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

演講稿2.36W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自己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認識自己》

在古希臘的聖城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千古流傳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它傳達了神對人的要求,就是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限度。有人問泰勒斯:什麼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又問:什麼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看來還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我比別人知道得多的,不過是知道自己的無知。”正是這種謙虛態度,才成就了蘇格拉底的深厚哲學思想。

美國貝爾電話電報公司實驗室著名科學家、“衛星通訊之父”約翰?皮爾斯也曾提出過同樣的觀點:意識到無知才讓我們充滿活力。

在美國人心目中,林肯是極有威望的總統。美國人都認為,從來沒有比林肯講話所用的'字句更優美的了。可林肯的父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木匠,他的母親也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那麼林肯怎麼會有運用文字的特別才能呢?人們通常會認為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緣故,其實不然。不少美國人都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極不完全的”,他一生中只進過不滿一年的學校。那麼誰是林肯的老師呢?他們是數位外出巡遊的村儒學究等人,他曾每天和許多農夫、商人、律師商討國家大事、世界風雲,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的知識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祕訣就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他的教師。”

由此可見,正是林肯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善於向每個可能彌補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學習,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的成功似乎是傳奇的,可仔細想想,卻又是在情理之中的。的確,他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他卻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所以與其說他的成功存在著偶然性,不如說正是他經常地自我審視、自我探尋,才成就了這樣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一代總統。

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也要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形成自己虛心向人學習的動力,才能發掘潛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預定的目標,邁向成功。不自以為是、抱著開放的求知意識和謙虛好學的求知態度,我們才能多學知識,獲得成功!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意識到無知,便是有知的開始。認識自己,從今天開始!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2

古希臘神廟上刻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是人類的永恆話題。

屈原在《天問》中對人的本源發出了追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千年之後,達爾文用進化論做出了科學有力的迴應。

但是,認識你自己,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每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可能迷茫困惑,可能利令智昏,可能眼紅耳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喪失了自己的初心。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話為後人提供了一種理想的正規化: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人生體悟,收穫不同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對自我的高度洞察,對人生目標的高度自覺。這種境界,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一般人也許達能以體會。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也放在這樣一個座標系上去體認,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我是否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是否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人生的下半場該如何奮鬥?

認識你自己,要有謙虛的靈魂。

作為全希臘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在臨終前說:“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人生是有限的.,而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擁有謙虛的靈魂,在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對生命常懷感恩,這是一個能夠認清自我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前秦主帥苻堅多一分謙虛謹慎,少一分妄言要投鞭斷流,而是清醒地看到淝水之戰前雙方的真實實力以及北方各族的暗流湧動,興許不會一戰而敗、草木皆兵,南北朝的歷史也就因此改寫。如果能夠大清帝國不再妄自尊大,看清楚自己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停止閉關鎖國,早日開啟民智,興許就不會被堅船利炮一次又一次地留下屈辱印記。

但是,歷史沒有那麼多早知道。在紛亂的時局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壇經》中記錄了一個小故事: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無論是幡在動,還是風在動,都來自於是內心對於外物的認知。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還得時常聽聽自己的心跳,叩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認識你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種人生修為,一種人生境界。多一分清醒,少一分盲目;多一分克制,少一分衝動;多一分謹慎,少一分狂妄,興許可以慢慢開啟認清自己這道大門。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3

學者,補短者苦也,而取長者甚樂也。

人生姿態萬千。林育群身材矮胖,卻用自己的天籟之音震撼人心;李偉因意外失去雙臂,卻身殘志堅,用腳趾譜曲人生讚歌;霍金先天殘疾,卻用過人的意志成就天文奇說。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抓住人生的墨筆,用熱情讓生活揮毫潑墨,活出自我風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只有學會如何面對殘缺,面對自我,才能真正的實現超越自我。與其人生慘淡,不如去追逐那炙熱的太陽,讓生活盛放出流光溢彩。醜陋的卡西莫多,深知他身體的畸形,但最終通過自我的超越,用自己那顆完美的心靈,感化所有人。上帝是公平的,當一道門關閉,他必定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中國達人秀中,有一對舞者,用自己對舞蹈的感知,為“你是我的左臂右腿”做出了最動人的詮釋。周孝偉,馬麗,舞臺上的他們,以那顆為夢想而執著追求的心,創造出了生命的奇蹟。倆人因夢想結緣,為了夢他們一次次的挑戰極限,對命運的不屈又讓他們一次次完成了常人都難以達到的`高難度動作。他們詮釋了超越自我,用堅定的信念向我們證明了一切。

想要活出自我,首先要認清自我。生命如此壯美,出生時的你也許只如一蛹,而若想破繭成蝶,需要擁有過人的膽識與對生命的熱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活出自我風采,用百分百的信心去對待生活。悲觀者往往被自己擊敗;樂觀者往往先擊敗自己,再打倒命運。老一輩常說:是驢子是馬,要拉出來遛遛。其中道出了千言萬理。不嘗試怎知成功與否?美國總統林肯一生經歷三次競選,最終當選國會議員;愛迪生經過8000多次的實驗,通過不斷的嘗試與經驗的總結,最終為世界帶來光明;雷電規律的羅蒙諾索夫,第一個架飛機飛上天空的萊特兄弟……他們所取得的'一個個驚人的成就,又有哪一個不是嘗試之花結出的碩果?胡適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自古成功在嘗試,勇於嘗試,方能認知自我。

陽光雨露,鳥語花香,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生活,不是苦惱太多,而是我們不懂得怎樣逆流而上,超越自我;也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不懂得怎樣去主宰命運。與其為自己掩飾不住的缺點而煩憂,何不放下包袱,去做一個超越?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4

同學們,我今天這個話題,實際上是從貝南他剛才講到的,關於大學聯考開始的。我是比較早的,當時是七七級、七八級,因為這兩級的時間特別近,大概一次是1977年,其實到年底了,一次是1978年夏季。那麼對我來說,我當時實際上是下鄉九年。1968年的7月1日,我就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大概坐了三天三夜,昏天暗日的,就坐的火車啊汽車啊,拉到一個地方。現在想起來,那個地方連地名也沒有,就是在黑龍江的邊境。所以我實際上是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農村度過的。

然後1977年回來,當時還很茫然。因為我們這麼大年齡,能不能讓考試,其實不是很清楚。我印象1978年,大概春節前後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親戚,他在一個汽車公司工作,他說這樣吧,你到我北京市人民汽車一廠來吧,將來能開汽車。因為我們那個年代,什麼叫好工作呢?有兩個事情肯定是好的,一個叫手拿方向盤,一個叫手拿聽診器,這很厲害對不對。我說那好啊,於是我就在好像春節前後,就到他那一塊兒去工作了。但是到工作才知道,說你要想開汽車呀,得先當售票員,那怎麼辦?那就當吧。

後來當了一兩個月售票員,突然意識到可以報名大學聯考了,然後就得找材料。那時候不像現在,說你還能到街上買一本複習考題,那時候哪有這些東西呀。所以我印象就是說找幾個好朋友,然後大家你有一道題,抄下來,有一個筆記本專門抄題的,每門課都有一個筆記本。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怎麼考你啊,於是你就找各種考題溫習,參加大學聯考的。那個時候,選拔人才的機制都沒有了,誰也不知道誰有什麼本事,沒有辦法,所以我認為,大學聯考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人才篩選的辦法。如果沒有這個機制的話,那麼實際上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來識別人才。有了大學聯考以後,七七級,七八級,其實因為這兩級當時就隔半年,所以這兩級基本上學的時候,也很密切,在一塊了。我所在的人民大學是1978年覆校,所以我算是很幸運,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覆校後的第一屆學生。

那麼我那個年代,真的是對知識非常渴求,其實大家想想,我下鄉九年是十八歲去,二十七歲回對吧,這是人生多燦爛一段時間啊,所以你能理解我們到了以後對知識的渴求度。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書啊,那個時候看書雜亂無章,今天是《安娜·卡列尼娜》,明天突然拿一本叫《電工原理》,後天是《卓別林——不朽的流浪漢》,完全沒有關係。那時候渴望知識嘛,而且那個時候書很少,所以我印象就是一本書,翻到最後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再翻那本書就翻爛了。而且這本書到你手裡以後,你必須一夜把它看完,因為第二個人,早上就在你那裡盯著呢。所以你儘管幹了一天的勞動,那簡直疲乏得要命,晚上熬著夜也得把它看完。

夜裡怎麼看書呢?就是拖拉機上有那個煤油,把那個煤油拿來,弄一個棉花的小燈捻,然後就在那個豆大的燈捻下,看一夜書。第二天早上你看吧,兩個鼻孔都是黑黑的,所以可見就是說,我們那個年代真的是對知識非常渴求。誰要是能回一趟北京,頭一件事就是把書帶回來。有一次,我碰到作家樑曉聲,他好像跟我經歷差不多。他說當年回北京頭一件事,就是找書,把書帶回來。他說他有一次好容易帶了一提包書回來,結果沒想到,剛進村,你想大家都渴望書啊,結果書就被別人搶走了。有一本書,不知道被誰搶掉了,後來始終沒還他。他跟我說的時候還耿耿於懷。所以我感到,我那個年代上大學,享受在知識的海洋裡,真的是享受,真的覺得太好了。這樣一個時代,終於可以有一個文明的,有系統的梳理了。我們讀過無數的書,但那個書雜亂無章,你沒有被真的高手梳理過,這個知識的體系和知識的程序,這個事我覺得是挺重要的。

但是圖書館的'書顯然不夠,因為剛剛覆校嘛,書不夠,於是就去北大圖書館去找,因為都是鄰居。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地方,發現書最多了,叫作北京圖書館,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更名,叫作國家圖書館了。每次真的我自行車後面,高高的一摞書啊。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騎著自行車,也可能是颳風下雨的時候,騎著這個車就往返於人大和北圖。所以可見我們那個時候,真的跟大家今天不一樣了。今天我估計不是沒有書的問題,是浩如煙海的書,到底怎麼來看的問題。而且我覺得今天可能大家,對紙質書都沒有太深的感情了。因為天天大家拿一手機,天天掃那個微信,好像紙質書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那個書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情。

大家如果讀過作家高爾基的“三部曲”,他曾經寫《大學》。高爾基沒上過大學,但高爾基的大學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他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經歷。所以我認為我有兩個大學,你想我是1968年下鄉,1977年回來。我今天思考起來的話,如果我後來學的不是社會學,假設我學的是物理學,是化學,是數學,是其它學科,那九年頂多也就是一個生活閱歷,也就是一種品格,意志的培養等等,它跟學問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後來我做的這門學科恰恰叫社會學,所以想起來的話,跟我關係還真是深刻。因為我們社會學有一個看家本事,就是說像一個研究生,你想寫一篇社會學的碩士論文,頭一件事你先去“田野工作”,你在一個村莊你都沒待過一年,你在一個地方都沒做過深入研究調查,你怎麼敢寫文章?這個東西有個英文詞叫,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叫參與式觀察。實際上後來我仔細想想我那九年幾乎是做了九年的參與式觀察。

實際上我上人大的時候,還沒有社會學,我最初學國際政治。大家說那你學國際政治轉社會學,這挺大的轉變。一個是研究國外,一個是研究國內,這不一樣啊。畢業的時候,我就仔細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說我的優勢在哪裡?那麼我仔細一想呢,其實我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優勢,我連美國都沒去過,我還研究美國,歐洲也沒有去過。所以我很質疑,我對於所謂國際問題的研究。而我仔細想我可能最瞭解的還是中國吧,所以這也是促使我很大程度上,後來做社會學研究的。我怎麼知道社會學的呢?其實是上大學的時候,1979年,當時有一個國際圖書展。那個時候改革開放了,大量的圖書開始被引進到國內了。那麼我去外文圖書展,我發現有一面架子都是這個社會學,Sociology。覺得這很有意思,一看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那一想我是哪階段啊。因為那之前沒有這種學問啊,所以我逐漸意識到了,還有這樣一門學科,它告訴你怎樣認識你自己,怎樣認識社會,我覺得很精彩。

所以我後來很自然地就覺得,人大正好有社會學,我就在社會學系當老師。社會學讓一個人認識自己,這挺重要的,就你先想好了,我究竟是什麼樣的,這個判斷很重要,自己為什麼要學。

我自己從1999年到清華,後來我做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每年就要給學生講話,所以今天我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清華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1937年,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就攻進宛平城,清華校園被佔了。這時候清華的一個教授,叫趙忠堯,物理系教授。他突然意識到有一個東西落在實驗室裡面了。什麼東西呢?就是放射性的鐳,這是他當年在劍橋大學的時候,他的導師是出於對中國人民很友好,把大概五十毫克的放射性鐳放在一個鉛管裡,在那個實驗室裡面。

七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趙忠堯教授就匆匆忙忙來到樑思成家。因為樑思成條件比較好,他有輛小汽車,因為大家知道城裡離清華也很遠。趙忠堯說,恐怕咱們必須得把這個取出來,兩人商量好了,夜闖清華園。然後就把一個小鉛筒取出來,他就拿一個鹹菜罐子,把這個藏在那個鹹菜罐子裡。後來一路其它東西都丟掉了,終於跑到長沙,找到清華的梅貽琦校長,講他一路的艱辛。趙教授熱淚盈眶而出,然後梅校長也熱淚盈眶而出。所以我們能理解,清華是一個有理念的學校。那麼我們作為老師,總是給學生提出一些希望,學生其實無論能力大小,知道自己的奮鬥目標,就是一個有理念的孩子。

今天的演講是從我們大學聯考開始的,所以我們再回到大學聯考上來。我當年大學聯考的時候,1978年,我查了一下資料,我們叫高校毛入學率,它的概念就是說同齡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大學裡上學。我查了一下1978年,高校毛入學率只有1%,我們國家發展非常快,10%,20%,30%,高校擴招,那麼大家知道本來我們國家原來預定20xx年才能達到高校毛入學率40%,結果我們提前達到了,20xx年我們高校毛入學率40%。所以我覺得在座的同學們是很幸運的一代,也就是說想上大學的,差不多都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你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但是社會對你們提出的挑戰其實也是更多了。比如說知識結構加快了,大家意識到了嗎?越是專一的技術,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今天結尾我也講兩句,為學和為人,為學要嚴,嚴謹求實,嚴肅認真,嚴師出高徒。為人要正,正大光明,清政廉明,正人先正己。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5

走過生命,猶如走過一條河流,河流中有許多精巧別緻的卵石,這猶如生命歷程中的成功,這時我們只需要彎下身,將最近的那枚石子拾起。或許這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但只要你用心,它同樣有價值,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便是為自己找到一盞合適的航標燈。

西風蕭瑟,殘葉如蝶,悠悠飄落,那低垂的花,早已無力承受那一個個美麗的神話,昔日的幻想與浮華,一點點地在這一片荒涼中消失殆盡。擁有的,只是在熾紅的朝陽當空升起,霞光燦爛輝煌時對自己的認識。

一隻鷹隼,幾次振翅,跌落谷中,反反覆覆,這——不是絕望,是想一飛沖天的一心執著;這——是鷹隼對自己能夠征服天空的信心與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一枚楓葉,秋風過後,悄然翩飛,落在地上,這——不是寂寞,是楓葉將自己獻給秋天的一汪情意,這——是楓葉對自己能“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認識。

一炷香,點燃之後,化為灰燼,散落風中,這——不是淒涼,是香銷以後,香氣瀰漫的一片深意,這——是香在生命盡頭還能放出一縷的神韻,是它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認識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為整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力,那麼,你的人生將會無比精彩。

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在回答為什麼選擇數學時,竟毫不掩飾地說“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做數學”,無獨有偶,著名畫家黃永玉也以同樣的話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話令我無比的震撼,能作出這樣的回答,那是因為他們完完全全的認識了自己,在生命的長河中,選擇了離自己最近的那枚卵石,找到了一盞最適合自己的航標燈。

當黑夜籠罩著你的人生,走出黑夜最好的方法那就是認識自己,點燃自己心中的那盞燈,這條路無論有多坎坷,跟著那盞燈,你會輕鬆而又愉快地達到成功的頂峰,實現人生的價值。

月亮的第一縷幽光已經劃破黑夜,浮動著託著我們無比焦躁的心駛向遠方……,找到那輪屬於你的月亮,找到那盞屬於你的航標燈,找到夜晚那顆明亮的北極星……,它需要的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定位人生,才會使成功的光環降臨到我們身上。

成功,需要的是認識自我!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能善於認識自己,要有無畏和追求真實的勇氣。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有勇氣正視現實,是清醒認識自我的第一步。魯迅先生在他國學習醫學時,勇於面對人生,看清了中國的現實,也發現了自己心之所往,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文學之路,誓從精神上救治他人。有的人沉迷於想象中完美的自己,便恣意妄為,絲毫不聽從他人建議;有的人自卑於那個毫無是處的自己,從此一蹶不振。他們都缺乏勇氣,缺少直麵人生、正視自己的魄力。人無完人,美玉仍有瑕,但能夠清醒認識自己,分明優劣勢,便彌足珍貴了。

以目標為峰,不懈攀登,讓你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認知。

不去做,不去攀登,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你永遠不知道極限在哪。喬布斯當年從大學輟學,在一間車庫裡便開始了技術研發,沒有人曾預想到有今天,但他也曾遇到失敗,別人的'不信任。一步一步走來,是他不停奮鬥的足跡,用近乎極致對於完美的嚴苛鑄就了蘋果的奇蹟和一個時代的巔峰。他也不斷重新認知自己,不斷尋求創新和改變,這是他的品質,也是蘋果的品質,更是留給時代的記憶。

認識自己,最透徹的是探尋並遵從心靈抉擇。

他是菊之隱者,淡泊處世,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寫下《歸去來兮辭》,不屑名利,贏得千古美名。他是陶淵明,他明白對於官場的厭惡,嚮往著閒適自然的田園生活,遵從了心靈的選擇。他對於自己的認知是透徹的,是深入骨髓的,是直至靈魂的。不在意外界的評價、紛擾,只遵從內心。這是無比的純粹、直白,卻也鮮有人做到。人在世上,怕的是心早已隨波逐流,迷失在碌碌無為的生活中,心上只有一層陰翳。正確認知自我,遵從心靈選擇。

真實看待自己,勇於直麵人生,不斷奮鬥,不偏離心之軌道。以最真實的態度勇敢生活,獲得成功,駛向夢的彼岸。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7

人身處逆境之時,不要迷茫,不要彷徨,更不要退縮!你需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人總能在困境中突破自我,認識到自己究竟有多棒。

烈日當空,太陽過火的熱情,炙烤著大地。萬里無雲,一絲風都沒有,空氣裡充滿了焦躁的分子,似乎不久就會凝固。在這樣的天氣,我們將要接受難度更高的空中訓練。然而我在經歷之前次次魔鬼訓練後,已經精疲力盡了。

果不其然,還沒到會場,我就已經汗流浹背了。幾個女生甚至哭出了聲,好不容易到了場地,白晃晃的陽光刺得我睜不開眼。隱隱約約,我看到了,空中索道到那麼高,可望而不可及!

幾個膽大的男孩兒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一個男孩兒衝向空中,索道搖搖晃晃,我看得心驚膽戰。他剛下來就癱坐在地上,但好在成功了。教官擁抱了他,給了他鼓勵。

有了領頭羊,大家漸漸積極起來,一個、兩個、三個……很快到我了。

沒辦法,我只好硬著頭皮上了。我的`手心,額頭沁出了汗珠,腿也不住地抖動。真的太高了。我一步步小心往前挪著,生怕一不小心摔下去。搖搖擺擺過了第一關,漸入佳境,大闊步又闖了一關,終於到了最後一關了,我深吸一口氣,打算開始。無意間眼睛掃看到了下面,“嗡”的一下腦子一片空白,感覺真的是萬丈深淵,彷彿一個個血盆大口,再等我不小心落下。我緊緊扶住一旁的麻繩,不敢跨過這一米的距離,地面上輕而易舉的的事在這裡彷彿成了真的鴻溝。

“加油,你可以”見我遲遲不肯跳,教練同學開始為我加油了,可雙腿還是不聽使喚。鼓勵聲越來越響,迴盪在場地,怎麼辦?退縮?那意味著前功盡棄!不能。牙一咬,心一橫,豁出去了!“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深吸一口氣鎮住哆嗦的自己,握緊手中的麻繩,用盡渾身力氣,我努力向前蹦了過去,跨過了似乎不可逾越的鴻溝,腳穩穩地落在了目的點。我做到了,我真的可以!掌聲飄進我的心中。

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回想它仍歷歷在目!因為它讓我認識到,只要靜下心來,不要迷茫,不要彷徨,更不要退縮,靜下心來去做事,那我一定能行!不試試你永遠認識不到自己有多強。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8

也許在每一天的早晨,我們都會面對我們自己,面對著鏡子,看看我們自己,可是我們是否真的能看清我們自己呢?

可能已經記不清那是哪一個早晨了。站在鏡子面前,看著鏡中的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像。我感到茫然與迷惑,那就是自己嗎?

每一天都在看自己,而後在某一個時刻突然停下來,再認真的看看自己,那是自己嗎?為什麼自己看起來那樣的陌生呢?我佇立在鏡子前,一次次的看著自己,只為了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中,看清自己,看清一個真正的自己,更加深刻的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在這個繁華而浮躁的社會裡,多少人為了追逐所謂的名與利,而一次次的迷失了自己,看不清真正的自己更不能說真正的認識自己。內心的世界極度貧瘠,在茫茫的人海中隨波漂流,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內心追求的是什麼。

每一次的夜深人靜,每一次的獨自相處,都是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最好機會。只可惜這個世界的步伐太快,太多的人為了能一直跟隨世界大潮的步伐,在追求所謂的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從未停止,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更不用說去認清看清自己。

認清自己,看清自己,有自己的思想。沒有思想的人是可悲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一味地去追尋別人想要的東西,到頭來,得到了,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多麼可悲呀!這個世界上也許每一天都有這樣的人,追尋著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而自己卻渾然不知,當自己得到時,咦,這是什麼,這麼會是這樣呢?

時間是不會等人的,也許我們會在某一個時刻的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但是卻不要永遠就這樣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認識自己,看看內心深處的自己,何為“內心”,在裡面的自己,一個真正有思想有靈魂的'自己,不要被外表的自己而迷惑,看不清自己了。一輩子也許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為何不在有限的年華里追尋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呢。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太多的人蒙閉了雙眼,看不到其美好罷了!因為他們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沒事的時候,多看看自己,看看是否依舊認識自己,依舊是曾經的那個自己。路還很長,多認識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9

人生重要的是經歷。認識自己,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始終只盯著別人的地方,最終連自己都沒有了位置。你可以奮鬥,可以追求,但不可以死盯著某一個位置,認定非己莫屬。

就像那隻在佛塔頂上安了家的老鼠,佛塔安逸的生活讓它失去自我,忘記自己是過街老鼠的身份,在塔上自由走動,享受不屬於它的供品,甚至是妄圖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祕笈,藉著佛像狐假虎威,最終是自欺欺人,自取死路。我們不應該貪圖眼前的利益,忘記隱藏其身後的危險,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認識自己,找準位置。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們人類也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不盲目崇拜別人的優點,找準自己的優點為建設我們美好的未來做好奠基。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萬類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長處,發揚自我。愛因斯坦一直夢想成為小提琴家,但是他確實在小提琴方面天賦不足,一直沒有多少造詣。最終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了科學研究,並且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魯迅先生從仙台學醫回國後發現,國人的。病不在身上,而是在精神上。由此可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那些大多數一事無成的人並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達不到,而是他們沒能夠認清出自己的能力,沒有發揮在適當的地方,不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慢慢認識自己,找準位置。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認識自己,找準位置。因為只有找準位置,才能登上屬於自己的舞臺,才能夠讓自己光芒四射。大詩人李白先是作為御用詩人,在皇宮享盡榮華富貴,但這不是他要追求的;他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豪爽地走向了大河山川。也就是這樣,李白的形象長久地留給了後人。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不例外。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先是作為詩人登上文壇;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寫出了鉅著《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再浪費自己的青春,不要再抱怨自己的一無是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在自己的位置上,那才是通向成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