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

通過為期四天的線上培訓,我對我省新大學聯考綜合改革政策有了初步的'瞭解,瞭解了生涯規劃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學習了新大學聯考改革的招生錄取模式,對課程標準有了全新的認識。

不論新大學聯考政策發生什麼變化,相信只要全體教育人堅守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以不變應萬變,發揮教育智慧,用情感和汗水去踐行全新的教育理念,最終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2

參加了本次“新大學聯考新課程專題培訓”,心中許多疑惑得到了解答。對於開展新大學聯考課程第一批錄取的.新高一學生,我們該怎麼教育?對於這些新生的家長,我該怎麼引導?課該怎麼上?學習規劃該怎麼做?這些都是學生,家長,老師們關心的問題。

有的放矢是我們做一切事情事半功倍的前提,參加了本次培訓,我們知道該怎麼幫助學生和家長做學習規劃,怎樣幫助自己提升業務能力,面對新大學聯考,不再不知所措。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3

本次線上培訓,時間雖短暫,但我受益頗多。通過聆聽各位專家老師們對新大學聯考新課程核心內容的詳細解讀,加深了我對相關政策要點和精神實質的領悟與理解,也對於課程建設、選課走班、生涯規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深切體會到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培訓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也使我更加明晰學科育人理念及學科核心素養,也對自己今後教學的方向和重點有了清晰的認識。我會盡快將所學落實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踐行新大學聯考新課程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助力學子的成長。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4

課改要點在於“核心素養”,那麼對於語文學科,如何在新課標情境下,通過單元教學的任務驅動來培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呢?

一、將教學放入到情境中去:線上教學期間,因為條件等限制是不能和線下教學媲美的,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網課後,學生會因為內外因產生疲倦,對於九年級複習階段,如何高效地讓語文知識內化成學生的體系並且讓學生樂於參與,這是擺在我面前的課題。學生的語文能力要在具體的情境下實施,語文教學和複習也要設定情境。從學生實際出發,我設計了“藝”心滿分“抑疫”課本劇創作、“青春之歌”的歌曲創作、“家庭之星”頒獎詞等活動。語言文字永遠是活潑潑且生動的,通過這樣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將四年的`語文能力內化且體現出來,同時增進生生和親子的情感聯絡。

二、將教學放入到系統中去:一堂課是為了一型別文字或者一組題目服務的,久而久之,學生的系列化意識和舉一反三的素養能力就會得到飛速發展。

新課標帶來的學科思考和發展的源泉是無窮無盡的,今後的教學中,我更要邊實踐邊反思,促進自身專業的提升,完成高品質的育人。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5

我們教研組進行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培訓,新課標在以下幾方面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注意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價值和功能。這對我們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2、新課標提出了過程性評價的要求。過程性評價是義務教育評價的一個新要求。之前可能只是在某些課堂中關注過程性評價,現在新課標提出來了,就必須是今後教學中常做的一個規定動作。過程性評價的方式也可能是今後教科研重點研究的課題。

3、新課標對作業佈置的量、方式和評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在“雙減”政策後,就對作業設計和佈置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作業佈置少而精,佈置方式多樣,要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也一直強調教師在批改作業後要及時反饋和真心讚揚。因此,對於這一點我們還是有備而來,並不慌張。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對作業的佈置和評價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總而言之,這次的培訓有很大的收穫,明確了國家今後對義務教育學段語文教學的新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我會虔誠地學習,而後積極地實踐。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6

作為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分有幸地參與了為期四天的新考專題培訓,收穫頗豐。通過學習,我對新大學聯考模式,新課程建設,選課走班,生涯規劃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大學聯考對大學聯考科目、大學聯考成績組合進行調整,不僅會對基礎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給老師也會帶來很大的變化。新大學聯考改革對高中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地成為研究型、學習型教師和拓展型教師,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

作為教師要科學應對這一挑戰,要轉變目前的教育教學觀,而不是對原有應試模式進行簡單修補。此外,我們要準確的把握新大學聯考改革的實質和總體要求,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態度、學習態度。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適應新大學聯考的需要。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7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國中英語教師《新課標》教育培訓,通過聆聽專家的專題學術講座,我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瞭解,對今後自己的英語學科教學觀念上的洗禮和教學技藝上的提升幫助很大。受益匪淺。培訓結束後,我又在家上網學習了《20xx版英語新課程標準》,通過研讀新課標,對比舊課標,我獲得了英語課標方面的很多理論。修訂版課標中,從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學生髮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角度來闡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意義。刪去了實驗稿課標中“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進一步明確了外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有助於課程實施者更清晰準確地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價值。

回顧自己英語學科教學,結合這次暑期《新課標》學習,我認為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把握良機,營造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增加情感交流互動,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既不能機械地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也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單一的學習材料。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體現這種理念,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進行課內外的“分層指導”,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配難易不同的作業,提供不同標準的能力訓練和培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一是要對課堂內的“提問進行分層”。對較難的問題可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則讓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回答。在探索新問題,鞏固新知識時應以較好學生回答問題為主,這樣可減少回答時的錯誤,澄清認識。在複習檢查已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時,多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有利於強化對他們的學習督促,有利於瞭解學習情況,也有利於他們獲得答對問題的成功體驗,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二是要對課堂內的“對話進行分層”。每節課在分組進行free talk時,可出示難易不同程度的談話主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排演,並輔之以小組競賽、個人爭先賽等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要對課內外的“作業進行分層”。課內外作業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能力的高低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比如學困生可只要求識記最常用的四會單詞、句型,能將書上的對話讀下來即可;優等生除了課文的對話、單詞能背誦、默寫外,還要完成課外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當然,在作業分層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作業後,自覺向高層次作業挑戰。

四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說、讀、演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我想更多的還需要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紮實走好每一步,開闢出一片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8

《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達,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讓“走教案”變為為生動性教學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就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要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入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知識、物質、身體的準備等;

其次,要求學生專心聽講,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最後,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先看書後做作業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後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複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絡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幹。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9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絡,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慧理論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己認知等多元化的智慧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智慧的發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通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國小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新,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2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定學習任務群,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定了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三個發展型任務群;第三層設定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國小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並參與校園活動

這裡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等學科,教師可以發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裡以部編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後,為了達到激發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說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佈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編排並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儘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新,根據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視訊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後,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定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並利用課餘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週,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定、視訊背景畫面的製作以及道具服裝的製作。每天晚上放學後,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週後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呼叫了音樂、資訊科技、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瞭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群)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儲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巨集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淮北梆子戲、徽墨製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國小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於語文課本。

(1)這裡以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為例,對於生活在遠離傳統造紙工坊,對傳統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國小生來說,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於是,我開始去各大網路平臺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物件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造紙技藝上。於是,在學完本課後,我佈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於疫情的條件限制,我並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上的要求。在課後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資訊科技、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視訊、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並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國小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鍊,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現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慾。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揮“大語文”的強大優勢,鼓勵並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資訊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於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社群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實踐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於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

以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幹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則瞭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說出確切的論點論據。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並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製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為自己所在的辯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製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說。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國小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於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22版新課標後,結合國小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0

20xx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頒佈了。認真學習過後,我獲益匪淺。下面,我以七下課文《偉大的悲劇》為例從課堂設計的角度,談談我的新認知。

1、要有真實的學習情境啟用學生。

“通過課文的學習,理解探險在人類科學發展歷史中的偉大價值”,這是單元提示對學生的閱讀要求。可對於涉世未深的七年級孩子來說,這個目標是極易流於形式的——他們極為有限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們很難理解“探險”一詞對於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意義。傳統教法由標題中的“悲劇”和“偉大”切入,讓學生到文中去找印證性語句的做法,儘管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有所瞭解,卻無法幫助他們感同身受。

學習了新課標後,我認識到可以用真實的學習情境去啟用學生。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環節:

在靜穆的教室裡,我用非常低沉的聲音給同學們講了關於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險故事:“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要走近的是一群來自上個世紀初的英國探險家。他們分別是……1910年6月1日,他們熱情高漲地離開英國前往南極。道阻且長,他們歷盡了千難萬險。可就在他們即將到達南極點的時候,他們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

可是,在英國國家主教堂裡,國王卻跪下來悼念這群失敗者。(停頓良久)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偉大的悲劇》。”

讓學生通過老師抑揚頓挫的深情講述沉入文字,讓他們帶著巨大的疑問親近文字,這比直接從“悲劇”和“偉大”切入更能拉進他們和文字的距離,也更能啟用他們的探究興趣。

2、要以統整的學習任務凝聚課堂。

作為經典,本文可教的東西很多。可新課標告訴我們,學習任務也是需要統整的。因為,零敲碎打的課堂培養不出學生系統的語文思維習慣。

鑑於本文在人文方面的重要價值,我把本課的學習任務統整在話題“說說那些觸動我們心靈的文字”之下。我試圖讓學生知道:“偉大”與否,需要他們自己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去感受和領悟。

實踐證明:經過統整後的學習任務完全能實現教師導而弗牽的教學初心。

3、要在典型的實踐活動中學用語文。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新課標》從本質上還保留著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具體要求、策略及方法。

備課時,我關注到:文中的英雄形象可能不太符合一些學生的固有認知。如文章對埃文斯從瘋到死這一痛苦過程的敘述性描寫就很容易讓學生感到不解甚至不安。正如一位同學在初讀批註中這樣寫到:當不了第一就瘋了,這不是膽小鬼才有的表現嗎?

我沒有直接否定學生的認識,而是鼓勵他向全班同學表達自己的疑惑。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終於,有學生在文中有了發現——這個人由於……或……。至於到底是什麼,其實已經用不著老師來解釋了。因為學生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已然明白: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群真實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而不是神仙。

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必然還包括“梳理與探究”。整堂課在“說說那些觸動我們心靈的文字”這一任務的引領之下,學生從站在岸上觀望到下至深水區探索再到學有所獲,這個過程中老師及時地引導學生不斷梳理已解決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同時,適時給學生布置些需要合作探究才能解決的問題。如此,當學生上岸時,怎會帶不走屬於他們自己的語文能力。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1

炎炎夏日,有幸能在線上聆聽幾位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感觸頗深。當下面對新課標的修訂新大學聯考政策的出臺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因此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更多困惑和迷茫。通過此次線上學習讓自己的很多問題都有了清晰的解答。

使自己對新大學聯考課標有了深入的學習,對新大學聯考政策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新大學聯考背景下的課程設定,學生選科走班以及學生學習生涯規劃等內容都有了很深的`理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設計好每節課,注重學生學習生涯規劃,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2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1、深專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注重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輔件。具體形象,有聲有色。

3、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3

語文新課標的學習讓我收穫許多,其中優化課程內容結構的部分令我印象深刻。新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將原學段目標與內容升級為課程內容,其中包括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三大板塊,其中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含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我還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珍貴的知識。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4

教育感言:

付出是收穫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培訓感言:

我有幸參加了國小英語教師新課標培訓學習,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當前國小英語教學改革、新標準的實施、舊觀念的教學方法,使我感到許多的茫然與困惑,通過培訓學習,讓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老師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對語音語調、語法、國小英語教學法、課堂教學設計、新課改理論教學問題與建議說課和評課等內容有了瞭解,培訓內容豐富,培訓過程靈活多樣,上課的老師們非常認真,通過話題討論、互動交流、觀看優秀課例、課例點評、課標解讀、備課交流等等,能讓我更多的吸取各種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從而讓我知道如何去解決一些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我的駕馭能力。為我們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學到專業理論的同時,老師們的敬業精神與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

培訓專案:

《英語課程標準》國小英語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語言語調教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課堂教學,國小英語常用的教學法、師德建設、語音語調、國小英語語法、課堂教學設計、新課改理論、教學問題與建議和說課和評課等等。

我的成長和快樂:通過這次國小英語新課程培訓,讓我體會到要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必須要把《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

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實施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為主。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必須把握改革的方向。

通過學習,新標準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教師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建立新標準下的新型師生關係,以適應新時代英語教育的要求。並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國小教學中,活動是實施的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活動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掘學生的進步,教師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學生;

三、建立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由於國小生注意力保持短暫,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四、創設情景,運用情境教學法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運用生活呈現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學語言進行對話表演,把課堂教學融於真實的生活,使之貼近於生活,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五、以任務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任務型教學中,很多工都是通過pair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合作性任務設計有助於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

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任務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任務的難度要適當。讓人人體驗成功。針對學生的參與,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任務,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總之,通過培訓,讓我認識到了作為一名21世紀的國小英語教師,不僅必須具有較紮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較熟練的英語專業技能,還應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注重研究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反思式”教學;不僅要重視教學評價的研究和實踐,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不僅要積極開發和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教師還應具有較強的事業心,敬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還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另外,國小英語教學一定要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

從今以後我會從點滴做起,努力貫徹新課程精神,使《英語課程標準》真正適應時代要求,全面提高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育教學水平,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5

十分有幸參加了本次江蘇省新課標國小數學教師網路培訓,本人認真研讀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xxxx年版),開闊了視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體驗。《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認識事物、學習數學的基本依據,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沉澱,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觀察、重操作,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體驗性經驗。其次要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地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學生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下面本人就結合國小數學的日常教學進行淺淡。

例如,數軸的認識,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學舉一個箭頭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學作為原點位置,把o寫在大卡片上,掛在相應的同學的胸前。各人代表數軸上不同的整數點。由教師發出-3,1、大於2的數等指令,符合教師指令的同學要舉手,比賽各個小組的正確性高低。學生通過扮演實數,合作成數軸這一遊戲,既掌握了知識,對數軸的數和點有了深刻的瞭解,又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這節課時,本人先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配合演示,給學生視覺的刺激。整個過程不是僅僅為了回憶,而是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讓學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求面積的方法,從而獲得新知。這樣發揮了知識的遷移作用,促進知識內化,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

多讓學生參與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遠比我們老師口頭說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師應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活動,這是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的前提和核心。沒有經歷數學活動,就談不上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新課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15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充套件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充套件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瀰漫著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字與學生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