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合集6篇

演講稿8.32K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合集6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我叫餘xx,是xx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率的一名記者。

今天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經歷。那是我從事記者行業8年來,最難割捨一段情結,也是我對愛崗敬業這一價值觀的全新認識。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們頻率進行“走轉改”,我領到的任務是“走訪留守兒童”,要求與被訪的留守兒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時以上。

說實話,這樣的採訪,以前我做得並不多。有時為了趕稿子,一天要跑多個現場。不過,既然是“走基層”,那就得踏踏實實,“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帶回來”。

我去的那戶人家,在肥西縣高店鄉邵廟村。家裡有兩個孩子,是姐弟倆,姐姐上七年級,名叫靜靜,弟弟叫稱稱,當時才4歲。

這戶人家日子的艱難,超出我的想象。爺爺、父親因病先後去世,少了“頂樑柱”的家,也幾乎坍了一半。母親無奈外出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的奶奶帶著兩個孩子。

我去的時候,給姐弟倆帶了些文具學習用品,還有幾樣點心,雖說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讓兩個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小男孩稱稱的天真頑皮,和姐姐靜靜的沉默少語,讓我的採訪很難進行,只能聽著奶奶時不時的念叼,從中拼湊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靜靜很快接受了我這個不速之客,支言片語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識和想法。令我吃驚的是,這個13歲的孩子,已對自已的未來有了一個執著的想法,她說,唸完國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會像媽媽一樣,外出打工。因為,她要給弟弟掙學費。說到以後可能上不了學,她流下眼淚。

聽著這個懂事的姐姐這個“人生計劃”,我先是震驚,繼而沉默了。我無法開導她。面對家庭的困境,這個女孩或許很難有其他的選擇。

第二天,我就要和這個剛認識的小朋友說再見了。我在她的枕頭下留下我的電話,還有200元錢。我真的希望能幫她一把。後來,她真的打來電話告訴我說:“餘姐姐,等弟弟上學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採訪應當說是成功的,稿件《暑假裡的留守兒童》也順利完成了。

可是,從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害怕再去接觸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因為採訪免不了要問一些問題,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願說出來的。

我一直在問自已,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我的採訪,是一次次觸及他們的傷處,還是揭示了他們真實的困境,讓社會更瞭解他們,去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敬業,並不只是願意為工作花費時間和精力。敬業,應當是對崗位的正確理解,發揮崗位應有的作用。我憐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許沒有錯,但用這種情緒把自已包裹起來,而放棄了記者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失職。

記者,應當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用心去寫,用心,去鼓與呼。

在之後的幾年裡,我又陸陸續續走過xx很多鄉村,去和留守兒童接觸、交流。我始終做一名觀察者,一名記錄者,記下他們的憂愁與歡樂,記下他們的夢想與憧憬,當然,其間也有孤獨、無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號,貴州畢節發生4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的悲劇。痛定思痛,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需要引起全社會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

記者,應當站出來,為留守兒童大聲疾呼。

我再一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這一次走訪,我不再僅僅是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更多的,是把話筒遞向他們的家長,他們的老師,鄉鎮的負責人。我想知道,為這些孩子,他們應該做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打算做些什麼。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xx的快速發展,鄉鎮經濟的崛起,已有越來越多的鄉鎮工業園、農業示範園、種植養殖場,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同時,全市鄉鎮實現了留守兒童活動室全覆蓋,在這裡,留守兒童又有了一個大家園。

在這篇《xx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調查報告》的連續報道中,我在結尾處這樣寫道:“留守兒童的問題是不可忽視也不能迴避的。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家庭、學校、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為這些孩子創造條件,共同撐起一把‘心靈保護傘’”。

各位評委老師,我和留守兒童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希望能為這些孩子撐起“心靈保護傘”的人越來越多。說這句話,是我的職責所繫。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的一段採訪故事,是發生在一位普普通通農村婦女身上的真實故事。

她叫趙XX,今年62歲。32年前,趙XX的公公婆婆兩個月內相繼離世,撇下最大17歲、最小才6歲的3個婆弟和兩個婆妹,看著孤苦無依的弟弟妹妹們,趙XX發誓說,就是拉棍要飯也一定要把他們拉扯成人。家裡沒錢,趙XX就挨家挨戶去借;家裡沒房,趙XX就和丈夫想盡辦法把生產隊裡3間沒上瓦的倉庫修繕後給弟弟妹妹們置辦了一個新家;缺衣少食,她就節衣縮食,拖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加班加點,為全家老小做飯洗衣、縫縫補補。

就這樣,趙XX為了這個大家庭不停地操勞著,弟妹們長大之後,趙XX先後把倆婆妹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幫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兒子的宅基地為四弟蓋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勞作和體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牽掛讓趙XX不能撒手,堅強的信念支撐著趙XX與病魔搏鬥。丈夫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2萬多元,她到醫院做了3次手術,抽掉了兩根肋骨,截下了25釐米長的食管,在5年的持續化療後,她竟奇蹟般地康復了。

疾病和困窘沒有難倒趙XX,二弟媳突發疾病離世,她又毅然收養了兩個侄子。30年來,她家欠下了5萬多元的外債。作為家裡的大嫂、大娘,一個“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責任,她拒絕了弟妹們幫助還款的請求,拖著虛弱的身軀輾轉幾個大城市打工,終於在20xx年底還清了欠賬。

當天,從趙XX家採訪歸來之後,帶著感動,我飽含熱淚連夜寫出了《平輿大地嫂子頌》的新聞通訊,先後被《輿鄉風》、《駐馬店日報》、《河南日報》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參加了“河南省道德模範在身邊”基層巡演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共宣講40多場,把趙XX的事蹟傳遍了中原大地。在聆聽了趙XX的感人事蹟後,無數人被感動了。在開封宣講的那天,趙XX也來到了現場,活動結束後,許許多多的鄉親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擁抱。

日前,趙XX成功當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她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圓夢中國·德耀中華》授獎儀式。載譽歸來,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接見她時特意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標。對於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我們這些常年奮鬥在基層一線的記者也許說得不太準確全面,但是我們卻一直滿懷激情,擔當使命,用行動在努力回答這個問題。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靈魂,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對電視新聞而言,畫面是證明新聞真實性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電視新聞記者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在每一個新聞報道中扛著沉重的攝像機親臨現場,用鏡頭記錄新聞過程。無論雨雪風霜,不怕艱難凶險,只要有新聞需求的地方,就有電視記者忙碌的身影。電視新聞播出時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可是在這一兩分鐘的背後,往往是電視記者付出的數十倍的時間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攝了市交通部門及時清理公路幹線積雪的情況,通過畫面向群眾傳遞了出行資訊。在採製這條新聞時,我所乘坐的採訪車被一輛廂貨嚴重追尾,坐在後排的我,腦袋撞在車窗上,磕得又青又腫,頭昏眼花了好一陣子,可是為了心中那一份責任,我強忍著痛苦,做到了及時發稿。XX年我的電視新聞短訊息《鑽井平臺升起五星紅旗》獲得xx好新聞一等獎,在這條僅一分鐘的新聞裡,莊嚴卻又激情澎湃的升國旗畫面表達了鑽井平臺上石油工人對祖國的熱愛。但是它的背後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採訪任務後,頂著七級的海上大風,乘坐顛簸不已的快艇來回行駛3個小時,站在只有幾根繩子牽引的吊臺上,帶著幾十斤重的攝像機和三腳架,在風浪中飄搖著登上亞洲最大的深海鑽井平臺的過程;是強烈的暈船反應讓我暈頭轉向,嘔吐不止,回到陸地上走路腿腳發軟的感覺。XX年8月,盤錦防汛進入關鍵期,我和同事採製了機關幹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聞,畫面展現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實場景。為了採製這條新聞,我和兩名男同事們在風雨交加,泥濘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兩個多小時,全身溼透,滿身泥漿的走進各個單位的防汛帳篷,進行採訪和拍攝。當時雷電轟鳴,身上的手機響了多次,都不敢接,回來時實在走不動了,幾乎癱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來給抗洪人員送東西的一臺越野吉普車,我們才得以搭車返回。當時在很多艱難環境中採訪時,不覺得有什麼痛苦,因為有一種工作的信念在支撐著;而現在想來雖然多少有些後怕,卻依然感謝那些難忘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石;把這兩點結合好的就是關鍵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新聞三貼近的原則,不怕辛苦勞累,深入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採訪拍攝基層群眾。田間地頭、廠礦工地、郊區野外是我經常出入的新聞現場。每天早出晚歸,節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時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過。過年當天我在寒風刺骨的濱海大道寫過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燈下采訪過守護綠地的園林工人;在春節晚會直播出時,在市民家裡拍攝過人家四世同堂、歡度春節的畫面。工作中,我在以群眾為主體的同時,也始終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題宣傳當成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有效方式。因為我知道,作為電視臺這個主流媒體的記者,傳播正能量,推出有利於團結穩定,加油鼓勁,正面宣傳又深受群眾歡迎的作品,這是我的責任也是義務。XX年初,我開始創辦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在基層》,在主導思想上開創了省內以電視媒體引導領導幹部到基層去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新聞報道形式。伴隨著《在基層》欄目走過的路程,上百個涉及百姓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和關注。通過我們節目的拍攝,藍色康橋小區h區兩棟廉租樓被砸的對講門得到了修復;xx縣xx鎮xx村的歪腳丫女孩馬xx得到了政府送來了的電腦,為自己與外界溝通架起了一道嶄新的橋樑;xx鎮居民於xx一家五口終於申請到了夢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別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夥房水庫飲水工程異地交稅,非常麻煩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盤錦港裝置檢測進展順利,保證了港口的順利執行;身有殘疾的外來務工人員“趙虎姐”姐妹倆在盤錦落了戶口,辦理了低保邊緣戶救助證,解決了一連串的煩惱,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如履薄冰、如坐鍼氈、如釋重負”三種狀態。在採製新聞時,身上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要考慮新聞的客觀性、時效性,權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聞播出時,生怕有遺漏和差錯,有對不住觀眾的地方,所以如坐鍼氈;在新聞播出後,如果沒有什麼負面聲音,也沒有什麼批評指責,效果不錯,才能如釋重負。我們每天都要在這種壓力和煎熬中度過,雖然也有過抱怨,有過委屈,但是卻從未有過甩手不幹的想法。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遠存在一份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敬畏和執著。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女記者,對於工作,我總是滿懷激情和責任,不辱使命。但是對於家庭我卻虧欠很多,因為工作關係,每當年邁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時,我是那個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照顧他們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顧和噓寒問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為工作關係,我沒參加過一次兒子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他每天上學放學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權負責;他去上輔導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爺爺奶奶陪同;我許諾過節或者假日帶他去玩兒的諾言往往都成了空話。我從小由奶奶帶大,和奶奶感情無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週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著我的手對我說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當時以為奶奶會真的會好起來,就趕回了單位。可是XX年7月6日,當我在參加宣傳部組織的`去遼東灣新區集體採訪時,奶奶與世長辭了。她對我說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給我的最後一遺言!!

多年來,在長期忙碌的工作中,採訪物件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溫暖;一個個獲得省市大獎和觀眾認可的新聞作品讓我享受到了敬業的成果;“遼寧省十佳新聞工作者”等榮譽讓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回顧往事,酸甜苦辣品嚐過,悲歡離合經歷過,但是對於新聞事業,我也從來不曾後悔過,更不曾放棄過。因為我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紙上;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我們是一群永遠在路上的新聞人。

我的一位男同事負責政務新聞採訪,每次見到他,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樣子。他經常是頭天晚上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第二天早上八點又準時出現在活動現場。經常外出採訪、熬夜加班寫稿子,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家人。多年來,他都負責市領導春節期間的活動採訪,這意味著他不能和家人一起過春節。每年大年七年級,他都會給父母打個電話。有一年春節,他去外地採訪,大年七年級他照例給父母打電話,這已經是第六個年頭沒有回家過春節了。父親在電話裡問他:“孩子,今年過年能回來幾天嗎?你娘這幾天老唸叨你,天天到村口等啊、盼啊,我就說她,孩子工作那麼忙,哪能說回來就回來。你要是有采訪任務,就安心工作,俺們都好,千萬別惦記家裡。”放下電話,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他就是我們記者部主任劉華山。我還有這樣一位女同事,她是一名攝影記者,有一次,她的面板出現季節性過敏,臉上起了大片大片的紅斑。醫生告訴她,這種過敏非常嚴重,要注意防晒,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否則過敏加重會很難治療。而正在這個時候,她接到專案集中觀摩的攝影報道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她二話不說拿起相機就走。第二天,當一張張拍攝精美、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照片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時,很多人卻不知道,她因為嚴重過敏引發高燒已經住進了醫院。她就是我們美影部副主任弓華靜。我的一位男同事從大學畢業至今值夜班已經有15個年頭了。前不久,他的心臟出現了一點問題。於是,就有了他和醫生之間這樣一段對話。“抽菸嗎?”“不抽”,“喝酒嗎?”“很少”“幹什麼工作?”“報社夜班編輯”“一般值夜班到幾點呀?”“凌晨一兩點吧。”“值夜班多長時間了?”“大概有十五六年了吧。”於是,醫生開玩笑地說:“哦,你說的這種情況,能像現在這樣坐在我面前很不容易了。”他就是我們要聞編輯部主任XXX。在我的身邊,這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很多。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xx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裡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裡,我時常在想:我們為誰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可是實踐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麼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心的衝突———我們為誰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分歧在於內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裡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麼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後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物件發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後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後是每週,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於新聞事業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範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後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於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傑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傑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於: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麼,你就可能成為什麼。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於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麼,你就可能成為什麼。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1944年6月,中國共產黨邀請21位中外記者赴延安採訪,xxx親自擔任新聞發言人,接受連珠炮式的提問。美國記者愛波斯坦讚歎說,中國的新聞之門正在開啟!在這之後的70年間,從這扇門走出來的一代代新聞人在激情、擔當和夢想的照耀下,腳步穩健,愈行愈遠。記者,在筆下堅守道義,在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我從事新聞工作二十多年,始終認為:選擇了記者,就是選擇了一種使命。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負責南昌電臺溫馨港灣節目的採編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聽眾的求助電話。她聲淚俱下告訴我,她兩個兒子患上血友病,大兒子剛剛病逝,還來不及悲痛,小兒子又因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現在醫藥費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絕望。放下電話,我帶上採訪機直奔九四醫院血液科。來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張青春卻蒼白的臉。二十歲的小夥兒虛弱的眼神裡只剩下對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華凋謝,讓人心疼!來到醫生值班室,我瞭解到小夥危急的治療狀況:左腿感染壞死,必須儘快截肢。雖然血友病人手術風險極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誰也不願放棄!

隨後我和孩子母親來到他們的家,位於永外正街一處狹小擁擠的房子。桌上的鹹菜剩飯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家庭的窘迫。臨走時,我將隨身帶的四百多元錢全部塞進了孩子母親的手裡。在當晚的節目裡,我播放了採訪錄音,講述了這個家庭的遭遇。節目播出後引起極大反響,當晚就有的哥的姐開車把錢送到電臺。當我們籌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醫院時,母親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當時就要跪下。兒子及時手術了,整整五個小時,我一直陪著母親守候。孩子活著被推出來,母親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後,孩子最終沒能闖過術後危險期,走了。得而復失的母親撕心裂肺地哭喊著:我沒有兒子啦,什麼都沒了!望著悲痛欲絕的母親,我感到自己是那麼無助、無能和無奈。我默默地陪著她流淚,不忍也不能打擾一個母親失去兒子的悲痛。

故事並沒有結束。之後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這位母親,帶她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正能量的影響下,孩子母親逐漸走出了陰霾,20xx年開始她主動參加志願活動,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者,20xx年她成為一名遺體器官捐獻者,20xx年又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她總是說,我已了無牽掛,也沒有別的辦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軀去回報社會!

這是一個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們的報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種姿態。儘管每個新聞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匯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無限延伸!

在我們這行,貧困出新聞,大難易成名。但切膚的傷痛豈能成為煽情的工具,悲慘的災區怎能成為個人的秀場!我不願在災難中做個新聞狂歡者。曾經,我跑過監獄,看望死緩的罪犯,告知對他家人的幫助,讓他安心改造。曾經,我跑過醫院,撫慰產後抑鬱的母親,讓她快樂起來。曾經,我跑過婦聯,給遭受家暴的農婦尋求司法途徑,為她捍衛尊嚴!

記者,用忠誠記錄時代,服務人民。我們有信念,繼承和發揚黨的新聞工作優良傳統;我們有力量,充分發揮新聞工作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我們有責任,保持媒體公信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