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莫高窟作文(3篇)

作文1.8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莫高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莫高窟作文(3篇)

莫高窟作文1

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若從長安出發,向西行進,穿過河西走廊,就會來到西域的最後一個邊防重鎮——敦煌。這座被茫茫沙漠包圍的綠洲,曾經是中西交通的要道,由於往來的旅人在此聚集而繁榮一時。不過,它對世界最重要的價值,是坐落在漫天黃沙中的石窟群。在這些石窟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的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距離敦煌市東南處25公里以外的鳴沙山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至今保留了4。5萬多平方米壁畫、3000多個彩塑造像。莫高窟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位於沙漠高處的洞窟”,另一種說法是表示“修建佛洞是莫高的功德”之意。開鑿洞窟修行這種方式,來源於古代的印度。由於印度地處熱帶,所以僧侶們在山岩上開鑿洞窟,在裡面雕刻或繪製佛像,以便膜拜、修行。漸漸地,這種方式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原,並染上了中原文明的色彩。據記載,莫高窟最初的修建者是前秦時期的一位高僧。366年,僧人樂僔路過敦煌時,忽見三危山上金光萬丈,隱隱約約閃現著萬佛的影像。為了紀念這一奇蹟,他在山壁上開鑿了一個洞窟,造佛修行。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裡,又不斷地有其他僧人和禪師來到這裡,陸續鑿洞、造像,最後逐漸形成了一條一千六百多米長的大型石窟群。這個石窟群是集建築、彩塑和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作品的題材大都取自佛教經典,也有來自道教的傳說,還有一些則來自民間故事。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的鑿洞造像活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莫高窟的主要功能既是為了佛教徒的修行和傳播佛教思想,所以雕刻了數目眾多的彩塑佛像。尤其在唐代,佛像既巨大又精美。如武則天時期開鑿的一尊高三十四米的彌勒佛,位於第96窟,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這尊佛像雕刻得上大下小,即頭部和上半身的比例超出正常人擁有的比例。這樣,在地面上參拜的人向上看時,由於透視錯覺,就會感到佛像的巨集偉高大,從而油然而生敬仰之情。莫高窟另一標誌性的藝術是“飛天”。幾乎在每一個洞窟的壁畫中,都畫有婀娜多姿的飛天,堪稱敦煌最美的藝術形象。在佛教世界裡,飛天是音樂舞蹈之神,飛翔在天國中奏樂跳舞,以取悅神佛。

在北魏時期,飛天是男身的形象,到了隋代,演變成舞姿優美的女性。盛唐時期的飛天,穿著質地華美的衣裳,纏繞輕盈舒展的綵帶,優雅地凌空飛舞,體現出富於韻律的美感。此外,莫高窟還有大量的故事畫,傳達了佛教經典的內容。這些故事畫數量眾多,人物形象生動,情節連貫,很好地向大眾宣傳了佛教教義。莫高窟的藝術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交融匯聚的結晶,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它的勃興和輝煌由一系列歷史機緣促成,它的衰落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可避免。從元代開始,儘管開窟造像的活動仍在繼續,但規模既小又少有珍品。隨後,絲綢之路不再發揮中西貿易要道的作用,敦煌也就隨之衰落了。莫高窟的`藝術,也就成了古代中國如夢如幻的美麗記憶。

莫高窟作文2

暑假一到,本人當然要開始假期之旅嘍。沒錯,今年暑假就去定你了——敦煌。

聽說那裡水果很甜,因為日常充分;羊肉串的味道也特別地道,想想都流口水。本想好好睡一覺,第二天一早攢足了精神出發,沒想到興奮過頭了,晚上睡不著。

出發!到了南站,一開始我們坐了動車,轉了兩三次,最後我們還是坐了火車。火車上已經是擁擠不堪了,我們開始想晚餐怎麼解決。因為有老人,所以媽媽們都去給老人安排了。我們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晚上的火車靜悄悄的,我,進入了夢鄉。不知不覺早上到了,就這樣幾經波折終於到了敦煌。

敦煌我們來了!

安頓好後,自然要去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玉門關等景點了。其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畫和佛像是最出名的。

導遊和我們說,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始建於一六國的前秦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生人,僧人樂尊路徑三危山,忽見金光閃耀,如見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自此,莫高窟1200多年的營造歷史開始,為了記念樂尊開創首窟之功,後人將這裡稱為莫高窟。

經過一兩個小時的遊覽,我見識了前人的能工巧匠的手藝,也看見了莫高窟壁畫的惟妙惟肖。

後來我們又來到了鳴沙山。

一進入大門,我的目光已經被鳴沙山和幾百頭駱駝給吸引住了。駱駝是可愛的動物,但是當我走到駱駝棲息的地方時,我認為它已經不是那麼的可愛了。因為它們拉出來的粑粑,實在是太臭了!

坐完了駱駝,我們就要去爬鳴沙山了!剛開始爬鳴沙山,我有兩個問題:為什麼我每往上爬一步,沙子就會往下流很多?為什麼這麼多人爬鳴沙山,鳴沙山依然會那麼高?我帶著疑問,爬了沙山。一開始爬時很容易,爬到上面時,扶著旁邊的繩子也很難爬上去了!在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阿姨拿個瓶子,隨手扔在了沙子上,那個小弟弟還說不能在沙子上面亂扔垃圾。他媽卻說,這不是她扔的。難道她不知道“是故誠者,天之道也。”?在下鳴沙山時,那一幕,仍歷歷在目,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句金句:花卉需要修剪,方能枝繁葉茂;桌椅需要擦拭,才會明淨如初。我想再加上一句:鳴沙山需要我們一起去守護,才會是永遠美麗如畫的鳴沙山。”

爬完了鳴沙山,我的兩個問題也被我的舅舅給解答了:第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沙子很軟,所以每走上去時沙子就會流下來;沙子雖然每天被人踩下來很多,但是晚上的風又把它給吹上去了,所以它永遠不會變低。

這次旅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才能永遠的儲存下去。

莫高窟的瑰麗藝術讓我流連忘返,鳴沙山的曼妙婀娜讓我戀戀不捨,真期待下一次的到來,只是那時的敦煌,這顆大漠明珠還會風采依然嗎?

莫高窟作文3

舉世聞名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在甘肅省敦煌境內鳴沙山600多米的陡崖上,密密層層建造了700多個洞窟,由建築,繪畫,彩塑組成,從十六國開鑿,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敦煌藝術。

莫高窟的對面是三危山,《山海經》曰:“舜逐三苗與危!”也能不由得讓人腦中浮現起馬蹄聲緊切,浩浩蕩蕩的中原大軍,黃沙飛揚,一面是鐵血戰場,一面是悠揚敦煌。其西面的月牙泉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戈壁中唯他綠葉環繞,是以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可以看出莫高窟是華夏文明的屏障!

公元366年樽和尚到這裡修身養性,求精戒心,手持錫杖,雲遊四方,在傍晚看到了一處奇景“三危山金光燦燦,輕靈生動,彷彿有千佛在躍動!”不是晚霞,也不是幻覺,他剎那時激動萬分,眼前是燃燒的星光,背後是無限的晚霞,身披紅色袈裟,手持銀色錫杖。他有所憬悟,莊重的跪下,對金光扣首兩方金光焰焰,暮色壓著茫茫沙漠,他開鑿了第一個石窟,在外傳揚自己的奇遇,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來朝拜,流傳甚廣。

“漢唐雄風吹拂著西域,絲路駝鈴詠著敦煌。”在唐朝盛世,人們對佛門有了崇敬,也對莫高窟產生了興趣,武則天親手教導萬民,禱告神靈,在那時興盛起了燒香拜佛,安史之亂後便無人問津。經歷朝代的更迭,英國考古學也發掘了這一奇觀,但因清政府的腐敗,莫高窟的珍寶,經文,畫像被貪婪的奪走,形成了空前浩劫,這也能體現莫高窟的珍貴。

洞窟形似蜂房,又如鴿舍,各有不同,儲存著多幅畫作,如429窟,“一幅貴族狩獵圖——騎手與野獸搏鬥,山巔躍馬起蹄,弓張弦滿射虎,縱馬馳騁,彎弓猛射,動物神態生動,茂林修竹,氣勢磅礴!

談起莫高窟就不得不提起飛天壁畫,中印兩國文化共孕育而成,敦煌藝術的標誌,看著畫中的神明眼前便浮現出仙氣罩頭,瑞奇飄散,仙女如霧般搖曳到眼前,彩絲隨著風,薄紗袖也隨著風,有的翩翩起舞,翱翔天際,有的體態俏麗,儀態萬方,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閉目凝視,側耳傾聽,有的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些天宮樂姬著彩雲凌空而飛。

莫高窟儲存著20xx多尊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威風凌凌的天王,強壯勇猛的神將,神態安詳的菩薩,還有一尊神明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眼下全都是世間蒼涼,唯妙唯俏。

佛像也各有各風采。知陰陽,兜率天主宰——未來彌勒佛,象徵意念,悠揚高遠——交腳坐菩。它們造型雄健,面相豐滿,神情莊靜,高髻寶冠,中西結合,還有一些女媧、伏羲的上古神像,彷彿可聽文化中的腳步……

可以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交錯,密佈崖面,精妙絕倫的壁畫,栩栩如生的彩塑,婀娜多姿的飛天,精巧構圖,豔麗色彩,宛如朝夕成就,一個宗教氛圍的極樂世界。

餘秋雨曾說“不是死了1000年的標本,而是活了1000年的生命,1000年始終血脈暢通,呼吸均停。”你可以撫摸壁畫上的滄桑,可以玩索一條土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羅馬的鬥獸場遺蹟,興盛一時,受人瞻仰。中國因為戰亂,阿房宮燒了,滕王閣塌了,但這個充滿著藝術色彩的莫高窟精神上卻生生不息,吐納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