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經典2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經典2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教育傳播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共同活動組成的教學資訊傳遞和交流系統,其目標是幫助學生實現預期的行為改變,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個性發展。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教師魂牽夢繞的境界。為此,教師們都想方設法,期望提高教學效益,圓滿達到預期目標,但往往事與願違,效益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忽視了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干擾(以下簡稱“干擾”)的研究。下面我擬就課堂教學干擾的特點、表現及對策思考做粗淺分析,與各位同仁相互探討。

一、干擾的涵義、特點

漢語詞義上來看,干擾是指(對某種秩序的)干預和擾亂。

而作為一個教育傳播學名詞,干擾是指影響教育資訊傳播(傳遞與交流)效果的各種消極因素。

國小數學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資訊、教學媒體四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其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可能出現干擾。在教學過程中,干擾總是作為教學資訊的對立物而存在的,是一種不可避免、不可預見而又不易確定的現象。它使資訊在傳播過程中有所耗損,產生彌散,導致師生之間的資訊傳遞與交流遲緩、阻滯,不能被對方完整接受或接受失真,導致教學效益低下。

二、干擾的主要表現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學資訊傳遞和交流的途徑和場所,是連線資訊發出者與接受者的中介,聯絡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的橋樑,使二者間能夠實現資訊的傳通。教學傳播過程主要由教學媒體的使用,空氣中的光波、聲波、電磁波的運動,人的感覺器官的刺激與反映以及資訊的傳輸和處理等環節組成。上述環節的配置、使用或處理不當,均可能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及心理構成干擾。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筆者以為干擾表現有四類共16種。

(一)傳播符號干擾

傳播學家宣韋伯認為:符號是人類傳遞活動的要素,符號代表事物,它能脫離參加傳通關係的雙方而獨立存在,符號是可以

“譯”成“意義”的傳遞因素。符號一般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種。前者如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後者如動作、音響、影象符號等。傳播符號干擾主要表現為:

1、語言含義模糊。如:亂用方言(將“上午”、“下午”說成“上晝”、“下晝”),用語不當(將“求一個數的倒數”說成“求倒”),邏輯錯誤(隨意增加或減少概念的內涵,致使概念外延縮小或擴大,將“三角形”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方程”說成“含有_的等式”)等造成理解困難。

2、板書形式不當。如板書出現錯別字、計算錯誤、圖示不規範、比例失衡(將長度、面積、體積、重量相差懸殊的比較物件表示成近似相等)等造成認知錯誤。板書字跡潦草、模糊、排列雜亂,造成辨認困難。

(二)傳播媒體干擾

教學傳播媒體是指承載、傳輸與控制教學資訊並介入教和學過程的材料和工具的總稱。按媒體作用的器官和資訊的流向來分有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覺媒體、互動媒體、綜合媒體物種。有關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取的資訊量佔資訊總量的比例分別為83%(視覺)、11%(聽覺)、3.5%(嗅覺)、1.5%(觸覺)、1%(味覺)。這表明視覺與聽覺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方式。傳播媒體使用不當主要是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造成干擾。其主要

表現為:

3、媒體質量欠佳。書籍缺頁、倒裝、字型過大或過小、印刷不清,幻燈片和投影片、掛圖畫面模糊、色彩失調,音像媒體影象抖動、變形、聲像非同步、串音、噪音等造成學生辨認困難。

4、媒體運用不當。媒體運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變化過多,造成學生視覺與聽覺疲勞;媒體的刺激程度過高、形式過於新奇,導致學生注意力被媒體所呈現的表面現象吸引,忽略認知過程;媒體運用時機選擇不當,不能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化解疑點、啟用思維、引導探索,導致媒體運用徒勞無功,渙散學生注意。

(三)傳播方式干擾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共同活動形成的資訊傳遞和交流系統。如果教學資訊的傳遞與交流的過程或方法選擇不當,也會造成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5、操作設計不當。操作(包括實驗、演示)選材不準、指導不具體、要求不明確、程式不規範,導致實驗、操作的結果精確性及可信度差,使學生對結果產生懷疑。

6、教法選擇不當。教師沒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校實際及學生特點,過多地採用缺乏反饋的單向傳輸方式,引起學生情緒消極;片面理解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音像教材播放時間過長,使學生視覺、聽覺疲勞;以電教手段代替教學,搞電教的“滿堂灌、注入式”,師生之間得不到及時的資訊溝通,降低資訊接收效果。

7、情境創設不當。創設的情境侷限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脫離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情境中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背景太多、太雜,創設情景的過程太長,內容堆積。既失去創設情境的教學價值,又不利於學生的觀察、感知、抽象與概括能力的發展。

8、問題設計不當。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或討論次數過多,選擇時機不準;問題太難、太易,或不具有思考與討論價值;操之過急,教師提出問題後後學生立即進行反饋與交流;或者當學生思維正活躍時卻中止對問題的討論;組織不嚴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的`人不少,但對討論的結果卻沒有歸納總結等。這樣的安排浪費了學習時間,達不到問題設計的目的,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

9、活動組織不當。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劃分隨意性大,小組人數太多或太少(從二、三人到十幾人),小組成員學習水平的搭配同質化(優生組、學困生組、中等生組),成員分工不明確,角色定位混亂,活動的程式設計可操作性不強等。諸如此類,既妨礙了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切磋以及互助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也不利於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10、練習安排不當。練習難度把握不準:練習太容易,學生不經過努力就能完成,產生自滿情緒;練習太難,學生經過積極的思維活動仍不能完成,則產生畏難情緒,散失信心;練習形式單調、機械重複,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同時感到枯燥無味、降低學習興趣;練習形式變化過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效果不理想。

11、評價方式不當。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新奇、與眾不同的想法或結果,教師不能正確把握,輕易否定,抑制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對學習中的錯誤,不分緣由橫加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傷及學生的自尊心。

12、教師活動不當。教師教態過於誇張、變化過於頻繁或者形式呆板單一,使學生的注意渙散;講課的語調、語速缺乏變化,語言缺乏通俗性和兒童情趣,導致學生疲勞,學習興趣下降;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解決問題時,教師不停地在行間走動或喋喋不休的提示,打亂了學生正常的思維活動。

13、偶發事件處置不當。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對於正常學習來說是干擾,而對此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不加理會或強制學生轉移注意等不當處置行為則會使干擾程度加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我認真閱讀《有效老師》,捧讀此書,我收穫很大。這本書所給出的教學上的許多建議,使我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每次讀到其中的案例時,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地應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只有再度作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編者在《有效老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在教學工作中,應關注全體,特別是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起的慾望。學生的茁壯成長,是我們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主動思考,虛心求教,肯幹、實幹,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盡全力把工作做得細緻、紮實。同時,細心總結工作經驗,在摸索中前進。“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其實,做名好老師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認清教師崗位職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會落空,那麼,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一名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