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化整為零循序漸進_1200字

作文1.16W

成功正是一個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比如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容易頹廢,覺得任務太難了完不成,於是產生了焦慮心理,只好選擇暫時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復明日,一拖再拖;而一旦把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為零,降低任務難度,推遲自己要放棄的心態,則每天能完成更多的任務。

化整為零循序漸進_1200字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十千米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千米,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著繼續往前走。當走到全程的3/4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心理學家從這個實驗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並能夠不斷將行動與目標加以對照的話,那麼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樣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實現目標。

我遇到過許多人,他們內心雖有一張清晰的目標地圖,但是因為面前有太長的路要走,有些無從著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為了不讓自己在忙碌中喪失信心,我們需要將目標分解,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來不斷激勵自己,將長距離劃分為若干個距離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羅伯·舒樂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菲利普表達了自己的構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間的伊甸園。”

菲利普問舒樂預算多少,舒樂博士堅定地對他說:“事實上,現在我一毛錢都沒有,所以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並沒有區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來。”

教堂最終敲定需要的預算是700萬美元。這個數字不但超出了舒樂博士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範圍,其他人也都對舒樂博士說“這似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