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杜甫的作文10篇

作文1.78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杜甫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杜甫的作文10篇

關於杜甫的作文1

我翻開書本品讀杜甫的詩作,再次重溫杜氏年華。一陣古風就這樣把我吹進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溯流。

在泰山的某個角落,那時的杜甫、這時的我古今疊影,同望山之巍峨。唐玄宗二十三年,赴洛陽考進士的他,最終遺憾落榜。而24歲時,他偶遇交界齊魯兩地的泰山,它連綿不絕,聚集天地之靈秀。那時意氣風發的少年郎,駕馬馳騁,何懼落榜的悲傷。站在山腳處的他,心卻早已飛揚。登上高嶽府看眾山,看到了眾山皆小,看見了那時肆意輕狂。

而時光飛速流逝,留下積累的禍水最終席捲了盛唐。唐玄宗天寶年間,突然的安史之亂擾亂了一片祥和。八年戰爭,只剩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時代慘劇。在這破敗的長安城中,一座老宅內的布衣老人聲聲嘆息。只見他的頭髮雜亂,整個人毫無精氣神,很難想象當年意氣風發少年郎,如今橋頭哀嘆老翁頭,其間愁苦改變了時人多少。烽火又連著幾月不絕,早早送出的家書卻未能收到回信。院中花兒也似在流淚,樹上鳥兒似在哀鳴。隔著一條歷史巨溝,我便只能眼望杜甫青絲變白髮,離院青蔥漸荒蕪。

唐肅宗乾元三年,成都近郊的一所茅草堂住著杜甫和他的'妻兒。此時大風颳過,捲走了屋上茅草。杜甫出門,想著把茅草找回來,這時的他早已憔悴不已,歲月戰亂的雙重打擊似使他疲憊無力。南邊村莊的幾個孩童搶先衝了出來,抱著這堆茅草,任憑風吹雨打,即使杜甫說的口乾舌燥,他們也沒有放下。杜甫無奈回到家中,看著床上妻兒,心中無限感慨。亂世之中,有朋友相助的他尚且如此,其他人豈不受盡戰亂之苦。可在這四海窮盡的社會中,他又能做些什麼呢?大概只能嘆下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古風吹盡,我合上了書本,回味杜氏年華,心中為他的不甘和遺憾久久不能淡去。

關於杜甫的作文2

他註定是孤獨的,夕陽西下,他的背影映在餘暉之中,如同一隻在天地間孤獨飛翔的沙鷗。

何嘗沒有年少氣盛過?“健如黃犢走復來”“一日上樹能千回”他狂放,他驕傲,他不屑同輩間的打打鬧鬧,他的心境在同齡間是孤獨的,他自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他志在鴻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人世的'險惡,帝國的陰影尚未進入他視野,儘管孤獨,並不淒涼。

他何嘗沒有追逐功名過,只是花言巧語為“野無遺賢”的最荒唐的科舉被他趕上了;有口蜜腹劍之相親自主持的集賢院考試被他遇上了。他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長安十年,他囊空如洗。世情險惡,人情冷暖近在眼前,他歷經了無數離去,無數背叛。天地之間暮色蒼茫,孤獨飛翔的沙鷗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年少時鮮衣怒馬的世界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世間的苦難。他的腳開始慢慢在民間紮根,他的眼開始望向人間疾苦,望向他曾不屑為伍的凡夫俗子。

春草木深的長安城中,他孤獨到怕聽見鳥兒的鳴叫,本已逃離了長安,但肅宗靈武登基的訊息令他無法不投奔新皇。被叛軍捉住,他再次回到逃離之地,囚禁在失去大唐盛景的都城中。國破山河在,天地沙鷗的心卻無處安放。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飛翔的沙鷗,找到了一個避風的港灣,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靜謐的時光。

一葉扁舟,漂泊江中,最後兩年的時光裡,他被迫離開了避風的港灣,孤獨的天地一沙鷗飄蕩四方,夕陽中他的背影那樣單薄又無力,他是孤獨的,是偉大的,他有一個永遠抹不去的名字——杜甫。

關於杜甫的作文3

相傳,唐代大詩人杜甫棄官以後來到四川,在成都郊外蓋了一間草堂。

一天,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也來到成都,特地去草堂拜訪杜甫。

杜甫與岑參意外相逢,很是高興,當下取出酒來吩咐家人設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櫃子,僅僅找出了兩個雞蛋、一棵蔥。

杜甫的妻子很為難。不料,杜甫卻不以為然地說:“沒關係,家中有啥吃啥,咱們拿出所有的食物,以誠相待就是了。”

不一會兒,杜甫家待客的第一道菜便端上來了。原來,這道菜是兩個蛋黃做成的,而蛋黃之間又極巧妙地放了一根蔥葉。杜甫十分熱情地舉起筷子,輕聲吟道:“兩個黃鸝鳴翠柳……”

久別重逢,岑參見杜甫仍把自己當好朋友,立刻與杜甫舉杯暢飲,備覺親切。

緊接著,第二道菜也端上來了。這道菜是用兩個蛋清做成的,乍一看,讓人覺得有點寒酸。但隨著杜甫那“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吟出,這道菜便別有一番情趣了。

第三道菜是杜妻用一大截蔥白做的,看起來並不怎樣,可它在大詩人眼裡卻同樣也有了生機。

“窗合西嶺千秋雪……”

“妙啊!妙!”岑參一邊品酒,一邊讚不絕口。

這時候,杜甫家待客的.最後一道菜端上來了。岑參見狀,驚喜不已,幾乎與大詩人同時吟出第四句詩:

“門泊東吳萬里船。”

原來,這第四道菜是一大碗冒著熱氣的清水湯,而湯水上面居然漂盪著像船兒一樣的兩個雞蛋殼。

詩成酒畢,兩人同時開懷大笑。從此,兩個雞蛋一棵蔥一首詩,把兩位大詩人的心牽得更近了。

關於杜甫的作文4

觀杜甫。閒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在矛盾,一方面羨慕自在的“江海人士”,另一方面又想在長安某個官職,報效國家。人的一生最難得是戰勝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都讓杜甫痛苦、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的想要一份自由的心,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遊在書海,終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進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的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伏伏。忠的呈現似乎註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能容下杜甫這種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的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高山的巍峨,賦予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壯闊,賦予了杜甫“白鷗沒浩蕩,千里誰能訓”的氣魄;人民的疾苦,賦予了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於是,杜甫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雲,一片寫滿詩的雲。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於一個偉大的人格,正因為杜甫有這樣的心態和麵對人生的精神,才鑄就了杜甫的人格,他將它揚於詩中,動搖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訴說。而當今由於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一些青少年中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好逸惡勞的思想,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一些家長更是處處包辦,把風雨留給自己,彩虹留給孩子,但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優惠變得怎樣呢?所以,我們應像杜甫一樣有堅強不屈的人格,用於面對挫折,成就人生事業。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覽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關於杜甫的作文5

自古有云:“天府千里有沃野,物阜民豐無飢寒。”可天府之國卻也不免戰火騷擾,更不缺憂愁之人。詩人杜甫一如那孤獨的沙鷗,躑躅於西南天地間。

早年的英氣已隨那八月的秋風遠去,當年的雄心也僅在“一覽眾山小”的詞句中可尋得端倪。現在的他,壯心猶在卻如遲暮老人,孤獨的.目光中再也尋不見昔日的神采。

他看到了開元盛世的光明,更多的,卻是安史之亂的九州烏雲;他看到了致君堯舜上的希望,更多的,卻是報國無門的失望;他看到了昔日的倉廩豐實,更多的,卻是今日的民不聊生。

百年的勵精圖治,才換得來民豐國富,四海歸一,可而今,僅僅幾年的戰火卻燒的百姓流離,四海分崩。

這樣殘酷的現實幾乎要擊垮杜甫。他心力交瘁,萬般鬱憤之下,再次提起了憤世之筆:自經喪亂少睡眠的他卻憤然喊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之詞,而留給自己的,卻僅僅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悶遊武侯祠,他百感交集,憤憤又無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借懷古來傷今。

早年的銳意進仕之心他或許淡忘,而今心中惟唸的,只是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百姓能夠和樂安康。或許這只是奢望。

但他並沒有放棄這種奢望,當戰亂初停的訊息剛剛傳來,他就抑制不住興奮與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然而盛世一去,哪能復返?“即從巴峽穿巫峽,卻下襄陽向洛陽”的杜甫看到的,聽到的卻依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呻吟!

他失望,無奈,卻只得繼續將這民間疾苦在筆底波瀾之下顯現,最後他終將自己託付給那一葉孤舟,完成了自古“國家不幸詩家幸”的又一段演繹!

關於杜甫的作文6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親曾任司馬。杜甫從小就志向遠大,最崇拜的是遠祖杜預,他是晉代的名將,多彩善戰,懂得法律、經濟、工程,還曾註解過《左轉》。

杜甫的母親很早便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就寄居在姑母家裡。姑母不光教孩子讀書識字,對他的生活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遊戲玩耍,寫字學畫。可是一場大病把兄弟兩人擊倒了,姑母悉心照顧杜甫,把杜甫從死神手裡奪回來,表弟卻病死了。這讓董事後的杜甫難過了很長時間。在姑母的`精心照顧下,杜甫漲到十幾歲時,已經健壯得像頭小牛犢,一天到晚歡蹦亂跳的。姑母家的院子裡種著梨樹和棗樹,八月秋風送爽時,樹上梨黃棗紅,他簡直像只頑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幫助姑母摘梨打棗,歡聲笑語飛滿庭院。

童年的歲月爛漫而朦朧,許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滅在記憶的長河中。但是杜甫6歲時見到公孫大娘舞“劍器”,到晚年仍然記憶憂新。“劍器”是一種西域民族的戎裝舞蹈,動作剛勁,節奏火爆。公孫大娘是當時最優秀的舞蹈家,伴隨著有力的音樂,她忽而從天而弱落,光彩奪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飛舞。當時的情景是萬人空巷,掌聲雷動,矮小的杜甫劑在人群中,忘情地歡呼。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眾著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多年後,杜甫特別賦詩紀念當時的情景。看來,舞蹈、書法、繪畫、音樂、詩歌,是彼此相通的。據說,但是草書家張旭觀看了公孫大娘的舞蹈之後,書法大有長進。這種激昂頓挫的舞姿,對以後杜甫詩歌的創作風格也起了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於杜甫的作文7

在安史之亂爆發時,你最先想起的人是誰?想到這,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名偉人——杜甫。

你少年專心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無愧於詩聖之稱,但受戰亂的影響,你不能像李白那樣酒脫,腐朽的大唐不允許你擁有快樂,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上蒼殘酷,人生不順,但也正是因此,你才能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你一生都在漂泊,國家淪陷,你漂泊西南時期,但即使如此,你還帶有對生活的樂觀主義思想,“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雖然漂泊,但仍對其他國民的生活如此關心,從頭上下沒有看出一絲兒悲傷,卻顯得如此幽默,你這如此短暫的一生,被生活、被苦難放逐,你空有一身才華,默默承受妻離子散的痛苦,感受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雖然如此,而你卻見證了唐朝的繁盛與衰落。

有你這樣的榜樣,品味你那如此美妙卻又讓人感到傷感的作品,我的作文卻不見好轉,作文水平越來越差,甚至還不如國小,考試也經常因作文扣分而吃虧,如果我的字型能好一點兒,如果我的文筆能棒一點兒,如果期末考試作文能不扣十分,但一切都已成定局,除了最後一條,我要向杜再學習,雖不在同一個時空,雖不能見面,但寫作文時,我可以引用他的詩句,所謂"見賢思齊焉",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有所提升。

“草堂留後世,詩聖駐千秋。"杜甫,我要向您學習。杜甫,你的人生道路平凡而偉大。

關於杜甫的作文8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讀著詩聖的美句,滿口回甘,窗外春雨綿綿,徐徐清風讓嫩葉搖曳。轉眼前,我竟化作那一縷清風,從樹梢間溜走,在時空中穿梭,不知怎的,我來到了你的面前……

相見泰山腳下

層雲升起,飛鳥歸林,巍巍泰山屹立在你的眼前,你的眼中是那般高大巍峨,神奇秀麗的景色,更是你兼併天下的豪情壯志。進士落榜又如何?懷才不遇又如何?我明白你遲早會登上這泰山頂,讓清風拂過青絲,俯視天下。

相見烽火三月

安史之亂讓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被軟禁於長安的你仍心懷家國。多少個日夜,你在油燈前,梳理著自己稀少的白髮,盼望著來自家人報平安的書信,時不時像殘花一般流下眼淚。“城春草木深”是你對國家破敗的哀嘆;“烽火連三月”是你對戰爭的憎惡;“白髮搔更短”是你對年邁的惋惜。我看著你,明白了你的.心情,是苦悶!是沉痛!是眷戀!是熱愛啊!

相見成都茅屋

秋風似猛虎般帶走了你屋頂的茅草,正恰逢烏雲密佈,遭遇夜雨。你睡在“冷似鐵”的被窩中,努力想敖到天亮。可你的心中卻依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心繫天下的情懷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想告訴你如今有那樣的“廣廈”了。

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在了我的眼睛上,我慚漸睜開眼,興致勃勃拉開窗簾,沐浴陽光,滿是收穫。

回過神來,窗外依舊萬物滋養。曾經的你在錦宮城中看著那潤萬物的雨,如今的我在書房裡同樣望著春雨,抓住與你最後的聯絡——詩,崇拜你,學習你,成為你。

關於杜甫的作文9

或許,他並沒有詩仙李白的灑脫豪放,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繫祖國,他甚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談起杜甫,我甚至不願提起他詩聖的稱號,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國的愛國者。

憂國,是杜甫詩中的靈魂主幹,他的所有詩作中,多數都透露出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感嘆和愁苦。面對日益衰敗的唐朝,面對支離破碎的大唐國土,他含淚提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國繁榮,而今日卻破亡了,面對依舊的山河,試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時淚、懷著恨別心?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詩人,他因國破而憂,因國盛而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他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他快樂,因收復河南、河北而快樂。他的快樂,不僅僅是自己的,更是屬於祖國的。這種純粹的快樂,只是真心愛國的人才配擁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遊遍山水,更不需要榮華利祿,杜甫快樂的根源,只是祖國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時代,是最黑暗的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殘暴無情地壓迫、剝削百姓。在這水生火熱的時候,杜甫毅然選擇站出來,用慧筆揭露出一樁樁事件,將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句詩句中。《三吏》、《三別》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讓杜甫憤怒卻無奈,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愁苦地獨與老翁別。他也曾通過仕途改變現狀,無奈,官場汙濁,導致他屢遭貶謫。最終,他選擇回到百姓中去,以筆作槍,抒發他對人民真摯的同情。他親民,他願意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似乎他並不是一位詩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發財的詩聖。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鬱頓挫的詩句,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更敬仰他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無畏和正義。

若說千百年後詩作不一定會流傳於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於祖國,還恐祖國不盛乎?

關於杜甫的作文10

唐朝因為繁華多了些喧鬧,喧鬧的餘音是凝重的嘆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聲無限放大,又被杜甫壓抑的沉吟召喚得悄悄還原,最後聚斂成悲愴的質點。

李白失意於現實,寄情於浪漫,因此他活得灑脫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聲夾雜著些許悲涼。

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遠大的抱負和崇高的理想,但這之間的狂飆巨瀾讓杜甫氣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絕望,只能鎖定傷心的現實。他緊握手中與他同樣正直的筆,注視著所有悲哀,透過繁唐的表象,他看到腐敗的.實質,拔開歷史的風塵他預感到大唐正朦朧地走入朝代興亡的迴圈。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吶喊,他的每一聲疾呼都被人聞而驚心,他的每一聲吶喊都使人振耳發聵。然而此時的君王,早已被輕歌曼舞聲色犬馬所腐蝕,無意中排斥著一切逆耳之聲。文人大多善於並痴於幻想,而杜甫則較早地擺脫亢奮轉入冷靜,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處。

然而在杜甫的詩中並不一味地只有悲傷,杜甫真摯,這是大幽默的特質。如杜甫年屆五十,坐客農人,說不出的苦,當索米不成空手而歸時,“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愁顏面對愁顏面,是不應有的一模一樣。再如寫逃離安史叛軍回朝時,“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狀窘境也是自嘲。讀者此時有些想笑,但被悲傷籠罩了。“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是大幽默景象。後人如果在此發笑,笑聲裡已含滿了淚水。

杜甫把握了華夏的槓桿,立在詩歌的支點,縮緊眉頭使勁一按,便把深藏於富麗堂皇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鏡的萬里晴空。局外人驚異於這種暴露的突然性和徹底性。以至於心中餘悸在後代不斷傳承。杜甫將司馬遷和屈原合二為一,這更讓人深深折服。一種穿透萬物的洞察力,一種廣泛深入的沉思,一種至死不渝的赤誠,一種兼濟天下的壯志,一種了出口成章的才氣,被集中,被組合,被凝鍊,轟然一聲,杜甫的形象昇華為永恆,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齊,他屹立在歷史的中心。

哭唐的淚水,一半源於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