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彙編十篇

演講稿7.45K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彙編十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作為記者,我走過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見證了他們的故事。”新華社國內部中央新聞採訪中心記者孫鐵翔說道,汶川地震、釣X島巡航、南海巡航,危難面前他衝在一線、從容應對、記錄真實;“黃金稻米”事件調查、湄公河復航,新聞現場他感受責任、堅韌和擔當,用平凡人的故事彰顯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發生不到16小時,孫鐵翔冒著餘震爬進了北川,採訪時,北川老縣城的一座山滑下來一半……談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間,軍人問他:“當時就不怕被捂到裡面?”孫鐵翔說:“怕,但我更怕不進去後悔一輩子。”

20xx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X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宣告》發出後,中國海監編隊在釣X島海域高速巡航,並第一次在釣X島海域度過中秋。孫鐵翔問船長,“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長說:“200多天吧。”孫鐵翔心裡嘀咕:“這個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懷孕9個月的愛人每天都在盼著我早些回去……”

共和國的安寧,離不開這些默默無聞、堅守陣地的船長船員們,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孫鐵翔評價道:“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比風吹日晒更難熬的是內心的孤獨和對家的牽掛。”其實,記者何嘗不是這樣一份職業呢?無私奉獻,這是每一位平凡的記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終在堅持的'狀態。

平凡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孫鐵翔說,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認為平凡的人,卻時時迸發著不平凡的勁頭,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身上那種責任、堅韌、擔當,不僅成為支撐個性的基石,更為國家積累著蓬勃興旺的力量。

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記錄平凡人的記者,致敬!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1999年7月,一個農村的大學畢業生自薦來到了xx人民廣播電臺。住著平均每天1塊錢合租房,吃著每頓不超過3塊錢飯菜。但工作起來卻一絲不苟,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充電。

那個年輕人,十幾年來,幾乎沒有因為個人原因請過一天假,甚至,結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後,大清早,6點多鐘,趕回到工作崗位上了節目。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可以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真實、有效的資訊。20xx年3月4日,遼寧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閉了所有的交通。我和臺裡的同事及時進行了溝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節目,我來報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風颳得讓人睜不開眼,我從大窪出發,深一腳,淺一腳地,跌倒了爬起。有時走幾步還要後退幾步。當時,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經淹沒了305國道兩側平房的房簷。走到半路到達田家的時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網要了一杯熱水,歇息了一小會繼續趕路。路上我連續發了3次現場報道,及時報道了雪情和沿線的交通情況。用了將近4個小時,既完成了報道任務,又成功到達單位。領導和同事們,都誇我精神可嘉,可我想這樣才像個記者,在急難險重、突發事面前必須能夠衝得上去。我一個人付出了一些,卻讓數以萬計的聽眾瞭解到了真實的雪情。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裡面縈繞著溫暖和濃濃的愛的味道。20xx年5月15日,xx市電臺與運輸管理處,要做一個“迎奧運、綠色出行”的特別直播活動。可是,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就在活動前一天,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動中,增加為汶川同胞愛心捐款環節。活動一開始,愛心就像潮水般向我們湧來。計程車“愛心車隊”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帶著溫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內。私家車也相繼停了過來,一位大姐從錢夾裡掏出1000塊錢毫不猶豫地投到捐款箱內。一位大娘從二基地步行來到世紀廣場,從襪腰裡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動地說:“我老了,可以少吃點、喝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這個老太太也要獻上一份愛心……”外地的一位司機途徑盤錦聽到直播節目,讓人捎來200元,表達心意。一個企業家帶著墨鏡,走下車徑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話不說留下了3萬元。在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社會福利院的老榮軍穿著軍裝,唱著社會主義也表達了濃濃的心意。整個上午的活動,我們為汶川籌集善款達20餘萬。

還有這樣一個場景,讓我至今難忘。那是一位環衛工人在風雪裡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下,就著水吃饅頭的情景。這個情景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為環衛工人做些什麼。20xx年12月4日一場大雪過後,我和同事們走上街頭為環衛工人送去熱水。並通過電波號召臨街商網、企事業單位和住戶加入“溫暖小站”為環衛工人提供歇腳的地方。臺領導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廣播電視互動,新聞聯動。接二連三, 150餘家“溫暖小站”出現在盤錦的城市鄉村。“溫暖小站”讓環衛工人去除了害羞心裡,大大方方地到裡面喝杯熱水、休息休息,她們不會說什麼,只是感謝!淚珠在笑臉上滑落,溫暖卻在她們心裡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網和遼寧衛視遼寧新聞對此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溫暖小站,溫暖了XX,溫暖了全城。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既能夠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又能又能為百姓提供服務,匡扶正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車的後備箱裡,長年備有一雙靴子。記得,20xx年初冬,一位農民朋友給我們打來電話反映我市一鄉鎮,部分水利工程偷工減料,上水線水泥不堅固,存在豆腐渣情況。為了弄清事實的真偽,我和同事下了節目後,驅車加步行,兩個多小時趕到現場。在現場,農民朋友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沒想到你們能來,來得這麼快,這麼辦事兒,沒有你們這國家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就要受損了!” 來到上水線裡,農民朋友脫掉水靴,光腳站到了有冰碴的水裡,要把鞋給我換上,我執意不肯,讓他把鞋穿上。我輾轉騰挪,腳上沾滿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個小時,鞋崴壞了,腳也受了傷,但卻贏得了當地農民朋友對我們沉甸甸的信任!後經我們聯絡國土資源、水利、鄉鎮政府等多個部門溝通取證,工程施工方對工程重新加固,問題得以解決。從那以後,我買了一雙長靴常年放到了車的後備箱裡,每每到農村採訪,都會帶上它。我知道,身為記者,要想服務好受眾,首先要融入他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給了我傳遞正能量的舞臺,給了我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他人的機會。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風熱線》開播10週年的日子。從它的出生到10歲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邊。這麼多年,我報道過3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兒媳的“最美婆婆”羅榮芬。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張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時物歸原主的好的哥“胥繼東”等等。十年間,我和我的夥伴一起為盤錦的百姓解決訴求和政策諮詢超過了7萬件。因為我的執著和努力付出,盤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盤錦市勞動模範”的稱號,遼寧省廣播電視局授予我“遼寧省金話筒“等榮譽。而我的聽眾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義哥”等美譽送給了我。讓我更加感覺到身上使命和責任的重大。

我熱愛新聞工作,所以我要執著地走下去。 通過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聲音、我們的職業,讓更多的人得到關注,享受平等,擁有尊嚴。親密接觸和聆聽了更多新盤錦和盤錦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張張砂紙打磨著我的思想,讓我對新聞工作始終充滿熱忱與投入,對新聞職業始終保持敬畏與尊重。不管我們走得多遠,都不會要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的一段採訪故事,是發生在一位普普通通農村婦女身上的真實故事。

她叫趙XX,今年62歲。32年前,趙XX的公公婆婆兩個月內相繼離世,撇下最大17歲、最小才6歲的3個婆弟和兩個婆妹,看著孤苦無依的弟弟妹妹們,趙XX發誓說,就是拉棍要飯也一定要把他們拉扯成人。家裡沒錢,趙XX就挨家挨戶去借;家裡沒房,趙XX就和丈夫想盡辦法把生產隊裡3間沒上瓦的倉庫修繕後給弟弟妹妹們置辦了一個新家;缺衣少食,她就節衣縮食,拖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加班加點,為全家老小做飯洗衣、縫縫補補。

就這樣,趙XX為了這個大家庭不停地操勞著,弟妹們長大之後,趙XX先後把倆婆妹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幫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兒子的宅基地為四弟蓋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勞作和體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牽掛讓趙XX不能撒手,堅強的信念支撐著趙XX與病魔搏鬥。丈夫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2萬多元,她到醫院做了3次手術,抽掉了兩根肋骨,截下了25釐米長的食管,在5年的持續化療後,她竟奇蹟般地康復了。

疾病和困窘沒有難倒趙XX,二弟媳突發疾病離世,她又毅然收養了兩個侄子。30年來,她家欠下了5萬多元的外債。作為家裡的大嫂、大娘,一個“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責任,她拒絕了弟妹們幫助還款的請求,拖著虛弱的身軀輾轉幾個大城市打工,終於在20xx年底還清了欠賬。

當天,從趙XX家採訪歸來之後,帶著感動,我飽含熱淚連夜寫出了《平輿大地嫂子頌》的新聞通訊,先後被《輿鄉風》、《駐馬店日報》、《河南日報》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參加了“河南省道德模範在身邊”基層巡演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共宣講40多場,把趙XX的事蹟傳遍了中原大地。在聆聽了趙XX的感人事蹟後,無數人被感動了。在開封宣講的那天,趙XX也來到了現場,活動結束後,許許多多的鄉親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擁抱。

日前,趙XX成功當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她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圓夢中國·德耀中華》授獎儀式。載譽歸來,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接見她時特意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這個季節不會春暖花開,但我卻想面向大海,因為記者夢我做得太長久了,腳下堅實的土地已給了我力量。

曾經我是一名教師,想著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為友,但夜深之時,總感覺有種未曾有過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變、去嘗試。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在繁重的教學之後,每晚與孤燈相伴,在本科畢業多年之後,我坐進了嚮往已久的復旦課堂裡。早已不再年輕的我為了練好口語,將小石子放進嘴裡,所以當我在烏鎮用流利的英語採訪外國遊客時,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當初很多人不解地問我:當一名教師不是很好嗎?放棄一切重頭開始值得嗎?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問我:放棄上海的一切,回到這裡,會後悔嗎?我只想說,對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補償;對事業,我有足夠的信心,在xx晚報這個全新的平臺上,找到自己紮實的立足點。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對於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天一睜開眼,我想著: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採訪、寫文章,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中斷、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裡,挑戰、誘惑也在這裡。當一天結束時,我會回想著對自己說: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採訪完成了,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現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出現,每天出門都有無數的未知等著我,只有做一名記者,才會讓我永遠與麻木無關,永遠與年輕相鄰。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我也能對自己說:還行,我在記者這個行當裡幹得不錯,我寫過的幾篇報道至今還有人記起。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媒體年代裡,資訊已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已不再僅僅是資訊的採集者,這早已不是我們的第一要責,我們都應該是理想主義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這個媒體年代裡,地球村早已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關注著巴以衝突,談論著禽流感,比較著卡米拉與戴安娜的風度,卻常常忽視腳下的土地、身邊的民眾,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只有藉助於媒體的力量,才能將他們的聲音放大,用我們手中的話語權傳遞他們的聲音,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從xx早報來到了xx晚報。在早報做財經新聞的時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級酒店,採訪的物件不是有錢的,就是有權的`,卻發現感動已離我越來越遠。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看著每天從這個城市角落裡升騰出來的新聞:凌晨四點掃大街的環衛工、覺海寺前那張哭泣的小臉、福海雲天見錢不眼開的打妹、府南花園那對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婦,都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感覺。

晚報從創刊至今只有十年,從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許我們的聲音還很弱小,我們的步履還不沉穩,但我們一直睜眼看著這塊土地,年頭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因為我們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遠。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在得知這次演講比賽的內容要求時,我不禁想起在從業之初就不停地追問的一個問題,也有剛入行的年輕記者問過我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我想,這個問題一方面證明了我們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與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無從化解。所以我天站在這裡,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個人的體會。我演講的題目是匯聚正能量,講述好故事。

從一名記者成長為記者站站長,梳理自己走過的從業歷程,我個人認為一名好記者,要把“民之所需”和“黨之所願”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準。換言之,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立場,堅持群眾喜聞樂見的標準。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就要堅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客觀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傾聽人民的呼聲,用自己的雙腳深入基層,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時代的脈搏,讓採寫的新聞“帶著露珠”。

XX新區是全市向海發展的龍頭。我從新區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採寫關於新區發展建設的新聞。20xx年5月,XX船業首艘大船下水,這是全省“五點一線”開發開放戰略實施以來首次產出的成果,意義非同凡響。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灣新區,對管委會領導、船廠職工和當地群眾進行了詳細的採訪。憑著幾年積累的素材和敏銳的觀察,寫出了《“巨集冠”高度:借“五點一線”轉身向海》,獲得了當年市“主題新聞宣傳”特等獎和全省好新聞一等獎。20xx年我和同事駐XX新區採寫出版《濱海專刊》,我們每天坐著30路公交車奔波於遼東灣新區和單位之間,深入到建設一線尋找最鮮活的新聞。我們堅持高策劃、新視角、深解讀,一方面關注新區的發展建設,另一方面挖掘、整理遼東灣新區的歷史,讓人們在今昔對比中感受到遼東灣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堅定向海發展的信心。疏港鐵路通車後,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聲》為題梳理了遼東灣新區的鐵路發展史,讓讀者通過鐵路的.變遷了解XX的發展史;XX港建設升級,我們整理了新區的航運歷史;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開學,專刊從1918年建成的扶輪國小入手,回顧了遼東灣新區百年教育史……還有XX新區的魚雁文化、稻作文化、蘆葦文化,我們不僅在真實客觀地記錄著遼東灣新區當下的發展,也在對XX新區的人文歷史進行著整理和傳承。《濱海專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認可,XX新區曾把《濱海專刊》寄到省沿海辦作為成果彙報。我想《濱海專刊》的成功,找準了“民之所需”和“黨之所願”的結合點。

再來談談我對於好新聞的一點淺薄的看法。新聞學者李XX認為好新聞的標準是:清澈、簡練、聚焦、有細節、有誘惑力、能喚起人們的好感。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好新聞,就是把故事講得精彩。寫好新聞的祕訣是什麼?就在於講故事。故事講精彩了,新聞就精彩了。

我在採寫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好乾部——周XX同志的先進事蹟時,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進入正式的採訪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圍採訪,包括周恩義同志當年的戰友、曾經的同事、現在的下屬、指導過的企業家、幫扶的貧困戶,儘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採訪過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動著。最初我是被周XX一個人感動著,隨著採訪的深入,我聽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並在他們發現了周恩義的影子,我被這個群體感動著。我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採訪結束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我一遍一遍翻看採訪筆記,梳理周恩義的事蹟,用平等視角的“體驗式”報道,選取鮮活的人物、生動的語言、難忘的場景講述周XX的故事,還原一個忠於事業、勇於創新、紮根基層、淡泊名利的宣傳幹部形象。功夫不負有心人,四篇通訊陸續發表之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我也在周XX的事蹟宣講中收穫了精神上的洗禮和成長。在這之後,我學習著一邊“看見”和“記錄”,一邊“思考”和“沉澱”,讓自己漸漸成為一個帶著故事的人,一個能說出好故事的好記者。”

當代著名新聞記者穆青曾說過:“身處這樣波瀾壯闊的時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為黨和人民奉獻的精神,用心去謳歌偉大時代的激情,就不怕寫不出好東西來。”這句話適用於當下的XX,和身處其中的我們。

秋毫雖細握非輕,記者作為一個時代的記錄著,記錄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我,還有我們,將繼續記錄時代大變革,見證城市新發展,傳遞社會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間故事,眾生夢想講給大家聽。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20xx年7月,我接到來自恩施大山深處一位孤兒的來信。雖然他成績優異,但卻因為年邁的爺爺拿不出上高中的學費而面臨輟學。他常常因為沒錢吃飯而餓上一天,他說他有辦法,只要拼命做題就不覺得餓了。他說他很想讀書,想當一名老師,但這輩子可能都無法實現。這個絕望男孩兒名叫胡軍。

十幾年前,我外出採訪認識了一位從小被父母拋棄、沒有雙臂的孩子,我帶她去吃麥當勞,她小聲對我說,自己從來沒想過可以去麥當勞,因為那是有爸爸媽媽領著的孩子才會去的地方。可能是她太不好了,不配有爸爸媽媽吧。這個自卑的女孩兒名叫江福英。

20xx年10月15日,我接到一位小姑娘的電話,“簡然阿姨,我好想看書!老師正在教我們寫作文,如果我也能看看作文選該有多好啊!”這個女孩兒名叫黃雅倩,是一名盲童。

21年,7000多個夜晚,我聽著故事,不知不覺中也成為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影響故事發生、發展的人。

胡軍,我在恩施大山深處找了他四天三夜,他的故事引發了全國聽友的愛心熱潮。在聽眾的幫助下,八年後的今天,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大學學業,走上了神聖的三尺講臺。他的第一堂課,我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倍感欣慰卻淚流不止。他的'故事讓更多山裡孩子相信,就算身處困境,也要敢於夢想!

江福英,我們從麥當勞開始結下難解的親情。十多年間,身為孤兒的她在眾多“媽媽”們不捨不棄的心靈溝通與愛的鼓舞下,成長為一名優秀運動員。20xx年,在北京殘奧會上勇奪五十米蝶泳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去年,她結婚了。我作為媽媽出席婚禮並致辭。這一天,她終於相信:就算是一名孤殘孩子,也值得擁有幸福!

為了黃雅倩和她的同學們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擁有閱讀的權利,我們發出了倡議:“用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為盲童錄製有聲讀物。”5年來,已經有全省百萬志願者加盟到志願服務中來。20xx年5月6日,30名盲童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在上海蔘觀了世博會,受到了貴賓禮遇。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接待盲童團隊,引起全世界媒體的注目。我們讓更多人關注到社會對每一個平凡生命的尊重。

21年主持夜間談話節目,披星戴月走夜路,有人說:“你特別喜歡黑夜吧?”不,我喜歡光明。所以,當你傾聽並參與到這夜幕下的故事中,你不由自主地就踏上了與聽眾在黑夜中攜手尋找光明的路程。

20xx年,湖北廣播電視臺“簡然·愛基金”宣告成立。作為媒體人的我們不僅傾聽故事、報道故事、追蹤故事,更是故事的參與者,是美麗夢想的締造者。“不做旁觀者,我是建設者!”這是湖北媒體人的莊重誓言!

故事每夜都在繼續,尋找光明的路我們要攜手走下去!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7

20xx年,我有幸走進校園,採訪了在我市教育界屢創神話的市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實驗中學校長——孫XX。

第一眼見到他,平易近人的氣質裡隱約透著樂觀和睿智。數月的相處瞭解之後,我感嘆他在教育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績,更折服於他的教育情懷和人格魅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鮮花,都有綻放的時刻。”1992年,時任市五中語文教師的孫XX憑藉這樣的教育理念,以不凡的表現多次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20xx年元旦,孫XX放棄在教育部門擔任要職的機會,選擇去偏遠的市八中任校長。有人笑他書生意氣做事魯莽,有人勸他慎重考慮權衡利弊,他憨憨地笑笑,心中那份對教育的執著,只有自己最清楚。那時的市八中,校舍陳舊、生源不足、負債累累。為籌措資金,他不知跑了多少單位,每每披星戴月回家時,身體都像散了架似的不能動彈。一天,當他又一次拖著疲憊的身體蜷縮在沙發時,女兒抱出存錢罐說:“爸爸,我這裡有好多錢呢,您拿去建學校吧。”望著女兒純真的眼神,孫校長的眼睛溼潤了。對校區進行翻新的那個暑假,孫校長几乎每天住在學校,有時還陪工人一起幹活。操場修好了,他瘦了,兩個月下來,瘦了6公斤。學校開學了,他病倒了,一直高燒不下。妻子流著淚說:“群傑啊,你是要把命都給學校啊!”

故事講到這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這個理想路上的追夢人,20xx年8月再次啟程,接任開發區新建學校的`校長。眾人不解,孫校長卻信心滿滿地說:“國家發展西部,我也要開發駐馬店的大西北,我們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曾拍下1000多張夜景照片,只為摸清學區內新建住宅的入住情況;他曾帶著攝影機蹲守在網咖門口,只為挽救沉迷網路世界裡的少年;他開設校長線上平臺,直至深夜還在回覆作答,只為解決家長的苦惱;他很少參加應酬,幾乎沒什麼娛樂活動,把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們和他最愛的教育事業。孫校長這樣對我說:“我的根在教育,我的心屬於學生!”是啊,他身上的書生意氣,讓他一路走來坦坦蕩蕩、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會堅守在這條理想的道路上,捕捉身邊的正能量,盡綿薄之力與大家攜手共建和諧駐馬店,共建我們美麗的家鄉。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8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我叫晏XX,現就職於xx電視臺,我演講的題目是《新人、新崗、遇新事兒》

事情還要從20xx年說起。打小在城市裡長大的我,特別愛乾淨,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一個願望,以後參加工作了,別的不說,工作環境一定要好。到了臺裡之後,有獨立的辦公桌,有自己的電腦,屋子裡還有空調,更難能可貴的是,臺裡的領導、同事都對我這個新人倍加關照。軟硬環境都這麼好,夫復何求呀!於是,我就在這安逸舒適的環境裡每天錄稿、出鏡,偶爾出去採訪,順便跟著記者溜達溜達,看看廣袤富饒的盤錦大地,這小生活,多好!

滋潤自在的小日子就這麼一直過著,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號,這天和往常一樣,穿戴整齊的我早早的來到了單位。剛進屋,臺裡的一位記者跟我說:“走啊鏡濤,跟我出去採訪呀?”我心裡一想又能出去溜達了,就說:“走著”。幫忙拿著機器就上了採訪車,跟著老記者下鄉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剛吃完飯,略帶睏意的我,問道:“鄭哥,咱下午去哪呀?” “養鴨場”鄭哥答道。

一聽養鴨場,大家猜我怎麼想,當時我就想,這一定是一個既有麻辣鴨脖,又有麻辣鴨舌,還有麻辣鴨腸的地方······想到這兒,睏意全消,嚮往之情湧上心頭。

但我還是佯裝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時候去呀?”鄭哥說:“時間緊,現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鴨脖,我來了。”

可當車拐個彎進了養鴨場之後,我當時就傻眼了,心馬上就涼了半截兒。鴨脖、鴨腸、鴨舌一樣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隻只活鴨子身體裡裝著呢。當時正好有輛貨車在裝鴨子,看裝鴨子的工人嫻熟的“一手掐倆脖”,四隻鴨子就被扔上了車。伴隨著冬天的大北風,漫天的鴨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過絲毫沒有漫天飄雪的浪漫,只有隨風飄散的陣陣惡臭。此時此刻的我,一邊哀嘆鴨子命運的悲慘,一邊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來都來了,怎麼辦?祈禱趕快完事吧。

忽然,鄭哥喊道:“鏡濤啊,跟我進棚裡來”我心中暗想,終於不用忍受鴨毛滿天飛了,二話沒說,拿著三腳架就跟進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來不及鄙視自己的無知了,走進鴨架的一剎那,一股股熱氣裹挾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臭,撲面而來,中午剛吃過的美味開始一個勁兒的往上反,我儘量在和自己的胃抗爭。由於室內外溫差大,眼鏡上了霜,鼻子和嘴還都不敢出氣,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門口。

這個時候,鄭哥再次叫醒了我:“鏡濤啊,你往裡走走,抓只鴨子和那大哥一塊看看,咱拍個畫面。”

我愣了一會神兒了,養鴨場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猶豫和顧忌,就主動抓了一隻鴨子,見此情形,為了完成採訪任務我強忍著噁心,湊了過去。拍完這組畫面之後,一直忙碌著的鄭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說道:“鏡濤啊,你出去等我吧”當時我恨不得借倆腿跑出來,在瑟瑟的北風中,也顧不得漫天鴨毛,大口大口的呼吸著還算新鮮的空氣。

緩過來的我,透著門縫看鄭哥,他一手扛著機器,一手拎著三腳架,一樣沒有防護措施,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也難以忍受,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認真拍完每一個畫面。再看鴨架旁的飼養員,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記得在學校期末考試答題的時候,有一道題恰好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時我曾經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能沉下身子,貼近群眾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與鴨子相伴,對我所謂的惡臭習以為常的人,不正是我們的群眾嗎?而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當初捲紙上我寫下的話。想到這裡,我再次走了進去,第一次在惡臭中開口說話:鄭哥,我幫你拿三腳架······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這卻是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那天採訪結束後回到單位,照著鏡子擇下頭髮上的鴨毛,聞著羽絨服上散發著淡淡的臭味,我並沒有抱怨,我為自己感到高興,我戰勝了自己,挺了過來。並且我又有了一個新的願望,我要做一個貼近群眾的人,貼近生活的人,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

謝謝大家!

xx縣電視臺 晏xx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9

很多人都喜歡西藏,那裡的天離我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裡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讓人感動,他們擁有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

但有個孩子告訴我,他最討厭拉薩的太陽。他說,他眼睛裡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樹是黑色的”。他指著遠處的布達拉宮說,“那只是一個輪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偶遇的一個少年。他的眼睛渾濁,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今年只有16歲。分別時我把太陽鏡送給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緣起於一位名叫靜靜的聽眾的來信。信中她提到了一個有“絕活兒”的小姑娘達瓦——她可以閉著眼睛燒水做飯。為什麼要學這種危險的“絕活”?用達瓦媽媽的話說,以後孩子的眼睛可能會不太好。這個“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內障,這是西藏牧區普遍的病。

於是,我們踏上去往西藏的路。與以往不同,這次與我同行的還有醫生。抵達西藏後,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去走訪當地醫院,另一組尋找信中的小女孩達瓦。

驅車8個小時,我們抵達了那曲。陽光下,小達瓦總是皺著眉頭,眯著雙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兒都由母親獨自承擔,因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問達瓦:“現在媽媽還讓你們練習閉著眼睛做事嗎?”她很認真地點頭,得意地說:“早就學會了,從門口到桌子6步,從桌子到廚房11步……”一邊說著,一邊跑去廚房,抱了一個熱水瓶出來。在桌子前,小達瓦閉著眼睛,熟練地搖晃熱水瓶。她的小手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拿起桌上的一個茶杯,開始往裡邊倒茶。我不敢貿然打斷她,怕驚著她,燙了手。從她那雙不知道被燙過多少次的小手裡接過滾燙的酥油茶,我難以嚥下。

但達瓦的媽媽好像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她說,讓孩子練習閉眼乾活,是怕有一天會像爸爸和哥哥一樣看不清東西,影響生活。

母親的'話和那杯熱茶都很燙,燙到了我的心。難道這裡的孩子們註定只能默默接受這種命運嗎?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達瓦會變成看不清布達拉宮的多吉!

那些天,我們走訪了很多家庭、學校和醫院,孩子們的眼病情況比我預想的還要糟,因白內障致盲的現象很普遍。

西藏衛生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西藏白內障發病率為14.6%,比內陸地區高出了將近60%,僅西藏就有近80萬的孩子面臨眼病威脅。

回到北京後,我們協調醫院等各方資源,商討調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單位發起了“愛目行動”。截至今年8月,14個月的時間,我們去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等6個高海拔地區,對5000多名孩子進行眼科義診;《海陽現場秀》的聽眾捐款數百萬元,累計捐贈12180個“兒童視力保護包”。從今年開始,我們陸續把那些患有嚴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進行手術治療。

有人問我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義,看見他們能在該體會快樂的年齡體會到快樂就是意義。還有什麼能比還高原孩子們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義的事情呢?當多吉們夢想實現的時候,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愛要讓你看見!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0

提起我的女兒,今年已經十一歲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樣,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一切都源於那年冬天的一次採訪。

記得那天接到一條新聞線索,說是鹽湖區金井鄉衛褚村有一戶貧困家庭,家裡有個患心臟病的女孩需要幫助。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叫相亞歡的小女孩,她在教室裡顯得是那麼的“特別”,因為她的面板是青紫色,尤其是嘴脣更是有些發黑,只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是那麼的炯炯有神。課間休息,同學們都跑到操場上快樂地玩著遊戲,可是相亞歡卻靜靜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樹旁,遠遠地看著同學們,眼神裡全是嚮往。這是因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再不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現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每走兩步就需要蹲下來休息。在採訪中,相亞歡的爺爺還告訴了一個讓我吃驚的訊息,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裡打工時撿到的一個棄嬰。亞歡是個非常聰明乖巧的孩子,她對學習非常執著。家裡沒有寫作業用的書桌,她就把兩個小板凳疊在一起,趴在並不平整的土炕邊上,一筆一劃地認真完成著作業。由於家庭貧困,小亞歡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裡的好心人給的,天熱的時候給薄的,天冷的時候給厚的,就連學習用的削筆刀也是同學借給她的。

採訪時,我問孩子的最大心願是什麼,她告訴我說長大後想當一名老師,或許是孩子覺得這個願望太遙遠,說完後她低著頭沉默了。

告別亞歡一家人的時候,我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情。兩位善良的老人再窮再累,都能把孩子養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作為一名記者,我怎麼能夠眼睜睜看到一個花骨朵還沒有綻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裡,趕完這篇新聞稿已經是凌晨四點鐘了,我滿腦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網查閱了大量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資料,看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沒有想到,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三天,運城市急救中心打來了電話,在詳細瞭解亞歡的病情後,他們表示能治好亞歡的病,並且全程免費。聽到這樣的訊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說話也語無倫次,電話裡只會重複地說著“謝謝”。隨後,我們把相亞歡接到醫院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由於相亞歡的病情複雜,專家們經過多次的研究討論,終於確定了手術方案。

我清楚地記得12月24號,手術定在這天上午的十點開始,這次手術或許會是亞歡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手術前,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床上,低頭撥弄著手指。我走過去問她怕不怕,她沒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問我說:“阿姨,手術做完了可不可以帶我去逛公園?他們說那裡很好玩,我沒有去過,我很想去那裡坐船。”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幾乎都要碎了。我強忍著眼淚說:“當然可以啊,公園裡不光有船,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會帶你去!”她很開心地笑了,可我卻哭了。

通過兩次成功的心臟手術,如今的相亞歡已經徹底擺脫了病魔的糾纏,她現在已經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了。按照我們的約定,我帶她去了公園,專門坐了她夢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別高興,完全恢復了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天性。在這五年之間,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亞歡最快樂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裡住一段。

去年春節,我把亞歡接到家裡過年。晚上睡覺前她好像有什麼心事一樣,猶豫了半天開口對我說:“阿姨,我想給你說件事,以後我可以叫你媽媽嗎?”看著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沒有媽媽,你像媽媽一樣對我好,我感覺你就是我媽媽。聽完後我緊緊地抱著她,這個孩子又一次讓我流淚了,在我的心裡我默默地認可了這個女兒。

每次看到同齡的孩子,都會想到我的女兒相亞歡,想著她也在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我的心裡就十分欣慰。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的媒體人,我常常思考著: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由此聯想到功夫影星李連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他的答案只有一個字:愛。我在這裡要說的是,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大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開滿愛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會因愛而創造奇蹟,收穫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