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精選31篇)

作文7.94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戲曲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精選31篇)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

星期五下午,我們班有幸到多功能報告廳去看戲。

小時候,看到我婆婆迷戲追戲,覺得很老土,趕不上潮流;但是,今天我完全被戲曲表演震撼了。

第一個節目是由一對二十多歲的大哥哥和大姐姐表演的,他們倆一上臺,報告廳就安靜下來。他們動聽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緊接著,王浩叔叔上臺表演了,俗話說得好:“懂行的看門道,不懂的湊熱鬧。”我就是湊熱鬧的那種,但是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讓我讚歎不已!

還有使我開心的一齣戲,這個節目簡直快把人笑死了。一個年輕的大哥哥頭上戴個很大的帽子,踱著方步上臺來。他雖沒幾句戲文,但演技很厲害。帽子兩邊還有一對“小翅膀”一樣的東西,這倆“小翅膀”很神,大哥哥頭晃晃,它們就一直很配合地抖。大哥哥走路的時候,還會吹吹假鬍子,惹得臺下一片笑聲。表演完後,主持人告訴我們,大哥哥扮演的角色是小丑,還說演員們從我這麼大的時候就開始學戲曲表演了。不愧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最令我難忘的一齣戲是一位老藝術家表演的青陽腔。這位老藝術家滿頭銀髮,快八十高齡了,沒想到她唱得字正腔圓,動作敏捷,報告廳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她還給我們講解了青陽腔的歷史,並邀請了八位同學上臺跟她一起體驗體驗。老藝術家教得用心,同學們學得認真。

臺上的紅手絹舞起來了,女生們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恰似一朵朵盛開的藝術之花……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

戲曲,對於我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熟悉而又莫生。熟悉的是在我們村子裡,常見到老爺爺和老奶奶們經常晚上在收音機邊聽戲,也在電視上看到各種戲曲節目。而莫生的是,戲曲到底是什麼東西,我一概而又不知。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鄉每年三月三的廟會時就會請來幾臺大戲,一唱就是幾天。我整天跟著爸爸媽媽去看戲,目地是為了到廟會上買衣服、買吃的、買玩的,有誰到戲臺邊看呀!只有一些老年人在那裡看。我還覺得他們很老土,趕不上時代的潮流。打死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這些天由於要寫文章。我也試著接觸起了戲曲。還和爺爺聊聊戲曲,又在網上查閱關於戲曲的內容。原來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拔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就拿我在電視上這幾天看的梨園春節目來說,節目中有的老人七八十歲了也能在舞臺展現出他們的.藝術魅力。有的才四五六歲的孩子,一個人穿紅戴綠的,也能把人物演視的活靈活現。

當我們細心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嘆不己。

同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我覺得我已經慢慢的喜歡上了戲曲。時不時的自己也能啍上幾句。作為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讓它永遠發揚光大、代代流傳。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3

我本來是不喜歡聽粵劇的,總是覺得曲中敲打的樂器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簡直就是在製造噪音,唱曲的人在那兒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什麼,反正就是感覺很吵鬧。我外婆卻是一個粵劇謎,幾乎每天都會去公園聽“私夥局”唱曲。看見外婆這麼如痴如醉,我懷著質疑粵劇魅力的心情,決定上網去了解一下粵劇文化。

原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說過“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把粵劇與中國最古老的崑劇相提並論,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從此,“南國紅豆”成為粵劇的美稱。

粵劇又稱“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間。舊時,佛山的粵劇戲班有一個慣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個戲班都會返回佛山,解散舊班底,重組新班。而新班的首場戲定要在祖廟萬福臺上演,審閱通過之後,新班才可以乘著紅船下到廣東四鄉演出。粵劇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崑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隨著廣府人徙居海外開枝散葉,粵劇也變成了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可謂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粵劇。

看來是我不會欣賞粵劇這一人類文化遺產,是我誤會了粵曲所蘊含的文藝特色。粵劇簡直一個無窮無盡的海洋世界,以後我還要多點去了解粵劇文化,掌握更多粵劇知識,讓身邊的人都認識粵劇。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4

秋高氣爽,陽光明媚,伴隨著鳥鵲的啼叫聲,今天,校園裡開展了“戲曲進校園”活動。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同地方的戲曲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色,他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使人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早晨,我們懷著滿懷的心情去觀看了表演。

小時候,我常常看到外公外婆看戲曲,總認為他們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我今天欣賞了戲曲過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早上我和班裡的小夥伴們在球場打籃球的時候,就看見了一張大大的舞臺矗立在教學樓前,戲曲演員們都聚集在乒乓球桌那塊地方化妝,坐在那裡的.每一位戲劇演員都畫著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花臉。

活動開始了,只見一群戲曲演員穿著淡橙色的的襯衫,一副十分斯文的樣子。之間他們坐在椅子上,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還有的彈古箏……他們給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樂器,他們彈奏的動作是那麼嫻熟,還為我們帶來了一段優美的音樂。

《繡紅旗》這部小品告訴我們了一個大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通過今天精彩的戲曲表演,我認識到了戲曲中的角色、如何演奏戲曲以及戲曲道具等。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世界藝術的精華,需要中國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堅持不懈地去延續這份輝煌。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5

我的家鄉——重慶,是川劇的發源地之一。其實對於川劇,我還是多少有那麼一點了解的。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活動,主題為"戲曲進校園,經典共傳承",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首先便是經典曲目“鬧海棠”。這是一個由各種樂器組成的節目,樂器多而不雜。成功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櫃中緣,當聽到這個詞語,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櫃中緣是什麼呢?主持人講了故事的開頭,引出了一段戲曲,我特別興奮的往下看。終於知道了,一個母親要給女兒去說婚事。媽媽,傻哥哥,一起去了舅舅家提親,家裡來了個被追殺的岳飛的兒子——嶽雷。女兒意外救了他。但怕他們誤會,就叫他快走,可不巧的'是。媽媽忘拿了錢包,讓哥哥回來取。情急之下,嶽雷躲進了櫃子裡。可恰恰媽媽的錢包也在櫃子裡。不管女兒怎麼做?哥哥就是要開箱子。嶽雷也因此被發現了,這時在外的老母也趕了回來。看到這一幕,就更不解了,反手給了愛女一巴掌。經過了漫長的解釋,終於把事情圓滿解決了。兩人也定了親,所以稱之為櫃中緣。

還有變臉和評戲與快板差不多的川劇,大家都興致勃勃的看著。這天太陽也是毒得要死,更何況500多人。操場擠成了馬蜂窩,試問就連在舞臺下坐的我們都這麼熱了,而在臺上演出的前輩們……

向國粹致敬,把經常傳承。今天的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家對經典的喜愛!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6

中國的戲曲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因為它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流行文化在群眾文化生活中佔據絕對主流。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自然愛看戲,愛聽戲,也愛唱戲。每天早晨,爺爺都會大展歌喉,邊唱邊比劃:“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著:“爺爺,別唱了,過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齣呢!”唱哪出?來來來,我告訴你。”爺爺向我揮揮手。我跑過去,爺爺說:“這曲叫《玉堂春》,不錯吧?”“噢,原來你們戲迷流行這曲呀!”“流行哈哈---”爺爺笑了,“對,我們就流行這曲。你們孩子流行啥呀?”於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倫的新歌:“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原來玄兒喜歡聽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聽吧,聽吧!”我看得出爺爺有點失落,但我決不喜歡,同學會說我老套的。這樣,每當村裡來了戲班子,爺爺一席都不缺,而我情願一人在家裡看《流星花園》,因為流行呀!

小時候跳舞,有一跳《藝苑新蕾》,服裝上畫了個大大的臉譜,我覺得它透著古怪,便扔在櫃子底層,不見天日。直到幾年後的一天,表姐驚喜地發現它後,愛不釋手,我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後來到她家,我發現她房間裡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臉譜,收集了非常多戲曲光碟。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說什麼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嗎?臉譜和戲曲是我們中國的標誌。掛著臉譜,無論到世界哪兒,老外都知道咱們是中國人……”接著,表姐給我上了一堂戲曲課,我也驚訝得半天沒回過神來。

回到家,爺爺依舊在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爺爺,你們現在還流行這曲啊?”“對呀,我們永遠都流行這曲。對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過時了!”

我這才明白,戲曲不分時代,它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從那時起,我不再排斥戲曲,因為它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長……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7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比較著名的劇種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戲曲,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是陌生的,但在當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我的爺爺和姥爺都是戲迷,他們說之前的戲曲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每齣戲都堪稱經典,每位演員在臺上走心的演出,戲迷們在下面走心的聽著,非常舒服。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著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

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的退出的確是一件大事,如何挽救就成為了我們現在要做的首要任務,那麼怎樣傳承更好呢?

戲曲與當今時尚元素結合是挽救戲曲的最好辦法,現在許多藝人和戲曲大師們正在磨合,有許多熟悉的`作品加入戲曲元素後又是另一種風格,獲得了許多戲迷的肯定和觀眾們的認可,認為可以繼續發展下去,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也自發的去學習戲曲,並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造詣,之前的一些經典曲目也被年輕人們反覆推敲改編,使古老的戲魂又有了青春的活力,如今的戲曲已經在逐步國際化,這讓大家很欣慰。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已經漸漸地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我們要多多瞭解戲曲,支援戲曲,相信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之後,會煥發出新的光芒,再次震撼世界。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8

戲曲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但因為它源遠流長,而且欣賞門檻比較高,所以很多年輕人都不大願看,甚至覺得很厭煩。

起初我對它的感覺也如此,裡面的人物總是以一些怪怪的唱腔說話,穿的很誇張的衣服,化著很醜的妝,所以我寧願刷抖音也不願意看戲劇。

可是因為一節語文課,讓我改變了對它的偏見,我慢慢了解它,發現裡面的故事很多都很經典,裡面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戲曲裡面分很多型別,比如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等等,每個戲曲的風格都不一樣,黃梅戲輕快活潑,豫劇鏗鏘有力,每種戲劇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其中我最喜歡的劇就是京劇,京劇被譽為國劇,京劇空城計中在這裡設計了整個戲最為精彩的一折。

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臉上帶著微笑,手向春風拂過水麵般輕撫著古琴,城樓下只有幾個由官員扮演的百姓在打掃,司馬懿已率大軍到達城門之下,雖然諸葛亮表面一點都不慌張,心裡卻已心亂如麻,司馬懿生性多疑,見諸葛亮城門大開,獨自在城門上撫琴,所以十分懷疑諸葛亮在城裡設了伏,就帶著大軍慢慢退走了。

一段優美的唱段膾炙人口,流傳了百年。這裡展現的是諸葛亮的瀟灑自如,在司馬懿的'數萬兵馬前,他心裡早已慌亂不堪,所以司馬懿的兵退了之後,諸葛亮早已是嚇的汗流浹背。

這齣戲,使我們看到了諸葛亮面對危險臨危不懼的大男子大丈夫的氣魄與胸懷。

到現在我才發現,戲曲不分時代,也永遠不會過時,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聆聽和傳承。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中國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發祥地——四川。這個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優美的景色,還有我們富有特色的川劇。

川劇的歷史,也算比較悠久了,據記載,明末清初,由於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會館的先後建立,致使多種南北聲腔劇種也相繼流播四川各地,並且在長期的發展衍變中,與四川方言土語、民風民俗、民間音樂、舞蹈、說唱曲藝、民歌小調的融合,逐漸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聲腔藝術,從而促進了四川地方戲曲劇種——川劇的發展。

要說川劇的種類,那可是多了。川劇有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和為五種聲腔伴奏的鑼鼓、嗩吶曲牌及琴、笛曲譜等音樂形式。川劇音樂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國戲曲各大聲腔體系的營養,與四川的地方語言、聲韻、音樂融匯結合,衍變形成為形式多樣、曲牌豐富、結構嚴謹、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音樂。

先來說一說崑腔,崑腔多文人之作,詞白典雅,格律規嚴,演唱時特別講究字正腔圓,加之曲牌曲折,節奏緩慢;高腔是川劇中最重要的一種聲腔,它結合了四川方言、民間歌謠、勞動號子、發間說唱等形式。幾經加工和提煉,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聲腔音樂;川劇的胡琴腔是西皮、二黃二類聲腔的合稱,因其主要伴奏樂器是“小胡琴”,故統稱胡琴。正調二黃宜表現深沉、嚴肅、委婉和輕快的情緒,反二黃宜表現蒼涼、悽苦、悲憤的情緒,老調則大多用於高亢、激昂的情緒。川劇西皮腔與二黃腔的音樂性格相反,具有明朗、瀟灑、激越、簡練、流暢的品格……

川劇的種類太多了,實在介紹不過來。這些你可能都不太瞭解,但有一樣,你絕對看過,那就是我們四川川劇的變臉。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臉譜,那種速度,那種神奇,讓人看一眼就能牢記在心。變臉的方法大體上分為三種,它們是“抹臉”、“吹臉”、“扯臉”。

抹臉,是演員將化妝油彩預先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在臉上一抹,便可以使臉成為另一種顏色;

吹臉,是演員將粉末狀的化妝品(金粉、墨粉、銀粉)放置在舞臺特定位置上的容器內或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類器皿中,到時閉眼、閉氣、用口一吹,便使臉色變色;

扯臉,是演員將畫在綢了上的若干張臉譜疊在一起蒙在臉上,每一張臉譜有一根特定的絲線,並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隨著表演的需要,在表演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的迅速扯下來。此法貴在巧妙、乾淨、利落;

運氣變臉,是演員運用氣功的作用使劇中人物變臉;面具變臉,是演員根據實際需要,事先將不同的臉譜繪製在以木、紙、布、綢、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也就是臉殼來施以變幻。

另外,我們川劇中還有許多絕活,如吐火、藏刀、頂油燈……我們川劇還有許多有名的劇目,如《伍三拿虎》、《三孃教子》、《白蛇傳》……我喜歡川劇在於它那有趣的四川方言,令人百聽不厭。

怎麼樣,現在你對川劇有一些瞭解了吧。戲曲,是我國的特色,在戲曲中,我們能夠學會許多東西,希望同學們能夠多聽一些戲曲,瞭解更多關於戲曲的東西。篇七:黃梅戲

說實話,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戲曲,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趣味。

但是,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段黃梅戲,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麼輕柔,音樂也那麼優美,聽過以後,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為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為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黃梅戲不但優美動人,而且還有這麼悠久的傳說呀。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雖然流行歌曲確實有它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它而忘了中國的傳統戲曲呀!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不難發現傳統戲曲的美妙之處。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美,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它們!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0

2009年3月24日,南環中學師生們再一次走進沁蘭廳,去體驗那久違的崑曲。崑曲,對於我來說是一場熟悉而又陌生的夢……從小,我便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晚少不了那纏綿婉轉的聲音伴我入睡。但自從和爸媽來到蘇州,那種熟悉的聲音便漸漸離我遠去。直到今天,崑曲再次扣響我的心門,拉開我對其興趣的序幕……

據說,崑曲起源於元朝末年的崑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因此,2001年5月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從今天的觀賞可見崑曲是以抒情為主的,優美的唱腔與優柔的舞蹈相互結合,更顯其溫文爾雅。你瞧,一位身著樸素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長的聲音將我們從空蕩蕩的舞臺上引向那百花齊放的園林裡。聽!我似乎聞到那美妙的花香;聽!我似乎看到了花開的瞬間;聽!我似乎感覺到主人公的心痛……每一回崑曲結束,總會沒回過神來,每次都會被那激烈的掌聲拉回到現實中。說實話,我不懂崑曲,但我願意欣賞它。欣賞它的一言一行,不願去探究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夠了。沉浸其中,欣賞它的深邃,理解它的曲折,只願那一刻永遠存在……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興致早已改變。或許,崑曲成為遺產是如今人們早已預設的觀點吧!現實如今,有幾個人願在空閒時間來聽一段崑曲?除了那幾位懷舊的老人。青少年聽流行歌曲並不為過,畢竟它充滿活力,風靡一時。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應該多去了解祖國的藝術文化,如崑曲,要知道經典的才是永恆的!

懂得崑曲!懂得自然!懂得優雅!懂得人生!——我的追求。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1

戲曲是我國的一大文化,它歷史淵源,在漢代出現了戲曲的原型,叫“角抵戲”;在唐代,民間舞蹈得以入宮,得到更大的發展;宋代,又出現了 “瓦舍”和“勾欄”;金朝時,南方出現了“南戲”,北方出現了“北雜劇”,之後,南方的“南戲”逐漸發展起來,戲曲的雛形形成。

後來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分別是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後來由於徽班和湖北漢調藝人同臺表演,後來逐漸融合,成為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

後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闡述了。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於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戲曲這一輝煌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戲曲的舞臺被現代的歌舞給搶佔,戲曲表演的地方在現在可謂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們這裡,我就不知道哪裡有看戲曲的地方,所以說現在我們的非物質遺產保護得非常不好,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民間文化、藝術,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它傳承並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體,而現在隨著時代在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發展,戲曲這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受現在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央電視臺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們很難找到戲曲的影子。戲曲這一偉大的民族結晶體不能就這樣埋沒,我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也應該進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大眾而變化,不然古板、死板的東西是一定會退居二線或者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當然戲曲也是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有人會說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想問:現在在以後不也將成為歷史嗎?改變是必然的,不然戲曲非但不能表現現在、以後的歷史,卻將會在歷史的河流長流中無奈的被埋沒。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接受戲曲,而戲曲也應該做改革,以適應現在的潮流。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2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戲劇藝術。世界歷史上有三種最古老的戲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前兩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國戲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西方強調摹仿的藝術理論,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他們認為戲劇就是要創造生活幻覺,亦即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國古代強調神似的藝術理論則造成了中國戲曲的寫意觀念。戲曲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提煉、加工、誇張、變態和美化,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比如在空間的處理上,中國戲曲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運用佈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戲曲一般不用佈景,舞臺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臺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臺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裡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臺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複雜的生活事件。這是我國戲曲的獨特創造。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半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複雜的戰鬥,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攜帶玉鐲》中孫玉姣趕雞餵雞,穿針引線,舞臺上既無雞,又無針線,但卻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臺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划船的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讚不絕口呢!戲曲表演中有許多程式化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將的起駕上馬比現實生活要複雜得多,而小旦上馬只要腳尖一點即可,又十分簡單。至於那色彩斑斕的臉譜當然更是寫意的了。

舉手,一投足,都具有鮮明的節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目光相遇,“咍”的一聲小鑼,就賦予這種生活中很微小的動作以鮮明的節奏,顯得格外突出。戲曲演員的唸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設計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說,中國戲曲把我國古代一切技藝和文學的精華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對此,看慣了中國戲曲的中國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國家的戲劇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它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3

戲曲,作為我國的國粹之一,從宋代流傳至今。我國約有三百六十種戲曲,如我們熟悉的京劇、滬劇、黃梅戲等。我與戲曲有著不一般的感情。

記得我4歲時,爸爸帶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宮的演出。舞臺上燈光閃爍,舞臺下熱鬧非凡。一陣鼓聲後,出來了幾個穿著光鮮的人,一開口那聲音便直衝雲霄,如雷,如雨。

他們似是在演一個故事,說的話頗有韻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個身著紅衣、頭戴珠冠的人出場,原先臺上的人瞬間住了聲。她並不急於開口,而是從容地左顧右盼……

爸爸告訴我,那是太太。

之後的幾幕我已有些忘記了,但我現在仍記得,當年我那78歲的太太,身著紅衣的亮相。

國小三年級時的一次音樂課,音樂老師教我們唱一段戲。絲竹、二胡、鑼、竹板,同時響起。“生旦淨丑角色全,唱唸做打不簡單,五色的油彩臉上畫,鑼鼓一響要開演。”其中每一字幾乎都要轉一個音,類似京劇的唱法,十分悅耳。

我學得很認真,至今仍記得如何唱,且更能體會到,那“不簡單”。

如今,我聽的流行歌中也滲透了戲曲,“逐夢令,浮生半醒,誰薄命嘆傾城盛名”“蘭花指捻紅塵似水,三尺紅臺,萬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憐,夢迴鶯囀春如線”……《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語和戲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老婦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靈魂等著北京城門開,好與佳人相會。已過一千年,城門久未開,那老婦人仍在痴痴地等著那出征的歸人……京腔京韻中演繹了一個悽美悱惻的愛情故事。“良人何時歸”,每每聽到此處,總令人唏噓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個老電影——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影片中的程蝶衣從國小戲,長大成角,最終為戲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卻是屢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別姬”就暗示了劇情的轉折。這部作品一共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之後哭了出來。“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戲夢”之中,從一而終。

與戲曲有這麼幾段緣分,實屬有幸。我愈發感到戲曲是我國藝術文化的珍寶,儲存至今,實屬不易。戲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我相信,“戲曲”這一國粹定能流傳下去,流芳百世!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4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每種戲曲都有各自的特點,如京劇的容華美,崑曲的雅精緻,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黃梅戲的`悠揚委婉。

為了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我特地上網查詢。

我先一段既簡單又好聽的黃梅戲《天仙配》選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聽著聽著,那似乎散發著清香的泥土氣息的黃梅小調使人感受到了劇情人物的歡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頭歡歌的小鳥……突然,我感到一陣搖晃,猛地睜開眼,感到重心不穩,原來由於我聽得太入迷了,差點摔倒在地。再一看,戲早已唱完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戲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樣很好聽。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臉紅。我這個只知道聽流行音樂,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卻一直沒發現戲曲藝術的美,一種脫俗的美,一種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其實,很多東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親自去實踐,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永不褪色。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5

以前,我對京劇一詞十分陌生,只知道京劇是“咿咿呀呀”唱的。可自從老師對我們說有“國粹進校園”的大型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才對京劇有了更深的瞭解。

老師讓我們去查與京劇相關的資料,我到電腦上一看,原來和京劇相關的資料這麼多!

原來,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調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

在查資料時,我學了一小段京劇,無意間看了看京劇的'唱法和曲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了我一跳!從古至今,共有五千八百多個曲目!有十九種唱法!京劇真不愧是中國的國粹,真不愧是“東方歌劇”!

京劇演員最常用的唱法,就是“真嗓”了。“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在演唱時,除小生和唸白,其餘均用真嗓。

你瞧!京劇多受人們喜愛啊!京劇之所以被譽為“國粹”,“東方歌劇”,就是因為它受到中國的重視,受到日本,美國,歐洲的重視!願京劇將來有新的發展,走向世界!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6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路,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7

淮劇是我家鄉中戲曲劇種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戲,流行於淮陰、鹽城等地。

淮劇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員的服裝、化妝不像京劇那麼複雜、那麼講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妝也是一樣,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裝,和戴一頭假白髮,再化妝成一個老太婆的樣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劇,臉上畫臉譜,服裝還要穿得像

展翅要飛的燕子似的。

淮劇的.唱聲也不像京劇那麼粗或細,而且淮劇表演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劇表演過程中基本都要唱,還要在場上在走來走去,做出一些隨表演的變化而變化的表情,可淮劇則就不那麼麻煩,只要你稍稍改變一下聲帶,做一些極奇簡單的動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較有名氣的淮劇有:《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和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後,還編出了一些現代的淮劇。這些淮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給我的家鄉的人民帶來了歡樂。

這就是我家鄉的淮劇,一個具有活力、頗具魅力的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8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童年與剛剛改革開放的時期度過。當時農村的娛樂活動很少,村裡一年一度的唱大戲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娛樂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際,村裡就會派人外出寫一班戲來村演出。一來豐富豐富匱乏的農村文化生活;二來正值農作物急需雨水之際,也祈盼風調雨順,以求當年有個好收成的心願。在人們的期盼中村委傳出哪天來村演出的確切訊息,大家相互傳遞著資訊,各自邀請著外村的親戚朋友來看戲,全村洋溢著喜悅和幸福的氣氛。在演出的前一倆天,每家每戶或多或少會增加些新面孔,鄰里之間相互問候著,祝福著,村裡顯現出幾分少有的熱鬧。

汽笛清脆的響聲把寂靜的村莊沸騰了。大人們相互談論著今晚早點吃飯,去戲場看戲;孩子們雀躍著,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戲場之間,往日沒人駐足的戲場熱鬧了起來。中午過後,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貼出了海報,人們瀏覽著、談論著、嬉笑著、相約著晚上的戲場。

大約下午6點以後,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了,晚飯要比平時吃得早,孩子們則已經有早早就到戲場去佔座位的了。那時沒有什麼公共的座椅,靠近戲臺的前面村裡會擺上幾排楊樹椽子,充當臨時的座椅,後邊就是各家各戶從自己家裡帶來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圓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麼的,大家倒也擺的一排一排的,雖然不是擺的太整齊,但大家還是比較規矩的相互照應著。我和妹妹也會早早去場子裡在好一點位置的椽子上擺上幾塊手絹什麼的,佔幾個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輪流的看著佔下的座位,看著戲臺上的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麼熟悉的小孩、大人打著招呼,焦急的盼著夜幕的降臨。日頭緩緩的向西沉去,夕陽染紅了半個天幕,戲場也彷彿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場子裡的人們逐漸的多了起來,嬉笑聲、叫喊聲、小販的吆喝聲充斥著整個戲場。我們兄妹二人也翹首尋找著自己的家人,不時互換著跑回家吆喝幾聲:快點、快點。各家各戶的大人、小孩陸陸續續的到齊了。8點鐘開始,臺上會每隔一會兒奏一段過門:一是提醒戲子們應該開始化妝準備了;二是告觀眾戲快開了,大家儘快到齊了。人們揚著笑臉,嘴裡邊磕著瓜子什麼的邊嘮著家長裡短的話題等待著正式開演。8:30到了,戲臺上的幕布隨著器樂的演奏聲緩緩地拉開,戲演開了,臺下的吵雜聲也逐漸的靜了下來。人們的表情隨著表演的劇情變化著,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賞著,隨著演員過硬的功底和賣力的演唱以及群眾忘情的`投入不時傳來陣陣叫好聲,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濃濃的戲情裡,高漲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許多。我們這些小孩子們也瞪著眼看著戲臺上表演,聽著大人們嘴裡不時傳出的幾句解說,似懂非懂的留著記憶,逐漸的積攢起了對戲曲的愛好。大約12點半以後散戲了,人們呼男攜女,扶老抱幼魚貫而出了戲場,吆喝聲、狗叫聲、開門聲、關門聲把整個村莊攪得又出現了短暫的沸騰。

如此四天,辛勞一年的人們的臉上露出的是久違的發自內心的喜悅,演出結束後,大家任要談論幾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麼不足啊;戲子們誰好啊等等之類的話題。我們孩子們也是演出後的幾天才能從喜悅中恢復過來,但卻在我們幼小的心中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痕跡,陪我們長大成人,培養出我們這一代對戲曲的愛好。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19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戲曲頻道弘揚了傳統的戲曲藝術,宣傳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國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對戲曲知識一無所知的我在媽媽的帶領下觀看了央視十一套的節目。

開啟電視,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劇《趙氏孤兒》,只見裡面的人物個個都畫了一張大花臉,不由得讓我嚇了一大跳。“大花臉”中最凶神惡煞的應該是屠岸賈了,只見他瞪著牛一般大小的銅鈴眼,凶相畢露的大聲詢問程嬰:“趙氏孤兒在哪裡?快快交出”飾演程嬰的演員說道“不知大人此話何來,我年過五旬,何來嬰兒?”……雖然裡面的人兒個個演的活靈活現、唱的字正腔圓繪聲繪色,可我一點都不想看,心裡轉滿了動畫片。看看時間,才5分鐘!心裡立刻冒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看動畫片時時間過得那麼快,而看戲曲時間卻過得那麼慢呢?在前十分鐘裡,我幾乎是盯著鍾過的,我何嘗不想在分針上加個火箭推進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變成了鐵,不停地與下眼皮打架。最後下眼皮招架不住,不僅投降,還讓瞌睡蟲爬上了身。一直處於半睡半醒狀態的我,不知過了多久一個激靈醒過來,不行,還要寫作文呢!我抬起頭,這時程嬰的妻子出場了。她上來唱了一段,然後詢問程嬰“孩子呢”?程嬰一時語塞,屠岸賈大叫“拉下去”。這時劇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漸被這曲折的'劇情給吸引住了,雙目也緊緊地、聚精會神的盯著電視螢幕,比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還要認真幾倍呢。我在心裡默默的想:真沒想到,我竟然會喜歡上看戲,甚至連喜怒哀樂都和劇中人物們連在了一起。當看到白髮老人公孫杵為保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殘忍殺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緊,為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殺害而感到一陣悲哀。很快,一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我戀戀不捨的關掉電視,心想,有機會還要再好好領會領會戲曲博大精深的內涵哇!

小小的戲曲舞臺,卻能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故事,更為廣大的戲迷們帶來了精彩的藝術享受和精神需求!戲曲,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啊!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0

爺爺曾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都會搬著自己的小板登,坐在戲臺前看臺上人畫的花臉,揚起的水袖 ,聽著好聽調子的戲曲 。爺爺還說有時間一定要帶我去聽一場真正的戲曲 那可是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與國粹,可不能丟啊 ,

《失空斬》是他最愛聽的京劇戲曲, 在那個三國爭鬥時期 諸葛亮用計謀鎮定自若冒險“騙了”敵人 上演了一場“空城計”,使敵人心有疑慮 ,未敢進兵,我想爺爺喜歡這部戲曲大概是因為諸葛先生的鎮定自若,冷靜睿智。而我最喜歡的大概是《穆桂英掛帥》,我會感受到穆桂英保護百姓保護國家的氣勢雖然心有不忿,一個女子在那個封建社會怎麼可以如此有謀略有膽識,一個女子在那個年代怎麼可以如此詮釋“誰說女子不如男” 。

我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終於明白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如此迷戀它,為什麼它可以成我們國家的國粹,為什麼可以代表國家,面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認知並喜歡它。 從具備完整的形態,它經歷了1500年的.歷史經久不衰,可是,在今天在這個飛速發達的時代,幾乎沒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停下來聽一場戲曲,而它也正在我們的生活裡如同其他的歷史文化遺產一樣慢慢消失,最終,存在於歷史的記憶長河中,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

我期望人們停下腳步,去聽聽它聲音,你會在它的世界中找到它存在於這個世界(完整時期以來)1500 年的純真與純粹,拋開世俗與嘈雜,聆聽一場關於聲音和視覺的盛宴,它會帶你回到歷史的隧道,講述關於那個時期的故事,請不要讓它成為歷史,遺忘在塵封的角落。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1

很多人都不喜歡看戲,喜歡看戲的也差不多都是老人,其實也有很多人都喜歡唱戲,在電視上經常看到。

為什麼到了我們這年代大部分都這麼不喜歡看戲呢?有很多原因,我們家裡人都不喜歡在電視上看戲,卻喜歡在別人家裡辦喜的時候看。只有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去看,因為他們唱得很搞笑。

在電視上我看到很多人在那裡唱,有小孩也有大人,還有老人。他們唱得非常好,可是我不喜歡看戲,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歡看戲和唱戲是因為覺得他們演得很假,不是很真實。每次他們老人看戲的時候,我都會時不時的去看,每次看到他們演哭戲的時候,都沒有哭,都是裝的。但是演戲劇又很容易,有些人正是因為戲劇太容易演所以還是有很多人來演。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還是留呢?我覺得應該是留吧。雖然我沒有資格來評價,可是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是有必要發言的'。戲曲畢竟是先人們流傳下來的,它就應該有必要留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2

戲曲是中國的一個非常特別的一種曲目,對於中國人來說戲曲更是一種給予人教育,給予人歡樂,帶給人最大的看點的一種曲目。

在一個故事中能用戲曲的方式演繹出來的是一種讓人能從這樣的角度中學習到的一種和眼看到的一種東西,這樣的東西帶給人的是一種最美好的感覺,更是一種享受。

戲曲在中國已經流傳很多年,中國人看戲曲是一種在生活中一種很好的東西。戲曲中能夠描述出的人物和事物都能讓一個人看到更多的一種東西,一種能夠看到的一種東西,這樣的東西能教育人,這樣的東西更能讓一個人學習到很多的東西。戲曲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播方式,這樣的方式會讓大家感覺到更多的是以種新穎,相比起來看書和看其他的是不同的。對於一個人能擁有這樣的機會更是一種最好的收穫。戲曲中能演繹的東西多。讓人們感興趣的東西更多,這樣的東西能讓一個人收穫就是一種最好的東西。在生活中能看到戲曲也是一種不錯的感覺。戲曲能使得一個人擁有更多的知識的同時更能讓一個人心情愉悅。這是最好的.了,你想想什麼事情還有比這心情好更重要的。對於一種學習,對於一種觀賞者,收穫,愉快,這才是最重要的,間接的又增長了知識,這是個很不錯的東西。

戲曲能讓人收穫更多的是學習,收穫更多的是愉快,讓人的心情好,帶給人更多的一種快樂心情。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3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地方戲曲,源於我省淮安市及鹽城市。媽媽尤其喜歡淮劇,正是在媽媽的薰陶下,我不知不覺對淮劇有了好感。它在不僅流行於上海市以及我省淮安,鹽城,揚州等地,還逐漸推廣到了全國,也深受各地戲迷朋友們的喜愛。

我的大姨陳澄出生在江蘇泰州一個淮劇世家中,她的父親陳德林,母親黃素萍,是國家一級戲劇演員,他們傾盡自己的一生在這戲曲的舞臺上,被分別冠以“淮劇皇帝”,“淮劇皇后”的稱號。陳爺爺和黃奶奶不僅創新了不少淮劇題材,同時還親手帶出了很多學生。大姨就是在這樣優秀的教育背景下,十二歲就登臺出演《趙五娘》,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與歡呼。她後來考取戲劇學院,也成為了國家一級戲劇演員,且被稱之為“淮劇公主”,並擔任人大代表。姨夫陳明礦是大姨的同學,同樣是國家一級戲劇演員,擔任我省淮劇團團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領導。大姨和姨夫也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淮劇中,不斷學習,不斷努力。

2015年11月,陳爺爺和黃奶奶退休了,但是二老對淮劇的'熱愛之情卻日益熱烈。他們拿出了畢生的積蓄,在上海閔行影視城拍攝了史上首次彩色淮劇電影《臘月雪》,主演正是陳德林,黃素萍,陳澄和陳明礦這淮劇世家。為了這部電影,一家人日夜辛勞,付出了很多心血。後來電影成功上映,在故事結尾,帶出所有徒子徒孫出場,

讓觀眾們很受感觸和動容。在我眼裡,陳爺爺,黃奶奶真的很偉大,打心眼裡為他們點贊。

這獨特的淮劇世家,曾獲得兩次梅花獎,五次白玉蘭獎。去年的時候,大姨和姨夫在北京出演《小鎮》,獲得了文華大獎,拿下全國戲劇界獎項大滿貫,成為中國戲劇界獨一無二的傳奇世家。

在大姨全家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下,我也學到了一定道理,無論學習,還是工作,必須不斷努力與堅持,只有付出才能收穫成功的果實,我為大姨一家感到驕傲!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4

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唸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

戲曲的角色分為四大類:生,旦,淨,醜,這還是我國小音樂參加公開課時,老師讓我們記下的,還別說,我真的知道關於戲曲知識的只有這些,因為我從不關心戲曲,對它的印象只是兩個無聊的熱門在無聊的說唱著,每次“掃蕩”但是頻道時,看到它後,變好不猶豫的跳過了。

唯一的一次轉折還是在這次語文課上,是“戲曲大舞臺”這一綜合實踐課上,老師先放了一段段“討人喜歡”的戲曲,這聲音可好聽呢!所以,我認為:反正都是學,還不如好好藉著這次機會研究一下,何況它還這麼好聽呢!

於是,我便真的好好學了。

上完這節課,我頗有感觸:難怪戲曲能從封建社會一直流傳了幾百年至今!因為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閒娛時間創作出來的,內容多為人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你好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心中對生活那淳樸的嚮往,因為戲曲“順”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傳甚廣,所以才能格外動聽。可惜現在的青年只痴迷於流行音樂,一點也不重視這美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為璀璨的明星——戲曲!

我喜歡上了戲曲,單從這次語文課!不管別人會這樣對待它,反正,我是愛上它了!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僅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禮貌之一,也就是世界上持續時光最長的禮貌。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此刻的輝煌。

中華文化,範圍廣闊。傳統學科中的數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建築中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繪畫中的中國國畫;文學中的中國古典詩詞、小說、神話、寓言;還有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服飾、飲食、武術等等,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戲劇,無疑就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就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就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構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能夠說就是隨著禮貌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就是戲劇,但任何一項禮貌的發展都就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為之後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此時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然而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然而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然而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就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正就是從古代的戲劇開始,到如今,戲劇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完美的整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眾多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戲劇的發展能夠說就是相當的成功的,有眾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群眾們熱衷戲劇,期望將戲劇,這項中華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然而,戲劇在此刻的發展中卻面臨著一個十分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著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我以前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記者到街上進行隨機採訪,物件都就是一些年輕人,記者一些老藝術家的名字,問他們知不明白,而大多數被採訪者都表示沒有聽過。此刻,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捲而來,新一代的'偶像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間流傳。有許許多多的現代偶像的粉絲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那樣的藝術、文化不適合喜歡追趕潮流的自我;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節目一無所知,認為父母那一代人明白,並不等於他們也就應去明白。這就是多麼令人心寒啊!

當然,我並不覺得追趕潮流不好,我也喜歡新生代的偶像,但就是我覺得對於傳統的文化也就應有必須的瞭解。此刻,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現代的文化需要發展,但傳統的文化更需要發揚光大。於就是,媒體開始越來越多地把傳統文化向年輕的一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發揚、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傳統的戲劇;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開始在自我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利用他們自身的號召力,讓更多的年輕一代對戲劇有更多地瞭解,為發揚傳統戲劇獻上自我的力量,畢竟,這些年輕的歌手的老師也就是上一輩的老藝術家;而老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傳統中融入新元素,就是傳統戲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吸引年輕人,使年輕人不僅僅追趕潮流也愛上傳統,對戲劇有更加深入地瞭解。

此刻,也有許多外國人喜歡上中國的戲劇,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入地瞭解。戲劇,這一中華獨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瞭解,所喜愛。璀璨的戲劇藝術將會在世界的東方放出光芒!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6

“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製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暮色四合,燈火輝煌處,總令我憶起那三尺紅臺上跳躍在指尖的戲曲。纖纖銀線擺動,金戈鐵馬,才子佳人,輪番粉墨登場。

回到故鄉,走在福鼎街頭,路邊鑼鼓鏗鏘,京胡悲宛,月琴悽切。帷幕之下,幾根纖細的銀絲高懸,一位七旬老人立於臺後,神情專注地操控著木偶表演。老人徐徐提線,舞臺上貴妃或水袖翩飛,或銜杯獨酌,或折腰醉倒。

“好!”臺下觀眾喝彩聲此起彼伏,對老人精湛的指法歎為觀止。這位老人,便是我的舅公,自幼修習福鼎懸線戲曲,為前臺提線演員。為響應宣傳傳統文化的號召,他每逢週末,必同戲班一起,至街市搭好三尺紅臺,表演懸線木偶戲:感化人心的《目連救母》,風起雲湧的《龍虎會》,清麗脫俗的《碧桃花》……精彩紛呈的木偶戲不斷上演。

每至表演木偶曲目時,舅公左手腕處掛一勾牌,十六根纖纖銀絲便這樣被他牢牢地固定在持線板的線夾上。舅公手指在根根絲線之間穿梭,看似參差不齊的銀絲,卻服帖地隨他的手指跳躍,仿若靈巧的游魚於翻卷著白浪的湖心徘徊。

通過絲線,舅公行雲流水地掌控著木偶的眼口開合,四肢轉動,乃至言行坐臥。啟脣念唱時,只需稍稍一引線端,木偶脣瓣便輕啟開合;眼神變幻時,只需微微一顫指尖,木偶眸光便顧盼流連;跳躍騰挪時,只需輕輕一抖手腕,木偶的招式便千變萬化。可謂線線連偶,十指絕藝。

堂鼓聲漸迫,舅公輕輕抖動著早已繞滿線端的手臂,右手無名指尖再一挑細線,舞臺後方走出一人一騎,木偶面色緋紅,一身粗布青衫,手持青龍偃月刀。此時舅公抖動絲線,卻見另一武將駕馬飛奔而來。舅公左手將其腰線上下晃動,來將便早先一瞬跳上馬背,躲過一劫。爭鬥漸烈,舅公雙手擺動幅度也逐漸增大,兩具木偶纏鬥數十回合,仍舊難分難解,勝負未分。

臺下的我不禁折服於舅公的精湛技藝。此時正值清晨,天氣涼爽,但身著白色馬褂的`舅公,他那黝黑的面龐上卻淌著汗珠,像沾著露水的新翻田地。演出完畢,舅公從幕後走出,這才拿出一塊手帕擦了擦面龐,朝觀戲的路人們謙謹地拱手致謝。嘴角勾起笑意,彷彿覺得能向更多的人展示懸線木偶戲技藝,是世間的莫大享受。

人群向四面散去,街市又重歸寧靜。舅公和戲班一起,細緻地將各種道具收起,蒼老的手指一刻也沒有停歇。我注意到經過多年演出,舅公的手掌已被銀線勒得溝壑縱橫,但他操縱木偶的技藝卻愈發純熟。那些沒有生命氣息的木偶,在他的指尖下跳躍著,充滿了靈氣。原本呆板凝滯的面目,也好似有了喜怒哀懼的情感,也能盡情演繹人間的悲歡離合。

我雖陪著舅公前來傳播懸線戲文化,卻著實是個門外漢,便請舅公給我講解。原來,懸線戲文化源自唐朝,它儲存了大量古代民間習俗,儲存著“古河洛語”與閩南方言俚語的語詞、語彙、古音,可謂文化底蘊深厚。聽及這些,我不禁為身為福鼎後輩而驕傲,也更加堅定了傳播懸線木偶戲的決心。可有時,從事宣傳福鼎懸線戲文化的舅公的臉上也露出迷茫神情,他告訴我線戲難學,需長年堅持練習才行,可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許多人還認為懸線戲古樸老舊,不喜觀看。

面對舅公的憂慮,我感慨萬千。懸線戲文化乃延續千年的文化瑰寶,一張戲臺,呈現的不止是一幕跳躍在指尖的戲曲,更有那木偶師們精巧成熟的操線功夫;幾根絲線,牽引的不止是一個小小的木偶,還有千百年來與世長存的線戲文化。作為福鼎後輩的我們,理應砥礪前行堅守傳承,讓流傳千年的懸線戲永遠流光於歷史長河中,跳躍於靈動手指尖!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7

中國的戲曲可謂流芳千古,歷史悠久了,而且中國戲曲的種類繁多,全國許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劇種,而且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我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情。不信?我們這天就一齊走進戲曲文化瑰寶,享受它獨特的美吧!

中國現有的戲曲劇種大約就是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更就是驚人:能夠以萬數計!我們明白許多劇種很多劇種都就是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我們明白的比較有名的劇種:如京劇,越劇,吉劇等等。而且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一樣,此時它有自以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表演體系,此刻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臉與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統稱,裡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統稱,分: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淨”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淨”又分以唱工及以工為主的花臉;“醜”扮演喜劇主角。

怎樣?看了之後就是不就是覺得搞笑呢?此時其實還有很多呢!我國戲曲主要戲曲有:崑劇,京劇,黃梅戲這三派。二京劇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這四派。而且我們在電視上能夠看到這京劇人物臉譜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員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此人的性格與品質。主角和命運就是京劇一大特點,它的.作用就是幫忙觀眾理解劇情。簡單講,紅臉內含褒義,代表英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就是神祕,代表神妖。而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這天許多地方戲中都儲存了這一點。

看了上方的介紹感覺不錯吧!中國的戲曲文化就就是這麼精彩,此時要一點一點講十天十夜都說不完呢!期望未來的我們能繼續發揚它哦!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8

有人看戲看熱鬧,有人看場面,有人聽曲調,還有人看情節,然而有人把戲當做就是人生來看。這看人生該就是境界最高的一種戲曲欣賞了。

戲曲一門分生、旦、淨、醜的行當,講究唱、念、做、打的綜合舞臺藝術。既就是藝術,必就是高於生活了,但卻源於生活。人生但就是就是一場熱鬧,物質追求的不永續性,必然讓位於精神追求的一部分。戲曲作為一種歷史悠遠的精神文化,其價值已超越了藝術本身。戲曲的.地位該與人生並列。

人常說,人生猶如一場戲。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場長久卻無需道具的戲。這場戲的主角就是自我,每個人在演戲時都就是演真實的自我,感受喜悲自就是一種快樂,何必讓杞人憂天佔了上風!

既就是看戲,何不真就當做一場戲。邊看邊想,看完還要記得擺脫出來,千萬不可痴迷。快樂就是一生,悲哀亦就是一生:碌碌就是一生,追求亦就是一生!

戲曲與人生,人生與戲曲。

人生這場戲確實就是喜劇啊!萬不可庸人自擾之,以杯具收場!切記切記!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29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中,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崑曲的典雅精緻,粵西的輕柔玩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寶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撥打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我國的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據統計,全國現有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很多劇中,都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劇,就是由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及崑曲、秦腔糅合發展而來的;東北的吉劇,是由民間說唱藝術二人轉衍化而來的。

中國的戲曲和西方戲劇不同,他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表演體系。比如我們經常在洗禮看見的大花臉,那就是戲曲中的一個行當。戲曲劇種人物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行當來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國傳統美學的`協議特點,比如用幾個龍套表演就代表千軍萬馬,舞臺上開門關門等也往往用虛擬的動作來表下。

中國的戲曲,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戲曲”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30

佇立在熟悉的古巷,凝望著村口的戲臺,那熟悉的戲曲聲竄入耳際,昔日的回憶在腦海中回放……

古老的戲臺,高大且寬闊,佇立在村口。記得小時候村裡逢大事經常會在這裡唱大戲、播電影、演木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跟著爺爺奶奶去看大戲。對於孩提時代的我,這不僅是村裡的熱鬧盛宴,更是玩耍的好去處。

每次唱大戲那天的黃昏時刻,在家裡就能聽到戲臺傳來的鑼鼓鑔鈸聲,聽到這聲音,我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又可以狂歡了。那日傍晚,戲臺鑼鼓喧天、鑔鈸齊鳴,晚上又要唱大戲了!吃過晚飯,我便迫不及待地拉著爺爺奶奶,帶上長凳,來到村口的戲臺前。此時,戲臺兩邊,早已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小攤:賣燒烤的、賣冰糖葫蘆的、賣玩具的……一聲聲的叫賣劃過天際,孩子們圍著這些小攤,央求著大人們為自己買上一兩樣玩物或吃食。我也不例外,讓爺爺幫我買了串冰糖葫蘆和一個風車,邊吃邊玩,好不快活!

夜幕降臨,大戲拉開了序幕!一切喧鬧聲都伴隨著戲的開場戛然而止,所有的人們一齊注視著那火紅色的戲幕上升,一起側耳聆聽著開場的銅鑼聲。

大戲上演了!畫著白臉的小丑穿著一身華麗的'衣裳上臺了,當他開口唱第一句臺詞時,臺下的人們一齊叫好。年幼的我,也一知半解地抬著頭,和大人們一起看著臺上那一個個頂著大花臉、扯著嗓子的戲曲演員。有時爺爺會把我舉在肩上,邊看戲邊跟著哼哼。那鏗鏘有力的唱腔在天空中迴盪,那頂著花臉的小生,在一方戲臺上,稍稍轉身,一袂衣袖,舞出了別樣的神韻……

大戲結束了,人們還意猶未盡,兩個一夥、三個一群談論著今日的戲;孩子們則一個個躍上戲臺玩耍,學著那一個個演員,扯著嗓子、比手畫腳地舞著……

如今,經濟越來越發達了,爸爸媽媽在城裡買了房,我好幾年沒看到大戲了,但那一個個角色,那一句句充滿鄉音的戲曲,深深地烙印在我記憶中,戲曲文化早已在我心中生根發芽,今天,我還會無意中唱出幾句戲曲臺詞呢!

中國戲曲文化作文 篇31

豫劇是我的家鄉——河南省的經典劇種,我從小聽戲長大,直到現在上國小,學習任務重了,但有空還是小聽一會兒。

豫劇有許多名旦,最著名的當仁不讓就數常香玉,她不僅唱得好,還愛國,抗美援朝時期我志願軍缺少飛機,常香玉得知訊息後,便帶領劇團四處演出,把演出所賺的錢一分不留全部捐給國家,用於買飛機,在她的影響下,全國各級人士紛紛捐出錢財,國家共收到捐款3800億舊幣(摺合新幣3800萬元),隨即國家從蘇聯進了一批米格-15戰鬥機,其中一架就以常香玉為代號。這也是我喜歡豫劇的原因之一。

我們老家每年廟會,都會請有名的豫劇團去演出,我們那裡唱戲不像魯迅先生《社戲》寫的那樣在晚上唱,而是早晚都唱,戲臺設在村頭一塊空地上,十幾個柱子支起一個簡易的戲臺,戲臺後面用布擋開,分前臺和後臺,戲臺下一片寬敞的空地就算觀眾席了,就這樣,觀眾還是聽得全神貫注,白天不夠,晚上還要來個“連燈拐”。

看了幾次梨園春,趕了幾次廟,我對豫劇漸漸產生了興趣,特別是上學期學過《花木蘭》後,我還會時不時哼上兩句。特別感興趣的是豫劇的服飾,它極為漂亮,金黃的龍袍,紫或藍的官服。旦角中腳上穿一雙花頭鞋,普通女的則穿繡花鞋。更有趣的是在女人頭上纏根條就算病了。而男角色只要象徵性揮一下馬鞭,無論多遠的路算到了……看著看著,不由地沉浸於那豐富的唱腔中了,遇到熟悉的.還會附和兩句;聽著聽著,我瞭解了那一個一個的歷史故事,時不時向小夥伴炫耀一下。

河南,是一塊被戲曲浸潤的厚土,豫劇,給我帶來了童年的快樂,我愛你,家鄉的豫劇,愛你那美麗的旋律,愛你那豐富的情節。