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週記

【精品】數學週記合集七篇

週記1.49W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我們既增長了見識,也鍛鍊自身,制定一篇週記吧。怎樣寫好週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週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數學週記合集七篇

數學週記 篇1

今天我們家來客人了,媽媽叫我到超市裡去買一些東西回來。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單獨去買東西,是媽媽別有用心,鍛鍊和培養我的膽量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我拿著媽媽寫好的購物清單和100元錢,一路小跑著、唱著歡快的歌兒,興奮地來到了丹陽超市。超市裡的東西真多呀!各種各樣的`貨物擺得整整齊齊的,我照著清單首先在貨架上拿了一瓶老陳醋、一瓶醬油和一袋雞精放在籃子裡,我看了一下上面標的價格,每瓶老陳醋的單價是8元5角,每瓶醬油的單價是7元5角,每袋雞精的單價是6元1角,這三樣加起來是22元1角。接下來,我請營業員阿姨幫忙稱了5斤大米,每斤大米的單價是4元4角,5斤大米一共22元錢,我提著籃子來到收銀櫃臺,營業員阿姨拿著掃描器對著每樣物品的條形碼一掃,電腦馬上算出了我買的東西一共是44元1角,我拿出100元給營業員阿姨,說:“你應該找給我55元9角錢。”付完賬,我高興地提著藍子回家了。媽媽誇我長大了,是個能幹的小幫手。

數學週記 篇2

從一年到五年,教過我的老師有很多,有語文老師、有英語老師、有音樂老師……,但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教我們畢業班的數學老師。

我們的數學老師雖愛打扮,但教學卻十分嚴格。對待教學,對待學生卻十分認真、十分負責。雖然老師有時打我們,是因為我們已經把老師都要氣死了,老師打我們是因為想讓我們認真學習而不是像別的老師一樣體罰學生。數學老師每學期都給孩子有進步的、取得好成績的獎品,每學期都有一半的'同學獲得獎品,數學老師還要教兩個班,每個班每個學期數學老師都要花200元,買獎品。為何老師不留著錢給自己和孩子花,而要給我們買禮物呢?因為老師要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數學老師還給我們一個名人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就是我的數學老師——愛學生勝過愛自己、愛家人的一個老師。

數學週記 篇3

存錢罐已經沉甸甸的了。到底有多少錢呢?我與媽媽把存錢罐裡的硬幣嘩嘩啦啦地倒了出來。在桌子上堆得像小山一樣。

我們先把它們分成三類:1元的堆一堆,5角的與1角的又分別堆一堆。然後媽媽數1元的,我數5角的,1角的由我們倆共同來數。不一會兒,就數好了。原來1元的.有65枚,5角的有46枚,1角的有50枚。

到底多少錢呢?我開始計算了。65個1元就是65元,46個5角就是23元,50個1角就是5元。列式是:65+23+5。我想:可以先將65與5相加,等於70,再加上23,一共是93元。

不起眼的零錢,儲存起來竟然有93元!這下,我就可以買到嚮往已久的《數學智鬥記》了。節約用錢真好!

數學週記 篇4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真的相等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在老家進行了動手實驗。

第一次測量準備了一盒高20cm的彩色鉛筆和一盒高10cm的茶葉罐。把這兩個罐子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2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為36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20:36,比值是九分之五。而高10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8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10:18,比值也是九分之五。

第二次測量準備了高30cm的火鍋筷和高6cm的橡皮擦。把這兩個東西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3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為60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30:60,比值是二分之一。而高6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2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6:12,比值也是二分之一。

發現,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的確相等。而且兩個同缺一不可,否則比值就會出現不同(如一二兩次實驗雖然地點相同但是時間不同,比值也有所偏差)。

據多次試驗和資料查找了解,陽光從物體頂部射到地上,那束光和物體還有影子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因為物體都是垂直放置的,而由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以陽光和地面之間的的角不變,所以這個角的長和影子的比值不變。

數學週記 篇5

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錶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絡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這一理論在新世紀(版)數學(1~6年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絡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例項,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丟擲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絡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匯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絡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麼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國小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資料。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裡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裡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遊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遊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遊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例項。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數學週記 篇6

數學週記怎麼寫?寫什麼?當我向學生布置這項作業時,學生一臉茫然,覺得不可思議。也難怪,寫文章是語文老師的事,哪有數學老師佈置的?慢慢來吧!於是我對學生說,不難,給你們個模式,套著寫就可以了。

1.這星期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2.我學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內容?

3.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怎麼理解?

4.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好?

5.下星期我有什麼打算?

數學週記交上來了,學生都按照格式寫了,如:

這星期學了簡易方程(二)裡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例1和例2。我學得比較好的是對這兩類應用題我能自己分析題裡的相等關係。但有的時候我兩類應用題會混淆。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地方有:做作業整潔,正確率高。下星期我要爭取多發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雖然學生的數學週記寫得很簡單,但學生畢竟對自己一週數學學習情況做了回顧與反思。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週記就這樣成了學生每週必做的一項作業。

堅持了幾個星期,學生寫數學週記逐漸成了習慣。我覺得時機成熟了,需要對學生撰寫的數學週記的內容再次進行引導,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這時,一篇數學週記的結束語引起了我的注意:

陸老師,每週的數學週記差不多都是這麼寫的,簡直千篇一律。說實在話,我覺得可以把週記分成三大類:一是系統地整理所學的知識;二是難題錯題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週的`學習表現;還可以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方式。

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當即批語:你和老師想到一起去了,老師採納你的建議。

於是,我給學生上了一堂數學週記寫作指導課,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內容撰寫數學週記,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週學到的知識。這一週主要學了什麼?是用什麼方法獲得的?與以往學過的哪些內容有聯絡?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我學得怎麼樣?

2.解題方法、策略的反思。針對某一問題展開,展現你的思維過程。你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有其他方法嗎?用哪種方法解決是最好的?

3.錯題追因分析。這星期我錯了哪些題目?為什麼錯?自己出道類似的題解答一下。

4.學習情感態度的反思。這一週哪堂課我對自己的表現最滿意?哪次最不滿意?為什麼?從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和與同學老師的合作幾方面展開。

5.對自己後續學習的計劃。一週數學學習過程的收穫對今後學習有什麼啟示?還存在的問題怎麼解決?

數學週記 篇7

我的數學老師對我們特別好。

別看李老師平時沉默寡言,但她上起課來卻十分生動。有一次,李老師要教我們“相遇問題”,可黑板上寫的卻是“相撞問題”,同學們都笑了起來,紛紛向李老師指出問題,李老師卻說:“沒有錯,本來就是‘相撞問題’。”說完,李老師拉起一位同學,讓他站在了講臺的一端,自己站在了另一端,然後讓那位同學想自己走來,又大喊一聲:“開始!”那位同學大搖大擺沉默寡言的走了過來,李老師也以著稍快的.步伐前進,最後,李老師和那位同學在講臺中間相遇了,李老師又使勁地把那位同學拉向了自己,說:“現在,我們相撞了。”說完,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同時,又學會了一種解題思維。

瞧,我的數學老師多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