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教育尋真》這本書的總序中,他就談到讀書、寫作的重要性,強調要做一個“反思型”的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要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在不斷的反思中得到提高,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然後在書籍中他用文字細細記錄了他對中國教育新理念的理解及中國傳統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序言中他就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道出了我所理解的教育的真諦。

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尊重”首先應該體現於對孩子善解人意的體貼與關切,以真誠的眼光給孩子以心靈的安全感。談心不是老師談,孩子聽,善於傾聽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出於一種禮貌或者說對訴說者的尊重,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用心,細心,耐心,用溫和的眼神鼓勵孩子暢所欲言,一吐為快,通過傾聽走進孩子的心靈。沒等孩子說完便自以為是地打斷孩子的訴說,這樣的老師不可能贏得孩子的信任。二是要“會聽”,所謂“會”就是善於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重點和要點,或者一邊聽一邊分析,通過“前言”推出“後語”,通過談吐洞察內心。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信任老師並傾訴內心的苦悶,有時由於某種原因,他們不一定願意直接裸露內心世界,這時,教師應善於人學生欲言又止的神態或吞吞吐吐的隻言片語中猜測,推測出學生的真實想法。

有些在成人看來算不了什麼的事,但學生看來卻是天大的困難。陶行知多次說過“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就是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

要引導孩子,引導不應該是不著邊際的空洞說教,更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該是切實可行的建議。不能用“原則”取代對具體問題的分析,用抽象的“人生的意義”取代學生具體的困難,用遠在天邊的“榜樣”取代近在眼前的學生,用看似毋庸置疑的說教取代富有針對性的開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對人的關切,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能夠和孩子一起分析並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會把我們當朋友信任。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是活在最真實的世界裡,師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我想今天的教育者更應該要教會學生求知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存的能力。我們老師儘可能不欺騙學生——哪怕是無意的欺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教育良心,也是我們教育者的信心所在,我們要用道德培養道德,用心靈贏得心靈。可是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似乎都是唯分數論,分數就能說明一切、就能代表一切。難道真的一切盡在分數中嗎?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才不需要靠分數說話呢?現在終於有越來越多的願意拋開分數談教育了,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放棄依據考試成績而評價學生,可是我們更應該理性的去分析不同學生的考試成績。用不同的標準評價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愛護,讓其能感受學習的快樂、領會成長的喜悅!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我細細閱讀了這本《教育尋真》,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每個階段兒童的發展是很不一樣的,低年級小朋友樹立榜樣能起到典範的作用。看來確實如李鎮西老師所說,我們當老師的只有走入兒童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的心聲,適身體驗他們的學習、生活,那教育的力量肯定是無窮的'。

在書中他也更多地提到了德育工作暨班主任工作,向我們分享了他的班主任管理經驗和心得體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輯——武侯楊帆,在這一章節中,他講述了他為什麼要當校長?在我們的眼中,校長就是“官”,但他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真正的校長不是官,雖然他擁有著某些教育行政管理的權力,但這種權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教育。說得多好啊,只有這樣的校長,才能真正實現“官”的價值。同時他在開學典禮上講話的主題“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句話,我也非常欣賞,因為我知道這普普通通的十幾個字蘊含了豐富的情感,而要真正做到更是談何容易。但看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我覺得他做到了,真正做到了讓人們因為他的存在而感動幸福!因為在書中,他展示了很多他曾經寫給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信,以及他的教學日記,我深深被他感動了,在這些字裡行間,充分滲透出了李老師對學校老師、對學生家長,以及對孩子們的愛,同時也向我們詮釋了他的懵懂、成長和快樂、幸福。我想現在有多少個老師能像李老師這樣用心的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與學生交流、共同成長,並這麼有心地保留那些珍貴的記憶?太令人折服了!教育是心靈的藝術,讓我們學會傾聽,學會引導,為孩子成長服務吧。

我想:李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文字書寫了他的青春,用愛心譜寫了教育的新篇,用愛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因為他認為:愛,是一種依戀;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智慧;愛,是一種浪漫;愛,更是一種責任,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學生的快樂,體會當老師的幸福,因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讓我們都去尋找教育的“真”,去感受教育的幸福吧!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在《新華字典》中,“姿態”一詞的意思是形態、樣貌。那麼“教育的姿態”,是否能夠理解為教育所應有的樣貌?而“所應有”就是一種應然,它基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現實生活中教育所呈現的樣貌,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關注、去改變。

在於漪老師看來,教育應有自己的樣貌,中國教育應有中國自己的樣貌。正因為如此,於漪老師在《教育的姿態》一書中多次強調“中國人必須要說中國話”、“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話語權”等。然而,教育應有怎樣的姿態,於漪老師並未進行專門的論述,而是將一篇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呈此刻讀者的面前,由讀者在閱讀中體悟、在閱讀中成長。

我自知才疏學淺,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姿態”真正含義,但正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將基於對本書的閱讀以及自己的認知水平,來談一談教育所應有的姿態。

教育有三要素:教師、教學資料、學生。因此,我想從這三個方面談起。

一、教師的姿態。

1.敬畏生命。

每位學生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位學生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教師敬畏每們學生的生命,遵循他們的成長規律施以切合身心發展的.教育。就因為敬畏,他們會尊重;就因為敬畏,他們會呵護;就因為敬畏,他們會研究。

2.滴灌心靈。

教書育人,育人為本。而育人先育心。只是觸動學生上進的心絃,學生才會真正地改變自我、完善自我。教師瞭解學生、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融,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師就應有滴灌心靈的睿智。

3.把握課堂。

課堂是學生生命的培育場,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地。教師會精心備課,做好預設,同時,又具備教育機智,關注生成。他們深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扼殺學生的興趣,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教師個人的魅力。

4.完善自我。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也在發生著變化。“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學做”是一種主動地完善自我,是心繫學生的外在表現。他們會透過閱讀、實踐、反思、寫作等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專業魅力和人格魅力。

二、學生的姿態。

1.強烈的求知慾。

他們可能成績優異也可能成績落後;他們可能潛力出眾,也可能無才無能;他們可能儀表堂堂,也可能相貌一般……然而,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慾,對外在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會主動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去一步步地提高自我。

2.珍愛生命。

他們明白生命是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他們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愛他人的生命。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尊敬別人;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愛惜自己;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感恩父母。

4.具有良好品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立於社會,品德是最重要的。你能夠成績不優秀、你能夠潛力不出眾,但只要你具備良好的品德,依然會得到他人的尊敬,而這尤其顯此刻走向社會之後。

三、教學資料的姿態

關於教學資料的“應然”,我不想去論述,也沒有潛力去論述。我想借此談談教師如何運用“教學資料”。

教材只是一種載體、一種工具、一種手段,而“人”才是目的。只有具有如此理念,教師才會正確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應有教育的姿態,而要使教育具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姿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做出自己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