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演講稿1.84W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作為網站記者,整天為增加流量到處搜尋名人、富人、達人來吸引網民,是否因習慣了眼球效益而變得庸俗了呢?在網路這個魚龍混雜的輿論場中,有沒有一種清新的聲音,讓人脫離浮躁,追求崇高呢?網路的正能量在哪裡?這些問題,困擾著剛剛採訪完郭明義的東北新聞網新聞部副總監李理。

在採訪郭明義之前,李理心裡在嘀咕,“傳統媒體已報道了那麼多,在網上寫郭明義能有人看嗎?會帶來流量嗎?”李理對網路記者這一職業認知的轉變,源於郭明義精神的感動,也是記者自我反思、追求進步的.一個縮影。

從鞍鋼回來後,“我真正懂得了支撐著他走過30多年的信念,那是來自他對共產黨員這個身份的堅守。”李理堅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說他一個網站“小”記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義的感人故事在網上傳遞,就是要將正能量在網路播撒。

“那我該怎麼辦?怎樣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訴給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對,“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義實名微博開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發圖片,一起商量怎麼寫好微博,“我要讓老郭成為網上真正的紅色‘大V’。”

在郭明義的微博上,晒得最多的是社會上時時發生的好人好事,甚至還讓這個微博成為拯救生命的綠色通道。李理說,“我這些年的改變都與郭明義有關,而讓郭明義精神在所有的網路傳播平臺上彰顯,就是我回報給老郭的成果”。

李理說他的陣地就是在網路上,“讓信念和情懷、善良和感動、奉獻與執著閃動在微信上、烙印在微電影中、定格在網上展館裡。這是我乃至每一個網路新聞人不變的使命。”

李理和郭明義攜手,網路和正能量攜手,網路記者始終堅守責任,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網路必將處處是明媚的晴朗天。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我於1998年12月,從浙江溫州入伍,來到駐哈爾濱某部“老虎團”當兵,20xx年入黨。在部隊期間,任政治處宣傳股報道員,5次被評為“優秀士兵”,3次榮立三等功。

20xx年,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給我了這名退伍戰士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在每天的奔跑中實踐人生的價值。脫去戎裝,端起相機,幹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職業,倍感神聖和自豪。在過去的10年裡,不管是寒風暴雪還是驕陽烈日,只要有新聞,我都會勇往直前。在任何現場,我是一名記者,更是一名戰士。

去年4月的一天,松北區一煉油廠發生爆炸,我急忙驅車趕往事故現場。當車開到距離爆炸現場一、二公里附近時,道路已經封鎖,任何車輛和行人不能通過,我把車停好後,背上相機繞開警戒線,從旁邊往現場跑,跑著跑著,聽到有人在喊我。我一回頭,看到一個警察在喊,我當作沒有聽到,繼續往現場跑。但是很不幸,我背的裝置太重了,不佔優勢啊!我被警察一把抓住,問我:“你幹啥的?”我說:“哈報的記者著急採訪。”“不行,你不要命啦。”接著,他連拖帶拽把我拉到警戒線外。這時,我眼前就是多個油管爆炸後產生的數百米濃煙,而我進不去。真是生不如死啊!我回到車裡,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衝進火場。

消防官兵在距離熊熊燃燒的油罐不足5米的地方奮力撲救,毫無退縮,他們在用生命捍衛自己職業的尊嚴和責任。作為攝影記者的我,一個現場的記錄者,我的職責就是用最清晰的畫面,最近的距離去紀錄他們。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我也在戰鬥。

在哈爾濱的新聞圈子裡,有人給我起個外號——猴子。不是因為我長得像猴子,而是因為在拍攝大場面時,在沒有高點的情況下,我爬過斜拉橋、訊號塔、塔吊、煙囪等比較高的建築物。20xx年7月,黑龍江省鐵力橋發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我第一時間驅車趕到現場。在現場拍完所有的鏡頭後,我總感覺有缺憾,沒有一個從高點俯拍的救援現場的大場景畫面。這時我又找到距離事故現場300米左右的一個鐵塔。當我跑到鐵搭下面時,我猶豫了,塔下面有個紅色的警示標誌:“有電!請勿攀爬”。我當時的思想鬥爭十分激烈:爬還是不爬呢? 10多分鐘後,我還是爬上去了。約一個小時後,我爬到了頂端,這時天空開始烏雲密佈,下起了小雨。我拍完滿意的照片後從塔頂爬下來,當距離地面還有10米左右時,附近的一個農夫跟我說:“孩子你爬這麼高多危險啊,打雷容易劈著。”我說:“謝謝,我拍個照片。”

在救援現場,作為一個記者,你會選擇採訪拍照片還是去救人?我會選擇去救人!

20xx年冬天,我接到新聞線索,哈爾濱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險過江被困江面,當我趕到現場,看到江面已經圍了上百人,在江北位置有一個模糊的小黑點,就是被困的老人。我拍完照片後,又等了一個多小時,救援太慢了。當時我想,被困老人是從冰面上從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走被困江面的,我如果沿著他行走的路線去救援他是否更快呢!我立刻叫上一名同伴從濱州鐵路橋跑到江北,因為我不會游泳,我還帶上從漁民家借的.兩個游泳圈和一條繩子。出發前,我把一支鋼筆交給我的同伴,這支鋼筆是我去當兵時,父親在溫州火車站送給我的,我每天都會把它帶在身邊。我跟同伴說:“我要是沒有回來,請把這支筆交給我的父親。”接著我走上冰面,匍匐前進了40多分鐘,終於來到了距離被困老人10多米的地方。此時,我身體下面的冰面非常薄,不時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我身上已經溼透了,感覺特別冷。我非常害怕,需要一種力量支撐我前行。我想到了在部隊常唱的一首軍歌——《過硬的連隊、過硬的兵》:“過硬的連隊,過硬的兵......”我一邊唱著這首歌給自己加油打氣,一邊將冰面踹碎後遊向被困老人。我把繩子繫到老人身體上,我陪他在冰水裡堅持20多分鐘後,對面的救援警察也趕到了,我們一起將老人救上岸。

在這個現場,我沒有拍攝到驚心動魄的救援場面,這將是永遠的遺憾。但我不後悔,因為在那個瞬間,我選擇了尊重生命,生命是無價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夢想,而我的夢想是從進入“哈報集團”從事記者職業開始的。我第一年獲得“敬業獎”、第二年獲得“敬業獎”、第三年獲得“敬業獎”,當我連續第四次獲得“敬業獎”時,我的“夢想”開始了。我希望能拿到10個“敬業獎”,這些年,我一直為這個“夢想”奔跑著。

一直以來我把家裡最好、最重要的位置留給了我的夢想,我會每年往家裡添置一個“獎盃”。每多一個獎盃,距離我的夢想就更近一步。去年年底,哈報集團將第10個“敬業獎”頒給我,同時我還獲得“中國傑出攝影記者獎”,我終於實現了自己10多年的一個夢想。

請相信我,激情燃燒的歲月才剛剛開始,艱辛求索的道路還很漫長,我會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當個新聞戰線的好兵。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提起我的女兒,今年已經十一歲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樣,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一切都源於那年冬天的一次採訪。

記得那天接到一條新聞線索,說是鹽湖區金井鄉衛褚村有一戶貧困家庭,家裡有個患心臟病的女孩需要幫助。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叫相亞歡的小女孩,她在教室裡顯得是那麼的“特別”,因為她的面板是青紫色,尤其是嘴脣更是有些發黑,只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是那麼的炯炯有神。課間休息,同學們都跑到操場上快樂地玩著遊戲,可是相亞歡卻靜靜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樹旁,遠遠地看著同學們,眼神裡全是嚮往。這是因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再不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現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每走兩步就需要蹲下來休息。在採訪中,相亞歡的爺爺還告訴了一個讓我吃驚的訊息,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裡打工時撿到的一個棄嬰。亞歡是個非常聰明乖巧的孩子,她對學習非常執著。家裡沒有寫作業用的'書桌,她就把兩個小板凳疊在一起,趴在並不平整的土炕邊上,一筆一劃地認真完成著作業。由於家庭貧困,小亞歡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裡的好心人給的,天熱的時候給薄的,天冷的時候給厚的,就連學習用的削筆刀也是同學借給她的。

採訪時,我問孩子的最大心願是什麼,她告訴我說長大後想當一名老師,或許是孩子覺得這個願望太遙遠,說完後她低著頭沉默了。

告別亞歡一家人的時候,我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情。兩位善良的老人再窮再累,都能把孩子養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作為一名記者,我怎麼能夠眼睜睜看到一個花骨朵還沒有綻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裡,趕完這篇新聞稿已經是凌晨四點鐘了,我滿腦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網查閱了大量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資料,看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沒有想到,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三天,運城市急救中心打來了電話,在詳細瞭解亞歡的病情後,他們表示能治好亞歡的病,並且全程免費。聽到這樣的訊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說話也語無倫次,電話裡只會重複地說著“謝謝”。隨後,我們把相亞歡接到醫院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由於相亞歡的病情複雜,專家們經過多次的研究討論,終於確定了手術方案。

我清楚地記得12月24號,手術定在這天上午的十點開始,這次手術或許會是亞歡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手術前,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床上,低頭撥弄著手指。我走過去問她怕不怕,她沒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問我說:“阿姨,手術做完了可不可以帶我去逛公園?他們說那裡很好玩,我沒有去過,我很想去那裡坐船。”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幾乎都要碎了。我強忍著眼淚說:“當然可以啊,公園裡不光有船,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會帶你去!”她很開心地笑了,可我卻哭了。

通過兩次成功的心臟手術,如今的相亞歡已經徹底擺脫了病魔的糾纏,她現在已經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了。按照我們的約定,我帶她去了公園,專門坐了她夢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別高興,完全恢復了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天性。在這五年之間,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亞歡最快樂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裡住一段。

去年春節,我把亞歡接到家裡過年。晚上睡覺前她好像有什麼心事一樣,猶豫了半天開口對我說:“阿姨,我想給你說件事,以後我可以叫你媽媽嗎?”看著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沒有媽媽,你像媽媽一樣對我好,我感覺你就是我媽媽。聽完後我緊緊地抱著她,這個孩子又一次讓我流淚了,在我的心裡我默默地認可了這個女兒。

每次看到同齡的孩子,都會想到我的女兒相亞歡,想著她也在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我的心裡就十分欣慰。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的媒體人,我常常思考著: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由此聯想到功夫影星李連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他的答案只有一個字:愛。我在這裡要說的是,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大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開滿愛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會因愛而創造奇蹟,收穫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這個季節不會春暖花開,但我卻想面向大海,因為記者夢我做得太長久了,腳下堅實的土地已給了我力量。

曾經我是一名教師,想著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為友,但夜深之時,總感覺有種未曾有過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變、去嘗試。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在繁重的教學之後,每晚與孤燈相伴,在本科畢業多年之後,我坐進了嚮往已久的復旦課堂裡。早已不再年輕的我為了練好口語,將小石子放進嘴裡,所以當我在烏鎮用流利的英語採訪外國遊客時,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當初很多人不解地問我:當一名教師不是很好嗎?放棄一切重頭開始值得嗎?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問我:放棄上海的一切,回到這裡,會後悔嗎?我只想說,對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補償;對事業,我有足夠的信心,在xx晚報這個全新的平臺上,找到自己紮實的立足點。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對於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天一睜開眼,我想著: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採訪、寫文章,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中斷、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裡,挑戰、誘惑也在這裡。當一天結束時,我會回想著對自己說: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採訪完成了,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現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出現,每天出門都有無數的未知等著我,只有做一名記者,才會讓我永遠與麻木無關,永遠與年輕相鄰。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我也能對自己說:還行,我在記者這個行當裡幹得不錯,我寫過的幾篇報道至今還有人記起。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媒體年代裡,資訊已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已不再僅僅是資訊的採集者,這早已不是我們的第一要責,我們都應該是理想主義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這個媒體年代裡,地球村早已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關注著巴以衝突,談論著禽流感,比較著卡米拉與戴安娜的風度,卻常常忽視腳下的土地、身邊的民眾,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只有藉助於媒體的力量,才能將他們的聲音放大,用我們手中的話語權傳遞他們的聲音,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從xx早報來到了xx晚報。在早報做財經新聞的時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級酒店,採訪的物件不是有錢的,就是有權的,卻發現感動已離我越來越遠。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看著每天從這個城市角落裡升騰出來的新聞:凌晨四點掃大街的環衛工、覺海寺前那張哭泣的小臉、福海雲天見錢不眼開的打妹、府南花園那對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婦,都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感覺。

晚報從創刊至今只有十年,從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許我們的聲音還很弱小,我們的步履還不沉穩,但我們一直睜眼看著這塊土地,年頭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因為我們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遠。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我叫餘xx,是xx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率的一名記者。

今天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經歷。那是我從事記者行業8年來,最難割捨一段情結,也是我對愛崗敬業這一價值觀的全新認識。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們頻率進行“走轉改”,我領到的任務是“走訪留守兒童”,要求與被訪的留守兒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時以上。

說實話,這樣的採訪,以前我做得並不多。有時為了趕稿子,一天要跑多個現場。不過,既然是“走基層”,那就得踏踏實實,“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帶回來”。

我去的那戶人家,在肥西縣高店鄉邵廟村。家裡有兩個孩子,是姐弟倆,姐姐上七年級,名叫靜靜,弟弟叫稱稱,當時才4歲。

這戶人家日子的艱難,超出我的想象。爺爺、父親因病先後去世,少了“頂樑柱”的家,也幾乎坍了一半。母親無奈外出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的奶奶帶著兩個孩子。

我去的時候,給姐弟倆帶了些文具學習用品,還有幾樣點心,雖說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讓兩個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小男孩稱稱的天真頑皮,和姐姐靜靜的`沉默少語,讓我的採訪很難進行,只能聽著奶奶時不時的念叼,從中拼湊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靜靜很快接受了我這個不速之客,支言片語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識和想法。令我吃驚的是,這個13歲的孩子,已對自已的未來有了一個執著的想法,她說,唸完國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會像媽媽一樣,外出打工。因為,她要給弟弟掙學費。說到以後可能上不了學,她流下眼淚。

聽著這個懂事的姐姐這個“人生計劃”,我先是震驚,繼而沉默了。我無法開導她。面對家庭的困境,這個女孩或許很難有其他的選擇。

第二天,我就要和這個剛認識的小朋友說再見了。我在她的枕頭下留下我的電話,還有200元錢。我真的希望能幫她一把。後來,她真的打來電話告訴我說:“餘姐姐,等弟弟上學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採訪應當說是成功的,稿件《暑假裡的留守兒童》也順利完成了。

可是,從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害怕再去接觸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因為採訪免不了要問一些問題,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願說出來的。

我一直在問自已,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我的採訪,是一次次觸及他們的傷處,還是揭示了他們真實的困境,讓社會更瞭解他們,去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敬業,並不只是願意為工作花費時間和精力。敬業,應當是對崗位的正確理解,發揮崗位應有的作用。我憐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許沒有錯,但用這種情緒把自已包裹起來,而放棄了記者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失職。

記者,應當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用心去寫,用心,去鼓與呼。

在之後的幾年裡,我又陸陸續續走過xx很多鄉村,去和留守兒童接觸、交流。我始終做一名觀察者,一名記錄者,記下他們的憂愁與歡樂,記下他們的夢想與憧憬,當然,其間也有孤獨、無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號,貴州畢節發生4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的悲劇。痛定思痛,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需要引起全社會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

記者,應當站出來,為留守兒童大聲疾呼。

我再一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這一次走訪,我不再僅僅是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更多的,是把話筒遞向他們的家長,他們的老師,鄉鎮的負責人。我想知道,為這些孩子,他們應該做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打算做些什麼。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xx的快速發展,鄉鎮經濟的崛起,已有越來越多的鄉鎮工業園、農業示範園、種植養殖場,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同時,全市鄉鎮實現了留守兒童活動室全覆蓋,在這裡,留守兒童又有了一個大家園。

在這篇《xx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調查報告》的連續報道中,我在結尾處這樣寫道:“留守兒童的問題是不可忽視也不能迴避的。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家庭、學校、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為這些孩子創造條件,共同撐起一把‘心靈保護傘’”。

各位評委老師,我和留守兒童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希望能為這些孩子撐起“心靈保護傘”的人越來越多。說這句話,是我的職責所繫。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去年年初,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歲的少年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學,別的學生都要去學校食堂吃飯,可馬永恩卻要急著往家趕,要給癱瘓在床的爸爸做飯吃。採訪中,我們注意到,小XX騎的自行車腳蹬子磨得只剩下兩根光禿禿的鐵棍,換一個新的也就幾塊錢,可小XX捨不得,他得省錢給爸爸買藥吃。

回到家,一進門,小XX會習慣性地喊上一聲“爸”,聽到回答聲,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還活著。我們也採訪報道過很多類似的苦難家庭,常規報道很難取得突破,但是我們感覺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進行深入挖掘,我們相信小XX的事蹟一定能影響更多的人。

節假日,小XX還會騎著三輪車帶著爸爸去地裡撿花生。這些都是我們最關注的細節,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父子倆身上的每一處細節都能輕易觸及我們內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個我印象極深的鏡頭,我們在和馬小全聊天時,小XX就坐在旁邊的三輪車上,邊吃花生邊晃悠著雙腿,那是他最放鬆、最開心的時候,爸爸有人說話,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鏡頭被放慢、拉長,這個特殊的農家裡充滿了溫馨,可這情景卻讓我們內心顫抖。看著小XX臉上流露出滿足的笑容,我們的目光穿過小院的'樹木,多想在這個小院的上空能夠聽到父子倆爽朗的笑聲啊。

小XX的事蹟,我們一共去平輿6次,12天時間,採訪物件近20個,拍攝素材16個小時近1000分鐘。20xx年,央視一套,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節目現場,小XX就坐在臺下,頒獎典禮主持人在講述上臺領獎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樣的孝心少年。鏡頭掃過的嘉賓滿含熱淚,電視機前的觀眾為這些小小年紀就撐起一個家庭的孩子們而心酸和驕傲。我們作為發現、記錄、傳播這些孝心故事的人,內心充滿了自豪,這份自豪就是帶給觀眾止不住的淚水、停不了的掌聲和心靈的觸動。

現在,小XX搬到了離學校很近的地方,照顧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追尋“做一名醫生”的夢。我們也要繼續出發,去尋找那些撐起這個社會精神高地的人,並把這份精神力量傳遞下去。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7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的一段採訪故事,是發生在一位普普通通農村婦女身上的真實故事。

她叫趙XX,今年62歲。32年前,趙XX的公公婆婆兩個月內相繼離世,撇下最大17歲、最小才6歲的3個婆弟和兩個婆妹,看著孤苦無依的弟弟妹妹們,趙XX發誓說,就是拉棍要飯也一定要把他們拉扯成人。家裡沒錢,趙XX就挨家挨戶去借;家裡沒房,趙XX就和丈夫想盡辦法把生產隊裡3間沒上瓦的倉庫修繕後給弟弟妹妹們置辦了一個新家;缺衣少食,她就節衣縮食,拖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加班加點,為全家老小做飯洗衣、縫縫補補。

就這樣,趙XX為了這個大家庭不停地操勞著,弟妹們長大之後,趙XX先後把倆婆妹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幫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兒子的宅基地為四弟蓋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勞作和體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牽掛讓趙XX不能撒手,堅強的信念支撐著趙XX與病魔搏鬥。丈夫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2萬多元,她到醫院做了3次手術,抽掉了兩根肋骨,截下了25釐米長的食管,在5年的持續化療後,她竟奇蹟般地康復了。

疾病和困窘沒有難倒趙XX,二弟媳突發疾病離世,她又毅然收養了兩個侄子。30年來,她家欠下了5萬多元的外債。作為家裡的大嫂、大娘,一個“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責任,她拒絕了弟妹們幫助還款的請求,拖著虛弱的'身軀輾轉幾個大城市打工,終於在20xx年底還清了欠賬。

當天,從趙XX家採訪歸來之後,帶著感動,我飽含熱淚連夜寫出了《平輿大地嫂子頌》的新聞通訊,先後被《輿鄉風》、《駐馬店日報》、《河南日報》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參加了“河南省道德模範在身邊”基層巡演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共宣講40多場,把趙XX的事蹟傳遍了中原大地。在聆聽了趙XX的感人事蹟後,無數人被感動了。在開封宣講的那天,趙XX也來到了現場,活動結束後,許許多多的鄉親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擁抱。

日前,趙XX成功當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她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圓夢中國·德耀中華》授獎儀式。載譽歸來,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接見她時特意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8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標。對於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我們這些常年奮鬥在基層一線的記者也許說得不太準確全面,但是我們卻一直滿懷激情,擔當使命,用行動在努力回答這個問題。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靈魂,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對電視新聞而言,畫面是證明新聞真實性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電視新聞記者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在每一個新聞報道中扛著沉重的攝像機親臨現場,用鏡頭記錄新聞過程。無論雨雪風霜,不怕艱難凶險,只要有新聞需求的地方,就有電視記者忙碌的身影。電視新聞播出時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可是在這一兩分鐘的背後,往往是電視記者付出的數十倍的時間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攝了市交通部門及時清理公路幹線積雪的情況,通過畫面向群眾傳遞了出行資訊。在採製這條新聞時,我所乘坐的採訪車被一輛廂貨嚴重追尾,坐在後排的我,腦袋撞在車窗上,磕得又青又腫,頭昏眼花了好一陣子,可是為了心中那一份責任,我強忍著痛苦,做到了及時發稿。XX年我的電視新聞短訊息《鑽井平臺升起五星紅旗》獲得xx好新聞一等獎,在這條僅一分鐘的新聞裡,莊嚴卻又激情澎湃的升國旗畫面表達了鑽井平臺上石油工人對祖國的熱愛。但是它的背後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採訪任務後,頂著七級的海上大風,乘坐顛簸不已的快艇來回行駛3個小時,站在只有幾根繩子牽引的吊臺上,帶著幾十斤重的攝像機和三腳架,在風浪中飄搖著登上亞洲最大的深海鑽井平臺的過程;是強烈的暈船反應讓我暈頭轉向,嘔吐不止,回到陸地上走路腿腳發軟的感覺。XX年8月,盤錦防汛進入關鍵期,我和同事採製了機關幹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聞,畫面展現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實場景。為了採製這條新聞,我和兩名男同事們在風雨交加,泥濘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兩個多小時,全身溼透,滿身泥漿的走進各個單位的防汛帳篷,進行採訪和拍攝。當時雷電轟鳴,身上的手機響了多次,都不敢接,回來時實在走不動了,幾乎癱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來給抗洪人員送東西的一臺越野吉普車,我們才得以搭車返回。當時在很多艱難環境中採訪時,不覺得有什麼痛苦,因為有一種工作的信念在支撐著;而現在想來雖然多少有些後怕,卻依然感謝那些難忘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石;把這兩點結合好的就是關鍵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新聞三貼近的原則,不怕辛苦勞累,深入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採訪拍攝基層群眾。田間地頭、廠礦工地、郊區野外是我經常出入的新聞現場。每天早出晚歸,節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時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過。過年當天我在寒風刺骨的濱海大道寫過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燈下采訪過守護綠地的園林工人;在春節晚會直播出時,在市民家裡拍攝過人家四世同堂、歡度春節的畫面。工作中,我在以群眾為主體的同時,也始終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題宣傳當成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有效方式。因為我知道,作為電視臺這個主流媒體的記者,傳播正能量,推出有利於團結穩定,加油鼓勁,正面宣傳又深受群眾歡迎的作品,這是我的責任也是義務。XX年初,我開始創辦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在基層》,在主導思想上開創了省內以電視媒體引導領導幹部到基層去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新聞報道形式。伴隨著《在基層》欄目走過的路程,上百個涉及百姓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和關注。通過我們節目的拍攝,藍色康橋小區h區兩棟廉租樓被砸的對講門得到了修復;xx縣xx鎮xx村的歪腳丫女孩馬xx得到了政府送來了的電腦,為自己與外界溝通架起了一道嶄新的橋樑;xx鎮居民於xx一家五口終於申請到了夢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別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夥房水庫飲水工程異地交稅,非常麻煩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盤錦港裝置檢測進展順利,保證了港口的順利執行;身有殘疾的外來務工人員“趙虎姐”姐妹倆在盤錦落了戶口,辦理了低保邊緣戶救助證,解決了一連串的煩惱,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如履薄冰、如坐鍼氈、如釋重負”三種狀態。在採製新聞時,身上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要考慮新聞的客觀性、時效性,權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聞播出時,生怕有遺漏和差錯,有對不住觀眾的地方,所以如坐鍼氈;在新聞播出後,如果沒有什麼負面聲音,也沒有什麼批評指責,效果不錯,才能如釋重負。我們每天都要在這種壓力和煎熬中度過,雖然也有過抱怨,有過委屈,但是卻從未有過甩手不幹的想法。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遠存在一份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敬畏和執著。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女記者,對於工作,我總是滿懷激情和責任,不辱使命。但是對於家庭我卻虧欠很多,因為工作關係,每當年邁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時,我是那個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照顧他們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顧和噓寒問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為工作關係,我沒參加過一次兒子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他每天上學放學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權負責;他去上輔導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爺爺奶奶陪同;我許諾過節或者假日帶他去玩兒的諾言往往都成了空話。我從小由奶奶帶大,和奶奶感情無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週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著我的手對我說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當時以為奶奶會真的會好起來,就趕回了單位。可是XX年7月6日,當我在參加宣傳部組織的去遼東灣新區集體採訪時,奶奶與世長辭了。她對我說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給我的最後一遺言!!

多年來,在長期忙碌的工作中,採訪物件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溫暖;一個個獲得省市大獎和觀眾認可的新聞作品讓我享受到了敬業的成果;“遼寧省十佳新聞工作者”等榮譽讓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回顧往事,酸甜苦辣品嚐過,悲歡離合經歷過,但是對於新聞事業,我也從來不曾後悔過,更不曾放棄過。因為我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