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5篇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

假期我在“讀一本好書、來一場旅行”的約定中,選讀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教育名著。本書由義大利當代教育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撰寫,書中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兒童發育和成長的祕密。

捧讀此書使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我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也讓我得以更深刻地瞭解和理解兒童。現在讓我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一起來探索兒童的祕密吧!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書裡充滿愛的語言,充滿愛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愛的智慧”章節中關於愛的理解——“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了太陽的光輝!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著兒童的自我”。

愛是降生於世界上每一個兒童的稟賦,要是兒童愛的潛能得以發揮,或者其全部價值都得以發展,我們就會取得無法計量的成就。但丁把這種兒童的本能為動力的愛,這種對一切的熱愛稱之為“愛的智慧”,它是一種精神能量,伴隨著創造力的得到。

這種愛也是:當一個孩子發現桌布歪了,他就會想到桌布應該怎麼鋪,並且調動他的所有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整。對這個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令他狂喜的行為。我們也許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多麼的幼稚。但或許,這正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厭其煩重複做一件他們認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後會有一種幸福喜悅的感覺,我們成人眼裡的無聊但對於一個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講,這些社會法則是不適用的,當一件事完成的步驟越精細,孩子重複的次數就會越多。只有愛與理解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獨屬於孩子世界的精彩。

這種愛是:早晨孩子進去喚醒他的父母,這是一件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促使一個兒童一醒過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孩子來了並觸控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擾,孩子卻回答說:“我並沒有叫醒你們,我只是要給你們一個吻。”我想任何父母聽到這樣的話都會給孩子一個吻。

這就是孩子與成人的不同,我們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觀念來評價孩子,認為孩子不懂事、便會和孩子發生衝突,正是這種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為,給孩子的心理無形烙上傷痕,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對我們成人深深的愛。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相反的結果。

發生矛盾衝突時,我們需要正確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並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來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這樣才會讓我們更能貼近孩子的心,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一樣,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通過這些事例對內心世界的描繪,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徵,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愛一切吸收一切,並使其在未來的成年人中得到體會。還記得初做媽媽給孩子講《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故事時,我總認為我們成人對孩子的愛是無私、偉大並多於孩子的。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其實孩子愛我們勝過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將我們對兒童的愛化為滋潤的雨露來灌溉兒童的心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孩子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們會逐漸成長起來。這就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愛的表達方式、方法,尋求合適的表達時機和教育環境。”

教育是一種充滿愛的工作,愛的智慧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愛的智慧需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敏感的心,保持對孩子的全神貫注,對孩子的細微行為也有所預期,並迅速做出反應。

我們努力為了孩子那份愛!為了愛的明天!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2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這本書研究了6歲以下兒童的生理與心理髮展及其特點,列舉了很多富有啟發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兒心理畸變的種。種表現,以及成人與兒童的衝突,揭示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教育觀。作者蒙臺梭利對“童年的祕密”所做的探索和解答,對兒童的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瞭解兒童對人類的貢獻。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教育,我歎服作者蒙臺梭利竟然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研究得如此透徹。

在讀到書中“成年人應受到控告”一章時我大為驚訝。現在的父母都竭盡所能地為自己的孩子奉獻出一切,相比過去忽視兒童,藐視兒童的行為,現在的父母都付出了無盡的愛。就像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前程,就幫孩子們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像是:鋼琴培訓班,書法訓練班都是報名的熱門專案。但是成年人在與孩子們打交道的時候,成年人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們的心上。現在的孩子的童年是過得有多累啊?每天都揹著沉重的書包去上學,課後完成一大堆的作業。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來了週末,以為終於可以輕鬆一把,和夥伴們自由嬉戲了,但是他們都被送去那毫不感興趣的“興趣班”裡學習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願望,是在用孩子們的童年作賭注的!童年,他們失去了自由,喪失了選擇的權利。家長們總愛站在他們的角度出發主宰安排孩子孩子們的成長道理,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塑造孩子的行為,成為兒童心理髮展的障礙,這都歸咎於成年人,難道這樣的.家長不應該受到控告嗎?

在“兒童的敏感期”一章中,我也受益匪淺。蒙臺梭利說:“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們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其實,這些創傷的造成都是因為我們對兒童瞭解得太多了。我們要做的是去了解這個尚未被認識的孩子,去發現兒童的真正本性,進而幫助他正常發展。但遺憾的是,我們走的是相反的方向。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女孩因為看到自己房間裡放著一把自己從沒有見過的雨傘而生氣,最後還失聲痛哭。在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責怪孩子無端端發脾氣、哭鬧,但是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兒童在這種情況下發脾氣,很有可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支配著它。孩子對於這把陌生的傘產生恐懼感,我們應該對著引起注意,給予關懷。

讀完這本書,我心裡最大的感受是:把生活還給兒童!孩子們只有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他們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要是家長們總愛對孩子的生活伸出無情的手,給他們帶上一對沉重無形的枷鎖,那孩子們又怎麼會走得好走得遠呢?真正疼愛孩子是讓自己變矮,觀察瞭解孩子,幫他們建立一個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環境!

探索兒童,任重而道遠。把愛化作為更強的力量,使孩子們得到滿足,開闢教育的紀元,這樣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3

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地看這本老師給予的任務——《童年的祕密》。並沒有想象中的難以下嚥,蒙臺梭利關於兒童教育的觀點是新穎的,創新的,但同時也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總體來說,無論是一位教育者,還是父親或者母親,都能從中收益頗多。

首先必須得說說這本書的寫作背景。1896年,蒙臺梭利成為羅馬醫學院的第一位女畢業生,並且在這所學校的精神病診所就職。她在工作中經常去訪視羅馬各個心智障礙兒童收容所,並認為這些孩子可以藉著特殊教育加以矯治。於是她又前往倫敦與巴黎研究兩晚特殊教育的大師伊塔及塞貢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她將這些身心殘缺者送到羅馬去參加正常兒童的考試。當他們通過這些考試的時候,蒙臺梭利看到了奇蹟的同時,也看到了潛在奇蹟之下的,具有更重大更具深遠意義的某種東西,那就是被忽視的兒童的祕密——未知的和未被釋放出來的潛力的關鍵。如果所謂“身心殘缺”兒童的水平能夠接近於正常的兒童水平,那麼,為什麼正常兒童不能夠產生更好的結果呢?這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了嗎?於是在1907年,她在羅馬的聖洛倫佐開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這也為她後來的研究包括這本《童年的祕密》提供了大量的觀察基礎。書中很多的理念很多都來源於觀察兒童之家的孩子。

給這本《童年的祕密》來一個總結吧。蒙臺梭利在書中闡述了她自己的兒童觀念,而這是革命性的。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和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畫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和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著活生生的人。蒙臺梭利還在書中提出了兒童發展有一個“胚胎期”,“敏感期”;兒童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兒童是在“工作”中成長的。而這裡,必須指出,蒙臺梭利將兒童使用的教具的活動稱之為“工作”,並且否定兒童玩遊戲的。她認為遊戲會把兒童引向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能力,並促使兒童心理的.全面發展。以下是我印象頗深的一些關於蒙臺梭利兒童教育的觀點。

在第一篇兒童的時代這一節裡,蒙臺梭利寫道,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實際上很早就被確定下來了。事實上,在書中往後的內容裡,蒙臺梭利都非常強調嬰兒在成年人的生活模式的重要性。可是,在我看來,這種強調是過分的。童年發生的事受到的傷害會對成年人未來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可是,這種影響並不是伴隨著一生一成不變的。

在新生兒的降生這一篇中,蒙臺梭利更是提出了一個_性的觀點。在講到人們是如何關心一個新生兒的時候,蒙臺梭利說,事實上,當一個嬰兒降生的時候,所有人都只關心他的母親。她確實受苦了,但是新生兒就沒受苦嗎?人們只關心母親是否收到了強光和噪音的干擾,但是對來自毫無光亮和聲音之處的嬰兒又有什麼保護措施呢?他也需要靜謐和幽暗的環境。他本來是一個在沒有任何干擾、恆溫的液體環境下長大的,但是就在這一瞬間,他原來靜謐、幽暗的環境改變了,變得處處都與原來的環境截然不同。在此,蒙臺梭利很明顯地是非常強調要關注這個新生兒,從環境到心理。

在隨後的篇章裡,蒙臺梭利的觀點還有讓我印象頗深的是對兒童秩序感的描述。她舉了個例子說,倘若一個兒童在從事著對於他來說是困難的事情,譬如在疊毛巾,此時的大人不能隨便去破壞兒童做這件事的秩序。儘管兒童疊得很慢,但他總可以自己完成,因為他自己心中是存在秩序感的。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我身為一位母親在觀察著孩子在如此辛苦地做這件事,我會怎樣做呢?也許真的是會打斷孩子,說,讓媽媽來做。不過細想一下,蒙臺梭利的確是正確的。倘若身為成年人的你,被人硬生生的打斷正在做的事情,也會覺得不爽,甚至會生氣。兒童,儘管沒有成熟,但是也已經具備了自己心裡的秩序感,也已經有了渴望去做好一件事,儘管對於而言是困難的事情。

總的來說,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兒童內心真實景象,給我們呈現了兒童這個未知而又奇特的世界。給予兒童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與環境是必要而且是有用的。成人應該更多的站在兒童的角度關注兒童的心理,而不是因為是成人,而變得自我中心,忽略兒童內心的感受。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4

蒙臺梭利《童年的祕密》一書,講述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時期,除生理髮展外,幼兒的心理髮展更需要得到重視。書中收集了許多生動而具體的例子,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兒童,幫忙兒童的發展,使兒童的個體潛能最充分地得以實現。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於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帶給了兒童很大的傷害。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趣味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我紐鈕釦、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終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此外,由於成年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他們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把自我的意志強加在兒童身上。所以,兒童從小就被戴上無形的枷鎖,被迫按照成人的'意願去執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們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臺梭利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發育與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

“成年人應當受到控告”這樣一個觀點讓我覺得十分可悲。或許,很多父母都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卻不知,他們的行為正在一步一步地傷害孩子。兒童不僅僅是肉體的存在,還是精神的存在。我們正確地理解兒童,適應孩子的思維,適應他們的步伐,從他們的需要出發,真正地關注他們的成長。

今日,我們更應當關注兒童的問題,在我們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除了考試、作業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教等等,試問小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呢?事實上,孩子們都在控訴這樣的生活,可家長卻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讓兒童在如此殘酷的社會競爭環境中,仍能堅持著最初的完美呢?這樣一個沉重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而作為師範生我們今後應當盡最多的努力幫忙孩子創立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地發展,傾聽孩子的心聲,把理解和傾聽孩子作為一種職責,使他們健康歡樂地成長,僅有這樣才能維護兒童的權利,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忙!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5

蒙臺梭利老師的著作《童年的祕密》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燒錄詳盡而細緻,有倚重也有輕輕點撥,著實是一本上等佳作。作為兒童教育界的名人,蒙臺梭利老師果真是一位革命性的人物。在此本書中,老師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祕,在那個年代兒童的成長還沒有系統化的分析研究,而這本書為繁雜的理論編訂了一個有理可循的目錄,在筆者看來這是對兒童成長的最好的保護,更正了不少持有錯誤兒童觀的大眾的思想,讀書以明智,這本書值得一讀。

古語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最主要的思想就是,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而在本書中蒙臺梭利老師似乎就對此句進行了論證。本書共34章,包括前言一篇、序兩篇、導論一篇、正文30篇。書中有無數的名句,在此並不一一羅列。就我看來每一章都有精華。老師從時代這個大背景入手,19世紀末,整個社會開始關注兒童發展,自然各種理論急需更新補充,想起目前我們這個新時代不也處於兒童研究的重要發展時期嘛。進而從新生兒開始進入。從孩子的出生開始就是一段奇妙之旅,孩子一點點成長,微眯的眼睛開始炯炯有神,軟肉的小手開始有力,無意的微笑開始賦予內部情感……一系列的變化實在是神奇。而夾雜在這中間的自然是各種外在的干預,孩子的行為需要靈活的干預,這種干預並不是將成人的`思想灌輸,而是一種相對的干預,其中有更多的是自由,這裡老師有更多的描述。

書中的內容涵蓋了太多,有精華自然也會有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內容,畢竟歷史之河不斷流淌,我們目前的教育理念建築在前人的孜孜研究之上,希望能更努力得發現更寶貴的內容。我的感悟不深,理解還不夠,一遍的閱讀無法深得精髓,有空繼續研讀。很愛其中的一段,與大家共勉。“對於兒童我們還有太多未知,兒童的心靈中有一部分始終沒有被理解而又必須被理解的東西。我們必須懷著犧牲精神和滿腔熱情繼續探索,就像那些去異國他鄉翻山越嶺尋找黃金礦藏的人一樣,這就是成年人必須做的事情——去尋找隱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的未知因素。這是不分國家、種族和社會地位的所有人必須共同付出的努力,因為這項工作意味著為人類道德進步帶來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6

我任教了一年級的體育課已經有近一年了,但孩子們的脾性還總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假期裡閱讀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雖有些專業知識我不是太懂,但在部分文章中我還是學到了很多!

“在對兒童說出每一句之前,成人都應當再三斟酌,因為兒童正在如飢似渴地等待著模仿他。”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又反覆讀了好幾遍,琢磨了很久。不是說沒讀懂,而是在翻閱腦海裡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所發生的能與這句話相匹配的事情。我們總說在孩子身上總能看到大人的身影,看班級裡的小幹部也能看出帶班老師模樣。還記得那天走進班級時,正好班裡的班長在管理班級,只見他大聲的吼叫著,小臉漲的通紅。我不覺得的彷彿看到了自己平時管理班級的模樣,原來,是這麼的恐怖!而可愛的'班長竟也變得這般失去了兒童的那份稚氣。

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兒童就像一張白紙,她們憑藉著自己內心的敏感性去看去聽吸引住她們的事物,並模仿。但她們還不會辨別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因此,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大人們,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得十分注意。每句話都該思考下是否會誤導孩子,所謂以身作則,我想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很聽話,這讓我感到必須對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這也是書中的另一位老師在看到孩子的表現時所感嘆的話。

書中還讓我感慨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日本父親帶著大約一歲半的孩子散步。孩子突然停了下來抱住父親的腿,於是父親也停下了腳步,讓孩子繞腿玩耍。當孩子不再玩耍時,又接著慢慢地散步。過了一會兒,孩子在路邊停下,父親也停下陪在孩子的身邊。這個故事我相信但凡看到的人應該都會十分感慨萬分。在當今這個社會,大人們的確忽視了孩子們真正的需求。說是帶孩子們出去玩,卻限制了專案及遊玩時間。想去玩泥巴,卻因為我們認為的不衛生而拒絕,實則因為不想洗那髒髒的衣服。想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大人們有時候是真的很自私了。為了讓自己睡懶覺,而不願孩子一大早來親吻自己;為了孩子不來打擾自己,就讓孩子去寫額外的作業;為了所謂的孩子好,而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想想真是殘忍。

這本書中的理論很新穎,有許多顛覆了我曾以為的想法,為我接下來的工作奠定了些許基礎,相信會有所突破!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7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後才明白,幼兒教師不僅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本事,並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後,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本事,並且園裡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閱讀了《童年的祕密》,說實話,剛開始開啟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絡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瞭解的,並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說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發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教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我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必須錯誤的,孩子如果沒有必須的自理本事,對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造成必須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向是班級第一名,教師佈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佈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提高,很有自信。可是,僅有她自我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明白,她內心的“無目標”感和不自信。不明白自我想要什麼,只明白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麼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於是就成了她對自我的評價,長大以後,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我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我對自我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係,甚至和陌生人說話時也會臉紅......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瞭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僅處事經驗豐富並且有很強的生存本事。

經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教師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忙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著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祕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僅有這些,我相信經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忙,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忙,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閱,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本書蒙臺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經過自我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經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向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我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一、人的心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感到這本書挺枯燥的,甚至有點誇大兒童的作用,講到兒童的精神,潛意識及兒童的心理,似乎把人類人生的成敗都歸結到了兒童期,未免將兒童期成長的作用有點太誇大化了,可是經過後面資料的閱讀才明白,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後面的講述中,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蒙氏工作,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知識的提升!試想想,處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會不歡樂,我想這是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簡便愉快的,而我們明白歡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必須的揣摩與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死教育,從來也不研究他們的心理狀態及需要,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什麼學習成果了!

所以作為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並且我還有更深的理解,擁有一位“好”教師,不光是孩子的幸運,更是家長的福氣,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

二、對於成人的斥責

也許是對幼兒的教育及此刻幼兒所處的現狀百感交集,所以蒙臺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對成人進行了斥責,他把成人對幼兒的關愛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認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勢必會走彎路,或出現一些錯誤的舉動,但在孩子面前,我卻覺得父母都是無私的。

如果沒有成人組成的人類社會,我將質疑一個嬰兒會憑自我的本事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會孩子怎樣去更好的適應社會,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的成人對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將孩子培養成一個適應社會並能夠生存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成人蔘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性格都會起到必須的作用,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對論,但總體來說,依照此刻社會的發展來說,人類還是在不斷的發展的,人類的教育總體來說還是好的,但對於某些方面,某些家長還缺乏正確的引導,只要將正確的方法加以推廣,科學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來的人類將是更加智慧無比的,但與此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三、關鍵期與教育

我覺得蒙臺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製出了各種適合幼兒操作的蒙氏教具外,還有一項就是幼兒關鍵期的確立,配合幼兒不一樣的關鍵期進行適時的教育,這也許就是孩子們有出色表現的原因吧!對於這一點,我想任何一個蒙氏教師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現的各種現象,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供給什麼樣的環境。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蒙臺梭利說“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此刻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景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依據孩子的敏感期,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那麼我們的教育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資料,我想在今後的時間我將進行第二遍的閱讀,相信將會有更大的收穫與驚喜!

《童年的祕密》是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經過自我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經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童年的祕密》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蒙臺梭利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童年的祕密,讓我們得以更深刻地瞭解和理解兒童。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簡便愉快的,而我們明白歡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理解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在讀全書的過程中,有一種情感一向在深深地吸引著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我的.行動,使得他的行動不僅僅因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個人無法到達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主角的統一。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我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

成人總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本事只能理解,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充套件,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趣味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我係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終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而蒙臺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於訓練兒童扣扣子、繫繩子的工具。

《童年的祕密》中還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試想今日,我們在解讀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創造的幼兒教育中發展孩子的多元智慧,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為孩子創造迴歸以人為本的生態式教育環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於發現兒童的渴望,我們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義上的幼兒的解放和童年的真義嗎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著自我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應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於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細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細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加倍呵護。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長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8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著名義大利蒙臺梭利於1936年7月第五屆蒙臺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臺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觀。最近,在學習之餘較系統的讀了一遍《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我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我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將自我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做一整理。

讀完《童年的祕密》一書,我的歸納主要是從四個緯度來進行整理,即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幼兒的教育原則及環境;幼兒的心理歧變。第一:幼兒生理和心裡的發展。從事物是始終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在不斷地生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種兒童個體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透過這一章節的閱讀及自我在日常的幼兒教育實踐中,自我堅定地認為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不斷變化發展中,最突出的兩大特性是主動發展性和多元智力發展關鍵期。在傳統教育中,往往將兒童處於在教師主導地位下的被動發展地位,即使有的學者強調教師只是處在主導地位,兒童才是主體,是充分發揮自我的主動性和用心性來發展自我,可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演變成教師控制教育環節的各個過程,包括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是直接將自我的知識體系不加修改的複製到一個處在由“空白板”向“豐富板”發展兒童的思維體系中。在閱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時,我對蒙臺梭利的觀點十分認同,我認為兒童本身擁有一種探求外界的衝動和本能,這種主動性賦予了兒童用心發展的生命力,兒童正是透過主動地探索來使自我在各方面適應由複雜的因素構成的環境,由此我認為此階段的教師不應將環境加以人為改變或安排,而是將兒童放在其所處的任意自然環境中,正因每一個環境都是由不一樣的因素組成,不一樣因素組成的環境,都會對處於此環境中的個體提出必須的適應要求,也就是每個個體都會針對相應環境發展相應的適應潛質,當然了,此時教師就應作為一個外圍觀察者和輔導者,主要是對兒童的`適應動力予以持續和強化及兒童出現的各種困難予以幫忙,以保證兒童在此環境中構成必須自我能夠憑藉主觀能動性他駕馭的潛質。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在“關鍵期”內,發展兒童所能夠發展的各種智力。第二: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蒙臺梭利認為,為了促使幼兒的心理髮展,兒童的教育應開始於兒童誕生之時,同時,幼兒教育就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重複練習。在兒童對外界事物處在敏感期內,正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由此,如果幼兒能得到滿足其內心需要的活動(蒙臺梭利稱之為“工作”)時,他們就能聚精會神的不斷地反覆的練習這一行為,直至這一行為到達其所處的年齡得承受範圍內甚至對於一些天才兒童這種發展會超越幾個年齡發展階段。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想告訴我們的幼兒教育者,幼兒的好奇心會驅使著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瞭解的興趣,由此教育者,不就應限制兒童感知的範圍,而是儘可能的多為其帶給環境,這樣幼兒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透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複練習,就會為兒童今後的發展帶給更多的可能的空間,即使由敏感性構成的個體潛質,在今後的發展中,並未有什麼格外的突出發展,但對兒童的綜合潛質的提高是會有幫忙的。

總之,教師要儘可多的為兒童帶給能夠使兒童重複練習的環境。二是自由選取。幼兒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和心理需要來選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為幼兒教育者始重要牢記不好限制兒童的自由選取性,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多的為幼兒帶給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取。第三: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個充滿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導與壓制及不和幼兒心理髮展的不正確的干涉,會引起兒童心理髮展歧變。蒙臺梭利總結出幼兒心理歧變主要有八種表現: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懼、說謊。在幼兒身上,這些心理歧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絡的。所以,一個幼兒有可能同時擁有幾種心理歧變。心理歧變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失調,會使幼兒的心理處於紊亂的的狀態。由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務必及早的發現這些問題,同時要及時的運用各種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較及時,較快速的解決存在的心理歧變的問題。當然了,對於這些心理歧變,由於複合的形式不一樣,也就要求教育者應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積累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手段,以便豐富自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潛質。第四:成人與兒童衝突的克服。

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儘管成人為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為了兒童的成長採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必須能夠發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為兒童就應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我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並非是兒童利用自我的身體和自我的大腦並輔之成人的幫忙來發展。當然,家長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會給孩子的發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們的無意識行為會影響兒童在其自身發展規律支配下的正常發展。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9

《童年的祕密》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靈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正因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用錯了方法。這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裡蒙臺梭利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所以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個性是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十分值得一看。

這本書裡的好的觀點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講幾個對我感觸比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這是蒙臺梭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一點,我們明白,蜜蜂的幼蟲都要經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的雌幼蟲都可能成為蜂皇。但這個蜂群只選取一隻雌幼蟲作為蜂皇。工蜂為她準備一種稱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餵了這種極美的食物之後,這個被選中的雌幼蟲就成為這個蜜蜂群體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選她時,她已經年歲較大,就不可能成為一隻蜂皇,正因她已經不再會有貪婪的食慾,她的身體不可能再發展成一隻蜂皇。這些例子能夠使我們意識到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兒童內含著生機勃勃的衝動力,由此使他產生驚人的舉動。不能跟隨這些衝動力,意味著他們軟弱和無活力。

然而當敏感期兒童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是就會有一種外部表現,成人稱之為“發脾氣”。然而這真的是兒童的一種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是,是正因我們成人不明白不瞭解兒童這種反應背後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發脾氣”的名稱。我們把任何沒有明顯動機的行為,任何固執或無理性的行為當做任性。我們也注意到某些發脾氣的方式會更加惡化。很多任性的行為只是人們過去錯誤地對待兒童並由此惡化而導致不正常的結果。跟敏感期的內部衝突有關的各種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樣是短暫易逝的。

所以,我們務必尋找兒童每種任性背後的原因,這完全是正因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尚未明白的東西。一旦找到這些原因,就能使我們深入到兒童心靈的神祕幽深處,併為我們明白兒童及跟兒童和諧相處帶給了基礎。

一向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我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們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刻內到達他的目的。於是,當孩子想自我倒杯水喝的時候,他往往不能自我來完成,成人怕兒童打翻熱水,打翻杯子,於是,成人自我來代替孩子來快速地完成這些。他們可能會斥責兒童正因他們心疼那個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來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這個杯子,成人立刻會對客人說:“沒事,沒事,一個杯子值不了幾個錢的”在那裡,兒童的身份地位顯然被看輕了,沒有得到重視,同樣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紀小就能夠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就應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好處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也意識到自我對待兒童那些錯誤的態度。書本上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長,可是,這天,在此刻的這個社會,不會像蒙臺梭利那個時期那樣忽視兒童,而是有點溺愛兒童,但愛的方式還是不適用於兒童,用哪種方式才能真正瞭解兒童,才能使兒童更好地發展,還是我們要思考的話題。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

《童年的祕密》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本書的作者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會去研究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所以,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研究兒童的感受,並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此刻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立刻就說,爸爸你坐錯了,並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裡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裡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教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著,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裡之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樣樣不遵守紀律。

蒙臺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當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能夠給他們供給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僅有這樣,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忙。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當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僅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國小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可是,蒙臺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於成長。我女兒說,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此刻的國小生,由於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向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樣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臺梭利說,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我的意志微妙地強加於兒童,而應當讓兒童自我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說,因為擔心她自我吃飯會吃不飽,所以都是大人餵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後於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裡吃飯排行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向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我吃飯的鍛鍊,難怪在幼兒園裡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我吃,幾天來,她提高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我,為什麼不早點讓她自我吃呢?為什麼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我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著寫,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衛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衛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於孩子的勞動本事的提高。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1

《童年的祕密》讀了5遍了,還是意猶未盡,感慨萬千。工作之餘我都是儘可能的自己照顧陪伴孩子,平時也特別重視和他的交流互動,所以我的孩子比周圍同齡的寶寶在語言、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超前很多,7個多月能夠非常清晰的叫“爸爸媽媽姐姐”等一些簡單的稱呼,然後各項能力迅速發展,現在22個月的他已經能夠很準確很完整的表達他的需求和想法,而且經常一天當中N次“語出驚人”,超強的想象能力也常讓我蒙圈。他能準確辨認各種顏色,可以獨立的從數字1數到10,可以和我接唱簡單的兒歌童謠,對誦三字經……很多人感覺照看小孩子又累又無趣,其實完全不然,只要足夠用心,你會發現孩子雖小,但是他其實懂得很多,他的感情世界也特別豐富細膩,他帶給你的驚喜和感動可以瞬間擊退你所有的疲憊,那種感動和滿足真心是不在其中難以體會的。

為了孩子,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幾乎放棄了一切娛樂休閒的時間,只為了多一些陪伴,不想缺失他成長道路的每一步,畢竟孩子能和我們朝夕相處的時間有限,隨著他的成長,幾年之後他就不會再如此依賴,黏著媽媽,所以真的`特別特別珍惜這段能與他相伴的日子,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本來感覺自己做得很不錯了,但是這兩天聽完樊登老師解讀的《好奇心》和《童年的祕密》,才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我雖然重視了和孩子的交流互動,但是也對他有太多的限制,“不行”、“不可以”“不能這樣”……這些都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他常常會因為我的限制不開心,甚至哇哇大哭。現在想想很多事情他都是可以做的,只是我認為不可以,我不喜歡,就強行阻止了他。表面上看我行使了媽媽的權利,孩子順從聽話照做了,其實呢?他很委屈,很不開心。我扼殺了他的探索和求知慾望,抹殺了他的好奇心。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2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書中的前言部分簡要的介紹了蒙臺梭利的生平和兒童教育觀。她創辦“兒童之家”,從事兒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寫教育著作,促進了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其中很多部分讓我值得揣摩、思考和回味。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蒙特梭利在兒童的秩序感一章中舉了很多極易引起共鳴的例子,看的時候可能很多父母會說,是的,我的小孩就是這樣,由於錯誤的解讀,大人常將孩子這些行為解釋為無理取鬧,而強制要求孩子妥協。

雖然某些要求我們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沒什麼傷害性,為何不順著小孩的意思呢? 當事情按著小孩的預期發生,他比較會有安全感,我們大人不也較喜歡用習慣的方式做事嘛。當滿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將很驚訝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順從,不然小孩就會奮力的爭取,如果長期外在發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會產生無用感,對小孩意志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己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蒙臺梭利認為:成人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早已失去的那種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機再次激發他們,成人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給他們以更好的生活啟發。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

講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的小侄女在剛剛會走路的時候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就是喜歡撿地上的小東西,像小紙片之類的,冬天亦是如此,由於冬天的衣服穿很多,他彎下腰很困難,但是她依舊樂此不疲,大人們有的覺得她小小年紀很愛乾淨,但大多把這個當成笑話看,然後阻止她繼續這麼做。今天我才明白大人們的錯誤,小侄女在撿紙片事件中,她不是為了把紙片撿起來扔進垃圾筒來保持乾淨這一結果,而是在充分享受這個有趣的過程,這個動作在充分運用她的拇指與食指,對她的動作技巧訓練幫助很大,從而對她的大腦發育也有很大幫助,我瞭解到,在很多幼兒園有一個訓練專案就是讓幼兒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現今,大人們想盡方法發展自己寶寶的智力,但無知的大人們卻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鍛鍊他們寶寶的`機會,這些機會簡單、普通讓家長完全忽視掉了。

最後提一點,既然我們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讓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那麼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但這種放手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呢,難道沒有經過任何修剪的小樹苗長大之後其彎彎曲曲的樣子就真的好看嗎?成人的經驗就真的幫不了孩子什麼嗎?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確認孩子的探索過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遠見,可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當前的探索是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

《童年的祕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3

《童年的祕密》是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很多部分讓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祕密》告訴我們,教育能夠採用一種幫忙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兒童,從而對這些自然特性產生影響。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忙他正常發展”。

在那裡,除了環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條件是異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徵”。蒙特梭利創辦的第一個兒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暇多份精力給孩子,他們的教師是毫無野心和先入之見的普通勞動婦女,這就導致了一種理智的沉靜。教師必須沉靜。他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或更好的、無阻礙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內心清晰的源泉。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於是,我明白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教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教師的根本不一樣:一般傳統的學校,教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明白要照顧他們,也明白為了教育他們應當做些什麼;蒙特梭利的'教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

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說,我們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理解陽光的哺育。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4

《童年的祕密》,這一本書,有關兒童的成長,有關心靈的祕密,有關童年的探索。每個人長大後個性的變化,每個人的童年,通常是大部分相同的印記,卻往往又是經歷不一。所以,祕密,這個詞恰當地映襯了童年這個名字。

《童年的祕密》是現代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出版的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作者通過收集許多長期教育實驗的生動具體的例子,並認真觀察和深入思考,教育我們:一個人的個性是在他的童年時期就形成了的,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時期。兒童時代的開始,現代教育方法的改革實施,這些促使人們對兒童產生興趣的運動對教育、對社會、對國家以及對整個人類發揮重大作用。

“兒童是成人之父”,這是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祕密》書中提出的一個富有哲理的觀點。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是有點矛盾的,但實際上是充滿睿智的,我們知道,父親提供了一個看不見的細胞;母親除了提供另一個細胞外,還為這個受精的卵細胞提供了一個生活環境,以便使它能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小孩。那麼說,父母創造了她們的小孩?不完全是的。應該把兒童看作是一個正在實體化的精神生命,這樣不僅激勵著父母,而且還賦予了他們新的責任。這也清楚地讓我明白了:當我們看著兒童那很像一個玩具的幼小的卻富有魅力的身軀,同時傾注我們成人對他的巨大關心的時候,就可以真正理解古羅馬人朱維諾爾所說的“應該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兒童。”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指出了對待兒童的一些常識做法的謬誤和提出一些人們未曾想到的問題。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我們對至今尚未知道的兒童心理生活的瞭解,同時喚醒成人關心兒童的意識。深一步的品讀後,我知道了:對於兒童的新教育,並不是意味著必須贊成兒童的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我們必須避免批判兒童,或者我們可以忽視兒童的智力和情感的發展。完全相反,我們要記住的是,成人是兒童真正的教師以及使命是教育兒童。並且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完全是為他們的上學作準備,而是為了他們的生活,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助他們正常發展。

通過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祕密》中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讓我深深地瞭解到: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它產生了愛,這種愛會充滿兒童的意識,並會影響兒童的自我實現。而且,我也理解到:兒童的愛,在本質上是單純的。他愛,也許是因為他想獲得感官印象並藉助這些印象不斷成長。所以,在我認為,我們應該追隨兒童成長。讓兒童的生命自然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香味時,伸展出白色的花瓣以接受陽光的哺育,讓我們兒童的個體潛能最充分地得以體現。

實際上,《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裡的“顏如玉”比比皆是,我認為每個都有必要認真品讀,去找出童年屬於自己內心的祕密,重新認識自己。確實,《童年的祕密》讓我不僅提高了思想境界和認識水平,而且還讓我知道了兒童是傳統的繼承者、歷史的承受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文明之路的使者。更有甚者,《童年的祕密》中的開闢了教育新紀元的教育方法可以喚醒人類甦醒,並逐步走向成熟。所以,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心感受兒童,用心教育兒童,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愈加和諧,我們的世界會愈加精彩!

《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5

《童年的祕密》是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經過自我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經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簡便愉快的,而我們明白歡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理解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那我們應當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資料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說、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終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歡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資料,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本書讓我最大的收穫是:

我們是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著很多揠苗助長的事情?比如孩子很大了孩子幫孩子穿衣服?幫孩子理書包?

我們要遵循孩子發展的規律,適應孩子的學習節奏,保持對孩子的尊重,學會耐心。

不論是蒙臺梭利還是薩提亞還是正面管教,核心的教育目標都是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因為只有自尊才能做到自律。

這兒跟大家分享一下正面管教中的一個觀點:我們不要去幫孩子去做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一直會揠苗助長的原因:

一、 主導本能:我們總是喜歡干預孩子的成長,總是希望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孩子的問題,或者說是用捷徑來完成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二、工作本能:我們由於在挫折中長大,得到的正面肯定太少,所以把工作看做是一個負擔,所以總是本能的希望孩子不要受苦,從而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那個問題,這兒同樣需要我們轉換思維方式,把工作作為是修煉和精進的場所,我們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快樂,修煉自己的心性,才能更多的讓孩子去自我探索。

《童年的祕密》中的四個觀點:

一、 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蝴蝶對光的敏感度;孩子辨識叔叔和爸爸。

二、 適應孩子的處理節奏:保持我們的耐心,允許孩子重複的做同樣的事情和嘗試她認為正確的方法(倒漱口水案例),帶領殘疾人走路的比喻。

三、 保持足夠的尊重:擤鼻涕的案例;不要隨便開玩笑;只有足夠的尊重孩子才能幫助他建立完整獨立的自尊體系。

四、自卑來源於苛責:特別是當著他人的面進行苛責;對待其他孩子過錯的慈悲和對待自己孩子的過錯的嚴厲苛責,比如同樣摔碎一個杯子,對於他家孩子則普遍會說沒關係,而對待自己家的孩子會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所以需要我們自己修煉慈悲心和感恩之心,對待他人對待家人對待孩子常懷慈悲之心和感恩之心,我經常會跟我家的孩子說:“謝謝你們,讓爸爸走上了學習之路,學習讓爸爸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能量滿滿。”

對於教師需要改變對待孩子們的態度,當然也是希望老師們能更多的踏入學習的行列,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更多的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學,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