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文化·傳承作文

作文5.67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傳承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化·傳承作文

文化·傳承作文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閃爍著智慧得光芒。我們有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孔子,有揭露黑暗、直面現實的屈原,有不屈不撓、頑強抗金的岳飛,有心繫天下、胸懷寬廣的毛澤東……我們還擁有文化寶典《尚書》、《中庸》、《論語》,擁有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四大發明,擁有蘇繡、湘繡、蜀繡、粵繡四大名繡,還擁有里長城,秦兵馬俑、北京故宮、黃山等雄偉壯觀的建築……漫步在經典鉅著的道路上,徜徉在中華文化的海洋中,我們無不為這些深刻的哲學理論和傳統遺產所折服,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感嘆道:“我驕傲我是華夏子孫中的一員,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富強而自豪!”

時間在延續,時代在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中國故步自封統治者還沉浸在往日的輝煌之中時,一些國家用大船利炮無情的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華民族在深重的苦難中拉開大幕。在與外強侵略的鬥爭中,一位位的豪情壯志的民族英雄紛紛誕生,一段段可歌可泣故事源遠流長。“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啊!”的岳飛,“經世自勵,廉潔奉公”的林則徐,“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的鄧世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班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這些人流芳百世,可謂自然!

中華自古就有“中國夢”,古老的民族如一株頑強的常青藤,歷經劫難,青蔥依舊。他從經歷的廢墟中從容站起,探索那一條不敗的“中國道路”。終於,又一代代偉人出現,使中國重又走上覆興的道路。現在的中國已不是當初落魄、任人宰割的小國家,她已從“灰姑娘”變成“公主”,它已把破舊的.衣服脫下,“文明禮儀”寫在身上。點點滴滴,都是一顆夢想、一種精神的作用。

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尤為重要。我作為一名國小生,積極參加學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蛋雕”社團,認真記憶著古代文人留下的經典詩文,我覺得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每個學生需要做到的!願中華傳統文化能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相伴在你我左右,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文化·傳承作文2

今天是天一校園藝術節,學校組織我們少年部觀看了一場由著名錫劇演員特意為我們展現的錫劇表演。

演員們共表演了《珍珠塔》、《雙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會》、《雙玉蟬》和《贈蟬》等錫劇中的經典傳統曲目選段。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歌舞,有形體,有對唱,有單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斷的表演獲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錫劇顧名思義,就跟無錫有著不解之緣。但我們大部分同學卻都是第一次欣賞錫劇。因此我們全程都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豎起耳朵,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

主持人告訴我們,錫劇是無錫的傳統戲種,距今已有百年發展歷史。它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深受無錫人民的喜愛。錫劇前稱灘簧,是江、浙一帶說唱藝術的一大支流,發端於古老的吳歌。現經國務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錫劇的角色和京劇一般,分生、旦、淨、末、醜,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現得較多。

這是一節別開生面的錫劇基礎普及課。深入淺出的講解加上臺上抒情優美、悅耳動聽的音樂,演員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向平時對傳統戲劇毫無接觸的`同學們展示了傳統藝術別樣的美。此次活動,使得錫劇走進了同學們心裡,讓錫劇更具象的傳播,讓錫劇這個地方戲有了更大的舞臺,有了更多的觀眾。

一臺表演,一堂戲曲,看似與學校課堂無關,但卻實實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學的課堂中。這臺節目不僅讓我飽了眼福,更讓我長了見識。錫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它,讓它能永遠地傳承下去。然而,現在我們小一輩對錫劇卻知之甚少。這一方面因為包括錫劇在內的戲劇那慢悠悠的唱腔與如今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傳統曲目缺乏時代感,感覺離我們生長的年代太久遠了,多聽兩遍估計就會使人興味索然。更達不到百聽不厭的地步。

因此錫劇要想作為中國文化得到傳承併發揚光大,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錫劇這一傳統地方劇種只有在我國傳統的基礎上固本納新、與時俱進,才能長遠發展下去,為人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與精神動力。這些包括錫劇在內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擁有更廣闊的前景。而不是隻能作為一個個冰冷的名詞被列在文化遺產名錄中。希望我們的後人也同樣有欣賞到這些藝術的眼福。

文化·傳承作文3

早在萬年前,華夏子孫就掌握了製陶的方法。萬年後,中國人民製陶的技藝越來越精湛,更是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精美陶器。

在去年的陶展上,我有幸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名陶。精簡佈置的會場,冷光照在陶器表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像是穿梭了萬千歲月,向我訴說往昔。不知不覺,便沉醉於這古香陶光中。

那是一個略帶金色的陶型花瓶,塗上了黑色的花紋,繪著一排排駱駝,一個揹著包袱的商人。黃沙漫漫,駝鈴清脆。他微眯著雙眼,是風沙迷了眼,還是駝鈴交織的樂聲使他心情愉悅,抑或是前行的遠方,是充滿希望的極樂淨土?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們只能看著陶出神,沉醉於聯想中的故事。

我彷彿看見巧手的匠人,將一捧黃陶土擺放在陶輪上,一點點塑造著陶的胚型。他的雙手厚實而又粗糙,長滿了細密的老繭,而他的眼神,嚴肅認真,熾熱真誠。他的雙手輕輕地撫摸著陶面,像是遇見久別的朋友,像是對待自己的'親孩子。終於,陶的胚型完全做好了,他將陶放入窯中,經高溫燒灼,陶永遠定型。最後,匠人捧起陶花瓶,上釉,塗上黑色花紋,繪上他的駱駝和人物。他的眼睛緊緊盯著,手細細地描畫著。他也沉醉了,沉醉在這創造的過程中。

我還觀賞了一個土黃色的陶碗,它的做工沒有那麼精細,可以明顯地看出碗口有些不齊,碗身有點扭曲,所繪的也不過像兒童畫一樣的魚兒。可是,這樣一個陶碗,它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由遠古的祖先們創造,這使它的一切都讓人讚歎不已。它用自己脆弱的身體,告訴我們先輩們的智慧,將萬年前的資訊傳達給今人。人們指著它歪斜的身體,都笑道:“陶‘醉’了!”

觀賞過古人制的陶器,再看看今人的作品。著名的宜興紫砂陶壺,據介紹,用它泡茶可使茶香更為濃郁,久而久之,陶壺也會染上茶香,因而被冠為茶具代表。

雲南建水陶,陶製光滑細膩,雕刻著花鳥竹林,給人以無限的視覺享受和文學薰陶。還有重慶的榮昌陶,裝飾樸素大方,體型小巧,既實用,又美觀。

漫步於陶展中,我彷彿看見時間的光,互相映照,互相交匯,它們都綿延到了更遠的地方。而陶器默默地講述著光陰的故事,不覺間,陶醉了,陶醉了……

文化·傳承作文4

清晨,紫紅色的雲霞充滿著整片天空,其中還有一輪血似的夕陽,如此暖意的畫面顯現出“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溫馨與從容之感,暖得讓人沉醉,暖得讓人迷戀。伴著如此美麗的景色,我們哼著小曲,邁著愉快的步伐,一覽了漢灶村的婺州窯和文化大禮堂。

我們來到了婺州窯,欣賞了陶瓷的魅力。我們先聽了工作人員的講座,初步瞭解了婺州窯。之後,我們便開始參觀婺州窯的陶瓷,這一些陶瓷可真精緻,一個個光滑剔透、造型生動逼真。你看,這個陶瓷如同一隻老虎,瞪著大眼睛,張著大嘴巴,彷彿是要把旁邊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個陶瓷是關羽的樣子,一手持青龍斬月刀,一手撫著長鬍子,十分的威風。每一個都栩栩如生。

參觀完了婺州窯,我們又踏著一條路旁滿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漢灶文化大禮堂進軍。一陣微風拂過,風中含著的露水,一下子全撲在我的`臉上,彷彿是給我的見面禮。

到了文化大禮堂,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黑板報,黑板報上貼了許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張張慈愛的臉微笑著看著我們,像是在給我們的祝福。走進大廳我們便看見了一張標牌,上面寫了“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與我們王校長常說的“存暖心,做暖事,說暖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們做一個溫暖的好人。接著我便看見了《新二十四孝圖》,上面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告訴我們該如何孝順父母。我現在認為以前和父母發脾氣很不應該,現在想起來十分後悔。

看完這些後,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的會議室,聽了講解阿姨的介紹,原來別看這裡白天那麼安靜,晚上可十分熱鬧了!大家在廣場上跳舞、看電視、聊天、下棋,樣樣都有。在文化大禮堂裡還會組織一些免費的活動課,讓老人們參加豐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們做西式蛋糕,教老人們認字,學習各種本領等等。聽完後,我們又看了牆上的名言,許多都對我們人生有著巨大的意義。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句話對我觸動頗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見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會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去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對強敵,是不會有所畏懼的,他會義無反顧地去迎接挑戰。

下午夕陽的餘暉給大地染上了一層金色,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次參觀婺州窯和文化大禮堂的旅行快要結束了,我們滿載而歸,帶著學到的知識和快樂的心情,踏上歸途。

文化·傳承作文5

屋簷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釐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製,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麼蒸鹹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著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後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後,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裡,準備下鍋。一隻佈滿皺紋的手和一隻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裡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製作著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嚐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在當今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都在物質上不斷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斷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時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們又會停下來思考那份對於文化的紀念嗎?不,不會。然而,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手藝都是因為沒有人傳承而在現在已斷絕了,我們不能讓歷史成為歷史,要讓他們成為未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隨時接受著古老文化的薰陶,讓這種傳承成為永遠,這樣,在中國的標點上,就只有分號,沒有句號。

我想,如此的文化傳承,勢必會為中國擁有美好的遠景藍圖。

粽葉飄香,傳之千里。

文化·傳承作文6

從古至今,中國在不斷的變化而時代隨之推動發展。我們的國家從貧窮走向小康。從落後走向強盛。經歷了太多太多,凡事有利必有弊,所以在發展的同時,它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讓中國人對於利益權勢更加看重,而唯一不變的是流傳傳程至今的孝道。

孝之一字——表現的是兒女們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它是每一箇中國人所應該擁有的品質。在古時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遠古帝王——舜,作為五帝之一。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母親恭順,對弟弟妹妹慈愛,他的孝舉感動了天帝。所以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堯帝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堯帝決定選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之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由此可見舜不僅有才幹,而且還是個大孝子。從此人們就把“孝親敬老”視為最崇高的美德,也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可見“孝”是自遠古就沿襲流傳下來的,並時代相襲、貫穿百代。即使是和現代社會相距千年的封建社會,“孝”也是被人們所傳頌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長輩的人才是有思想有品格正直的人。義大利的亞米契斯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這句話對我來說有影響很大,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讓愛並呵護自己十幾甚至二十幾年的母親傷心那麼他不會配成為一個真正人,它只是一個行屍走肉,只會破壞並且傷害他人感情的高階動物。由此可見在當今社會“孝”也是尤為重要的'。

如今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國青年,作為一個正直的高中生,也同樣作為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我們更應該堅守孝道,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傳承獻上我們自己的一份力,因為“孝”從來不會過時。

“孝”傳承至今有著它永不落下的原因就是有著人間有三大真情之一的美稱,也是因為孝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孝道永遠不會落下。

文化·傳承作文7

同學們是不是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裡面所收的詞條和詞語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為何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積澱了海量的`具有民族特點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大家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論語》,大家知道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大家掌握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大家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大家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大家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大家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大家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大家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閱讀《三國》《水滸》,大家感受著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大家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國內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瞭解啥是正確,啥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啥是忘我,啥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身,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常識,你是不是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不是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不是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不是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致敬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健全你自身;走進經典吧!致敬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大家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吧!致敬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健全自我。

文化·傳承作文8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佔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是什麼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著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著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些血統與傳統,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國小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並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皇帝”,凡事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文化·傳承作文9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它彰顯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向心力。

中華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兒時我們讀唐詩,誦詩歌。不知不覺間,文化已悄然來到身邊。當遇到挫折磨難時,我們會吟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和朋友分別時,我們會想起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面對一輪明月,我們會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的我們卻將這傳統的文化拋之,棄之。打字代替書寫,歌唱代替朗誦。且不說,熟讀古文經書,就連人們日常的書法都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我們是否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我們是榮耀的,發揚光大傳統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亦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用奢侈掩蓋自己丑陋的內心,在華麗的外表下,做著不合實際的行為。最近,電視臺多出選秀節目,茫茫人海中,獲得好評的也只會是鳳毛麟角。也許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不讓人才淹沒,只不過方式用錯了,傳統的中華文化需要正氣、大方。而有一些電視臺卻推出《漢字英雄》等節目,通過觀看選手的變現,不難看出,中國人的漢字水平在降低。漢字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怎能讓我們的語言喪失。這無疑是為我們敲響警鐘,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去延伸,去實現它的價值,去領略文化的美。

文化的含義就是要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需要延伸,歷史有文化,將來也必將有文化。看蘇武牧羊,告訴我們要講誠信;品茶道,體會人生的經歷;聽唐玄宗與楊貴妃創作的《霓裳羽衣曲》,感受唐朝繁榮盛華。

面對文化並非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確理解歷史文化,不要被他人所述而迷惑,要親自去考察、驗證,好比黃巨集演的小品《穿越》一樣,不可將歷史顛倒,誤會他人,為了自己的祖孫後代,正確瞭解歷史,我們應多做多查,多學習。

文化深刻體現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命力,是民族生存發展、國家繁榮興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一個國家不可能強盛,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讓我們把“文化”的火炬傳遞下去,讓“文化”之火永不熄滅。

文化·傳承作文10

金秋十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清早,同學們乘著大巴,一路上灑下我們的歡歌笑語。很快,我們便來到了大足的寶頂山,這裡雲霧繚繞,風景優美。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穿上統一的漢服,迫不及待地來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門旁。只見寬闊的廣場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排具有古典氣息的石書桌,上面放著筆、墨、紙和《弟子規》,廣場正前方還掛著兩幅孔子的畫像。我們莊重而嚴肅地站在石桌前,仔細地聽著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尊師重道,同學們虔誠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禮,還恭敬地寫了一個“人”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人”的筆畫含義,一撇代表學問,一捺代表品德,大家還一齊朗誦了《弟子規》。最後老師在我們的眉心點上一顆硃砂,這個儀式代表老師已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

通過學習儒家文化,拜孔子,讓我們知道了從國小要會禮儀,學會感恩,還教育了我們如何做人、做學問,如何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

隨後,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地下層。在那裡我們學會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讓我們知道了茶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午飯後,我們來到大足石刻。這裡石窟有75處,造像多達5萬多尊,這些石刻以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而著稱,它是世界石窟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部偉大的石窟“連環畫”。其中“千手觀音”石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觀音”高7.7米,刻於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鍍滿了金箔,金光閃閃,被譽為“天下奇觀”,千手觀音共有1007隻手,手裡拿著120件法器,每隻手中心均有一個法眼,像在視察人間疾苦,這些佛手無一雷同,千姿百態地分佈在佛身四周,像孔雀開屏一樣美麗。

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石刻全部由山體直接開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個缺乏現代科技的時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的非凡技藝。

隨後,我們又進行了寫生活動和參觀了石刻博物館。

通過這次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弘揚並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

文化·傳承作文11

“家風”是什麼意思呢?說實話,我並不十分清楚,所以特意查了一下“家風”的含義——原來,“家風”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的理解是:家風就是每一個家庭把原來他們的好習慣、好思想一代一代往下傳。

“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的思想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說過。所以,我見了長輩和老師,都會有禮貌的問聲好;坐公交車的時候,也會向司機叔叔、阿姨問好;就是和媽媽在路邊買菜買水果後,也會和小販叔叔或者阿姨說聲再見。更不要說在家裡了,我有好吃的也會忍著肚子裡的饞蟲,先讓爸爸媽媽吃。當然,爸爸媽媽很少捨得吃我的.好吃的。

在我的家裡,媽媽經常通過給我講故事的形式,告訴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做人要誠實。”記得媽媽給我講過一個“貝貝熊叢書”裡的《實話實說》: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不小心打壞了家裡的檯燈,還向媽媽撒了謊,最後他們認識到錯誤。講完這個故事,媽媽就對我說,每個人都有可能做錯事,包括小朋友,做了錯事及時承認並努力彌補和糾正,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不能撒謊。如果撒謊,別人對你的信任就會像故事裡面的花瓶一樣,被打碎了,就很難粘起來了。

爸爸媽媽還經常給我說,和別的小朋友相處,要大度,不要斤斤計較,能讓別人的就讓別人,吃點虧不是壞事。可是我做的並不好,我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有時候愛和小朋友較真。有一次,班裡有個同學,課間玩耍的時候故意把我擠到桌子角上,把我疼壞了,我一生氣,又把他擠到了別的桌角上。就這樣,我們發生了爭執,不歡而散。回到家後,我把這件事情給爸爸媽媽說了,媽媽說:“小朋友鬧著玩,你不必當真。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你笑笑走開就算了,不要斤斤計較,大度一點。有句話叫做‘吃虧是福’。”我以後要注意,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努力做到不斤斤計較,和同學們和睦相處。

“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吃虧是福、謙虛禮讓”這些都是好的家風。我想,我們的社會就像一片大森林,每個家庭就像裡面的一棵棵樹,好家風就是給這些樹澆水、施肥、送來陽光,慢慢的這些樹就會變得很旺盛。如果每棵樹都茁長成長,那整片森林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文化·傳承作文12

二千多年間,中國人養成了一種社會風尚,形成了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過去中國人的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開拓,皆賴於此。這種精神,一為向上之心強,一為相與之情厚。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相與之情深厚。“兩彈元勳”鄧稼先,“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的錢學森,他以過人的膽魄,讓新中國發出最強音!鑄就“五載兩彈成,千秋功,萬古績。丹心照日月,憑軒向高峰”的壯美詩篇。榮獲20xx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因為有了他們的加入,中國才逐步成為今天的軍事大國。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無怨無悔的給予,不求回報。

自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都可以感受到的是,從溫飽邁向小康,生活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了。但同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市場經濟和文化多元化,人人都向“錢”看。怎樣傳承中華文化已成為我們現如今面臨的新課題。“哈韓族”“哈日族”,愚人節、情人節、聖誕節搶先過,對李敏鎬、灌籃高手如家數珍,信手拈來;而問他們“王孟組合”“唐宋八大家”卻支吾半天都說不上來。我們該怎麼做?以往的向上之心,曾經的相與之情與我們漸行漸遠。

二十一世紀,人類第三次站在了世紀的起跑線上,未來的中國面臨嚴重的挑戰,迎接跨世紀的挑戰,關鍵在於人的素質。試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接班人連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說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認為,雖然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千萬不能迷失和放縱自己。現如今生活好了,人民安居樂業了。我們更應該飲水思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於世界的科學技術,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和弘揚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文化·傳承作文13

曾幾何時,我們的青春已悄然被強大的科技所佔據;筆和紙變為了螢幕上閃爍的游標,對面的暢談變為了自己對著一臺冰冷的機器,有說有笑;旅遊的快樂變為了摁下快門的瞬間,或許沒有那封家書,那份文化的傳承的話,我的青春也是一樣的吧?

風,搖動風鈴,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夜幕降臨!點上一盞煤油燈,戴上老花鏡,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打發黃的紙張,讀著讀著,竟有淚花浮現。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家書,它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但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平日裡不苟言笑的外公流下眼淚。

許多年過去,一日,我竟意外收到外公寫來的信,心中十分感動,急忙回了簡訊表示感謝,但不料幾日後外公打來電話問我怎麼不回信?我很詫異,回了啊,那幾條簡訊就是,不料,他竟長嘆一聲,不久竟病倒了。

心中掛念著外公,更是害怕陪伴多年的外公就此離世,因為那是一種無法承受的痛楚,但那封家書無疑給了我一種慰藉,淡淡的墨香,淺淺的墨痕,熟悉的字型之間彷彿又浮現出外公飽經風霜的面孔來,信上的黑白字,平滑的紙張,信中的“勤、勉”二字讓我耳邊迴盪起了外公的諄諄教誨,家書,或許是親人只見的牽掛吧,但那一聲長嘆——突然我意識到了什麼,外公嘆的是人們,是我對於文化的漠視與冷淡吧?他將這份沉甸甸的傳承遞給我,我卻沒有接住哪!它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只留下了遺憾。

也許是想彌補我的過錯,我的青春也因此而改變,自發地遠離了網路,而是捧起一部《春秋》,一部《史記》,開始接受這文化的傳承,漸漸的,我明晰了牛角掛書的.背後李密的勤奮,逃離不言,下自成蹊的背後李廣的真誠,洛陽紙貴,一字千金的背後經典的流傳;開始瞭解文化發展到今日的不易,同情它所受到過的傷痛,正是因為有人不重視這份文化,才會丟失莫高窟的珍寶,才會失去端午節,直到最後,國將不國,或許唯有我們痛定思痛,鄭重接過,並保護這文化的傳承,才是對我們祖國最好的回報。

我的青春因這份厚重的文化而改變,不是理性的理解,而是感性的認識,不是遊戲中刀光劍影,而是歷史長河的深邃沉重,文化!是文化讓青春無悔,讓青春璀璨!

文化·傳承作文14

週末,至善教育舉行了一次以傳承紅色文化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地點是在資興的百灶居紅色教育基地。

一大清早,我和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坐著大巴車來到目的地。下了車,我們紛紛換上了紅軍服,繫上小皮帶,個個都神氣十足的樣子,看起來像極了真正的小紅軍。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今天的第一個活動專案:毛毛蟲賽跑。開始我們組的組員不以為然,老是一次次地輸掉比賽,後來終於意識到了比賽的重要性,於是都開始發力。我也在心裡暗暗給自己鼓勁,最後累得滿頭大汗總算是打平了。比賽結束後,大家開始跟著老師學唱紅歌,個個認真地唱著,激情滿滿,氣勢如虹。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鬼子”的環節。遊戲開始後,我們高喊著:“衝啊!衝啊!”幾顆手榴彈同時飛了出去,在敵軍中間炸開了花,戰場上硝煙四起,濃煙滾滾,我趁機瞄準目標抬手就是一槍,砰!砰!砰!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幾個“鬼子”。我們扛上步槍,衝向“鬼子”的營地一起俘虜了剩下的敵人,把他們帶到了長官面前,接著便是一片歡呼聲“我們勝利了!勝利了!”結束後,長官領導我們舉起右手,莊嚴地開始宣誓:“我宣誓!重走長征路,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切行動聽黨指揮!”此時我的心中油然而出一種信念: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中餐是體驗民族文化---長桌宴。當地老百姓為我們這次參加活動的兩百多人準備了好幾條長長的桌子,桌上擺滿了豐盛至極的`美味佳餚,大家吃得可歡了。飯後我們轉移到隔壁的大廳進行了才藝展示,我踴躍報名上臺表演,並展示了自己最擅長的“朗誦”節目。因為這次準備得不是特別充分,所以感覺不盡人意,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表現得更好。下午還進行了許多特別好玩的專案:滑索道、拔河、齊步走等等。滑索道是我一直很期待的專案,因為通過它讓我戰勝了恐懼,使我變得更加地勇敢。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不知不覺就到了返程的時刻,我們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坐上了回家的大巴。直到現在我還一直沉浸在這次有趣的活動中,久久不能忘懷。

文化·傳承作文15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有知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傳統,被稱為“禮儀之邦”。古中國的文化傳承,對人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崇尚“禮、樂、射、御、書、數”全面發展,其中尤以“禮”為先。孔子云:“不知禮,無以立也。”可見古人將“禮”看作個人修養的基礎。

在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智慧中,將“禮”看作整個文明發展進步的基石。

“禮”在古代規範著人的行為,深含著古人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對己的期望和寬容。《左傳》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又有言:“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古人將“禮”看作天地最基本規律的體現。

現代人所理解的“社會文明禮貌行為”只是“禮”最根本態度的表層演繹。“禮儀”在傳統文化中包含並遠遠超越了“禮節”這個表層的內容,蘊含了上古先輩們對自然、對人文深刻的理解和實踐。

培根曾說過:“讀史以明智”;牛頓也曾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社會進步,首先是文化的進步,文化的進步,首先是優秀的傳承。中國文化輝煌燦爛,“禮”文化巨匠層出不窮,各流派傳承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經典鉅著浩如煙海。作為新一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有責任、有使命認真學習、積極傳承“禮”文化精髓。

讓我們輕輕翻開歷史沉重的`書頁,輕輕拂去她表面腐朽的浮塵,踏上承載文明的文字階梯,步入聖賢的智慧殿堂。當東方沉睡的巨人正在甦醒,我們在吶喊,急需民族靈魂的甦醒。而“禮”文化,是我中華民族魂的根本。

我們急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人我為一”的理想理念的澆灌,也急需“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民族自信。當我們心中擁有文化的信仰,人和人之間會充滿理解和關懷,不再有公交讓座的糾結,也不再有見義勇為的尷尬,溫良敦厚、謙恭有禮、孝義為先自然而然會成為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禮節”的社會表象自然而然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觀。只有這樣,社會文明才能從靈魂層面得到真正的進步。

我們少先隊員應當行動起來,認真學習和傳承“禮”文化,從小做起,修養自身,為祖國的文明進步,為東方巨人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