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昆蟲記》讀後感 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 15篇

《昆蟲記》讀後感 1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地就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向大家講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法布林寫了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蟲記》是法布林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昆蟲記》這本昆蟲學鉅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林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法布林沒有想困難屈服,他見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不斷地獲得好的成果,發現自然界蘊涵著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才撰寫《昆蟲記》。

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時,它就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奧祕。比如說:蟬在凌晨是如何脫殼的,黑步甲是回裝死的嗎,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是什麼東西指引紅螞蟻的方向……還有很多我以前說不出名的昆蟲。

法布林寫的《昆蟲記》,讓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

接著往下看,裡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螢火蟲雖然外表弱小,但它是個食肉動物,幾隻雌金步甲還會吃雄金步甲……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繼續閱讀時,我看到了法布林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堅持不懈的實驗精神,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又分析原因,準備下一次實驗。

法布林把昆蟲寫的那麼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裡。他不怕太陽的暴晒,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林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鉅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 2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介紹。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介紹,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介紹,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昆蟲記》讀後感 3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上個學期我們學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林。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在聽故事,一點都不費力地就把知識給記住了。

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裡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會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後,便再也不回來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我挺佩服法布林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法布林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回來,而且會加倍地保護們。

法布林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的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林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糾錯本一樣,如果我堅持的話,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讀後感 4

翻開這本書,仿若又回到了那個總在和煦的午後輕輕撥開一角蔥蘢的草葉,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才尋見的昆蟲,嘴邊輕漾著愉悅微笑的孩提時代。一切都沉浸在無限祥和的靜謐之中,只有我寧靜但雀躍的心在低聲吟唱。我與小蟲兒對視著,心中的陰霾慢慢消散,美好都存於心。多年後我在這本書中尋到了我孩童捉蟲時的影子,這本書就是法布林的《昆蟲記》。

初讀《昆蟲記》,一個多彩的昆蟲世界躍然紙上。從紅螞蟻超強的記憶力,蟬嘹亮的歌喉。到蟈蟈不起眼的“樂器”,狼蛛熟練的殺戮。我感受到法布林觀察之細緻。從“現在,亞馬遜人已經搶劫完畢,開始沿著原來的路線回家了。”寫出螞蟻生性的貪婪。到“我發現洞壁已經被粉刷過了,上面塗了一層黏稠的泥漿。”寫出了蟬地洞的精巧。我感受到法布林語言之幽默。就連平時有所厭惡的小蟲子也在法布林頗具人性化的筆觸中消失的一乾二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入木三分的刻畫,讓我徜徉於昆蟲的世界中流連忘返。

縱觀全書,它並沒有單純地從學術角度向我們提供昆蟲學的`知識,而是以生動的行文,輕鬆的語調來描述這些小生靈們。也將它們的生活與人類的社會十分巧妙地聯絡在一起。用賦予人性的昆蟲來傳達他對人類社會的見解。同時也在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而真正吸引我的,是林林總總的昆蟲背後的作者法布林。他對理想的追求是那麼義無反顧,而他持之以恆去探索的精神,也讓我深深地欽佩。曾幾何時,他默默無聞地獨自一人在“荒石園”中與昆蟲和寂寞為伴。持之以恆的精神是照亮他前行之路的明燈。“十年寒窗無人問。”正是他的持之以恆,才有《昆蟲記》這部曠世奇作的誕生。學習也是如此,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決心,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願景。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啟迪。

破繭成蝶需要的是等待與恆心,才能成就絢麗旖旎的翩躚。而法布林是用恆心成就了他一生的夙願。讓我們也帶上這一份恆心,一起走進多彩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 5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法布林(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的代表作,一套書籍共有10卷,每卷裡有許多不同的章節。它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比如:節腹泥蟲竟能讓獵物一動不動,毛刺砂泥蜂會為黃地老虎幼蟲做手術,石蜂特別的進食和產卵方式, 砂泥蜂和燕子為什麼喜歡在別人家築巢, 松毛蟲為什麼總是一絲不苟結串而行, 而圓網蛛織的網不僅結實更像是一幅有規則的幾何圖案……

這些書不僅描寫各種昆蟲的特性,還引入了許多生物知識和專業術語,讀起來還是挺花時間的.。我剛完成了第一卷《高明的殺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關於“聖甲蟲”的。我喜歡它的原因是這一章節不但完整地描述了聖甲蟲的外形,而且還擬人化地描繪了聖甲蟲找糞便、做糞球和推糞球等一系列動作和故事,比如:聖甲蟲會爭先恐後的擠到最前面,有的梳耙表面的糞便,有的往下挖,尋求更好的糞便;聖甲蟲在推糞球時常常會有“熱心的合夥人”來相助,可它真正的目的不是幫助,而是想要搶走這個本來屬於原主人的糞球;當糞球推著推著不小心被固定在一枚大頭針上時,兩隻聖甲蟲就會合力從糞球底部拱糞球,可是如果大頭針太長,聖甲蟲拱不出糞球來時,他們就會立刻放棄,因為他們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了……

我覺得這是一篇關於昆蟲的佳作——作者知識非常淵博,更可貴的是,法布林把對昆蟲的介紹簡化成通俗易懂的語句,並且適當地加入自己的觀點,還為書中出現的昆蟲們配上了精美的插圖,整本書像一本字典,又像一本童話書,讓我這樣的小讀者也能讀懂這些文章,幫助我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就像書中所說的,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看了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昆蟲。

《昆蟲記》讀後感 6

《昆蟲記》曾經被譽為“昆蟲的史詩”。這部鉅著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寫的。他從小就非常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並真實寫下它們的本能和習性,才寫出《昆蟲記》這部鉅著。因此,他深受到了全世界人名的尊敬與愛戴。

《昆蟲記》裡面詳細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昆蟲,比如:螳螂、蜘蛛、蜜蜂、螞蟻、瑩火蟲,等等……裡面的一字一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昆蟲們獨一無二的特點;嬌小的瑩火蟲,它的對手竟然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真是太虛不可思議了!它先用自已身上攜帶的武器—刺!

去扎蝸牛的背部,蝸牛以為是在給它按摩,所以就沒有搭理瑩火蟲,大約紮了二十下左右,蝸牛就完全沒有反抗力了,原來,瑩火蟲身上的刺含有毒液,每次在扎蝸牛時,它就會將毒液輸入到蝸牛的`身體裡,這樣子才會讓蝸牛沒有了反抗力。

然後它將蝸牛從殼裡拖出來,最後,它就可以一點一點的享受鮮美的蝸牛肉了。這也讓我明白了“弱肉強食”的道理。同時,我還知道瑩火蟲身上有著明亮的“小燈籠。”讓科學有了啟發,經過對瑩火蟲的觀察和研究,才發明了電燈,讓我們的生活從黑暗中得到光明。

讀完《昆蟲記》這部鉅著,讓我知道大自然中竟有如此多的昆蟲,昆蟲的樣子和名字也意義不同,在昆蟲裡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螞蟻遇到困難時有團結友愛的精神,泥水匠蜂在造房子時,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蜘蛛織網有堅持到底,棄而不捨的精神。

螳螂捕食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蜜蜂採蜜有著聰明智慧、勤勞勇敢和無私奉獻還有舍已為人的精神和品德。等等……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的生物,保護昆蟲,愛護地球!既然昆蟲裡有如此多的奧祕,那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昆蟲記》尋找昆蟲中的奧祕吧!

《昆蟲記》讀後感 7

學校要求我們讀一本科普書,我思來想去:讀什麼書好呢?在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之後,我確定了最合適的“書選”——《昆蟲記》。我曾在四年級時讀過它,但因為認為它不好看,所以把它放入了書櫃。今天,我走到書房,開啟書櫃,終於在一個角落中發現了它。我把它取出來,輕輕吹去它封面上的灰塵。頓時,它那令我熟悉的容顏就擺在我面前。我坐在書桌前,認真細緻地閱讀起它——《昆蟲記》來。

讀著讀著,我不禁跟隨著書中的情節而沉迷其中了。我彷彿進入了書中,跟著作者——JH法布林做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昆蟲實驗,如解開螻蛄的生存習性等等;我讀著讀著,讀到了有趣的一幕:法布林發現了一種新昆蟲,而蟲子卻有三隻時,你可知道他是怎樣捕捉的?兩隻用手,一隻眼看要逃走了,法布林急中生智,連忙用嘴去“捉”蟲,蟲捉到了,就含在口中。可就在這時,忽然間,不知名的小蟲子分泌出一種辛辣的液體,辣得法布林一口把蟲子吐了出來,“哇哇”大叫,而蟲子呢?卻趁機逃走了。我看到這兒,忍俊不禁,可腦中大多數還是對法布林的敬佩:天哪,竟然有如此厲害的人,不但敢捉噁心的蟲子,而且還敢把蟲子含在嘴中!看來,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確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昆蟲記》在不知不覺中被我讀完了。我輕輕合上書,坐在椅子上,開始思索:作者法布林竟能將這些平時不受我們注意的小小昆蟲進行細心地觀察,觀察它們的習性與生活,並將其變成一部鉅著,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呀!不用說找到、觀察這些昆蟲所用的精力,就連寫這本鉅著的時間都是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這樣看來,跟法布林相比,我們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太小了。更可貴的是,法布林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細緻的觀察能力,他能觀察到如此多的昆蟲,實在是難得呀!

我們要向法布林學習,像他一樣細心觀察,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人吧!

《昆蟲記》讀後感 8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這本書主要寫了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 9

《昆蟲記》又稱《昆蟲學札記》《昆蟲物語》,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是一本講述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林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

它融合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讓世界讀者首次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以及特徵的描述等。《昆蟲記》是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

當我們觀察著園蛛,尤其是絲光蛛和條紋蛛的網時,我們會發現它的網並不是雜亂無章的,那些輻排得很均勻,每對相鄰的輻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雖然輻的數目對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這個規律適用於各種蜘蛛。這是《蜘蛛。的幾何學》中的一個小片段。昆蟲記所有的`昆蟲都各具特色。蟬:為快樂而放聲高歌,永遠不知疲倦的歌唱家;黃蜂:本能讓他們遭受美麗的嘲笑,卻沒有賦予他們動腦筋的能力;螳螂:外表美麗而天性凶殘,是不折不扣的殺手……他們都是鮮活的生命,他們也如人一樣認真的活著。

法布林細緻入微的描繪了昆蟲的世界,他以不同的眼光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昆蟲的世界,每當讀《昆蟲記》時自己也彷彿身臨其境。他讓我們知道昆蟲跟人一樣,有自己的性格、特長、習性,我們應善待他們。

《昆蟲記》讀後感 10

昆蟲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我。

過生日的時候,我收到了一本《昆蟲記》這可把我高興壞了,我迫不及待的撲到書裡,在那裡,我終於看到了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它裡面記載了許多昆蟲的故事。有可怕的黑腹舞蛛,還有建築大師迷宮蛛;多情的大孔雀蝶,不幸的小闊條紋蝶等。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把我自己想像成一臺微型攝影機,捕捉著昆蟲世界裡一個個妙趣橫生的鏡頭。自相殘殺、同甘共苦、堅持不懈全都盡收眼底。

快看,螳螂既高貴有優雅,但是,它在昆蟲世界裡,是和平居民中的惡虎,是狡猾凶狠的巨妖,它絕不會放棄那些送上門來的新鮮嫩肉。還有螢火蟲,它可是天才麻醉師。它在吃獵物前,會先給獵物注射麻醉,使對方失去知覺,就像人類奇妙的外科手術那樣,在動手術前,想讓病人受麻醉而不感到痛苦。

其中,我最喜愛的昆蟲就是黑步甲。它會裝死,作者法布林把它夾在指頭中間轉幾下,就可以達到目的。黑步甲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像已經死去了一樣。它把爪子折起來,攏在靠近腹部的位置,觸角交叉成十字形。過了一會兒,復活的時候到了,當它慢慢地爬起身子,想逃跑的時候,作者又將它捉住了。黑步甲在作者的擺弄下,又裝死了四次。現在我們來看看黑步甲第一次裝死到最後一次裝死的'持續時間分別為:十七分鐘、二十分鐘、二十五分鐘、三十三分鐘和五十分鐘,裝死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黑步甲的假死狀態根本就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它真的暈了——這是一種暫時的麻木昏睡狀態。

愛畫畫的我當然也不會錯過把它們變成我手裡漂亮畫的機會,於是我把法布林的文字變成一張張美麗的畫紙。

《昆蟲記》讀後感 11

《昆蟲記》是一本很厚的書,裡面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行性和身體特徵,由於介紹的內容太廣泛,使我無從下手,但我老家是在大草原裡的,那裡有各種各樣的蚱蜢,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那一章,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這一篇主要介紹了給兩種稀奇的蚱蜢----恩布沙和白麵孔。恩布沙是一種很奇特的蚱蜢,有著一雙美麗透明的翅膀;白麵孔是一個小小的蚱蜢,但會咬人,甚至會咬出血。在這一章裡,作者主要介紹了他們的飲食與特徵,想他們與螳螂做了具體的區分。

法布林這篇《昆蟲記》敘述的生動有趣,他沒有用那種科學記錄的方式,而是用文學敘述,所以內容也顯得更加生動,更加容易走進去了。

《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它集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體。將昆蟲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林以人性觀察蟲性,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類,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和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而且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所以,在讀這本書時,不僅可以瞭解許多昆蟲而且也是一種享受。

有時,我們見到了這些小昆蟲都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或者根本不願意去碰它們,現在讀了這本《昆蟲記》,我發現了好多叫不上名的昆蟲,也系統的瞭解了它們。我也學習了很多過去不知道的昆蟲習性,認識了他們。

這本《昆蟲記》值得每一個人去閱讀,尤其是我們中學生哦!

《昆蟲記》讀後感 12

法布林在《昆蟲》中說了12種不同的昆蟲,分別是蝗蟲、天牛、長腹蜂、圓網蜘蛛、蟋蟀、松毛蟲、螢火蟲、螳螂、蟬、寄生蟲、蚱蜢和肉藍蠅。

讓我們先談談蝗蟲。蝗蟲的長腿有鋒利的鋸齒。它的後腿可以跳得很高。它有一個壞習慣。它特別喜歡偷莊稼。一般來說,它們一次可以下20到30個卵子。

之後,讓我們談談小天牛。天牛年輕時最可愛,沒有面部特徵。那他們吃什麼呢?起初,他們只吃鋸末生長,每天牛可以產生兩隻天牛幼蟲。

然後,讓我們觀察長腹蜂。長腹蜂喜歡在溫暖的地方悠閒地生活。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是圓網蜘蛛。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下圓網蜘蛛,只要是飛昆蟲吃的,它的家喜歡放在一些雨下不到的地方。

嗯,這裡我就不一一解釋這麼多昆蟲了。下頭。說說偉大的法布林吧!

法布林,40多歲有他夢寐以求的實驗室,法布林近年來也悲傷地說:雖然願望實現了,但實現太晚了,他不同於其他昆蟲家是:別人把昆蟲釘在木盒裡或泡在酒裡觀察,他把它們放在幹瓶裡,事實上,法布林也是一個民主主義者。法布林一生中犯了三個大笑話。首先,他看著螞蟻在地上移走一隻死蒼蠅。第二件事是,一天晚上,他拿著燈籠,看著蜈蚣在田野裡產卵。不知不覺中,天亮了。第三件事是他爬上一棵樹觀察螳螂的'活動,最終被別人誤解,把他當作可恨的小偷。

讀完《昆蟲》後,我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因為我對昆蟲的理解已經停止了對它們的厭惡。因此,在未來,我應該在這些方面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以豐富我的精神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 13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書叫《法布林昆蟲記》,我一拿到這套書就愛不釋手。這套書共有10本,每一本都講了一到兩種昆蟲。其中,我最喜歡節腹泥蜂阿布、砂泥蜂小苗、狼蛛波波,它們都很聰明、可愛。

節腹泥蜂阿布,它喜歡把房子蓋在乾燥並且陽光充足的懸崖上。而且它的力氣非常大,它能背起比自己要重二三倍的食物,是一個大力士。不管它到了離家多遠的地方都能飛回來,因為所有的蜂都有歸巢的本能。它喜歡抓象鼻蟲,當它看到象鼻蟲的.時候就會去抓它,用自己尾巴上的毒針剌向象鼻蟲的神經,讓它不能動彈。

砂泥蜂小苗喜歡抓夜蛾的幼蟲。它跟節腹泥蜂一樣尾巴上有毒針,它看到夜蛾的幼蟲以後也會去抓它,用毒針剌向幼蟲的第一個體結和第四個體結,這樣幼蟲就無法動彈了。然後,它會先把夜蛾的幼蟲掛在樹枝上,再回到家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別的蟲子在自己家裡,檢查完了以後它就把幼蟲拖到洞裡去,再在幼蟲的第四個體結和第五個體結中間產下一個小卵。

狼蛛波波是地下毒王!波波有一個毒牙,被它咬過的東西馬上就會死。它會在洞裡等蟲子自己送上門來。狼蛛的狼是這個意思:一旦它發現了獵物,就會像狼一樣的撲上去。有趣的是,它揹著小寶寶的時候如果碰到了另外一隻狼蛛,它們倆就會打起來,其中一個兒狼蛛死後它身上的小寶寶就會爬到另外一隻的背上,並把它當成自己的新媽媽。

法布林的筆下昆蟲們是生動、美麗、聰明、勇敢的。那是因為法布林是一位用心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我們要向他學習,尊重生命、親近自然、熱愛科學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 14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法國作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通過讀《昆蟲記》我懂得了許多知識:螢火蟲是怎樣捕食的;白蝴蝶的幼蟲怎樣過冬;蟋蟀們是怎樣造房的;條紋蜘蛛是怎樣織網的;蜣螂是怎樣產卵的……我已經讀完一段時間了,可是還回味無窮。

這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法布林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腿上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鉤刺和鋸齒。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鋸齒,小腿的鋸齒末端尖銳的硬鉤子;紅螞蟻是一種不容易迷路的動物,但是它們很懶,不願意尋找食物、養兒育女,就算食物在它旁邊,它也不會去吃,它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僕人來替它們完成。為了達到它們的目的,它們就去搶鄰居不同種類的'螞蟻,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

法布林能寫得這麼引人入勝,都源於他的仔細觀察,讓我驚歎的是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一本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有沒有恆心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昆蟲記》這本書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 15

法布林是法國赫赫有名的昆蟲學家。他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自己的觀察所得編寫成書,即《昆蟲記》。《昆蟲記》充滿著對昆蟲的愛,對微小生命的尊重,充滿了人情味。

我愛不釋手,反反覆覆地讀《昆蟲記》,為書中質樸、精煉的描寫所折服,也深深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昆蟲們。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食屍蟲。被農夫鏟死的地鼠,屍體橫在小路邊上;籬笆根下,被狠心的孩子抄起石塊砸扁的蜥蜴;路人自認為行為可嘉、憤然踩爛的遊蛇;一陣疾風掠過,從巢中跌落的尚未長毛的.雛鳥……這些悲慘的生命將會成為什麼呢?視覺和嗅覺的噁心感,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去,從事田野衛生工作的有的是。這就是食屍蟲。食屍蟲通常在動物的屍體下挖坑,把它掩埋起來,待其熟透,即可成為幼蟲的食品。這樣,就可以更多的造福於環境。食屍蟲自己那樣小的身體,卻不懈努力換來乾淨整潔的環境,實在令人稱奇。

更令人稱奇的還有結串而行的松毛蟲。松毛蟲行進時排成一路縱隊,宛如一條沒有斷頭兒的長繩,每隻蟲子都用自己的頭夠著前一隻蟲子的臀部。走在隊首開路的毛蟲,隨心所欲地遊蕩,踏出複雜多變的曲線,所有其他毛蟲一絲不苟地踩著它那彎彎曲曲地線路行進。在行經過的路上,這些松毛蟲會灑下一種只有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絲線。只要有那條引路絲帶,不管彼此距離多遠,所有毛蟲都能回到夥伴們身邊,從來不會走失。

“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高明的昆蟲學造詣”。法布林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帶領我們探知昆蟲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小祕密,推薦同學們都來細細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