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

演講稿7.49K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

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一班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老師》。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但我要感恩您——敬愛的老師。是您打開了智慧的大門;是您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是您給了我飛翔的翅膀;是您給我指明人生的'方向!老師就像是一支紅燭,一點一滴地融化我們心靈的冰川,走近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遠離寂寞。你給我們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卻又暗含一些偉大。你像一股暖風,給我們溫暖和溫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臺,是他們奉獻的戰場。他們的幸福,是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喚他們的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要用優異的成績,用可驕的成功,用一點一滴的進步來告訴您——敬愛的老師:“老師,我能行!”

感恩教師,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下課後,在走廊裡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放學了,向老師招招手,說上一句“老師再見”,這依然是對老師的感恩。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如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最後我要再一次說:老師,您辛苦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都說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偉大的女性,她就是我們慈愛的母親;都說人世間有一種最美麗、最溫和的聲音,那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呼喚;都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偉大、最無私、最勤勞的人,她,還是我們的母親!

親愛的同學們,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有一個人,一世一生值得你愛。這就是母愛、母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傳誦古今的《遊子吟》道出了人世間最誠摯、最深切、最令人動容的母子情懷。

從我們發出第一聲啼哭,母親便承受了人世間最揪心的痛楚,並賦予了我們生存的權力;從我們開始丫丫學語的時候,母親便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撫育我們成長;從我們邁入學堂的時候,母親給予的是無盡的關懷與愛護;當我們走向社會的時候,母親給了我們最真摯的思念;當我們受傷,跌倒的時候,母親依舊是我們

堅強的後盾,依舊為我們遮風擋雨,不離不棄。

母親,是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和最美好的呼喚。母愛是偉大而無私的,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曾淋浴在母愛的光輝下,都曾感動於母愛,陶醉於母愛。母愛是指路的'明燈,讓我們看清了前進的方向,獲得信心;母愛是一處港灣,讓我們遠離風浪,享受安定;是雪中的炭,給了我們溫暖。母親為我們做了太多太多。她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她們的腦海中永遠是自己的孩子。

在你我們的人生當中,母親一直是我們身邊最親最愛的人,從呀呀學語,從蹣跚學步,身邊總是離不開母親關切的眼神;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母親用明亮的眼睛微笑地看著我們;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最擔心的總是母親;母親為我們做的很多,可是她卻從來沒有要求任何的回報,這是一種多麼廣博多麼無私的愛啊!

當我們穿上了合身的衣服,吃著可口的飯菜,幸福地點燃生日蠟燭時,是否想到了母親?是否想到我能為母親做些什麼?難道我們就這樣心安理得地接受著母親無償的愛嗎?我們不應該做些什麼讓母親開心,讓母親驕傲嗎?難道我們不該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母親的愛嗎?看著母親眼角漸漸爬上的魚尾紋,那是歲月的滄桑不經意奪去了母親的青春;握著母親那佈滿絲繭的手,那是為生活奮鬥的一雙手;望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面容,那是為兒女成長操勞了一生的見證。忙碌和粗心讓我們忽略了太多太多的母愛。

母親節又要到來了,在這個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慶祝這個溫馨的五月天,讓我們一起感恩母親節,把我們對母親的愛,把我們心中湧動的感激、思念、祝福、歉疚……都說給母親聽吧!讓情感在溫馨的五月天盡情地宣洩,讓我們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親,讓我們說:“媽媽,我愛您!”

老師們,同學們,記住母親節,記住母親的愛,讓我們對母親的愛充滿每一天。謝謝大家!

有關國小生感恩演講稿3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這一人性中的良知就有深刻的理解,也把它當做人立於天地間最基本的素質。我國古代知恩圖報、與人為善的故事很多,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教導著我們怎麼做人,我們是後輩們的榜樣,做好我們這一代,讓我們把這一傳統美德傳承給我們的後輩們!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

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感激,說將來一定會報答她。她卻凜然說:"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伶憫公子才會送飯,哪裡圖什麼報答!"韓信以後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

《世說新語》: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恥笑顧榮,他說:"一個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保護他,顧榮問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古往今來,象這種知恩圖報的事例太多太多,我也不一一例舉,感恩與報恩之間的感動讓我們的意識不斷地得到提純,我們感恩母親、我們感恩老師、我們感恩朋友、我們感恩他人、我們感恩社會!

現代社會中"感恩"的意義已經更加的廣泛,對於一般平民百姓來說,就是慶幸自我的.豐衣足食後,對身處困難中的人們以一種憐憫與慈悲並想去關愛的心態。簡單的來講就是想為他們做點什麼的心態。"感恩"對於已經佔有絕大多資源的富人來說,就講究一種獲得與回報的心態,想為社會、百姓做點什麼的心態。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回報社會"的心態。當然也有少數天性涼薄的"白眼狼"、"為富不仁者"。受國恩不報者,國棄之,受民恩不報者,民唾之!

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的大國,經濟的騰飛,國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少數人也富裕起來了,但國民的素質還是參差不齊,建設和諧社會也需要每個公民的"公民意識"的覺醒,要具有一箇中國人的基本素質,懷著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感激之情,以一箇中國人的良知去回報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自5.12地震以來,我們看見了我們的團結、我們的抗爭、我們的凝聚、我們的良知、我們的感恩、我們的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個感動的瞬間讓我們催然淚下,也讓我們振奮與自豪,我們能夠挺起胸膛驕傲的向世界說:"我們華夏民族是感恩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理,是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感恩,你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去感恩祖國和人民吧!祖國是大家庭,我們在這個大家庭生育成長,她是泥土,我們是花草;她是天,我們是雲;她是海,我們是水珠;我們是因她而生,我們也可以為她而亡,因為我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