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有關文明演講稿8篇

演講稿2.1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明演講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文明演講稿8篇

文明演講稿 篇1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如何學做“真人”?我認為,除了求真知,學真本領之外,更重要的是養真道德,成為一個文明守禮的“真人”!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禮儀是立身之本,文明乃為人之道。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小小年紀就懂得謙讓,懂得尊長愛幼,懂得以禮待人。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文明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也許有人會說:“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禮儀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於是,有的中學生說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一頭時尚的怪發;遇到師長不問好,撞倒別人不道歉,卻將這一切美其名曰“個性”。他們分辨不出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把層層疊疊的髮型、花哩胡哨的配飾看作是美,把無理頂撞師長、隨意遲到曠課看作是“能耐”。他們全然不知獨立完成一份試卷才是一種“真”,面帶微笑、陽光生活才是一種“美”,對身邊有困難的同學伸手相助才是一種“善”!

其實,文明禮儀離我們並不遙遠,它需要我們從小養成,從身邊做起。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一句真誠的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手之勞,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 ”……文明守禮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有時候,文明很小,僅僅是一個手勢或一句話語,有時候,文明很大,是年復一日的堅持和捨己為人般的豁達。文明的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一小步,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從自我做起,拾起那些被我們拋下和忽略的禮儀行為,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同學們!讓我們用文明禮儀美化我們的形象,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

文明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七(班)的柳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但是現在我們周圍還有好多學生不文明不講禮儀。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不應該是我們21世紀中學生的作為。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在這裡,我倡議大家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這才是我們最亮的一面!

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標誌,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讓我們的校園成為文明的天堂,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3

只要你走進二(1)班教室,你一定能看見有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的女孩,那就是我。我叫顧旖瑭。

我能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文明禮貌、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和同學一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文明就是懂禮貌。”看見老師,我會露出甜甜的笑容,親熱地說聲:老師,您好!上學放學,遇到鄰居我都能主動打招呼。

“文明就是講衛生。”吃完的果殼我都是先抓在手裡,等到路邊有垃圾筒的時候,再扔進去。

“文明就是愛勞動。”雖然我還小,但是在家裡我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並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房間、整理書包等,每逢雙休日我還能幫媽媽打掃衛生。每次值日,我都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打掃任務。

“文明就是樂於助人。” 同學有困難,我主動幫助他們,老師常常誇我是得力的小助手。

“文明就是愛學習。”上課我專心聽講,積極動腦,放學回到家先寫作業再複習功課,爭取每門功課都能取得好成績。

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國小生。

文明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我叫xxx,是二十五中附小二年級(三)班的學生,我是一個內外兼具性格的男孩,在父母和老師的培育下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在校園裡,我是老師的.小助手,始終堅持文明禮儀原則,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遇見同學會主動打招呼,“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我經常用。

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講,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遇到不知道的會認真的聽老師講解。

在家裡,我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假期幫媽媽收拾房間,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認真、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平日裡,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殘疾人、抱小孩的我會主動跟媽媽坐一起,把座位讓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會努力,爭取做到最好。

文明演講稿 篇5

如果我問同學們:“文明禮貌”究竟是什麼?”或許有的同學會說,被幫助的時候說聲“謝謝”;或者有的同學會說,打擾別人的時候或給別人添麻煩時,說一聲“對不起”。我卻不這樣認為,文明禮貌不只是一聲謝謝、對不起,更應該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熱愛集體。

在一個狹窄的馬路上,過路的人很多,當我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前進,又發現旁邊也有一個人在騎自行車,我看路很窄,就停了下來,讓旁邊的那個人先過,這個故事是不是反映文明禮貌的`嗎?

這時,由此我的腦海裡出現一個大森林,裡面住著老鼠、老黃牛、狐狸這幾中小動物等。

在這裡,老黃牛很憨厚朴實,“真是好心沒好報,”突然,老黃牛被搶了。身上所有的東西都被搶走了,只留下亂呼呼的馬蹄印。

正在同時,另一個地方,狐狸也被搶了錢。(誰能不知道,狐狸小心眼)從來不往身上帶一分錢。

之後,經過老黃牛的聰明,查出凶手,原來是小老鼠群。老黃牛馬上報了案,警長不到一個小時就把老鼠捉住了。

老黃牛看到警長捉住了小老鼠,並且警長讓小老鼠給老黃牛道個歉,老黃牛說:“進了牢,以後,過幾年就出來了一定要好好重新做人。不要再幹壞事了,你和我們一樣,都長著雙手,你們不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家呢?”小老鼠點了點頭,慚愧地低下了頭。

小老鼠看見了小狐狸,警長也讓小老鼠和狐狸道個歉,狐狸不但不接受,還得理不饒人,說:“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在你姑奶奶頭上動土。”老黃牛又說:“人靠‘文明禮貌來往’,不能張口閉口都是髒字,以後你必須改,否則,你將被趕出森林之中,永遠永遠……離開森林,離開自己生長的地方。”

狐狸不情願而被迫答應了老黃牛的警言。從此以後,狐狸沒有一次從嘴裡吐出髒字,生氣也不會說髒字。

這個故事不是在反映文明禮貌嗎?同學們,我們一定要記住,“文明禮貌”最重要,它是別人第一次看見你留下印象的好壞,這也是你自己做人的基礎。

“文明禮貌”從我們做起!

文明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書,看完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

中國是文明之國,也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黃河長江哺育了華夏民族,勤勞勇敢的華夏民族也創造出了輝煌燦爛而又獨特的文化。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如何禮貌待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養成好的習慣,懂得感恩和回報……只要是關於美德的方方面面,這本書都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

“文明禮儀,伴我成長”這一章讓我知道勤勞勇敢、寬厚待人、堅強不屈、重視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有了這樣的品格,中華民族才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我們應該銘記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優良傳統,讓古老的東老文明在這片黃土地上流傳百世。

我長大了,已經讀五年級了,我更加覺得我們不能失去文明禮儀,因為文明禮儀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失去了根本,即使我們會一些知識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還因為它讓我們養成了懂禮貌、不隨地吐痰等等好的習慣。比如:我見到了有一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踏,便上去告訴他不能這樣,因為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是生物,小草也會怕疼,所以不要去踩踏它。還有一次,我在公園裡看見一位叔叔隨地扔垃圾,就走過去告訴他不能這樣,因為這樣做不僅很不文明,而且還會汙染環境的……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不僅能提醒自己,還能提醒別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讓我們共同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家園吧。

文明演講稿 篇7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就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就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髒話;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學做文明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文明行為習慣永伴我行!

文明演講稿 篇8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禮樂育人 ,文明花開》。

《禮記》有云:"樂由天做,禮以地制","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將"據於德,依於仁,遊於樂" 貫穿在他的教育教學中。仙源學校以"孝雅立德,禮樂育人"為辦學理念,繼前聖之學,巨集先賢之為,正在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一代代明禮懂樂,知書有為的棟樑之才!

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泰伯》)禮是修身的手段。在人類社會中,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放縱自己的`行為,那麼,人就和禽獸沒有了區別,社會也就沒有了起碼的秩序,也就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所以,孔子主張認用內在的道德力量來約束自己,他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為此,我校將誦讀經典融入教學之中,編寫了經典誦讀校本教材,開展了經典誦讀的各種活動。《詩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孝經》《增廣賢文》以及優美古文成為了仙源學子經典誦讀的內容。朝讀背誦、晨跑背誦、升旗背誦、集會背誦、競賽背誦、過關背誦成為了仙源學子經典誦讀的形式。

古人云,"聞其樂,便知其德". 也就是說,若要了解一個人的德行與才能,從這個人所喜好的音樂中便可知其品德修養與其思想境界。我校將音樂娛情融入教學之中,國小每週進行音樂舞蹈大賽,國中每天進行的扇子舞,全校進行的音樂啞操《感恩的心》……音樂、舞蹈陶冶了學生的性情,()提升了我們的品位,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中成長!

"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通過進行廣博的經典誦讀、各種音樂舞蹈的洗禮,仙源學子漸漸知禮樂,懂禮樂,精神境界不斷提升。

孔子有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因為孔子的教育是"立人"的教育,而不是純粹的知識與技術的傳授,所以他把育人的中心放在了人的心靈和生存方式上。在武校長的倡導下,仙源學校向全校師生提出了校園"課堂禮儀、就寢禮儀、集會禮儀、進餐禮儀、儀表禮儀、交往禮儀"六禮儀的基本要求。各班級以各種形式進行了解讀、宣講,自編自導自演小品、話劇,吟誦禮儀詩歌,進行禮儀知識問答競賽。在解讀、宣講的同時,全校師生努力踐行禮樂要求。上課時師生互致問候,就寢時不再喧譁,集會時整齊有序,進餐時盤光碗淨,儀表上靚麗得體,交往時彬彬有禮……學生們唱著班歌、校歌、國歌,帶著感恩的心回到家中,走入社會,主動參加家務勞動,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禮樂之花開滿了校園,香飄萬里。

"禮" 是和之本,"樂"是和之源。 中華大家庭是一個和合之幫,她以一種"和"的精神屹立在東方。歷經歷史的變遷而依舊昂首前行,成為世界矚目的強國。仙源學校讓學生了解禮和樂,就是想讓學生刻骨銘心的感受到,禮樂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本,"和"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我們深信:孝雅立德, 禮樂育人。仙源,定會讓我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讓我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勇往直前,不停的書寫出更燦爛,更輝煌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