中,在赤壁之戰中他大敗曹軍,讓曹操元氣大傷。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群儒,連周瑜也自嘆“既生瑜何生亮”。他知己知敵,把握敵軍多疑的.特點,用一招“空城計”避免了全軍覆滅的危險,扭轉乾坤。

我也折服於趙雲的忠誠。我曾眺望遠方,彷彿看見一位身著金甲聖衣的將軍在萬軍叢中七進七出,無人可擋,然而他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保住主公的孩子,他的威武決絕和一片赤誠深深震撼了我。

《三國演義》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你我這樣的後來者砥礪前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3

當我拿起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時,總會如痴如醉地讀起來,一讀起來,常常忘了吃飯,忘了時間。可見我對這本書的愛不釋手。而且《三國演義》裡也有我十分敬佩、喜愛的人物呢,他智勇雙全、機智過人,可厲害了!

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愛的就是諸葛亮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然後他又智算華容,滅曹軍志氣。他還七擒孟獲,取得百姓平寧。《三國演義》講述了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你爭我奪地搶地盤。在這幾個環節中,諸葛亮可是核心人物,我覺得最精彩的`情景就是空城計了,當曹愉要到來時,只見諸葛亮命令一些官員開啟城門,打扮成平民去打城門,自己卻和書童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趕來,看見這情景,十分懷疑,以為裡面有埋伏,就退兵了。可見諸葛亮有勇有謀,利用司馬懿身心多疑的特點,讓司馬懿退兵。他那臨危不懼,談笑自如的神情讓人敬佩不已。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的智、勇、忠是其它人不能相比的,也是三國人物中描寫最出的人物之一,讓我不能不喜歡他,敬佩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人是劉備。

劉備在歷史上大家都說他軟弱,沒有觀點,但是他非常有耐心。在“三顧茅廬”中,劉備第一去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童子說“先生今天早上就出門了,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劉備並沒有灰心。

一天,童子說諸葛先生回家了,劉備趕緊帶關羽、張飛第二次前去拜訪,又說諸葛亮出去遊玩了。當時張飛很急,不讓劉備再去了,但是劉備很有耐心,又第三次去拜訪,當時諸葛亮正在睡覺,等了一個時辰,張飛火了,說要放火燒了茅屋,劉備趕忙勸住,最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劉備不僅是一個有耐心的'人,而且他還是一個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人,幾乎在每場戰鬥裡,它都身先士眾,衝鋒在前,因此打了一個個勝仗,就拿《諸葛亮智取漢中》來說吧,那時要不是劉備在城樓裡大炮每天都連響三次,把曹軍三天三夜都搞得心神不安,正如“要想勝之,必先騷擾,使其困頓”,靠他的智慧,取得了這次勝利。

劉備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我非常喜歡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共塑造了近兩百個人物,其中塑造最成功的有劉備、曹操、周瑜……下面大家就聽我介紹介紹他們吧。

要說三國裡的頭號奸臣,非曹操莫屬了。曹操雖然雄才大略,很會用兵,但有謀權篡位之心,即使這樣心術不正的人才能再高,也不喜歡。要說三國裡心胸最狹窄的人,那就是周瑜。周瑜眼裡容不下諸葛亮,他讓諸葛亮三天裡造出十萬枝箭,一心想除掉他。他認為除掉了諸葛亮自己的才智就天下無敵了。諸葛亮才智過人,一心輔佐劉備和劉禪,並且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兵力強盛的西蜀。諸葛亮為蜀國作出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最令我敬佩的是劉備。他為人忠厚善良,清廉正直,並且非常重義氣。關、張死後,他不顧眾人反對,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東吳。最終被陸遜用火攻打敗,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做事應像諸葛亮和劉備,而不能像曹操和周瑜,否則,即使有再出眾的才華,也會遭人唾棄,留下罵名。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講述了漢朝與晉朝之間一段分裂的歷史,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但最後誰也沒有成功,被統一歸於晉。我特別欣賞小說中的三個人物——關羽、張飛和曹操。

紅臉的關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曹操將三兄弟殺散。關羽沒辦法,投降於漢朝。曹操一直想收降關羽,但關羽並未投降,而是千里走單騎尋找到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

黑臉的張飛身高八尺,燕頜虎鬚,聲音如雷,氣如奔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非常有勇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敢於和天下第一勇將呂布對陣;在當陽橋上,面對百萬曹軍,他大喝一聲,橋樑斷了,水也倒流了。我很欽佩他這種氣魄。

舞臺上的曹操是白臉,代表著奸詐。其實他並不奸詐,開始他是為了漢王朝行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他發表討伐董卓的`檄文,並聚集了天下十八鎮諸候征討董卓。在他擔任丞相之後,統一了北方,更想統一中國,可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做法被人稱為“漢賊”。我覺得他是個有功也有過的人物。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水淹七軍等。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三國演義》很有意思呢?有時間一定要讀一讀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知道了三國時代的糾紛.

《三國演義》描繪的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曹操經過多年征戰,佔領了大部分北方地區,曹操決定揮師南下統一中國。可是赤壁之戰使曹操被孫權和劉備大敗,呈現了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國鼎立的狀態,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司馬氏把蜀國和吳國滅亡了建立了西晉,統一了中國。

這些人中我最喜歡趙雲和諸葛亮。趙雲,字子龍,人稱“常山趙子龍”。趙子龍是蜀國頭領劉備的一名大將,他打仗非常勇猛,他與劉備等人在長板坡失散後找到糜夫人、甘夫人和阿斗,他一個人抱著阿斗與曹軍打仗準備與主公劉備團聚。從中看出趙子龍的`英勇,他不愧稱為“五虎上將”。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他是蜀國的軍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吳國的周瑜嫉妒,他深知周瑜要害他,於是他就“三氣周瑜”,讓趙雲在規定的時間把自己接走,逃過了周瑜的追殺。後來他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最終因積勞成疾病故於五丈原。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8

當我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對《過五關,斬六將》印象最深,今天,就來寫寫這個故事的讀後感!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關羽得知兄弟劉備的訊息後,立刻收拾行李,卻被曹操一再阻攔,他火冒三丈,只得把阻攔的人殺了,帶著兩個夫人繼續前行,總共過了5關,斬了六將,最後劉關張終於團圓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關羽和劉備之間的友誼很深厚,為了兄弟,他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更感受到他是一個有情有義、勇敢、知恩圖報的男子漢。明白了:我們要從小就做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一個有情有義、勇敢的人。

再想想自己,覺得太慚愧了,更明白我要從現在起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在平時,我有什麼東西沒帶都有人借我,題目不會做,優秀的同學也會教我,而別人有東西沒帶,問我借時,我總是不接他們,更可恨的是我還找些理由,弄得我變成了一個“知恩仇報”的'人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事後我又覺得很後悔。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像以前那樣小氣了,看到有同學要借東西,我主動借給他,我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了,我也覺得借別人東西又不會少快肉,沒有什麼壞處。

這本《三國演義》告訴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讓我們隨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壯烈、豪邁進入英雄並起的三國時代。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體小說之一,記載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程序。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回就是“曹孟德割須棄袍”了,因為馬超和韓遂勢力太大,曹操根本對手,所以曹操好幾次都差點被馬超所殺。當馬超說長鬍子的人是曹操時,曹操立刻割掉自己的長鬍子。當說穿紅袍的人是曹操時,他又脫下了紅袍棄之與地。看著曹操這幅狼狽不堪的樣子使我哭笑不得,真是沒有想到三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有如此落魄之時。

在第十七回“赤壁大戰”前,軍中急需許多弓箭。周瑜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而這位深謀遠慮的諸葛亮知道周瑜想要害他。所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在三天前就料到了近幾天會出現大霧了,所以才敢答應周瑜的命令。這讓我學習到了遇到緊急事件時不可慌亂,要冷靜思考,分辨是非,三思而後行才行。

此外,還有驍勇善戰的關羽,沉著的劉備,一身是膽的趙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使我看得如痴如醉,從中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就會讓人想起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讓我受益匪淺、百看不厭。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黃巾軍起義,使吳、蜀、魏三國鼎立,最終大漢歸晉。書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趙雲,字子龍,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的人物。趙雲長阪坡救主,連戰幾十員曹操大將,救出糜竺等將;他膽識過人,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立下赫赫戰功。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張飛一喊,嚇退曹操百萬軍;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破碎,一頭栽倒在馬下。張飛以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著稱,被歷史上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人物,後被範強、張達刺殺。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從小人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打仗並非一定要在戰場上廝殺,而要以德服人,以謀智取。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三國演義》這部中國歷史小說,值得大家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暑假中,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定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是一部跨度近一世紀,故事中約400多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以浩瀚的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個國家的皇帝,蜀國以堅韌不拔的劉備;魏國以文武雙全的曹某;吳國以足智多謀的孫權。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先說說給我印象最深的諸葛亮。諸葛亮是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他還做了常人一般做不到的事情,有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就光這些就讓我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何況他為了劉備做了那麼多事情都不求一點回報,真是真君子啊!

曹操給我的印象也挺深的,曹操被別人稱為“梟雄”,可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及詩人,這點我對曹操刮目相看。他還是一位特別愛人才的人,就比如說關羽吧,把自己吃的.,喝的,一些金銀財寶都獻給關羽,可讓關羽最高興地是曹操送給他一匹赤兔馬,因為有了赤兔馬就可以早日打聽到大哥劉備的下落了,關羽想的這一點讓曹操很失望,人在曹營心卻不在啊!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沼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感到曹操的偉大之處。

又讀過這本書之後,讓我又增添了幾分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從漢光武帝開創東漢到漢靈帝,幾乎亡國,是因為十常侍。董卓妄言廢立,圖謀不軌。呂布忘恩負義,殺董卓、丁袁。袁紹雖有大志,但有勇無謀。曹操既有大志,又有勇謀,不過易起疑心。曹丕有勇無謀,殺害親兄弟。劉備能聽見諫言,有三員大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這三人中,關羽和趙雲既有勇又有謀,劉備的兒子,也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有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孫權早年死了父兄,卻有周瑜,黃蓋兩人扶持,還記得周瑜死前道:“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就是因這些人才變得精彩,也才有那時的.三分天下。

還記得三國演義第一章的開頭有一首詞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三國演義歸總下來,真是應了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時代真的只是一段歷史嗎?不,三國是歷史,但也是故事,他所帶給我們的不是見識,而是一種想法。《三國演義》中魏國人就是奸雄,吳國不好不壞,蜀國都是好人。這個想法不一定對。曹操雖奸,但卻沒想過當皇上;劉備雖張揚著匡扶漢室,實際上卻是很想自己當皇上;而孫權卻是真的不好不壞。

都說三分天下,魏國贏了,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最後這天下不還是給了司馬家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閱讀,讓生活更精彩;閱讀,讓我們更懂哲理。在那濃郁的書香中,我翻開了《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仔細地翻看。

公元228年,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帶領5000兵馬來到西城運糧,2500名士兵去搬運糧草,城裡只剩下一班文官。而司馬懿正帶領著十五萬兵大軍向西城進攻。城裡沒有一名士兵,怎能和十五萬大軍開戰?趙雲還在趕往西城的路上。面對著十五萬大軍,所有文官都驚慌失措,勸諸葛亮投降。但是諸葛亮卻沒有著急,他鎮定了下來,隨後,他命令將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開啟,旌旗收回,所有士兵退入城內,不得自行出入,不得高聲言語,每個城門口命令20名士兵假扮成百姓掃地,遇到敵軍不可驚慌。又將古箏抬到城樓上,披鶴氅,戴綸巾,自己在那悠閒地彈琴,左右各站一個小童。司馬懿看到這種情況,害怕城內有埋伏,於是便退軍了。當他想到自己被騙時,趙雲已經帶領士兵來到西城。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這樣鎮定自如。記得有次數學考試,附加題特別難。所有人都在冥思苦想。這時,老師說考試還有1分鐘。這可怎麼辦?簡直急死我了!正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空城計》。面對著十五萬大軍,諸葛亮並沒有著急,而是鎮定自如,並想出了破敵之計。我也應該這樣。於是,我深吸了三口氣,認真思考,終於想出了辦法。我寫完了那道題。

在生活中,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鎮靜。鎮靜,是想出辦法的第一要素。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進兩百個人物形象,此書的作者羅貫中將三十六計融匯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我喜歡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些語句也富有很深的含義。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再說我喜歡的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書中的情節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書中人物的優秀品德、智慧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