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傳承的作文

作文1.5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的作文

傳承的作文1

“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千載煙雲,碧海蒼梧常有,而不變的是那份堅守,故而有這麼一段源遠流長,故而有這麼一段蕩氣迴腸。而吾輩須懷著這份匠心,再添一筆心上燈花。

六千年,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雖經歷了諸多分合,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和永續性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所獨有的。這種強大的生命力便是文化的堅守所給予的。不論是農耕還是遊牧,石器抑或青銅,中華文化卻從未為外力所中斷。因為它有著最忠誠的信徒與騎士――大國工匠。

所謂大國工匠,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裡溯洄。我看見他們靜坐於故宮的紅牆旁,修補著殘缺;我看見他們踏遍神州大地,只為追尋古老的痕跡;我看見他們堅守在莫高窟,將自己獻予那一場飛天的神話。他們是一種「遺民」,永遠固執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讓你覺得許多事情值得深思。

何以為遺民?正是由於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因為當代人的不重視甚至於胡作非為,恰似大火燒天的燒去了。我身邊的,是燒剩下的,東一處、西一處……大眾往往只用雙眼見證這餘燼覆蓋的繁華,卻只有少數人,用自己畢生的力量,去尋回那一場盛世。

誠如林清玄之言:“人應該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沒有傳統,就沒有。

文明,若無文明,何談發展?文化底蘊毀掉了,國家發展得再快,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故而吾輩還須接過前人火炬,踐行這份匠心精神,讓中華文化永不衰敗。

踐行這份匠心,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亦不是一項內心觀照的意識活動,它需要我們用具體的行動來落實。首先,須立足於傳統美德,為其注入時代精神,使其煥發生機。其次,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故而還需你我固執而沉默地慢慢地走,勿要倉促掠過這萬千星輝。一如是言:“此身時去時還,跨清風渡水,唯明月仍在天。”踐行這份匠心,從無止期,然走過千山萬水,唯有匠心仍熠熠生輝。

六千年,彷彿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唯有匠心,如一川銀河貫穿始終。而今正是吾輩須懷著這份匠心,再為中華文化添一筆絢爛生花。

傳承的作文2

我們中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有不同的風俗。有各自傳統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蒙古的那達慕大會,我的這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的節日。

我家鄉的元宵節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記得去年我就沒有和家人一起好好地過元宵節。我們那每逢過節總是要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麼粗,而且這一柱香非常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真要騰空而起,那可就是“神龍盤玉柱”了。點完香之後,我們要坐在一起吃湯圓,大大的湯圓浮在碗上,猶如一顆顆白色的珍珠,讓人看了不禁產生喜愛之情,都有點兒捨不得吃了,但是不可以,每逢元宵節都必須吃湯圓,那代表團團圓圓呢!我家鄉的清明節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清明節要掃墓,但自從我姥爺離世之後,我瞭解了,我清楚了,我明白了。每一次過清明節的時候,心裡感覺很淒涼,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落上行人慾斷魂”。本來家人是不讓女孩子掃墓的,但在我跟家人的再三請求下,家人同意了。跪在姥爺的墳前,一陣陣哭聲哭得我欲斷心腸。清明節是淒涼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每年的節日我國的最快樂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過端午可以吃到我最愛吃的。無比美味的稜角粽子。墨綠的葉子一剝開,就顯現出白白的'糯米和香甜的蜜棗,看起來都能讓人流出一臉盆口水來,真是好吃極了。聽說別的地方還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吃雄黃酒,吃十二紅的風俗呢!我家鄉的中秋節我們過中秋可熱鬧了,白天一般不咋紅火,但一到了晚上,那個場面呦!首先,我們是搬一張桌子,然後擺上月餅和各種各樣的水果,擺放在月亮底下,點上香,等到一炷香燃盡了,那些誘人的水果就可以進肚了,那才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呢!一下吃個夠,真香。在我飽餐之後,就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裡賞月了,看著又圓又大的月亮,真美!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例如母親節,父親節,春節,兒童節,婦女節等的節日,他們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好好地來維護,但是現在,我們中國人自己已經沒有大多數喜歡過西方的聖誕節,愚人節等的節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思想,讓我們傳承傳統文化吧!

傳承的作文3

那時我七年級,她九年級。整個聲部裡只有她一個九年級的,當首席,但我不太喜歡她,不像同級樂團裡的別人,把她當作偶像。

原因有二:其一:不認真排練,合排常常睡著,還靠著琴桿打哈欠,好在有演奏任務時她能像兔子一樣從凳子上“騰”地坐起,好似睡著時耳朵始終是醒的;其二:排練遲到,無論多重要的排練,她總要在五點左右拖著書包滿頭大汗走進早已安靜下來的排練廳,或是在中阮柳琴與打擊樂S010中間衝進來,或是在老師訓話訓得興起時在門口冷不丁喊一聲“報告!”其它種種令我恨她到咬牙切齒,彷彿大我們幾歲,就可以排練又遲到又睡覺,又批評老師。這樣的人怎麼能當樂團首席呢?於是與她暗暗較上了勁,天天多加了幾小時的練習。

那時七年級的教室在操場的這一邊,九年級在那一邊,平時課間也都碰不上面,於是對九年級所知甚少,她也不常與我抱怨學業上的事,使我直到九年級才設身處地地明白了她的苦衷。

九年級了,我如願以償地接替了她的位子。然而一天的繁重學業與長跑使我在排練時眼皮打架。常常地,我因貪圖靠在琴桿上再閉幾秒鐘眼,而誤了好幾個小節的演奏。回想那時與睏意對抗,即使閉上雙眼肌肉也時常緊張準備著的她,我突然有了向她學習動力,於是強打精神,像那時的她一樣強撐著奏完一曲又一曲。月考完,下課時間拖到了下午五點,沒吃飯集中早已迷離的眼神,像那時的刀子一樣強撐著奏完一曲又一曲。月考完,下課時間拖到五點,沒吃飯,我也和她一樣用最快速度穿過操場,儘早到位,一直練到晚上七點,我捂著發疼的肚子,明白了她那時的不易。但作為樂團的一員,我和那時的她一樣空著肚子一天又一天的堅持。

上了九年級,我才明白了做到她的.那種程度是多麼的不易,堅持下來的她又是那麼的偉大。有時候排練、結束、揹著琴回家時,也總聽到八年級的學妹留在排練室練琴,彷彿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在心中默唸“加油!你一定能行!”

願我畢業之後,還會有人,有樂團的後輩能在忙碌的九年級也可以盡力做到最好,像我,像我的學姐,將這樣的拼搏傳承下去。

傳承的作文4

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歲月的淘洗,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瑰寶,而家風正是這一瑰寶的重要體現。

俗話說得好:“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由此可見,家風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們家就有孝道,勤儉,誠信等幾個主要家規。

孝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百善孝為先"這種說法,告訴我們要孝順和尊敬父母,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恩負義。我的父親沒有用語言教育我什麼是“孝”,而是用行動使我感受到了它的含義。他讓我明白了:在飯桌上長輩沒有動筷晚輩就不能先動;長輩說話時,晚輩不能插嘴;長輩幹活,晚輩要搶著幹……正是受父母的薰陶和家風的約束,讓我在今後的日子裡懂得了尊老愛幼,孝敬長輩。

勤儉。每次有客人來我們家裡做客都會誇我們家乾淨整潔,而這整潔的背後是我勤勞的媽媽付出的汗水。每天我都能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一會兒去刷碗,一會兒洗衣服,一會兒又掃起了地。當然媽媽不僅勤勞還很節儉:吃不完的飯菜,她留著下一頓吃,直到吃完為止。她還會把姐姐小了的衣服給我穿。有一次我的虛榮心作祟,拒絕穿姐姐的舊衣服,媽媽安慰我說:“你想想這衣服也挺新,扔了怪可惜嘞,再說現在還有好多人穿不上衣服哩,你說是不是?而且我們的家風就是節儉,只有利用好這不起眼的東西,我們才能用節儉下來的`錢給你買新衣服,你說對不對?”我才恍然大悟。從那之後我也變得勤勞節儉了起來,懂得了珍惜和節儉。

誠信。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啊,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那他還可以做什麼呢?

記得那是一個北風呼嘯的冬日,父親早已答應給我買心儀的玩具,就是一個精美的水晶球,可以發出五彩繽紛的亮光,也可以唱一首動聽的音樂,令兒時的我愛慕不已。但那家店離我家實在太遠了,再加上下雪天道路滑的原因,媽媽就哄騙我說改日再買。我正在苦惱之際,父親斬釘截鐵地說:"不行,就今天去買,答應孩子的事,怎麼能不做呢?"然後,父親便冒著大雪給我買來了水晶球。我高興得不得了,父親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以後做個言而有信,信守承諾的人有著直接的關係。

家風的印記會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裡伴我成長,希望家家戶戶良好的家風薪火永不滅!

傳承的作文5

巍峨峻拔的仁川山,已屹立數千年,潺潺的好溪水,已流淌於世間數萬年。仁川巍巍,溪水潺潺,賦予代代磐安兒女剛柔兼備的性格造就磐安人務實勤勞敢為人先的氣魄,仁川山的腳下一代一代的流傳著耕讀傳家艱苦創業的壯美詩篇,仁川好溪兩岸展現多少絢爛獨特的風情山水畫卷……而這恰恰孕育了神祕離奇的火上飛舞一一練火。

據《宋史》記載,北宋天聖年間,永康胡庫人胡則官至兵部侍郎,為官清廉,造福百姓。胡則死後,百姓懷其德,在方巖立廟祭祀,尊稱為“胡公大帝”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七,都要舉行隆重的煉火儀式。從此,煉火這項民間藝術從未間斷過。

在我們的家鄉磐安——煉火活動更是熱火朝天。在農曆八月十七日的晚上8點半左右煉火的先鋒號又響徹雲霄了,此時此刻,鑼鼓嗩吶驚天動地。十幾個勇士赤膊赤腳僅穿一條短褲,行走在通紅的炭火上。他們手持鋼叉,高聲呼號,勇敢奮進,煉火的場面真是驚心動魄呀。一個個烈火的勇士要提前3天吃素,沐浴更衣且夫妻不能同房。只有這樣才能衝上神祕而又離奇的煉火戰場。焰火表演有5個階段構成,分別是定方位,燒火、試火、踩火和謝火,定位必須得是平坦的泥地,而且必須足夠空曠,選定地點後,村民們就會往裡堆放各家各戶捐助的乾柴和木炭,踩火是整個表演最驚心動魄的部分。勇士們能表演出“十字插花”、“雙龍出水”等高難度的動作。表演時煉火的勇士,疾步如飛,炭火四濺,人光沖天,所以練火又稱“火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烈火勇士進火潭時,四周鑼鼓齊鳴,觀眾紛紛吶喊助威,全場陣型的氣氛非常熱烈,在練火結束後還要舉行最後的程式一一謝火,一是要感謝火給人們帶來的文明,二是要感謝那些不怕危險的勇士,因為烈火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只為留住故鄉民族風俗的記憶。

這就是神祕離奇的火上飛舞一一練火。在這世界文明越來越科技化的時代,鄉土的記憶越來越被人們淡忘了。我是小小接班人,我想請所有的人都去迴歸大自然,去體驗一下遠古時代的氣息。讓那濃濃的民族風情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磐安人民吧;讓磐安的煉火之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吧;讓那濃濃的民族風情伴隨著時光永記在人們的心中。傳承磐安的煉火之精神,人人有責;繼承磐安堅強勇敢執著的煉火之精神,人人有責;讓磐安的山更青、水更秀、人更美,人人有責。

傳承的作文6

傳承兩個字代表了很多,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帶著人們的期盼著美好的未來,作為新生代的人們,身上揹負的責任也更重了。

傳承是什麼,我覺得就是一份責任感和對於一件事情的堅持,我們對於一件事情擁有使命感一樣的去完成它,也是時間沉澱下來的寶藏。

偶爾無聊的時候開啟社交軟體,都會看到一些什麼非文化遺產的視訊,每每看到都是以為年過半百的老人家在堅守著非遺文化,要不然就是有的年輕一代的人員也選擇了傳承這個文化,但是視訊的後頭的結局要不然就是沒有人想去傳承,暗淡和擔心收尾,要不然就是留下傳承的人們沒有穩定的'收入對於正常的生活都是一個問題,不由得引發我們的一個思考,究竟要以哪種形勢下去平衡才能讓我們擁有更好的傳承結果呢?

前幾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記錄篇火了,讓我們看到原來通過一些儀器或者智慧我們是可以看到了悠久的文化,文物也是在幽幽地講述著他的歷史文化,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面,剛開始好奇心驅使看一下原來是在故宮上班是這樣的,後面發現其實背後也有著很多堅持和堅守,也有一些非遺都沒有人願意去學,隨著社會的發展速度,什麼事情大家都要求效率,要求效果最好能立竿見影,所以大家相對老一輩也就更不願意去吃那種長久才能出來結果的事情,後面這個節目火了之後,報名去故宮的人數增多,也讓我們逐漸的關注到原來只要找對方法,有了傳播的途徑,大家對於事情關注過後是會有好的效果的,傳承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傳承是先人有過的路我們沿著這條路繼續走,順便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或許這邊小路一開始平平無奇,我們也在懷疑,後面走著走著可能是曲徑通幽路,也有可能是沙漠裡面開出來最燦爛的花。

隨著時間的洪流走過,小的傳承是尊老愛幼和孝敬家人,勤儉節約等,大到中國的影響力在世界上逐漸增強我們身上傳承的就是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每次看閱兵的時候就真的特別有自豪感,這就是我親愛的祖國啊,但是我們也要銘記歷史,是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才帶來我們的和平安寧,國家的強大和國泰民安才是我們因為感謝的。

傳承的作文7

自炎黃至明清,幾千年來以農為本,重視飲食,“民以食為天”便是寫照。中華民族無論是對於飲食的重視還是對食物的虔誠,皆是世界上鮮有民族能夠比擬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無不顯示出中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傳承。

在超市的肉類櫃架上,你可以看到通脊肉,後腿肉,前腿肉,五花肉,前肘,後肘……如果再換一個櫃架,你又會發現牛肚,牛腩,牛小排,牛脊,牛腿……這時你會不禁讚歎:能把一頭豬,一頭牛劃分的'這麼有學問,這麼有水平,這麼講究,這可真不簡單!

何止是不簡單!

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承悠久,從新石器時代有了石磨後,便有了麵食的食用;再後至周朝,人們已經掌握了肉食的烹飪技巧;從春秋戰國到秦王統六合,現中國的四大菜系――魯菜,蘇菜,粵菜,川菜也已相繼形成。可以說,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的天賦絕對是冠絕古今的。

“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無與倫比地維持社會平衡,長期養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確,對於生產力低下,卻擁有著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古中國來說,飲食一直是個問題。於是人們想方設法地令食材物盡其用,儘可能地讓最少的食物養活更多的人口。但中國的人們會通過創新來改善生活:同樣都是吃,為什麼不吃得美味點呢?於是便形成了美食文化,繼而傳承至今。

然而,中國幾千年悠久的美食文化,傳承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美味,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在苦中作樂、大膽創新、渴望美好的民族精神。如果不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在飢餓中渴望溫飽與美味並存,不是他們的大膽創新、化腐朽為神奇,是怎麼可能把一棵白菜做成八道菜品!是怎麼可能烹飪出民族的盛宴,得到世界讚譽的滿漢全席!又是怎麼可能穿越千年時空,把幾千年前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

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傳承下去,也要把這份苦中作樂、大膽創新精神傳承下去,是它使我們的中華美食昌盛,因為它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構成部分,沒了它,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必將不再完整。讓我們珍惜食物,感謝食物,讓這份蘊含著古老歷史及精神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傳承的作文8

第一次去那個葡萄酒莊園,便被震驚了。

說是莊園,倒不如說是田地,去的時候正值葡萄成熟時,我和爸爸在那片不大的葡萄地裡看到了他:其貌不揚,灰色的外衣,一雙膠鞋,正午的陽光灑在他身上,散發著那誘人的甜蜜的味道。

他是這個園子裡唯一的人,他的酒不出名,我們也是無意間在路邊發現的,他很熱情,要我們去酒莊逛逛,他拿出窖裡的一瓶酒,滿是灰塵,貼在瓶外的紙條泛黃,黑色鋼筆墨跡褪了色,開了瓶,倒入醒酒器,紫黑色的液體帶給我的分明是時間的樣子,沒有香味,爸爸告訴我,真正的好酒味道都是鎖住的,一切的跡象都在表明:這是瓶好酒。

我們走在地下的窖裡,聽他講釀酒的故事。

說他就一定要說他師傅,是全國聞名的釀酒師,家裡從商,作為長子卻一心戀酒,在那樣的時代,葡萄酒是隻有有錢有勢的人才喝的上的奢侈品,釀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還曾遠渡法國,學習釀酒技術。回國後,便在中國的土地上,釀出他自己的夢中情人。

後來他才拜師學技,一同來的有4,5個年輕人,哪曉得釀酒是個苦活,生活並非只是品酒賞景,更多的是種樹施肥,不出兩年,徒弟就只剩他一人。

他師傅釀酒有自己的規矩,一絲不苟,只用自己的葡萄,樹絕不能打藥,親自捉蟲,自己擔土配土,挑葡萄時,一株藤上摘得少剩的多,一雙火眼金睛幫他只看就知道哪顆葡萄釀出的酒好,摘好的葡萄要出汁,他只用一雙手,絕不用機器,他的橡木桶年年都換,親手挑最好的木板,親手紮成,就連酒窖都是他自己挖的,每個細節都要一絲不苟。

講到這裡,他忽然陷入了沉思,接著又緩緩開口:剛拜師時,總覺得師傅沒必要講究規矩,師傅老了,摘葡萄這種活還要交給徒弟,他想著多摘些葡萄,多釀些酒,也不顧好壞,只樹上成色漂亮的都摘去了,師傅一看這質量參差不齊的葡萄,不由得生了火,破口大罵,用枯枝般的手指指指點點著他,聲音大到連房子都要抖起來,他說,師傅從沒那樣生氣,那一次,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師傅對釀酒的愛。

回到小屋,酒已醒好,酒色飽滿,口感絲滑,新鮮的`水果和奶油的味道,單寧平衡,不苦不澀,可與那重金難求的佳釀相媲美,只可惜這酒每年只釀兩桶。

我想起原來去過的那些工業化酒廠,乾淨整齊的不鏽鋼桶帶給我的是震撼,而如今,這對師徒帶給我的則是震驚,一種對熱愛的是震驚,我不知原來只是一種熱愛會有人付出一生精力,這對師徒所傳承的不只是對技藝的傳承,更是對人生愛好的追求。

傳承的作文9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是什麼,你家有家規嗎”可能很多人會迷茫。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言道:“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愛心如一眼清泉,伴隨布穀的啼唱潺潺流動;愛心又似一盞明燈,為你在黑暗的遠方點亮一抹光明;愛心又是一爐煤炭,在寒冷的冬天溫暖身心……每個人都是愛的使者。愛他人,愛社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偉大舉動,只是要從小事做起,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

就比如說我們學生吧,每個班級都會成立各種假日小隊,組織開展一系列公益實踐活動“探訪孤寡老人,擦洗公共自行車,在醫院做引導……”而愛心也就體現在這些尋常小事上,這就是愛心的傳遞,一次次感動,一股股暖流會聚整合強大的正能量!

再來說說我自己吧,年初,我的媽媽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參加了“夕陽入畫——定格最美幸福晚年”的公益活動,從那以後,她只要有空餘時間就會積極參加。漸漸的,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加入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前不久的那次活動。天空不作美,大雨不斷,又似乎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原本窄小的鄉間道路在雨水的沖刷下,路面變得溼滑,這讓我們的拍攝程序更是緩慢。志願者們不怕苦,不怕累。一次次拿起相機,一遍遍挑選角度,只想為老人留下這一刻的美好。領取時間未到,老人們就興沖沖的走來。想必此刻他們心中是如此興奮,如此期待,如此歡愉。當拿到沖印好的相片,他們猶如孩子般的露出了天真爛漫的笑容,豎起大拇指連聲誇讚。此刻我們的內心也是如此高興,惡劣的天氣也渾然不是問題了。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多數情況下,我們幫助他人只是舉手之勞卻總能贏得周圍人讚許的目光。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從點滴做起,樂於奉獻,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和平凡的善舉,傳遞社會正能量,成為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

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成為更優秀的自我,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傳承的作文10

“不到長城非好漢”,衝著這句話,我也得去長城看看。

懷揣著無比的崇敬與滿懷的憧憬之情,我來到了八達嶺長城。極目遠眺,滿眼蒼勁的濃綠。連綿不斷的山巒一望無際,高低起伏,一直綿延到遠方。萬里長城猶如從天而降的蒼龍,盤曲在鬱鬱蔥蔥的重巒疊嶂間。看不到頭,也望不到尾。我不禁為它的雄偉瀟灑,莊嚴矯健而讚歎。

剛踏上長城的第一步,我便感到了長城的堅固與力量,雖有些起伏不平,卻不失莊嚴與氣勢。這讓我很是驚訝,是什麼使它擁有如此的魅力?

據記載,當年秦始皇召集近百萬的勞動力,耗時近百年才得以完成此長城。那個時代,還沒有先進的器械或工具,全憑這批被奴役、被壓迫的'人們用手一塊一塊地把磚砌城牆!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陣悲憫之情。這工程之浩大,時間之長久,施工之艱鉅實在是讓人折服啊!

我輕輕地撫摸著牆面,一陣清涼滑過指尖——那是威嚴與莊重的象徵。牆面由深青色的磚塊整齊排列,沒有一絲空隙。駐足,凝望,眼前的城牆漸漸消失不見……

一個身穿官服的官員,手裡拿著結實粗壯的皮鞭,大聲叫嚷著。數以萬計的青壯年無一不是彎著腰,拼盡全力地幹活。那官員,毫不留情地抽打著稍有怠慢的人。而那些壯年們早已是傷痕累累,血跡斑斑。忽然,一個個子矮小的青年倒了下去,再也沒能爬起來。周圍的人早已見怪不怪,也許,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種解脫。

經過漫長的歲月,長城終於完工。但虎視眈眈的匈奴開始進攻中原。面對匈奴氣勢洶洶的進攻,士兵們沒有懼怕,而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利用長城獨特的地理優勢,共同抵禦外敵的侵略……

我凝望著斑駁的牆面,心中百感交集。

繼續向上走,腿已是痠痛不已。我倚靠在城牆上,揩去額角的汗水。城牆兩邊長滿了鬱郁蒼蒼的綠樹,它們猶如守邊的士兵,挺直了身板,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彷彿在守衛著城牆,守衛著國家——縱使腳下是望不見底的深谷。

我振作精神,再次向山頂進發。山風輕撫過我的臉龐,輕柔而溫和,給予我力量。

山巔近在眼前,驀然回首,我已走過了漫漫的長城。

身後密密麻麻的人群還在不斷地攀登著,向著他們所向往的頂峰,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長城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它不僅僅只是文化與藝術的傳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

傳承的作文11

一筆淡墨勾勒出青山空濛。數點靛藍描繪出碧水微波,一張白紙鋪開在我眼前任我揮灑。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我口中呢喃著,手中的畫筆,卻絲毫不停下,與白紙跳著優美的舞蹈,時而停下靜靜思考,細細品味。精簡的文字間蘊藏著雋永精煉的美,時而運筆揮毫,一幅浩然山水在筆鋒微掃下緩緩展開,正是波光豔。胡水清,山色碧。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踩著別緻的步伐款款向我走來。滿足與快樂充盈心間,我感受到了。曾現於蘇軾眼中的雅韻我也感受到了,字與字所組成的千年不衰的美,在我心中復甦,在我筆下綻放。人間至味不過如是。心中感慨著,又想起了當年那個不屑一顧的自己,不禁啞然一笑。

記得當時年紀小,對這些個文縐縐的字句。極為不屑,一天最煩的就是母親唸叨這些詩,但是在那個繁花似錦的春日,一切都改變了。

春日融融,是個踏青的好日子。公園裡大片大片的花朵像天邊緋紅的輕雲,誤入人間。我和媽媽背倚著一株古老的梅樹,相依而坐。暗暗的梅香點染了衣角,片片白梅裝點了繁華的夢。一束白梅花似錦。如蝴蝶落滿枝頭,如繁星點綴夜空,那著眼卻又輕柔的美將我輕輕環繞,我的心被這香氣一浸,彷彿有什麼將破土而出。

母親又一次從口袋裡拿出了那本古舊的詩詞書。也許是過於沉醉美景,我經忘了反抗。母親的手指指著暗黃書頁間中的鉛字,一句一句的念道,:“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那語氣之中充滿了喜悅與滿足,我愣住了。

一陣風輕輕吹過。片片花瓣紛紛落下,那潔白的白如同雪一樣輕盈而聖潔。如同學一樣輕盈而聖潔,確是藏著暗暗的'香氣,勝雪三分。母親溫柔的聲音,和著片片落雪飄入了我的心。母親抬起了手。將我頭上的花瓣輕輕拂綠卻又數瓣飄然而至,她輕笑道:“你看,拂都拂不掉呢!”

是啊,怎麼可能拂掉呢,它早就在我心裡開出了一樹繁花呀!幾個精練的文字,將心中噴薄欲出的情感描繪的淋漓盡致,那一刻我彷彿懂了母親的執著,懂得了那平平仄仄的韻味,更是牢牢記住了,那追尋美的精神。它就是我心中的繁花,帶我領略詩中萬物之美。花下的母親,將這種精神教於了我,賦予了我同樣的執著與熱情,讓我在這平平仄仄的格律中,將中國古漢語的魅力盡數品味,將之傳承發揚。

耳邊不由得又想起了母親的話“尋找美方能得詩之真意。”,我輕輕地笑了,這就是傳承吧,詩詞的韻律,美的追尋交織出一條傳承的脈絡。

傳承的作文12

相傳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古蜀國。古蜀國的望帝死後,他的臣子及子孫遷都到成都。後來,古蜀國被強大的秦國吞併,望帝的魂靈含恨化作杜鵑,聲聲啼血。一年又一年春天,杜鵑的啼鳴,不僅訴說著這段歷史,還催促著農民耕作,也一次又一次地催促著,巴蜀千千萬萬個春天的到來。

這是巴蜀的第一個春天,從這個春天開始,巴蜀就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活力、希望、更多的,是浪漫色彩與詩情。他在一次又一次,走進了中國歷史上,那些了不起的春天。也影響了,中國五千年的盛世之春。

唐代的薛濤,在浣花溪寄居,留下了“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春天。五代的.後蜀國主孟昶,痴情萬種,偏愛芙蓉。為花蕊夫人,種下樹樹繁花,滿城錦繡。如是之秋,其中相思之意,更若那樣一個永恆的暖春。隨著半入江風半入雲的絲管聲,巴蜀走進了商業繁華的宋代,交子,世界上最早的貨幣,在繁華的成都發行。歷史永遠記住了,巴蜀這個人潮熙攘的春天。年復一年,巴蜀的一些春天消逝了,卻總有一些春天甦醒。清朝創辦尊經書院,為巴蜀喚醒了一個個希望的春天。

也許,在兩千多個春天裡,最讓每個巴蜀人族自豪的對外交往的歷史,莫過於錦繡成都,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與海上絲綢之路、北方絲綢之路都有聯絡的城市,那個代表了巴蜀實力,一直到今年都沒有消失的春天。

這三條絲綢之路,在如今的巴蜀,乃至於整個世界,意義都不同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他們的新名字。這幾條大路上,為其他國家,源源不斷分享著來自於巴蜀和全中國的永恆之春,以及經濟共榮。

通過一帶一路,為正值春天的巴蜀,再一次帶來了新文化,新理念。創新,相容幷包,春熙路,錦裡,在歷史的春天裡,第一次大量湧入留學生。空港,天府新區,在歷史的春天裡,第一次湧動著科技磅礴的力量。進步!進步!巴蜀在世界的春天裡,再一次百尺竿頭!

這是一個巴蜀的春天,一個科技之春,文化之春,歷史與現實相容之春,夢想之春,這更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了不起的盛世春天。

“一帶一路”上,承載了巴蜀文化幾千年的春天,更鑄就了,巴蜀文化永遠永遠的春天。

聽——那是杜鵑鳴春。

一聲一聲,傳遍巴蜀大地,傳遍大江南北,傳遍異國他鄉。

傳承的作文13

人生如書,識亦如讀書,英雄和傀儡,永恆與隕滅,孰是孰非,評說在讀者,時間做檢驗。20xx年,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巨集偉志向,也是他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激勵和影響了一代代青少年。

很小的時候,總是聽爺爺講關於以前中華人民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歷史,自那時起,一顆想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種子便播種在我幼小的心中。

不知何時愛上的書法,那一頓一轉的動作,讓當時的我魂牽夢繞。自從走進那間書法教室,我便覺得,我的未來,一定與那筆墨紙硯息息相關。教室裡,清澈透亮的窗戶,潔白乾淨的牆壁,空氣中若有若無筆墨的清香,輕輕播放的音樂,一下牽住了我的心。可學習了一些時日後,我的字卻還是不見長進。潔白的宣紙上赫然顯現著幾個毫無筆鋒的字,厚重的墨汁,沾染了純淨的`宣紙,亦沾滿了我充滿惆悵的心。側過頭,身旁與我同年級的同學握著筆,在宣紙上行雲流水地書寫著,淡淡的墨痕與純白的宣紙亦相得益彰。

我垂下頭,略帶沮喪地嘆了口氣。“想什麼呢?”老師走了過來。我悶悶地說:“為什麼別人可以寫那麼好,而我卻事倍功半。”老師笑了:“不會想放棄了吧,寫字,講究的就是堅持與耐力。你若是沉不下一顆心,怎麼可能寫得好呢?你看,筆要這麼握,你那樣抓,是使不上勁的,每個筆畫都要有筆鋒,看,這樣寫起來會不會好一些?”一邊說著,一邊用筆在紙上略加點寫,幾個瀟灑清逸的字便躍然紙上。

我重又拾起筆,按照老師的方法,慢慢書寫著。老師在一旁看著,不時還指導一番:“你這樣是不對的,筆畫都是浮在紙上的,中國人寫字,講究的是骨氣,你若是這樣軟綿綿的,卻是失了剛強。”我仔細揣摩著老師的意味,細細體味著。

直到如今,從顏真卿的楷書到王羲之的行書,這些年來,我學習的不僅是書法,還有堅持不懈、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更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那一個個瀟灑清逸的字與宣紙的交融,每一筆都是藝術,在書法家靈巧的筆尖悄然綻放,像是舊時光的古典美人,一腔一調皆別有風韻。時光中時移世易,湮沒了沙石與塵埃,而書法則是大浪淘沙後的稀世珍寶,閃耀中華。

傳承的作文14

過春節了,北方人最少不了的活動就是吃餃子。這個春節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我可不是坐等吃餃子,包餃子當然也少不了我。

清晨,落光了葉子的樹枝將白瓷般的天空分割成一塊塊的形狀,迷糊的太陽剛剛從屋瓦上露出一絲光芒,我和姥姥就迎著乾冷的風走進了種著白菜的大棚裡。大棚裡的白菜成行成列地排著,放眼一望一片青色。

白菜要挑葉大的,根白的,頭是嫩綠的。

挖出來時別弄壞了,別戳壞了它的幫子。

姥姥絮絮叨叨地念叨著,用她骨節粗大的手在白菜上摸著、在泥土中扒拉著。我聽了理論知識,摩拳擦掌地想親身實踐一下,卻見姥姥忽地直起腰來:走吧,兩顆夠啦。我疑惑地皺眉看向姥姥,這就完啦?既然不要我幫忙,那為什麼叫我來啊?我是想教你挖白菜,等你長大了,也能包白菜餃子給下一代吃,也能教他們怎麼做。姥姥佝僂著身體往外走去,來,幫我拎白菜!

上午,在姥姥的耳提面命下,我旁觀了和麵、發麵、剁餡等一系列過程,但我只在剁餡一環節中幫著做了些體力活你別說,還真挺累的其餘活動只是觀摩。姥姥一直唸叨著你會就行,別丟了傳統趁我還能幹,多幹點活之類的理由不讓我插手。

終於,到了包餃子的`時候,我總算是能上手了作為有個北方媽媽的女孩,誰還不會點兒擀皮的活兒呢?我和媽媽還有姥姥,坐在方桌邊,一人擀皮兩人包,三人聊著天,手上的事兒倒也不耽擱。

我們小時候,別說電視了,連電燈都沒有,晚上黑漆漆的也不守歲,就是下午包餃子,那時候哪兒有肉啊,白菜裡放點兒大豆油,就是餡了。我和你另外兩個姥姥,還有你老姥姥一起包餃子。包完了,吃完晚飯也就睡了,明早起來就吃餃子。姥姥一邊又放了點餡在餃子皮上,手指靈巧地捏出花褶,一邊絮叨著,我們三姐妹都是你老姥姥教著包餃子的,包餃子唉,我年年都包,到現在也包了五六十年的餃子了

等我在午夜看見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吃起餃子來的時候,我才明白姥姥為什麼一直想讓我學會包餃子了:她不在意看不看春晚,也不在意守不守歲,她只想給家人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這是我們的習俗,也是我們的傳統。

我能做的就是學會包餃子,以後也在春節給家人包餃子,方不至失去手藝,方不至失去傳統。千百年的傳統,在時間的長河中,我不能讓傳統的支流於此乾涸,無跡可尋,盡力讓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川流不息。

傳承的作文15

美德是一首動聽的歌曲,縈繞在耳邊;美德是靈魂的力量,催人奮進;美德是生命的財富,尋到生命的價值;美德是一種境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所謂的“美德少年”——就是有著至善至純美好品德的少年,它不是一張純粹簡單的獎狀,而是浸透著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傳統美德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首先需要的是良好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習慣也是。《弟子規》裡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告訴我們一個良好的社會公民就是每天都要從這些小事上做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在這些小事上一點點落實而養成的。

其次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玄奘孤身一人穿過沙漠跟崇山峻嶺去印度求法,水囊還在沙漠裡壞掉了,連續5天沒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氣跟智慧才能繼續前行呀!

最後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人就必須要在社會上立足,社會需要我們共同建造,一個好的社會離不開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不用像趙國強一樣英勇與歹徒搏鬥;我們不用學劉子元不顧生命危險跳水救人;我們也不用悉心照料十三位非親非故的老人……但是我們應記住這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努力去做美德少年,不要一心想著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從撿起身邊的紙屑做起;從尊敬師長,不頂撞父母做起;從不說謊話,誠實守信做起……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充滿著競爭,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對新一代祖國的花朵要求不僅僅是博學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