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

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1

參加建築結構實訓是對於建築工程專業生的一種鍛鍊,下面是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為大家提供參考。

通過本次實訓,我收穫頗豐,學到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提高了綜合分析應用的能力。對於實訓內容我有如下見解與發現。

對於框架結構的內力目前多采用計算機輔助軟體來進行分析和計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設計人員過分地依賴計算機的計算結果,而缺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圖紙中出現不必要的問題,為以後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

1截面尺寸的選擇

樑、柱的截面尺寸的選擇是框架結構設計的前提,除應滿足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範圍,還應注意儘可能使柱的線剛度與樑的線剛度的比值大於1,以達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樑端形成塑性鉸時,柱端處於非彈性工作狀態而沒有屈服,節點仍處於彈性工作階段的目的。即規範所要求的“強柱弱樑強節點”。

2樑、柱的適宜配筋率

框架樑的配筋在設計中應掌握“適中”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當樑端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大於2%時,其箍筋的最小直徑應增大2mm。但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應滿足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所規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樑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應注意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與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中的區別。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中樑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而在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中樑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外,還和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與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的比值有關,所以在設計中應依據規範來確定樑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調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時電算結果為構造配筋,但是實際工程中均不會按此配筋。因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轉剪力最大,同時又受雙向彎矩作用,而橫樑的約束又較小,工作狀態下又處於雙向偏心受壓狀態,所以其震害重於內柱,對於質量分佈不均勻的框架尤為明顯。

因此應選擇最不利的方向進行框架計算,另外也可分別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後比較同一側面的配筋,取其較大值,並採用對稱配筋的原則。為了滿足框架柱在多種內力組合作用

下其強度要求,在配筋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角柱、邊柱及抗震牆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下會產生偏心受拉時,其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邊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應選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強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

另外多層框架電算時常不考慮溫度應力和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當多層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較大以及地基軟弱土層較厚或地基土質不均勻時,可以適當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縱、橫兩個方向設定基礎樑,其配筋不宜按構造設定,應按框架樑進行設計,並按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要求設定箍筋加密區。

4框架樑裂縫寬度、斜截面配筋調整

在滿足樑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況下,仍需在計算配筋後進行樑的裂縫寬度的驗算和滿足樑端斜截面“強剪弱彎”條件下的樑端配筋調整。

4.1影響裂縫寬度的因素和調整的辦法

框架樑的裂縫寬度驗算往往被工程設計人員忽視,對此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影響裂縫寬度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二是鋼筋的級別和直徑。由於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的級別有一定的“依賴關係”,因此對於普通的混凝土構件,混凝土的高等級對減小樑的裂縫寬度影響不大,一般情況下宜採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來減小樑的裂縫寬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軟體進行結構建模中的荷載輸入時,一定要將恆、活載數值分開輸入,以便進行內力組合和裂縫寬度的計算,不要貪圖省事而將恆、活載合併輸入,以防止樑、柱內力計算錯誤,致使所繪製的施工圖不能使用。

4.2樑端斜截面的配筋調整

框架結構設計中,宜滿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樑的樑端斜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規範要求,即“強剪弱彎”。在具體設計和樑配筋調整時,可採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負彎矩鋼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鋼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樑端箍筋的直徑可增加2mm;③支座處儘量不設定彎起鋼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電算中合理、準確運用彎矩的調幅

規範規定只有在豎向力作用下樑端彎矩可調幅,水平力作用下樑端彎矩不允許調幅,因此在計算時必須先將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樑端彎矩調幅後,再將水平荷載產生的樑端彎矩疊加。在此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將樑端的固定彎矩調幅後,再進行力矩分配;二是將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樑端負彎矩直接乘以調幅係數。

5框架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1)在框架結構中不允許採用兩種不同的結構型式,樓、電梯間、區域性突出屋頂的房間,均不得采用磚牆承重。因為框架結構是一種柔性結構體系,而磚混結構是一種剛性結構。為了使結構的變形相互協調,不應採用不同結構混合受力。

(2)加強短柱的構造措施: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頂棚可能要吊頂或其它裝修,甲方為了節約開支,往往要求柱間填充牆不到頂或者是在牆上任意開門窗洞口,這樣往往會造成短柱。由於短柱剛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當混凝土抗剪強度不足時,則產生交叉裂縫及脆性錯斷,從而引起建築物或構築物的破壞甚至倒塌。所以在設計中應採取如下措施:①儘量減弱短柱的樓層約束,如降低相連樑的高度、樑與柱採用鉸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範圍內箍筋的間距不應大於l00mm,柱的縱向鋼筋間距≤150mm;③採用良好的箍筋型別,如螺旋箍筋、複合螺旋箍筋、雙螺旋箍筋等。

(3)由於建築的需要,有時需要框架樑外挑,且樑下設定鋼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內力和配筋計算中,有些設計人員對其受力概念不清,誤認為此柱為構造柱,並且其配筋為構造配筋,懸臂樑也未按計算配筋,這樣有可能導致水平荷載作用下承載力不足,為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實際上,在結構的整體計算中,此柱為偏心受壓構件,柱與樑端交接處類似於框架樑、柱節點,應考慮懸臂樑樑端的協調變形。所以對於此柱應作為豎向構件參與結構的整體分析,並且柱與樑端交接處應按框架樑、柱的節點處理。

(4)在計算單榀框架的內力時,應注意底層框架柱的計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區高度在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中的區別: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要求底層柱遇有剛性地面時,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範圍內也應加密,而在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中規定除滿足以上條件外,還應滿足柱根不小於柱淨高1/3範圍內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設計框架結構和裙房時,高低跨之間不要採用主樓設牛腿、低層屋面或樓梯樑擱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託樑的方式作為防震縫。因為在地震時各單元之間,尤其是高低層之間的震動情況不同,連線處很容易壓碎、拉斷。因此,凡要設縫,就要分得徹底,凡不設縫,就要連線牢固,絕不能似分非分,似連非連,否則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壞。

(6)在設計中不得隨意加大主筋的面積,或為了簡化構造而統一截面設計,以避免造成結構的某些部位相對薄弱。

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2

實習目的:

通過這個星期的實習,讓我們認識課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結構及構件。弄懂一定的實際知識,並認識到實際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及解決的方法。讓我們將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實際化,為以後的設計課程奠定一定的基礎。

實習內容:

在參觀公共建築時,瞭解了它的房屋內部,公共建築的停車場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構件上的問題,由於此建築並不需要很大的開敞空間,所以採用的是剪力牆結構,地下一層的柱子佈置地較為粗大但並不密集所以給人的空間感覺並不擁擠,隨同的設計人員向我們講解了底層的管道佈置和分類,並講解了消防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等管道如何設定。說明了伸縮縫、施工縫、沉降縫的形成和處理方法。

比如說混泥土的裂縫原因:1裂縫的原因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後期在降溫過程中,由於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

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溼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溼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干時溼,表面幹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通過講解詳解了我們的一些疑問。同時老師也向我們指出了此建築外部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如:裝置平臺過窄,陽臺錯落的設計容易造成汙水下滲等,提醒我們以後做設計注意的地方。

進入房屋內部參觀了內部房屋的功能分割槽,隨同人員,並告訴了我們在建築設計時的誤區及易錯點,讓我們知道以後建築設計時要注意對衛生間電梯間及樓梯的處理。在那裡,首先我們現場觀看施工工人對於地基的開挖過程,知道影響地基的深度的原因,及我們貴州地區打地基時所要涉及和注意的一些問題.然後參觀了那裡的二期工程,該工程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效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於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牆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在此工程中我們詳細的瞭解了樑和柱的構造方法和建造框架結構中所要注意的問題。

施工人員向我們講解了樑、柱不同的構造方法、鋼筋的綁紮和斷筋的連線等,比如說,鋼筋的綁紮,底層基礎鋼筋的綁紮首先要放樣,每一跨度裡鋼筋的接頭數只有25%,即4根鋼筋裡只有一個接頭,另外,接頭要儘量放在受壓區內。

在砌牆的過程中,如遇到牆要轉角或相交的時候,兩牆要一起砌起來,在留槎的過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則必須留陽槎,且要有拉結筋,不能留陰槎。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到的,但又是很重要、很基礎的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在外面實習了個過月的實間,這些日子裡通過親身經歷,使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很好的實踐。而且對於實際的設計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畢業設計提供了現實資料。從而避免了在設計過程中出現設計與實際施工相脫節的現象

建築結構實訓心得體會3

建築結構如樓蓋是由樑、板等水平方向的構件組成的水平承重結構體系,其基本作用是:

1、在豎向,直接承受樓蓋中樑、板構件及裝修面層的重量;承受施加在樓面、屋面上的使用荷載,並傳給豎向結構。

2、在水平方向,把水平力傳給豎向結構或分配給豎向結構構件,同時樓蓋結構在房屋中起到水平隔板和連線豎向構件的作用,以保證與豎向結構構件空間工作和整體穩定對於現澆肋樑樓蓋結構一般由板、次樑和主樑三種構件組成,在肋樑樓蓋結構佈置時,首先應根據房屋的平面尺寸、使用荷載的大小以及建築的使用要求確定承重牆位置和柱網尺寸。在肋樑樓蓋中,柱或牆的間距往往決定了主樑和次樑的跨度,根據設計經驗及經濟效果,一般次樑的跨度以4~6m為宜,主樑的跨度以5~8m為宜。

本次實習,時間雖短,但基本達到了為實習目的,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重目的。在實習工程中,我瞭解了房屋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準備。此外,通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同時給我們後面要學的專業課打下了基礎。對於框架結構的內力目前多采用計算機輔助軟體來進行分析和計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設計人員過分地依賴計算機的計算結果,而缺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圖紙中出現不必要的問題,為以後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

1、截面尺寸的選擇

樑、柱的截面尺寸的選擇是框架結構設計的前提,除應滿足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__》所要求的取值範圍,還應注意儘可能使柱的線剛度與樑的線剛度的比值大於1,以達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樑端形成塑性鉸時,柱端處於非彈性工作狀態而沒有屈服,節點仍處於彈性工作階段的目的。即規範所要求的“強柱弱樑強節點”。

2、樑、柱的適宜配筋率

框架樑的配筋在設計中應掌握“適中”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當樑端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大於2%時,其箍筋的最小直徑應增大2mm。但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應滿足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__》所規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樑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應注意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__》與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中的區別。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89》中樑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而在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__》中樑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外,還和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與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的比值有關,所以在設計中應依據規範來確定樑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調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時電算結果為構造配筋,但是實際工程中均不會按此配筋。因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轉剪力最大,同時又受雙向彎矩作用,而橫樑的約束又較小,工作狀態下又處於雙向偏心受壓狀態,所以其震害重於內柱,對於質量分佈不均勻的框架尤為明顯。

因此應選擇最不利的方向進行框架計算,另外也可分別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後比較同一側面的配筋,取其較大值,並採用對稱配筋的原則。為了滿足框架柱在多種內力組合作用

下其強度要求,在配筋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角柱、邊柱及抗震牆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下會產生偏心受拉時,其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邊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應選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強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

另外多層框架電算時常不考慮溫度應力和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當多層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較大以及地基軟弱土層較厚或地基土質不均勻時,可以適當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縱、橫兩個方向設定基礎樑,其配筋不宜按構造設定,應按框架樑進行設計,並按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__》要求設定箍筋加密區。

4、框架樑裂縫寬度、斜截面配筋調整

在滿足樑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況下,仍需在計算配筋後進行樑的裂縫寬度的驗算和滿足樑端斜截面“強剪弱彎”條件下的樑端配筋調整。

4.1影響裂縫寬度的因素和調整的辦法

框架樑的裂縫寬度驗算往往被工程設計人員忽視,對此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影響裂縫寬度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二是鋼筋的級別和直徑。由於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的級別有一定的“依賴關係”,因此對於普通的混凝土構件,混凝土的高等級對減小樑的裂縫寬度影響不大,一般情況下宜採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來減小樑的裂縫寬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軟體進行結構建模中的荷載輸入時,一定要將恆、活載數值分開輸入,以便進行內力組合和裂縫寬度的計算,不要貪圖省事而將恆、活載合併輸入,以防止樑、柱內力計算錯誤,致使所繪製的施工圖不能使用。

4.2樑端斜截面的配筋調整

框架結構設計中,宜滿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樑的樑端斜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規範要求,即“強剪弱彎”。在具體設計和樑配筋調整時,可採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負彎矩鋼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鋼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樑端箍筋的直徑可增加2mm;③支座處儘量不設定彎起鋼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