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校本研究重在研究同學培訓心得

在逐漸受到重視的校本研究中,同學研究至今仍是比較單薄的區域性。作為學校教育的物件,同學研究理應受到重視,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性研究和實施各類教育教學改革的依據。然而,在目前大多數的教育教學研究中,同學問題是難以受到真正關注的,對於研究結論的分析與評價沒有同學角度的審視,更缺少同學的參與,就像對商品的評價沒有消費者的意見一樣,其中肯定是存在欠缺的。

校本研究重在研究同學培訓心得

不可否認,對於同學問題的研究以往有一定的基礎,比方持續多年的獨生子女研究、同學生理和心理研究、同學學習動機研究、多元智慧研究、基於不同水平同學的分層教學研究、小組學習研究、同學“檔案袋”評價研究、考試研究、同學家庭背景研究等,以和近年來頗受重視的打工子弟學習研究、同學網路問題研究等,對廣大教師轉變觀念、擴大視野、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有重要的啟發作用和多方面的影響。但是這些研究大多還是普遍意義和普遍規律方面的研究,從總體上看還相對太原則、太粗放,尤其在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對策研究方面還較弱,難以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形成真實有效的影響。在這方面,以校為本的同學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些缺失,豐富和完善相關的研究,並使其研究效果更具指導性。

眾所周知,中國的教育發展極不平衡,學校間的差別也較大,因而,各地區、各民族、各學校、各班級同學的特點和狀況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涉和到歷史、習俗、語言、經濟、家庭、文化、城鄉差異、東西差別、同學個體經歷和身心發育狀況,以和社會綜合環境等諸多影響因素,需要教育者加以調查和研究,並制訂相應的教育教學對策以推進相關的工作。這就是校本同學研究的主要意義和價值所在。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化、市場化、城市化、網路化、法制化和現代化等趨勢的影響,保守的教育教學模式受到了多方面的衝擊和挑戰,教育者與同學之間的“代溝”也日益加大,教師不理解同學、家長不瞭解小朋友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和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從事的教育教學,其效果自然是打折扣的。在美國,20世紀70至80年代曾有學者對影響同學的五個重要因素進行排序研究,當時的順序大致是學校、家庭、同學、社會和媒體。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在對這些因素重新調查時發現,其順序發生了變化,即變成同學、媒體、社會、學校和家庭。儘管美國學者的調查不能充沛說明中國的問題,但相關的研究和考慮依然值得我們借鑑。當我們看到同學迷戀網路、陶醉於手機文化、瘋狂地融入“超女現象”、延長反抗期、出現心理疾病等問題,對其自我意識的覺醒、參與意識的增強、表示慾望的膨脹等現象有著種種不適應的時候,相關的研究就會給我們參照和啟示,教育教學的改變就是勢在必行的問題了。具體到一個學校、一個班級、一個同學,問題將更加具體、更加複雜、更具個性特徵,更需要因材施教原則指導下的深層關注。

以學校為本的同學研究,首先要對本校同學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緻的調研。還須涉和同學個體和群體研究、家長或家庭研究、社會環境背景研究、心理問題研究、行為習慣研究、學科學習的興趣與方法研究、同學作業的強度與形式的研究、同學階段性的典型問題研究等,個別地方還有停學問題研究、語言和方言研究等。這些研究的問題和角度不只能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還將為地方社會的發展提供依據,使學校的作用和價值得到當地社會的認可與關注。

其次,相關的研究應該包括同學的意見和感受,應該瞭解同學的願望和追求。假如我們的研究只是教育者一廂情願的設想,則研究效果就會與實際狀況相去甚遠。雖然目前的有些研究也做同學問卷,也給同學發表意見的機會,但由於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方式仍是校方和教師主導的,因而,得到的答案和結論仍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同學的實際問題。假如再依此進行研究和分析,必定會出現偏差。

第三,對同學的研究應該是整體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儘管同學的問題或表示在學習、心理上,或表示在行為習慣、道德倫理上,或表示在社會交往上。從另一個角度看,同學實際的問題或源於當下、以往,或源於個體、群體,或源於家庭、學校,但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其問題的發生是與複雜的背景關聯的。假如不整體分析就採取對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則很可能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

第四,我們對同學的研究雖然是階段性的,但要著眼於同學的未來發展,甚至是同學的一生。在由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構建的學習型社會中,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都應該立足本階段並關注同學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理想的校本同學研究應該是立意高遠的,應該更加關注同學人生價值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掌握、待人處世的能力、意志品質的養成等更為根本性和終身受益的知識與能力培養。

當然,校本同學研究的內容和領域還不止這些,校本同學研究的效果也不只對具體的學校和教師有用,對於家長(家庭)、社會、乃至同學本體而言,均有可資借鑑和參考的價值,而來自這些方面的反饋又會協助相關的研究者修正和完善研究的效果與現階段的認識。假如校本同學研究真能有效地發展,則學校的改革與創新就能抓住根本、落到實處,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最重要的依據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