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薦】家鄉的味道作文

作文9.03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家鄉的味道作文

家鄉的味道作文1

無論離家多遠,總有一根線把你和家鄉牽在一起;無論離家多久,總有一縷思鄉之情在腦海中盪漾。家鄉的味道,永不能忘懷。

題記

在中國人眼中,家鄉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開始,是一個人記憶中最親切、最熟悉的地方。落葉歸根,家鄉總是充滿思念和眷戀。鄉情、鄉景、鄉音以及家鄉的味道是每一個人對家鄉難以忘懷的東西。

我的家鄉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不為人知中塵封了悠久的文化與歷史。民以食為天,單談鄉食,獨講那門手藝豆腐腦。

豆腐腦是高唐名吃之一。豆腐腦的製作過程十分精密。豆腐腦使用精選的上等的黃豆製作。先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長時間照晒的儲存水中浸泡。如果用淨化的黃河水浸泡黃豆,口感更加醇厚。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再用石磨磨成漿。其次,漿經過過濾之後入鍋,熬成豆汁,邊煮邊撇去上面的浮沫。最後,豆汁退溫後裝入桶內進行點滷使其凝固,將其封口。豆腐腦的湯料、滷和油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的製法獨特,頗具功力。

豆腐攤上的老闆和藹可親、熱情好客。他們用平勺嫻熟地從桶裡撇幾勺豆腐,加入滷和油等配料。經過精心加工的高唐豆腐腦滑嫩爽口、潔白明亮、似雪如玉、嫩而不鬆。滷清而不淡,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油香而不膩。食之豆香、料香、滷香、油香、辣香五味俱全,口味極佳,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百吃不厭,回味悠長,廣受好評,深受人們喜愛。

老闆們時常與顧客聊家常,給人一種親切感,就像在家中吃飯一樣。才下鼻頭,又上心頭,是心底淳樸的童年。

高唐豆腐腦在以前只是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聽父親說,在他小時候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現在,隨著家鄉的發展,家鄉味道享譽省內外。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豆腐腦是一種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一碗豆腐腦實為一種享受。

魂牽夢縈的家鄉,伴著兒時熟悉的味蕾記憶,經久不絕。家鄉味道獨一無二,它沒有山珍海味,沒有華美無比的`外衣,卻充滿溫暖的人。樸實平淡的小吃沉澱著每一個遊子的赤子之心。家鄉味道讓我感到溫暖、親近,令我陶醉。

這家鄉的味道是在心底的鄉思與鄉愁。落葉歸根,無論漂泊何處,雖歷經歲月磨損,卻永不會變。

家鄉的味道作文2

都說“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我的媽媽就是湘潭人,那裡不僅人傑地靈,風俗也是別具一格。每當春節來臨之際,整個小鎮都會格外熱鬧。

臘月二十七,外婆早早地叫我起床,帶著全家老小一同前往集市。路上車水馬龍,行人川流不息地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我們擠了半天才來到集市裡。輾轉幾個攤位後,我們的雙手便拎上了五花八門的年貨——甜甜的柿餅,各式的瓜子和堅果……人依舊熙熙攘攘,我們也在這人海中挑選著做年夜飯需要的食材。時間隨之飛逝,我們滿載而歸……

除夕,外公叫上家裡的年輕人貼起了春聯。我負責在門上貼“福”字,這下可鬧了個烏龍,我把“福”正擺著貼在門上,正想向外公展示,可沒想到外公卻說:“哈哈,這‘福’字要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我急忙把“福”倒過來。這接下來,便是做年夜飯了。“湘菜”最大的特色就是——辣,幾乎所有的菜都摻雜著辣椒。長期生活在杭州的`我可不擅長吃辣,即使爸媽都是“無辣不歡”的人,但我卻沒能遺傳到這一點。

來到廚房,映入眼簾的是一口大土灶,撲面而來的是煸炒辣椒時的油煙味。“咳咳!”我被嗆到了,連忙捏著鼻子跑出廚房。晚上的年夜飯,果然不出我所料,放眼望去,幾乎所有菜都放了辣椒,辣椒扣肉、剁椒魚頭、臘肉魚……真是“湘味十足”啊!好不容易有個看似沒有辣椒的菜,我便夾了一筷子,沒想到被辣的夠嗆。最後幸虧有糖油粑粑和毛氏紅燒肉來填飽我的肚子。我想:以後一定要學會吃辣,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湘妹子。

一個暖爐,一張小桌,把全家人都圍在了一起。家人齊聚看春晚,一起聽著新年的鐘聲響起:“5——4——3——2——1——新年快樂!”與此同時,新年的鞭炮聲、眾人的歡呼聲也隨之響起,這個寒冷的夜晚也變得溫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年七年級的早晨,鞭炮聲響徹雲霄。長輩們會在今天給孩子們發紅包,祝願他們新年學業有成。孩子們這可高興了,笑得那麼燦爛,那麼天真……火紅的辣椒,鮮豔的春聯,喜慶的鞭炮聲,還有那收到紅包時燦爛無比的笑容……這些事物無不充滿濃濃的家鄉味。但家鄉的味道,不止有“湘味”,有壓歲錢,更有家人圍坐爐邊時的溫馨與快樂,更有長輩們對晚輩們真摯的祝願……

家鄉的味道,真好……

家鄉的味道作文3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外婆家背笆簍”,這句在我懵懂童年裡時常出現的童謠,牽著我的思緒,又叫我想起了家鄉的味道。

春回大地,隨著一陣響徹雲霄的雷聲,昨夜還在冰雪中沉睡的樹木抽出了嫩綠的新葉,小草從地裡探出頭來,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中,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清脆的歌喉,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怎麼都掩蓋不住春天來臨的喜悅。坐在池塘邊,清風拂過,留下漣漪,水光瀲灩,抑是池水的歡呼雀躍。人們滿面紅光,各司其職,和睦相處。家鄉就有一種生機盎然的味道。

炎炎夏日,也只有夜晚稍稍寧靜祥和些,夏天這個調皮活潑的孩子收斂了本性,為人們送來涼爽的微風。躺在院子裡乘涼,望著月亮灑下旖旎的光,奶奶閉著眼睛呢喃細語,我就在旁邊認真地聽著各種順口押韻的童謠,常常在奶奶的輕聲細語和月籠輕紗的美景中進入夢鄉。家鄉就有一種寧靜安詳的味道。

秋意甚濃,曾經撫摸過的春天的嫩葉,如今變得乾枯發黃,在瑟瑟秋風中悄無聲息地落下,葉裡清晰的紋路,彷彿訴說著春天的美好,感嘆歲月的流逝。低平的山裡錯落著稀稀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屋裡的.人都守在各自的田裡,種蔬菜的趁著最後的時間除除草;種稻米的趕緊在水田裡看看;種水果的去園子裡走走,農民們都盼著這種出來的糧食不辜負他們長時間來的辛勤勞作。當炊煙越飄越遠時,農民們知道那是家人呼喚自己的訊號,便隨著牛鈴兒叮兒當的聲音回家去。家鄉就有一種質樸淳厚的味道。

白雪皚皚,在街道邊,小路旁,屋頂上,厚厚地堆著白雪。雪上雖只是淡淡的日光,但乍一看竟耀得人睜不開眼。走到野外,眺望遠方,一層層的峰巒起伏著,有的戴著雪,有的不戴;越遠越淡。耐不住寂寞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擁抱大地,那蹁躚雪的姿態看著直叫人喜愛。傲人的梅花挺在風霜裡,暗香疏影,叫人敬佩。親人相聚在一起,圍在爐火旁說家常;小孩子窩在被子裡向父母耍賴不想起床;同學們約在一起學習玩耍;朋友也都聚在一起促膝長談。家鄉就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春華般的生意盎然,是夏夜般的寧靜安詳,是秋實般的質樸淳厚,是冬日般的和諧融洽?我覺得都不是,孩子對媽媽就有依賴,在媽媽的懷抱中都有踏實安心的感覺,有一種溫暖的味道。而我,對家鄉就有這種依賴。當你彷徨時在家鄉走走,看著那並不雄偉的山,望望那並不洶湧的河,你就會有一種豁達開闊的感覺。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4

我在一片群山環繞的油菜花地中長大,金黃色的油菜花一遇到風便有了不可思議的景象,風兒包裹著山溝溝中的竹香飛湧而下,來到了那片油菜花田,金黃色的花兒們猝不及防地嚇了一哆嗦,這一哆嗦可不得了,那香氣全都被抖摟出來了,伴著風來到了我身邊。

況且叫他金黃色的小人兒吧,又是一陣風,“你好呀,金黃色的小人兒!”我衝著天空大聲大叫道。在田間,大太陽已過,耳朵旁別一朵金黃的油菜花,手拉手一起用它一起跳舞,跳的舞是隻有我們兩個人才會的,聽著自己的腳步聲,陪著他們給我的“音樂”,沙啦啦沙啦啦,頭髮隨著風兒飄,我呢?隨著油菜花的浮動,搖晃,跳舞,盡情放飛自我……時間彷彿都停止了,一切是那麼的安詳,那麼的美好……

“砰砰,砰砰”又是這熟悉的聲音,這是我們家鄉做青團兒時特有的聲音,金黃色的小人與我一同急急忙忙的趕去現場,壯壯的青年人正在揮灑汗水,他們掄著錘子,一人一下敲打著,在石板的凹槽處,青團兒也在逐漸成形。他們都使出自己力氣,絲毫不保留。打好後婦女們圍著一口井坐好,拿簾子放在井口上,圍個圓圈坐好,一手拿著糯米糰一手拿著小勺挖豆沙餡兒,包好後拿那雙勞動人民的手一擠,一個糰子就完成,再放到笸籮裡拿綠色的粉來包裹身體,糰子自個兒就變成了我最愛的青團兒。六個一盤兒,裝盤兒就是我們小輩的事兒了,我們這群小孩子還負責運送……我喜歡和金黃色的小人兒一起送,因為他可以幫我一些忙。兩隻手端六個,每隻手端三個,有時候頭頂還頂著一個。跨上媽媽的自行車就急匆匆地出門了,我要送給各個鄰居家的奶奶。金黃色的小人看我如此的手忙腳亂,也想幫我拿,不過,可惜啊!它沒有手。“李奶奶!張大嬸!阿姨們新做的青團兒,牙口不好的也可以吃,可好吃啦!”我大聲地向小路上每座院子裡喊去。

尖角兒的房簷還在滴水,陽光從水珠中透過來,變成了七彩的,金黃色的'小人最愛用這個打扮它自己了。幹完我的活兒,剩下的就是我最喜歡的了,和金黃色的小人坐在油菜花地裡,吃著黏黏的、甜甜的青團兒;聞著油菜花兒香,嚼著滿嘴的糯米和豆餡兒,嘴裡還發出模糊不清的笑聲。陽光暖暖的照著我,看著身邊兒的金黃色的人和那片油菜花田。心裡頓時非常滿足,我想,這應該就是我的那片美好,那片永遠的嚮往了!

在這世上唯有一種味道能使我心安——青團兒和油菜花兒的味道;同樣,在這世上也唯有一個地方能使我感到親切與無限眷戀,那個地方就是油菜花田——我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作文5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春天遺愛湖公園裡的花團錦簇,是夏天赤壁公園裡池塘邊的蛙鳴,是秋天望月堤旁桂花的甜香,是冬天龍王山上的銀裝素裹……哦!對於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來說,家鄉的味道有羅田的糖炒板栗、紅安的烤紅薯、黃州的東坡肉……當然絕對不能少了外婆做的包子!

說起外婆做的包子,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味道,它麵皮筋道,肉質鮮美,一口咬下去是滿嘴湯汁但決不油膩。這麼好吃的包子是怎麼做成的呢?為了滿足我的口福之慾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外婆讓我參與了她做包子的過程。

外婆把做包子材料什麼的都準備好了便忙活了起來。只見外婆先把肉放在菜板上用兩把刀一上一下交替地剁,那聲音極有節奏,眨眼間就剁好了一大盆肉泥了。然後加工包菜丁、紅蘿蔔丁、生薑末等等配菜,將配料和肉沫調和成肉餡備用。

接下來就是和麵了。外婆在麵粉里加上適量的水和鹼使勁地揉。麵糰和好後,外婆將麵糰搓成粗粗的條狀,然後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麵糰,在案板上上下移動麵條,邊移邊切,以免切出來的麵糰粘連。接著用擀麵杖將麵糰壓成一張張麵皮。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我在一旁不由得驚歎外婆嫻熟的手藝和速度。外婆也不無得意地說:“別看外婆年紀大,這速度可決不會比小年輕慢哦。”

開始包餡了。外婆把肉餡挑起放在麵皮中間,再將麵皮輕輕合攏,一邊合一邊捏,很快一個包子就成型了,邊上出現了一圈大小一致的褶子,像展開的花瓣一樣,真好看!

總算開始蒸包子了,等待的過程漫長難捱。我在旁邊不停地轉悠,從蒸籠裡發出包子香味,早已讓我按捺不住。外婆見我猴急的樣子,慈愛的`颳著我的鼻子笑眯眯地說:“瞧把我家的小饞貓給急成啥樣了。”火候差不多了,外婆用筷子夾了一個給我先嚐嘗。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外婆心疼地說:“慢點慢點,別燙著,別急!”

品嚐著那回味無窮、齒頰留香的包子,我簡直陶醉了。留在舌尖上的不僅僅是包子的味道,還有滿滿的愛的味道!,叫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家鄉的味道作文6

提起我的家鄉,鼻邊又飄來熟悉的味道,那是清甜的西瓜味。如果有人問:“你老家哪的?”我便會自豪的回答:“某某鎮某某村,西瓜之鄉啊!”

西瓜就是我家鄉的標誌。一到夏天,滿地滿地的西瓜熟了,一地都是綠油油的藤蔓。站在地頭,面對著地裡的瓜藤,我常摸不著頭腦,瓜呢?爺爺卻眯起眼睛,感嘆上兩聲:“哎呀,好瓜!”瓜究竟在哪裡呀?我瞪大眼睛順著爺爺的手指的方向使勁兒望,卻總是看不到瓜的身影。哎呀!瓜啊!你是故意躲著我藏到了藤蔓底下嗎?爺爺下地去了,我便在地邊的溝裡,便擺弄著什麼帶刺的灌木,便往地裡看,西瓜啊,西瓜,我又不是烏鴉,你躲著我幹嘛!

西瓜的種子那麼小,轉眼就長得那麼大,這時,就是賣西瓜的時候了。家鄉把賣西瓜叫做發瓜。發瓜前,我在爺爺自行車前的橫樑上,隨著爺爺在田間轉悠,每當聽爺爺說:“這瓜好發了。”我就滿心歡喜。發瓜那天,我就坐在樹底的陰涼中,伴著蟬的聒噪,愜意地嗅著滿地溢位的西瓜味。眼前是專心忙碌著的人們:女人靈巧的手指操著剪刀把瓜蔓剪斷,叔叔伯伯們都脫了上衣,露出壯實的脊樑,笑著把瓜們一個個裝上車。渴了,敲開一個瓜,我就趕忙去幫著分一分,瓜自然是很甜的,咬一口,紅得透透的結的緻密的瓜瓤裡,就流出淡紅色的汁來。我常吃的臉上衣服上都是。

西瓜市場上,到處都是賣瓜收瓜的人們,在噪聲中,西瓜味更濃。我愛躺在三輪車的簾子上,盡情的嗅著那種甜味兒,心裡不知不覺就有什麼情感在微漾,舒服又愜意地摸著身旁圓滾滾的瓜,突然又捨不得賣了,十分愛惜地摸著它漲滿了濃綠的表皮。

到處都有人在吃瓜,似乎到處都瀰漫著清甜的西瓜味兒,甜甜蜜蜜,清清爽爽,驅走夏天那股子燥熱的氣。雞們的菜譜上也多了一道甜點:西瓜皮。看他們咯咯咯地歡喜地吃著,別提有多美了。

曾經有一個同學和我說:“西瓜是沒味的。”我便氣憤的.辯解:“那是你沒遇到好瓜!”回家後,我便切開一個瓜來,專門聞了一聞,淡淡的,淡淡的,還是有一股味道的,但我一踏進家鄉,迎面就會吹來一陣濃郁的瓜香,我的家鄉是浸泡在瓜香中的啊!

我的家鄉就是西瓜味所在的地方,那清甜清甜的瓜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7

有人說,廣東人最懂得吃。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在一番講究的做法後,都變成了美味佳餚。然而,廣東人的“善吃”,除了表現在用珍貴食材做出的美味,更在於,廣東人能用一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食材做出讓人嘗一遍後回味無窮的小食。

廣東的老年婦女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會做上許多點心,走家過戶時,這便是最好的手信。其中,最受廣東人歡迎的',就是“鹹水角”。怎麼聽著名字那麼怪呢?望文生義,大家都會猜,這是一種角狀的鹹的東西。那它到底是怎樣的呢?竟能成為廣東人家招呼親朋好友的必備點心?

“鹹水角”又稱“鹹雞籠”,籠統地說,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包著餡兒油炸而成的點心。這聽起來倒是很容易的嘛!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廣東人做這道點心是十分考究的。

首先,把適量西芹、馬蹄、冬菇、紅蘿蔔切粒,加面豉調味成餡料備用。餡料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配。接著就要準備糖了。誒?不是鹹的點心嗎?“鹹”的只是裡面的餡兒,傳統做法都會用糖溶水摻入糯米粉中搓粉。搓粉這道工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力度和時間,這樣搓出來的粉團才會有筋道。把搓好的粉團切成小圓粒,用手捏成小窩後,還得用擀麵杖擀成麵皮。不過擀麵杖這種東西,廣東人一般不會特意去買,把裝腐乳的玻璃瓶洗乾淨,就是擀麵的工具了。擀好了麵皮就可以包餡兒了。包鹹水角跟北方的包餃子一樣考手藝,擺上桌的食物,雖說味道重要,但這賣相同樣佔重要比分。最後就是下鍋油炸了,現在更健康的吃法是加少許油慢火煎熟。剛上鍋的鹹水角香飄四溢,一口咬下去,裡嫩外脆,鹹甜適中,口齒留香啊!

除了“鹹水角”,廣東還有很多特色糕點,比如“缽仔糕”、“白糖沙翁”等。但現在廣東會做這些傳統小吃的人,年紀都比較大,而年輕一輩的,又沒幾個人肯學,不是嫌麻煩,就是怕做點心沒前途。要說想吃,那還不簡單,酒樓多得是!先別說酒樓做的正不正宗,就說那份傾注在點心裡的感情,那份家鄉的味道,在外面是吃不出來的。我們在呼籲保護遺產文化的同時,更不應該忘了這些飲食文化!

廣東歌裡有這樣一句:“民以食為天,食野講新鮮,色香又要巖先……”足可以看出廣東人對飲食的講究。製作飲食的過程不免繁瑣,但那代表廣東文化用心做出來的美味,怎麼能讓它流失呢?

廣東僑鄉,鍾靈毓秀。廣東人創造出廣東的飲食文化,廣東的飲食文化也造就了一代代廣東人。

家鄉的味道作文8

家鄉,是一種情懷;家鄉的味道,是一份深深的眷戀。

——題記

我的家鄉滁州,位於安徽省東部,地處江淮要衝,濱臨長江。這裡不是江南,沒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靈秀;這裡也不是戈壁,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這裡雖比不上大都市的繁華,但它卻處處飄逸著別樣的味道,吸引著目光,牽動著人心。

家鄉的味道寄託在青山綠水裡、獨依在亭臺樓閣中,是一種自然本真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琅琊山是國家4A級森林公園之一,坐落於滁州的西南方向。走進山的大門,四處百草豐茂,鳥語花香。不遠處,潺潺的溪水縱情歌唱,和鳥兒的歡叫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一首歡樂的迎賓曲!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坐落於山中,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賦予了這裡獨有的靈氣。硃紅的樑柱上留下了歷史沉澱的斑駁,青色的磚瓦上充滿了青苔的芬芳,蒼勁的匾額歷經歲月的侵蝕多了幾許滄桑和厚重。走在青石板路上,目睹青山如畫,古樹婆娑,亭臺錯落……彷彿看見了昔日的文人墨客們在這裡談古論今,把酒言歡的熱鬧情景。

家鄉的味道夾雜在味蕾中,飄香在舌尖上,是一種回味無窮的味道。

我愛家鄉的小吃,並不全為一時的食慾,在於能吃到一種家的感覺,大街小巷,路邊攤的叫賣聲,聲聲入耳,就像是家裡人喚你一樣。外形獨特的蘭花幹,嚼勁十足,咬上一口,滷汁的香氣充盈著整個口腔,在味蕾上久久揮散不去,促使你張開全身的毛孔呼吸。色澤乳白,入口酥軟,香味濃郁的酥糖,吃了一次便會上癮,怎麼吃都不膩;還有其貌不揚的雞頭米;香甜糯軟的'烤紅薯……從街頭嚐到巷尾,即使胃已經裝不下了,卻還捨不得那些個獨特的味道。

鄉的味道體現在欣欣向榮裡,蓬勃發展中,是一種美好和諧的味道。

滁城中心有一條人工湖便是南湖,它將整個城市分為南北兩區,它經歷了四次改造後,更具有現代化的氣息。湖兩岸高樓林立,一個個工業園拔地而起,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阡陌交通,風景如畫……湖岸上那塊伴著童年記憶的勿忘石,靜靜地觀望著日新月異的滁城。

後來,因為父母工作的調動,舉家來到了合肥,車輛穿行,盡顯繁華。但家鄉的味道始終讓我難以忘懷,一片山、一條湖、一座城,沒有人工雕琢的刻意,有的只是那一份獨有的自然本真、回味無窮、和諧美好,我想一往情深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家鄉的味道作文9

家鄉的味道,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的味道是爺爺包的蓮菜大肉餃子。每每感到幸福時,眼前便流動著奶奶繫著圍裙,爺爺坐在沙發上,媽媽笨手笨腳,爸爸小心翼翼包餃子場面。

從我記憶時就愛吃餃子,平時愛吃,過年時更愛吃,喜歡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氣氛,在歡聲笑語之中一個個似乎還印著爺爺指紋的餃子誕生了,它們是一個個快樂和幸福的吉祥物。晶瑩潔白的餃子出鍋了,白白的,胖胖的,可愛極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餃子的餡緊湊實在的抱在一起,吃起來有沙沙的顆粒感覺,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著小曲漫長的遊行。蓮菜的脆香拌著鮮嫩豬肉的濃香加上金黃薑末的點綴,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鄉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親手縫製的棉襖棉褲裡。“太奶奶又給你寄來棉襖棉褲啦!”媽媽喊著。我蹦蹦跳跳地奔跑過去開啟包裹,裡面是一身嶄新的海軍藍棉襖棉褲。我抱在懷裡感覺軟軟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樸、甜甜、太陽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淚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記得每年暑假,媽媽都帶我去寶雞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溫暖的懷抱,親切的話語如陽光明媚,溫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張開雙臂,等著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給我量尺寸。“一紮、兩紮……”太奶奶自言自語的邊量邊說。在寒風蕭瑟、冷風刺骨的冬天,夥伴們都流著鼻子,縮著脖子,而我正因為有太奶奶親手縫製的棉襖棉褲,不僅早已溫暖了我的身體,更溫暖了我的心。

家鄉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築。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築還保留了過去年代的老縣衙、城隍廟風格。那裡有青磚碧瓦的古典式重閣樓房,古樸的大廳,撐著赤紅的柱子,一磚一瓦,蘊含著家鄉人的智慧和結晶。這些建築瀰漫著歷史的味道,文人的氣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鄉的味道醇香而溫馨,平凡而溫暖,古樸而雅緻,它沉澱著濃濃的鄉土味、融入著深深地情與思,令我沉醉,觸動我心。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開飯囉!”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餚,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誇著:“好吃,好吃,家鄉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裡的外公家帶來的。鮮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裡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麼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裡真的有家鄉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前的小菜園,不管什麼時候去,那裡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捲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裡,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裡的弟弟,“這是什麼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別嗎?”“怎麼沒區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是莧菜。”“那是什麼?”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麼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於沒有生活經驗的我完全戰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裡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特別地喜歡家鄉的菜。只要是家裡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裡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的眼神……

那裡是我的家鄉,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北方人大都有吃麵的習慣,和南方米飯相比,北方的麵食豐富多樣,煎炸烹煮無所不能。我出生在淮河以北,從小就喜歡各種麵食點心。現在的我也習慣了南方的飲食習慣,不過每每想起家鄉的牛肉板面還是想再回到老地方要上一碗牛肉板面外加兩瓣大蒜,多放辣椒,美滋滋的吃上一頓。

寒冷的北風迎面撲來,裹縮著身上的`大衣,一個人走在街道上,多遠處看到前面雲騰霧起,紅色的招牌白色的幾個大字“牛肉板面”。一個人,一碗麵,一頭蒜,成就了一頓美美的享受。

“老闆,來碗粗板面,多放辣椒再加頭蒜。”我進店找到靠近面鍋的位子坐下吆喊道。老闆:“好來,你坐好,馬上就來。”簡單的交流,無需修飾的禮貌,就這樣我坐在位子上,看旁邊的大師傅盡情的玩耍手裡的麵糰。

柔軟的麵糰在大師傅手裡聽話的樣子讓人折服,時短時長,時粗時細。在手指間滑過,騰空而起,細面而落。順手丟到了翻滾的開水中,面就像魚兒一樣在開水中盡情的暢遊,時而騰起,時而落下。這時再下幾片生菜葉,一塊將面撈起放進大海碗裡,澆上事先做好的滷子,一勺豌豆,二三辣椒,一撮牛肉丁,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板面就算做成了。等待已久的面終於要來到自己面前了。

蒜和辣椒早已備好,加上半勺辣椒,攪拌一番這就開吃了起來,一口下去就還想多次幾口。它不像德芙那樣讓你縱享絲滑,也不像雲南過橋米線那樣潔白晶瑩,但吃上去就愛不釋口,再配一掰蒜,那味道真叫一個美。喝上一口湯,頓時身上暖和和的,就如那二鍋頭一般,雖說少了二鍋頭的幹烈,卻也能讓你齒間留香,回味悠長。面吃完,湯喝乾,擦拭一下嘴角,付上幾塊錢,出了店,繼續行走在街上。

這時的太陽已經暖和了不少,風也沒有之前那麼冷,身上暖和了許多,離麵館越來越遠,時間已經回不到過去,卻早已成為了記憶。

如今已經身在南方,也早已習慣這裡的生活,但是心裡的那個小小的願望不知何時能再回到那座城市,路過那條街,走進那個店,吃上那碗麵。再享受一下家鄉的美味,看一下家鄉的景,見一下多年不見的老友。倆仨人一起吃著板面,闊談未來。

多次在夢裡回到家鄉,吃上了那碗爽口香辣的牛肉板面,老友幾人,你吹,我捧的情景。夾雜著外面街道上喧譁吵鬧的吆喝叫賣聲,一股大蒜的味道彌留在空氣中,翻滾的開水鍋前煙起霧散,頓時,夢中笑醒,卻淚溼枕邊。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我的家鄉坐落於浙江寧波的奉化。家鄉的美食很多,春夏秋冬,都有應季的蔬菜和水果。這美味之食,是無論如何都忘卻不了的。

春雨,靜靜地下著,雨後春筍也瘋狂地冒了出來。外公家附近有一片竹林,逢筍新鮮滑嫩之時,他總會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拿著大麻袋子,帶上三四個人,上山挖筍。

我有幸也跟外公一起上山挖過筍。我驚訝地發現有些冒出來的筍尖旁邊插著一小根樹枝,外公說這筍是不能挖的,要留著讓其長成竹子。淳樸的`村民十分自覺地遵守著這個不成文的約定。每次挖完一大袋筍回家,一下子吃不完,外公就會用一大缸子,將筍用土埋起來,要吃時便拿一些。

奉化最有名的是油燜筍。用新鮮筍,切塊,加上醬油、酒等調料,放到電飯煲裡煮。水快燒乾時再多加點油,燜一會兒,便好了。這當然是現代人偷懶的做法,那古老的傳統制法,實是沒見過了。

夏風,吹來了水蜜桃。我小姑婆是一個農民,她家田地裡種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每逢夏天,我都要去小姑婆家,說是走親戚,實則是去蹭水蜜桃吃的。

也見過小姑婆打理水蜜桃果樹。夏初,果實爭先恐後地長了出來,密密麻麻的,掛滿了枝頭。這時,便要剪去一些帶果實的枝條,只留下少部份最大、最飽滿、最好看的。看著一地剪下來的果子,我既心疼又納悶地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姑婆說:“如果不修剪果實,果樹的營養會被分散,樹上所有的果實都長不大,甚至會因為果實太多而壓斷樹枝。”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田裡的土豆、芋艿也都相繼成熟。想吃時,便去田裡挖一些。自家種的土豆和芋艿,特別是芋艿,跟菜場裡買來的口感相差甚遠。不管是蒸著吃,烤著吃,還是燉著吃,那都是絲滑軟糯,入口即化,讓人回味無窮。古人云: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

芋艿頭一般個很大,一次吃不完怎麼辦呢?吃多少就洗多少。要吃多少切下來後清洗,剩下的不洗,帶泥存放,這樣短時間就不會壞。

冬季,當萬物的葉子都脫落了,鮮紅的草莓卻活躍起來了。一個一個的,色澤鮮亮飽滿,甚是誘人。家鄉有大棚種的草莓,小時候常常在玩耍之際,偷偷地溜進草莓棚中,摘最大最紅的草莓吃。記得有一次被村民抓了個現行,心想這個回去得捱揍了,沒想到淳樸的村民還送了一籃子草莓到我家,內心感觸萬分……

現在,遠離家鄉在市區上學,時常想起家鄉那豐富多樣,美味無窮的食物。回想童年,回想家鄉的味道,甜蜜無比。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天朦朦亮,和著清脆的狗吠聲,好不愜意!

一大早,爸爸就到樓下開始洗漱了,衣服還是那麼地單薄,臉頰還是那麼地消瘦,臂膀卻依舊是我心目中的偉岸。

快過年了,家鄉的集市應該在凌晨就沸騰起來了吧!這不,爸爸雄厚溫和的嗓音喚起我對家鄉集市的記憶:樸素、清新、自然!爸爸給我戴上頭盔,叮囑我多穿幾件衣裳,然後就聽見發動摩托車的聲音……

來到集市,呀!人這麼多!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早餐店了。瞧!那熱氣騰騰的饅頭、豆漿、粉絲、白粥……老闆熟練地扳起一個個蒸夾,大的小的饅頭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乖巧地躺在暖窩裡。聽!“賣饅頭咯!菜餡的.肉餡的,鹹的甜的辣的……”“老闆,來碗豆漿,白粥外加鹹鴨蛋一隻。”“好嘞!豆漿白粥鹹鴨蛋來咯——”“這邊來份……”聲音此起彼伏。

挺著鼓鼓的肚皮,每個人都笑著湧入集市中。你瞧,一些七老八十的老爺爺一股的勁兒,他們擔著沉甸甸的籮筐擺在了路旁,蔬菜都沾著晶瑩的露珠,多麼新鮮。老爺爺們總會實打實地售賣他們的勞動產品,天然無公害。家鄉的集市是沒有限定性的攤位的,自由來自由走。水果攤,蔬菜類的估計時不時就會變成一家子。

爸爸走在我的前頭,我就這樣乖乖地跟在他的後頭。他不會去講價錢,賣家們好像很熟悉爸爸這位顧客,多出來的零頭總會被省略去。其實我很想問問爸爸,為什麼不去講講價,砍砍價,但我知道他會以沉默答覆我。我心裡也明白,一些東西不用言語,自在人心,這不是物質性的交情,而是無形的鄉間獨有的情誼。

快到中午了,集市上人不僅沒減少,反而更多了。這是每個集市都有的特點吧!很多人會在趕集者收攤之際,揀揀“便宜貨”。畢竟家總會喚起人們歸依感,為了早早回家吃頓飽飽的中飯,賣完貨物就很開心咯!鄉間的鄰人都是容易滿足的,各得其所地買賣,看似簡單現實難吶。但是,鄉間的集市永遠是純樸的!

我給爸爸戴上頭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穫品,悅耳的摩托引擎聲又響起來……

家鄉集市,爸爸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4

家鄉是一壺酒;家鄉是一杯茶;家鄉是一股清泉。我的家鄉在吉林通化,那裡有肅慎,東胡,穢貊族等先民的足跡;有風景宜人的松花江;有人民英雄——楊靖宇的烈士陵園。在我的家鄉有早在四五萬年到七萬年前的遠古人類。據文獻記載,吉林省在歷史上,除漢族外,主要有三大族系:肅慎,東胡,穢貊族。這些遠古人類在吉林大地上繁衍,生息,書寫了吉林的輝煌歷史。

美麗的松花江位於吉林,它風景秀麗,是個值得觀賞的好去處。松花江是黑龍江水系在我國境內最大的一級支流,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流域面積五十四點五六萬平方公里,有南北兩源,北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裡山中段南側,長達一千零八十九公里,南源第二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長八百餘公里,南北兩源於三叉河匯合後稱松花江,幹流長約八百六十七公里,由右岸注入黑龍江。東晉至南北朝時,上游稱速末水,下游稱難水。隋、唐時期,上游稱粟末水,下游稱那河。遼代,全河上下游均稱混同江、鴨子河。金代,上游稱宋瓦江,下游稱混同江。

元代,上、下游統稱為宋瓦江,自明朝宣德年間始名松花江。它的存在為早期生活在吉林的先民提供了有利條件。1939年2月18日我們的民族楊靖宇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犧牲,年僅35歲,楊靖宇死後,日軍剖開了他的遺體,想知道,在冰天雪地的林子中,是什麼支撐著他一直戰鬥。後來,發現裡面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和樹皮。我們可以這樣說;人民英雄楊靖宇永垂不朽。因為楊靖宇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有愛國的崇高精神,我們應向他致敬。家鄉是你永遠也品不完的。我愛我的家鄉——通化。因為它給予了我無限的愛,是它滋養我,讓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讓我成為一個有才華,有知識的人。家鄉是一壺酒,它會讓你去細細品味。

家鄉是一壺茶,它是你閒暇時休閒品。家鄉是一股清泉,它會在你心頭上源上一絲清甜。家鄉使你受益無窮!家鄉使你有了一顆樸實而善良的心!它給予了我關懷的力量!我愛家鄉吉林通化!

家鄉的味道作文15

我的家在安徽北部一小縣城,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小村莊,但是在我心目中它是不普通的,我愛它的一切同,包括它的味道!

春天萬物復甦,走在鄉間小路一股股麥草的清香,伴隨鳥兒歌唱,深吸一口氣,感覺真好!青草的味道!

最喜歡家鄉的秋天。秋天的景色是那麼地美。每當秋天一到,金黃的葉子漫天飛舞,地上也滿滿的是它們。輕輕地一腳踩上去,軟綿綿的,感覺奇妙極了。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野小徑上,看著遠遠的大豆地,一片金色,好像置身在金色的海洋裡,心情多愜意,人生就有多愜意。

秋天收穫的季節。果子大把大把的熟了,今天上東家敲幾顆棗,明天到西家摘幾個桔。剛把紅薯片塞到嘴裡,棗又嘩啦啦地落入口袋裡了。

呵呵,想到這裡,口水快要流出來了。這就是我的家鄉,這種味道如此甜蜜,這種甜蜜的味道,會永遠記在心頭!

離家多年的我,逐漸適應了他鄉的生活,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故鄉的眷戀。一個秋風蕭瑟的傍晚,我漫步於一條靜謐的`小巷,巷口小攤上的油炸臭豆腐勾起了對故鄉的思念。老家在蘇北睢寧,那裡沒有江南的繁華和喧囂,卻也有和臭豆腐一樣令人回味悠長的特色風味小吃——煎餅和老鹽豆。煎餅是睢寧人常備的乾糧,老鹽豆是家常的鹹菜,說來都不能算是小吃,那就權且稱之為“大吃”吧,不過確實是滿有特色的。睢寧人有句順口溜:“煎餅卷鹽豆,天天吃不夠。”這煎餅要是就著那老鹽豆吃,味道更是妙不可言了。

睢寧老鹽豆具有其他菜餚無法比擬的優點。它風味獨特,易保管,好收藏,一年四季都能吃,不變質。特別是剛拌好的“鮮鹽豆”,紅通通的,辣乎乎的,用新烙出的煎餅一卷,滿口生津,令人食慾大振。

鹽豆的製作,有其特殊的程式。每年立冬前後,睢寧城鄉的主婦們開始忙活“下鹽豆”。她們挑選上等黃豆為原料,放在鍋裡煮熟,趁熱裝入蒲包,放在暖熱的地方,用幹軟草蓋上、捂嚴實,使其發酵,焐到扯黏絲程度取出,拌上紅辣椒醬(舊時農家是用拐磨將乾紅辣椒配上水磨成辣椒醬;現如今,城裡人直接到加工椒醬的地方用機器加工好辣椒醬),加上鹽、大蔥、生薑等調料,再配上適量的鮮紅蘿蔔,用少許涼開水攪拌而成,拌好後即食,叫“鮮鹽豆”,晒乾後再食用,叫“幹鹽豆”。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辛稼軒辭的這兩句,說的是西晉時的張翰因見秋風起,思念起蘇州老家的蓴菜鱸魚羹,就決定棄官不做回家去了。我沒有張翰的灑脫,但總也該回故鄉看看了。不為別的,只為那回味悠長的煎餅和老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