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週記

實用的反思週記8篇

週記2.19W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定有不少的收穫,是時候好好地記錄在週記中了。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週記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反思週記8篇

反思週記 篇1

第一週

最大的特點是根據高中語文教學的現在體系有的放矢,成功的解決了模組教學與教學責任歸屬的矛盾,對教學質量反而有一種積極的促進效應;在全社會還受大學聯考指揮棒制約的前提下,矛盾的解決將是教改的必須具備的安全閥門,也是諸多學校心有餘而力不足,望而卻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是面對不是以內容為模組而是以融豐富內容於一體的單元模組,大膽變通極富創意,使看似不可能進行的模組教改得以順利進行。雖然沒有從內容上真正體現模組,但專人負責其中部分內容,本質上與今後改革方向一致;這不僅是對現在體系的變通,也為今後模組教改無疑提供了一種建設性的思路。

有利於教師發揚自身優勢,精心備課、講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且連續三輪可以使單元課文反聵改進以達到最佳效果(類似公開課之收穫,無論怎樣精心的備課都不能與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相比,而這正是一人負責所有課程的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儘可能充分的體現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高標準要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精雕細刻出精品,即對教材及教學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完善,進而逐步昇華到教學藝術的境界。尤其現在大力提倡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之機,更需要時間去努力探索,讓多媒體廣泛滲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現在我們參與實驗的老師幾乎每堂課都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了以前只停留在極少數公開場合才使用多媒體的尷尬狀況。這種“充分備課,反覆反饋提高”的優勢特別適應新課程“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積極討論交流,氣氛活躍生動”的課堂教學高標準要求;應當知道,符合新課程教改特點的課文教學的難度要遠比傳統方式教學大得多;一學期演示一兩次,就很不錯了,但我們卻可以貫穿於全部教學過程,全方位的體現新課改的教學意圖。

有利於學生調動學習興趣,吸收各家之長,豐富課堂內容。一是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擅長,不同的教學風格特點形成了精彩紛呈百花齊放,突破了語文千篇一律程式化;二是精心處理設計的教學內容顯然比常規有限的努力更能體現文章的豐富與魅力,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學生對實驗普遍持歡迎態度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於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年來疲於應付而不能不照本宣科的通常方式(少數教學高手例外),往往是讓語文課乏味之極的根源。

第二週

鑑於語文讀寫的實踐性決定了“工夫在課外”的特色,如以徹底分塊如大學課堂管講不管學生的分法,必然導致學生能力訓練失控而最終將以犧牲教學質量為代價;鑑於作文主要側重實踐而非理論;所有教學內容分為分塊與不分塊兩大類。即將欣賞示例類的`課文(含文言文)進行分塊教學;而作文,配套練習,課外自讀教材及指導,複習等體現能力訓練的內容不分塊,由原任教師教學並起總體銜接連貫作用。保證教學主題訓練的延續性。

鑑於課文事實上在教學中所處的作用有限,已不適宜將其作為教學主要目標,而知識點訓練以及課外大語文讀寫以及傳統大作文等更為重要的內容顯然應該用一定課時加以指導;所以我們把課時相應安排為:每週分塊與非分塊內容各佔2個課時,在時間上對能力訓練給予充分重視。對課文處理,立足重點中學層次,重點課文用2課時;非重點1課時,每單元6課時,即用三週時間。

鑑於講授課文同一內容要有合理的間隔重複次數;且為了中段期末考統一進度方便,教師半學期內教學同一內容連續三輪共六個班為宜。最後一輪在自己班教學以方便調節且方便段考複習。在原任老師繼續熟悉所有課文的基礎上,分模組授課老師應為原任老師提供教案供複習銜接參考。

體現能力訓練不分塊的內容,可依考點(或知識點)為序,有的放矢根據需要逐一訓練;首先是有內容、有計劃統籌安排好高三能力點,在高三複習之前完成一輪充實的訓練,從而切實為高三複習打好基礎。同時廣泛而深入地全面進行注重潛移默化的課外大語文讀寫指導。

注意:課時嚴格依計劃執行、結束,還可用減少非基本篇目及增加自瀆篇目以調劑,如文言如果較長可只上三課;單元考試無法統一問題不大;通過科代表以及交流教案銜接相關

進度,內容等問題,形成有機教學整體。

第三週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分單元模組教改實驗,即在形式依現有教材單元分塊;內容上強化能力訓練以及大語文讀寫指導的一種教學改革實驗。時間過去兩年,深感該實驗操作性強,成效顯著,以其前所未有的新穎特色及其務實的追求獲得了師生的充分認可。在普通中教常規教學中(曾有人實驗過分模組高三複習,但因為模糊了責任界限,在注重大學聯考成績的大背景下,往往無法作為經驗延續下去)真正體現分模組教學特色而且達到預期目標的,在全國各地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方面,應該還沒有先例。這為今後必然要進行的“語文模組教學”的大走向,無疑提供了一個頗有價值的借鑑參考。

第四周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為什麼以狐狸和烏鴉為題?”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麼聯絡?”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班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為應該用‘騙’。因為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並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鍊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裡閃耀。

第五週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效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

(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裡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

(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隻白鶴》為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反思週記 篇2

有人說,幼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幼師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在鎮中心校的組織下,我們有計劃地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習活動。通過不斷地學習,使我不但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從而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過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幾曾一度從上中學到上大學,我們見到的老師都是極有威嚴的,幼師的觀點是不容質疑的,這就使得幼師真正成為了頗有權威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人。然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幼師的社會道德品質也在一併的傳授給學生,或者由學生間接體會。因此幼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他還要為培養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貢獻。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幼師還要處理好對學生關心尊重與嚴格要求的關係。關心、尊重學生不等於不嚴格要求學生,也不是對學生的錯誤姑息,而是要嚴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強調學校的統一要求。通過繼續學習,首先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優秀幼師還有很大差別。

要儘可能多的開展集體活動,給學生,尤其是給後進生----展示自己個性特長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集體活動是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的要求統一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服從性,限制學生的個性和自由性。實則不然,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都能在某方面優於其他人,尤其是學習成績一般,在集體中毫不起眼的學生。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才能為這樣的學生提供一個施展身手,顯露才華的機遇和舞臺,使他們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應有的信心。儘可能多的提供給學生親自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是在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參與什麼實踐活動,就發展什麼能力。參與活動的程度和水平決定了學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幼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很好的外因條件,創設符合學生全面學習與發展的氛圍。

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

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幼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職業學校幼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於抽掉了教學的靈魂。幼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啟用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幼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幼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幼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說,凡是幼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愛到幼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幼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說: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幼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幼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幼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絡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為了學生,我認為要做好學生的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必須轉變學習觀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開放教育,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學習支援服務。只有圍繞“以學為中心”,才會千方百計尋找資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務,把搞好對學生服務變為我們的自覺行動,並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對學生的支援服務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門課程、某一個時期,而是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縱橫交錯的支援服務體系。

總之,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使我感到自己的幼師修養有了深一層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飢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攝入,為今後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反思週記 篇3

星期三的早晨我們懷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來到潘南國小三年級六班,等待期末考試的到來。

我們女生要轉到四年級五班考試,所以我們就要離開教室,來到四年級五班。

第一門考數學,時間一共七十分鐘,我把前面的題都寫完了,只剩下最後的附加題還沒有做,我看了幾遍,不知道答案,就先檢查完前面的題,我正想附加題的時候,七十分鐘到了,要收捲了,我只能交卷,複習語文了。

第二門考語文,時間一共九十分鐘,很快,正面幾分鐘就寫完了,剩下的是反面的閱讀苑和作文,我用大約三分鐘的'時間讀短文,五分鐘的時間做題,就剩下最後的作文了,這次要寫我和小動物的故事,要求必須寫滿格子、書寫認真、不寫錯別字。我寫的是我和小貓湯圓的故事,寫完之後,我又仔細的檢查了一遍,收卷的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東西拿走,回到教室。

中午放學了,我們回到家,等待下午的英語考試。

下午,我們又來到四年級五班,考英語,時間一共是五十分鐘,開始播放三年級聽力部分的錄音了,我們一邊聽,一邊仔細地寫,寫完了聽力部分,我們就抓緊做筆試部分,一整張試卷寫完了,我認真地檢查了一遍,就交卷了。

試卷發下來了,我這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數學95分,語文97、5分,英語100分,這次考不好,下次我一定要好好考,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

反思週記 篇4

充分利用輿論的力量,學生秀成績,有進步就要表揚、肯定。有過錯,無論他以前成績優劣,品行好壞都要巧妙地指出。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就會導致品德教育的失敗。因為,善意的.批評和讚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生就會力求用自我鼓勵的方式來消除缺點和積極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從而激起一種向上的內在力量。

反思週記 篇5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實踐後回過頭來思索過去自己做過或者經歷過的教學活動,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明確教學反思能力的意義、反思的內容對於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有重要意義。

一、 教學反思的意義

1. 教學反思以打破傳統教學重建新的教學觀為目的

傳統教學往往只是關注教育的結果,忽視了學生的經驗和經歷,教師應從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真正意義的發現者、探究者、創造者的角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超越權威,促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2. 教學反思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的

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方式。

3. 教學反思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為目的

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滿堂灌”根本不可

能充分啟用學生的思維,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無法實現。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反思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持之以恆的審視教學的過程,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二、 教學反思的方法

1. 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成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

(1)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 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的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

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

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中,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3)是否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他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開發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而是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是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4)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各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於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

疏漏失誤之處,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後在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5)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的資訊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稟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妍,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中等學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景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定,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的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7)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丟擲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中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擊掌,學生的討論嘎然而止。再由學生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

2. 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受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 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厚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

反思週記 篇6

這一次期會考試,我三門考得都很不好。所以,我要好好反思。

首先,我要分析一下為什麼沒考好。英語我主要丟分在音標題上,這與我平時不讀英語有很大關係。還有閱讀理解題,我總是沒讀透題就去做了,這可不行。我還要注意細節方面,別老是寫錯一個字母,導致丟掉一分。

數學我在解決問題上丟分太多了,這都是因為我的兩個壞習慣:沒讀完題,沒讀懂題就去做題了,分不丟才怪呢。我的`概念也有些糊塗,以後我要先把概念搞清楚再去做題。

語文我基礎知識有些差,一些詞語我都不知道,拼音我也有些學得不好,把三聲錯當成二聲。閱讀理解這次我做得很不好。“把序號填在文章的括號裡”這一題,我由於沒讀完題,填成了內容;“將自然段的序號填在和內容相對應的括號中”這一題我沒有理解透,幾乎全部找錯。從這些題中反映出我的態度不認真。平常讀書我總是不精讀,這次我可是吃了大虧。

爸爸常說:“態度認真,一切都不是問題。”歸根結底,這次考試我就是態度不認真。我今後打算:英語在每課學完後把課堂筆記、課文背得很熟。數學我要每天都做口算卡,把課堂上學的定律記熟背會。語文我要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把基礎打牢了。並且以後讀書我都要精讀,經常做做閱讀訓練。

這次考試我雖然沒考好,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爭取下一次考個好成績。

反思週記 篇7

第1篇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麼,數學教師能否佈置讓學生寫日記或週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並且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資訊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絡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資訊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裡來呢?通過讓學生蒐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麼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裡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並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麼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每次搜尋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後寫下讀後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第2篇

反思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文以敘事的形式記錄了我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撰寫數學週記,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方式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一)

一次,幾位數學老師在一起閒聊,提到現在的學生難教,關鍵在於他們的學習意識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識整理意識。老師教什麼,他就學什麼,一部分同學學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內容,依賴於老師整理所學的知識。

2.缺乏作業檢查意識。很多學生對做數學作業是任務觀點,做完了便萬事大捷,到五、六年級還有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檢查作業。

3.缺乏解題策略優化意識。儘管現在提倡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但學生對自己已經解決的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做進一步反思、整理和優化的意識的確很差。他們很少去考慮自己是怎麼解答這道題的,更不會去考慮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經常在做混合運算時,遇到能簡便運算的題,會有學生問:“要不要簡便運算?”

4.缺乏錯誤追因分析意識。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告訴學生這道題做錯了,他會毫不猶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題只是最後一部錯了,他卻不會去考慮自己錯在哪裡?以至於這次改對了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又錯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個性品質。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畏懼數學,沒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曾經在班級裡作了我喜歡的學科的統計,結果喜歡數學的學生僅佔12%。

怎樣來改變這些狀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呢。我想起了學校里正在搞“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如果讓學生來寫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出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決定嘗試讓學生寫數學週記。

(二)

數學週記怎麼寫?寫什麼?當我向學生布置這項作業時,學生一臉茫然,覺得不可思議。也難怪,寫文章是語文老師的事,哪有數學老師佈置的?慢慢來吧!於是我對學生說,不難,給你們個模式,套著寫就可以了。

1.這星期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2.我學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內容?

3.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怎麼理解?

4.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好?

5.下星期我有什麼打算?

數學週記交上來了,學生都按照格式寫了,如:

這星期學了簡易方程(二)裡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例1和例2。我學得比較好的是對這兩類應用題我能自己分析題裡的相等關係。但有的時候我兩類應用題會混淆。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地方有:做作業整潔,正確率高。下星期我要爭取多發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雖然學生的數學週記寫得很簡單,但學生畢竟對自己一週數學學習情況做了回顧與反思。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週記就這樣成了學生每週必做的一項作業。

堅持了幾個星期,學生寫數學週記逐漸成了習慣。我覺得時機成熟了,需要對學生撰寫的數學週記的內容再次進行引導,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這時,一篇數學週記的結束語引起了我的注意:

陸老師,每週的數學週記差不多都是這麼寫的,簡直千篇一律。說實在話,我覺得可以把週記分成三大類:一是系統地整理所學的知識;二是難題錯題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週的學習表現;還可以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方式。

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當即批語:你和老師想到一起去了,老師採納你的建議。

於是,我給學生上了一堂數學週記寫作指導課,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內容撰寫數學週記,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週學到的知識。這一週主要學了什麼?是用什麼方法獲得的'?與以往學過的哪些內容有聯絡?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我學得怎麼樣?

2.解題方法、策略的反思。針對某一問題展開,展現你的思維過程。你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有其他方法嗎?用哪種方法解決是最好的?

3.錯題追因分析。這星期我錯了哪些題目?為什麼錯?自己出道類似的題解答一下。

4.學習情感態度的反思。這一週哪堂課我對自己的表現最滿意?哪次最不滿意?為什麼?從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和與同學老師的合作幾方面展開。

5.對自己後續學習的計劃。一週數學學習過程的收穫對今後學習有什麼啟示?還存在的問題怎麼解決?

(三)

可寫的內容多了,學生撰寫數學週記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把自己一週的數學學習情況以週記的形式反映出來,認識到了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解題策略、思維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長處與不足,及時調整和改善學習過程,激勵自己學好數學,逐步形成反思性學習方式。請看下面幾則週記:

這星期,我學會了圓的面積計算。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一課中,老師讓我們用學具卡片自己把圓剪拼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我把它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通過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πr),寬是圓的半徑(r),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我的同學還把圓拼成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同樣推匯出了圓的面積公式。老師說這種方法叫轉化,在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通俗的講就是化繁為簡,化未知為已知。我想起了以前在學習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也是用的這種方法,看來,轉化真的是一種好方法。

反思週記 篇8

曾幾何時,我們沒有完成作業卻用高超的謊言騙得了老師的諒解。

曾幾何時,我們與朋友鬧了彆扭之後執拗地將“冷戰”進行到底。

曾幾何時,我們踢球打破了人家的玻璃,卻不曾道歉揚長而去。

曾幾何時……

這些都是我們所做過的錯事,但你是否反思過這些過錯?做人應學會反思,反思才能發現不足,發現不足才能改正錯誤,改正錯誤才能進步。

孔子的學生曾子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為他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對自己的不斷反思,使他的修養不斷提高,終成一代聖賢,成為後人楷模。

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徵為鏡,反思自己對百姓是否盡心盡力,對國家是不是無私奉獻,對官員是不是以身作則。他的這種反思精神使他揚利除弊,親賢遠小,終為一代名君,開創了貞觀盛世。

齊國的賢臣鄒忌善於反思,在眾人的一片讚揚聲中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如徐公美,從而領悟出不同人的不同用心,由已推之,認識到齊國政治的弊端,及時採取措施,最終使齊國“戰勝於朝廷”。

如果一個人或一個民族,不知道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情景?

西楚霸王項羽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大喊:“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正是不知反思,執迷不悟,剛愎自用,才導致他一步步走上絕路。

晚清統治者,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認為自己的國家戰無不勝,不知反思自己。殊不知世界風雲變幻,他國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竟還處在冷兵器時代,這就難怪以後的割地賠款在歷史的舞臺上演了。

反思像一把手術刀,割在自己身上會很痛,但一味心疼自己而不向病痛部位下手,我們很可能全身潰爛;反思得越深刻、越及時,肌體應付地越健康,生命就會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