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的心得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書的心得15篇

教師讀書的心得1

暑假,安心的讀一讀平時沒有來得及讀的書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學校也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

凡是崇尚讀書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全球最愛讀書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酷愛讀書,使猶太民族成為一個優秀的民族,產生了無數傑出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熱愛讀書的國家,必定是不斷向上的國度。

考察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人們的讀書習慣與思維方式,我想到了赫胥黎,他曾經預言過文化的滅亡,他說:“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赫胥黎的預言也許可能不幸言中。

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教育問題。

如關於美國的教育,我們都是聽人介紹的,從翻譯的西方的教育家教育專著我們瞭解了眾多的教育理論,從到過美國的人寫的書裡我們知道了一些美國的課堂的皮毛。發達的美國教育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傳承到今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就應該全部否定嗎?全國幾千萬的教師真的需要洗心革面、浴火重生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嗎?真要這樣,要改革的只能是新課程。

很有幸,在20xx年寒假中,我在書店裡發現了一本書。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駐紮惠尼中學一年,“蹲點”採訪,親身體驗了學生、家長、教師們值得回憶的歡欣、希望、憂慮、壓力,寫成了《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惠尼中學成長紀實》。這本書真實記錄了當代美國高素質中學生的生活。書中描述的校園百態,不僅是美國教育的現狀,更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翻版。也正是從這本書中我才知道:美國有全國統考,排列學校名次,根據名次得到政府的撥款和師資補充。美國也有應試教育。一名學生說:“4是個神奇

數字。我們都想得到4.0的平均分。我們都靠4小時的睡眠過日子,而且,我們可能需要4大杯拿鐵咖啡才能熬過這一天。”這樣的辛苦就是為了“開啟信封的那一眼”。你的信箱裡收到的是塞滿了新生須知、厚厚的“耶魯歡迎您”的信封,還是令人心寒,薄薄的裡面只有一張紙-----“親愛的申請人,我們很遺憾地??”。惠尼中學的學生認為,為了最後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讀這本書,你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這所學校的學生所面臨的.考試和升學壓力,一點兒也不遜於我們現在的高中。每個人都想考出高分,以便申請著名大學。

我想這才是當今真實的美國教育。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以後,把中國不能出現大師的“板子”主要打在教育身上,以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認為,中國的教育的確有問題,但是教育承擔全部責任有點冤枉。教育不能遊離於國情、國家的體制機制之外。記得李希貴校長在一篇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一個地區的警察局長做得好,將一個治安混亂的地區治理的穩定有序,成效顯著,他會去一個治安較差的地區繼續做警察局長,以發揮他的作用。在中國則不然,人們在某一個崗位上努力地工作,目的是職位的升遷、環境的改善、待遇的提高。從上到下,我們的輿論一直在營造這樣的環境。如此規劃人的發展軌跡,如何出得了大師呢? 讀書與工作結合,也是最有效的讀書方式。讀書—思考—實踐—讀書,周而復始,無論是學校發展還是個人發展都是很好的途徑。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通過讀書反思現實的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驗證書中的道理,在讀書中借鑑先進經驗,這種讀書與工作結合,學以致用的讀書形式是最有效的。

總有人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不是缺少時間,而是缺少讀書的好習慣。比如晚上抵禦住電視劇的誘惑,就可以讀很多的書。

作為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工作的常態就是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瞭解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有思考問題的大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和素質,不是憑空

產生的,是在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讀書學習就是最基本的方式。

暑假,靜心讀書吧!

教師讀書的心得2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3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推薦》、《教育新理念》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完美的事物應持續敏銳的態度。教師應對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完美事物持續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就應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透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務必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四、懲戒要貼合相關程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透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我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我獲益匪淺。

教師讀書的心得4

寒假是孩子們期盼的,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讓自己有點困擾。作為青年教師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學校也為老師們著想,要求我們假期好好讀一本書,品一碗心靈雞湯,在愉快的假期裡也能成長。

我也挑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幸福快樂,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互動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而教師的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師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教師,循循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夢想,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教育是教師的生命,因而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教育教學的工作;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道德成長,桃李滿天下,便成了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同時也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得到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懂事、聽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一起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對於教師,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也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教師讀書的心得5

最近參加了一次教師培訓,是教師十大素養之科學素養,藉此培訓的機會系統的瞭解了和教師有關的科學素養。原先以為科學素養應該是搞科研的人才需要研究的,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原來那是很狹隘的想法,科學素養和我們教師的距離是這樣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兩方面:

首先從科學素養的涵義來說,包括以下七個方面:①具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②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其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能準確運用合適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③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增進對世界的瞭解時採用科學的過程。④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他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所採用的方式與蘊藏在科學內部的價值是致的;⑤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和重視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⑥有科學素養的人通過科學教育並使其貫穿自己的一生,形成了對世界更豐富、樂觀和積極的看法;⑦有科學素養的人具有許多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操作技能。這七方面對於教師來講,是我們每天處理事情時都要用到的,是應具有的基本素養。其次再從教師的職業特點來說,由於教師的職業物件是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人人不同,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使得教師的工作具有複雜性;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具有示範性,另外,教師的工作還有創造性和靈活性以及長期性和長效性等特點。教師的職業工作特點也需要教師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保持活力,保持發展的動力,以減少工作的不適感和倦怠感。

既然教師需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又應該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呢?

第一,要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教育創新的.科學觀、學生觀、師生關係觀。現代科學觀的教學是變“教”學問為“做”學問。

第二,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素質的提高,要依賴不斷的學習,不僅可以通過攻取學歷的方式來學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身不斷地積累和留心社會發展變化來學習,還可以讀書,看報等等,只具備學科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既能“一專”,又能“多能”。

第三,還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還是靠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培訓,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大連教學基本功。

第四,要具備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過程本身是教師重新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並趨向合理的過程。

第五,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日常繁重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獲得提升的主要渠道就是教研活動和上課實踐。

第六,中國小教師要同時具備自然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

教師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我將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省和積累,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幸福教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6

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動。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位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溫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物件是一群有著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物件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著這塊寶石,捏著這塊寶石,聽著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說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教師讀書的心得7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10多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教師讀書的心得8

在數學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師憑著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從教育科研的高度,積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探索了一條適合教學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總結了大量的經驗和案例,國中數學 。本書深刻地反映 了我們中學課堂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我從中受益匪淺,先將摘錄和體會展示如下:

本書開篇羅列了在進行有理數混合運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概念不清:運算子號錯誤;錯用運算律;對負分數的概念理解不清;違背運算律;違背去括號法則。“這六大點也是我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以後的授課中應提前糾錯,讓學生少走彎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寬容與愛、尊重和理解。在學生出錯時,教師要尊重、理解並寬容地對待他們,這不僅可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也體現了教師的素養及學生的熱愛。“的確,在平時的授課中,我門太嚴了,不苟言笑,造成學生的緊張,這些做法不可取,應該嚴就嚴,多給學生勇氣敢於說話,私下也應多關心關注學生。同時還指出教師如何幫學生糾錯,1。通過一個典型例題,讓學生暴露錯誤、師生共同分析錯誤原因,學生從反面吸取教訓,迅速從錯誤中走出來,從而增強辨別錯誤的能力。2。教師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錯誤和失敗,備課時適當從學生易錯的思路去構思,課堂上加強對典型思路的分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3。讓學生通過自我 評價,找出解題過程中的問題,自行糾錯,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應結合例項助其理解。

如:”有些數學概念從客觀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數量關係中反映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從實際事例或從學生已有知識中,退步引入並加以抽象,尤其要從學生接觸過的具體內容入手,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中學生具有的上進心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減少運算的錯誤。” 即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法的指導,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了新課程理論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題作用的理念。

20xx年4月,通過同事的推薦,我購買了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翻閱《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動了。這本書是華應龍老師教育隨筆的總彙。這本書裡彙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靈魂。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大吃了一驚。華老師那堅定地話語"我就是數學",重重的撞擊了我。我教學十幾年來,從未這樣想過。而華老師敢於說出這樣的話語,到底他的底氣在哪?我迫不及待的開啟書,開始了品讀。從而更深入的瞭解華老師的教育思想。

從張梅玲老師寫給這本書的序言中,我知道了華老師出身於農民家庭。因此他對農民有著一種天然的情結。當了老師,他仍然保持著農民的心態和氣質,他用農民對田裡莊稼的那份濃厚、深沉的感受來愛他所選擇的教師這個職業。愛他的學生,像農民精心選種那樣鑽研文字,選擇教學內容;像農民深耕細翻土地那樣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像農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地細心呵護每一棵莊稼那樣,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像農民確定時機那樣,尋找課堂上大膽的退,適宜的進的時機;像農民對長的不好的莊稼從不責怪莊稼,而是責怪自己那樣,反思課堂中的遺憾與自己的關係。像這樣的農民對莊稼的精心呵護,在華老師的引領下,演變成了課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這也就成了他能引領教育前沿,說出這樣豪邁的語言的堅強砥柱。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細細品味葉老的話,"農業"與"工業"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裡?或許是農業的工作物件是有生命的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業所需要的是一名技術熟練的操作工,而農業所需要的卻是能真正關注生命的農民!

是啊!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們更要像對待農業一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莊稼)。特別是在新課改後,我們的課堂上,有了我們對教材、對教學的理解,有了我們自己的思考,有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起營造了寬容的氛圍,學生不僅可以暢所欲言,而且可以不必擔心被"證偽",可以毫無思想負擔的,樂此不疲地感受著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教師讀書的心得9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學生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現謹以國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國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可以讓學生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學生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發學生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

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學生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們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學生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責任心。

學生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賴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形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們負責任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面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責任,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為人師表,為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10

攜帶著對教好國小科學這門課的渴望,我再次捧起《國小科學課標》,再次領悟課標精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不僅作為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也代表著一種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一種當代公民必備的素質。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小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科學課程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並應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

科學探究是科學家發現自然規律、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過程和方法。在國小階段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學概念的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瞭解探究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教師讀書的心得11

作為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教師,自知讀書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更是很少涉獵。今年暑假,在學校要求下,耐下性子開始閱讀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不想無心之舉卻收穫頗豐。下面僅就我感觸最深的兩點談一談。

 一、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雖然素質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試製度仍讓我對分數看得很重,對於考試經常出現的題目我會反覆講,多次練,即便這樣仍然有不少學生記不住,考試丟分,我也因此常常責怪學生不認真,不用心。

讀了《怎樣讓學生愛上學習》一篇,我才明白原來是大腦的自我係統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係統的關注,無論老師講的`怎麼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的講解卻根本無法進入他的認知系統。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而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充滿情趣的講課方式比教材內容更重要。

二、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習慣於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我,很想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也多方嘗試,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閱讀了常先生《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一文後,我有所頓悟。首先要讓學生對每節課充滿期待;其次將課堂上的話語權讓位給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讓坐在教室裡的每個學生都充分的互動交流,而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參與的氛圍和課堂文化上來,讓學生與手頭的學習內容活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常生龍先生的這本書將精髓提煉、昇華,並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讓閱讀與工作的有機結合。我會繼續認真研讀,用其中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教師讀書的心得12

借假期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裡行間洋溢位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裡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絡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於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麼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麼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著去鍛鍊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20xx年至20xx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10:1、30:1、50:1。”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菲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著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教師讀書的心得13

今年寒假,應學校組織要求,為了積極響應讀書活動號召,我從中選擇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靜心的閱讀了該書,並對李鎮西老師的觀點稍有感悟。

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新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的編輯這樣推薦: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就是李鎮西老師“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實記錄。

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要主和具體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典折動人的故事裡,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書。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書中提到的“四心”讓我感受頗深。一是: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師是一碗良心飯,對學生的態度,為學生服務的心,完全來自自己的奉獻,只有當老師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不求回報,不求利益的時候,那學生就是幸福的,同樣的老師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學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學生怎麼這麼不懂事的”,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聲,他們又何嘗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師,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們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替學生想,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走進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生的好夥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為師”。不要總是站在一個高度看小孩,不要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李老師告訴我們,學一學孩子的方式未嘗不可,你會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的祕訣。四是: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這樣的'教育家。”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師讀書的心得14

人的一生中,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

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

還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二、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的心得1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